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糊小燚

    這個問題問得好,能從細節中反映大趨勢。首先,一類無師自通,一類黃埔軍校,一類飽讀兵書,一類天時地利人和,一類氣數。

  • 2 # 福建大都督

    曹操是宦官世家,他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周瑜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陸遜家族,為江東大族。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都尉。陸遜出生在華亭 ,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舒縣讀書;鍾會出身潁川士族鍾氏,是太傅鍾繇的幼子。

    且看這些人的出身,就非同常人。當然,也有壞例子,如有著四世三公的袁術。

    放到現代,有著如此背景的人都會比寒門子弟擁有更多資源,比如教育、社交、仕途、機會。

    像曹操,除了是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三國時期建安詩人的代表。像周瑜,年少時就精通音律,所謂“曲有誤,周郎顧”就是這般來的。像鍾會,在書法上有相當的造詣,在唐朝還有作品在流傳。

    所以呢,這些人擅長用兵不應該是奇怪的事情,有著這樣的背景,這樣的長輩,從小耳濡目染也是肯定的。

  • 3 # 梨叔說史

    曹操、周瑜、司馬懿、陸遜和鍾會,都是文武全才。

    曹操,自幼飽滿詩書,涉獵十分廣泛,可謂是諸子百家、三教九流,無有不涉。他尤為喜歡攻讀兵書,而且專門為《孫子兵法》作過注,軍事素養十分深厚,連諸葛亮都十分欽佩他。不僅如此,曹操在詩歌、書法、音樂上,也都有很深的造詣。他很早的時候就是校尉,也就是軍官,武藝也是不凡。在鎮壓黃巾起義時,曹操就有過不俗的表現。

    周瑜,是江東奇才。他與孫策齊名,同稱為孫郎、周郎。他和孫策一起習文練武,年少時就已經成名。他更是生得身材偉岸,相貌英俊,志向宏偉。而且他出身於周氏家族,族人多是武官出身。孫策在江東打天下時,周瑜和他並肩作戰,在軍中很有威望。

    司馬懿,是司馬家族的老二,自幼聰明好學,學問廣博。

    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他生於亂世,常有憂天下之心。當時的南陽太守楊俊,以善於相人出名,他見過司馬懿後,稱讚司馬懿絕非常人,將來必是偉器。尚書崔琰與,也對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說過,司馬懿之才,非司馬朗可比。

    司馬懿投奔曹操後,曹操每次行軍,都隨身帶著司馬懿。在漢中之戰時,如果曹操聽從司馬懿的建議,劉備也不會輕易打勝。曹操聽從了他的另一個建議,結果關羽兵敗被殺。

    陸遜,雖然是白面書生,但是,他很早的時候就入了孫權的幕府。而且他本人還是孫策的女婿,親自給他作媒的就是孫權。這是因為陸遜在征服山越的過程中,表現優異,受到了孫權的重視。在掌握兵權之前,他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等職,都是軍職。

    鍾會,也是出身於世家大族。鍾家,是潁川的名門望族。他的父親鍾繇,在書法上很有造詣。鍾會自幼就聰明異常,當時的蔣濟,稱鍾會為“非常人”,對他期望很大。鍾會好學上進,家學淵源,精通數門技藝。

  • 4 # 小影觀史

    提問者選出曹操、司馬懿、鍾會魏國君臣三人,又東吳周瑜、陸遜二人,作為問題主幹(未提西蜀);又以軍人出身和擅長用兵作為矛盾的兩個方面,我想,如果不是率性而為,定有其深意。那麼,在三國紛爭,兵戈四起的時代,一個將領(君主)是如何成長為一代名將(霸主)的,我想,會不會用兵是一方面,如何成為一代名將還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

    單就問題而言——提問者的問題更切合的說法是,名將是怎樣煉成的?

    生平環境

    但凡名將,其出身顯赫於否,或多或少都與其早起所接觸的人、所經歷的事有關,或者性格使然。曹操為曹嵩之後,20歲就官拜洛陽城北部尉,雖執領門禁,但執法嚴厲,不畏權貴,在古代,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敬業精神,在現代,這是在平凡的崗位幹出成績。當然這個優點,其他四人都有:周瑜15歲時就和孫堅相識,孫周兩家交好,16歲就追隨孫策戎馬闖蕩,領兵打地盤,終於立足江東;司馬懿性格比較執拗,因其小有名氣,23歲就被曹操招募,但礙於曹操疑心和猜忌,直到其伯樂曹丕即位,得以開始開掛的一身,時年40歲,算是這五人中大氣晚成的一位,鍾會因其家族背景,20歲就領秘書郎,為司馬懿賞識,30封侯,升遷之快令人咋舌。

    成名之勢

    所謂時勢造英雄,這個時,就是三國時期刀光劍影的亂世,這個勢,因人而異,亦或是國盛兵強的順勢,但更多的是危機四伏的逆勢。還是先從曹操這個傳奇人物,曹魏老大,歷史梟雄說起。曹操成名於黃金之亂,討伐董卓而初露鋒芒,又誅殺呂布滅袁氏兄弟、打下中原半壁,挾天子令諸侯,曹操的輝煌一生,正是順應了漢末之亂,快速崛起,廣招賢才,終成霸業,為破蜀、滅吳打下堅實的基礎;周瑜是江東兩代遺老,孫策的連襟,孫權的長輩,幫助孫家打下、鎮守江東,赤壁之戰統領孫劉聯軍以少勝多,一戰成名;司馬懿成名於曹丕時期,是諸葛亮北伐的頭號敵人,正是司馬懿的存在,才讓三國鼎立,魏國愈強的軍事存在不被撼動;陸遜成名,不外乎其對東吳幹了兩件事,智取荊州並擒殺關羽,火燒連營,救吳於危難,蜀國從此一蹶不振;鍾會滅蜀,鍾會統領三路大軍,克姜維,破江油,直接導致蜀國亡國,打破了三國鼎立的格局。以上就是這五位英雄的成名之戰,除曹操是自始至終自帶光環之外,剩餘名將無不是統領一方,一戰成名。所以說什麼樣的形勢,就會造就什麼樣的英才。

    伯樂之助

    曹操勢力的壯大,是一部吞併、攻伐,兼併的發家史,曹操從獨領其家族將領曹仁、曹彰、曹洪和夏侯家族打天下,一步步走來,到廣納降將降臣,統領百萬之軍,佔據北方大片領土,實屬不易,可以說曹操就是伯樂,而他的《龜雖壽》即是他的招人簡章,因此曹魏集團才能從無到有,發展壯大。周瑜的成功離不開孫策,孫策傳位於孫權,周瑜是元老級別的人物,而孫權家族對周瑜的倚仗,自始至終,經赤壁戰,周瑜更是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深得孫權的絕對信任。司馬懿雖遭曹操猜忌不被重用,但曹丕對其卻頗為賞識,前期多次幫其化險為夷,躲過曹操的屠刀,後期更是委以重任,基本上成為抵抗西蜀北伐的中堅力量,正是內有曹丕,外有孔明,司馬懿的將才路才平步青雲、風生水起,才有了篡位的軍事資本;而陸遜也算是解決了東吳對荊州打不過又討不回的棘手難題,又臨危受命,夷陵破蜀,深得孫權賞識;鍾會的成功史,離不開司馬懿的推舉,終究一戰滅蜀。這些人,除曹操是董事長外,剩餘四人,無不是當時的CEO,外掌軍權,內治朝政,官拜大將軍、大都督,就算是鍾會軍權最微,但也是當時魏國在西蜀方面的司令員一樣的人物。

    對手的分量

    名將的成功,除了有自身的積累,領導的信任和提拔,以及善於借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因素,就是對手(敵人)的分量。和什麼樣的敵人過招,衡量自己價值和能量。這裡曹操是一個特例,因為他在三國時期是BOOS級的,單從早期的誅殺呂布、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就可見一斑,後來的大小戰事,曹操永遠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看周瑜,周瑜赤壁之戰統領東吳水軍,直接幹翻曹操大軍,雖有東吳、西蜀名將和軍士用命,但正是其獨特的將才,促成了火燒赤壁的成功;司馬懿的最大對手諸葛亮,,諸葛孔明在西蜀乃至三國各勢力的分量眾人皆知,能與其比肩的唯有司馬仲達;此外,陸遜之於關羽、劉備;鍾會之於姜維都是高手過招,招招致命,所以大敗這樣的對手,才能彰顯其軍事才能和歷史價值。

  • 5 # 於無聲處聽驚雷

    要講軍事方面,領兵打仗,我的想法是,天生戰三分之二,軍校學習只戰三分之一,而已是教學是針對那些對,排兵佈陣,攻殺戰守,逗引埋伏,一竅不通的人的良師益友,對於那些天生,無師自通的戰神而言,軍校瞎浪費時間,我從不認可,看好軍校所謂高材生。淺談蝦蒙而已,勿噴。

  • 6 # 苦苦追夢者

    他們這些統帥之才,都是熟讀兵法韜略,只需要運籌帷幄,便可決勝千里之外,取人首級,像衝鋒陷陣這活不是他們該做的。

    像樓主所說的這些人物,基本上都是文人,軍師,這裡面也只有周瑜是軍人出身,但他武藝其實並不高強,當然,雖然他在功夫上並不是太好,但也是強過諸葛亮他們這些軍師,周瑜的一身智謀才是他的優點。

  • 7 # 江南飈

    這和中國 古代的戰略思想有關,自古以來中國的軍事家就推崇軍事謀略,在長期大規模的戰爭中不斷深入研究戰爭規律,產生了很多傑出的軍事家,這些人當中很多都不是軍人出身,人們給這些並非行伍出身的戰將去了一個雅號——儒將。這和長期居於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是有關的。儒家講究以天下為己任,讀書學習是要服務社會,解救蒼生的。儒家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聖人,從古到今只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夫子,另一個是王陽明,辦個事曾國藩。王陽明和曾國藩都是文治武功非常了得的儒家知識分子,他們出將入相,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真是有有了這樣的儒家文化的傳統,所以中國古代產生了很多並不是軍人出身的傑出軍事人才。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講究的是是“將不在勇而在謀,兵不在多而在精”。王陽明平定凝望朱宸濠之亂,那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依靠一部分並非精銳之師的一點兵力,就把蓄謀已久的一場武裝叛亂鎮壓下了。這是非常不得了的。

    東漢末年的中國是個遍地狼煙的時代,到處都是軍閥割據,軍閥混戰無休無止,人們在這樣嚴酷的社會環境中生活,為了自保和消滅敵人都要或主動或被動地地介入介入軍事鬥爭。戰亂頻仍,導致國家和社會對軍事鬥爭的重視,普通知識分子對戰爭理論和實踐普遍具有深入研究,所以他們普遍具有較好的軍事理論修養,再加上他們積極參與軍事鬥爭實踐,在激烈的戰爭中進一步檢驗和提升了軍事理論的水平,所以這些人雖然不是軍人出身,但都是將才。

    陸遜直接就是書生拜大將的著名例子。曹操、周瑜、司馬懿、鍾會、陸遜都是讀書人出身,但是他們都渴望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過程中成就一番偉業,曹操自己也說希望死後在墓碑上刻上“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當時的知識精英都是抱著平定戰亂,制止戰爭,統一天下,安定黎民的宏願的,所以他們都鑽研經世濟用的學問,不是死讀書的。因此他們雖然是讀書人,但是隻要國家需要立即就可以轉為軍事指揮員,馳騁疆場。

  • 8 # 華豎

    其實這個問題不準確,曹操、周瑜、司馬懿等都是軍人出身,當然這個軍人出身不是以衝鋒陷陣的武夫。但他們何以排程用兵,何以殺伐決斷,指揮若定,用拿筆的手拿起了劍戟,影響著歷史的走向?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時代造就,造化弄人。

    曹操、周瑜、司馬懿等都出生於東漢末年,時值皇帝寵幸宦官,外戚輪番掌權,官場腐敗,民不聊生的大動盪時期,黃巾起義、五斗米教等橫行,各地軍閥割據,此時的社會文治已衰敗,上下都是崇尚武力的風尚,何進、董卓、袁紹、劉表等紛紛崛起,從此陷入爭鬥不休的混戰之中,而結果一定是“槍桿子裡出政權”。

    曹操為宦官之後,20歲時,受州郡舉薦,以“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後改任騎都尉,隨皇甫嵩鎮壓穎州黃巾軍。建安元年(196),迎漢獻帝都許縣,封為大將軍、武平侯。由此可見,第一個官職是軍職,後面一直也是與軍為伍。當然曹操不只是一個軍人,還是一個了不起的文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成就稱為三曹,政治家則是縱橫三國,成為最終贏家,這些了不起的成就掩蓋了他的軍事才能,如果生逢盛世,也許曹操的文學、書法成就將更高,但造他弄人,讓他以軍事起家,終於鼎力三國。

    至於周瑜,雖通音律,江左風流美丈夫而著稱,但卻出身于軍人世家,其祖夫堂叔官至太尉,其父也是洛陽令,從小深受尚武的薰陶。不到二十歲就和孫策一起開始用兵打拼,展現了了不起的軍事才能,到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更是擔當了東吳的大都督,統領軍事大權。司馬懿出身士族,確實不是軍人出身,初為曹操所用為文學掾,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但到了曹丕當政以後,還是當了大都督、大將軍、太尉等軍職,併為三國一統歸晉奠定了基礎。

    陸遜也是吳郡士族,二十餘歲入孫權處當幕府,主持文秘工作,但機緣巧合,因為陸遜平定山賊被拜為定威校尉,屯兵利浦 。後娶孫權的侄女,成為孫權的近臣,在收取荊州,火燒連營的夷陵之戰中一舉成名,孫權拜陸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

    鍾會精通文賦和玄學,著有《魏鍾司徒集》。工於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評為"妙品"。鍾會與鄧艾一起徵滅了蜀國,拜鎮西將軍。

    這些人物,都有著了不起的身世,從小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都生逢亂世,而在亂事之中最能出人頭地,拜將封侯的職業恐怕就是領兵打仗了,當世社會的導向就決定了這些英雄人物的職業規劃,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從小受到家族的影響,不是出身于軍人世家就是謀略大家,飽讀兵書與計謀,所以能領兵打仗成為軍事家也就不足不奇了。

    明朝的王明陽,地道的文人出身,但帶兵平定寧王之亂;袁崇煥也是文人出身,卻給大明王朝撐起了一片不可逾越的軍事長城;清朝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也都是文人出身,但卻統領湘軍、淮軍、楚軍等平定了太平天國、捻軍等起義軍,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這些文人引兵拒敵,上陣衝殺,皆都是時事和形勢所逼罷了。

    由此來看,誰也不是生來就是軍事家,很多時候是因為時事的要求,把人推到了金戈鐵馬的前沿,很多人也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是造化弄人,是時事造英雄,讓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得以展現發揮,得以大放異彩。

  • 9 # 論史大能貓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傑出的軍事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將門出身。他們的傑出軍事才能均來自於戰爭本身,換句話說就是在戰鬥中逐步成長起來的。

    1、曹操太祖乃造子將,子將納焉,由是知名。孫盛異同雜語云: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踰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博覽髃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皆傳於世。——《續漢書》

    曹操雖然不是軍事專業出身,但可以看出他自小就對軍事理論興趣濃厚。而後自黃巾起兵,大大小小的戰事都是親自參與並指揮,作戰經驗不可謂不豐富,屬於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指揮官,擅長用兵也不足為奇。

    2、周瑜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諧也。”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乃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劉繇奔走,而策之眾已數萬矣。——《三國志》

    周瑜得益於家庭出身,祖父、父親都是官居掌管軍政兼軍事顧問的太尉之職。自幼耳濡目染,在軍事理論方面周瑜的起點已經不算低了。

    而後跟隨孫策平江東,在東征西討的過程中同樣也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並逐漸顯露出過人的軍事才能和用兵天賦。

    3、司馬懿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 《晉書》

    司馬懿少時聰明有謀略,而且博學多聞,這也是一個統帥所應有的素質。

    司馬懿在軍事上的才能主要體現在對戰爭局勢的判斷和時機的把握上,屬於在營帳運籌帷幄的型別,而不是臨陣指揮的統帥。在這一點上,和諸葛亮是很相似的。

    4、陸遜時吳、會稽、丹楊多有伏匿,遜陳便宜,乞與幕焉。會稽山賊大帥潘臨,舊為所在毒害,歷年不禽。遜以手下召兵,討治深險,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餘人。鄱陽賊帥尤突作亂,復往討之,拜定威校尉,軍屯利浦。權以兄策女配遜,數訪世務。遜建議曰:“方今英雄棋跱,豺狼規望,克敵寧亂。非眾不濟,而山寇舊惡,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難以圖遠,可大部伍,取其精銳。“權納其策,以為帳下右部督。會丹楊賊帥費棧受曹公印綬,扇動山越,為作內應,權遣遜討棧。棧支黨多而往兵少,遜乃益施牙幢,分佈鼓角,夜潛山谷間,鼓譟而前,應時破散。遂部伍東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戶,得精卒數萬人,宿惡蕩除,所過肅清,還屯蕪湖。—— 《三國志》

    可見陸遜年輕時,便已經開始常年與山越賊寇交戰,而且還取得了不俗的戰績。陸遜雖然年輕,但已經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了,對於用兵之法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

    5、鍾會

    鍾會相比於上述四位,單就軍事方面的才能是遜色許多的。雖說他帶過兵,但絕對稱不上擅長用兵。對鍾會更好的定位,還是應該屬於政治家。

    綜上,曹操、周瑜、司馬懿、陸遜雖然出身都不是將門世家,但他們都有統兵作戰的豐富經歷。“實踐出真知”,只有經歷戰場的考驗,才是評價擅長用兵與否的必要條件。

  • 10 # 風動藤動銅鈴動

    “擅長用兵”這個問題的關鍵不是“出身”,而是“用兵”=“用”+“兵”,並做到“擅長”的程度。

    不是軍人出身,之前也可能從未“用”過兵,但他們是心智健康的成年人,工作中肯定也觀察研究“用”過其他不少東西。

    因為他們還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所以其他的某種東西“擅長”“用”得還相當出色。

    下面只以曹操為例詳加說明,其他人同此理概不贅述。

    曹操是個全面型的人才,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作為政治家,他擅長“用”各種人才,“用”各種賞罰;作為軍事家,他擅長“用”將“用”兵,“用”天時,“用”地利;作為文學家,他擅長“用”文字語言創作詩詞文章;作為書法家,他擅長“用”筆墨紙硯寫出字幅。

    他擅長“用”的物件本身多種多樣,每種物件同樣是變化萬千,要能擅長“用”好某一種都並不容易,而他能將上述四大門類的物件都用出相當高的水平,所以是傑出的人才。

    一、在政治上需要選擇賢能任用人才,針對各類人才的能力揚長避短,分配不同的崗位和任務,協調各方面共同合作達到目標。

    這和軍事上調兵遣將揚長避短,作戰時針對當前敵人避實擊虛就有一定的共性,都需要識人斷事、定目標、下決心等相似的過程。

    二、在文學方面,眾所周知,曹操開創了建安文學一派,並且為其代表和主將。在此不細述建安文學的特點,單論文學與軍事。

    上佳的文學作品,講究遣詞造句謀篇佈局,前後照應中心突出,結構合理感染力強。有沒有發現,和軍事上制訂周密合理、充分發揮實力的作戰計劃,有很多形似之處?

    從文學家這個角度看,要說曹操是文人領兵,似無不可。中國古代文人領兵成功事例之多,數不勝數。文人一旦領兵知兵用兵,有些佼佼者就常常有比較深的領悟,比起那些久經沙場的宿將和老兵油子要厲害得多。

    三、學過毛筆書法的人,都知道需要“用”筆墨紙硯等,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佈局(分佈、行次、章法)等內容。

    即使還未深入學習瞭解毛筆書法,但是是否會看到筆行收放、字形結構和兵法中的排兵佈陣,兵形變化之類有暗通之處呢?

    所以,一旦曹操需要用兵,他具有的所有的素養都能幫助他深入地理解和領悟“兵”和“用兵”之道,從而指導他在戰爭中奪取勝利。

    離不開的悟性與靈感:用兵與學習兵法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易經·繫辭傳》

    中國古聖先賢從所能接觸到的有限事物,就能夠領悟和創作出包羅永珍的八卦形義,以融會貫通神明的德性,參透天地變化發展的道理,用以比類萬物的各種情狀。

    《孫子兵法》上說“兵形似水”,“如摯鳥之擊,其勢險,其節短”,並不是兵法說是要這樣才是這樣,而是孫子從因地制流的水形變化和摯鳥之擊的現象中領悟到的用兵之法。

    所以能夠從政治、文學、書法中或者從狼群圍獵、猛虎捕食、巨石滾下山等現象中參悟出與軍事用兵之法相通的精髓,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歷史上不乏那些個只能口誦兵法滔滔不絕卻不能深悟其中的道理,不能融會貫通、臨機應變的人,他們為將帶兵,反倒常常不免兵敗身死,貽笑後世。

    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當然是最直接的途徑,上軍校讀兵書史書學習也是間接的途徑,但是如果沒有悟性,即使身經百戰僥倖未死,也成不了名將;而古之項羽、霍去病、岳飛等史載都曾公開宣稱不學兵法,卻好象是天生神將,成就了百世威名。

    所以“擅長用兵”的答案,既不是軍人出身也不是讀兵書學兵法,而是實戰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似能通神的悟性和靈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現在熱播的電視劇《安家》為什麼房屋中介是按照百分比收取服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