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宇宙心理健康009

    與其說孩子本身是否脆弱?倒不如說孩子為什麼這樣的“脆弱”?

    因為一個生命如果連死都不怕,應該不是脆弱。而是對生命的理解和價值感比較淺。

    當一個生命再也沒有活下去的價值和意義時,自然會選擇“生不如死”,但能做出行動,我認為,這不是脆弱。那我們嘗試去感受下,這是為什麼?

    前兩天剛剛看過《Sunny普照》中的孩子,父母因為偏愛,愛的讓阿和窒息,而另一個孩子被“不愛”的窒息……結果呢,方方面面都優秀的阿和自殺了!!!因為他不能享受“表現不好”,活活被“Sunny普照”死了!真真是不被理解的少年!

    有個動畫片,叫《頭腦特工隊》,大家可以看看,去理解一個正常的人,需要的是多元素層面的組合,就跟吃飯一樣,均衡很重要。

    而現在的孩子,一方面物質上被一味地“Sunny普照”著,各種技能的培訓學習,小不點的孩子的十八般武藝比我們學了一輩子的都厲害,但是,他們在某種層面上,活脫脫成了機器,而缺乏了對生命的感受和體驗,玩的吃的,都多數是合成的,而不是大自然的東西,天天被圈在樓閣裡,看的是電視或手機,卻缺乏了對大自然的認知和感受,甚至玩土都成了奢侈品,週末也被各種課堂教育塞滿了……

    而不像以前,孩子們可以隨時有一群朋友,兄弟姐妹,每天在哭哭鬧鬧玩玩耍耍中享受著生命的樂趣。

    我們只關注了孩子的技能,卻忽略了包括心理層面的滋養,這是一個生命,不是一個工具或機器,當我們理解了生命的時候,問題可能就得以解決了。

  • 2 # 路遇少商

    你好!

    在我感覺,這就是資訊大爆炸這個時代的弊端。

    以前的時候沒有人告訴你這些那些道理,即便告訴你,也是在你能聽懂話的時候,可是現在,只要有張嘴的人就可以告訴你人生的道理,說實話,我認為現在網上有很一部分人說話是不負責任的,他們只是因為有這個道理,所以說了出來而已,根本不在意,也不知道他所說的話會對別人造成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很多大人都會在這個時代產生迷茫,更何況是一個蒼白如紙的小孩子了。

    這樣的小孩兒往往就是剛剛接觸到這個社會,然後就被這個世界所吸引,被一些所謂正確的,美好的,虛假的,一個環境所吸引。

    人就應該追求自由,人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個真正的男人就要獨立,沒有自由的時間你什麼都幹不了,一直在展示所謂正確的目標。

    可是對小孩來講,他們只知道你說的這些,他們需要,他們根本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途徑去得到他們。

    所以對小孩子的殘忍是什麼?打他嗎?罵它罵?我感覺都不是。

    最殘忍的是,你在他面前放了一塊糖,可是你不讓他去吃。

    他知道這塊糖是甜的,可是,是因為他的生活因為他身邊的人阻止了他。

    當精神世界和現實生活差別過大的時候,就自然而然發生了。

    與其說現在的小孩太過脆弱,不如說現在的小孩精神世界發展的太快。

    在對世界最好奇的時候,得到了別人用一生才得到的答案,中間巨大的反差,不言而喻。

    對家長來說,最痛苦的,就是這些道理確實是對的,你沒有辦法去反駁他,但是你知道這些東西不是他這樣的狀態和他這樣的一個社會經歷就可以得到的。

    進入一個人的生活,哪怕只是對一個人說一句話,都是需要負責任的。

    所以一定要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接受正確的內容。

    對這個世界來講,悲劇每天都在發生,可是對我們來講一次便是永遠。

  • 3 # 棲溪谷主

    人心都是嚮往光明的,看不到光明的生命,有多少絕望、恐懼、孤獨,現在的教育體系主要教育引導應該在於家教,而今“家教”已經非常缺失

  • 4 # 小魚的幸福生活11

    這個和家庭教育社會影響有關係,孩子的自身也有很大關係,現在的孩子抗壓能力太弱了,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社會各方面的影響,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大,如果孩子的性格又過於孤僻,遇到什麼挫折不知道怎麼去面對,萬一遇到一點小事刺激到他幼小的心靈,孩子會想到自殺解決問題。我們要多開導自己的孩子,多創造一個好的健康的環境讓孩子去適應。我們小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問題,哪裡會想過自殺,也許是社會的進步科技的先進造就了孩子種種方面的問題,總之我們要給孩子多一點的理解,讓他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

  • 5 # 悠伴成長

    人天生怕死,但有的孩子孩子選擇自殺,生無可戀,有多種原因,其中較多的心理根源來自內心信念系統

    1,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人的天性是追求自我價值和歸屬感

    2,當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得不到呈現時,也就是他她覺得活著沒有意義了

    3,什麼會影響孩子覺得自己人生沒有意義呢?當孩子早期在原生家庭中,父母沒有幫助孩子建立起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孩子產生人生無意義感覺會增多,比如父母經常控制孩子,或者父母和孩子相處中,沒有增加孩子的自信感,沒有鼓勵,沒有接納孩子情緒,只是要求指責批判,孩子的內在信念就比較容易喪失人生價值意義感

    4,一旦生活中,有突發事件刺激,孩子的信念系統自動啟動,比如有極個別孩子因為考試分數不理想自殺,內心的信念有可能是:我不重要,分數才重要……

    5,思想信念什麼樣,人生什麼樣

    6,如果孩子還小,青春期前,父母一定要覺察自我的養育和孩子的成長

    7,如果我們自己已經長大,覺察到自己生活方式的不夠健康,那就自我調整,我們確實在父母養育裡可以尋找原因,但不要責備,每個父母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養育孩子,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原因並積極自我調整,成人後,為自己完全的負責

  • 6 # 大象先森

    你以為自殺是脆弱的表現嗎?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首先自殺是主動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死本能是人無意識中的衝動,在平常情況遇到問題時,我們是不會想到死亡的,當你所有的辦法都沒法解決問題,才會逼不得已自殺,這是需要強大的勇氣。

    多說小孩是自殺是衝動的,覺媽媽不要我了,才會自殺死亡。對於小孩子來說,父母親是小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小孩子自殺一方面是學習壓力增加,另一個方面是家裡親人的不支援,沒有溫暖的關懷。

    尤其是在考試沒考好,沒有滿足父母期望。就孩子而言,他們已經認識問題。然而加上父母的責罵,孩子的心理壓力會急劇增加。

    你可能會說,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然而事實的結果卻並不是你想要的。

    孩子的獨自生活能力小,所以心理承受壓力能力也就小,成人覺得是無所謂的一句話,會對成長中的心靈造成不可以修復的傷害。

    我們不能說孩子自殺就是心理脆弱的表現,應該更多的來反思父母親人對小孩成長的支援。

    家長在教育小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不可以語言暴力傷害。

    讓小孩子優秀成長,是每個父母的期望,教育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不能一句都是為你好,來遮掩你粗暴的行經。

  • 7 # 雨菲vlog

    我想孩子會自殺都是根據小時候生活的環境和最親近的人有關係吧。

    小孩在六歲之前得不到父母的愛是容易產生抑鬱的心理的。首先他小時候需要爸媽給的足夠的安全感,其次有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在六歲之前一定要爸媽管理好他的性格,讓他學會獨立,吃苦耐勞,有責任心,不自私。這時候你說什麼對他來說就是金句良言。如果過了六歲在給他立規矩他不會聽會叛逆,因為他已經聽膩了你的道理,不會在聽,這時候不能對他太囉嗦,什麼事說重點,他自己會思考的。

    再一個是隔代教育,有的老人思想傳統,又是自己孫子所以會過度寵愛,害怕小孩記仇,所以什麼事都會順從他。所以個人覺得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帶,就算你罵他了甚至打他嚴重他們也不會記仇的。

    長大出現自殺是因為他沒有責任心,小時候被大人太寵溺了,只顧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死對他也覺得無所謂。再或者是大人給的太多壓力他沒法承受,小時候沒有忍受基本的苦是什麼。

  • 8 # 高歌浮世之逍遙先生

    之所以為孩子,是為未成年,未成年者,當有監護人。由此推斷,孩子的行為後果,責任引咎於監護人。我們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導師,以什麼樣的道理,引匯出什麼樣的效果,父母為第一責任人。

    說孩子脆弱,當然,誰人孩提時不是脆弱的,幼鳥之所以為幼,是因為它需要成鳥去捕食喂之,此可謂脆弱,我們要理解為字面意思,不能新增任何的攻擊感情。凡稱為孩子,定當需要監護,出現自殺,絕不能把原因歸為孩子脆弱,孩子的脆弱是普遍的,這個原因應推成為大人或社會的冷漠與暴力。

    我們的命題應調整方向,否則影響健康的家庭和社會教育。

  • 9 # 聊貓8簡木

    如果說原因的話我認為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一味的說是孩子本身的錯誤。

    首先,應該是家庭原因,有這種想法的孩子,家庭肯定有所缺陷或矛盾,總之不太平;父母在教育孩子太極端,要麼放任不管,要麼管得太嚴,基本上沒有溝通。

    其次,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性格基本上都偏內向,沒有自信,在學校與老師同學們相處也不融治,很少有朋友,在班級裡也是屬於邊緣化。

    再次,學習壓力大,不論學習好的,還是學習差的,學習成績帶給學生的壓力真不是一般的大。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分數就是社交貨幣,學習成績決定社會地位。

    最後,青春期其實就是人生的第一道坎,從孩子眼中看到成人的世界,會有興奮、有嚮往,也會有害怕、恐懼,總之這一階段是敏感和不可控的。父母逐漸對孩子的失控和孩子對自己的缺乏約束,加上對未來的無知,就會造就一個無所畏懼,任性妄為的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其實就是一個矛盾綜合體,從自我到體集再到社會、從任性到責任、從家人到同學朋友,他的世界在快速擴張,身體也在快速成長,但心理成長真的沒那麼快,當我們看到他已經像個大人時,他的內心還是個孩子,當我們覺得他應該承擔起責任時,他覺得委屈。

    所以,這個時期,是孩子與過去自己道別,迎接新的自已,而我們要做的是與他多溝通,要知道,每一個孩子不是理所當然的會自然變成大人。

  • 10 # 心理諮詢師卓拉

    這個區域還包含杏仁核和海馬迴組成的所謂“邊緣系統”,杏仁核的主要功能是處理各種基本的情緒和情感,海馬迴負責對特定資訊的儲存和記憶(類似一幅情緒地圖)。方便起見,我們可以把邊緣系統稱為“情緒腦”。人腦的最表層是佈滿褶皺的大腦皮質,大腦皮質的外側被稱為新皮質。新皮質是高階哺乳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掌管著諸如分析、計算、推理、決策等高階神經活動。對應地,我們可以把新皮質部分稱為“理性腦”。人的大腦新皮質面積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中是最大的,這也就是人類的智慧在動物界中出類拔萃的原因。儘管擁有發達的理性腦,生活中人們卻常常反覆做出不明智的行為,事實上,如果我們要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並付諸行動,需要情緒腦和理性腦共同協作才能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神經系統先透過下丘腦把資訊輸送給情緒腦做初步加工,如果加工順利,資訊才會完整、準確地進入理性腦,被進一步整理、分析和計劃,然後做出決定並行動。杏仁核的作用類似於煙霧探測器,如果偵測到“不安全”的資訊,並且程度強烈的話,資訊進入理性腦做深度加工的過程就會受阻,資訊可能被選擇性過濾,甚至完全被阻斷,導致人們做出條件反射式的行為,這類行為通常不利於問題解決,甚至還會帶來新的麻煩。

    換句話說在主管高階情緒的額葉還沒有發育良好的狀況下,當衝動的強烈情緒戰勝了恐懼情緒,杏仁核阻擋了相關資訊,讓理性腦做深度加工的過程受阻甚至完全阻斷,導致人們做出條件反射式的行為,例如自殺。

    如何避免情緒失調呢?Ogden等人透過研究提出了“情緒耐受窗”理論。研究顯示,人類的情緒根據強度可以分為三種喚起(喚起即注意和神經興奮狀態)水平:高喚起狀態(Hyper-arousal)、低喚起狀態(Hypo-arousal)和理想的喚起狀態(Window of Tolerance),理想喚起程度的範圍就是情緒耐受窗。每個人對情緒都有不同的耐受範圍,也就是窗戶大小各異。而一致的是,只有情緒在自己的耐受窗之內我們才能維持理性思考並做出明智的選擇,如果超過了耐受窗範圍,我們就會認知失調。在高喚起區時人會自動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在低喚起區時人會進入“僵住-麻木”狀態。在情緒耐受窗之外,人的反應通常是不受理性大腦控制的、本能的,類似於電路短路了。於是,就有了很多“事後諸葛亮”和“知道做不到”。

    那麼,我們有辦法應對“大腦短路”嗎?結論是肯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擴充套件情緒耐受窗。情緒耐受窗的大小和人的成長經歷密切相關,包括家庭養育、學識和生活閱歷以及是否經歷過創傷等。那麼我們就從家庭養育的角度幫助孩子擴充套件情緒耐受窗,調節情緒的方法。

    首先,是對孩子的共情。在家庭中,孩子需要經常獲得養育者(通常是父母)的理解和迴應,心理學上把這種理解和迴應稱為共情或者同理。孩子從降生到這個世界時就有各種情感,這些來源於他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他會透過表達情緒向父母發出訊號,要求被照顧和被滿足。如果父母能敏銳地感知到孩子的需要,及時、恰當地迴應,孩子就會感到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被愛的、有價值的;相反,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有效迴應,孩子就會缺乏基本的安全感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第二個方法是涵容。涵容是心理諮詢中的術語,是指接納來訪者情緒,把其中有破壞性的部分轉化成建設性的元素,再傳達給他。涵容實質上是共情的延伸。每種情緒本身沒有對錯,也許我們可以對問題的認識做調整,但作為一個人,我們感受到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被允許的。哈佛幸福課的講師泰勒・本-沙哈爾說:“我們越是抗拒壞情緒,它越會氣勢洶洶、無孔不入;相反,如果我們接納它,願意與它和平共處,比如‘現在我是生氣的,我允許自己生氣’這時氣憤便不再那麼有威力,我們反而更容易獲得平靜”。這就是接納的力量。另一方面,當我們幫助來訪者找到他不恰當的做法中的積極意義——為了安全,為了關係,為了生存……這類合理的需要時,我們才能使他感受到被理解,繼而願意和我們合作,一起探索更適當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用體驗的方式教孩子培養穩定的情緒。青少年情緒不穩定有幾方面原因,首先是成長過程中大腦功能發育不充分,其次生活閱歷有限,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都比較單一,因此情緒管理能力較為薄弱。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受荷爾蒙分泌的影響較大,情感體驗常常更像是湍急的小河,雨季時水流難免漫過河道。這時候,教育者如果能作為廣闊的大海為他們的情緒洩洪,那麼他們也會逐漸學會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具體做法就是家長或老師接納他們偶爾的情緒失控,在保持自己情緒和思考功能穩定的情況下陪伴他們,等他們情緒恢復穩定後,幫他們看到自己想法和行為背後的積極意義,再探討其它的視角。同時,涵容並不意味著縱容,當孩子犯錯或有意破壞規則時,教育者需要使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做出應對。涵容的難點是父母或教育者自己的情緒穩定性。

    第三個方法是訓練覺察,練習冥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冥想最初來源於宗教,如今,隨著腦神經科學和臨床心理學的發展,冥想練習開始走入大眾的生活,並且廣泛地用於醫院、企業、學校等場所。《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將冥想定義為:一個熟悉自身的精神活動,透過心智訓練帶來長期的認知和情緒改變的過程。做個形象的比喻,冥想就像是思維的體操。研究發現,每當我們感到焦慮、恐懼、憤怒的時候,杏仁核就會高度啟用,而冥想能減少杏仁核活動,使我們更少體驗焦慮、更能調整自己的憤怒和恐懼,類似一臺情緒滅火器。

    如果能提早了解了大腦的機制,幫助孩子擴充套件他(她)的情緒耐受窗,就可以儘量避免這種自殺類似的悲劇發生。

  • 11 # 大師心理

    自殺就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太脆弱,這個命題是個偽命題。

    我們聽到某些年輕人自殺的訊息,總是習慣性地表示這樣的嘆息:現在的孩子心理素質真差呀,一點小事就自殺了。

    其實不然。

    我們嘴裡邊所說的心理素質差,指的就是“性格脆弱”。

    脆弱者相對而言比較容易自殺。但是單純的脆弱並不是引起自殺的原因。

    脆弱通常指的是一個人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不夠堅強,經不起挫折。

    但是脆弱並不是引起自殺的原因。一般的自殺是另有其因的,在有了一個起因之後,考驗了這個人的承受能力,才產生自殺的傾向。

    所以在脆弱之前,誘因在先。脆弱只是第二導火索。

    所以單純的脆弱並不能引起自殺。

    那麼引發自殺的起因有哪些呢?

    通常自殺,更多是由於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而引起:

    抑鬱症患者。嚴重抑鬱症患者會有自殺行為。這些人長期處於心境低落的狀態。因抑鬱症而引起自殺是目前最為常見的自殺原因。

    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病人經受病痛折磨時間較長,約有10%以上的患者會有自殺。

    另外,還有酗酒、吸食毒品、藥物副作用等引發的自殺衝動和自殺現象。

    再有就是,遺傳因素也可以引起自殺。上輩人中有自殺現象,自己也有自殺過往史,都會引起自殺。

    因為個人身上與家庭中發生的重大變故,而引發的對生活都無法適應,對人生的絕望,也會引起自殺。

    總之,引發自殺的因素很多,我們不能把它單純的歸類於一個人心理素質、性格脆弱上。

    當然我們說,強化我們的心理素質,克服脆弱的性格缺陷,對我們的生活生命一定是極其有利的。所以在心理素質方面,我們仍然可以做很多的功課。

  • 12 # 海島鵝卵石

    自殺的原因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確實是因為心理脆弱造成的,承受不了一點打擊;有的是因為自尊心太強造成的,當自尊受到傷害,覺得特別委屈甚至屈辱,就覺著活著沒意思了,產生了輕生的念頭;還有一種是覺得前途渺茫,由於對生活的要求太高了,理想和現實之間差距太大了,而自己又無力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由此而產生的悲觀厭世情緒。還有一種是因不公平造成的,總覺得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了,為什麼這世道這麼不公平?甚至找不到說理的地方。還有一種人,不是因為缺少什麼而悲觀厭世,什麼都不缺,就是不想過中年和老年了,就像花兒一樣,只想在最燦爛的一剎那凋零。人們常常形容金錢,形容名利,見好就收,豈不知在這人世間,也有對人生見好就收的。我年輕時候也有這種心理,儘管有時候也很怕死,但是轉念一想,繼續活下去還有什麼意思?趁年輕死了算了。你是不是第一次聽說這句話?人們都說趁年輕好好享受,趁年輕好好幹一番事業,哪有趁年輕死了算了的?不過當年我真這樣想過,生命竟然也可以見好就收。只能說心裡強大的人,自殺的機率相對低一點吧,都是在忍受在堅持啊,有很多人都有過輕生的念頭,到最後還是放棄了,總覺得好死不如賴活著吧,等人生走到連賴活著的自由和權利都沒有再說吧。

  • 13 # 愛好手工的竗竗爸爸

    最近看到類似的新聞比較多,談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並且給出一點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小小建議。

    1.近幾年,小學生,中學生,輕生的事件不斷增加,很多人都說,小孩子怎麼會想不開,生活那麼好,還有什麼好輕生的啊。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現在這個年代,孩子缺少的並不是物質上的東西,現在已經上升到精神層面了,以前小時候,家長想的是,怎麼讓孩子吃飽穿暖,以這個為目標,但是現在呢,物質都有了,沒有的也不至於餓死,那麼壓力點來自於哪呢。小孩的精神世界很弱小,需要成長,需要關愛,所以現在家庭的側重點,應該是關愛小孩子的心理健康,精神思想。

    2.現在社會給與成年人的壓力很大,對於小孩的壓力也不小,而在家庭中,如果成年人沒有觀念的轉變,還是認為衣食無憂就可以了,那麼問題的萌芽就會種下。社會對於成年人的壓力,也會透過成年人,轉移給小孩。能想象的常用的話就是,爸爸媽媽在外面辛苦賺錢,你就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看似很正常的一句話,但是給小孩子的壓力卻是無法估量的,第一個,賺錢你是作為家長,維持這個家庭的責任吧,你要組建家庭,這就是最起碼的,然後你如果不關心孩子,只知道給出一個目標,那得到的效果會小很多,這是一個惡性迴圈,最後,孩子壓力越來越大,你的脾氣越來越差。

    3.現在社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是希望家長能轉變一些思想。吃穿已經不是孩子缺少的了,相反,陪伴,溝通,這些精神層面上的東西變得很重要。家長要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一個小孩,正確的面對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很多事,都可以放開了說,你要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比現在的你更棒。每天回家,可以和孩子分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可以聽聽孩子每天身邊發生的趣事。

    希望生活更美好,負面新聞少一些。

  • 14 # 搭達打大

    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因為普遍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家長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只關注孩子的吃住,成績,作業。忘記了孩子的學習壓力也大,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適當的給孩子做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在家長的疏導引誘下,孩子更不容易會做一些衝動的事情。

    還有一個就是現在二胎盛行的情況下,在照顧二胎的同時。也應該時刻關注大寶的變化,適當放鬆,多一些陪伴,少一些責罵,多一些溝通。相信孩子是可以懂的。怕就怕孩子的心理抑鬱,平時也不愛說話,平時你們在只生他的情況下,對他無條件的妥協,有了二胎以後,他會覺得什麼注意力都從他身上消失不見,這時候,孩子的心理就會倍受煎熬,所以才有那麼多孩子自殺的事件,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所有家長都要去深刻反思和學習的一件事。多一些愛,多一些溝通和陪伴。孩子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不堪一擊。互相學習成長吧 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似簡單的一道蛋炒飯,你知道怎麼做才更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