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好萊塢
-
2 # 嗨歌大爆料
前一段時間,例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又開了。
這次審議的諸多法律中,電影促進法草案頗受關注,雖然已是二審,但在8月30日上午的分組審議中,仍有不少委員就此提出了十分具體的建議,比如電影演員天價片酬的問題。
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別說不關心哦,要知道,這些建議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日後你能從電影院大銀幕上看到什麼。
明星演員的天價薪酬
天價!兩位主演片酬達1.5億元
都知道現在的明星演員片酬高,但可能很少有人去探究具體的資料。
孫寶樹委員說,據東方網報道,相對於日韓與好萊塢明星片酬通常只佔電影總預算的20%至30%,而目前我國國內當紅演員的片酬佔到電影製作成本已超過50%。“比如近期開機制作的電視劇《如懿傳》其主演片酬合計達到1.5億元(兩人),堪稱天價。”
男女主的片酬
有人會說,演員天價片酬是市場作用產生的,無可厚非。目前的電影促進法草案並沒有對演員片酬進行規定,委員們關注這個問題也有他們的理由。
明星演員片酬一覽
董中原委員是這麼認為的制定法律應當堅持問題導向,既然演員天價片酬問題引起社會熱議,認為加劇了兩極分化和社會分配不公等,法律就不應當缺位,不應當袖手旁觀、無所作為,無論是儘快修改個人所得稅法、合同法還是制定頒佈電影產業促進法,都應當面對這一問題。
天價片酬製造了多少爛片?
還有不少委員認為,目前的天價片酬影響到了電影質量。相信進過電影院看過國產電影的,都對此有深刻感受,當紅明星領著天價片酬奉獻給觀眾十足爛片的機率真的挺高。
天價片酬出的爛片
董中原委員說,演員天價片酬的根本原因在於供求關係的變化,實質上反映了好演員的稀缺和粉絲經濟的推波助瀾。由於一些編劇不願意在劇本上多下工夫,劇本質量不過關,才使得投資人和導演不得不將賭注壓在幾張明星臉上,於是“劇不好,明星託”,就逐漸成為行業一種潛規則。只有鼓勵並善於挖掘新人,走“好劇本+新面孔+精製作”的路子,才能從根本上讓演員的天價片酬退燒。
孫寶樹委員建議的初衷,也是合理控制演員人工成本,以保障電影製作的質量。他認為,電影製作成本過分向演員尤其是明星演員傾斜,勢必會嚴重影響電影製作中編劇、佈景、配音等相關製作環節的經費,導致電影空有明星陣容,而在故事情節、拍攝水平等方面的質量日益下降。
天價片酬出的爛片
對此,董中原委員建議,能否從法律上明確規定,一部電影中全部演員的片酬,最高不得超過該電影全部製作費用的30%,以法律的剛性規定為電影製作畫上一條紅線,有效引導製片人、導演和演員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製作電影時更加註重故事、表演和製作本身的水平。如果因為各種原因突破了這條紅線,那就應當有相應的法律規定進行約束,比如增加高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稅收的比例,或者加強監督和懲罰措施等。
領天價片酬的演員交了多少個稅?
不僅是董中原委員提到個稅治天價薪酬這個辦法,羅亮權委員也說,現在電影演員的要價太高,一部電影演員(的片酬)就上百萬,導演、編劇的收入不如演員,建議法律有個限制,或者透過稅收調節來解決演員價格過高的問題。
導演陸川評價演員的片酬
我相信,各位看到這裡也會有一個疑問演員天價片酬是不是交的個稅也是天價?關注過王寶強離婚案的都知道,其實並不是,明星談好的片酬大多是稅後價。
董中原委員講得更清楚。他說,演員片酬屬於勞動報酬所得,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但許多演員是不操心交稅的,他們的合同大部分是稅後價格。“他們會要求製片方提供繳稅證明,至於按多少金額繳稅,一般都會提前談好,如果片酬是500萬元,可能會再額外簽署一個金額為50萬元的合同,按照50萬元去繳稅,剩下的450萬元就需要製片方自己去處理了。”
導演吳思遠評價片酬
董中原說,從理論上講,每個演員對應的市場身價包含其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但在實際談判中,明星演員普遍處於強勢,不但要拿“行價”,而且要求個人所得稅由製片方自己解決,不然就免談,這已經成為影視產業的一種陋習。
說到這兒,大家不難明白,演員這樣拿天價片酬,就不僅是行業生態問題了,還涉及偷稅漏稅。
不立法,行業協會來管也行?
對電影促進法草案裡寫入的一條規定“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應當統計、提供真實準確的電影銷售收入,不得采取製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觀眾,擾亂電影市場秩序。”呂薇委員談的較多。
廣電總局發話了
這條規定對應的是目前較為普遍的虛假票房問題,據說這臉都丟到國際上了。呂薇的態度比較冷靜,她認為要弄清這是一種短期現象還是長期現象,然後從其他環節用其他的辦法來堵住漏洞。比如如果是上市公司,證券市場有辦法,提供虛假資訊是要進行處罰的。如果是為了讓投資者去投資,這是投資者自己要弄清楚的,還有銷售收入如果報多了稅收部門就收稅,少報偷稅漏稅有處罰。
汪雲天談片酬問題
除了天價片酬還有哪些問題?
除了演員身價、票房收入等,委員們關注的內容很多。比如對剛剛過去的國產電影保護月,大家肯定也很有感觸。
電影促進法草案裡有這麼一條電影院應當合理安排境內法人、其他組織攝製的電影的放映場次和時段,並且放映的時間不得低於年放映電影時間總和的2/3。簡單來說,就是電影院中放映的國產影片不能少於播放,
我覺得,委員們就這條規定發表的意見還是深得廣大群眾的心。辜勝阻委員就說“如果我們的電影產業起來了,競爭力提高了,那就不是2/3了,大家都看國產片。但是如果我們的水平很低,硬性的來一個2/3。我們用法律硬性規定一個放映比例,會不會鼓勵落後?”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談明星演員片酬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談明星演員片酬
另外,還有大家關心的管理問題。草案第18條規定,“進行電影審查應當組織不少於三名專家進行評審,由專家提出評審意見”。
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在談到電影審批問題時表示,要保障電影創作自由,只能在法律範圍內管,不能干涉演員、導演如何去表達。“一方面這不是你的管理範圍,你干涉了人家,這樣會妨礙人家的創作。我以前主持一個電視訪談節目,香港電影為什麼那麼受歡迎,內地出不來一個周星馳,周星馳有一個自由的環境去創作。我覺得現在規定由三個人公開的審批比較好,應該堅持讓電影事業有自由的創作權。”還有委員覺得三人評審太少,應該增加到五至七人,擴大代表性。
看完這些,是不是覺得對未來大銀幕的電影多了點期待?
好萊塢明星真實片酬究竟是多少?
美國演員工會是美國最大的演藝人員的工會組織,成立於1933年,現在有12萬名會員,除了洛杉磯之外,美國演員工會在全美主要城市都有分支機構。一年一度的演員工會獎影響力很大,是奧斯卡獎的重要前哨戰。奧爾加是演員工會演出合同部門的負責人,她首先介紹了好萊塢明星的片酬體系。
於榮光談片酬
美國演員工會演出合同管理部負責人奧爾加·羅德里格斯·阿吉雷表示,收入和投入都是有一個很大區間的,很多著名演員一部戲的片酬從一百萬美元到三千萬美元不等,演員片酬可能會達到很高。但是這也取決於明星的票房吸引力以及經紀人的談判水平。
一百萬到三千萬美元的片酬,佔好萊塢電影製作成本的比例大約是多少呢?奧爾加說,這也要看電影的型別和劇組的安排。
網友評價天價片酬
“如果一部電影是預算很多的大製作,包含了很多動畫和電腦製作,那麼這些方面就會花掉很多錢。明星的薪酬也會花掉很多,演員總片酬的區間一般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左右,有時劇組只用付給演員片酬,但是有的時候也需要為劇組成員支付保險等費用。”她說。
此外,奧爾加還說,如果影片在院線以外的其他渠道播出,明星還會有一些額外收入。例如某部影片在電視平臺播出,主演演員會收到薪酬百分之三點六左右的額外收入,但這部分收入也會受到點播量等變數的影響。
網友評價天價片酬
網友評價天價片酬
對於演員的這些片酬是否需要交稅,以及該如何交稅,奧爾加給出的答案是“薪水越高稅率越高”。
“他們的確交稅。很多熱門影星會成立自己的公司,劇組就會把工資發給公司,他們再透過公司交稅。薪水越高,交稅越多。”奧爾加還表示,對於好萊塢的電影投資人來說,好的劇本和重量級的明星都很重要。
網友評價明星天價片酬
網友評價明星天價片酬
“如果劇組願意去僱傭一個1500萬美元的演員或者導演,他們在自己的工作上做得很好,並且觀眾也願意去看這個電影的話,他們就值這麼多錢。吸引越多的眼球,製作方就能賺越多的錢,這就是電影的投資。”
-
3 # 舌尖的創想
我覺得合理啊,這叫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的,你願意出這麼高的錢,說明我有這麼高的價值,明星全是靠粉絲的支撐,沒有幾千萬的粉絲誰來給你買單呢,現在的這個社會都是靠粉絲,就拿直播的來說吧,還不是靠粉絲的打賞來獲得收入,有的一個月都上萬甚至上十萬,這都是很正常的,現在的自媒體也是依靠這一點。明星的薪酬這麼高,其實廣告公司賺的遠比這個多。所以我不覺得合不合理的,你有這個需求,才會產生出這些來。
-
4 # 聽美妙的旋律666666
在你們覺得合理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們正在一步步的將中國影視行業整垮呢,現在中國的電視劇,電影都是大部分的錢用在明星的片酬上去了,那麼劇組其他的人呢,特效不重要麼?俗話說得好,一分錢一分貨吧,你給的五毛錢還給你做出1塊錢的特效出來麼?導演,編劇,這些都是一部劇的靈魂,如果只看明星顏值來撐起整部電視劇(電影)的話,也只有腦殘粉才會去看,真正懂得欣賞電影的人都會選擇看真正好的電影,好萊塢電影的特效難道中國真的做不出來嗎?顯然不會的,現在的特效甚至比十幾年前的中國特效還差,倒退了麼?還有中國內地的什麼影帝影后有份量麼?這個獎項難道不是論演技的而是看誰紅就是給誰的?香港金像獎的影帝影后都實至名歸多了,你人氣高,紅難道不是應該得最高人氣獎麼?影帝影后沒演技的明星真的不夠格,演誰都像自己,我無力吐槽,作為一箇中國人,真的替中國影視產業擔憂
-
5 # 永不背棄的諾言
我覺得是不合理的!!!因為這會使社會失去一種平衡。會讓更多的人去幻想一朝成名,萬代皆富的貪婪心理,讓更多的人迷失自我,想盡各種手段使自己出名!對於生活在生活底層,每天辛勤工作的人們。帶給他們的從此沒有鼓勵,只會越來越絕望,慢慢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自然就增多了!正真勞動辛苦付出的人,永遠比不過那些靠著爛演技假乾爹真金銀的偽明星幸福。故,鄙人認為,以明星為體載的娛樂圈做為大眾生活的方向標,急需要整風!打假、打劣、打虛、打壟斷、打繼承、打潛規則……給平民更多機會,給人才一些機會……我們不能一直活在對老一輩藝術家留給我們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經典作品的回憶之下。我們更需要有我們這個時代也留下值得後人回憶的經典。
-
6 # 90後空巢老人大白先生
影視電視行業只是眾多行業中的一類,從而催生了演員這個職業,因其行業特性,具有曝光性,演員經過多年的沉澱有了一抹色彩才可以稱為藝術家,發展到現在,許多年輕的演員已經不願意一步一腳印去認真演好每一部作品,卻發展起了粉絲經濟,先大量的曝光,吸引一批腦殘粉,引起話題性,然後去拍戲從而贏得票房,這種岐形的發展最終造成了每一部作品的質量下跌,演技浮誇,造型奇葩,大量的資金用於支付這幫所謂的偶像演技派,從而形成了所謂的5毛錢特效!如果依舊如此,超越好萊塢,發展中國電影都是空談。不過話說回來,一切都是來自於需求,根治得治本,也就是這幫腦殘粉,只要所喜歡的偶像拍電影,電視劇,唱歌等等!都是衝動性消費,不管不顧。也許這就是現在這類公司依然合理存在的方式
-
7 # 白雪姐姐
要問當前在演員的薪酬那麼高合理嗎?當然不合理而且是很不合理,僅憑明星在臺上的演出,一次所掙到的錢可以說就是平常百姓一輩子都掙不來的,這本身懸殊之大就令人驚訝,與社會的工資額度極不相符。
可是這早已是多少年來所形成的一種貫例,從而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種常態。什麼事情只要一形成常態,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支援。至於它是否合理,己不在人們討論的範圍內了。當然一些好的明星演員所演出的作品,會給百姓帶來很好的享受,的確很不錯,拿高額的報酬也不為過,他們的演技之高也實在是令人佩服,能把人物生動的展現出來,並能有聲有色,有血有肉,也實屬不易高工資的所得也是應該享有的。不過適當的調整一下還是大有必耍的。不過話說回來了有眾多的粉絲願意花重金看他們的演出,這也怨不著人家多拿錢。 -
8 # 舊人舊事總在追逐
當然是真的,要不然國家怎麼會會出臺政策限制呢!
明星賺錢也不容易,他所收到的報酬和他的受到的一切(比如壓力)和付出是成相稱的。明星的收入是與其掌握的社會資源相稱的,整個娛樂行業是相對高薪,但明星薪酬檔次高低差別也很巨大。衡量明星高收入,要考慮支撐他們高收入的背後因素。
明星就是中國最高收入的群體了,因為企業家一年到頭累死累活的,也未必掙得了他們這麼多錢,一些中小企業家,一年的收入還比不上一個明星一個廣告的酬勞。
電視劇明星一集片酬70萬,一部片子30集就是2100萬
一個代言上千萬不稀奇吧?王詩齡代言的滴露都是3000萬了,王菲代言一個洗髮水八千萬。
徐崢拍泰囧,由於水軍炒作運作成功票房超過了12個億,徐崢拿到了1個億。
他們一部戲,一個廣告,就是我們 普通人幾輩子也賺不到的錢...
明星是一個高收入群體,以至於他們都覺得自己跟我們不是一個階層了,我看到很多明星說到普通人時都稱呼為“老百姓”,可見在他們的意識中,他們跟我們完全不是一個階層的。而老百姓,明明是自己50,100的供起了明星這樣的生活,還在每天傻逼逼的仰望他們的生活...
這是我很長一段時間來的困惑,為什麼明星的收入這麼高?是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利?而為什麼老百姓又收入這麼低?
這樣的狀況正常嗎?要維持到什麼時候?
-
9 # 娛樂早扒車
演員的薪酬高,這要分幾個方面看,最主要的,就是現在有太多腦殘粉絲的追捧把一些不入流的明星給捧得入流了。典型的就是韓國明星,之前就曾就報道,說韓國本土市場狹小,很多韓星都來中國發展,有一個我不知道名字的並不怎麼了解的韓星就說過,要想撈錢就來中國之類的話。王思聰之前在一個訪談節目也說過,因為有太多的腦殘粉絲,所以明星才這麼好賺錢。
更深入一點剖析,為什麼現在這麼多所謂的明星、網紅?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微博、直播軟體等一眾平臺讓網紅、明星越來越氾濫,他們只要曝光點私生活、製造點社會話題,很容易讓自己紅,之前看過奇葩大會,一個營銷大號揭露了微博炒作的黑幕,實際上因為和明星互相利用的關係,很多明星會主動找上門曝光自己,以此來讓自己紅。
回過頭來看,演員、明星利用了自己的知名人氣,拍影視作品漫天要價,尤其是小鮮肉、各種網紅當道,因為媒體的反覆曝光、轟炸式宣傳,導致相當一部分大眾審美被媒體帶著走,小鮮肉嫩、好看、又帥,因此人氣暴漲,片酬也水漲船高,也因此造成了這種惡性迴圈,畸高的片酬一方面影響了整個中國影視行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造成現在爛劇氾濫、五毛錢特效等問題。
總的來說,雖然現狀不合理,不那麼令人滿意,但在未來總會有些變化和好轉的。
-
10 # 薪酬實戰於彬彬
合理不合理,關鍵看評價標準。放在社會大環境下,演員高薪酬是不合理的。放在眼球經濟時代,這又是合理的,因為人家能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能夠創造那個價值,也有人願意付錢。
只要演員按照法律法規繳稅了就沒的說。
-
11 # 涼薄舊顏
我可以透露幾個真實的片酬和代言。范冰冰《我不是潘金蓮》片酬138萬,黃曉明參加《琅琊榜2》片酬3862萬根本沒有按照幾集計算(按照幾集算片酬的那都是造謠)吳亦凡代言小米手機和梁朝偉代言小米手機的代言費是一樣的。江一燕出演《七十七》沒有片酬,只有勞務費6.2萬元。其它的人都是亂七八糟,不要輕易相信這些不實的報道。真作假時假亦真,假作真時真亦假。
-
12 # 金融界
最新公佈的“中國明星片酬權力榜TOP100”榜單顯示,位列前十名的均為男星,沒有女星。“毫無意外”榜首為成龍,他以平均每部8000萬元人民幣的片酬傲視群星。排名最高的女演員為楊冪,她以平均1500萬元的片酬列14位。
成龍大哥每年都有多部作品,每部電影最大的賣點也在於他,但也只在屬於他的功夫喜劇範疇。如春節檔票房冠軍《功夫瑜伽》。躋身榜單前列的有四位喜劇明星——徐崢,王寶強,沈騰,馬麗。他們都是因為高票房的喜劇電影作品,片酬隨之水漲船高。而徐崢和王寶強因為市場對新導演的需求和熱錢的湧入,跨行導演,演而優則導,票房成績收穫頗豐。
據悉,該榜單根據大資料模型結合市場行情來統計,除了電影還兼顧電視劇酬勞,同價位片酬明星的排次按照近期票房和人氣微調。但也有業內人士對這樣的統計方式表示質疑。
一項調查顯示,95.5%的受訪者認為當下演員片酬過高,日前,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等四協會聯合釋出《關於電視劇網路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對演員片酬進行了限制,要求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魏鵬舉認為,《意見》是針對目前我國影視行業片酬的一個臨時性限制。從長期來看,有效性和可持續性是有限的。
-
13 # 日本專業買手
近日,某日本網站根據女演員的廣告和綜藝收入推算了年收,並做成了排行榜,一起來看下日本最能吸金的TOP10女演員都有誰吧!
米倉涼子
推算年收:2億9000萬日元
第10位的米倉涼子,廣告每支約6000萬日元,出演綜藝每個約500萬日元,推算下來年收入大概2億9000萬日元,約為1800萬人民幣。
長澤雅美
推算年收:3億1500萬日元
第9位的長澤雅美,廣告每支約6000萬日元,出演綜藝每個約160日元,推算下來年收入大概3億1500萬日元,約為2000萬人民幣。
波瑠
推算年收:3億7700萬日元
第8位的波瑠,廣告每支約3500萬日元,出演綜藝每個約110萬日元,推算下來年收入大概3億7700萬日元,約為2300萬人民幣。
廣瀨絲絲
推算年收:4億2900萬日元
第7位的廣瀨絲絲,廣告每支約3500萬日元,出演綜藝每個約90萬日元,推算下來年收入大概4億2900萬日元,約為2600萬人民幣。
天海佑希
推算年收:4億3000萬日元
第6位的天海佑希,廣告每支約8000萬日元,出演綜藝每個約300萬日元,推算下來年收入大概4億3000萬日元,約為2650萬人民幣。
新垣結衣
推算年收:4億3500萬日元
第5位的新垣結衣,廣告每支約7000萬日元,出演綜藝每個約150萬日元,推算下來年收入大概4億3500萬日元,約為2700萬人民幣。
石原里美
推算年收:4億3800萬日元
第4位的石原里美,廣告每支約6000萬日元,出演綜藝每個約160萬日元,推算下來年收入大概4億3800萬日元,約為2750萬人民幣。
吉田羊
推算年收:4億7700萬日元
第3位的吉田羊,廣告每支約3500萬日元,出演綜藝每個約120萬日元,推算下來年收入大概4億7700萬日元,約為3000萬人民幣。
有村架純
推算年收:5億7000萬日元
第2位的有村架純,廣告每支約5000萬日元,出演綜藝每個約100萬日元,推算下來年收入大概5億7000萬日元,約為3500萬人民幣。
綾瀨遙
推算年收:6億5500萬日元
第1位的綾瀨遙,廣告每支約7000萬日元,出演綜藝每個約200萬日元,推算下來年收入大概6億5500萬日元,約為4000萬人民幣。
日本最全人氣商品介紹,新增weixin:monster_kong
回覆列表
這個本人觀點
過去,說起影視節目開發製作過程中的困難,大家都說好編劇、好導演不容易找,而如今,最讓人頭大的難題卻變成了找演員。
演員之所以難找,是因為價格太高。去年有個導演籌拍一部電影,四處尋找男主角人選,圈裡詢了一番價,一線男演員有的報價高達5000萬元,3500萬元左右的則更多見。而這些演員中,有的表演經驗並不豐富,也就是參演的某部作品收視率高了、票房大賣了,其身價也就跟著上去了。
有位男演員,在2015年上映的某部電影中首次亮相大銀幕,這部影片在當年成為小成本、高回報的黑馬,該演員也從無名小卒變成了片酬3000萬元的“大腕”。
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對於不少影視專案來說,只要一談到演員,成本一下就打不住了。
隨便一位稍有名氣的演員拍一部電影片酬過千萬元,拍一集電視劇片酬幾十萬元,這在行業裡都見怪不怪。如此一來,為了控制專案整體開支,製片人只好拿演員薪酬之外的製作費用做文章,能省就省,能免則免。
不少影視劇裡,用於演員薪酬的花銷佔到整個專案費用的一半以上,而最該花錢的後期製作、特效等環節,卻只能在有限的預算裡“戴著鐐銬跳舞”。也就是說,你聽說某部電影投資1億元,可能其中5000萬元都用在了演員身上,更有可能其中3000萬元都進了一位演員的腰包,影視節目的質量自然也就平庸了。
薪酬高還只是演員貴的表現之一,另有一種貴卻是不為普通觀眾所知的。如今但凡有點名氣的演員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或工作室,身邊動輒圍繞著十幾個人為其服務,排場大了,超支的花銷還得劇組掏。而且這些演員自己的公司或工作室不僅片酬要價高,凡是他們認為有市場潛力的專案,還要投資、佔股份、參與後期分賬,種種條件設限,讓本來就畸形的影視市場更加扭曲,本來就請不起演員的專案更無計可施。
演員為什麼貴?
最主要還是因為好演員太少。現在人們說起演員,都願意冠以“明星”之名。
也正是因為這樣,現在不少演員都耐不住寂寞,不為表演藝術而來,而是衝著成為名利雙收的明星而去。不少年輕人唯獨信奉“出名要趁早”,一通整容、接戲、拍廣告,靠顏值、靠八卦、靠炒作,“小鮮肉”“小蘿莉”層出不窮,但真正會演戲的好演員卻少了。
有人說,既然演員那麼貴,管理部門就應當出臺演員限薪政策,用行政手段進行遏制。但實際上這並不聰明。文化體制改革十幾年來,中國文化行業收穫最大的經驗就是,要解放文化生產力,更好地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將政府職能由“辦文化”變為“管文化”。眼下,影視行業已經成為整個文化行業中產業化、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領域。市場上出現的問題,還要靠市場自身的調節來化解,政府固然應當加以引導,行業協會更應當發揮作用,在規範演員自律等方面出一把力。
合不合理,這種作為小老百姓就不用再為此煩惱了
富人依然很富,窮人依然很窮。這種貧富差距在中國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