首頁>Club>
三伏養生
8
回覆列表
  • 1 # 縱橫伊犁

    2017年從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從7月22日開始,8月10日結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計40天,8月21日出伏

  • 2 # 皮皮蝦所見的世界

    初伏庚日:2017年7月12日

    中伏庚日:2017年7月22日

    中伏/ 天:20天

    末伏庚日:2017年8月11日

    出伏日期:2017年8月21日

  • 3 # 沒事偷著樂74514600

    夏至三庚數頭伏,就是說夏至(每年的6月21日前後)後出現的第三個庚日那天就是頭伏。

    秋後有一伏,也就是說三伏必須出現在立秋(8月8日前後)之後,時間不夠怎麼辦?那就延長中伏的時間,所以有時候中伏會是20天。

    以上是伏天開始結束的兩個基本原則,自己喜歡可以去推算。

    再補充一下,什麼叫“庚日”:今年6月21日夏至,6月22日就是“庚辰日”,即為第一個庚日(要去查黃曆,比如在墨跡天氣裡就可以找到),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第三個庚日會出現在7月12日,所以幾年從7月12日起入伏。

  • 4 # 老李108121881

    伏天,是指我國夏季的一段苦熱、晴朗、少雨天氣。其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間。

    其起訖原則:

    1、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10天)。

    2、從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10天或20天)。

    3、從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三伏(10天)。

    查的《萬年曆》得知,2017年三伏天:

    1、農曆6月19日,陽曆7月12日進入初伏(10天)。

    2、農曆6月29日,陽曆7月22進入中伏(20天)。

    3、農曆閏6月20日,陽曆8月11日進入三伏(10天)。

    4、農曆閏6月30日,陽曆8月2日伏期結束。

    整個伏期40天。

  • 5 # 劉志強81042869

    2017年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_2017三伏天有多少天(2)

      三伏天養生知識

      【吃】陳皮普洱茶消暑又降脂

      廣東人愛喝湯,而酷夏消暑也可以透過喝湯解決。其中,冬瓜薏米煲水鴨、冬瓜扁豆薏米荷葉湯等均可達到消暑效果。上班一族可以選擇泡杯茶,簡單方便又消暑散熱,淡淡的茶香還能舒緩工作壓力。推薦以下三種:

      1、菊花消暑茶:菊花5g、紫蘇葉10克、決明子15克、枸杞5克、熱開水1000ml。

      2、淡竹葉茅根茶:淡竹葉10克,茅根30克,荷葉5克,共放到熱水瓶中,注入沸水15分鐘即成,清熱瀉火利大便,可防暑熱症。

      3、陳皮普洱茶:陳皮絲3-5條或者2g左右陳皮片,5g普洱茶葉泡水。將一整隻陳皮放入壺中,先用沸水沖洗,再用沸水沖泡約15秒,將茶湯倒入杯中即可。一次可泡8-10次,是最經濟最健康的飲料,既消脂又潤肺。

      【穿】待在空調房記得多添衣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溼悶熱的日子,然而寫字樓裡的上班族們需應對的是“冰火兩重天”。

      目前,多數寫字樓採用中央空調,溫度較低。中醫言,風寒容易讓氣血流通不順暢、凝滯,引起關節痛。而且空調風會引起毛孔收縮,排汗不暢,辦公室人群容易起疹。醫生提醒,上班族在辦公室千萬不可對著空調直吹。如果由於位置避免不了,需準備好帽子、絲巾、圍脖或長袖衣服,遮擋住風直吹的位置。

      【動】室內空氣悶少用跑步機

      天氣太熱,稍微運動一下就是一身汗,但不運動更覺得身體乏困,怎麼辦?醫生建議,“三伏天”可選擇游泳、慢跑等運動。但需注意的是,游泳後不要對著風吹,需先擦乾身體;而慢跑則需選在清晨或傍晚進行。

      在一些寫字樓裡,為了方便員工而設定了跑步機。醫生則表示,跑步機並不適合在“三伏天”使用。因為從中醫角度而言,“三伏天”適合做些較靜的伸展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大,而且在室內運動,空氣較為悶濁。

      【醫】頸椎病也可貼天灸治療

      天灸已有不少忠實粉絲,但每每貼藥之時,多是老人小孩。一來這是因為貼藥時間多在上班日,另外有不少人以為天灸只對呼吸道系統疾病有效。

      實際上,天灸療法還可以治療上班族易患的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虛性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以及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腰肌勞損、膝骨關節病、風溼性關節炎、虛寒性痛經、慢性盆腔炎等。

      醫生告知,雖然天灸最好在三伏當日進行,但若因上班等原因錯過,其前後一兩天效果也可以。其中,錯過此前初伏加強的市民,可從初伏貼起,至少堅持貼三次。

      三伏天養生的5大誤區

      誤區一:“三伏貼”包治百病

      隨著三伏天的來臨,各大中醫院紛紛開展傳統中醫藥特色療法“三伏貼”。“三伏貼”是中醫內病外治的一種方法,並且對於治療虛寒性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療效肯定,也確有增強免疫力、調節體內環境的功效。但任何一種療法都有其侷限性,並不能包治百病。做“三伏貼”之前,一定要提前找醫生診斷,看是否適合做。孕婦、心臟病患者、陰虛火旺體質者、面板嚴重過敏的人都不適合“三伏貼”的治療。

      誤區二:大量喝綠豆湯解暑

      為了防暑降溫,很多人喜歡喝綠豆湯。綠豆湯雖好,但不要多喝,更不能當水喝。從中醫的角度看,屬寒涼體質的人,例如有四肢冰涼、腹脹、腹瀉便稀等症狀者,不能多喝綠豆湯,否則會加重症狀,甚至引發其他疾病。特別是處於月經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綠豆湯,以免傷害身體引發痛經。

      誤區三:伏天一碗羊肉湯,不用神醫開藥方

      三伏天,不少養生食譜都建議喝一大碗羊湯進補。但是夏季喝羊肉湯進補,只適合陽虛之人,大多數人在夏季呈陽盛狀態,喝多了羊肉湯或吃多了羊肉反而會導致大便乾燥、上火。這時,可以選擇服用西洋參。

      西洋參可以說得上是三伏天養生滋補的“狀元”。因為三伏天最怕的就是高溫,就是熱!西洋參可以抗缺氧、清虛火、降火解暑、寧神益智,確實是三伏天養生的佳選。尤其是進入三伏天以後,人更會感到口乾舌燥,體熱多汗,心煩失眠,精力不濟等。這時及時服用適量的西洋參,就好比在體內開掘了一口甘泉,自我調節人體功能,保證人體的正常運作。

      誤區四:三伏天熱水泡腳,能逼出溼邪

      人在夏天出現四肢乏力、消化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出汗過多、陽氣不足,並不是體內寒氣作怪,一般來說,泡腳對促進消化有一定作用,並不能起到祛除溼寒氣的作用。夏季泡腳水溫保持在39℃—42℃為好,感覺溫熱就行,時間在15分鐘左右,微微出汗即可。泡完腳後喝一點水補充水分。

      誤區五:“夏練三伏”可強身健體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不少中老年人運動的口號,尤其是在三伏天,公園裡隨處可見暴走到大汗淋漓的中老年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中醫專家提醒:“三伏天還是要以避暑為主,靜心靜養,切忌出大汗。中老年人一定不要在盛夏過度運動,出汗多會導致血液黏稠,再加上天氣炎熱,會導致心臟病、腦梗的發生。”

      三伏天養生注意事項

      1、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2、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3、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所接觸到的面板可能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4、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曬霜。

      5、生活起居要規律,不經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扇下。

      6、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活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

      7、多喝白開水,並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

      8、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溼熱,而溼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髮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溼,無異於火上澆油。

      9、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10、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 6 # 旋律影子1

    每年的入伏日期是不同的,按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計算,夏至三庚是指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即伏天開始日。如今年夏至是己日,第二天就是庚日,再過兩個庚日(20天),所以今年夏至後21天就是伏天開始,即入伏。

  • 7 # 我為癲狂

    最簡單的計算方法: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初末伏均為十天,中伏根據庚日出現的時間早晚或十天或二十天,一般大多為二十天,像今年就是。2017年初伏時間為7月12日。其它時間可據上面的規律類推。

  • 8 # 一切正在發生

    最近這幾天帝都真是要熱到爆炸,大家在家裡都熱的坐不住,不過最熱的三伏天還沒來,小夥伴們要挺住啊!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期,因為三伏時期地面積蓄的熱量達到最高峰,這時期的天氣也是最熱的。

    三伏天是由秦漢時期盛行的五行學說延伸而來,是二十四節氣以外的雜節氣。三伏的具體定義以每年“夏至”、“立秋”二節氣為準,按趕製紀日,推算出三伏。根據《陰陽書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四庚為中伏,立秋後的初庚為末伏。由於每年夏至的日期不同(6月21日或6月22日),在天干(10個)地支(12個)紀日系統中每年夏至日的干支也不同,因而,從傳統的三伏定義出發,可得出兩個有意義的推論。第一,每年入伏的時間有早有晚,最早為7月11日,最晚為7月21日,可相差10天。第二,末伏在立秋之後的初庚開始,這導致中伏天數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是20天,故整個三伏也就有30天或40天之長。

    首先,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要像知道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即初伏是哪天,就要先知道夏至日是天干中的哪個日子,然後往後面數。

    21世紀心演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數年1單數年6、Y年、[ ]取整、MOD取餘)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於7時減1小於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

    2017年代入計算得,GR = (6- [17/4]) MOD 10 = 2 ,初伏7月12日、中伏22日、末伏8月11日。

    所以2017年三伏天的具體時間為:

    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21日 為初伏 10 天

    2017年7月22日~2017年8月10日 為中伏 20 天

    2017年8月11日~2017年8月20日 為末伏 10 天

  • 9 # 旅遊在中國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2017年三伏天年從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8學21日結束。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

  • 10 # 醉愛微醺

    說的都不錯,我就說說三伏天的養生,俗話說冬養三九,下養三伏。一切生命都要遵循客觀規律,該出汗的就要出汗,不能一味的降溫,老是呆在空調間裡是不行的,只要舒適就好,冷的東西要少吃,多喝水吃新鮮水果,飲食以平淡為主。養心養氣,順心順氣。

  • 11 # qianyin615

    ⛱⛱⛱⛱⛱⛱⛱⛱⛱

    初 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 伏:7月23日-8月 1日

    閏中伏 : 8月 2日-8月11日

    末 伏:8月12日-8月21日

    38天時間請大家不要喝冰鎮一類的水飲料和食物,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腳涼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導致,要想使體內的寒氣排出,請大家堅持在伏天喝熱水,會把體內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氣逼出來。

    一年一度的伏天請大家珍惜!(溫暖傳遞)

  • 12 # 臧美孚主任醫師

    2017年三伏天時間如下:  

    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時間如下,共30天  

    2017初伏時間:2017年7月12日 庚辰  

    2017中伏時間:2017年7月22日 庚戌  

    2017末伏時間:2017年8月11日 庚午  2017年三伏天時間一共持續30天,從2017年7月18日開始到8月17日結束。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所謂的“伏天”,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

  • 13 # 漱老人

    2017年入伏時間:2017年7月12日。

    2017年從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從7月22日開始,8月10日結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計40天,8月21日出伏

    2017年三伏時間表:

    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

    二伏(中伏) 7月22(庚戌日) 8月10

    三伏(末伏) 8月11(庚午日) 8月20

    伏天時間演算法: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 14 # 北緯二十一度

    現在深圳已進入燒烤模式啦

    到了三伏天,就是沒有最熱,只有更熱啦!

    全國四大火城也在蠢蠢欲動!

    你哪裡幾度了?

    你跟羊肉之間的距離只差撒點孜然粉嗎?

    哈哈。

    夏天唯一的好處就是水果多

  • 15 # 夏日小甜豆

    夏天,指陰曆4月至6月,即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期間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等六個節氣。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執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

    (一)在盛夏防暑邪;在長夏防溫邪;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

    1.盛夏防暑邪 暑為夏季的主氣,以火熱之氣所化,獨發於夏季。暑為陽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氣傷津。暑邪侵入人體,常見腠理開而多汗。汗出過多導致體液減少,為傷津的關鍵。津傷後,出現口渴引飲、唇乾口燥、大便乾結、尿黃心煩、悶亂等症。

    2.長夏防溼邪 溼為長夏之主氣。

    在我國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熱又多雨。溼病就多見於這個季節。由於空氣中溼度最大,加之或因外傷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處潮溼,以至感受溼邪而發病者最多。

    3.保護體內陽氣 (1)不能只顧眼前舒服,過於避熱趨涼。在乘涼時,要特別注意蓋好腹部。 (2)要謹防冷氣病。所謂冷氣病,是指由於人們久處冷氣裝置環境下工作和生活時所患的一種疾病。輕者出現面部神經痛、下肢痠痛、乏力、頭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腸病等,重者會出現面板病和心血管疾病,尤以老年人中出現的各種症狀更加明顯。

    (1)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在平常的基礎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給量須達100克左右,以魚、肉、蛋、奶和豆類中的蛋白質為好。

    (3)要補充水和無機鹽。水分的補充最好是少量、多次,可使機體排汗減慢,減少人體水分,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製品、海帶、蛋類等。

  • 16 # 嘉佑風雲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因為三伏是按照農曆算的,所以如果看公曆日期的話他每年的日期是變動的。而且週期不一樣,有的年份是30天,有的年份是40天。

    具體到2017年

    初伏是 7月12日——7月21日 初伏10天

    中伏是 7月22日——8月10日 中伏20天

    末伏 是 8月11日——8月20日 末伏10天

    2017年的三伏天是 40天

  • 17 # 養美健康生活

    2017年三伏天:具體時間: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21日 為初伏 10 天2017年7月22日~2017年8月10日 為中伏 20 天2017年8月11日~2017年8月20日 為末伏 10 天

    中醫有「春夏養陽」、「冬病夏治」的說法。由於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洩,藥物最容易通達全身,寒氣最容易排出體外,所以趁著炎熱的夏季治療冬病,效果事半功倍。

    泡腳是“冬病夏治”最簡便的一種療法,無毒無副作用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只需在桶內倒入熱水加進泡腳片,自己就可以輕鬆足浴。足浴有利於改善陽虛體質,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到了寒冷的秋冬季,就有足夠的陽氣抵抗外在的寒邪,而不至於發生冬季易患的病症了。

  • 18 # 不吃腸的大腸

    古話裡有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來形容一個人的刻苦勤奮,在一年裡最冷和最熱的日子裡都能夠這麼嚴格的要求自己,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了。

    三伏天確實是一段非常難熬的日子,好像只有入了伏,夏天的終極考驗才算是正是開始。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小暑節氣到處暑節氣之間。這段時間往往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最潮溼、最悶熱的一段日子,其中又以中伏最熱。三伏的“伏”字,也有潛伏的意思,這段時間陽氣盛,陰氣則受到陽氣所迫,藏伏於地下。

    三伏的計算方法其實有點複雜,是由節氣的日期,配合干支紀日的日期決定的。傳統的推算方法是這樣的,簡單來說就四個字:夏至三庚。

    我們國家以前使用的干支紀日法,十天干,十二地支一共會有60組搭配,迴圈使用紀日,當某天含有“庚”字,就稱之為一個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入伏的日期是這樣計算的,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進入頭伏,第四個庚日進入中伏。而末伏則是立秋之後的第一個庚日。因為夏至和立秋之前可能出現的庚日數可能是4個,也可能是5個,所以中伏的時間也就不固定,有些年份10天,有些年份20天,不過不管多少天,中伏都是最熱的一段時間……

    具體到今年來說,今年的夏至日是6月21日,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在7月12日,這一天也就是進入頭伏的時間。而立秋在8月7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在11日,進入末伏。

  • 19 # 手機使用者59768270672

    至於哪天入伏,民間有句話,夏至三庚便數伏。推算方法,知道夏至那天幹支日即可推算了。此仿說,夏至這天是甲子日,往後第七天即是庚午日。這是第一個庚日,再往後十天即是第二個庚日,再往後十天第三個庚曰。這天即是入伏之日一。“夏至三庚便數伏"的由來。

  • 20 # 紫薇花開102302386

    7月12號為初伏,7月22號為中伏,8月10號為末伏,具體的可能是從12號開始至22之間10天為至小暑,22號至8月10號為中伏20天,最後是末伏10天,不知是否回答正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菲特投資之道如此簡單,為什麼做到卻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