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御前帶刀侍衛

      三國時代,神秘的諸葛家族

      很多人可能很奇怪,諸葛亮莫非還有什麼背景嗎?其實關於諸葛亮的身世背景,是個正兒八經的學術問題。各位小夥伴在看了三國背景的各種的電影、電視劇、京劇、舞臺劇等,有沒有聽過一個關於諸葛家族的玄妙說法?說的是“龍、虎、狗分侍三國”。看起來好厲害的樣子,當然也有點摸不著頭腦,誰是龍?誰是虎?誰是狗?據《太平御覽》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野服其弘雅”。所以說龍虎狗說的就是諸葛家的三兄弟,分別就是哥哥“諸葛瑾”、弟弟“諸葛亮”,以及一個堂弟叫“諸葛誕”。

    image.png

      同出一室的三個人,分別效力三個國家。諸葛亮被劉備重用,蜀漢丞相,這是龍。諸葛謹報效東吳,做了孫權的謀士,是個虎。諸葛誕投奔魏國,和夏侯玄一起官至大將軍,是為狗,弟兄三人為什麼要各為其主呢?俗話說的好:“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出門在外,有個兄弟幫襯,一起抱團打拼,往往是可以事半功倍的。但諸葛家那三兄弟不這麼想,整個諸葛家族在漢末三國佈局之深、分散之廣、歎為觀止,它的影響甚至遠不止這三個人。

      東漢末年,士族門閥格局的誕生

      常言道:肥水不流外人田。但凡有了好事,第一時間就先得給自己家人安排上。這在東漢末年門閥政治盛行的大環境下尤其凸顯。那麼什麼叫門閥政治呢?簡單的說,皇權旁落、權力中空的時候,大家族們開始壟斷起政治和軍事勢力來。東漢末年,臣子的權柄之重,遠超前代,拿漢獻帝來說,董卓、李傕、曹操,稍微有點實力的集團,都可以輪番欺負挾持他。在士族崛起的年代,越來越多傑出的氏族組成了家族門閥,希望在亂世中分得一杯羹,就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紹,還有還有河間溫縣的司馬家族。囂張的臣子拖家帶口,一代又一代輪番湧現。司馬懿一口吃不下曹魏,還有他兒子司馬昭和司馬師,如果兒子沒有完成任務,還可以由孫子司馬炎來完成,這就是家族的力量。

    image.png

      家族門閥本是東漢末年共榮的產物,大家族裡的貴公子,一個個都是含著金鑰匙出身,出門都是名駒寶馬,就連腳凳子都是鑲金的,出門帶著8個保鏢,先不論會不會培養成“袁譚”、“袁尚”那樣的敗家子,至少起跑線比其他混江湖的草莽漢子高了不知多少。所以即便子孫不才,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說的就是這樣一個局面。亂世出人才,但更出鬼才。人人都在抱團取暖的時候,諸葛家很奇怪,弟兄三人挑選了不同的老闆,最被我們熟知的那就是美貌與智慧的化身“諸葛先生”,諸葛亮他投奔劉備的時候27歲,當時的天下已經亂哄哄打了十多年了,他還在自己家的茅屋裡邊宅著,那麼此時的諸葛亮會像《三國演義》裡邊描寫的那樣,淡然自若嗎?

    image.png

      待業在家的諸葛亮,一遇風雲即化龍

      古人說“三十而立”,他已經27了。再有三年就立不起來了。這算是高齡的待業青年,他能不焦慮嗎?此時諸葛亮面臨著兩個選擇,要不然就去江東投奔廣攬英才的孫權,要不然投奔正招攬自己的荊州劉表那裡。去東吳可以跟哥哥諸葛瑾做同事,去荊州可以坐享完美戰略要地的荊州,無論哪一邊,其實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這個牛人他牛就牛在這兒,他永遠不會做出讓你能猜得到的決定。諸葛亮到底想什麼呢?他是在等。等什麼呢?一個亂世的機會,您想如果沒有秦末大亂,劉邦可能就在泗水當一輩子亭長,就比如《天龍八部》裡,慕容復是整天嚷嚷著要復國,但實際上什麼也幹不了。

      荊州已經和平了20多年了,他去能幹什麼?一抬頭就能看見自己的上線。這對有雄才大略的人是最大的殘忍。因為他不想繼續碌碌無為下去,也許只有曹操南下討伐荊州,繼續攪動時局,才是他諸葛亮建功偉業的機會。而能抵禦曹操的一定不是啃老本的劉表,而是有著創業決心,並且一直跟曹操死磕的劉備。建安12年,劉備來到隆中求見的時候,諸葛亮的內心應該是躍躍欲試。他在“隆中對”裡邊就闡述了實事和格局,其中有一句“霸業可成,漢室可興”,就完美擊中了劉備的內心,二人是一拍即合,達成共識。建安13年,也就是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第2年,曹操果然率軍南下,此時劉表死了,新任荊州牧劉琮帶領全州投降,此刻屬於諸葛亮預料中的亂世時局來了。

    image.png

      公私分明的諸葛瑾,平步青雲

      相比起27歲還沒有找到工作的諸葛亮,他的哥哥諸葛瑾其實也好不到哪去。建安5年,26歲的諸葛瑾因為躲避戰亂來到了東吳,後來被推薦到孫權這,才開始走上了和諸葛亮不一樣的政治舞臺!弟弟在蜀國,哥哥在吳國。吳蜀兩國偶爾還短暫的聯合了一下,但聯合也只是為了共同禦敵,畢竟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可這個並不代表吳蜀兩國就是朋友。就比如後來吳國大將呂蒙破荊州,導致關羽被殺,吳蜀一家親徹底破裂,這就是典型的一個例子。那麼問題來了,難道說兩邊的老闆們真的就用人不疑,就不怕諸葛兄弟倆私下串通,洩露一下軍事機密什麼的嗎?

    image.png

      事實證明諸葛瑾還真不是那樣的人。建安20年,孫權派遣諸葛瑾出使蜀國。《三國志》記載:“權遣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什麼意思呢?諸葛瑾出使蜀國的時候,碰見了弟弟諸葛亮,兄弟兩個人見了面,沒有拉家常說閒話,只談了公事,可見兩個人都是非常的盡職、非常的忠誠。諸葛瑾的老闆孫權確實很喜歡這位下屬。有一次劉備率著大軍伐吳,孫權又派諸葛瑾做和事佬前去求和,這有人心裡不踏實,誰知道諸葛瑾能幹什麼事?這沒準投奔他弟弟去了。孫權不高興,說了這麼幾句話:“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 子瑜之不負孤, 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透過這段話大家就看出來了,孫權對諸葛瑾那是一萬個放心,憑著自己的能力加上孫權的信任,後來諸葛瑾也算是平步青雲,官至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他的兒子諸葛恪當上了吳國的丞相,掌握了東吳的軍政大權。

      陷入權力鬥爭的諸葛誕

      同樣當上大將軍的還有諸葛亮的堂弟,身在魏國的諸葛誕,也就是前面所說的“魏得其狗”。這裡的狗並不是罵人,而是功臣的意思。如果說諸葛亮和諸葛瑾是蜀吳兩國的最強大腦,那麼諸葛誕就是魏國的超級兵器,武力超群,作戰能力強,被魏國任命為徵東大將軍。這位諸葛大將軍早年間和司馬師有過不少次的親密合作,他先後協助司馬家平定了毌丘儉、文欽等淮南三叛中的前兩次叛亂。但他沒想到諸葛誕自己是淮南三叛裡邊最後的一叛。這是怎麼回事?其實當時魏國的政局正處在非常敏感的時期,司馬氏正在一步步蠶食曹魏的江山,一切不安分的力量都將受到大小不等的打擊。毌丘儉、文欽之所以叛亂,就是因為不滿司馬家的一家獨大,只是沒有想到諸葛誕在平定了叛亂之後,司馬師那麼快就把槍口對準了自己,還來得那麼快,那麼兇猛。諸葛誕只好在淮南奮起反擊,只是實力懸殊,最後還是失敗被殺,並且是被夷滅了三族。

      按理說,既然諸葛家族的人分散的如此之廣,那麼即使在戰場上相遇也是再正常不過了。巧合的是,就在諸葛誕還在魏國如日中天的時候,就碰上吳國的諸葛恪了。這諸葛恪就是諸葛瑾的兒子,嚴格來說他是諸葛誕的堂侄。這場魏吳大戰發生在孫權去世的前後,在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的時候,孫權命諸葛恪封鎖了東興的水上堤壩,來提防魏國趁機南侵。而魏國的大將軍司馬師,則希望趁東吳新皇帝剛剛繼位,政權不穩的時候,發兵攻打東興,以此來破壞吳國的防禦。

      面對司馬師的戰略規劃,魏國的武將們是紛紛獻策,其中就有鎮東將軍諸葛誕,而他的對手就是時任而他的對手,就是時任東吳太傅,親率四萬大軍趕來的諸葛恪。此時的東興,一場諸葛戰諸葛的好戲就要上演了。當時諸葛誕和另外一個大將軍胡遵共率領了7萬魏軍進攻東興,但是由於城池在高處,一時無法攻下。魏軍兵力過大,狹窄的山路並不能全部容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地形雖然不利魏軍,但那裡也是7萬大軍。諸葛恪雖然手下兵少的可憐,卻並沒有一籌莫展,相反,他還出了一計奇招!就是不穿衣服,在冰天雪地裡面打裸仗!

      據《三國志》記載,“時天寒雪,魏諸將會飲,見贊等兵少,而解置鎧甲,不持矛戟。但兜鍪刀盾,倮身緣遏,大笑之,不即嚴兵。”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魏兵們漫天大雪,在這大堤上喝酒烤火,不知從哪兒冒出一小隊光著膀子拎著刀的壯漢,士兵們看著都樂得不行,可是他們並不知道,這些捨棄了長矛長戟的裸身大漢,都是諸葛恪在幾年前精挑細選招募來的丹陽兵。

      這些丹陽兵身強體壯,不僅能抗揍,還很抗凍。僅僅3000多人,由先鋒丁奉和留贊帶領,就直勾勾得殺向了魏軍的陣地。此時魏國士兵已經凍得手腳發麻了,任憑人數太多,反正凍得連兵器都拿不穩了。再加上東興守軍和諸葛恪的主力夾擊,很快就敗下陣來了。諸葛恪對戰場的佈局瞭然於心,謀略也可謂是步步連環,滴水不漏。他一手訓練的精銳之師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在擊退了魏國的大軍之後,他在吳國的威望和權力達到了巔峰。吳主孫亮在大軍凱旋歸來之後,封他為吳國丞相。但是令人扼腕嘆息的是,諸葛恪自從東興大捷之後,開始有點輕敵自大,次年就大舉北伐,最終在東吳的噩夢城市合肥,再度落敗。回國後又陷入了政局風波,被孫亮和孫峻聯合刺殺。

      諸葛家族佈局三國,滿盤皆輸

      回過頭來再看看諸葛家族的三次押寶,龍虎狗在三國分別成立一方勢力,結果誰也沒有想到會落得個滿盤皆輸的局面。諸葛亮的兒子在保衛綿竹之戰中力竭戰死!諸葛瑾的子孫因為兒子諸葛恪的窮兵黷武,百姓怨聲載道,權臣懷恨在心,在孫權死後沒有庇護的敏感時期,最終慘遭滅門之禍。諸葛誕被司馬家當成肅清政敵的主要物件,也落得了被夷滅三族的下場。諸葛家分批下注的如意算盤算是失敗了。就在大夥很感慨諸葛家血脈徹底斬盡的時候,也出了個奇事。諸葛家沒有完全絕後,除了退出歷史舞臺的諸葛子孫,諸葛誕的長女依然活躍在魏晉的舞臺上,後世稱為諸葛太妃。

      天道好輪迴

      她因為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伷,所以說沒有被處於死刑。說來也巧,諸葛誕的這位女兒有個兒子叫司馬靚,司馬靚有個兒子叫司馬睿。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司馬睿是東晉的開國皇帝晉元帝。歷史就是愛開玩笑,魏、蜀、吳三國相互征伐了幾十年,那麼多英雄跟隨潮流,折騰了半個世紀,最後司馬家摘取了勝利果實。諸葛家分別侍奉三國的君主,權高勢重也都沒得到好下場,然而最後誰想得到諸葛誕的曾外孫成了東晉的開國皇帝,真是天道好輪迴啊。

  • 2 # 花奈

    據《太平御覽》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野服其弘雅”。

    所以說龍虎狗說的就是諸葛家的三兄弟,分別就是哥哥“諸葛瑾”、弟弟“諸葛亮”,以及一個堂弟叫“諸葛誕”。

    諸葛瑾效力於東吳 平步青雲官至大將軍

    諸葛瑾,字子瑜,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為東吳效力,雖然一生著名的業績不多,卻步步高昇,善始善終。諸葛瑾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並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在孫權時代,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但是其子諸葛恪卻成為東吳權臣,獨斷專權,在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十月,遭同為託孤大臣的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將諸葛恪及其死黨以赴宴為名誘入宮中,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屍體以草蓆包裹扔進亂葬崗。諸葛恪的長子因為捲入魯王孫霸一黨早已被他親手毒殺。次子、幼子、弟弟、外甥、外甥女也都被孫峻所殺。

    後來諸葛恪在吳國恢復名譽,諸葛瑾過繼給諸葛亮的兒子諸葛喬之後諸葛攀回到吳國作為諸葛瑾的後嗣,諸葛瑾曾孫諸葛顯與諸葛京一同定居河東郡,成為諸葛瑾一脈唯一傳人。

    諸葛亮效力於蜀漢 成為名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7歲的諸葛亮算是高齡的待業青年在等一個亂世的機會,您想如果沒有秦末大亂,劉邦可能就在泗水當一輩子亭長,就比如《天龍八部》裡,慕容復是整天嚷嚷著要復國,但實際上什麼也幹不了。

    建安12年,劉備來到隆中求見的時候,諸葛亮的內心應該是躍躍欲試。他在“隆中對”裡邊就闡述了實事和格局,其中有一句“霸業可成,漢室可興”,就完美擊中了劉備的內心,二人是一拍即合,達成共識。建安13年,也就是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第2年,曹操果然率軍南下,此時劉表死了,新任荊州牧劉琮帶領全州投降,此刻屬於諸葛亮預料中的亂世時局來了。

    諸葛亮,其是蜀漢名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54歲的時候,病逝五丈原。其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在蜀漢滅亡之際,為國盡忠,於鄧艾戰於綿竹,陣亡。諸葛瞻次子諸葛京,年幼,存活下來,與諸葛亮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僅存諸葛京一脈,蜀漢滅亡之後,他與諸葛攀之子諸葛顯於鹹熙元年內移河東,初任郿縣令,後任江州刺史。

    諸葛誕效力於魏國 政變失敗,遭到血腥屠殺

    諸葛誕是魏國的超級兵器,武力超群,作戰能力強,被魏國任命為徵東大將軍。這位諸葛大將軍早年間和司馬師有過不少次的親密合作,他先後協助司馬家平定了毌丘儉、文欽等淮南三叛中的前兩次叛亂。但他沒想到諸葛誕自己是淮南三叛裡邊最後的一叛。這是怎麼回事?其實當時魏國的政局正處在非常敏感的時期,司馬氏正在一步步蠶食曹魏的江山,一切不安分的力量都將受到大小不等的打擊。毌丘儉、文欽之所以叛亂,就是因為不滿司馬家的一家獨大,只是沒有想到諸葛誕在平定了叛亂之後,司馬師那麼快就把槍口對準了自己,還來得那麼快,那麼兇猛。諸葛誕只好在淮南奮起反擊,只是實力懸殊,最後還是失敗被殺,並且是被夷滅了三族。

    諸葛家要這麼做的原因

    琅琊諸葛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包括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第一點: 大家氏族總是要考慮到後繼有人,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裡,如果將寶都壓到了一方勢力的身上,雖然能更好的彼此支援,但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尤其是在亂世之中,一旦山倒了。最高的那顆樹往往也是最先折斷的。

    於是諸葛家族卻聰明的選了三個老闆,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就算這邊的諸葛倒下了,往往另一邊的諸葛就立起來了。

    第二點: 一個大家族如果全部投身到一方勢力,那麼往往因為勢大更容易被猜忌。比如司馬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司馬懿屢屢被猜忌排斥,正是因為司馬家勢大,曹操夢見“三馬食槽”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這個夢其實只是曹操從打心底猜忌司馬家而已。

  • 3 # 茶壺愛遊戲

    在三國世家為了自己家族的長久興盛都會有不同的投資,特別是在亂世當然要選擇幾個潛力股,不管是誰最後勝利都有他盤子裡的一份,結合現代社會的知識“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三個孩子分別效命於不同的國家就是現在的分散投資思想,可見早在200年時,華人就有了這種智慧,同樣的還有荀彧兄弟分別效命於曹操和袁紹。除了這一點之外,還有外在的因素。

    東漢是門閥士族開始興起的時代。一方面,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資源不足以進行廣泛的教育,絕大多數人民處於大字不識的矇昧狀態,而佔有資源優勢計程車族官僚可以將其子弟教育成有文化,有理想的政治人才。諸葛氏門閥大族,人才輩出,必然受到重視和拉攏。亂世中的各個政權為了生存必然竭盡全力吸引人才。

  • 4 # 暴雪長空

    三國時期誕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豪傑,很多人瞭解的都是場面上呼風喚雨的大人物。其實這些大人物背後往往都有著一個家族的背景支撐。比如說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軍師諸葛亮其背後的諸葛家便很不簡單,相信喜歡三國的朋友對諸葛亮以及身世背景都不會陌生。

    諸葛亮於181年出生於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之家,在琅琊諸葛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先祖諸葛豐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包括諸葛亮的父親諸葛圭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不過諸葛亮的父親和母親都離世的早。所以諸葛亮才跟隨叔父諸葛玄到了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便在隆中隱居了起來。後來劉備三顧茅廬之下,將其請出了山,隨劉備東征西討。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諸葛亮則受封成為了丞相。

    諸葛家族並不只有諸葛亮功成名就。實際上,魏蜀吳三國都有諸葛家族的人擔任要職,比如說諸葛亮的一母同胞的哥哥諸葛瑾也是吳國的重臣,曾被孫權引為神交。孫權稱帝后,諸葛瑾更是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除此之外還有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在魏國任職,也曾官至徵東大將軍。

    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一個家族的人竟然能夠同時在三方勢力做事,而且還擔任要職。這並非是巧合而已,更是一個大家族的智慧所在。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①: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別的家族都是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選個好,整個家族都一飛沖天。但是如果選錯了就要聽天由命了,很有可能會被斬草除根。大家士族總是要考慮到後繼有人,如果將寶都押到了一方勢力的身上。雖然能更好地彼此支援,但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尤其是在亂世之中,一旦動亂起來,最高的那棵樹往往也是最先折斷的。但是諸葛家族卻聰明地選了三個老闆,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就算這邊的諸葛倒下來,往往另一邊的諸葛就亮起來了。

    ②:是與這三人的性格和能力有關係。諸葛亮是難得一見的大才,擁有治國安邦的韜略,正好劉備需要一個大才輔佐他從一無所有開始打天下。所以諸葛亮一下山,自然是視為座上賓。

    諸葛瑾呢,人如其名,是一個比較謹慎和溫厚老實的人。恰好孫權便是一個守城之主,倆人是一拍即合,也互為彼此好友。

    諸葛誕則是一個能力較為普通的將領,倒不如去地大兵多的魏國更容易混下去。

    曹操夢見三馬食槽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這個夢其實只是曹操從打心底猜忌司馬家而已。

    總之,亂世之中,每個人都尋求自保,每個家族也是一樣尋求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 5 # 亞瑟真好玩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可是三國時,諸葛亮一家三兄弟卻侍奉三位不同的主公,諸葛亮跟隨蜀漢劉備,諸葛瑾在東吳當官,諸葛誕卻在曹操手下。那麼他們三兄弟為何這樣呢,為什麼不侍奉同一位君主呢?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一個家族的人竟然能夠同時在三方勢力做事,而且還擔任要職。這並非是巧合而已,更是一個大家族的智慧所在,綜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第1點,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雖然三方各有實力,但是最終還是要走向統一的。諸葛家三兄弟,分別投奔不同的主公,那麼不管魏、蜀、吳三家,誰取得天下,他們諸葛家都是最大的贏家。

    不管誰取得天下,這一方中都有諸葛家的人,那麼就算是君主再痛恨侍奉其他君主的諸葛兄弟,也不會誅滅諸葛家,畢竟自己身邊也有一位輔佐自己的諸葛家的人。

    天下亂世,要想保證家族不衰是很難的。諸葛亮三兄弟的這種做法,確實可以保證諸葛亮在亂世中不受牽連。

    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別的家族都是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選得好整個家族都一飛沖天。但是如果選錯了就要聽天由命了,很有可能會被斬草除根。

    大家氏族總是要考慮到後繼有人,如果將寶都壓到了一方勢力的身上,雖然能更好的彼此支援,但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尤其是在亂世之中,一旦山倒了。最高的那顆樹往往也是最先折斷的。

    但是諸葛家族卻聰明的選了三個老闆,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就算這邊的諸葛倒下了,往往另一邊的諸葛就立起來了。

    這第2點原因就是三兄弟的想法和志趣不同。諸葛家多才子,這三兄弟雖然是兄弟,但是他們的性格上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諸葛瑾出道最早,當時諸葛瑾被引薦到孫家,為東吳出力。後來諸葛亮出道,可是諸葛亮也清楚,曹操和孫權手下並不缺少謀士,自己去了也不會很受重視。相反,劉備有武將而缺謀士,所以諸葛亮去了劉備那裡。至於諸葛誕,他很清楚,當時曹操是三國集團裡,最大的一家公司,跟著曹操那麼他的待遇肯定不會差,於是去了曹操那裡。這三兄弟想法不同,志趣不同,最終選擇的主公也就不同。

    第3點最後一個原因就是,那麼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大家族全部投身到一方勢力,那麼往往因為勢大更容易被猜忌。朝廷裡的大官都有了你們諸葛家的人,皇帝能不害怕嗎?皇帝可能會讓你們家族這樣下去嗎?比如司馬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司馬懿屢屢被猜忌排斥,正是因為司馬家勢大,曹操夢見“三馬食槽”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這個夢其實只是曹操從打心底猜忌防備司馬家。所以,只有這三兄弟各自找到不同的主公,才可能大展宏圖,不然他們的發展肯定會受到限制。

    總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雖然三方各有實力,但是最終還是要走向統一的。諸葛家三兄弟,分別投奔不同的主公,那麼不管魏、蜀、吳三家,誰取得天下,他們諸葛家都會是最大的贏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戰爭動不動就是百萬大軍,他們是怎麼解決如廁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