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先生侃歷史
-
2 # 歷史微點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隨蔣軍敗退孤島後,失勢隱居十餘年,直至病重逝世。去世前,他對身後事給家人留下遺囑,但遺囑內容充滿玄機,讓人頗為費解。
閻錫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他頭腦精明,精於算計,年僅29歲就運用手段獲取了山西的軍政大權,並在軍閥混戰中左右逢源,屹立不倒,統治山西38年,成為山西的‘土皇帝’。
對於閻錫山的評價,人們說法不一,有人說他對山西的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有人著說他魚肉百姓,中飽私囊。閻錫山在抗戰時期也是相機行事,八面玲瓏,他既有抗日的一面,又有反人民對日妥協的另一面。
一生信奉‘中’字哲學的閻錫山,朝秦暮楚,見風使舵是他的拿手好戲,也讓他在風雲激盪、變化莫測的時局中,雖蹣跚踉蹌,卻也成為不倒翁。不過最終還是在人民的戰爭中被山西老鄉徐向前打得落花流水,萬般不捨地逃離了苦心經營38年的山西,丟掉了‘土皇帝’的桂冠。
敗退孤島後,雖然閻錫山也想極力表現,但他已是昨日黃花,形如敝帚,不久就被黜免閒賦,從此風光不再。
在想去外國旅居被拒絕後,閻錫山索性移居偏僻的菁山,修窯洞,建農場,不問世事,專心著述,怡情山水,一住就是十餘年。
他給自己的寓所自撰了一副對聯:造福世界,替今人正德,替古人宣德,替後人立德,是仁者責任;澄清宇宙,為現世除冤,為往世嗚冤,為來世防冤,乃聖賢情懷。
1960年5月,閻錫山病重,醫治無效去世,終年77歲,他在患病期間,對其身後事給家屬留下遺囑:
喪事宜簡不宜奢。來賓送來的輓聯可收,但不得收挽幛。靈前供無花之花木。死後早日出殯不做久停。不要過於悲痛放聲大哭。6. 墓碑上刻上他的日記第100段和第 128段。
7. 七日之內每天早晚各讀他的《補心靈》一遍。
閻錫山在遺囑中命家屬在他的墓碑上刻的日記第100段和第128段,是他領悟的一些哲學思想。至於為什麼要把這兩段思想日記刻在他的墓碑上?人們看不太明白,也沒人知道閻錫山是怎麼想的?
閻錫山一生工於心計,以自己獨到的立世方法建功立業,功成名就,臨終前也是玄機四伏,留下令人費解的遺囑,讓人琢磨不透。
-
3 # 魏晉講談社
在《論語.泰伯》篇,曾子在病中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遺言,是一個人在生命終點,其人生的燭光將息之時,留下的傳燈之語。薪盡而火傳,文明之光生生不息。
梳理中國歷史上著名人物的遺言,像一串閃光的珍珠,串起了一個個靜穆的歷史時刻。給人啟發,令人深思,惹人動容。
這其中,既有壯志未酬的人生感嘆,也有一生學養的生命見證。下面讓我們穿越歷史隧道,感受名人遺言的人文之光。
(孔子像)
春秋時代:
孔子:“太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物。
孔子在遺言中感嘆:泰山要倒了,樑柱要斷了,哲人的生命要枯萎了。孔子對於未竟的事業,充滿了感嘆。
曾子: “《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是孔子晚年的學生,也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引用《詩經》之語,告誡學生,只有如履薄冰,戒慎終生,才能保全性命。
秦:
李斯: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李斯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這是李斯臨刑前,對於權勢富貴的感嘆:富貴冰消,何如做一個平凡人呢?家庭尚能圓滿,性命也可保全,一起牽狗逐兔,不也是很快樂嗎?
漢:
韓信:“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爾等所詐,豈非天哉!”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一代戰神。
楚漢對峙之時,謀士蒯通出計韓信,勸他脫離劉邦,另立旗幟,在劉邦、項羽之外,用兵三分天下。韓信認為劉邦已經封王與他,不忍背離,最後被呂后所殺。
三國:
劉備: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劉備字玄德,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以德行為世人稱道。遺言可見,其賢德思想,一以貫之。
(嵇康撫琴圖)
魏晉:
嵇康:“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嵇康,三國時期曹魏時,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康時年四十歲,被司馬昭處死,臨刑前嘆息,《廣陵散》,從此失傳了。嵇康所彈的曲子,被稱為廣陵絕響。
陸機:“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
陸機,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被譽為太康之英。八王之亂時,被司馬穎害於軍中。
陸機嘆,富貴如網,不能自拔。快意人生,當如華亭飛鶴,來去自由。
隋:
慧可禪師:“四大本無我,五蘊亦是空。將頭臨白刃,猶如斬春風”。
慧可禪師相傳受法於達摩祖師,是禪宗二祖。在隋文帝時,他被誣陷臨刑留下的一首偈子。展現了佛家的般若空相,和出世的超脫。
(蘇軾像)
宋
蘇軾:“西方不無,著力即差。”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半生向佛的東坡居士,用最後的一句話,道出了他對佛法的終極領悟:不執,圓融。
南宋:
辛棄疾:“殺賊!殺賊!殺賊!”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曾作將領。南宋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
辛棄疾一生都力主抗金北伐,但始終壯志未酬。六十八歲臨終,仍英雄氣不散,大喊三聲殺賊而死。
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在陸游八十五歲的生命盡頭,唯一牽掛於心的仍是恢復中原。這一片,拳拳之心,愛國之情,跨越千年。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
這段話是在文天祥就義後,人們在他的衣帶中發現的一首詩。文天祥用他的生命詮釋了,儒家的最高道德理想。
明:
王守仁:“我心光明,夫復何求”
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
王陽明心學核心是“致良知”。王陽明知行合一,他用一生,踐行了他的心學法則。即使臨終生命即將滅入黑暗,在他的內心,展現的仍是光明心性。
(曾國藩像)
清:
金聖嘆:“花生米與豆腐乾通嚼,有火腿滋味。”
金聖嘆,名採,字若採。一說原姓張。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自稱泐庵法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汪曾祺說金聖嘆此語,有魏晉人物的風度。
金聖嘆在清順治年間,因哭廟案牽連被殺。生命終點,可以如此詼諧幽默,歷史上少見
曾國藩:“慎獨則心安 主敬則身強 求仁則人悅 習勞則神欽 ”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原名曾子城,清朝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晚清政治家、戰略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後世也稱“曾文正”。
曾國藩注重人生修養,他的遺囑,集合了儒家的智慧,側重於自身的修為。曾家後人以此為訓,人才輩出。
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是晚清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並稱為“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希冀用他生命的鮮血,喚醒沉睡的民眾,完成現代的啟蒙。壯哉!
民國:
王國維:“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王國維,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美學家,國學大師。
1927年6月2日,這是王國維投昆明湖自殺時,留下的短短几行遺言。
王國維究竟為何而死,眾說紛紜。陳寅恪先生說王國維,是因文化式微,而為文化殉節。
(弘一法師像)
弘一法師:“悲欣交集”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在去世前,用生命的最後力氣,寫下的這四個字,是他對於佛法和生命的所有參悟。悲欣交集,是一種生命的圓融,也是佛法空性的了悟。
-
4 # 司馬光遷
所謂遺言,就是人之將死所言。有話、有歌亦有詩。
聊“話”的老師很多,我今天就給朋友們聊聊名人的絕命詩和歌吧。
孔子▲
01.孔子《獲麟歌》唐虞世兮麟鳳遊,
今非其時來何求?
麟兮麟兮我心憂!
[注]
《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 相傳孔子作《春秋》,至此為止。
《孔叢子·論問》說孔子觀獲麟而作《獲麟歌》。唐朝李白《古風》:“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這首歌借哀嘆麒麟來非其時而被獲,暗喻自己生不逢時,學說不能推行,無法匡濟天下,心憂國運的衰敗。
戚夫人▲
02.戚姬 《永巷歌》子為王,母為虜。
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
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注]
戚姬,劉邦愛妃,生子趙王如意。劉邦去世後,被呂后囚禁於永巷,並剃光頭髮,用鐵圈鎖頸,罰令舂米,這首歌就是她舂米時且舂且唱的。呂后聞之大怒,乃召趙王而誅之,並將戚姬砍去四肢,剜掉眼珠,燻聾耳朵,飲以啞藥,置於廁所,稱為“人彘”。遂慘死。
封建王朝的后妃之爭歷來是十分尖銳的,但象呂后這樣殘酷地對待戚姬實屬罕有。據歷史記載:戚夫人一邊春一邊歌。呂后聞之大怒,斥道:“你想依靠你的兒子呀?” 這首詩加速了她母子的死亡。
這首絕命詩只有26個字,平平談淡地敘述事實,卻表達出滿腔的悲憤和無限的怨恨。
孔融▲
03.孔融 《言多事敗》言多會事敗,器漏苦不密。
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涓涓江漢流,天窗通冥室。
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
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
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為一。
三人成市虎,浸漬解膠漆。
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注]
這個就是著名的讓梨那個孔融。他因為話多被殺。所以寫下這首絕命詩。他用“器漏苦於不嚴密”,來比喻言多會使事情敗壞。
孔融對曹操的政策措施常出言干預或諷刺。例如曹操因缺乏軍糧而下令禁酒,但在明裡卻說是吸取夏桀、商紂沉緬酒色而亡國的教訓。孔融聽罷反問道:徐偃王行仁義而亡國,如今為什麼不禁行仁義?燕王噲因為謙讓失天下,如今為什麼不禁止謙讓?夏桀、商紂因女色亡國,如今為什麼不禁止結婚?(見孔融《難曹公表制酒禁書》)。
唉,我能說他的死是自己造作的嗎?
陶淵明▲
04.陶淵明 《輓歌》之一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燒。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注]
陶淵明於六十三歲將死之前,寫下了《自祭文》和三首《輓歌詩》。
他的生死觀是唯物的,對於死亡並不感到悲哀和恐懼。
這首詩樸實無華,毫無矯飾之詞。先描寫秋天郊野墓地空曠蕭條的景象,設想親友們為自己送葬,然後寫墓穴一閉,任何賢人達士,也無可奈何,只不過是屍體埋在山陵,和山陵同化而已。表現詩人的生死觀:人死後沒有靈魂和知覺。
他哀悼死亡,但又以“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唱出了真正的達觀。
陶淵明處在佛教盛行,主張靈魂不滅的時代。當時東林寺法師慧遠就著有《形滅神不滅論》,宣揚靈魂不滅論的思想。陶淵明能有這種看法,難能可貴。
李白▲
05.李白 《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
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
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注]
唐代李華的李白《墓誌》說李白賦《臨終歌》而死,可見這首詩是李白的絕命詩。
這首詩運用比喻總結自己一生就象大鵬展翅高飛,卻在天空遭到摧折,欲邀遊扶桑卻又受到阻遏一樣,空有遠大抱負和才能,卻不為人們所理解,無法施展。最後以孔子看見麒麟被捕而嘆息流淚作比喻,表現作者對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嘆。
李白曾經在年青時作《大鵬賦》把自己比作展翅高飛的大鵬,希望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為國家、民族作出貢獻。《臨終歌》用大鵬摧折於中天作比喻。前後對照,引深思,發人深省。
辛棄疾▲
06.辛棄疾 《洞仙歌》賢愚相去,算其間能幾?
差以毫釐繆千里。
細思量:義利舜蹠之分,
孽孽者、等是雞鳴而起。
味甘終易壞,歲晚還知,
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餉聚飛蚊,其響如雷;
深自覺:昨非今是。
羨安樂窩中泰和湯,
更劇飲無過,半醺而己。
[注]
此詞為辛棄疾病中所作。先問題:賢能的人和愚蠢的人之間的差距有多少?然後回答:開始時相差一點點,結果卻相差很遠。接著引出:聖人和姦人,他們同樣勤勤懇懇,區別在於追求的目標不同而已。
辛棄疾認為自己的人生道路是正確的,沒有墮落為愚人和姦人。一輩子能保持自己的節操,不跟小人來往,仍然免不了奸人的讒毀。
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一生,也有做錯的地方,現在也已無法更改。他實在羨慕邵雍那種安貧樂命的生活,但也無法再得到了。
作者在臨終前沒有悲憤,沒有痛恨,只是總結自己的一生,無愧於國家,無愧於自己。表達一種平靜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態。這似乎和作者生平思想不一致,他死前兩年任鎮江知府時還寫下《南鄉子》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抒發他的雄心壯志,積極準備北伐,恢復中原。但不久,他又被罷職了,這次,他看透了南宋政權,加上病重,壯志是再也無法實現了,因此作了一生的總結,以平靜的心態迎接死神。
唐伯虎▲
07.唐寅 《絕筆詩》生在陽間有散場,
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
只當漂流在異鄉。
[注]
唐寅晚景淒涼不堪,為了排遣內心苦痛,只好歸心佛教,從佛教色空觀念尋找寄託。
他取《金剛經》中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為臨終賦詩題材。
這首絕命詩表面上寫他相信有陰間地府,因而對死並沒有什麼哀傷和悲痛,只不過是漂流異鄉而已。但實質上是以“陽間地府俱相似”來對現實社會的揭露,表現他懷才不遇的怨憤。
“陽間”使他倍受挫折,終生失意,志願成為泡影,窮愁潦倒,就象閻王統治的地府一樣。
這首絕命詩與唐寅的其他詩一樣,遊戲人生,但卻飽含痛苦。
金聖嘆▲
08.金聖嘆 《臨刑絕命詩》天公喪母地丁憂,
萬里江山盡白頭。
明日太陽來相吊,
家家簷下淚珠流。
[注]
金聖嘆是文學史上的奇人。他是吳縣庠生。有一次,學使來縣歲考,以“如此則動心乎”為題。他的文章最後寫道: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露白葭蒼之外,有美一人。試問夫子動心否乎?曰:動、動、動……連書三十九個動字。學使感到奇怪,問他。他回答道:題旨說“四十不動心”,因此寫三十九個動字。
金聖嘆臨刑前數日寫家書說:“殺頭,至痛也;籍沒,至慘也,而聖嘆以無意得之,不亦異乎!”
臨刑時,他還手書付家屬說:“字付大兒看,醃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無遺憾矣!” 他確實是至死仍滑稽談諧。連監斬官都說:“金聖嘆死猶侮人。”
他最後口授其子兩句:“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這裡借用諧音:“蓮子”即“憐子”,“梨兒”即“離兒”,充滿對兒子的憐愛之情。
金聖嘆臨刑所賦的這首絕命詩,雖帶有一點阿Q精神,但寫得很巧,頗為動人。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能展開形象思維。《柳南隨筆》說他“一笑受刑”,十分鎮靜,可算是“大奇”。
金聖嘆並不是革命者,但他為民請命,抗糧哭廟,終罹慘禍,非常值得我們同情。
-
5 # 朝史暮想
歷史上名人遺言遺書眾多,筆者摘錄幾份明代個人較有感觸的與各位分享下:
楊漣——獄中血書楊漣,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東林黨人,歷神宗,光宗,熹宗三朝。於移宮案中有大功於朱由校登基,為人心繫家國,憂國憂民,慷慨自許,忠貞孤介,嫉惡如仇,因直言進諫彈劾魏忠賢,後被魏忠賢陷害入獄,於詔獄中被閹黨爪牙錦衣衛北鎮撫司指揮許顯純以極其殘忍的方式折磨和迫害致死,死前留下“獄中血書”。全文如下:
漣今死杖下矣!痴心報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復掛念。不為張儉逃亡,亦不為楊震仰藥,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泣耳。打問之時,枉處贓私,殺人獻媚,五日一比,限限嚴旨。家傾路遠,交絕途窮,身非鐵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義一生,死於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於天?何怨於人?惟我身副憲臣,曾受顧命。孔子云:“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持此一念,終可以見先帝於在天,對二祖十宗與皇天后土、天下萬世矣。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於我何有哉?漣即身無完骨,屍供蛆蟻,原所甘心。但願國家強固,聖德剛明,海內長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頭,至死不改。
楊繼盛——赴死遺詩楊繼盛,嘉靖二十六年進士。與同科的很多同學相比,楊繼盛家境貧苦,才學泛泛,仕途也非常坎坷。但是就是這麼一位不入流的官員,以死諫的方式,僅憑一人上書彈劾嚴嵩“五奸十大罪”,打響了聲討嚴黨的第一槍。後被嚴嵩誣陷入獄,在獄中被囚三年之久,飽受酷刑,其妻上書要代其而死,卻被嚴嵩扣押上書。楊繼盛雙腳被打殘,在傷口感染的時,讓獄卒為其掌燈,摔碎瓷碗,用碎片颳去腐肉,其堅韌不屈之氣概,令天地動容。臨行前,作詩一首,天下人泣血傳頌此詩,死後其妻亦自縊殉夫。內容如下: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與後人補。
天王自聖明,製作高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史可法——絕命書蒙難記史可法,南明兵部尚書。左光斗學生,左光斗與楊漣一同被魏忠賢迫害入獄而死。崇禎死後,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廷。1645年春,清軍大舉南下,史可法於4月13日趕赴揚州,阻擊清軍。19日,清軍雲集揚州城外,揚州已成孤城。清軍多次勸降,史可法無動於衷。22日,清軍攻城,25日城破。史可法被俘,後被清軍肢解殺害,年僅44歲。被困之時,作遺書,內容如下:
恭候,太太、楊太太、夫人萬安。北兵於十八日圍揚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來。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隨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無益。不如早早決斷也。太太苦惱,須託四太爺、大爺、三哥大家照管,煙兒好歹隨他罷了。書至此,肝腸寸斷矣!四月廿一日法寄。
-
6 # 曉帆輕舟
郝夢齡遺書
全面抗戰初期,第九軍郝夢齡軍長在山西忻口抗戰前線寫給妻子的遺書,遺書寫道:
“餘自武漢出發時,留有遺囑與諸子女等。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後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取最後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為軍人者,對國際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書與紉秋賢內助,拙夫齡字。於忻口。”1937年10月16日,郝夢齡在忻口英勇犧牲,是全面抗戰期間第一個在前線陣亡的軍長。郝夢齡用39歲年輕生命實踐了他“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的莊嚴誓詞。
苗可秀遺書苗可秀,著名的東北抗戰英烈,投筆從戎,戰鬥在遼東。1935年被日寇所俘,堅貞不屈,7月,被日軍殺害於鳳城,年僅29歲。
苗可秀在獄中留有若干遺書。其中一件如下:
雅軒、忱二位老弟:
不見面者二年矣,念念!兄今為日本階下囚,伏床自思,尚堪自慰,慰者死得其所耳。
昨夜秉燭作書,寄與卓然師,其主要用意在於託孤,但此書能否到達王師左右,則未可知。今再與弟話陳一切。
(一)被難經過:六月十三日,在岫巖與日軍作戰,兄為炮彈中傷臀部創甚劇,遂潛伏地方養傷。二十一日為日本軍所搜獲,遂罹於難。
(二)囑託吾弟者:
(1)家屬: 甲、吾家至貧,弟之所知也,舍弟被吾所累,吾心實覺不安,吾弟當向卓師及吾有關係諸公處懇彼設法少為賙濟。 乙、吾妻至愚,吾子尚弱,教育撫養無人負責,此兄最為關心之一事也。昨日與卓然師書,大意如下:秀與吾子擬名為苗抗生(打算把兒子名字改為“苗抗生”),令吾妻即在王師家作僕婦,令抗生即以祖父禮事王師,王師即以義孫視抗生而善教之。吾弟以為如何?我身後事,大家要看在我的身上,時時關照也。 丙、我家屬事,找餘七弟沛料理,亦線索。
(2)其他之一:
弟等可在西山購一臥牛地,為餘營一衣冠冢,豎一短碣,正面刻苗可秀之墓,背面略述之行事,墓旁植梨樹四五株,小亭一間,每有休假日,弟等千萬要到此一遊,每到此處要三呼老苗,我之孤魂其可以不寂寞也。山吟水嘯,鳥語蟲聲,皆視為餘歌餘語餘泣餘述為矣(泣係為國事而泣,非為私人也,要注意此點)。
(3)其他之二:
凡國有可慶之事,弟當為文告我,國有可痛可恥之事,弟亦當為文告我。
(4)其他之三:
少年團所印諸書,皆系餘一手作成,在餘被難前,亦曾刪訂幾冊,弟等可與趙氏叔侄謀之,付之石印局少印幾本,分贈我之友等以作紀念。此外尚有幾篇信稿,亦可付印,文章大致可觀也。
(5)其他之四:
弟等思想要正確,精神要偉大,不要忘了我們要作新中國的主人, 要作重整山河的聖手,作事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便灰心,不可因為一次的危險便退縮,須知犧牲是兌換希望的一種東西,我們既然有希望,便不能不有犧牲,不過我們的希望務須正大而已。
一手執筆,一手執紙,仰面而書,故筆跡至拙也,不多談了。 再會吧! 祝 你們健康!快樂! 希克(張德厚) 鳳生(陳鳳生) 諸兄同此不另
兄 可秀
苗可秀烈士對友人的告誡,也可以視為是對所有的中華同胞的告誡:”弟等思想要正確,精神要偉大,不要忘了我們要作新中國的主人, 要作重整山河的聖手,作事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便灰心,不可因為一次的危險便退縮,須知犧牲是兌換希望的一種東西,我們既然有希望,便不能不有犧牲,不過我們的希望務須正大而已。” ——字字珠璣,情深意切!
每每捧讀這一字字一句句發燙的文字,我不禁潸然淚下!
-
7 # 磨史作鏡
李斯,秦國丞相,河南上蔡人,被趙高陷害,他和兒子被殺,臨刑之前,他對兒子說:吾欲與若俱出上蔡東門牽黃犬逐狡兔,豈可得乎?父子抱頭痛哭!被夷三族。
項羽,西楚霸王,臨死也不認為自己有問題,他的垓下歌說: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劉備交代幾個兒子要事丞相諸葛亮為父,並說出了千古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諸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檀道濟,被宋文帝冤殺前,說:你們這是自毀長城!
宗澤,著名的抗金將領,臨死前大喊:過河、過河、過河。意即渡過黃河收復失地。
岳飛,被宋高宗趙構和秦檜害死,在獄中寫下“天日昭昭”!
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辛棄疾,文武雙全的大詞人,抗金英雄。鬱郁不得志,臨終前大喊三聲:殺賊!
王陽明,此心光明,夫復何言!
朱由檢,臨死前還在為自己的失敗狡辯,認為自己“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不過他倒也說了“勿傷百姓一人”。
譚嗣同,維新志士,有兩首絕命詩:其一後兩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其二: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孫中山,人盡皆知的:革命尚未成功,同意仍需努力!
林覺民,在獄中寫了《與妻書》,感人肺腑:吾作此書時,尚是世間一人,汝看此書時,吾為陰間一鬼。
趙一曼(如圖),抗聯英烈,團政委,臨刑之前,寫給尚未成年的兒子遺書,其中有: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只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以後,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
楊靖宇,抗聯英烈,抗聯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第一路軍總指揮,1940年2月,由於叛徒出賣,被日偽軍包圍,敵人派村民去勸降,村民說:我看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不殺投降的人,楊靖宇沉默一會兒,堅定的說:老鄉,華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真的是振聾發聵呀!由於他堅決不當漢奸,敵人開槍,楊靖宇壯烈犧牲!
劉少奇,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
8 # 歷史寶藏
有一個詞,叫“向死而生”,如果想一想死得時候,要留下個什麼樣的遺言,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武則天的無字碑
那麼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都留下了什麼樣的的知名遺言呢?
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的遺言,滿滿的懷才不遇。
伍子胥: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伍子胥說的果然不錯,滅吳者,終是越。
李斯: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世上有後悔藥嗎?
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皇叔這句話,嚇得諸葛亮連忙叩頭,但是客觀說,還是很誠懇的。
王陽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不愧是聖人!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才叫民族英雄。
唐伯虎:“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亦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泊在異鄉。”漂泊的生活,起伏的命運,早就看透了生死。
方孝孺:死即死耳,詔不可草!士人該有的骨氣。
崇禎皇帝: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諒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一個可悲又可憐的皇帝。
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歷史會記住那些流過的血。
慈禧遺言:"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管制。尤須嚴防,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何為殷鑑!"比較具有諷刺意味。
孫中山:“和平、奮鬥、救中國!”真正的愛國者,心中只有救國,這才是國父。
-
9 # 鄭國柱
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名人遺言,介紹一下秋瑾的遺言。
秋瑾(1875——1907)是中國近代傑出的民主主義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者,著名的愛國女詩人。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字璿卿,號競雄,又稱鑑湖女俠。1896年依父母之命嫁給湘潭富紳子弟王廷鈞。婚後生有兩個孩子。1904年5月,她不顧家庭反對,東渡日本留學,邁出了革命生涯的第一步。
留學期間,她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參加發起組織“共愛會”,以反抗清廷,恢復中華,主張女子從軍,興辦女學,提倡男女平權為宗旨。她還與劉道一等人組織秘密團體“十人會”,以反抗清廷,恢復中華為宗旨。
她參與創辦《白話報》,在上面發表《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警告中國同胞》等警世文章,宣傳推翻清朝。她積極參加“演說練習會”的活動,她以高昂的革命鬥志,豪邁奔放的性格和火一樣熱情的演說,贏得了留日同學的敬仰。
1905年她加入了光復會和同盟會,被推為同盟會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1906年因反對日本取締中國留學生規則而回國。
1907年1月,秋瑾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雖然只出版兩期,但她發表的《中國女報發刊詞》《敬告姊妹們》等文章和詩詞,都是影響深遠的。她控訴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婦女受壓迫和摧殘的原因,提出了婦女解放的一系列主張。她在為爭取民族解放,特別是在婦女解放鬥爭中,以自己的言行,樹立了一個先驅者的光輝典範。
1907年7月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由於壞人告密,清政府得知秋瑾是徐同黨和浙江革命黨的首領,7月13日下午,杭州派來的清軍包圍了紹興大通學堂。
秋瑾指揮從前門抗擊和從後門突圍。她迅速銷燬了革命黨人的名單和書信檔案。清兵闖了進來,秋瑾帶領10餘人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因寡不敵眾,秋瑾等6 人被捕。
紹興府連夜密審,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她臨危不懼,堅強不屈,絲毫沒有洩露革命秘密。最後,敵人讓她在事先準備好的供詞上簽字,她寫了個“秋”字,敵人催促她趕快寫,她揮筆寫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大字。
7月15日凌晨4 時,秋瑾被全副武裝的軍警押往紹興軒亭口,臨刑前,秋瑾昂首挺立,視死如歸。監斬官問道:“女犯秋瑾,開斬之前,有何話要說?”秋瑾憤怒地說:“你們可以砍我的頭,不能奪我的志!”說完英勇就義,時年31歲。
秋瑾在就義前幾天,就給她的學生徐小淑寄去一篇絕命詞,成為她最後的遺言。絕命詞表達了她對祖國危亡、戰友犧牲的悲憤之情和與敵人鬥爭到底的決心。
這篇絕命詞現存紹興秋瑾紀念館。原文如下:
《致徐小淑絕命詞》
“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日暮窮途,徒下新亭之淚;殘山剩水,誰招志士之魂?不須三尺孤墳,中國已無干淨土;好持一杯魯酒,他年共唱擺侖歌。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告別,風潮取彼頭顱。壯志猶虛,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腸堪斷!”
秋瑾面對險惡的形勢,毫不畏懼,把為革命犧牲看作職責,她囑託朋友他年與自己的靈魂同飲,共唱拜倫革命的豪邁詩篇,她堅信革命浪潮必將會推翻腐朽的清王朝。這種愛國主義情感,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量。
回覆列表
天空沒有鳥的痕跡,但“我”的遺言可以流傳。
預言式遺言:伍子胥——“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一語成讖。恥笑千古式遺言:董卓——“吾兒奉先何在?”說完呂布出來就把他給“咔嚓”了。不甘式遺言: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心疼周瑜,這簡直是一萬點傷害加暴擊。各為其主,在其位,謀其政。仗義式遺言:項羽——“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託孤式遺言:劉備——白帝城託孤“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咳咳,劉備其實還是覺得兒子可以做好的。文人式遺言: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捨生取義,此乃文人傲骨!壯懷激烈式遺言: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的其所,快哉!快哉!”其實活著比死更有價值,他當時怎麼想的不得而知,但在那個麻木的時代,需要勇士刀,也需要文人筆,來喚醒沉睡的“雄獅”。溫情式遺言:魯迅——“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如果不,那就真是糊塗蟲。”逝者已逝,生者還要前行,願我們一切都會好好的。雲淡風輕式遺言:瞿秋白——“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永別了。”革命大無畏精神!敬佩瞿秋白先生!還有很多未提及的名人遺言,感興趣的你,可以自行在網上查閱。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