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和縣魚海龍
-
2 # 使用者111088756796
中華傳統美德第一是孝,這是人之根本。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歷經滄桑,有許多根本的東西今天儲存發揚的不是很好,尤其是這個孝,父母親為了養育一個孩子付出畢生精力,從孕育到出生,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結婚房子帶孫子,操碎了一輩子心,所以作為一個人不孝敬父母就不算一個人,希望在新時期中華民族能把孝字當先,使這個中華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
-
3 # 小花妹的生活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5000年來的傳統美德老年人的今天,亦是我們年輕人的明天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我們明天的自己。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4 # 夢裡有時終須有
我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概括。這包含了自我修養,經營家庭,幹事創業等方面內容,可以說涵蓋了個人的幾乎所有的追求和自我實現的內容。也鞭策我世代中華好男兒自強不息,奮鬥不止。
它出自《大學》,是儒家“內聖外王”思想的體現,欲成大事者須先立身,而後推己及人,最後至於天下。從今天來看,它也符合一個人發展進步的路徑,先充實提高自己,厚積薄發,才有可能走上更為寬廣的平臺,而家庭的和諧與否,更是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工作生活,因此齊家緊隨修身之後。只有這兩者打下堅實的基礎,你才有精力,有能力去幹事創業,乃至輔政鼎新。
因此,我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為一項重要的美德。
-
5 # 豫健你
我覺得傳統美德,有勤儉節約,孝敬老人,因為作為90後的我深刻感受到,勤儉節約的重要,不鋪張浪費,飲食夠吃就好,衣服夠穿就行,沒必要每天買買買
-
6 # 優質平民
中華美德是什麼?
估計沒人能概括全,但是古人都把這些美德拿去教育聖賢子弟了。所以若是我們看《弟子規》就能理解一直以來,從古至今的被認可的中華美德有哪些。
孝悌仁愛,美德傳承《弟子規》是依據孔子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範,形式為三字韻語,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在九年義務教育中,我們也一直在學習《論語》,學習儒家的文化精髓,它既影響著我們長大,也隨著我們的長大而不斷強化。
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孝經全鑑》:《弟子規》講的是社會行為規範,讓孩子知道應有的規矩,在孝順父母、兄友弟恭中學會怎樣與他人相處。其目的在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誠敬的態度,形成仁愛的人格。遠邪小、走正道,養成忠厚家風也是重要的中華美德《弟子規》全文總計360句,1080字,內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紐冠、行為儀止、道德品性、處世之道等,詳於道德教育。
它是一部蒙學經典,所謂“弟子”,不是一般的意義,而是指要做聖賢弟子而“規”則是“夫”、“見”二字的合體,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識。“弟子規”便是說,要學習聖賢經典.做聖賢弟子,成為大丈夫。《弟子規》就是其入門讀本。此書原名《訓蒙文》,採用《論語·學而篇》:“弟子人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把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賈存仁加以改編,改名《弟子規》。此書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遠邪小、走正道,養成忠厚家風的必備讀物。
《弟子規》總敘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便是:弟子規,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謹言慎行、信守承諾。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學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後,有多餘精力,就應該多學多問。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因為中華美德涵蓋太多。雖然《弟子規》不能概括全部,但正如兒童之於棟樑,是中華美德的重要根基。
-
7 # 狐言de大妞
尊老愛幼啊,誠實守信啊,自強不息啊,太多太多了,怎麼理解啊,凡事不違背良心唄,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心安即可
-
8 # 枝江人在廣東
我覺得是孝順吧,我們這一帶也受長輩們的影響,尊敬長輩、孝順父母。他們是我們榜樣!這些都是從小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就形成的習慣,所以小輩都做的很好,未來也會影響著我的孩子!圖一是小時候我和老爸的照片,圖二是去年帶老爸去醫院檢查的照片。
-
9 # 榕城阿慶
如圖所說,中華傳統美德無外乎八個字:“信、勤、和、悌、儉、德、恥、志”。
很多人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但我卻很不認同。我覺得中華傳統美德就是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打小從懂事起,家人,學校,社會就在傳授這種信仰。有了這個信仰,做人做事心中才有標準,才有底線。很多東西不是靠法律來維持的,而是靠信仰,靠道德來約束的。
所以,我會繼續讓我的這種信仰去影響我的兒女,去發揚中華傳統美德。
-
10 # 板栗姐408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主要內容是:仁、義、禮、智、信。
1、“仁”,是指同情、關心和愛護這樣的心態,即“仁愛之心”。
關於“仁”,最早出自《尚書》。《尚書》中說:“克寬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說當年商湯用寬恕仁愛之德,明信於天下的百姓。“仁”最早的涵義是“親人”的意思,隨著歷史演變,“仁”的涵義得到了進一步擴充套件,由“親人”發展到了“愛人”。
孔子曾說過:“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這裡“仁”已成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為了維護“仁”,可以“殺身”,即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維護這一道德理念。
由此可見,在“仁”的情感範圍由家族擴充套件到社會的同時,“仁”的道德內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提升,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第一要素。
2、“義”,是指正當、正直和道義這樣的氣節,即“正義之氣”。
孟子非常推崇“義”德,說要“捨生取義”。“殺身”和“捨生”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說明孟子是把“義”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認識的。
我們講中華傳統美德主要是“仁、義、禮、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簡化成“仁義道德”,可見,在這五大要素裡最重要的是“仁”和“義”兩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兩大要素。
3、“禮”,是指禮儀、禮貌和禮節這樣的規矩,即“禮儀之規”。
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禮儀廉恥,國之四維”的治國理念,把“禮”放在道德規範之首,表明“禮”已經由原來的一種習俗和儀式逐步地規範為一種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昇華為治國的四大要素之首。
中國人向來把“禮”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禮儀之邦來表明我們是文明的,不講禮儀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見,“禮”在中華傳統美德中同樣有著重要位置。
4、“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惡和知己識人這樣的能力,即“智謀之力”。
孔子曰:“君子道有三:仁者不憂,智者不慮,勇者不懼。”
孔子、孟子在繼承和發展唐堯、禹舜、商湯等關於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認識是非、認識善惡這樣的聰穎、智慧思想的基礎上,豐富了“智”的具體思想內容,提升了“智”作為一種道德要求在道德規範中的地位,使之成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新的道德概念和價值取向,成為對人們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質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5、“信”,是指誠實守信、堅定可靠、相互信賴這樣的品行,即“誠信之品”。
-
11 # 故事鴨
中華美德是什麼?
中華傳統美德我大概分了十種,分別是一、仁愛孝悌,二、謙和好禮,三、誠信知報,四、精忠愛國,五、克己奉公,六、修己慎獨,七、見利思義,八、勤儉廉正,九、篤實寬厚,十、勇毅力行
當然,也有其他的表述。如下圖: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十個包含了華傳統美徳的小故事。
破釜沉舟秦末時,秦軍進攻重新建立起來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將項羽率兵渡江攻打秦軍。過江之後,項羽下令士兵把戰船全部沉掉,把灶鍋統統砸爛。楚軍沒有了退路,人人奮勇,終於戰勝了秦軍。
孔融分梨在孔融小的時候,叔叔曾經給他出了一個難題,讓他把六個梨分給六個弟弟妹妹,但是必須還有一個梨在盤子裡。聰明的孔融想出了一個辦法,圓滿的把梨分了。
樊噲闖宮漢朝大將樊噲有緊急公務趕到京城,卻得知漢高祖劉邦終日不理朝政。樊噲便一路衝開御林軍的攔阻,闖進皇宮內院,後在樊噲的直言相勸下,劉邦翻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諸葛恪得驢三國時,吳王孫權在宴會上用一頭驢來取笑諸葛謹。在場的諸葛謹幼子諸葛恪機智聰明,不但解除了父親的尷尬,還受到吳王的賞識。吳王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荊軻刺秦王戰國末期,秦國大軍在攻下了趙國後直逼燕國。壯士荊珂自願出使秦國,在向秦始皇獻上樊於期的人頭和趙國地圖時,荊珂從地圖中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終未能成功,荊珂英勇犧牲。
解鈴還須繫鈴人小和尚泰欽聰明過人,一次卻因喝酒違犯了寺規面臨被逐出寺的後果,法眼禪師當眾出了道題,眾和尚回答不出。泰欽在明白了師父其中的含意後,說出了正確答案。
少年柳公權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少年時就寫得一筆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訴他,有人用腳也能比他寫得更好,柳公權心裡不服。經過親眼所見後,他終於能夠虛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驕傲自滿的道理。
硬漢子董宣洛陽縣令董宣剛直不阿,秉公執法,連皇帝姐姐的家奴犯了法也不放過,當眾處決。皇姐一氣之下,告到皇帝面前。在皇宮中,董宣據理力爭,皇帝也氣得直瞪眼。事後,皇帝卻對董宣進行了獎勵。
特殊遺囑孫叔敖是楚國很有貢獻的老臣,他臨去世前留下遺囑。公子孫安聽從父親的意思,不接受高官和豐厚的賞賜,只接受了楚王賞賜的一塊荒蕪之地——寢丘,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
玄奘取經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路過高昌國,高昌國國王為了提倡佛教,極力挽留玄奘留在該國。但玄奘去西天的決心毫不動搖,在高昌國傳播了佛教之後,他又踏上遙遙西天路。
-
12 # 明媚13
中華美德在社會的各個地方都有所體現。
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
中華民族能維繫幾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無疑是其傳統文化教育產生的巨大力量。
它的核心就是中華美德精神對人們的影響。《禮記.大學》裡有明確的見解。
大概歸納了一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之後天下平。
先來看一切的源頭:修身美德。即人從自身做起,要有八德。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不貪不嗔不痴,自律,自省,自愛,自強。
再來看修身後的延伸:齊家美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父母和,兒女安,夫妻順,鄰里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身作則,說到做到。
切記:父不父,子不子;夫妻之間不懂應該如何相互尊重;子女之間不懂如何友愛。
最後來看走出家門後的事情:治國美德。對現代人來說就是進入社會後要懂的道理。
愛崗敬業,遵守公共秩序,尊師重教,謙虛禮讓,能力所能及的助人。
遇事不怨天尤人,更不會遷怒他人。
做商人,要重信用。做工人,要熱愛本職工作。做醫生,要醫者父母心。做警察,要為人民服務為天職。做老師,要育人為本。做新時代的農民,要在自己的土地上,讓自己的日子開出最美的花來。世上沒有無用之人,每個人都有一個適合的位置,只是需要自己努力尋找。
修好了身,齊好了家,做好了本職工作,成為了一個好市民,一身正氣的活在天地間。中華美德就被這樣傳了一代又一代,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太平盛世,繁榮昌盛,美麗中國。 -
13 # 蒼穹新能源
智則勤,能則達,勞則獲,勇則勝,專則精,聰則規,備則福,豐則喜,足則樂,學則升,創則生,謀則順,才則博,悟則通,曉則知,誠則靈,舍則得,思則明,慎則行,器則捷,望則空,慮則密,缺則補,群則義,廉則安,信則盛,諾則守,容則大,謙則禮,忠則穩,忍則興,錯則改,危則變,險則避,潔則輕,進則取,退則闊,難則幫,急則救,奸則懲,惡則除,叛則誅,犯則監,騙則罰,偷則關,搶則斃,狂則亡,多則賤,少則珍,縱則悔,守則落,貪則獄,拐則滅,坑則失,蒙則丟,賭則敗,困則助,貧則扶,懶則窮,浪則恥,節則榮,合則貴,和則諧,誠則盈,正則鋼,善則揚,仁則敬,老則尊,幼則愛,慈則美,孝則幸,律則強,俗則隨,恆則成,堅則贏,志則壯,強則銳,德則重,王則聖,適則存。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愛護幼小,講道理守規矩。
-
14 # Eryun121121
我認為中華傳統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
面對人與人的關係,仁者愛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不管是對待朋友還是國家,都要講求一個義,敢於承擔。
中華民族更是禮儀之邦,謙讓隨和、溫文爾雅。
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積極上進、自強不息、善於學習、內聖外王,都是中華民族的大智慧。
誠實守信,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根基。一個人,失去誠信,將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擁有中華傳統美德的人,是海納百川的人,是心靈豐盈的人。
-
15 # 居山戀海的溪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長河中生生不息、不斷壯大的“根”和“魂”。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尚禮、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這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正是這種寶貴的美德,激勵著中華兒女奮發進取,從一窮二白、封閉保守走向繁榮富強、改革開放,特別是在民族危急時刻,中華民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這是我們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源所在。
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構築新時代公民精神生活、道德實踐的鮮明標識。發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等自強不息精神,激勵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幹事創業、擔當作為。
弘揚“事父母,能竭其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必將有助於良好家風民風的形成,從而實現“里仁為美”,助推良好的社會風氣實現。
深入挖掘傳承傳統美德,這樣中華民族才會永葆青春,屹立於世界之林。
-
16 # 小鎮姑娘暖暖
弟子規是對中華美德的一種很好的解釋。中華美德簡單的理解:禮、仁,孝、德、忠。
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
中華民族能維繫幾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無疑是其傳統文化教育產生的巨大力量。
-
17 # 真一道子
德者,有諸多層次,既有品德、美德、仁德,也有善德、福德、道德。若以美德而論,當是君子之為,君子之德是謂美德。那麼,君子之德美在何處?君子有成人之美,君子有見義勇為之美,以上兩點,乃是君子美德之重點。
先說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而不乘人之危,更不落井下石;君子見賢思齊,而不文過飾非,更不自甘墮落;君子當仁不讓,而不推諉扯皮,更不袖手旁觀;君子求諸己,而不求諸人,更不怨天尤人;君子位卑未敢忘憂國,而不自私自利顧自身,更不禍國殃民成奸佞;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而不言過其實誇其功,更不弄虛作假昧良心;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而不自吹自擂逞其能,更不裝腔作勢意氣用事;君子知不足而好學,而不驕傲自滿傷仲永,更不頑劣廢其學;君子坦蕩蕩,而不長慼慼,更不生妒忌;君子之交淡如水,而不勢利尚虛華,更不輕諾而寡信;君子二人同其心,而不三心二意為,更不各懷鬼胎巧算計……故,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再談君子見義勇為之美儒之學,孔孟之道,實乃君子儒。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孟子曰:“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 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君子見義勇為,集義氣、養正氣。國家有難,挺身而出乃為義氣;兄弟有難,慷慨解囊乃為義氣;富貴榮華,糟糠之妻不下堂乃為義氣;為了朋友,不巴結權貴勢利乃為義;受人恩惠,不忘報恩乃為義氣;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乃為義氣;己雖富貴,不忘貧賤朋友乃為義氣;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乃為義氣……如此義氣者,實乃天地之正氣。
一言以蔽之,人人講義氣,有美德,中華民族必然生生不息,昌盛不衰!
-
18 # 齊人一一梳柳風
中華美德就是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之;要在按社會主義的要求和建設的需要,做好取捨和創造性的轉化之;要透過分析、鑑別、取捨和改造,剔除那些帶有明顯的封建和時代侷限性的成分,繼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
首先,把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以及新世紀的愛國主義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
中華美德的主要內容:
艱苦奮鬥,愛國奉獻,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亳不利己,專門利人,勤儉節約,艱苦樸素,遵老愛幼,助人為樂,謙虛謹慎,廉潔奉公,寬厚待人,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嚴肅認真,尊重科學,堅持真理,堅守信諾。
-
19 # WILLSON39
道德,是為有利於組織整體的生存和發展,從而建立起來的激勵和約束人際關係的行為規範,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中華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有文化歷史傳承至今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沉澱下了許多美好品德,其中對社會發展影響較大、且傳承至今的主要有:敬祖承宗、尊老愛幼、尊師重道、尊賢敬能、團結協力等等。
1. 敬祖承宗:無論是國家、民族、部落、家族、還是宗門,都對開山鼻祖及列祖列宗崇敬有加,並在舉辦重大事情和重要節日(春節、清明、中秋等)裡舉行祭祀,以示秉承志向、發揚光大、光宗耀祖。這是民族得以發展壯大的基礎,反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2. 尊老愛幼:這不但在平時的日常生活工作中體現出來,從而形成了贍養老人、遵從長輩、力盡孝心、愛護後輩等優良傳統,特別是在困難和危難時刻,更是首先保障的物件就是老幼,而不是有戰鬥力的壯年人,目的就是為了族群和文化能夠得以傳承下去。
3. 尊師重道:由於過去有文化、有知識、懂道理、並且能培養人才的人主要是老師,因此,尊師的目的也是重道,本質上來講也是為了族群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4. 尊賢敬能:尊賢敬能,道理與尊師重道一樣。而且能夠結交和跟對賢能人士,至少家中後輩能以他們為榜樣,對於族群也是有益無害的。
5. 團結協力:中國人在平時能夠為自己和家庭而競爭,為家族、為宗門而頑強、堅韌拼搏,在國家和民族危難時刻又能從大局出發,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拋棄前嫌,團結協力,就是因為認識到唇亡齒寒的道理,這也是對內有競爭,對外能戰鬥,從而爭取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的保障。
當然,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這些美德若是流於形式、成為教條,而不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那麼可能也會成為個性發展的羈絆,甚至是阻礙人性的發展。
-
20 # TiandirenisAmituofo
中華傳統美德的要旨是什麼?就是明人倫,做人事。人倫就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及各種尊卑長幼關係。“明人倫”是孟子提出的學校教育的目的,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義。
父子有親。就是父母與子女之間要有深厚的親情關係。父母對兒女要友善,要擔負起家庭撫養子女的責任,做兒女的榜樣,而子女要孝順父母,尊敬父母,小的時候聽父母的話,大的時候積極做事,替父母分擔家庭的重擔,讓家庭生活過得幸福美滿。
君臣有義。指的是過去社會的君主,如天子,皇帝,諸侯,或主人與臣民,下屬和僕人之間要有情和義。對於今天的社會而言,就是要處理好上級和下級,領導與下屬之間的關係。
孔子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視臣以禮,臣視君以忠。”孔子的觀點理解為:國君要象當國君的樣子,大臣要象當大臣的樣子。君臣關係象父子關係,君子對大臣要有禮節,大臣對國君要忠心。
,則臣視君如寇仇。”也就是說,孟子把君臣關係視為雙方具有平等的人格關係,只是所從事的職位和角色不同罷了。如果君主對待臣民很好,那麼人民就擁護他,如果不好,那麼就離開他或推翻他。也就是他所說的,“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夫婦有別。夫婦就是夫妻關係。丈夫與妻子要有分別,各自承擔自己的角色和義務。在過去,丈夫負責在外勞動,工作,賺錢,妻子負責在家照看孩子和老人,做家務。因為過去一般情況下都是養很多孩子,又沒有節育等措施,所以,婦女在家帶孩子就是必須的事情。夫妻要相敬若賓。
長幼有序。就是指兄弟姐妹關係。過去父母不在了的話,長兄如父,長女如母。做弟弟妹妹的要按照年齡大小來處理彼此的關係。大的對小的要像父母愛護子女一樣,小的要像尊敬父母那樣尊敬哥哥和姐姐。劉關張三結義,劉備就是長兄如父。
朋友有義。朋友之間沒有君臣的上下級關係,也沒有夫妻之間的法律關係,也沒有父子兄弟姐妹的血緣親情關係,那麼就要義字當頭,根據你情我意的原則處理了。這個義就是信義。誠信,公義,守信。
要明人倫,就要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各方面道德品德,如道德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禮義廉恥,等等。當然,過去的一些傳統文化中也有一些比較極端錯誤的提法,如三綱,即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將父子關係,上級和下級關係,以及夫妻關係絕對固定下來,讓子女,下級和妻子絕對要聽父母,上級和丈夫的,不管對錯。這顯然是嚴格上下尊卑關係,屬於人格上不平等的關係,這是要廢除和丟掉的。
回覆列表
勤快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勤能補拙,笨鳥先飛早入林,勤快能彌補先天之差異,懶惰而不行動只能荒費時間丟失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