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笙在重慶
-
2 # 跳海跳不死的魚
“對餐具來說,高溫煮沸確實是最常見的消毒方式,很多病菌能都透過高溫消毒的方式殺滅。”開水燙碗筷,只能將餐具上的灰塵、殘留的油漬、洗滌劑等除掉。雖然不能殺死所有的細菌,但也可以減少很多,降低患腹瀉等的機率。除此之外,像乙肝病毒就不屬於細菌了,是病毒,通常煮半小時就可以了。
乙肝病毒(HBv)具有頑強的抵抗力:它對熱、對低溫、對乾燥、對紫外線、對一般濃度的化學消毒劑,都能夠耐受;在零下20度也凍不死它,能活20年!在30—37度可存活6個月,在超過37度時可活7天,在55度時可活6小時。大家平日裡常用的消毒劑,如酒精、來蘇兒、碘酒等對它根本不起作用,不能殺死它們,所以家裡有了乙肝病人就不要用這些消毒劑來消毒,但是HBv怕高熱,如加熱到100度,只要10分鐘就可使其失去傳染性。HBv對0.5%過氧乙酸非常敏感,這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以殺死它們。3%漂白粉、0.2%新潔爾滅也可用來殺滅HBV。
溫馨提示:
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作用的溫度,另一個是作用的時間。
一般來說,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多數要經100℃高溫作用1—3分鐘或80℃加熱10鍾才能死亡。所以,吃飯前用開水燙碗,只能殺死極少數微生物,煮沸、流通蒸汽或使用紅外線消毒碗櫃等才是有效的方法。當然,用開水燙一下至少可以洗去碗中的浮塵或油汙,這也未嘗不可。
-
3 # Jack糖
能殺死約百分之七十的細菌,剩下的耐高溫,其中百分之二十至少100度水三分鐘,但你水開後離開火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降溫,倒出來和空氣接觸也在降溫,已經不可能保持100度,所以你問的問題是否定的。
-
4 # 微課進行時
碗筷都是我們自己使用的,使用的地點和環境又基本固定,再加上經常用,經常刷,所以不會積累什麼頑固的細菌病毒開水燙一下,從空氣中傳播到碗筷中的細菌病毒也就被燙死了,至少是被沖走了。我們使用的暖水瓶蓋不經常刷吧,這就是因為它經常接觸開水,很難有細菌滋生。
當然,這種方法是常規做法,無法打造無菌環境的,就是人的體內也是有細菌存在的,而且細菌的存在維持了體內生態的平衡,如果你真的進入無菌環境生活,你的身體生態平衡也就慢慢打破了,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啊。所以,燙一燙,更健康,是吧?
-
5 # 卯酉鄉音
謝謝邀請。用開水燙洗碗筷的做法很普遍,說是消毒,其實作用很小,不過是圖個心安,自己安慰自己而已。類似的做法還有用白酒浸洗一下的,其實作用也微乎其微。但既然大家樂於這樣做,那不妨就這樣做,反正又不會有壞的作用。心裡放心,總比吃過後老是疑神疑鬼強。真正的消毒,須把歺具放在沸水中煮十分鐘,或者用蒸氣蒸相應時間,再或者用專用消毒櫃消毒才有效果,不過一般家庭都達不到這種要求。目前一般家庭能做到的,就是用自來水洗淨、過淨,再放在不被汙染的地方,用歺時再衝洗乾淨就可以了。說一句有人不愛聽的話,絕對的無菌既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有句俗話說:“半生不熟,吃了長皮長肉;不乾不淨,吃了無災無病”,當然這話沒有科學根據,但也說明老百姓並不十分認同過分追求“乾淨”的做法,另外,從實際效果看,真正因為歺具不消毒而引起疾病的還真沒見過,所以大可不必對歺具衛生過分擔心。高水平消毒當然好,但目前只能逐步創造條件提高消毒水平了。
-
6 # 靜默成詩
在外面就餐,我通常也會把碗筷用飯店提供的熱水燙一下,雖然那水不是剛剛燒好的開水,身邊大部分人都有這種在外就餐用開水燙洗碗筷的習慣。為什麼?自然是圖個放心。但真能令人放心嗎?
消毒是為了避免病從口入,很多傳染病是透過吃東西而傳染上的,細菌和病毒是傳染病的病源的科學知識也已經深入人心,因此熱水消毒是為了殺死餐具上的細菌和病毒。
熱確實能殺死細菌和病毒,用熱為手段達到殺死微生物的目的的方法叫做高溫消毒,這是微生物大師路易·巴斯德發明的。巴斯德在研究葡萄酒變酸時發現罪魁禍首是葡萄酒中微生物,用高溫殺死這些微生物後,葡萄酒可以長期儲存。這種消毒方法被稱為巴氏消毒法,至今還用在牛奶等食物的消毒上。
高溫煮沸確實是最常見的消毒方式,很多病菌都能透過高溫消毒的方式殺滅。但是,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作用的溫度,另一個是作用的時間。
腸道傳播性疾病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常引起急性腹瀉的細菌有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霍亂弧菌、蠟樣芽孢桿菌等。這些細菌多數要經100℃高溫作用1-3分鐘或80℃加熱10分鐘才能死亡,加熱溫度如果是56℃,加熱30分鐘後,這些細菌仍可存活。另外,某些細菌對高熱有更強的抵抗力,如炭疽芽孢、蠟樣芽孢等。
因此,吃飯前用開水燙碗,因作用溫度和作用時間不足,只能殺死極少數微生物,並不能保證殺死大多數致病性微生物。要達到效果,煮沸、流通蒸氣或使用紅外線消毒碗櫃等都是可選的方法。如果採用煮沸,要想做到真正消毒,一定要多煮一會兒,用紅外線消毒碗櫃一般要維持15-30分鐘。
-
7 # 優農優品
關於熱水消毒 現今,科學知識已經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細菌和病毒是傳染病的病源、很多傳染病是透過吃東西而傳染上的。餐具消毒是為了避免病從口入,熱水消毒是為了殺死餐具上的細菌和病毒。
熱確實能殺死細菌和病毒,用熱為手段達到殺死微生物的目的,這種方法叫做高溫消毒。這是微生物大師路易·巴斯德發明的。巴斯德在研究葡萄酒變酸時發現,罪魁禍首是葡萄酒中微生物;用高溫殺死這些微生物後,葡萄酒可以長期儲存。這種消毒方法被稱為巴氏消毒法,至今還用在牛奶等食物的消毒上。
但是,各種微生物對溫度的耐受能力不同,要達到殺死微生物的目的,對加熱的溫度有一定的要求。以肝炎病毒為例,甲肝病毒在85攝氏度的情況下1分鐘就能滅活,而乙肝病毒要在100攝氏度的熱水中煮數分鐘才能滅活。那麼,要殺死餐具上的微生物,就要用剛剛燒開的沸水,而且要在這一溫度上維持幾分鐘;但無論服務員端上來的熱水還是茶水,都不能滿足這一要求。食客常用的這種消毒方式雖然能夠殺死一些微生物,但不能達到我們所期待的衛生消毒目標,所以餐桌上涮泡餐具只起到心理安慰作用。
有些餐館的餐具的確經過比較嚴格的高溫消毒,但這樣的餐具就能放心地使用了嗎?
吃自助餐時,每道食物前都放置著拿取食物的叉子、勺子、夾子等餐具,對這些餐具的檢測發現,上面有很多細菌和病毒。這些餐具使用之前都被嚴格地消毒過,上面的細菌和病毒是由顧客的手上傳來的。用這樣的餐具拿取食物時,顧客的手就會沾上細菌和病毒。如果再用手拿食物,或者用手摸口眼鼻等部位,細菌和病毒就會進入體內。餐館裡消過毒的筷子、勺子、盤子等餐具都會被汙染,途徑包括服務員的手、其他顧客的手和我們自己的手。因此,洗手才是避免細菌和病毒透過餐具和食物傳播的關鍵——飯前便後要洗手,就餐中如果接觸了不潔的表面,在用手拿食物之前也要洗手。
很多人洗手的時候用熱水,認為比冷水殺菌效果更好。這個印象是錯誤的,因為洗手的熱水只有40~55攝氏度。如果用能夠殺死病毒和細菌的開水洗手的話,手會被燙傷的。
儘管熱水不能殺死病毒和細菌,但一些專家和美國FDA一度曾認為熱水洗手比冷水洗手好,關鍵是必須使用肥皂;因為熱水加上肥皂可以洗掉手上的油脂,而這些油脂是細菌滋生的溫床。但是,2005年的一項研究否定了這一說法。在使用肥皂洗手的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水溫對減少手上細菌的存在沒有影響,熱水洗手的唯一效果只是讓人舒服。之後的幾項研究也證實,熱水洗手不僅不比冷水洗手有效,而且還會洗掉面板的保護層,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另外,研究發現,人們洗手有64%是用熱水。如果把所有的洗手次數加起來——例如美國每年會達到8千億次——所造成的環境汙染相當於125萬輛汽車的排放量,所以冷水洗手也是對環境的保護。總之,洗手的關鍵不在於水的溫度,而在於要經常洗、用肥皂和洗手液洗、反覆搓揉並持續一定的時間。
-
8 # 松鼠雲無心
通常所說的“消毒”,是指殺滅細菌。那麼用熱水或者茶水燙一下餐具,能否起到“殺菌”的作用呢?(圖片來自於網路)
大多數細菌都不耐高溫,所以遇到熱水,多少會有一些細菌扛不住。不過,要想充分地殺滅細菌,需要在足夠高的溫度下保持足夠長的時間。比如說,牛奶的巴士殺菌,讓牛奶在72 °C保持15秒,可以殺掉大部分細菌;但如果只有60 °C,那麼達到同樣的滅菌效果就需要20-30分鐘。
多數情況下,餐廳的熱水和茶水大致在七八十度。倒近餐具之後,溫度立刻降低,通常可能也就是五六十度,然後涮一下倒掉。這個溫度和時間,對於殺菌幾乎沒有什麼作用。當然,如果餐具上有灰塵,這個衝涮的過程可以把它們洗掉;如果真有細菌,多少也能夠沖掉一點。
不過,這個操作也不是完全沒有價值。試想一群人點完菜,等著上菜的時候無所事事,只能乾等。這時候燙洗一下餐具,也就有了一種儀式感而且能夠得到心理安慰。尤其是有的場合,幫助其他人燙洗餐具,可以表現出熱情、體貼和尊重。尤其是下屬對領導,或者做東的人對客人,可以算是一種禮節。
其實,餐具衛生只是食品衛生的一個方面。只要看起來乾淨而且晾乾了,那麼上面的並不值得糾結。跟食品本身的衛生相比,餐具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要小得多。如果一家餐廳的環境和工作人員都很整潔,那麼他們的餐具也不會有太大問題;如果餐廳都髒兮兮的,或者根本就是路邊攤,那麼食品存在問題的可能很大——如果你都選擇了這樣的餐廳,那麼餐具上是否細菌,也就不值得糾結了。
-
9 #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現在許多人去飯店就餐都有一個習慣,因為對餐館餐具衛生消毒的不信任,飯前將筷子、勺子等餐具在熱水或茶水裡涮或泡一下,才能心安理得。這種常見的熱水浸泡能夠達到人們預期的消毒目的嗎?
其實在飯前用開水淋燙碗筷其實沒有很大的作用,對餐具來說,高溫煮沸確實是最常見的消毒方式,很多病菌都能透過高溫消毒的方式殺滅。但是,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作用的溫度,另一個是作用的時間,所以在吃飯前用開水燙碗,因作用溫度和作用時間不足,只能殺死極少數微生物,並不能保證殺死大多數致病性微生物。但是,如果想達到殺死微生物的目的,對加熱的溫度有要求。因此,如果想殺死餐具上的微生物,要用剛剛燒開的開水,而且要在這一溫度上維持幾分鐘。無論是服務員端上來的熱水還是茶水,都不能滿足這一要求,這種食客常用的消毒方式雖然能夠殺死一些微生物,但不能達到我們所期待的衛生消毒目標,所起到更多的是心理安慰效果。飯前便後要洗手可以避免細菌和病毒,在用手拿食物之前也要洗手。洗手的時候很多人用熱水,認為比冷水效果更好。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熱水可以殺死手上的細菌和病毒,這個印象是錯誤的,因為洗手的熱水只有40~55℃,如果用能夠殺死病毒和細菌的開水洗手的話,手會被燙傷的。
-
10 # 豬籠草少年
首先蟹腰。
不管是在家還是外出,開水燙碗筷大多都只是心理安慰。
理論來說,高溫消毒要需要兩個前提,溫度和時間。如果用100度的熱水,需要1到3分鐘才能殺死引起腹瀉等疾病的細菌。而八十度的熱水,需要10分鐘才能殺死它們。但往往我們家裡很難燒到那麼燙的水,並且要維持一定的燒燙時間。56度的熱水,一般人體能夠接受,但在這個熱度下,即使是燙30分鐘,那些細菌仍然能夠存活。
有網友做了組實驗, 用ATP熒光檢測儀拭子對餐館樣品最容易受到汙染的部位進行取樣。餐具表面細菌數值為為41RLU。用100℃開水對樣品進行淋燙,再用拭子對樣品同樣部位取樣。測試儀結果顯示具表面細菌數值為為40RLU。
所以開水對菌落的殺傷力簡直微乎其微啊!
我們平常在洗碗的時候,倒入一點熱水,可以幫助更好的洗去油汙,有時候不用洗滌劑也可以洗乾淨。但是要注意洗底部,有些人只洗碗內,很容易把細菌又帶上疊起來的另一個碗內。家裡的話,可以把洗好的碗筷用高溫煮一下,是簡單方便的消毒方式,更不放心的話可以去買比如紫外線防毒機器之類的。
在外面吃飯的時候,現在基本都是餐館外包給專門的洗碗商,可以拆開包裝聞聞是否有異味,摸摸澀不澀,大多都洗不乾淨,要不就不要有這個心理負擔,要不就自帶碗筷最好啦。
開水消毒不等同於高溫消毒,開水的開只是我們自己認為的一個界定。因為氣壓等原因,理論上有些地方的水是無法沸騰到100度。再著,高溫消毒也要具備兩個條件,所以開水殺菌的效果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
11 # 輕媒
燙一遍真的有用嗎?
“病從口入”的道理大家都懂,科學、衛生的飲食是很有必要的。外出吃飯,擔心餐具不乾淨並不是多餘的,飯店裡的餐具使用頻率高、衛生難以保證,因此,有些人習慣拿開水燙一遍餐具來消毒。可是,燙一遍真的有用嗎?給大家介紹幾個誤區:
1.專家指出,高溫消毒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溫度,另一個是時間。只有在100度沸水中持續煮5分鐘以上才可消滅一部分細菌、微生物。所以,開水衝餐具,只能帶走一小部分細菌或微生物,效果有限。
2.用酒精消毒不可行
醫用消毒酒精濃度為75%,而一般白酒酒精含量不超過65%,所以用白酒擦拭餐具不可以起到消毒作用
那麼,我們外出吃飯怎樣保證餐具的乾淨呢?
1.選擇比較正規的餐廳吃飯
2.最保險的辦法——自備餐具(難以做到)
3.有細菌也不一定會危害健康,只有細菌的量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對我們造成威脅,所以,強身健體,增加抵抗力
-
12 # 方芝維智慧家居
生活中,一些人在外吃飯時,喜歡用開水或茶燙洗餐具,希望起到清潔殺菌的作用。但問題是:開水燙碗,真的能有效殺菌嗎?
專家指出,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預期效果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溫度,另一個是時間。一般來說,100℃沸水,持續5分鐘以上,才可以殺死或滅活一部分細菌和微生物。
腸道傳播性疾病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常引起急性腹瀉的細菌多數要經過100℃高溫作用1-3分鐘,或80℃作用10分鐘才能死亡。另外,還有一些細菌對高熱有更強的抵抗力。
▲溫度越高用時越短,此處的滅菌溫度多為滅菌最低溫度
一般餐廳提供的熱水熱茶,為了避免燙傷,多在七八十度左右。這些水倒在涼的餐具裡,溫度還會降至更低。
另外,不少人燙餐具的時候,快則幾秒,慢則十幾秒,這在作用時間上也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吃飯前用開水燙碗,多因作用溫度和作用時間不足,不能保證殺死多數致病性微生物。雖然水流的沖刷可以帶走一部分細菌,但效果有限。
用酒消毒碗筷也不保險!
還有些人喜歡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
其實不然,因為醫學上用於消毒的酒精濃度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65%以下。
所以,使用白酒擦拭餐具,達不到消毒目的。
提醒:
在外就餐,首先應選擇可信度高的餐廳。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自備餐具,如筷子等,但這一點較難做到。
餐具上是可能存在細菌,但不一定都會危害人體健康。有的細菌只有達到一定數量才會對人體造成威脅;如果量少,我們的身體就可以抵抗它。
-
13 # 中國吉林網
俗話說,“病從口入”,
深刻揭露了吃喝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係。
防止“病從口入”,
科學、合理、衛生的飲食習慣很重要!
那麼,開水燙碗,真的能有效殺菌嗎?
專家指出,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預期效果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溫度,另一個是時間。一般來說,100℃沸水,持續5分鐘以上,才可以殺死或滅活一部分細菌和微生物。
腸道傳播性疾病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常引起急性腹瀉的細菌多數要經過100℃高溫作用1-3分鐘,或80℃作用10分鐘才能死亡。另外,還有一些細菌對高熱有更強的抵抗力。
▲溫度越高用時越短,此處的滅菌溫度多為滅菌最低溫度
一般餐廳提供的熱水熱茶,為了避免燙傷,多在七八十度左右。這些水倒在涼的餐具裡,溫度還會降至更低。
另外,不少人燙餐具的時候,快則幾秒,慢則十幾秒,這在作用時間上也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吃飯前用開水燙碗,多因作用溫度和作用時間不足,不能保證殺死多數致病性微生物。雖然水流的沖刷可以帶走一部分細菌,但效果有限。
提醒:
在外就餐,首先應選擇可信度高的餐廳。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自備餐具,如筷子等。
餐具上是可能存在細菌,但不一定都會危害人體健康。有的細菌只有達到一定數量才會對人體造成威脅;如果量少,我們的身體就可以抵抗它。
-
14 # 天邊的一道彩虹
看來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有這個習慣,其實也不知道能不能消毒,有時候我還會用餐桌上的醋來沖洗碗筷,就當做一個心理安慰吧。
-
15 # 快樂喵喵k
作為一個學制藥的學生來說,開水燙更多來說是個人習慣啦,或者說是社交氛圍。殺菌的話,開水確定是100度的話可以殺部分細菌,但不能殺掉所有的細菌,基本上是夠用的。目前,一般正式的餐館、飯店都是有紫外線殺菌器的,這樣更有效率、方面、衛生。總的來說,開水燙有比沒有強嘛。
-
16 # 詩情法意
飯店裡的餐具,使用時用開水燙一下,總有好處,不會有壞處,先別管飯店提供的餐具乾淨不乾淨。
餐飲行業雖經常喊著整頓,可實際上很難斷絕一些人或一些行業的投機取巧,偷工減料,用以減低成本。比如地溝油,人們好像也見怪不怪了,甚至人們在小飯店吃飯時明知道是地溝油。
再者,包裝餐具的塑膠薄膜,和瓷器接觸久了是否會產生新的毒素也未可知,所以燙一下還是可以預防的。
還有個實際情況,經常很講究的人,燙餐具可能成了習慣,害怕中毒,害怕不衛生,也在情理之中。而有的人則不講究,看著很乾淨,拿起來就使用,省去了這個燙一下的過程。但是也沒見誰因為使用了飯店的餐具而中毒的。從這方面來說,實際上老百姓已經產生免疫力了,就是抗毒,不怕病毒啥的侵襲了。
-
17 # 李勉9
在廣東,大家吃飯之前都會有儀式一般的行為。就是用茶水淋洗杯子筷子和碗。
最開始我也就是入鄉隨俗,學著洗一洗,心裡想,這個可能是個心理上的安慰而已吧。
後來,我在洗潔精公司跑業務了,免不了要去碗筷清潔公司活動一下,我跑過很多洗碗廠,就是洗出來用塑膠膜包起來那一種,洗碗廠都不大,十幾個人就夠了。
兩條流水線,前面是一個洗潔精池子,後面有一個清水池子。
而清水池子是用來洗去有洗潔精水的,可是我見到這個清水池子裡面,早已經看不到底了,這個水池很少換水。拿出來以後,當然還會有高溫消毒,可是那些殘留的洗潔精就沒有管了。
我問廠長,這是為什麼,廠長說,水費貴啊,主要還是排汙很困難,所以只能少量偷偷排出這些洗碗水,所以那清水池裡面的水很少換掉的,早上第一批碗筷,那是乾乾淨淨的,最後到了下午,上面殘留的洗潔精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到了晚上,偷偷排放掉。
自從那次以後,我覺得吃飯前先用熱茶沖洗一下,真的極為必要。
-
18 # RTQ255
其實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得到一定的效果的。在《消毒技術規範》(2002版)中,甚至很多關於消毒的研究和規範,指導原則中,都特別的提出來一點,那就是消毒是否成功,有一個特別有影響的條件,那就是清洗的是不是乾淨。
一般大家拿到餐具後,用熱水進行燙洗的時候,肯定是對餐具不放心的。此時,假如餐具是乾淨的,那麼,一般餐館提供的熱水,對餐具有一個高溫消毒的作用。雖然時間比較短,但是即使殺不死細菌,起碼也可以洗掉一部分。我們可以參考一下醫院的衛生要求,在對醫務人員的手衛生進行統計發現,正常情況下,洗手甚至比消毒效果更明顯。因此,咱們對餐具燙洗肯定有效果。如果我們的餐具是髒的,那麼效果肯定就更明顯了。因為餐具上最容易殘留的就是油汙和洗潔精了,這些都是可以被熱水洗掉。
當然了,如果大家想讓它就是被燙這麼一下就能達到多麼好的情況,是不太可能的,畢竟如果這麼簡單就能達到消毒效果,那餐館都直接燙好就行了,咱們也不用擔心害怕了。
-
19 # 營養師邱天
飯前用開水燙洗碗筷,消毒的作用微乎其微,最多等於再洗一遍。
我們所說的細菌,專業名詞叫微生物,大致分為兩種:1、不耐熱的,對溫度敏感,稍高溫度下就能被殺死;2、但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耐熱型的,要想殺死它們,不僅要達到一定溫度,還要持續足夠長的時間。
常見的,我們可能會接觸到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100℃下都會死亡。但像炭疽芽孢、蠟樣芽孢等這一類細菌耐熱性則較強,100℃下仍有存活的可能性。除了溫度,一般還需要1~3分鐘的時間才能將它們殺死。
知道了原理,再來看看我們燙洗碗筷的過程:一般很難達到100℃,而且燙洗過程最多幾十秒,因而實現殺菌消毒的目的很難,很多時候只能算是一種心理安慰。
最後教教大家給碗筷消毒的正確姿勢:
1、放到鍋裡,用開水煮10分鐘左右;
2、用醋將碗筷涮洗一遍;
3、配置一臺高溫消毒櫃。
-
20 # 水城攝友
如果不是太油膩的餐具,我寧可選擇熱水燙洗也不會用洗潔精一類的東西,必竟洗滌用品也是化工成分的,每一樣都太潔淨的人沒有免疫力
回覆列表
那麼問題來了,在家吃飯,碗筷如何消毒才靠譜呢?
此外,外出就餐時,如何辨別不合格消毒餐具?
特別提示:碗腳衛生對碗筷衛生也很重要!
日常洗碗的時候也應該多注意,洗好碗腳對碗筷的衛生也起到一定作用。
有些人只注意洗碗內,不注意洗刷碗底,結果碗疊碗時,這個碗的底放在另一隻碗上,碗底的髒物和細菌正好帶到另一隻碗內,容易給病菌留下繁殖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