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秦說漢

    漢文帝劉恆的子嗣不多,但前代王妃到底是生了四個男孩,還是三個男孩,司馬遷的記錄也有點糊塗。皇后竇氏生了兩個男孩,也就是漢景帝劉啟與梁孝王劉武。還有兩個男孩,代孝王劉參與梁懷王劉揖,其母后是誰,史記也沒說清楚。

    漢文帝劉恆是薄姬之子,薄姬最早是魏王豹的姬妾,後來魏王豹謀反,被韓信率軍平定,薄姬就被當作俘虜送進了漢宮的掖庭裡幹苦力。忽一天,劉邦突然心血來潮,跑到掖庭視察工作,瞄中了正在洗衣服的薄姬,只被一夜寵幸就生了劉恆。

    漢朝立國之初,為保障邊境的穩定,劉邦把韓王信的封地改到了代地,以防禦匈奴。韓王信打不過匈奴,就乾脆造反,被劉邦平定。這時劉恆剛滿8歲,劉邦就把匈奴為患的代地封給了劉恆,稱之為代王,看來劉邦不太喜歡這個薄姬之子劉恆。

    劉邦兩腳一蹬,呂后就開始了後宮的清算運動,凡被劉邦寵幸過的后妃,太多人的下場不太美好,當時把劉邦迷得暈乎乎的戚夫人甚至被做成了“人彘”。薄姬並不得寵,一生跟劉邦也就那麼一次,呂后還是可以忍,就把她送到了兒子身邊。

    薄姬把代王劉恆調教得很好,劉恆也是個大孝子,曾親嘗湯藥為母醫病,被評為二十四孝之一。劉恆長大之後,到了婚娶的年齡,薄姬為其做主,娶了代王妃。代王妃也很爭氣,接連生了三個還是四個男孩,但好景不長,都在短時間內死了。

    前面說了,史記對代王妃的記錄語焉不詳,還前後矛盾,這裡有一定問題。《史記·孝景本紀》裡記錄為生了三男,竇氏得寵後,前後死。而《史記·外戚世家》裡記錄為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為帝前王后死,代王為帝后王后四男病死。

    如果相信《史記·孝景本紀》所說,是竇氏得寵後,代王妃所生的三男早夭,那麼竇氏就有了為爭寵而謀害代王妃的兒子的嫌疑了。但我認為這個可能性不大,劉恆與其母后薄姬都是比較賢明的人,竇氏若真敢連殺三子,很難做到不被發現。

    因此《史記·外戚世家》裡的記錄可信度就更高了,代王妃應該是生了四男,在劉恆來長安之前,代王妃就死了,劉恆繼位為漢文帝后,代王妃的四個兒子也死了。但為什麼代王妃與四個兒子相繼在短時間內死亡,而史書也沒詳細記錄呢?

    我們來回憶一下當時的大環境。劉邦駕崩之後,呂后專權,朝廷裡面插滿了外戚的勢力。同時,呂后還把呂氏宗族的女兒嫁給各地的封王,淮陽王劉友、梁王劉恢都是因為娶了呂女而死亡的。這就有一種可能,劉恆當時也是娶了呂女為妃。

    薄姬是一個很會審時度勢的人,要不也不能在呂氏的清洗運動中抽身而出。呂后得勢時,塞給薄姬一個呂女做兒媳,她肯定不敢不要,但一定心裡不舒服。呂后死後,朝廷進行了針對呂氏宗族的一次大清洗,估計代王妃就死於這場誅呂運動。

    周勃誅呂后,薄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代王妃,這態度讓“倒呂”的成員很滿意。而薄姬與劉恆遠在代地,沒有山頭勢力,加上朝廷確實也沒找出更合適的皇帝人選。公元前180年,推選代王劉恆繼皇帝位,前提是殺了代王妃的四個兒子

    竇漪房曾是長安漢宮的宮女,當初劉邦駕崩之後,呂后放了一批宮女出來,賜給各地封王。竇漪房是想回老家趙國的,管事的人弄錯資料了,把她分配到趙國以北的代國。但竇漪房到了代國,卻被代王劉恆一眼相中,因此成了第二代代王妃。

    竇漪房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劉啟,劉恆做皇帝時將其立為太子。小兒子劉武,被封為代王,後來改封為淮陽王,再後來改封為梁王。劉武是竇太后的心肝寶貝,對他的寵愛甚至超過了劉啟,因為得寵於太后,所以劉武在景帝面前也有點沒大沒小。

    有一次漢景帝喝酒時說把皇帝之位讓給弟弟劉武。漢景帝原本是酒後一句戲言,竇太后就真的眼巴巴地等著漢景帝“禪讓”,還派人催促,搞得景帝好尷尬。不過這劉武做事也挺出格的,為了做皇帝還曾多次派人刺殺反對他繼位的朝廷大員。

    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劉武還是毫不含糊的。七國之亂時,劉武率兵抵禦吳楚聯軍死守梁都睢陽,整個梁國被打得稀巴爛,硬是沒讓七國軍隊打進長安城。公元前144年,劉武請求留在長安沒被批准,回到封國染上了熱病,死後被諡為孝王

    漢文帝的第七子劉參被立為太原王,劉武由代王轉封為淮陽王后,劉參被改封為代王。不知是竇氏的影響力還是什麼別的原因,史書上也沒有關於劉參生母的記載,看得出劉參也是不得寵的那種。公元前162年,劉參因病而死,諡號為孝王

    漢文帝的第八子劉揖,又名劉勝,都說爹孃疼愛小兒子,這話沒錯,漢文帝還讓賈誼做他的老師。劉揖最開始被封為梁王,是梁國立國之王,建都睢陽。但是劉揖雖然得寵,但年少好玩,公元前169年,墜馬身亡。死後封國給了其兄劉參。

    所以說,漢文帝的8個兒子,之前代王妃所生的四個兒子在“倒呂”運動中被殺;小兒子貪玩墜馬身亡;不得寵的劉參病故;得太后寵的劉武想過把皇帝癮,但沒有成功,也得病身亡;只有第五子劉啟最幸運,得到皇帝之位,還生了個“漢武大帝”。

    2020/9/30

  • 2 # 逆流的魚L

    劉恆的兒子數量在史記中記載不一,在孝景本紀記載,劉恆與代王王后育有嫡子三名,在外戚列傳中記載則為四名。不管是三個還是四個,總之,這幾個兒子都在劉恆當皇帝后病死了,而且代王后為死了。因此新的皇后和太子人選落到了竇皇后和她的長子劉啟手中。

    劉恆除了代王后的幾個兒子,還有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沒有疑問了。長子劉啟被立為太子,後來當了皇帝就是漢景帝。然後是竇皇后的小兒子劉武。

    劉恆一開始封劉武為代王,準備讓他回自己的封地,不過後來應該考慮代地荒涼靠近邊疆,改立他為淮陽王,幾年後,小兒子梁王劉揖去世,改封劉武為梁王。

    竇太后疼愛小兒子一心想讓劉武繼承皇位後來劉武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野心膨脹,但是漢景帝最後立了自己的兒子,他惱羞成怒派人刺殺反對自己的大臣,從此被漢景帝疏遠最後鬱鬱寡歡的病死去。漢景帝隨後以照顧他的兒子為由將他的封地梁國一分為五。但是四個沒有傳下去就被廢除,一個勉強傳了幾代也衰弱下去了,據說後來劉武的墓被曹操挖掘補充軍費了。

    劉參是劉恆倒數第二個兒子,生母不詳。在劉恆當皇帝不久他被封為太原王。沒過兩年,代王劉武轉封淮陽王,代國封地都給了他,並且他的封號改為代王。

    劉參行事低調在漢朝默默無聞一心過自己的日子,因此他的代國一直傳到王莽時代才終結,是少有的文帝系諸侯。劉參死在父親文帝時期。

    劉揖是劉恆的小兒子,劉恆很喜歡這個小兒子,因此封他為梁王,並且因為他好讀書,而派了賈誼為太傅負責教育他。沒想到劉揖騎馬居然掉下來死了,他沒有後代因此梁國廢除,一年後劉恆封劉武為梁王。

  • 3 # 尚宮女史

    公元前180年,臨朝稱制多年的呂后去世,之後爆發了諸呂之亂,呂氏家族的所有成員包括外嫁的女兒等幾乎被誅滅殆盡,而在這場動亂中,受益最大的既不是漢惠帝的幾個兒子,也不是在諸呂之亂中立下大功的劉邦庶長孫劉襄,漢惠帝的幾個兒子都被周勃、陳平等人以他們是呂氏子孫而非劉盈之子的理由殺掉,而劉襄則被琅琊王劉澤和朝中重臣坑了。

    實際上諸呂之亂中受益最大的是遠在代國的代王劉恆。諸呂之亂髮生的時候,劉恆還在代國忐忑不安,對京中的局勢知之甚少,因此當朝中重臣將他選為皇位繼承人的時候,他和自己的幕僚最先的反應並不是狂喜,而是懷疑和害怕。

    為此劉恆還專門讓自己的舅舅薄昭進京確認訊息,當薄昭得到確定的訊息之後,劉恆有和自己的幕僚召開了數次會議,甚至還進行了占卜,當所有的準備都做好之後,劉恆才帶著部分心腹和護衛進京,接下了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

    當然,劉恆也並非沒有付出代價,實際上,他的四個嫡子就在這段時間死了,至於死因,《史記》是這麼記載的:“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劉恆是公元前188年九月即位,而公元前187年的正月,大臣們就建議立太子,認為竇姬所生的劉啟最長,因此應當被立為太子,也就是說,從劉恆即位到選立太子這之間的三個多月時間裡,劉恆的四個嫡子全部都死了。

    《史記》認為是他們是病死,但很顯然,病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一點來說明,這四個嫡子都是劉恆做代王時候的王后所生,按理來說,他們應該是有名字的,但史籍中卻根本沒有,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筆帶過,好像是在忌諱什麼。

    還有一點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劉恆的王后應該是呂氏家族的人,當初呂后為了制約諸侯,將呂氏家族的女孩子都嫁給了諸侯王,劉恆自然也不能倖免,另一個證據就是劉恆即位之後並沒有對王后進行追封,所以劉恆的這個王后大機率就是呂氏家族的人。所以在劉恆即為之前,也就是諸呂之亂過程中,王后死了,並且不是病死,而是被殺死。

    王后死了之後,劉恆就接到了京城的訊息而入京為帝,緊接著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全部都死了。四人的死大機率是被殺死的,至於是誰所為,歷史上一直沒有定論,似乎朝臣、劉恆、竇姬等都有可能,但也都有說不通的地方,或許真相早就已經被掩埋了,我們也只能窺知四子是被殺而已。

    除去這四個嫡子,漢文帝劉恆還有四個兒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竇姬所生的漢景帝劉啟和梁王劉武。劉恆的四個嫡子死後,竇姬所生的劉啟就成為年齡最大的一個兒子,因此被立為太子,不久之後母憑子貴,竇姬被立為皇后,而竇皇后的次子劉武被封為梁王。

    這兄弟倆後來也是鬧得挺不愉快,古代歷史上的那些帝王家的兄弟,真正相互對立的似乎大部分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比如楊勇和楊廣、李建成和李世民、李承乾和李泰等等,劉啟和劉武也不例外,而導致兩人後來疏遠的正是他們的母親,即竇太后。

    劉啟成為皇帝之後對這個親弟弟還是很好的,而且成為皇帝之後的劉啟有且僅有這麼一個弟弟了,原本他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即劉參和劉揖。劉參的生母是誰並沒有記載,他是在公元前178年被封為太原王,後來因為得到了代國的土地改封為代王。

    不過即便是太原國合併上了代國的土地,但他的勢力還是比較弱的,在諸侯國中算是很小的存在,而且劉參在公元前162年就去世了,去世的時候尚不足三十歲,應該是病死的。

    比劉參死的還早的就是漢文帝最小的兒子劉揖,史載“懷王最少子,愛幸異於他子。”這裡的懷王就是劉揖,他在公元前179年被封為梁王,還曾拜賈誼為太傅,本來前途還是不錯的,但卻在公元前169年墜馬而亡,可憐他年紀輕輕,尚沒有兒子,因此原本封為淮陽王的劉武成為梁王。

    所以,當公元前157年劉啟即位後,他就只剩下劉武這一個弟弟了,還是一母同胞的弟弟,怎麼能不相親相愛呢?

    劉武有一次入朝,兄弟倆喝酒,酒酣情濃之時,劉啟對劉武說:“千秋萬歲後傳於王。”雖說君無戲言,但醉酒後的話誰敢當真呢?不過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武和竇太后都對此上了心。

    這其中固然有劉啟對劉武這個弟弟的兄弟情,更多的其實是竇太后對這個幼子的疼愛,而也正是有了竇太后的疼愛,加上劉啟對他的寵愛,以及他本身因為在七國之亂中立下的大功,這些因素放在一起讓梁國成為當時的諸侯大國,劉武在梁國出行的儀仗堪比天子,久而久之,他自然也想過過皇帝癮。

    當劉榮被廢的時候,劉武正好在留在京城,因此母子倆也進行了謀劃,竇太后還直接提出讓劉武做太子,但這遭到了以袁盎為首的朝臣的拒絕,故竇太后的目的沒有達成。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武對袁盎心生恨意,在劉徹成為太子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劉武和幕僚謀劃殺死了袁盎等十幾位臣子,引起轟動,這件事成為兄弟倆疏遠的導火索,雖然最終在館陶長公主和竇太后的干涉下,劉啟原諒了劉武,但竇太后公然偏袒幼子讓劉啟很是傷心,連帶著兄弟倆之間的感情不復從前,劉啟再不準劉武在京逗留。

    公元前144年,劉武入朝後想留在京城一段時間,遭到了劉啟的拒絕,劉武悶悶不樂的回到梁國,然後生了一場大病,半年後就病死了,竇太后聽聞幼子的死訊,竟然對劉啟說:"帝果殺吾子!”然後絕食,這可真是為難了劉啟。

    其實認真說起來,劉武有這樣的一個結局,就是竇太后的偏愛和他自己的恃寵而驕引起的。

  • 4 # 水一白聊歷史

    漢文帝的身上有一件非常非常離奇的事情,他這一生見於歷史記載的一共有8個兒子2個女兒,竟然都是集中在他當代王這一時期內出生的。自從他23歲當上皇帝開始,直至他46歲去世為止,這長達23年的時間裡,包括他的寵妃慎夫人和尹姬在內的所有妃子,都沒能為他生下一兒半女。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聊聊這個話題,水一白今天還是先聊聊題主所說的,漢文帝八子都有怎樣的結局。

    一、四個嫡子

    關於漢文帝劉恆,或者說代王劉恆的四個嫡子,歷史上的記載看起來非常的冷冰冰,只有下面這簡短的一段話。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意思是,代王劉恆曾經有過一個代王后,她為劉恆生下四個兒子之後便死了,當時的劉恆還沒有進長安稱帝。而當劉恆當上皇帝之後不久,他的四個嫡子便都病死了。

    關於代王后和她的四個兒子,歷史上有很多猜測,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

    在呂后稱制時期,她為很多劉姓王(侯)都配了一位呂氏家族的女孩,代王劉恆也不例外。由於呂氏女的獨特身份,她們自然大都是以王后的身份存在的。而不同於一些處理不好呂氏女與其他妃子關係的諸侯王,劉恆很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劉恆不但保住了自己的王位,他的這些妃子和孩子們也都活得很好。

    但是,很不幸的是代王后年紀輕輕便香消玉殞了。而當劉恆被選中為皇帝的時候,他的嫡子成了天然的太子人選,然而,由於是呂氏女所生,所以在群臣的壓力之下,劉恆默許了四個兒子的”離奇死亡“。

    二、漢景帝劉啟

    漢景帝劉啟原本是漢文帝劉恆的庶長子,不過並不影響漢文帝登基後很快便將他立為太子,甚至他的母親竇漪房的皇后之位都是利益於他。

    漢景帝劉啟在公元前157年正式即位,公元前141年駕崩,在位16年,享年48歲。

    公正地說,漢景帝在位這段時間雖然說治政方面不像其父漢文帝和其子漢武帝那麼突出,但是成績也還是不錯的,既延續了漢初以來的”休養生息“政策,讓國家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又透過平定”七國之亂“進一步解決了諸侯國過於強大的問題,而且還陰差陽錯地選中了漢武大帝這樣一個天選之子作為繼承人,至少是可以打個合格往上的分數的。

    三、梁懷王劉揖

    劉揖是漢文帝劉恆最喜歡的一個孩子,他的封地也是中原富庶大國——梁國,漢文帝后來還給他配了一個最頂級的太傅——賈誼。讀《史記》的時候,水一白甚至都有種感覺,漢文帝是不是曾經很多次地想過廢劉啟、立劉揖,賈誼就是留給他的丞相。

    不過,很可惜,公元前169年,梁懷王劉揖進京探望父王,卻在返回梁國途中墜馬身亡,當時他還不滿18歲,而滿懷自責的賈誼也在1年後去世了。

    四、梁孝王劉武

    劉武是漢景帝劉啟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從封號上我們也看得出來,他也跟劉揖一樣當過梁王,而且正是劉揖死後騰出了位置,他才被漢文帝改封為梁王的。他最初的受封地是代國,後來改封淮陽國,最後一站才是梁國。

    劉武有兩個最為高光的點。

    一個是”七國之戰“時,以一國之力抗住了強大的吳、楚聯軍,為周亞夫的軍事部署爭取了更為充足的時間。並且,最後點算軍功之時,梁孝王部隊的功勞也是跟朝廷軍隊差不多的。

    再一個是著名的梁園。那是一個方圓三百餘里的大園林,裡面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最重要的是還招攬了大批著名的文人來此,比如枚乘、嚴忌和司馬相如等等,其文化氛圍在當時來說也是全國之最。

    不過,劉武的結局不太好。

    在母親竇漪房的心目當中,最愛的不是劉啟,而是劉武。她總有一個想法,希望劉啟死後能把皇帝位置傳給弟弟劉武,讓兄弟倆都能噹噹皇帝,尤其是在太子劉榮被廢以後,這個訴求更為強烈。

    這個事兒劉啟自然是不願意的,但是他又不好明說,好在下面的大臣們也都聽說了,組織起了大規模的勸諫團隊。於是,景帝便順水推舟跟母親解釋清楚,然後立了膠東王劉徹(即後來的漢武帝)為太子。

    劉武知道以後,便把氣撒在了那些勸諫的大臣們身上,搞起了大規模的刺殺行動,一時之間竟有十幾個大臣因此而死。漢武帝聞聽勃然大怒,想治劉武的罪,好在有太后竇漪房和長公主(劉啟和劉武的親姐姐)求情,才饒過了他,但是兄弟感情自此也消散了。

    公元前144年,劉武又一次進京面聖之時,以為哥哥不再生他的氣了,便申請留在長安,結果被景帝一口回絕。再回到封地劉武一直悶悶不樂,沒多久便病死了。

    五、代共王劉參

    劉參在這漢文帝這幾個兒子裡的地位,倒是有點像劉恆在劉邦八個兒子裡的地位——不得寵,小透明。

    他是跟劉揖、劉武差不多同一時間被封為諸侯王的,為太原王。不過,他這太原王的地盤跟劉武最初那個代國加在一起,才跟他父親劉恆當諸侯王時的封地一樣大。後來,劉武改封淮陽王,漢文帝才將劉武和劉參的封地並在一起,給了劉參,將他封為了代王。

    劉參活得也不久,年約二十五六便去世了,他死的這一年是公元前162年。

    水言水語

    總的來說,除了代王后所生四子以外,漢文帝的另外四個兒子還都是可以的,至少沒有拖後腿的,只是壽命都不長。像劉揖、劉參這樣的都可以說是英年早逝,而劉啟、劉武也不過活了四十多歲,反觀長公主壽高七十有餘,比她的母親竇太后還要長壽。

  • 5 # 貓爺歷史觀

    漢文帝劉恆,母親為薄姬。薄姬雖然有一定的姿色,但並不得劉邦寵愛。在古代的皇家母憑子貴,因此劉恆最初的際遇算不上好,後來被封到了貧瘠的代地為王。劉恆的髮妻是代王王后,由於劉恆起初不被重視,代國又是個貧瘠的諸侯國。因此這位代王王后的姓名,以及生卒年都已經不可考。

    歷史記載,這位代王王后曾為劉恆育有四個兒子,可惜的是這四個兒子都早早的夭折了,而代王王后也在劉恆被大臣擁立為帝前死亡。雖說漢文帝一生共育有八個兒子,但最後長大成人的只有四個。

    除了早夭的四個兒子,漢文帝劉恆還有劉啟、劉武、劉參和劉揖四個兒子。劉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啟和劉武同母,都是竇漪房竇太后的兒子。劉參、劉揖的生母不詳。劉啟就不必多說了,後來成了西漢王朝的繼承者。下面我們來說說其他三位吧。

    劉武,是漢文帝和竇太后的次子。由於漢文帝即位後,代王王后已經去世,所以竇太后便被冊立為了皇后。竇太后這個人不比當年的呂后差到哪兒去,因此劉武的先天條件相比於劉參、劉揖要好的多。而且劉武還非常得竇太后寵愛,甚至超過了漢文帝劉啟。

    劉武這個人雖然也有一定的才學,七國之亂時也功不可沒。只是仰仗著竇太后的寵愛,再加上後來繼任梁王,梁國兵強馬壯,因此不免有些驕傲。劉武后來甚至想接替漢景帝劉啟,想成為皇太弟,由於操之過急最終卻被劉啟疏遠,後來回到封國惶惶不可終日,最後得病而死。

    劉參原本是被封為了太原王,後來代王劉武被改封為淮陽王,因此代地就併到了太原王封地內,此後劉參也改封號為代王。不過劉參的生母地位低微,連姓名都未留下。所以劉參也不得漢文帝的寵愛,因此他的封國在當時的諸侯國中也是微不足道的,不比當年的代王劉恆幸運到哪兒去。

    只是漢文帝后來走了狗屎運,而劉參在漢文帝還在位時就去世了,死於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年)。做了十七年西漢的王爺,雖然不被重視,但一生也算是值了。

    劉揖是漢文帝最小的兒子,後被封到兵強馬壯的梁國為王。漢文帝很喜歡這個小兒子,在四個兒子中漢文帝尤為寵愛他。劉揖好讀書,老師是西漢著名文學家賈誼。可惜的是,這位皇子在漢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墜馬而死。如果劉揖沒有意外死亡,我覺得漢文帝有可能傳位於他。

    所以綜上,漢景帝劉啟繼承皇位後,漢文帝的兒子就剩下了劉啟、劉武兄弟倆。這哥倆是同父同母的兄弟,漢景帝即位後,劉武的確風光過好一陣。只是劉武這個人不懂得收斂,最後的結局不免有些悲涼。

    千古興亡事,都付一笑中。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皇家內外又何止劉武一人下場悲涼呢?這就是封建社會,一人之下皆是匹夫,哪怕是親兄弟,威脅到了皇權照殺不誤。劉武雖然是病死的,但也是受漢景帝冷落所致。

  • 6 # 我英文名叫喬治

    漢文帝在還是代王時期與代王后育有嫡子四名,但皆於劉恆即位前陸續病逝。有野史傳言這四個兒子不是病死,都是被朝臣殺害。漢文帝登基後要冊立皇太子,因為代王后是呂氏女子,所以四個兒子都有呂氏血統,在誅呂政變中朝臣殺了不少呂氏人,朝臣當然反對立他們為皇太子,生怕他們一旦長大成人或當帝、當王對朝臣進行清算!所以索性全部殺掉。這其中也有漢文帝不光彩的一面,為了能夠得到朝臣的認可默認了這個事實!所以說古代帝王家為了權利真的是毫無親情可言!這四個兒子因為死的突然,且年紀較小,沒有在歷史中大放異彩,所以史書上沒有太多記載!

    五子:漢景帝劉啟(皇后竇氏所出),漢武大帝的生身父親,也是一代明主!漢文帝與呂氏代王后的四個孩子俱死後,成為劉恆嫡長子,孝文皇后竇氏所生,西漢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諡號孝景皇帝,葬於陽陵。景帝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為鞏固中央集權,直接導致發生七國之亂,在位期間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文景之治”;併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在位期間也發生殺子事件!也是個狠人啊!

    六子:梁孝王劉武,跟景帝同父同母,漢文帝二年受封代王,文帝四年改封淮陽王。文帝十二年梁懷王劉揖去世無嗣,劉武繼嗣梁王。七國之亂時,劉武率兵抵禦吳楚聯軍死守梁都睢陽(今河南商丘),拱衛了國都長安,功勞極大,後仗竇太后的寵愛和梁國地廣兵強,欲繼漢景帝之位,病死未果。諡號“孝王”,葬於芒碭山。

    七子:代孝王劉參,劉參因為生母出身低位,所以不受待見,初封太原王,後封代王,建都於晉陽。劉參前後為王17年,文帝后元二年去世!諡為孝王。因為死的早,所以記載也不多!

    八子:梁懷王劉揖,又名劉勝,漢文帝小兒子。漢文帝前元一年,復置梁國,立為梁王,都睢陽,年少聰慧,是文帝最寵愛的孩子,喜愛讀書,故拜賈誼為太傅。漢文帝前元十一年墜馬而死。懷王的死也是賈誼一生的痛,也因為此,賈誼33歲在自責中離開人世!在位十年,諡號懷王。無子,國除這一點建議去看看大風歌這個電視劇,關於劉勝的死因跟聰慧確實令人很遺憾,如果未死,個人認為絕對是一代梟雄、英明之主。

    漢文帝劉恆還有兩個女兒,長女館陶公主劉嫖(竇皇后之女),嫁給堂邑侯陳午,所以又稱堂邑公主,武帝時稱竇太主。這個女人工於心計,利用女兒做籌碼,以獲得更大的權利!後期老了以後私生活混亂,與人通姦,壽命挺長的,結局也是蠻不錯的!也是從她開始,後世公主多私蓄男寵!

    文帝次女是絳侯公主,但是歷史上關於她的記載很少,我們只知道她嫁給了周勃的兒子周勝之。應該也是不受寵,所以未參加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所以被人遺忘了!

  • 7 # 國史春秋

    漢文帝雖然有8個兒子,但命好的沒幾個,不是英年早逝,就是幼年早夭。除竇皇后所生劉啟、劉武外,其餘幾個並沒有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所以造成後人對於文帝的其他幾個兒子的情況不甚瞭然。

    漢文帝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母親薄姬並不受劉邦寵愛,因為她是劉邦撿漏魏王豹的女人。不過幸運的是,劉邦出於憐憫與其發生了一夜情緣,結果就懷上了孩子,生下劉恆。長大後劉邦封劉恆為代王,掌管山西和河北之間的一些地域。後來母親薄姬也隨劉恆去了代國封地,因此免於遭呂后迫害。(漢文帝劇照)

    劉邦死後,呂后大權獨攬,於是呂后把劉邦生前招入宮中並未受寵的女子分成五人一組,然後分發給劉邦在各地做封王的兒子,其中就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竇漪房。竇漪房是趙華人,原本想回到劉如意受封的趙國,結果陰差陽錯地去了代國。

    竇漪房原本就是貧苦出生,有著與生俱來的楚楚可憐的氣質,代王劉恆對其一見傾心,深得劉恆的寵愛。不久就為劉恆生下了女兒,也就是後來的長公主劉嫖,後來又陸續生下劉啟、劉武等子女。劉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劉武被封為梁王。(漢文帝與竇漪房劇照)

    其實在竇漪房未到代國之前,劉恆的髮妻王氏就為其生下了四個兒子。竇漪房受寵後,王氏自然就受到冷落,不過王氏並沒有和竇漪房去爭寵。王氏還是個命苦的女人,沒多久就因麻風病發作去世,更為悲催的是幾個兒子都沒有等到劉恆即位,也都相繼離世,所以歷史上對劉恆的這四個兒子並沒什麼記載。

    呂后死後,諸呂被剷除,周勃、陳平等人將代王劉恆擁立為帝,成為西漢歷史上的第五位皇帝,竇漪房被封為皇后。漢文帝即位不久,在大臣們的提議下,就選定了長子劉啟為皇太子。後來竇皇后得了一場重病,康復以後就雙目失明,因此逐漸受到漢文帝的冷落。於是文帝又喜歡上了年輕漂亮的慎夫人,令人遺憾的是慎夫人不會生育,最終也沒有給文帝留下一兒半女。(漢文帝與竇漪房劇照)

    史書上記載,漢文帝還有劉揖、劉參兩個兒子,生年、生母皆不詳。劉揖是漢文帝少子,漢文帝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69年,因騎馬發生意外而死,也沒有留下子嗣,後被追諡懷王。劉參為漢文帝的第三子,先被封太原王,後改封為代王,公元162年去世,死後被追諡代孝王,其子劉登繼承王位。而劉參一脈子孫滿堂、人丁興旺,併成為劉氏血脈延續的中堅力量,不過都在整個漢朝歷史上並沒什麼作為和建樹。

  • 8 # 歷史公元

    漢文帝劉恆冷血的犧牲四個兒子,最終繼承皇位?

    漢文帝劉恆的兒子雖然有八個,但是其中有4個早夭的,甚至連名字也沒有流傳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看看當時的情況,漢朝的大臣們認為呂雉所立的皇帝不是漢惠帝劉盈的後代,所以將小皇帝廢了,並且直接廢除了劉盈後人的皇位繼承權,選中了當時還是代王的劉恆。

    公元前196年,劉邦平定代地叛亂後,立八歲的劉恆為代王;到呂雉死後,是公元前180年,這時的劉恆已經24歲了,在古代十幾歲就能結婚的年齡,可定是一個思想健全的成年人了。而且,代王劉恆治理代國,井井有條,連漢朝大臣都聽說過他的賢明,所以,這樣一個有治理一個小國的經驗的國王,肯定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傢伙。

    可是,看看代王劉恆在見到漢朝大臣們派出的迎接劉恆繼承皇位的使者時,竟然不高興,甚至是表示懷疑。這是很不正常的。

    而代王劉恆的代王后,和代王后的四個兒子,竟然就在這期間死了。

    而代王劉恆和他的母親薄姬,在劉邦的子孫和妃子當中,其實是非常幸運的,極少數可以母子平安,安全到達封地的幸運兒。其他的,最慘的就是劉如意的母親戚夫人,被削成人彘,漢惠帝劉盈可以說就是活活嚇死的。

    就算是薄姬和代王劉恆母子再低調,能夠安全到達封地,呂雉肯定會在代王劉恆身邊安插親信。而呂雉最喜歡做的就是當媒婆。連漢惠帝劉盈自己的皇后都無法做主,在呂雉的逼迫下娶了呂雉的外孫女、魯元公主的女兒、自己的親侄女張嫣。而當時劉邦的子孫也大都娶了呂家的女兒。所以,代王劉恆的王后也一定是呂家的女兒。

    這樣就能解釋,漢文帝劉恆的王后和四個兒子為什麼在同一年悄無聲息的去世,並且連名字都沒有流傳下來,以至於這一母四子的去世彷彿是理算當然的。

    從代王劉恆接到訊息,將要繼承皇位開始的表現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特別膽小的、小心翼翼的人,所以才會一步步試探。所以,代王劉恆為了保住性命,與呂氏家族劃清界限是必須的。

    而為了繼承唾手可得的皇位,將代王后與自己的四個兒子處死,也是極有可能的。

    所以,代王劉恆這四個兒子,就這樣成為了漢文帝劉恆的犧牲品,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

  • 9 # 史學達人

    劉邦是有八個兒子,但是,這八個兒子,基本上都是被他的原配呂后給整死的。

    呂后大家都知道,她是劉邦的結髮夫妻。在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就把她給封為了皇后,她和劉邦的兒子劉盈,也就成了太子。大漢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劉邦去世之後,呂后的兒子劉盈繼承皇位,他就是漢惠帝,但是,這時候朝中實際的掌權者卻是呂后,因為劉盈只有十七歲,年紀太小了,還處理不了軍國大事。

    所以,大小事務都有呂后說了算。

    呂后一掌權,劉邦的兒子們就倒黴了,我們看看呂后是如何處理劉邦的兒子的?

    呂后第一個要殺的就是劉邦最為寵愛的妃子,戚夫人的兒子,也就是劉如意。

    劉邦活著的時候,戚夫人想仗著劉邦的寵愛,讓劉邦封劉如意為太子,這件事對呂后的打擊最大,所以,呂后必須要嚴懲他們。

    因為劉邦死的時候,把劉如意放到了趙國當趙王,劉邦死後,呂后就把劉如意給騙到了皇宮裡,用毒藥給毒死了。

    那時候的劉如意還是一個孩子,因為不懂事,所以,呂后殺起他來就很容易了。呂后在殺死劉如意之後,就把劉如意的母親戚夫人給做成了人彘,丟到了廁所。

    為了顯耀自己的成果,呂后把兒子劉盈叫來觀賞一番,當劉盈看到戚夫人的慘樣之後,他竟然給嚇病了,劉盈這一病就是大半年的時間。

    劉盈好了之後,徹底的改變了,他再也不上朝了。覺得人生沒意思,應該及時享樂,所以整天的只知道吃喝玩樂,和女人廝混在一起。結果在他二十四歲那一年,就早早地離開了人世。

    呂后就劉盈這一個兒子,她的兒子死了,是不是代表著劉邦的其它兒子就有當皇帝的機會了呢?

    事實上完全不是這個樣子,他們的命運就更加的悲慘了。

    我們繼續一個一個地說,先說劉邦的長子劉肥,他在老爹劉邦當了皇帝后,被封為了齊王。齊國當時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有七十座城池。

    呂后很忌憚劉肥,因為他的地盤太大了。到了劉邦去世之後,趁著劉肥去朝中朝見天子的機會,呂后給劉肥準備了兩杯毒酒。

    這件事因為劉盈的攪局而終止,但是,劉肥同時也失去了自由。後來劉肥是拿出了一個城陽郡來,獻給了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劉肥才撿回了一條命。

    劉肥這一次差點丟了性命,也受到了驚嚇,他回去之後,經常坐臥不安。覺得呂后太欺人太甚了,最後氣不過,三十多歲就給氣死了。他是死在了漢惠帝劉盈之前。

    在說劉友和劉恢,這兩個人,在漢惠帝劉盈死後,曾經被呂后拉攏過。

    所以,他們娶的妻子,都是呂后的孃家人。

    因為呂后的孃家人,仗著呂后的權威,十分的霸道,她們兩個整天都是對著劉友和劉恢指手畫腳。劉友和劉恢因為受不了她們,就選中疏遠了她們。

    結果這兩個呂家人,開始整治自己的丈夫了,去給呂后告狀,說他們要謀反。結果劉友被呂后召見到都城問話,最終被呂后派去計程車兵,圍困在都城的賓館裡,活活餓死了。

    劉恢受不了呂姓妻子,最後選擇自殺了。

    劉友和劉恢還有劉如意,他們三個都擔任過趙王。所以,在呂后執政期間,只要當過趙王的劉邦的兒子,全部都被呂后整死了。

    接著說燕王劉建,他的死和呂后沒關係,因為他是在打獵的時候,感染了細菌導致死亡的。那時候的劉建還未娶妻。但是,他已經有了一個私生子。呂后在知道他的私生子之後,就秘密地派人,把劉建的私生子給殺了。劉建也算是徹底的絕後了。

    劉邦的六個兒子全部都已經掛了,可以說他們的死多多少少和呂后都有關係。

    最後說兩個活著的,一個就是劉長,另一個就是劉恆,劉恆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劉長之所以能活命,是因為他是呂后養大的。本來劉長是劉邦的私生子,劉長的母親,因為涉嫌到了趙國謀殺劉邦的案件中,被劉邦關進了監獄,她覺得自己懷了劉邦的身孕,還受牢獄之災,真是奇恥大辱。所以,在生下劉長來後就自殺了。

    劉邦就把劉長交給了呂后來養,劉長也因此逃過了一劫。

    最後一個就是皇四子劉恆,他之所以能活命,是因為會裝孫子,那時候呂后無論如何整理他的兄弟們,劉恆在代國,都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呂后要找他事情的時候,他不見呂后,說自己在代地任務比較重,因為要時時刻刻防禦匈奴的偷襲,並且表示他願意在代地為呂后守衛大漢的安全。

    就這樣呂后暫時也沒有找他的事,到是覺得他還挺孝順。

    到了呂后去世,呂家被陳平和周勃滅了族。陳平和周勃一商量,覺得劉恆當皇帝最合適,因為他最老實,當了皇帝好控制。

    誰知道劉恆的老實都是假象,他一當皇帝,本性就露出來了,大臣們心裡那個苦呀。

    總之,劉恆的命最好,當了大漢皇位的繼承人。劉長馬馬虎虎也算不錯。

  • 10 # 南方鵬

    漢文帝劉恆,母親薄姬原是魏王豹妾侍出身,後被劉邦收入後宮,一夜有孕產下劉恆,母子不受待見,在宮內可有可無,八歲時劉恆被封代王,薄姬也請求一同上任得到允許,由於不被劉邦寵愛,母子二人幸而逃過呂后的殺戮,功臣誅諸呂,迎立劉邦在世長子為帝,劉恆入選成為漢文帝,當上皇帝后,以黃老治國與民生息,以柔術法治限制功臣貴族,國力出現迅速回暖並呈良好上升狀態。漢武帝與匈奴幾十年作戰,國力能夠如此充裕,漢文帝功不可沒。

    在劉恆當皇帝后存有四位兒子,第三子代孝王劉參,第四子梁懷王劉揖,生年俱不詳,也不知母親是誰,反正必不會是竇後和慎夫人,不然不會沒有記入,應是後宮卑微女子,劉武徙淮陽王后,便改封太原王劉參為代王,劉參在前177年開始封王,在王位十七年後死亡,以文帝的例子和古人極重七歲之限約略可以判斷,封王時不小於八歲,去世約二十五歲。前179年,劉揖封梁王,在劉武梁王之前,文帝任命賈誼給他當太傅教導他,前169年在騎馬時一時不慎,墜下馬摔死,不足二十歲,賈誼因此事深自怨責,不久也鬱鬱而終。

  • 11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說,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壞。

    漢文帝劉恆的8個兒子中,漢景帝劉啟排行第五,但他前面四個哥哥全部早夭,他們的生母是同一個人,也就是劉恆的原配代王王后,她在劉恆當上皇帝之前就去世了,可以說,劉恆繼位後不僅,就面臨著皇后、太子全部空缺的情況。

    皇后沒有也就算了,儲君怎麼能長時間空缺呢?所以大臣們請求劉恆立長子劉啟為太子,劉恆聽從了。母以子貴,劉啟生母竇氏也被立為皇后。

    除劉啟外,劉恆還有三子,分別是劉武、劉參和劉揖。

    梁孝王劉武

    劉武是劉啟的同母弟,是竇皇后的幼子,深受母親寵愛。劉恆繼位次年,就封劉武為代王,兩年後改封淮陽王,之後再改封梁王。

    竇皇后升級為竇太后,但仍對國事非常關心,對幼子也很寵溺,一次劉武入朝,漢景帝閒扯說要傳位給劉武,竇太后高興得很。

    劉啟當然不可能傳位給劉武,但劉武對哥哥的事業可賣力得很,吳楚七國之亂時,劉武率領梁國軍隊聯合漢朝中央軍隊,一同鎮壓叛亂,戰後記功,梁國所斬殺俘獲叛軍跟朝廷差不了多少。

    論功行賞,再加上太后寵愛,劉武自然獲得了大批賞賜,封地多達四十餘城,且多是富饒之地。

    劉武也頗為得意,在封地大建宮殿園林,旌旗狩獵一樣不少,排場不比皇帝低。劉武還大把大把地撒錢,招攬人才、鑄造兵器等等。

    劉武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在撼動皇帝的權威,尤其是在劉啟廢黜太子劉榮後,竇太后想要讓劉武作為繼承人,劉武自己也有心。

    竇太后的建議被大臣袁盎等人勸阻,劉啟也順利地立膠東王劉徹為太子,即日後的漢武帝。

    誰知劉武氣不過,派出殺手刺殺袁盎等十多位大臣,事洩後引發劉啟極度不滿,兄弟倆就此疏遠。

    在皇帝的猜忌之下,劉武最終鬱鬱而終。

    代孝王劉參

    劉參生母不詳,應為劉恆的低階妃嬪,連姓名後沒留下。劉參在歷史上出現的次數不多,第一次是受封為王,他是與劉武同時受封的,劉武封代王,劉參封太原王。

    兩年後,劉武轉徙為淮陽王,代地盡歸太原王劉參,劉參就成了代王。

    代國雖是劉恆起家的諸侯國,但卻不是大國,劉參又不受寵,藩國勢力也較小,對漢朝朝政幾乎沒有影響。

    當了十七年王爺後,劉參去世。

    梁懷王劉揖

    劉揖的生母同樣不知姓名,應該也是低階妃嬪,不過劉揖是劉恆的幼子,劉恆很是寵愛他,將他封到了富庶的梁地,同一時間,劉武封的是代地,劉參封的是太原,遠遠不及劉揖。

    劉揖喜好詩書,劉恆就把賈誼派去給他當太傅,作為《過秦論》的作者,賈誼之才華可謂蓋世。

    可惜劉揖最終墜馬而死,在位僅十年,無子,封國被轉給哥哥淮陽王劉武。

  • 12 # 陶陶談歷史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劉邦第四子,初封為代王,由於受到當時歷史大環境的影響,所以形成了小心謹慎、冷靜沉穩的性格。在代國就藩十五年間,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帶動經濟、溫良恭儉,使代地的人民生活水平較之別地要偏高,而且在政治上一貫保持低調。

    公元前180年,呂后薨,朝中老臣們擁立劉恆入京稱帝,是為漢文帝。史書上記載,漢文帝一共有八個兒子,那麼這八個兒子都有著怎樣的經歷,結局又如何呢?

    代王后與她的四個兒子

    劉恆在做代王時其實已經有王后了,但史書上從未有明確記載姓甚名誰,但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推理,在呂后執政期間,為了穩定統治地位,呂后經常使用劉呂聯姻這招,把呂嬃的女兒嫁給了營陵侯劉澤,把呂產的女兒嫁給了趙王劉恢,把呂祿的女兒嫁給了朱虛侯劉章,以至於清史學家趙翼說“呂氏有女,不以他適,而必以配諸劉。”所以作為劉邦第四子的劉恆怎麼可能逃脫得了呢,因此這個代王后很可能也出自呂氏。劉恆和代王后有四個嫡子,但是在劉恆稱帝之前,代王后就死了,緊接著這四個兒子也先後死去,史書上關於他們的記載少之又少,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而且劉恆登基後也沒有對其進行追封,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我們有理由可以這樣推斷,當初諸位朝中老臣在誅殺呂氏一族的時候,就連呂后立的皇帝劉弘都被說成不是漢惠帝劉盈的兒子被殺了,那麼劉恆這幾個帶有呂氏血脈的兒子,那些大臣們怎麼可能放過呢?雖說虎毒不食子,但當時的劉恆是沒有任何決策能力的,再說為了帝位,也只能默許了,真的是天家無情啊!

    劉恆嫡長子漢景帝劉啟

    劉恆的前四個兒子死後,劉啟作為長子被立為皇太子,三月後立竇漪房為皇后,這樣劉啟就成了嫡長子,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后元七年)農曆六月,漢文帝去世。同年六月初九,太子劉啟繼承帝位,是為漢景帝,尊祖母皇太后薄姬為太皇太后,尊母親皇后竇氏為皇太后。

    劉啟在位期間,施行“削藩策”,平定“七國之亂”,繼續貫徹落實“與民休息”的國策,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改善百姓生活。漢景帝繼承並發展壯大了父親漢文帝留下的基業,開創了“文景之治”,也為兒子漢武帝劉徹打下了持續敗家的基礎。

    公元前141年(景帝后元三年),漢景帝劉啟死於長安未央宮,享年48歲,葬於陽陵。

    劉恆嫡次子梁孝王劉武

    劉武是漢文帝劉恆的嫡次子,漢文帝劉啟的同母弟,竇皇后的小兒子,所以及其寵愛。劉恆稱帝后,在公元前178年(漢文帝二年)受封代王,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四年)改封淮陽王。公元前168年(漢文帝十二年),梁懷王劉揖去世無子,劉武繼為梁王。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前元三年),吳、楚、齊等七國叛亂,史稱“七國之亂”,劉武據守睢陽長達三個月,終於等來了朝廷的援軍,一舉平定叛亂立下大功。同時劉武也是惜才愛才之人,在梁國建造梁園並招攬天下英才,其中最有名氣的如枚乘、鄒陽、莊忌和司馬相如等辭賦大家皆在梁園,形成了極具影響力的文學群體。

    公元前150年(漢景帝前元七年),漢景帝廢黜了太子劉榮,竇太后寵愛劉武,想讓劉武做繼承人,但是遭到朝臣的一致反對,最後只得作罷!劉武灰溜溜的會梁國了。

    公元前144年(漢景帝中元六年),劉武又入京朝見漢景帝,呈上奏摺請求留住京師,漢景帝沒有答應。於同年六月中旬,因病去世了,諡號“孝”。

    劉恆第三子代孝王劉參

    劉參是漢文帝劉恆的第三子,公元前177年(漢文帝三年),封劉參為太原王,兩年後,劉武轉徙為淮陽王,代地盡歸太原王,遂徙為代王。

    代王劉參的生母不詳,應該是地位比較低下,所以劉參在文帝面前也不是很得寵,再加上代國的勢力比較小,所以在漢代的諸侯國中也沒有太大的作用。

    公元前162年(文帝后元二年),去世,諡號“孝”。

    劉恆第四子梁懷王劉揖

    劉揖,又名劉勝,是漢文帝劉恆最小的兒子,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前元一年),封為梁王。因為是小兒子,所以及其得漢文帝的寵愛,別的兒子都比不上(這可能也是早亡原因之一),因為劉揖愛好讀書,漢文帝就讓他拜了賈誼為太傅。

    公元前169年(漢文帝前元十一年),墜馬而亡。在位十年,無子,諡號“懷”。

    以上就是漢文帝劉恆八個兒子的經歷及其結局,有哪些不足之處,還請多加批評指正。

  • 1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漢文帝劉恆總共生了八個兒子,漢景帝劉啟和梁孝王劉武是漢文帝繼妻兼首任皇后竇氏所生,代孝王劉參和梁懷王劉揖是庶出,生母不詳,史籍記載為諸姬所生。至於漢文帝和原配“代王后”(姓名、身世皆不詳)所生的四個嫡子,與“代王后”一起神秘地消失在了史籍之中,連名字也沒有留下!這是極其不正常的,如果是公主沒有留下名字還說得過去,“代王后”沒有留下姓名,勉強也還可以搪塞得過去。可是,作為漢文帝嫡出的兒子,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而且是在漢文帝即位之後不久便一起“病亡”了,這太不符合常理了。畢竟,史籍之中連漢文帝庶出的兩個兒子都有完整的世系記載,而這四位嫡子居然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呂后掌權之後,為了能夠更好地控制劉姓諸侯王,使出了古人慣用的“聯姻”手段,將自己呂家的女子紛紛嫁給了劉姓諸侯王、列侯。漢文帝的親兄弟中,趙幽王劉友娶了呂家的女兒,趙恭王劉恢亦然;漢高祖劉邦庶長房的孫子朱虛侯、城陽景王劉章也娶了呂家的女兒;就連小宗旁支的營陵侯、燕敬王劉澤也娶了呂后的姨外甥女(也稱姨侄女)!而且,呂后還以“慰問”的名義,將自己身邊的宮女分發給劉姓諸侯王為婢女(可以收房為妾),漢景帝的生母竇氏當初便是這麼到的代國。呂后的目的非常明確,一是以婚姻為紐帶,把劉呂兩家拴在一起;二是利用自己家這些侄女、侄孫女監視劉姓諸侯王,趙幽王劉友便是被他的呂姓王后告發謀逆,然後被呂后活活餓死的!

    時任代王的漢文帝能夠安安穩穩在代國待到“剿滅諸呂”之後,很可能他早已“坦然”接受了呂后的監視,竇氏便是最好的例證!由此,我們可以猜測,那位“代王后”很可能與趙幽王劉友、趙恭王劉恢的王后一樣,也是來自呂氏家族。漢文帝將自己置於了“代王后”的監視之下,伺候好了“代王后”便等於是伺候好了呂后,呂后什麼都看見了,也就不會瞎猜了,時任代王的漢文帝自然也就安全了。從接連生了四個兒子來看,漢文帝對這位“代王后”還是很“上心”的,他沒有步趙隱王劉如意和趙幽王劉友的後塵,也就都能說得通了。

    “剿滅諸呂”之後,一切都變了,眾人爭先恐後與呂氏家族劃清界限,靠撿漏當上皇帝的漢文帝也不例外。要想穩坐皇位,就必須與呂氏家族劃清界限,向齊藩和勳臣集團遞上“投名狀”!就在這個時候,漢文帝的四位嫡子離奇地全部“病亡”了,這就不能不讓人多想了……個人認為,很可能這四位嫡子就是漢文帝遞給齊藩和勳臣集團的“投名狀”。作為皇帝的嫡子,彼時可以讓他們同時“病亡”,除了漢文帝,還有誰能夠做到?“代王后”在漢文帝即位前便已經作古,在四位嫡子離奇“病亡”之後,漢文帝與呂氏家族再無瓜葛!不久之後,竇氏被冊立為皇后,事實嫡長子劉啟被冊立為皇太子。漢文帝去世後,劉啟繼承了皇位,是為漢景帝。

    代孝王劉參因為是庶出,年齡又小於漢景帝、梁孝王劉武兄弟,自然不受漢文帝重視,先被封為了太原王,後又被徙封到了漢文帝原來的封地代國,一生波瀾不驚、平平淡淡,於漢文帝后元二年去世,死在了父親前面,在位十七年,諡“孝”,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登,即代共王。

    梁懷王劉揖是老么,和尋常人家一樣,父母往往比較溺愛老么,漢文帝也是人,他非常喜歡這個小兒,將其封在了富庶的梁國。對,就是梁孝王劉武后來的封地!只可惜,劉揖命薄,於漢文帝前元十一年墜馬而亡,也死在了父親前面,在位十年,諡“懷”。因為沒有兒子,國除。次年,漢文帝徙封劉武為梁王。

    最後只剩梁孝王劉武了,這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吳楚七國之亂”時充當“人肉路障”、遲滯吳王劉濞兵鋒,為漢廷贏得寶貴準備時間的正是這位梁王!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劉武拼死拖住了劉濞,漢王朝的歷史或許就要改寫了!劉武是漢文帝事實嫡次子,漢景帝一母同胞的親弟弟,這個身份註定了他與其他兩個弟弟的區別,也為他的人生悲劇埋下了伏筆。

    早在漢景帝剛剛即位沒幾年時,因為皇后薄氏無子,漢景帝尚為立儲。在一次飲宴時,不知道是漢景帝喝大了、還是有意試探,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之後,傳位於梁王你。”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話劉武聽進心裡去了,竇太后也聽進心裡去了!“吳楚七國之亂”平息之後,劉武仗著軍功卓著,又身份高貴,開始要錢、要地,而且還惦記上了儲君之位。在漢景帝廢首任皇太子劉榮之後,劉武坐不住了,他拉上老孃竇太后出面,正式伸手向胞兄漢景帝要儲位了!但是,此舉直接被漢景帝派袁盎等人給頂了回去。不久之後,漢景帝立皇九子、膠東王劉徹為皇太子,即後來的漢武帝。劉武這下氣急敗壞了,他把罪責全部歸咎到了袁盎等人頭上,直接派殺手暗殺了袁盎等十幾位大臣!

    如果擱別人身上,上綱上線這就是謀逆!可畢竟老孃竇太后還在世,漢景帝不能不給老孃這個面子。加上劉武自己可能時候冷靜下來也覺得事情做過頭了,主動找老孃和老姐館陶長公主說情,並向漢景帝“認錯”。最終,漢景帝也只得大事化小,象徵性地給點兒處分,讓劉武回到了封地。自此,漢景帝開始刻意疏遠劉武了。漢景帝中元六年,劉武去世,諡“孝”,梁國被一分為五,分封給了劉武的五個兒子,盛極一時的梁國不復存在。

  • 14 # 晉公子

    公元前180年九月,剛剛血洗了外戚呂氏的異姓功臣周勃等人向遠在代國的代王劉恆發去邀請,邀請他進京繼承大統,當國主政,是為孝文帝。劉恆入京的三個月後,公元前179年正月,在周勃等人的建議下頒佈了冊立太子的詔書,庶長子劉啟被宣佈為嗣君人選。這一段短暫而迅速的建儲歷史為後人留下了諸多疑點:其一,孝文帝本來有四位嫡子,論成為嗣君的資格都在劉啟之前。可這四位嫡子在孝文帝登基的頭三個月裡相繼病故,這麼罕見的突發狀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很難用大規模傳染病的流行來解釋,因為孝文帝的四位庶子在這期間都毫髮無傷。病死之說究竟是否可信呢?其二,孝文帝即位前,同原配妻子感情冷淡,可在這樣的狀況下文帝卻不斷與她行房生子,終於生下了四位嫡子,文帝的感情生活為何扭曲至此?其三,即位三月,四子病故。接連遭遇沉重的打擊,孝文帝為何還要急急忙忙宣佈立儲,難道他不怕劉啟成為下一個被病魔找上的不幸者嗎?

    孝文帝故去的那位原配夫人(因為她生前的名分是代王劉恆的王后,我們在此不妨稱她為“代後”)姓甚名誰?有著怎樣的家世背景?傳世文獻中沒有一字記載。而她那四個不幸夭折的兒子,也沒有哪位史家說明他們死亡的具體原因。

    所以,當我們今天試圖去回答那些疑問——四位皇子為何在短短三個月內相繼殞命?孝文帝與代後的夫妻關係為何冷淡?周勃等政變功臣為何急急建議孝文帝儘早立儲?

    我們手裡沒有任何直接的史料記載可資依靠。我們只能在若干旁證的指引下做出帶有假設性的推斷,同時耐心等待後續可能發現的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資料來證明或者證偽這個假設。

    我個人想在此提出的這個大膽的假設是,孝文帝的那位原配代後可能出自呂氏,換句話說,就是高後呂雉的孃家人。根據《史記》所載,高皇帝劉邦一共有8個兒子:

    高帝八男:長庶齊悼惠王肥;次孝惠,呂后子;次戚夫人子趙隱王如意;次代王恆,已立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呂太后時徙為趙共王;次淮陽王友,呂太后時徙為趙幽王;次淮南厲王長;次燕王建。

    ——《史記·高祖本紀》

    這8個兒子當中,只有次子劉盈也就是孝惠帝是呂后的嫡出,其餘諸位皇子都是劉邦那些有名分或沒名分的小老婆生的。劉邦在世的時候,將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部分歸結於不封宗親子弟、無以鎮撫天下。

    懲於前鑑,自公元前201年起,除孝惠帝之外的七個庶子先後被劉邦封到各地為王。

    漢朝幅員遼闊,而劉邦子嗣又少,所以諸位藩王的封地都大得驚人。劉邦去世後,臨朝稱制的呂后生怕這些同姓藩王們覬覦王座,威脅新君,於是絞盡腦汁地想出各種手段來控扼藩國勢力。

    這其中首當其衝的是孝惠帝的庶長兄齊王劉肥。劉肥的封國下轄七十餘城,號稱“東秦”,隱然與坐鎮關中的大漢天子分庭抗禮。

    為了削弱齊王的力量,公元前193年,呂后藉齊王劉肥朝覲之機,迫使他主動獻出城陽郡作為親生女兒魯元公主的湯沐邑;6年後,到公元前187年,呂后封自己的孃家侄子呂臺為呂王,又從齊國劃出了濟南郡成立呂國;又過了沒多久,呂后的侄女婿營陵侯劉澤也獲王爵,而這一次,劉澤這個琅琊王裂地而封,割走的還是齊國的地盤——琅琊郡。

    把齊國肢解為四,呂后仍不放心。齊王劉肥去世後,雖然嫡子劉襄繼承了王位,可是兩個庶子朱虛侯劉章和東牟侯劉興居卻被呂后以“入侍”的名義召到身邊管束了起來,劉章還被迫娶了呂祿的女兒(也就是呂后的侄孫女)為妻。

    長兄劉肥以下,趙隱王如意因為仗恃母戚夫人受到劉邦的寵幸,高帝一朝曾屢次威脅孝惠帝劉盈的太子地位。高帝駕崩,呂后當國,戚夫人和如意都遭到了呂后的瘋狂報復,先後慘死。如意死後,呂后又相繼將淮陽王劉友、梁王劉恢徙為趙王,並強迫他們聘娶呂姓王后。二王對此心懷牴觸,結果是劉友幽死,劉恢自殺。

    至於劉邦的幼子燕靈王劉建,公元前181年薨逝的時候,呂后命人鴆殺了他的庶子,絕了劉建的血脈。絕嗣之後,劉建曾經的封國燕國便被呂后轉給了侄孫呂通。

    這樣一算下來,高皇帝的7位庶子中,倖免於呂后荼毒的就剩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了。呂后對劉長的寬容不難理解,因為劉長雖然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卻是她一手養大的。《史記》說:

    厲王(劉長)蚤失母,常附呂后,孝惠、呂后時以故得幸無患害。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可史籍中沒有任何呂后對代王劉恆採取措施的記載,這是令人生疑的。或許有人會舉出《史記·外戚世家》中的這段故事來進行反駁:

    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

    ——《史記·外戚世家》

    劉恆的母親薄姬本是蠶室女工,身份微賤。當年,高皇帝劉邦只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臨幸過薄姬一次,遂生下了劉恆。薄姬既不受高帝寵幸,代國又僻處北疆,呂后或者因此便不把代王母子放在眼裡。

    劉邦駕崩,別的嬪妃都被幽禁了起來。呂后唯獨對薄姬網開一面,讓她跟隨劉恆前往封國,母子團聚,這不正說明呂后對代王的警惕性不高嗎?

    事實上,這是枉顧歷史事實的臆測。《史記》明確記載,呂后至少兩度試圖插手代國事務。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82年呂產封王之前:

    太后春秋長,諸呂弱。太后欲立呂產為呂王,王代。

    ——《史記·荊燕世家》

    第二次則是在公元前181年第三任趙王劉恢自殺之後:

    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趙。代王謝,願守代邊。

    ——《史記·呂后本紀》

    顯然,呂后並沒有因為代國偏遠,其母微賤便“遺忘”了劉恆。既然對其餘諸王遍施雷霆手段,呂后沒道理不在劉恆身邊插針。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呂后第二次動劉恆的心思是要徙他為趙王。

    要知道劉恆之前的兩任趙王劉友和劉恢都被迫娶了呂姓王后,照此推論,代王劉恆身邊那位不知名的代後恐怕也會是呂姓。雖然我們沒有直接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但呂后將身邊的宮女賜予劉恆,這卻是《史記》中明文記載的事實:

    竇太后,趙之清河觀津人也。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竇姬家在清河,欲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宦者忘之,誤置其籍代伍中。

    ——《史記·外戚世家》

    孝景帝劉啟的母親竇姬原本就是呂太后身邊的宮女,被呂后所賜,前往代國。不但代國,其餘各國諸侯也都得到了呂后類似的賞賜。對劉友、劉恢兩位娶了呂姓王后的趙王,《史記》並沒有記載他們聘娶王后的具體時間。

    我個人的推測很可能就是在這次分賜宮人之時——讓這些宮女作為陪嫁隨同王后前往藩國。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代王劉恆會不會也“享受”了與劉友、劉恢相同的待遇,娶了代後呂氏呢?

    如果代後出自呂氏的假設成立,我們就不難理解她和劉恆間扭曲的夫妻關係了:代後既是呂太后遙控藩王的馬前卒,劉恆當然會對她心生反感,就像劉友、劉恢兩位諸侯王一樣。

    可劉友、劉恢兄弟不得善終,死也就死在“心生反感”四個字上:

    七年正月,太后召趙王友。友以諸呂女為受後,弗愛,愛他姬,諸呂女妒,怒去,讒之於太后,誣以罪過,(中略)丁丑,趙王幽死,以民禮葬之長安民冢次。

    二月,徙梁王恢為趙王。梁王恢之徙王趙,心懷不樂。太后以呂產女為趙王后。王后從官皆諸呂,擅權,微伺趙王,趙王不得自恣。王有所愛姬,王后使人酖殺之。王乃為歌詩四章,令樂人歌之。王悲,六月即自殺。太后聞之,以為王用婦人棄宗廟禮,廢其嗣。

    ——《史記·呂后本紀》

    這些呂姓王后就是高後呂雉埋在藩王們枕頭邊兒上的眼線,得罪她們等於直接挑戰高後呂雉的權威。想當年從龍踐祚的異姓諸侯如韓信、彭越是何等英雄,尚且逃不過呂后的屠刀,這些乳臭未乾的劉姓藩王在呂后跟前兒又哪兒有還手之力?

    劉友、劉恢就因為不能忍,才在呂姓王后的諂妒中傷下死於非命,那代王劉恆呢?或許正是鑑於前轍,他才強壓住內心的厭惡,與代後維持了表面的和氣。於是乎我們就看到了司馬遷描述的這種怪象:劉恆鍾情的是竇姬,卻與代後生下了4位王子。

    這種尷尬的局面到公元前180年,因為高後呂雉的駕崩而被徹底打破了。《呂后本紀》載:

    朱虛侯已殺產,帝命謁者持節勞朱虛侯。朱虛侯欲奪節信,謁者不肯,朱虛侯則從與載,因節信馳走,斬長樂衛尉呂更始。還,馳入北軍,報太尉。太尉起,拜賀朱虛侯曰:“所患獨呂產,今已誅,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辛酉,捕斬呂祿,而笞殺呂嬃。使人誅燕王呂通,而廢魯王偃。

    ——《史記·呂后本紀》

    周勃、陳平聯合朱虛侯劉章發動政變,誅滅諸呂。凡與呂氏有血緣關係的人在這次大屠殺中無一倖免,包括高後呂雉的外孫魯王張偃,儘管他並不姓呂。

    呂氏族滅之後,政變功臣們開始商議推選新君,而推選新君的首要標準就是他不能有一個像呂家那麼厲害的外戚。也正是這個標準否決了提名齊王劉襄和淮南王劉長繼位的建議:

    大臣皆曰:“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今齊王母家駟鈞,駟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復為呂氏。”欲立淮南王,以為少,母家又惡。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於天下,便。”乃相與共陰使人召代王。

    ——《史記·呂后本紀》

    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

    ——《史記·外戚世家》

    就在代王劉恆受邀進京之前,代後去世了。這不免讓人猜疑,她的死究竟是自然死亡呢,還是劉恆為了爭取繼位的機會,自行動手解決了這個障礙。

    代後如果出自呂家,劉恆要掃除她並不難。可是代後生下的四個兒子該怎麼處置,這個問題卻非常棘手。

    這四個孩子的死亡時間都在公元前180年九月到公元前179年正月之間,也就是劉恆抵達京師長安的頭三個月裡。巧的是,這與政變功臣們殺死孝惠帝的諸位庶子的時間是重合的:

    代王即夕入未央宮。有謁者十人持戟衛端門,曰:“天子在也,足下何為者而入?”代王乃謂太尉。太尉往諭,謁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聽政。夜,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常山王及少帝於邸。代王立為天子。

    ——《史記·呂后本紀》

    對那些同呂家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政變功臣們的態度堅決而冷酷:斬草除根,永絕後患。就算以皇帝的名義也無法為他們提供有力的庇護。

    要是照此推論下去,公元前179年周勃等人建議孝文帝立儲的舉動恐怕就不是為了預防“繼嗣不明之禍”,而是間接逼宮,催促孝文帝處決代後的四個兒子。

    我之所以做出這樣大膽的推斷,是因為此後孝文帝與政變首席功臣周勃的關係變得異常緊張。周勃本是親手將孝文帝劉恆扶上龍座的人,文帝登基後也順理成章地坐上了首相之位。

    可文帝元年和二年,周勃兩度拜相又兩度罷免,在任時間最長不過一年,而每次罷相都與孝文帝有直接關係。尤其是第二次罷相,孝文帝刻意打壓周勃的意圖表現得相當露骨:

    二年十月,丞相平卒,復以絳侯勃為丞相。上曰:“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歲),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驩欣,靡有遺德。今列侯多居長安,邑遠,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馴其民。其令列侯之國,為吏及詔所止者,遣太子。”

    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十一月,上曰:“前日詔遣列侯之國,或辭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絳侯勃免丞相就國。

    ——《史記·孝文字紀》

    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月頒佈的那份詔旨中明明說道只有那些並未在京任職的閒雜湊侯才應遣返封國,不得留居長安。絳侯周勃是現任宰相,履職才不過10個月,根本不在詔旨劃定的之國範圍當中,文帝為什麼偏偏拿他扎筏子,點名讓他罷相之國呢?更不可思議的是周勃罷相之後的所作所為:

    歲餘,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絳侯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其後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

    ——《史記·絳侯世家》

    周勃兩次任相期間,《史記》並未記載他有重大的工作過失。如果說這段時間裡周勃和孝文帝發生過什麼正面衝突的話,那只有一件,就是周勃聯合列侯功臣向孝文帝施壓,迫使他貶黜了制定“列侯之國”政策的賈誼:

    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髮之。於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賈誼遠謫,周勃罷相,雙方鬧了個兩敗俱傷。我們可以將罷相視為孝文帝對周勃的報復,報復他施壓皇帝、貶謫賈誼。

    但周勃罷相之後還像驚弓之鳥一樣,每天擔驚受怕,被甲執兵,以為孝文帝隨時會要他的命,這就不好用貶謫賈誼的事兒來解釋了:回到封國的周勃已經失去了影響朝政、掣肘皇權的能力,孝文帝還有什麼理由非殺他不可呢?

    因此我很懷疑,周勃和孝文帝之間最深的那道樑子就是公元前179年正月政變功臣們向文帝提出的立儲建議。功臣們建議文帝儘早立儲,提出的太子人選卻是庶長子劉啟,這等於暗示孝文帝:代後所生的四位嫡子不能再保。而文帝最終選擇了妥協,四位皇子先後隕命。

    《史記·外戚世家》說:“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這“病死”二字怕是春秋筆法,為尊者諱,所要掩蓋的正是文帝與四子間父子相殘的血淋淋的事實。

    參考文獻: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

    — THE END —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路

  • 15 # 歷史隨筆

    漢文帝有8個兒子,2個女兒,其中歷史上比較有知名度的也就劉啟、劉嫖兩個,再有一個沾了熱度的就是他的同母兄弟劉武,主要是因為竇太后強烈要求劉啟以後將皇位傳給劉武。其它的幾個兒女嘛,不出名,但結局也不算太壞,文帝在這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沒有發生兄弟手足相殘的事情。

    對於這點我實在是表示不理解,現在的奶奶不都是更疼愛孫子輩子的嗎?這竇太后為何更疼愛自己的兒子些?非要把本該給孫子的皇位傳給自己小兒子?這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劉武是不是她親生的,難道是因為她覺得欠了劉武什麼所以才要將孫子的皇位送給這劉武?(不過這一點找不到歷史來證明)

    其實劉啟並不是文帝的長子,在劉啟之前他還有四個兒子,都是先前的代王后留下的,這位代王后是呂雉派到劉恆身邊做臥底的,雖然她真心愛著劉恆,但是她死後為了不留後患,這四子還是遭到了清算,劉恆對於這點可能是預設的。

    實際上竇太后也是呂雉派去的臥底,但是為何她能得到信任沒有被清算呢,因為竇太后還活著啊,而呂雉已經不在了,就不存在說竇太后為了呂雉會背叛劉恆,更不存在劉啟會為母報仇這麼一回事,實際上代王后和竇太后對劉恆的愛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時機不對,結局就完全不同。

    劉啟的同胞(暫且認為是同父同母吧)兄弟劉武,本來也是老實做王爺,也為劉啟建立了不少功勞的,只是因為竇太后的一味偏心寵愛,使得他慢慢生出了搶權奪位的野心,被劉啟邊緣化處理,最後抑鬱而病終,所以劉啟對他還算客氣哈,換作其它皇帝有可能就正好找到藉口夷三族了。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劉揖,好文,非常得文帝寵愛,派了《過秦論》的作者賈誼去做他的老師,但是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墜馬而死(至於是否有內幕就不知道了),沒有留下子嗣。

    文帝還有一子劉參,屬於不受寵也不怎麼受重視的那種生母不詳,他生於哪年也不詳,文帝死後沒兩年他也死了,但是他的子嗣卻是文帝所有子女中最多的。兒子孫子曾孫子,好幾十個,算是漢朝皇族裡子嗣最昌盛的了。

    所以文帝的幾個子女總體上來說也算是有善終吧,並沒有互相殘殺互相傾軋這樣的事情,儘管壽命都不長,不過世界是公平的,往往權力越大越受重視的壽命越短,子嗣也越少,而無權無勢 的往往子孫昌盛,壽命長。

  • 16 # 紅黑亂侃

    漢文帝是個悲哀的父親。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光,8個兒子裡,還活著的,只剩下竇漪房生的2個了。

    其中,竇漪房的小兒子劉武,也是悲劇收場。

    漢文帝一共有8個兒子,但是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在算排行的時候,都忽略了他的原配王后生的4個兒子,而從漢景帝劉啟算起,把漢景帝劉啟算成長子。

    這大概是因為,王后的這4個兒子,夭折得實在太早了。

    讓我們按照年齡順序,一個一個地看,漢文帝的這8個兒子,除了劉啟繼承皇位,其餘幾個的結局都怎麼樣。

    一、原配王后的4個兒子

    漢文帝做代王的時候,娶了一個王后。史書上沒有記載她的姓氏和出身,只知道,她是漢文帝的原配,為漢文帝生了幾個兒子。

    甚至,連她到底有幾個兒子,史記裡都自相矛盾。《史記·外戚世家》裡說,王后有4個兒子。而《史記·孝景本紀》裡卻說,王后有3個兒子。

    但是現在一般認為,《孝景本紀》不是司馬遷本人寫的。關於這個王后的兒子,也普遍認為,是有4個。

    代王王后在漢文帝登基之前,就已經去世了。她的4個兒子,也都沒活到漢文帝立太子的那一天。

    《史記》: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一個千古之謎。

    有人猜測,代王王后可能是呂氏的女子。漢文帝登基為帝,為了斬草除根,把她和她的兒子們全部殺死。

    但是我認為,這個可能性不大。主要有這2個理由:

    1、聯姻呂氏的劉邦之子,史書都有記載

    關於劉邦諸子的妻子,史書上大多有記載。

    劉肥,妻駟氏。劉盈,妻張氏,呂后的外孫女。劉恢,妻呂氏,呂后侄子呂產的女兒。劉友,妻呂氏。劉長,妻雍氏。

    從這可以看出,史書並不忌諱劉邦兒子與呂氏的婚配情況。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劉氏諸侯王,都要娶呂氏女為妻。

    如果漢文帝娶了呂氏女,併為了皇位,把呂氏女和她的兒子都殺害了,這麼大的事,司馬遷沒理由不記載。

    畢竟,司馬遷是出了名的不虛美、不隱惡,在漢朝的統治下,敢給項羽和呂后寫帝王專享的本紀。

    自然也不會忌憚漢文帝的黑歷史。

    2、功臣集團不會留下這個隱患

    理論上,漢文帝之所以能繼位,是因為他是劉邦活著的兒子裡,年紀最大的。

    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順位,是該輪到漢文帝做皇帝。

    但是,擁立漢文帝的功臣集團是什麼人呢?

    陳平,六出奇計,安大漢天下。周勃,跟著劉邦,幾乎參加了秦末漢初所有戰役。

    他們為了把呂氏斬草除根,甚至宣稱,劉邦的嫡孫、劉盈的兒子,不是劉家後人,把他們全都殺了。

    禮法在他們這裡,不起作用。他們要找的,是在他們眼裡,最適合做大漢天子的人。

    如果,漢文帝迫於壓力,殺了自己的4個兒子,功臣集團難道不擔心,將來漢文帝掌權,想起了自己慘死的兒子,會報復他們麼?

    就算王后是呂氏女,漢文帝恨她入骨。但是這幾個孩子,可是漢文帝的親生骨肉啊。

    功臣集團的人都是人精,不會給自己留下這麼大的隱患。

    所以,我認為,漢文帝的原配王后,不是呂氏女。她和她的4個兒子,也不是漢文帝殺的。

    至於他們為什麼都在漢文帝登基之前去世,那可能性可就太多了。

    畢竟,那個年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都還沒寫出來,醫療條件非常落後。

    一個小小的感冒,都有可能有生命危險。

    而且,漢文帝和漢景帝只差15歲,也就是說,代王王后生孩子的時候,漢文帝的年紀還要更小。

    一般來說,夫妻二人的年紀差不多。

    年紀這麼小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想來抵抗力也不會很好,夭折率會很高。

    代王王后是個可憐人。她年紀輕輕就香消玉殞,沒有留下名字和姓氏,也沒有追封。

    她的幾個孩子也全部夭折。

    猶如歷史上的一顆塵埃。

    二、梁孝王劉武

    劉武,是漢文帝和皇后竇漪房的第二個兒子,漢景帝劉啟的同母弟弟。

    劉武在漢文帝期間,存在感不強。但是在有限的記載中,可以看出,他是漢文帝的愛子。

    一開始,劉武的封號是“代王”,這可是漢文帝登基之前的封號。

    後來,先改封為淮陽王,又改封為梁王。這可是一個肥厚的封地。

    在漢朝,諸侯王是不能輕易去長安朝見皇帝的。但是劉武,卻可以多次入朝。

    《史記》:梁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其明年,乃之國。二十一年,入朝。

    到了漢景帝時期,劉武的存在感就變得越來越強,以至於到了最後,悲劇收場。

    1、立儲戲言

    漢景帝登基之後,劉武入朝拜見皇帝和太后。

    當時的漢景帝,雖然已經有了十來個兒子,卻還沒有立太子。有一次,在飲酒作樂的時候,漢景帝閒談說:我去世之後,就把皇位傳給你。

    這不是正式的詔書,只不過是一句閒談。但這畢竟是天子的金口玉言。

    劉武雖然知道,漢景帝說的不是真心話,但是心裡還是暗暗有了想法。

    疼愛小兒子的竇漪房,聽到這話,也非常高興。

    這讓漢景帝后來立太子,平添了不少麻煩。

    《史記》: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

    2、平叛立功

    在漢景帝說要傳位給劉武之後不久,又發生了一件大事,讓劉武多了一件奪嫡的砝碼。

    漢景帝登基之後,想要削藩。結果,處理不當,引發了七國之亂。

    面對來勢洶洶的叛軍,劉武堅守睢陽,抵抗吳、楚的聯軍,讓他們無法越過樑國。

    這為七國之亂的平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叛亂結束之後,計算功勞,劉武的梁國所殺敵軍,居然和漢景帝的朝廷軍殺的敵軍差不多。

    這讓劉武的名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史記》:吳楚以梁為限,不敢過而西,與太尉亞夫等相距三月。吳楚破,而梁所破殺虜略與漢中分。

    3、意圖奪嫡

    劉武有著漢景帝的口頭承諾,又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有大功,胃口也就慢慢大了起來。

    前151年,漢景帝廢黜太子劉榮。此時的劉武,正好在長安城。

    劉武的母親竇漪房就想要說服漢景帝,不要再立太子了,直接立劉武為繼承人。

    但是,大臣們不同意,紛紛勸阻,竇漪房只能作罷。

    劉武也告別了母親和兄長,回到了封國。

    《史記》:十一月,上廢慄太子,竇太后心欲以孝王為後嗣……乃辭歸國。

    幾個月後,漢景帝下定決心,立十皇子劉徹為太子。

    心裡極度不平衡的劉武,居然派人殺了當初勸阻漢景帝立他做繼承人的大臣。

    考慮到母親竇漪房的心情,漢景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懲罰劉武。但是,兄弟倆的感情,也就此破滅。

    《史記》:梁孝王使人殺故吳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還報。

    前144年,劉武再次進京朝見皇帝,想要留在長安。漢景帝沒有答應。

    劉武鬱悶之下,回到封國之後,得熱病而死。

    可以說,劉武的悲劇,源於漢景帝的那一次酒後失言。

    如果不是漢景帝說,要立劉武為繼承人,作為弟弟的劉武,估計也不會有奪嫡的想法。

    安安心心地做一個富貴閒王,和漢景帝兄友弟恭,不時進京朝見一下皇帝和太后,還能長久地留在京城,不必急著回封國。

    這樣的日子,對於一個諸侯王來說,也是很愉快的。

    但是,漢景帝那個無法兌現的承諾,讓他心態失衡。

    這才有了後面的悲劇。

    三、代孝王劉參

    如果不算原配代王王后的那4個夭折的兒子,劉參,是漢文帝的第3個兒子。

    在史書上,這是一個小透明,既沒有記載出生年份,也沒有記載生母是誰。

    他一開始,是被封為太原王,後來,又改封為代王。

    劉參在漢文帝生前就去世了,讓漢文帝再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

    《史記》:孝文帝即位二年,以武為代王,以參為太原王,以勝為梁王。二歲,徙代王為淮陽王,以代盡與太原王,號曰代王。參立十七年,孝文後二年卒,諡為孝王。

    四、梁懷王劉揖

    劉揖,又叫做劉勝,是漢文帝最小的兒子,也是漢文帝最寵愛的兒子。

    他在史書上,也沒有太多記載,卻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老師:賈誼。

    就是那個寫《過秦論》的賈誼。裡面的名句,我想大家都背過: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前169年,劉揖墜馬而死。那時候的他,估計只有十來歲。

    賈誼覺得,這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劉揖造成的,一年之後,也抑鬱而終,年僅33歲。

    《史記》:初,武為淮陽王十年,而梁王勝卒,諡為梁懷王。懷王最少子,愛幸異於他子。

    寫在最後

    劉邦的兒子和漢文帝的兒子,結局都不算多好。

    劉邦的兒子,一半都被呂后殺死或逼死。

    而漢文帝的兒子,一半莫名其妙夭折,剩下的一半里,又有一半,讓漢文帝白髮人送黑髮人。

    活到最後的,只有竇漪房生的2個兒子。

    而這2個兒子裡,小兒子劉武的結局,也不算好。

    看來,漢朝初年的皇子,還是比較危險的。

    你們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做過哪些不可思議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