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幽黙大師
-
2 # 為你堅強LMT
肯定會難受的,只是每個人對酒精的承受力不同而已。只是愛喝酒的人上癮了,不喝人難受.就像吸菸的人很難戒掉煙一樣。
-
3 # 雙V依玥
酒對身體危害極大,酒精進入身體以後大多都是從肝臟排洩的,對肝臟的危害相當大嚴重損害肝臟細胞,從而導致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發生。喝酒能夠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炎、胃潰瘍、胃癌、結腸癌等消化系統腫瘤疾病的發生。喝酒會傷害心臟、胰腺等組織器官,引起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和胰腺炎膽囊炎等疾病。損傷腎臟,造成前列腺炎,影響性功能。喝酒損傷神經,使人產生對酒的依賴性,造成大腦皮質萎縮,使人出現精神神經異常的症狀。還會損傷面板,容易衰老;喝酒也是造成股骨頭壞死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喝酒一定要適度,最好是不喝。
-
4 # 雲帆霧裡
我是屬於一般吧,以前喝酒,不過喝多少都是一個樣,酒品還是不錯的,喝多喝少不鬧事,不絮叨。一直清醒狀態,自己回家,倒頭就睡,不過意識清醒。更不會酒後駕車,我特惜命。任何事都記得一清二楚。我就是好奇有的女生喝完酒又是亂打電話又是鬧酒瘋,是啥感覺?明明不能喝為啥非的喝。真的不記得了?
我是反正喝多少都一個樣,慢慢就不喝了。
-
5 # 雁城平哥
我也是一個愛喝酒的人,作為酒是現在社會社交的物質生活,每個喝酒是有一定的酒量,這個是根據個人身體裡面酒精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屏酶,他能分解酒精,所以身體有這兩種東西,喝酒的時候就不容易醉,但是喝酒還是要適量,不能狂飲狂喝,喝到一定程度的身體還是受不了,出現嘔吐,頭暈眼花,一般能喝酒不能喝酒都會有嘔吐現象,只是看個人的忍耐力,喝酒吐後真的難受,第二天人的精神崩潰,胃難受,有一千個後悔不該喝那麼多,對喝酒之人來說酒是好東西,但是不能貪杯,喝壞了身體是自己,只有健康是自己的!!
-
6 # 軫念信箱
捨棄陳舊的觀念
在過去嗜酒期間我們從生活當中累積下來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即使在我們停止喝酒之後,卻無法像變魔術一般,轉瞬間就消失無蹤。
雖然我們已經遠離了醉生夢死的日子,但是酒癮疾病依舊徘徊不去。所以我們已經發覺到,如果能夠設法去除許多開始又再度萌芽髮根的舊觀念,將有助於我們康復的療程。
其所形成的概念限制了我們的自主權。
當我們以全新眼光仔細檢視時,原來它們只會壓垮我們而一無是處。我們沒必要再繼續緊抓著不放,除非經過確實的檢驗證明有用,而且真正仍然可以發揮效果。
我們現在可以使用非常具體的標準用來衡量一個想法目前的實用和真實性。我們能夠對自己說“那正是我在喝酒時經常有的想法,這種思考模式現在是否有助於我保持清醒?今天這種思想對我而言是否有益?”我們過去很多陳舊的觀念——特別是那些關於酒精、喝酒、醉酒、以及酒依賴方面的想法(或是嗜酒的問題,如果你比較認同此一措辭)——對我們而言不是毫無價值,就是實際上在自我毀滅,去除掉那些想法將會是極大的解脫。
也許舉幾個例子就足以說明我們拋棄這些陳舊而無用的觀念之益處。當我們在十幾歲的青少年時期,對很多人而言,喝酒是一種宣誓證明,用來表示我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或者我們已經長大成人,而且聰明老練、見過世面或者足夠強大可以違抗父母和其它權威。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喝酒總是與浪漫、性、音樂、功成名就及優越感、奢華享受密不可分。如果學校有傳授任何關於喝酒的事情,通常只是對於健康的危害和可能被吊銷駕照等——其餘的事並不多。
同時有許多人仍然相當確信任何喝酒行為完全都是不道德,直接導致犯罪、痛苦、恥辱和死亡。無論我們對喝酒的感覺曾經是什麼,正面或負面,通常是強烈而又情緒化遠多於理性。或許我們對於喝酒的態度僅僅只是無意識的,不假思索的全盤接收他人的意見。
對於許多人而言,喝酒是社交場合中,必要而無傷大雅的一部分,在某些地方、朋友之間在特定時間內所進行的令人愉快的休閒活動。
其他人也許視喝酒為佐餐必備物品。但現在我們問自己: 如果不喝酒,是不是就實際上無法盡情享受友情或美食?我們喝酒的方式是否
有助於改善自己的社交關係? 這樣是否能提高我們對食物美味的享受能力?對於想喝醉酒的想法,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其所衍生的反應甚至更加極端。不勝酒力可能被視為只是好玩或者只是丟臉。
基於各種理由,想喝醉酒的想法常令許多人都覺得反感。可是對我們有些人而言,這是一種渴望的狀態,喝醉酒不僅僅只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同時我們自己也喜歡這一感覺。但是同時另外還有一個影響因素,就是由於受到社會知名人士的公然輕忽。
有些人完全無法容忍從未喝醉的人,其他人則是鄙視喝得太醉的人。就現今醫療保健所發現的結論,目前對改變這些態度所能發揮的影響力仍然相當有限。當我們第一次聽到“嗜酒者”這個名詞時,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是專門指那些年邁、衣衫襤褸、渾身顫抖或是在行乞令人討厭的人,或是在貧民窟裡喝醉酒的人。
現在對此問題有充分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全都是廢話。然而儘管如此,我們過去所殘留的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在我們剛開始試著保持清醒之際,依舊縈繞在我們心中。
蒙弊了我們的視線,使我們難以察覺到事情的真相。但直到最後,我們總算變得有意願去接受,轉變過去的那些觀念——只是可能——部分也許有點錯誤,或至少不完全能夠再準確的反映我們個人的親身經驗。當我們能夠說服自己,以誠實的態度看待過去的經驗、並仔細聆聽其它不同於我們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就可以用開放的胸懷來面對一長串過去我們所未曾詳細檢視過的資訊。
例如,我們可以察看科學專業的敘述:酒精不僅是美味解渴的飲料,而且也是一種能夠改變意識形態的藥劑。我們學習到不但可以在飲料中發現到藥劑,同時也存在於食物和各種藥品之中。而且現在幾乎每一天,我們都可以讀到或聽到一些特定的藥劑對於人體所造成多重的危
害(包括對於心臟、血管、胃、肺部、口腔、腦部等等)這是我們從前所未曾懷疑過的狀況。藥理學家以及其他的成癮治療專家,現在都已經認為酒精無論是使用作為飲料、興奮劑、鎮靜藥、補藥或是安定劑,不能完全視之為安全無虞。但就每個單一個案而言,其本身並未必會直接導致身體傷害或精神惡耗。
顯然大部分人都能夠優雅的使用,而不致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我們發現,可將喝酒視為醫學上的服用藥物,酒醉就像是服藥過量。濫用藥物能夠直接或間接的導致各種身體健康、精神、家庭、社會、財務、工作上的問題。
我們能夠開始看到酒精對有些人所造成的後果,而不是大部分只想到喝酒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也已經發覺到,任何人,只要是有發生過關於喝酒方面任何型態的麻煩,也許就是處於我們稱之為“嗜酒”的狀況。
此一疾病侵襲的物件不分其年齡、信仰、種族、性別、智力、背景、情緒、健康、職業、家庭狀況、體質好壞、飲食習慣、社會或經濟地位或其它一般的個性。問題不在於你喝多少或怎麼喝、何時喝、為什麼喝,而是喝酒如何影響到你的生活——當你喝酒時發生過什麼事。
在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有這個疾病之前,我們必須先走出一個老舊而又令人厭倦的誤區:承認我們自己已經無法控制酒量是一可恥、懦弱的表現(如果我們曾經如此)。
軟弱?事實上我們需要相當大的勇氣才能正視這一殘酷的現實、毫無保留、沒有掩飾、無需藉口,同時我們不用再自欺欺人。(雖然似乎不是在自吹自擂,但坦白說我們很多人都幻想自己是世界冠軍)在我們從酒癮疾病康復的過程中,同樣也會因為一些錯誤的想法而蒙上陰影。就好像其他數以百萬計的人,親眼見到一個人因為喝酒而導致死亡,對於這個嗜酒者為何無法以自己的意志力停止喝酒會非常的驚訝。
這是另一個過時的觀念,我們之所以會將這種想法一直銘記在心,主要是因為我們很多人在早年時期接觸到一些典型、超強意志力的案例,或許是有過家族或鄰里中的傳奇人物。經過多年放蕩不羈的生活後聲名狼藉,但突然間改弦易轍放棄酒精、女人,到了50歲的時候,洗心革面、重新作人,從此滴酒不沾,成為舉止得體、誠實正直的模範。
這種當我們準備好時也能夠依樣劃葫蘆的幼稚想法,是一項危險的錯覺。我們不是其他任何人。我們就只是我們自己(我們也不是每天喝一大瓶,一直活到90歲的老祖父。)現在我們非常確定的結論是,僅憑個人本身意志力來克服酒癮問題,其效果就像是治療癌症一般。從我們自己的經驗中已經一再重複的證實此事。
我們多數人曾經嘗試獨自解決,不論是希望控制酒量或是停止喝酒,但無論如何努力嘗試我們就是無法得到持久的成功。即使如此,要使我們坦白承認需要幫助仍然很不容易。因為此種作法,看來似乎也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沒錯,我們正深陷於另一種迷失當中。但是我們最後終於問自己:如果我們能夠獲取並運用更強大的力量,是否比自己徒然無益的孤軍奮戰會更有智慧,尤其是在我們自己經過一段時間反覆證實無法奏效之後? 如果按一下開關,就能開啟燈光,我們不認為持續在黑暗中嘗試摸索是明智之舉。我們無法完全靠自己獲得清醒。這並非我們所學習到可以保持清醒的方式。
同時充分享受清醒的生活也不是一個人獨自可以完成的工作。只要我們能夠考慮少數幾個有別於我們原本陳舊想法的觀點,即使是暫時性的,我們就已經作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邁入快樂、健康的新生活。
原本我們深信絕無可能會發生此事,但這種變化此時此刻正出現於我們成千上萬的會員之中。
記住最後一次喝醉的經驗
一如字面上所示,我們指的是“喝醉”酒而非“喝酒”。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長久以來“喝一杯酒”意味著三五好友把盞言笑的歡樂時光。基於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年齡以及第一次喝酒時周圍的環境,我們都有過各種回憶和期待(有時是焦慮) 使我們可能回想起一杯沁涼的啤酒、一杯雞尾酒、杜松子酒加奎寧水、威士忌加啤酒、一口紅酒或諸如此類的事物等等。
週而復始,在多數人早期喝酒的過程中,對於酒精的期待總是能夠符合實際需要喝下的酒量。
如果剛好每次都能恰如其分,我們自然認為“喝杯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經驗,不僅滿足自己的需求,也不會逾越宗教習俗的規範。同時滿足渴望、迎合社交場合的禮儀,並有助於我們放鬆心情、振奮精神,達到我們各種不同的追求目標。例如以一位55歲的芬蘭人而言,當有人找他喝一杯時,不禁立即使他聯想到年輕時,在寒冷的天氣下喝下一兩杯白蘭地或伏特加烈酒後,所帶來的陣陣暖意。
若是一名年輕的女性,她腦海裡可能立即浮現,華麗水晶杯裝著香檳、衣香鬢影、耳鬢廝磨、情意綿綿羅曼蒂克的氣氛,或是搖滾音樂會中蓄鬍、長髮牛仔裝裝扮的年輕人,從滿袋瓶裝酒中取出一瓶豪飲,閃光燈不停閃爍,四處煙霧迷漫,每個人都尖聲狂叫,令人興奮不已的景象。有一位A.A.會員說:“喝一杯”幾乎等於是吃比薩、喝啤酒的代名詞。
還有一位78歲的寡婦說,她時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療養院時,很喜歡在就寢時來杯雪利酒的習慣。雖說我們腦海中這種對於喝酒的印象極為自然,然而就我們現在的情況而言,卻是一種誤導,這也是我們有些人開始喝酒的方式。
如果我們喝酒的過程僅僅是這樣,那麼我們後來就不太可能會惡化成為嗜酒的問題。然而如果我們毫無畏懼的檢視從前喝酒的過程,就可以看出在我們最後幾年或幾個月的嗜酒期間,不論我們再如何努力的嘗試,未曾再出現如此完美、神奇的時光。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一再的發現自己的實際的酒量遠大於此,最後總是導致某種程度的麻煩。也許我們對自己飲酒過度單單隻有私下感到些許內疚。
但有時卻會演變為劇烈的爭吵,影響本身工作,甚至導致嚴重的疾病、意外,或法律和財務問題。所以,當一個“喝一杯”的建議出現時,現在我們嘗試著回想從開始喝酒到最後一次可憐的醉酒和宿醉的整個過程。
一般朋友對我們提議喝一杯酒的邀約,一般而言純粹指的是社交應酬、一兩杯淺嘗即止的方式。
但是如果我們認真仔細的回想上次喝醉所給我們帶來的痛苦的全部細節,我們就不會再被長久以來盤據在我們心頭對“喝一杯酒”的印象所矇蔽。
如今我們可以坦白地承認,就我們生理上的真實反應而言,我們相當確定一杯黃湯下肚,意味著我們遲早又會再喝醉酒,而帶來一連串的麻煩。
喝酒對我們來說已不再意味著音樂、歡樂,而是病痛和悔恨的記憶。有位A.A.會員曾經如此表示:“我知道現在如果去酒吧喝一杯酒,將絕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只是用一點時間、花一些金錢而已。
這一杯酒將會耗盡我的銀行賬戶、我的家庭、我的房屋、汽車、工作、我的理智,甚至於我的人生。這實在是太大的代價太高的風險。”
他記住了他最後一次喝醉的情況,而不是第一次喝酒的經驗。
2、遠離第一杯酒
“如果你不喝第一杯酒,就不會醉。”“一杯太多了,但二十杯也不夠。”
當我們從一般性喝的多發展為嗜酒時,經常的醉酒嚴重干擾了生活和工作,於是我們減少飲酒次數,或試圖把酒量控制在一到兩杯,或從高度酒換成啤酒或葡萄酒,好讓自己不要醉得太厲害。也許我們可以保持一段時間滴酒不沾,然後遇到機會(一些特別慶典、個人困惑或根本沒有特別的事),我們又會開始喝酒,開始我們想只喝一杯吧,由於一杯酒並未導致什麼嚴重後果,我們覺得再喝一杯也是安全的。但事實證明那只是個陷阱——當我們喝了兩三杯,感覺不錯,然後覺得以我們的酒量再喝一兩杯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結果我們控制不住的喝得太多,回到了原來爛醉如泥的狀況。
專門研究酒依賴問題的醫生告訴我們——正是第一杯酒觸發了潛在的飲酒慾望,進而使我們失控。這種重複的經歷使我們得出結論:試圖控制酒量計劃如何不喝醉是不可能的,而避免那關鍵的一杯酒——“永遠不端第一杯”才能使我們保持長期清醒。
酒依賴是一種對於酒精的成癮行為。酒精作為一種軟性毒品與任何其它成癮物質一樣,我們如果想保持康復狀態,只有遠離第一劑導致我們所成癮的那種麻醉劑。
3、 使用“24小時”計劃
在酗酒的日子裡,我們經常會在非常難受的時候很嚴肅的發誓“再也不喝了。””我發誓要一年不喝。”,從心裡說,我們真的是不想再喝醉了。當然有些人會有所保留:說這個誓言只是針對於“烈酒”,而不是啤酒。其實啤酒與葡萄酒也會讓我們喝醉,只是需要喝更多的量來達到與白酒一樣的效果。我們喝啤酒與葡萄酒醉酒所受的傷害同我們喝烈酒一樣。
然而,過一段時間,誓言和痛苦的記憶都會被拋之腦後。我們在某個時刻又開始喝酒了。我們的“永遠”總是不能持久。
當然其中一些人確實信守諾言戒了很久,2個月、半年、或者一年,直到時間到了,我們覺得應該可以自由的、控制性的喝酒……我們又復飲了,很快落入原來的麻煩中,同時帶著新的內疚與悔恨。
酒依賴是一種永久的、不可逆的疾病,我們大家的經驗告訴我們,對於保持清醒不要髮長期的誓言。更實際、更有效地說法是:“我只是今天不喝酒”。
也許我們昨天喝酒了,但可以決定今天不喝。無論遇到什麼誘惑和憤怒,我們盡我所能努力避免今天喝第一杯酒。
如果飲酒的願望過於強烈,那就把24小時分成更小的單元——至少一小時——我們可以忍受這種暫時的停酒引起的不舒服,那再多一小時!再一小時!再繼續下去。我們今天成功了,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我們明天也能做到。
“24小時”計劃是很隨意的。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重新開始,無論我們在哪兒。在家,在工作時,在醫院的病房,在下午的4:00或早上的3:00,我們可以決定從任何時候開始在未來的24小時或5分鐘內不去沾酒。
我們只是嘗試著過好今天(現在),僅僅為了保持清醒--它的確奏效。一旦這種思維方式成了我們思想中的一部分,我們發現以24小時為一階段的生活對於處理其它的一些事情同樣有效和令人滿意。
4、 採取行動
我們越想要遠離酒精,想喝酒的念頭就越揮之不去。因此簡單地遠離酒(或不去想喝酒)是不夠的。
一旦停酒之後 ,那些空餘出來的時間要如何打發? 我們中大部分人都有正式工作要做,但仍然有許多空出的時間必須打發。所以我們必須培養新的愛好、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填補這些時光,同時也給原本一度沉迷於酒精之中的精力找到適當宣洩的渠道。
可以做的適合於我們並有意義的事有很多。
1.戒酒的初期,可以散步或者快走。尤其是去未曾到過的新地方。去公園或鄉間小道悠閒地漫步,但不是累人的急行軍。
2.閱讀。雖然我們有些人無法定下心來看書, 但是我們真的該好好看一些書籍,以此使自己開闊視野,增加生活的閱歷,同時更加專心。
3.逛博物館或畫廊,有些人選擇攝影也很不錯。
4.游泳、跑步、騎腳踏車、瑜珈或醫生建議的其它運動。
5.著手處理忽略已久的家庭雜務。整理衣櫃、梳妝檯、將檔案分門別類歸檔、或是處理我們拖延很久的事務。但我們在做這些事時,不要貪多,量力而行。不要一次清理整個廚房或是整理所有檔案, 而是一次清理一個抽屜或一個檔案夾,其它工作改天再做。
6.嘗試培養新的嗜好。選擇不會太昂貴或要求太高、純粹娛樂消遣、沒有競賽壓力卻令人耳目一新、振作精神的活動。例如歌唱、寫作、熱帶魚、木工、籃球、烹飪、賞鳥、業餘表演、木雕、園藝、吉他、電影、舞蹈、石雕、盆栽、收藏等。許多人發覺,自己現在真正喜愛的活動竟然是過去從未考慮嘗試的嗜好。
7.重拾往昔樂趣。一件你多年沒有潤色的水彩畫、桌球或圍棋、閱讀札記等,延續這些愛好。但如果覺得已不再適合你,就直接捨棄。
8.去上課。學習日語或是英語?喜愛歷史或數學?想了解考古學或人類學?或者烹飪、電腦操作,那就去參加函授課程、電視大學或成人教育(只為興趣,不一定要有學分證書)。還有很多地方都有每週只要上一天的課程,何不嘗試一下?上課不僅可以開闊視野,更可以拓寬生活領域。萬一你對上課內容感到厭倦,不要猶豫馬上退出。學會放棄對自己無益或是沒有正面、積極、健康意義的活動,我們才能夠鼓起勇氣重新面對,才有機會去領略喝酒之外嶄新的生活層面。
9.自願去做一些有用的服務。許多醫院、兒童服務機構、社會福利團體都非常需要志願者提供各項服務。我們可以有很多選擇,當我們能夠對他人有所貢獻時, 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服務 ,我們也會覺得特別受用,甚至在談論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及其相關訊息時,我們也會感覺非常有興趣而特別投入。
10.打扮自己。我們大部分人知道很多方式剪個新發型、穿件新衣服、換副眼鏡、甚至更新牙齒,都會有出乎意料、令人愉悅的效果。
11.放鬆地玩!並非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作的每一件事都一定必須要積極進取、求新求變。我們也需要去做一些純粹只為了興趣的活動,諸如你喜歡的風箏、動物園、喜劇電影、靈魂音樂、偵探小說等等;都不喜歡的話,找其它一些好玩而又與喝酒無關的活動,純粹為了犒賞自己。
5、 改變舊有習慣
在我們酗酒的過程中,固定的時段、熟悉的地點以及習慣的活動。尤其是在疲累、飢餓、寂寞、憤怒或是特別高興的時候,這些看似平常、重複出現的場景,對我們清醒的生活而言都是危險的陷阱。
我們剛開始戒酒時,回顧過去喝酒的習慣對找到克服酒癮的方法很有幫助。我們經常習慣買酒的地方也許是上班途經的某個超市,我們每個人總是有自己最喜愛的喝酒地點。不管是和朋友的飲酒作樂,還是每天固定時間的習慣性小酌,我們都可以從過去喝酒的軌跡中發現自己習慣在什麼時間、哪些日子喝酒。
我們可以調整所有一切與喝酒問題有關聯的生活細節
-
7 # 範華影像
他在盡興喝酒時是圖爽,有一種滿足感,喝完了酒兩難說,難不難受只有他自己知道,每個人體質有差異。但是,年輕時不覺得,年老了會找到他。【病】。所以還是要有節制為好。
不知我說的再理否?因為我不喝酒。
-
8 # 冷暖自知35392689
難受,誰說不難受是假的,但年輕和年齡大了喝酒就不一樣了,知道控制了,說真的喝酒吸菸都能上隱的,我就是,幾十年了一直想改了就是沒狠心,但我不喜歡一天不喝多,也不愛去聚會,就是一個人喝二兩,吃飯睡覺,
-
9 # 不知道咋麼玩微博
因為肝臟解酒能力弱喝了酒臉發紫,所以除了剛成年的時候喝過2-3次酒之外就沒有再喝過酒了,不知道那些有酒癮的人每頓必喝一喝必醉是什麼心態
-
10 # 暖暖看世間
不是不吐只是他的肝功能分解酒精能力強一些,所以時間晚一點,在他回家的時候和中途上廁所的時候沒讓你看見而已,任何人都會醉,只是看喝的量多不多,會喝酒的人只是比一般人會控制自己些。
-
11 # 小雨藥師講用藥
這個因人而異。
酒精(乙醇)在體內由乙醇脫氫酶分解為乙醛,乙醛由乙醛脫氫酶分解為乙酸,一部分乙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人體外,而另一部分乙酸會轉化為脂肪,囤積於人體內變成啤酒肚。
因此如果體內的乙醇脫氫酶與乙醛脫氫酶夠強大,那麼這些人喝酒就像咱們喝水,確實不難受。
當然還有的人乙醇脫氫酶與乙醛脫氫酶很弱,喝多了身體代謝不了,也很難受。在硬撐著。
而且在國內喝多了硬撐著的、難受的人比較多。因為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球約有5.4億人存在乙醛脫氫酶基因缺陷,其中約有4.5億人集中在東亞地區。也就是說這4.5億人體內沒有足夠的乙醛脫氫酶將乙醛分解為乙酸。這些人喝酒就是難受。
-
12 # 我就是傻啊
我不是以什麼專業人士分析這個問題,我作為一個從討厭喝酒,害怕喝酒,到現在愛上喝酒的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小感想。
首先,我這些年遇到了各式各樣喝酒的人,能喝的,不能喝的,拿我自己來說吧,平常喝個半斤在喝點啤的都沒多大事,我現在也屬於隔夜醉,到第二天不想起床,然後胃就不太舒服,不太想吃,緩上半天就慢慢恢復了,還有就是如果量超過了半斤或者一斤,我有時候也會吐,有時候也不吐,但知道自己喝不動了,有的人怎麼喝都不吐,我原來很羨慕,但是隻要酒喝多,不管什麼樣的酒量,大部分人肯定是難受,傷害身體,即使不吐,也絕對第二天要緩一下,像那種什麼感覺都沒有的人幾乎沒有,太少太少了。酒雖好喝,莫貪杯才是真的。
-
13 # 願意做傻子
一個人走一個人的特點,有的話多,有的睡覺,有的吐出去就好了,有的借題發揮找別人小腳(這種一般喝多都是假的)找茬打架,打人。各有千秋。
回覆列表
我認為是真的,要不然怎麼會有“酒後吐真言”這句話呢!相信不可能是空穴來風的,因為凡事都是要講究證據的。就說人喝酒之後所說的話,其實這個也要看這個人喝酒到底喝到了一個什麼程度。喝吐的人已經神志不清
當人喝酒已經喝到不吐不行的地步時,這個人想的應該是直接找個地方躺下直接睡了,哪裡還有心情和你聊天啊,即使你再問什麼,也只會增加他想嘔吐的感覺而已,而不會問出什麼有實質性的問題了,也可以說是這個時候他們的神志已經不算是很清了,因為如果放一個正常人來說,如果真的能忍他是一定會自己選擇一個地方吐的,而不是貓哪吐哪,唐三鏡胡星傑認為這個時候他們的神志已經不算是清醒的了。
只暈不吐的人說的話比較可信,往往喝的有點暈乎的時候,雖說看著走路有點幌,但這個時候他的所有思想都是無比的清晰的,感覺比任何時候都要清醒,這種情況下,自己也是有意識自己是有點暈的,但是思想卻是無比的清晰的,而且話也相比較平時來說多了很多,而且往往說的話大都是之前想說而不敢說的,所以酒後吐真言有的時候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