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邏輯文史游

    關羽的一生,功勞遠抵不了他的過錯。關公之死,是優越感被擊碎的很好事例。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將關羽塑造成為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出場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打造兵器後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中,而後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但仍能斬將殺敵,大顯神威。未報曹操之恩於白馬坡時斬顏良誅文丑,並告誡曹操三弟張飛更有萬夫不當之勇,後於華容道又不忍殺害曹操將其放走。襄樊之戰時與龐德大戰被其暗算,導致後來與徐晃單挑時右臂少力無法取勝,又因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後被殺。死後魏蜀吳三個國家都為其舉辦喪禮。

    在傳統戲曲中,關羽屬於”生“角,臉譜也非常有特色,面生七痣,眉心中間三粒,鼻子左右各兩粒;七粒硃砂痣,紅似點血,因此顯得格外威風。以關羽為主要角色的京劇故事有《斬熊虎》、《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虎牢關》、《屯土山》、《月下斬貂蟬》、《過五關》等等。

    但他是劉備的結義兄弟,諸葛亮只好伏案寫了諡號“壯謬”,就是大謬人的意思。

    說劉備的統一大業就是葬送在他手裡也殊不為過。作為“千古名將”,關羽之“奇”還“奇”在他的高傲自負。史書上稱關羽:“剛而自矜”、“性頗自負”。當然,自負到自矜的地步,那確實是過頭了。 關羽的這一性格特點,在小說裡表露無遺,很多人都看得很明白。比如諸葛亮就曾對劉備說:“雲長平生傲上而不忍下”。所謂“傲上而不忍下”,是說關羽自以為能力超人,雖然對劉備沒有特別表現出傲氣,但是對諸葛亮等上層的人則隨時表現他的傲氣。關羽超人的力量和致命的弱點,都根基於與眾不同的高傲和自負。

    當然,凡高傲自負的人,都有過人的本領或才華,否則就是狂妄自大,牛皮大王(柯鎮惡)。 當時所有人都對關羽刮目相看,關羽非常自豪地說:“天下英雄,聞吾之名,盡皆縮頸而奔。”大家一聽到我的名字,腦袋都縮到脖子裡頭,像烏龜一樣逃走了。關羽的名聲能起到嚇退敵兵的作用,不用像張飛在長板橋大喝三聲。關羽名聲遠揚,可以先聲奪人。

    “大意失荊州”的三國故事耳熟能詳。人們通常認為,關羽是因為大意而丟失了荊州,實則不然,荊州的丟失決非關羽一時之疏忽,而是他“狂傲”的性格造成的。無論是對敵人,還是對“同志”,關羽狂傲到了幾乎忽視了所有人存在的程度,這樣的唯我獨尊自然不會有好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說,關羽的失敗是自搗墳墓,幾乎是從他單獨掌管荊州的那一刻起,他就已悄悄掄起了挖掘自己墳塋的“钁頭”。也就是說,註定的失敗早晚會到來。

    “稱萬人敵,為世虎臣。然剛而自矜。”這是《三國志》中對關羽性格的精闢總結,作為大哥的劉備早就看出了這一點。殫精竭慮“借到”荊州後,在派誰駐守這個戰略要地時,劉備頗費躊躇,最後才定下由諸葛亮和關羽聯袂共守。後來,由於身邊忠實幹將龐統不幸命殞落鳳坡,劉備不得不將諸葛亮調至西川。這樣,駐防荊州的重任自然全部落到了關羽身上。少了諸葛亮的監控,無形中讓關羽成了脫韁的“赤兔馬”,更是天馬行空了,驕橫之氣只能是有增無減。

    關羽對外自以為是,傷害盟友感情乃至自尊。就當時的局勢而言,東吳方面還是頗為看重關大將軍的。孫權為聯劉抗曹,當然也是出自成就大業的需要,將自家小妹嫁給劉備;同時,孫權又想把關羽之女娶為兒媳,本來這樣的強強聯合,就算剔去政治含意,也應該是不錯的天作之合。即使關公疼愛唯一的愛女,或者說壓根就瞧不起孫權,也完全可以婉言謝絕,沒必要一點面子都不講。而關羽卻當著孫權使者的面,居然說出了“虎女豈配犬子”這樣有辱他人人格的話語。那孫權豈能真的是“犬”?他能不在“大怒”之後再尋找機會以報一箭之仇?

    關羽對內捨我其誰,驕橫跋扈,不得人心。建安十九年,劉備攻打益州時,聲名顯赫的虎將馬超主動歸順,劉備大喜過望,當即封他為平西將軍,地位大致與關羽相當。遠在荊州的關羽聽到這個訊息十分不滿,寫信質問諸葛亮: “超人才誰可比類?”輕視馬超之意躍然紙上。精明的諸葛亮虛與委蛇,誰都不得罪,在誇獎馬超“雄烈過人,一世之傑”之餘,筆鋒一轉:“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也。”把關羽差點捧上了天。關羽看到這樣的回信,豈不更忘乎所以?他將信“以示賓客”之後,也就打消了與馬超比武決鬥的念頭。 也許諸葛亮為了內部的安定團結,才採用這種手段息事寧人,但殊不知更加增長了關羽的驕橫之氣。而換言之,假如關羽是謙恭之人,他也不會為此專門修書發難。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關中王,欲重用黃忠為後將軍。本來就擔心關羽不高興,便派費詩往關羽處,委任關羽為前將軍。面對這種情況,關羽居然怒髮衝冠,口出狂言:“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按理說,劉備的做法,足可見他用人上的良苦用心,但關羽還是不領情。縱令劉備不會忘記桃園三結義時的深情厚誼,關羽的這種做法,劉備也會耿耿於懷,只是不便明說罷了。關羽這樣目空一切,同僚們誰還會支援他呢?只是敢怒而不敢言。連毗鄰荊州的江陵和公安兩地的守將都深知關羽瞧不起自己,關鍵時刻,誰都不願意拉關羽“兄弟”一把。這種情況在襄樊之戰中就得到了驗證。

    而孫權早就對關羽的一切瞭如指掌,便有意欲擒故縱,先給關羽以甜頭,於是,就有了關羽晚年“決戰龐令明”、“放水淹七軍”等輝煌戰績,使得已過花甲之年的關羽以為自己“廉頗不老”,還是英雄少年呢!飄飄然中,似乎已忘卻自己已然兩鬢染霜。事實上,他豈能真的與東吳後起之年輕人匹敵?不失敗那才是不正常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從周瑜、魯肅到呂蒙、陸遜,東吳將領人才輩出,經歷了幾代人,想必關羽對此心知肚明。然而,關羽卻一直苦撐著,不是身邊沒有人才,而是關羽不服老,認為自己還能行,不去發現和培養青年將領。就算劉備、諸葛亮早已萌生了讓關羽引退之意,但誰敢去捅這個馬蜂窩? 諸葛亮一生行事格外謹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聰明睿智無人可及,用人上堅持原則而近乎苛刻,惟獨對關羽多有順從,甚至還有屈尊迎合之意,縱令他考慮到了關羽與劉備的特殊關係,但更主要的是與關羽不可一世的性格有關。當一個人驕橫到了讓他精明無比的上司都遷就他的地步,恐怕也就意味著這個人的日子要到頭了。關羽失敗的道理當該如此。 觀今宜見古,無古不成今。毛澤東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假如真有時空隧道的話,關大將軍讀到後世偉人的這句話時,該作何感想?是不是會在總結自己的失敗教訓時,羞愧至臉紅,而後變成真正的美髯公呢?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末,曹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派遣徐晃、趙儼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關羽在圍頭派有軍隊駐守,在四冢還有駐軍。徐晃於是揚言將進攻圍頭,卻秘密攻打四冢。關羽見四冢危急,便親自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走。關羽在塹壕前圍有十重鹿角,徐晃追擊關羽,二人都進入關羽對樊城的包圍圈,包圍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殺死,關羽於是撤圍退走,然而關羽的船隻仍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隔絕不通。

    而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絡,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託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

    公元260年(景耀三年)九月,蜀漢後主劉禪(shàn)在追諡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關羽因為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丟了性命,還連累哥哥劉備,緊接著劉備以為兄弟關羽報仇為名,發動了一聲戰爭,而結果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這就是夷陵之戰。

      我們來看一下戰爭背景:關羽死於麥城,荊州易主。劉備欲討伐東吳,遭大臣反對,關羽死後一個月,曹操也去世。同年十一月,曹丕篡漢稱帝,東漢滅亡,第二年四月,劉備也稱帝,國號“漢”,意為繼承漢統。同年七月,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率蜀漢精銳對東吳發動了荊州戰役。

      而戰爭的經過更是堪稱劉備一生的恥辱之戰。

      孫權襲荊州之後,呂蒙等大將一年之內相繼病死故。荊州才剛剛拿下來,人心不穩。為此,孫權將首都從建業遷到了夏口的南面,在那裡新建了一坐城,以“以武昌國”之意,定名為武昌(這也是現在武昌地名的由來,不過當時的武昌不在現在的武漢市,而是在武漢南面的鄂州市。明朝時,鄂州和武昌的地名對調,變成了現在的格局)。孫權遷都武昌時,很多在建業過慣了日子的大臣都不願意來,他們喊出了“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的口號,堅決反對遷都。不過最後還是沒有擰過孫權,在事後看來,孫權的此舉確實高明,至少他在荊州最混亂的時候穩定了局面,為東吳保住了這個西線的戰略基地。當劉備盛怒之下舉國來攻時,孫權已經在荊州佈署了一年的準備,東吳精銳兵馬都在荊州,而且糧草充足,擁有比較完整的防禦體系。劉備在出徵前派人寫戰術大罵孫權一頓,孫權不希望大戰的爆發,說白了還是怕自己會吃虧,於是向劉備“遣書請和”,結果被劉備一口回絕。無奈之下,孫權應戰,派陸遜為都督,總領三軍。為防止兩面受敵,孫權他果斷的決定向魏“稱臣”,真可謂是能屈能伸的典範。

      攻佔漢中,讓劉備達到了人生的最頂峰,蜀漢人才鼎盛,兵強馬壯,蜀軍總兵力達到15萬,而且還有完整的根據地,如若北上,成功的機會自然是不小了。但是失去了江陵這個必爭之地後,劉備的大計被大亂,虧了自己,便宜了孫權,這怎麼行?荊州對於劉備重要,不用多說,大戰是不可避免的。不過由於劉備自己也面臨比較繁重的防禦任務,漢中要防備曹操,成都要派兵留守,南中要派兵監視,能被他調動的頂多五萬人,撐死了不到七萬。在戰爭初期,劉備派吳班和陳式率數千騎兵出秭歸,進攻夷陵(此二人都是益州軍的將領,戰鬥水平不敢恭維)。同時又命令黃權率軍駐紮在江北,與吳軍在夷陵對峙,並留趙雲鎮守江州,作為後衛。針對蜀漢的進攻,孫權早有計劃,他派朱然率五千人總鎮江陵,派潘璋率軍數千鎮守當陽,麥城,夷陵一線,防止蜀軍從北面突破,同時監視魏軍從襄陽宛城南下,保障陸遜軍團右翼的安全。派孫桓率軍數千鎮守江南夷道,保障陸遜軍團左翼的安全。任命步騭,鮮于單率數千人屯紮在荊南長沙一線,防止蜀軍偏師和武陵蠻夷兵。而陸遜則率主力約三萬人屯於猇亭。東吳可調配的兵力多達五萬人,兩軍在兵力上誰都不吃虧。

    面對早有防備的東吳,劉備打的異常兇恨,蜀軍在秭歸突破東吳的防線,並攻到了夷陵地界,孫桓出戰劉備,結果戰敗,退到夷道。劉備軍越打越猛,“武陵五谿蠻夷”兵的頭領沙摩軻等紛紛來歸。劉備的兵力增添了不少,蜀軍的前期攻勢讓東吳損失不小,不得以之下,陸遜採取了避其鋒銳,全線退守的方針。就連孫桓被圍也不去救,更不去與劉備強爭夷陵,冒著被所有人罵的風險死守防線,等待戰機。陸遜的全面退守,劉備顯得十分不適應,其後開始大出昏招。首先第一個就是在山地丘陵地區,依次展開長達“七百里”的連營,分兵固守。他認為這樣“諸要害皆以固守”,萬無一失。如果在平原地區,大兵團展開,留下相當數量的戰略預備隊可以避免全線潰敗的危險,有利於往來呼應,縱橫馳騁,而且可以避免敵人從兩翼及後方夾擊。但是在山區,“緣山行軍,勢不得展”的地勢,分兵就等於找死。蜀軍和吳軍對峙長達半年,士氣盡失,陸遜看到時機成熟,便採取了火攻的戰術,命令每個士兵都手持火把,進攻蜀漢諸營,同時從這場決戰的吳方參戰將領來看,陸遜將朱然和潘章的部隊也都全數調到了前線,要在火攻之後,全線出動,對劉備發動致命的一擊。

      當時正是盛夏,天氣炎熱,樹木叢生,營帳相連,一把火扔進去,燒的慘烈無比。吳軍全線出擊,潘璋從夷陵殺出,從北線進攻,斬殺蜀軍將領馮習,擊潰江北軍。陸遜韓當一面從正面進攻,一面迅速包抄到“涿鄉”和馬鞍山一帶,準備斷劉備的歸路。朱然則協同夷道孫桓進攻江南蜀軍,包抄並進軍到“涿鄉”,與陸遜在此會合,他們攻破的是蜀軍前鋒張南。其餘徐盛,駱統等人也都分頭跟進。陸遜這一次圍的比關羽那次還要恨,兩軍激戰,最後劉備逃跑還是沒有跑出來,被合圍在馬鞍山。陸遜督促吳軍合圍,蜀軍雖然傷亡慘重,但劉備帶來攻吳的部隊都是自己從徐州和荊州帶出來的老底子,戰鬥力異常的猛,一把大火,外加四面合圍都沒有摧垮他們的抵抗意志,蜀軍死傷一萬多人,拼死保護劉備。劉備在激戰中找到突圍的機會,乘夜間突圍,並且讓士卒把軍裝脫下來點火阻塞道路,阻止追兵,最後在趙雲的接應下,終於跑到了永安。劉備走後,大將傅彤率軍斷後,被陸遜圍住,全軍覆沒,傅彤也以身殉國。

      大敗劉備精銳之眾,陸遜收編了蜀軍杜路、劉寧兩路。張南、馮習、傅彤、沙摩柯被斬,駐守江北的黃權投降曹丕,馬良、程畿也先後喪命。蜀漢的兵力損失,佔了總兵力的一半,不過其後陸遜沒有乘勝追擊。第一是怕在川內栽跟頭,二是害怕曹丕來斷後路。此戰之後,蜀漢精銳失去大半,損兵折將,劉備氣死,蜀漢的諸葛亮時代到來。而東吳則鞏固了荊州,成為與曹魏對抗的主力。至於曹魏,他們才是最大的獲益者,孫劉火拼,無論是誰勝,都會有損失。孫劉兩軍聯手實力都未償強過曹魏,既然是內鬥,那損失更大,差距也越拉越大。

    關羽之死的另類說法

    說關羽是劉備“假手於吳人”殺死的,人們從感情上難以接受,但此說或許有道理。

    關羽死之前,已成為蜀漢陣營裡“最不利安定團結”的嚴肅。

    關羽拒荊州要地,不貫徹軍師孔明《隆中對》所制定的“東聯孫吳,北拒曹魏”的戰略,與孫吳屢有摩擦。 而劉備、孔明都知道,唯有結好東吳,才有西蜀霸業。不執行這一戰略,主公劉備何談霸業?

    得罪孔明事小,若屢屢衝撞主公,關羽的處境就不妙了。

    三國之中,劉備兵將最少,這一點劉備自己明白,所以要拔除一副求才若渴之態。

    劉備拜馬超為左將軍,關羽不滿;拜黃忠為後將軍,擔心關有意見,派專人通知關,還拜關羽為前將軍,主公如此小心,關羽還是大罵:“大丈夫終不與老兵(黃忠)同列”是誰將黃與關同列?劉備。關怒罵黃,亦是罵主公劉備。

    看比小說《三國演義》更真實的史書《三國志》就更明白。

    劉備對關羽的“志驕意逸”亦有防備。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為了監視關羽,又派妻弟麋芳為南郡太守,派同鄉士仁為將軍屯駐公安。關羽失荊州,兩人立刻投奔孫權,是妻弟、同鄉畏懼監軍失職,將成為荊州失守的替罪羊。

    《三國志·廖立傳》中說“羽怙恃威名,作軍無法,(劉備)直以意突耳”,“使關侯身死無孑遺”。設想:劉備在時,關羽如此驕橫,若劉備死後,如此驕將豈不是蜀漢一患?何況後主阿斗又是個扶不起來的東西。

    《三國志》還說:“關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義,必須是在君臣規則裡的義。

    當年關羽從家鄉河東解縣投奔涿郡劉備,是在家鄉殺人“亡命”而來。

    劉備將關羽匿藏於軍中,“恩猶父子”即是如此。

    關羽的悲劇就在於僅僅把劉備當作義兄,君臣父子之禮全然不顧。而劉備乃一代梟雄,同姓族兄劉表可叛,劉璋的益州之地可奪,你關羽一個異姓兄弟,若是不講君臣之禮,冒犯天顏,能不惹禍嗎?

    關羽臨沮兵敗,荊州失守,孔明不以一卒相援,或許孔明早就知道主公的心思,只是不願挑明罷了。

    而龐統早就對劉備進言,若得西川,則可放棄荊州。

    國學大師章太炎說過:“關羽世之虎臣,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不除則易世(劉禪登基)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人,以損關羽之命。”

    章太炎之說不是定論,但功臣無過亦難免殺身之禍,若是驕橫,就更難逃兔死狗烹的命運。

    關羽死於劉備之手,亦是一說。

  • 2 # 習慣10281431

    我覺得中華民族被打臉的有兩個,而且是狠狠被打。明朝以前我們這邊只要是大一統的朝代,漢,唐,元,明這些朝代都會有小國附屬,甚至可以強大到別的國家國王死了都要埋在這,這些都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但是從明朝開始就太驕傲了,開始海禁,放棄海上商業,不過明朝科技還是能跟的住,對那些西方的新技術也能很好的接受。可是到了清朝就徹底開始閉關鎖國了,而且從上到下都很自傲,在外華人大力發展科技時對其冷嘲熱諷,說是奇淫技巧,甚至在武器方面有了巨大的差距時仍是不肯承認(我說一下,我覺得這個死要面子的習慣很好的被我們繼承下來,在生活中就可以看出,這裡就不指出了),直到人家用大炮炸開國門我們收到了羞辱才開始向人家學習。另一個就是日本,從唐朝開始來學習我們的文化,到現在不得不說他們對文化的傳承比我們要好,對一些古代的技藝也有很好的保留,相對我們這邊許多文化的丟失真是寒心(甚至有新聞說初中生不知道李白是誰)。日本還有一次打臉就是在明朝以不到100人的武裝在中國搶劫,一直快到南京。。。。這一點是事實,不過很多人說,像明月,黃仁宇老師。說他們是特種兵,中國都是民兵,但我覺得輸了就輸了,人家以不到100人在中國如入無人之境並且順利返回就是我們輸了。就像現在你日本就算派100個坦克恐怕突襲登入也衝不出300裡吧,我這裡不是誇日本,而是希望大家對失敗要勇於承認,敢於接受,不要跟清朝學,希望我們可以有一天把臉打回去。

  • 3 # 扣毛

    阿薩辛教派的覆滅,每次看這段我都覺得是一個“硬的怕狠的最好案例”。

    阿薩辛教派是一個古老的極端伊斯蘭主義派別,由頗有傳奇色彩的“山中老人”哈桑所建立。與《倚天屠龍記》記載不同,阿薩辛不屬於明教(摩尼教),而是其死對頭伊斯蘭教的派別,但是其極端的教義令其他同為伊斯蘭的派別都感到恐懼,而且估計山中老人,武功確實不低。

    阿薩辛是個刺客組織,以暗殺為唯一的樂趣,也是唯一的政治手段,他們對阿拔斯王朝,法蒂瑪王朝的各大政治精英都會進行暗殺活動,甚至阿拉伯的民族英雄薩拉丁都一度出現在他們的暗殺名單上。不過由於有《天國王朝》主角光環的加成,兩次都沒有成功。這是阿薩辛為數不多的失手。但是其他目標就沒那麼好運了:塞爾柱王朝首相,大馬士革長官、法蒂瑪王朝哈里發,十字軍的黎波里王雷蒙二世和耶路撒冷王康拉德......都沒有逃脫阿薩辛的襲擊。

    靠著這種早期恐怖主義的手段,阿薩辛派在西亞北非東歐地區威名赫赫,割據黎巴嫩伊拉克伊朗的山區城堡,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鷹巢頂”,培養了一批極其忠誠的死士。曾經,耶路撒冷的國王亨利拜訪阿薩辛派,其教主為了裝逼,讓兩個侍衛從懸崖上跳下去,兩個侍衛好不遲疑就跳了,嚇得亨利面如土色,這種跳躍後來在各大遊戲裡被稱為:“信仰之躍”。在阿薩辛陰影籠罩的地方,沒有人感到安全,包括哈里發和蘇丹,許多政治人物為了免遭暗殺,不得不睡覺都穿著鐵甲,周邊的國家,領主,商旅都需要像阿薩辛繳稅,其強盛之勢近200年之久。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吊炸天的組織,因為一次作死,突然就GG了,當時東邊的蒙古帝國崛起,前往朝拜蒙哥汗的中東領主全都穿著盔甲,惹的蒙哥很不高興,於是他們告訴了蒙哥阿薩辛的事情,蒙哥就出臺了一系列對阿薩辛不友好的政策。過慣了人上人生活的阿薩辛哪裡受過這種氣,於是他們組織了一批上百人的刺客團前去刺殺蒙哥。然而,在中東無往而不利的刺客在東方武士面前不堪一擊,被全部剿滅,雷霆震怒的蒙哥叮囑自己西征的弟弟旭烈兀,一定要滅掉阿薩辛。

    阿薩辛的刺殺對於屠城成性的蒙古人來說簡直就像是在過家家,蒙古大軍幾乎沒有遭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就攻克了鷹巢頂,然後用自己擅長的屠城強行讓這個派別退出了歷史舞臺,是役,阿薩辛連一個嬰兒都沒有活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後備母豬需要打水腫疫苗嗎?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