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書而安安
-
2 # 世界新奇探索
不請自來,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來看《西遊記》中關於如來的描寫:大聖也收了法象,現出原身近前,怒氣昂昂,厲聲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如來笑道:"我是西方極樂世界迦牟尼尊者,阿彌陀佛。今聞你猖狂村野,屢反天宮,不知是何方生長,何年得道,為何這等暴橫?
這一段出自《西遊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如來自稱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對其身份做了明確的回答。
在佛教中有三世佛的說法。分為橫三世佛和豎三世佛。分別從時間上和空間上來確定佛位。橫三世佛就是從空間上來劃分,分別為藥師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阿彌陀佛,掌管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下邊圖中的三位。
中央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他是這個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藏傳佛教崇敬的大日如來。
右邊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兩位脅侍菩薩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東方藥師佛,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一般祈禱於藥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藥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藥師佛,以求健康長壽。
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一般祈禱於阿彌陀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死後的解脫。
豎三世佛又稱三時佛,從時間上體現佛的傳承關係,表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
三世指過去、現生、未來三世。正中為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左側為過去佛,即燃燈佛,佛經說他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亦說釋迦未成佛時,燃燈佛曾為他“授記”,預言將來成佛的事;右側為未來佛,即彌勒佛,佛經講他將繼承釋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來佛。 其中的釋迦牟尼佛位居中央也是橫三世佛的核心。
而《西遊記》中,如來自稱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明顯是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和中央婆娑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融合在了一起。
-
3 # 文史縱橫的海棠君
《西遊記》中,如來的真實身份有兩種。
因此推測菩提老祖的身份就是如來佛祖。
其二,如來是西天取經的策劃者。西天取經,不是唐僧主動去的,而是如來佛祖要傳經到東土,《西遊記》第八回交代瞭如來傳經的原因。
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35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伽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交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如來說的很明白,如果自己送過去,怕別人不珍惜,所以讓東土人來取。當一個人流過汗水,獲得成果,他就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果實。
-
4 # 媒體任
並不同意如上諸多看法,很多一看就是沒有佛學常識。《西遊記》中的如來,根本不是釋迦牟尼。
1、在《西遊記》中,有個終極BOSS被稱作“如來佛祖”。確實,佛教中也有“如來”這一尊號,但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如來佛”,因為“如來”一詞,本身就是佛的一個異稱。就像一個女生的異稱可以是小仙女、女神或者女士。(如來佛直譯就成了“佛佛”,就像你看到一個女生,叫人家“小仙女女生”)
2、事實上,佛教體系是按照不同修行程度,劃分了不同果位(簡單理解為學歷)。誰修行最高,誰就拿佛的“文憑”,次之拿菩薩的“文憑”,再次之拿羅漢的“文憑”,跟考取博士、碩士、學士一個道理。
3、前文提到,如來只是佛(博士生)的10種尊號之一,另外還有9種:應供、正遍知、明行是、菩逝、世間解、無上世、調御大夫、無人師、世尊。但注意,如來也好、佛也好,只是一個文憑的稱號,而不是一個具體的人。就像博士只是學歷的一個稱謂,不是一個具體的人。
4、釋迦牟尼只是其中一個如來、一個佛而已。你可以叫他釋迦牟尼佛或者釋迦牟尼如來,萬萬不能叫他如來佛。
5、明白了這個,我再補充一點。在小乘佛教裡,提起佛、如來,一般就是指釋迦牟尼(但也從來沒有“如來佛”的稱呼)。但是在大乘佛教裡,佛也好、如來也好,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比如大家常聽道的一句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任何人都有機會成佛、成為如來)。大乘佛教認為,三世十方,到處都是佛,多的像恆河的沙子,不可計數。比如,管過去的有七佛、燃燈佛;管未來的有彌勒佛;管東方的有藥師佛;管西方的有阿彌陀佛等等。
6、至於《西遊記》中,吳承恩老爺子為啥弄出一個“如來佛”,確實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只能理解成,這是《西遊記》的一個Bug,不客氣點說,吳承恩老先生根本不精通佛法。整部《西遊記》類似的Bug還有很多,比如:我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這顯然把釋迦牟尼佛和管西方的阿彌陀佛當成了一個人。
7、最後一點,《西遊記》是根據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生髮而來,唐玄奘是公元602年出生,釋迦牟尼早在此前1100多年的公元前554年就圓寂了,兩人根本沒有見過面。如果你非要抬槓,釋迦牟尼是不壞身、不死身,看到的是釋迦牟尼的靈魂呢?那,請參見前面6條的分析。
-
5 # 浮游天地間
看過電視劇《西遊記》或者小說原著的朋友一定清楚,《西遊記》裡,西方世界的“當家人”,便是那位至高無上的“如來佛”。但是,佛經裡面,從來沒有提到過有這樣一位“如來佛”,這位“如來佛”到底是個什麼佛呢?
其實,《西遊記》裡的“如來佛”是作者吳承恩和大家開的一個玩笑,因為,“如來”就是“佛”,“佛”就是“如來”,不存在什麼“如來佛”的說法。
就好像,有一位老師,既可以叫他“老師”,又可以叫他“先生”,但如果有人叫他“老師先生”,豈不是很彆扭嗎?
“如來”即是“佛”,“佛”即是“如來”
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也就是佛的一個“身份標籤”。佛一體十號,其實不難理解,就像一個人,需要幾個不同的側面、屬性來形容他,才能把他和其他人分別開來。比如,他教初中數學、身材高瘦、戴眼鏡、平時喜歡穿牛仔褲,等等。這樣,如果只是在一個比較小的範圍內,這些特性就完全能從一群人中把這位老師認出來了。
佛的十號也是。佛有十個不同的“身份標籤”,以便讓凡人認識真正的佛。這十個“身份標籤”分別是:
如來(Tathāgata):佛乃乘如實之道(此道即佛法)而來,成正覺。
應供(Arhat):應受人、天供養。
正遍知(Samyaksambuddha):真實地了悟一切佛法。
明行足(Vidyācarana-saḿpanna):三明(宿命、天眼、漏盡)、知行(身、口二業)具足。
善逝(Sugata):行正道而入涅槃。
世間解(Lokavid):能解世間一切有情、非情之事。
無上士(Anuttara):於諸法(法,類似於西方哲學所謂的“物質”)以及一切眾生中佛皆為至高無上。
調御丈夫(Pnrusa-damya-sārathi):佛對不同的眾生以適當的方式開悟,使之得入正道。
天人師(Śāstā-dcavamanusyānāḿ):佛為人、天眾生之導師,教導何事應作、何事不應作。
佛世尊(Buddha-lokanātha):佛為覺者,應受世間眾生尊崇。
-
6 # 貴陽太極養生館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儘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佈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佛滅後,聖典先是口口傳誦,較晚才陸續出現文字經典;原始經典後來又經各部派的重新編纂。這一系列的過程,佛陀的原說一直被加工。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漢譯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其內容結構多為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於無常、無我的緣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訴他:“世尊所說,諸法是因緣的生滅”。
如來(印度梵語:Tathāgata),音譯為多陀阿伽陀,佛的十大稱號之一。tatha 意思是“如”,agata 意思是“來”。如指真如,含兩層意思:憑藉真如之道,透過努力,不斷累積善因,最後終於成佛,故名如來,也就是真身如來;透過介紹真如之道,使眾生增長智慧、消除煩惱、獲取利益,故名如來,也就是應身如來。也有解釋作“如諸佛而來,故名如來”。
民間常以如來、如來佛專指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佛,釋尊,即當時的悉達多太子。實際上這稱呼是不精確的。如來是佛的德號之一,如來的意思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所以如來與佛,二者只能稱其中一種。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也只有法身一般才稱為如來。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淨,並能生出一切諸法,即是如來法身。故此如來就是佛的法身,眾生自性。自性所生之般若之光能除一切貪垢慾望,智慧威德無窮,則如一輪明日高懸於萬里晴空之中,光芒萬丈,圓滿無缺,那是我們本來的面目。由於能離開一切見惑煩惱、思惑煩惱、無明煩惱,得證聖果即是如來。如來雖然自證圓滿法性,然而法身無相,不能為眾生所見,為化益眾生故,因而示現報身與應身。《金剛經》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所以,諸佛的心如如不動,切能來度無數大眾離苦得樂,得名如來。如來萬德莊嚴,我們學佛,應該學習戒、定、慧,從而進入如來三種品德:一:法身德。法即正法。謂諸佛由正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諸佛不增。在眾生不減。眾生迷之而成顛倒。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雖殊。體性恆一。具足常樂我淨。是名法身德。二:般若德。梵語般若。叫做智慧。謂佛究竟始覺之智。而能覺了諸法。不生不嚴滅。清淨無相。平等無二。不增不減。具足常樂我淨。是名般若德。三:解脫德。不繫名解。自在名脫。謂佛永離一切業累之縛。得大自在。具足常樂我淨。是名解脫德。由如來三種品德得解,我們應以為大眾演說法要,使大家成就法身慧命;用智慧利益眾生;送福廕令眾滿足,使其內心解脫常樂,共入如來願海。所以,偉大的佛陀福慧圓滿,又具足法身,故稱法身佛為如來。
關於佛陀的生卒年代,眾說紛紜。他的世壽為80歲,這點沒有異議。
中國古代依《周書異記》星象偽說,相信佛生於“周昭王26年”,滅於“周穆王53年” ,這個傳說是與道教爭論“佛先於老子”而編造,已不被現代學者採信 。上座部根據摩訶菩提寺的碑文,採用公元前623—前544年。 近代以《善見律毗婆沙》的“眾聖點記”,即佛滅結集律藏並在戒本記一點,至南齊永明七年(489)共975點。故計為前565—前486年,比孔子早逝七年 。印順法師認為不可能在佛滅當年就開始“點記”,當時還沒有手寫的戒本 。由於阿育王已有相當明確的年代可考,推論佛陀年代有了更大可能。日本小野玄妙據一切有部傳佛滅後116年阿育王登位,又即位於公元前269年,故佛滅於前384年。宇井伯壽又以阿育王即位於公前271年,推算為前466—前386年。宇井氏學生中村元又用新的希臘方面史料,訂為前463—前383年。日本學者在中村氏說前,多采用宇井氏之說。 2013年11月有報道稱,西方考古者發現或與佛陀有關的木建築。據此佛陀可能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 -
7 # 文藝快遞
要解析清楚這個問題,需要解析明白“如來"是什麼意思。
“如來”兩個字,多出現在各類佛經中,所以“如來”成為了佛的化身,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可以這麼說,如來並沒有具體的人或者佛,而是佛的最高思想境界,當然,又因為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所以一般說如來指的是釋迦牟尼。
一、佛教哲學,如來二字成為代表其實,如來和佛是同一個意思,所以我們說如來,就是在說佛,如來裡面包括釋迦牟尼佛。就好比老師兩個字,老師並沒有指定某個人,凡是值得你學習的人都可以叫他為老師。而如來也是一樣,如果你覺得他佛性夠好,你都可以尊稱他為如來,或者尊稱他為某某佛。
在佛家裡,有各種各樣的佛,這些佛前面都帶有一個名稱,比如彌勒佛、阿尼陀佛等等。所以在這裡也順便普及一下,在《西遊記》裡,把如來稱之為如來佛是不科學的,世界上沒有如來佛,就好比世界上沒有老實先生這個人一樣,老師和先生其實都是同級的尊稱。如果並排一起用,那就會很怪異了。
那麼,為什麼人們可以把佛稱之為如來呢?原因來自於佛經的哲學體系。
在佛家中,“如”亦名“如實”,即真知,指佛所說的“絕對真理”;循此真如達到佛的覺悟,故名如來。
《成實論》卷一:“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
《大智度論》卷二十四:“如實道來,故名如來。”
“如來”也指達到佛的果地,成正等正覺後,法身虛空自如,隨緣應化而度眾生,“來亦不來,去亦不去”,故方便而稱之為“如來”。
所以說,“如來”是用來表示佛家思想的一個詞,而不是一個人。
二、《西遊記》中的如來佛祖透過以上的解析,大家明白了“如來”的意思後,我們來解析《西遊記》中的如來佛祖到底是誰。
按照字面解析,那應該是佛的祖師爺,因為“如來”代表佛家的思想精髓,所以連起來就是佛的祖師爺,就好比老師先生的鼻祖,那一定孔子,是孔子開創了老師或者先生的先例。
那麼好了,這裡說的如來佛祖,也就是說佛的祖師爺是誰?那當然是釋迦牟尼,因為他是佛教的創始人。
只有他才是法力無邊的,最頓悟佛家思想的人。所以在《西遊記》裡,他的能力大於所有的佛,甚至比天庭的玉皇大帝都厲害。
他可以一手遮天,在天庭說句話,玉皇大帝不敢不聽。
當然了,《西遊記》裡的如來佛祖也不一定是指某個人,而是說佛家的整體思想的化身而已,他之所以能力這麼大,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佛家思想的化身,沒有人能逃出佛家的思想範圍,所以他能力無限。
作為電視劇,我們必須得用一個人物來代表他而已。
好了,這樣解析大家應該能明白了。即,如來是佛家的一種思想稱謂,不是一個人,而如來佛祖,你可以理解他說的就是釋迦牟尼,或者誰都不說,僅僅是佛家思想的化身而已。
-
8 # 一憶一
西遊記獅駝嶺遭遇中,如來佛祖曾經進行過自我介紹。原著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中這樣寫道:
自那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汙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與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親處。
從這句話可以得到的資訊就是,天地初開之時,走獸裡以麒麟為尊,飛禽裡以鳳凰為首領。而孔雀,大鵬出生的要比佛祖早,佛祖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傳燈錄》中有所記載,認為“西方有佛,其形丈六而黃金色”。這裡需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關於玉帝。在原著第七回的時候曾經,也是如來在西遊記裡首次登場,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如來笑道:“我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的聖人”。一般也叫佛陀。)如來說到:“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而玉帝修成的是十丈金身。
由此可以說明。其實在西遊記的世界裡,玉帝的本領要比如來大。當然這隻能說明佛祖的自我介紹。《西遊記》提到三個佛祖:燃燈古佛、如來佛、彌勒佛。是指過去佛、現生佛、未來佛。民間常以如來、如來佛專指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佛。實際上這稱呼是不精確的。如來是佛的德號之一,如來的意思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所以如來與佛,二者只能稱其中一種。
《西遊記》中如來的真實身份就是“佛界之主”法力高深莫測,修為乃丈六金身,貴為群佛之首。而作者人物原型是以正統佛教史上著名的最大佛祖“釋迦摩尼佛”。
-
9 # 鈍刀直入
他當時曾下九鼎油鍋,就煠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點淚兒,只為想起唐僧取經的苦惱,他就淚出痛腸,放眼便哭,心卻想道:“老孫既顯手段,變做小妖,來請這老怪,沒有個直直的站了說話之理,一定見他磕頭才是。我為人做了一場好漢,止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為他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一卷經能值幾何?今日卻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風訊。苦啊!算來只為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於人!”
你看,“止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南海拜觀音,書中有交代,兩界山拜師父,書中也有交代。唯獨西天拜佛祖,查不出由來。並且,他把拜佛祖放在第一的位子上,為什麼?因為他誤認為當年翻掌將他拿下的的人,除了師父菩提祖師不會有第二個人了。再看,第52回《悟空大鬧金山兜洞,如來暗示主人公》中:孫悟空的自我介紹:
我說與你聽:自小生來手段強,乾坤萬里有名揚。當時穎悟修仙道,昔日傳來不老方。立志拜投方寸地,虔心參見聖人鄉……諸神閉戶無遮擋,眾聖商量把佛央。其實如來多法力,果然智慧廣無量。手中賭賽翻筋斗,將山壓我不能強。玉皇才設安天會,西域方稱極樂場。
他認為佛祖是很強大的,自己雖然被打擊,卻也為佛教成名立下了大功勞。這裡交待的很清楚,西域方稱極樂場。西域不是指西方極樂世界,西方的極樂世界本身就是極樂場,西域是指地球上的西域,這是漢唐時代對疆域西邊那些國家的統稱。並且下邊的話,更證明了他把佛祖當成了自己的依仗。
行者道:“我想起來,佛法無邊,如今且上西天問我佛如來,教他著慧眼觀看大地四部洲,看這怪是那方生長,何處鄉貫住居,圈子是件甚麼寶貝。不管怎的,一定要拿他,與列位出氣,還汝等歡喜歸天。”
關鍵時候,孫悟空想到的是西天我佛如來,並說他佛法無邊。前面還講西域,這裡就變成了西天,什麼緣故?有人說西天就是西天竺,也就是西域。對不對那,也對也不對。說他對是因為從地理上講還是有道理的。說他不對,是因為西天就不是一個地理概念。西天在哪?西天存在於這個世界中我們不能探知的地方。釋迦牟尼活了84歲就涅槃了,然而他的法身,也就是《西遊記》中說的丈二金身卻仍然在靈鷲峰(靈山)說法。這是一個永恆,然而我們普通人卻看不見。如果想看見,必須在本質上提升自己,也就是書中說的脫胎換骨。
好行者,說聲去,就縱筋斗雲,早至靈山,落下祥光,四方觀看,好去處:靈峰疏傑,迭嶂清佳,仙嶽頂巔摩碧漢。西天瞻巨鎮,形勢壓中華。元氣流通天地遠,威風飛徹滿臺花。時聞鐘磬音長,每聽經宣告朗。又見那青松之下優婆講,翠柏之間羅漢行。白鶴有情來鷲嶺,青鸞著意佇閒亭。玄猴對對擎仙果,壽鹿雙雙獻紫英。幽鳥聲頻如訴語,奇花色絢不知名。回巒盤繞重重顧,古道灣環處處平。正是清虛靈秀地,莊嚴大覺佛家風。那行者正然點看山景,忽聽得有人叫道:“孫悟空,從那裡來?往何處去?”急回頭看,原來是比丘尼尊者。大聖作禮道:“正有一事,欲見如來。”比丘尼道:“你這個頑皮!既然要見如來,怎麼不登寶剎,且在這裡看山?”行者道:“初來貴地,故此大膽。”
第一,比丘尼尊者,直接叫道:“孫悟空,從那裡來?往何處去?”又說:“你這個頑皮!既然要見如來,怎麼不登寶剎,且在這裡看山?”直接喊出名字,並且又以長者的身份稱其為頑皮。可見,這個比丘尼尊者對孫悟空也是相當熟識和喜愛的,是他的師長級人物。
行者低頭禮拜畢,如來問道:“悟空,前聞得觀音尊者解脫汝身,皈依釋教,保唐僧來此求經,你怎麼獨自到此?有何事故?”行者頓首道:“上告我佛,弟子自秉迦持,與唐朝師父西來,行至金兜山金兜洞,遇著一個惡魔頭,名喚兕大王,神通廣大,把師父與師弟等攝入洞中。
這是一個錯誤認識,等到了最後,與唐僧到達靈山時,他的認識就完全變了。
三藏才轉身,輕輕的跳上彼岸。有詩為證,詩曰:
脫卻胎胞骨肉身,相親相愛是元神。今朝行滿方成佛,洗淨當年六六塵。
此誠所謂廣大智慧,登彼岸無極之法。四眾上岸回頭,連無底船兒卻不知去向,行者方說是接引佛祖。三藏方才省悟,急轉身,反謝了三個徒弟,行者道:“兩不相謝,彼此皆扶持也。我等虧師父解脫,借門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師父也賴我等保護,秉教伽持,喜脫了凡胎。師父,你看這面前花草松篁,鸞鳳鶴鹿之勝境,比那妖邪顯化之處,孰美孰惡?何善何兇?”
二尊者不肯白手傳經時,口氣更是大大的不同。
行者見他講口扭捏,不肯傳經,他忍不住叫噪道:“師父,我們去告如來,教他自家來把經與老孫也。”
靈山上住著的是釋迦牟尼佛,也就是釋迦文佛,在《西遊記》上,作者或人物稱其為我佛如來。這些稱呼,都是專指的。因為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佛,我們聽聞佛法都是聽他講,其他佛菩薩的故事和修行法門也是經他介紹才知道,他是最根本的老師,故而稱其為本師釋迦牟尼佛。簡稱,我佛如來。
佛、如來是兩個稱呼。之所以連用,是因為佛是十號具足。何謂十號具足?就是在十個方面都取得了大成就。俗稱的如來佛或如來佛祖,並不是指一個佛名字叫如來,而是一種將錯就錯,專指釋迦牟尼佛。《西遊記》原著中並不這樣表述,釋迦牟尼更沒這樣自稱過。他介紹自己時,是非常謙虛的。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孫悟空初見釋迦牟尼佛時,是不認得他,故而厲聲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如來笑道:“我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
看到了沒,佛祖稱自己為尊者,皈依於阿彌陀佛。這是非常謙虛的回答,同時,也是事實。
《華嚴經》上說,釋迦牟尼佛所在的娑婆世界的一劫是阿彌陀佛所在的極樂世界的一天一夜。並且,在淨土宗的經典《佛說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不問而自說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非常罕見的。一般來講,佛祖講經,是要有應機眾的,是要有人請法的,佛法不能不分物件亂講,更不能輕傳。否則,會造成增上慢人(傲慢狂妄的人)輕慢佛法,亂扣帽子,增加這些人的罪過。在關於信不信阿彌陀佛這個問題上,釋迦牟尼佛顧不上這許多,帶頭信仰極樂世界。所以,這裡的南無阿彌陀佛是有深意的。即使都是領導,下系領導稱呼自己的上級為領導,自己是不會自稱為領導的。不要說佛這個級別層次的,就是小學生班幹部這樣自稱,也是棒槌一個,會落下笑柄的。
把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就這樣區別開了。有人會問,即使真的不是同一個人,又有什麼意義呢?意義太大了。如果是一個人,在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的開頭:
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只註名便了。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閒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
這裡提到五方五老,並且以兄弟相待。
仙女道:“上會自有舊規。請的是西天佛老、菩薩、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個是五方五老”。
一個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一個是西天靈山勝境的釋迦牟尼佛。
在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中有證明:
三藏回頭,忽見那下溜中有一人撐一隻船來,叫道:“上渡!上渡!”長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亂頑。那裡有隻渡船兒來了。”他三個跳起來站定,同眼觀看,那船兒來得至近,原來是一隻無底的船兒。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認得是接引佛祖,又稱為南無寶幢光王佛。行者卻不題破,只管叫:“這裡來!撐攏來!”霎時撐近岸邊,又叫:“上渡!上渡!”三藏見了,又心驚道:“你這無底的破船兒,如何渡人?”佛祖道:“我這船鴻蒙初判有聲名,幸我撐來不變更。有浪有風還自穩,無終無始樂昇平。六塵不染能歸一,萬劫安然自在行。無底船兒難過海,今來古往渡群生。”孫大聖合掌稱謝道:“承盛意接引吾師。
看見了沒,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認得是接引佛祖,又稱名為南無寶幢光王佛。接引佛是誰?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誰?是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寶幢光王佛等等名字各異的佛。這就好比中國皇帝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稱呼一樣,是總稱與具體稱呼的區別。在佛學上叫三身,即法身、應身、化身。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應身佛,寶幢光王佛是其中的一個化身佛。我們這個世界在宇宙中號稱娑婆世界,化身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拘留孫佛等等,應身佛是盧舍那佛,所有華藏世界的佛在更高的層面,統一為法身佛,即毗盧舍那佛。所謂成佛就是證得毗盧舍那法身。還用上面的比喻,法身佛就好比元首,不論是古代的皇帝、王、天子、可汗,還是近代的總統、Quattroporte、主席,抑或外國的酋長、執政官等等,這些人都是元首。
有人要說了,人家作者吳承恩未必這樣想,是你過度演繹了吧!
這樣看古人,看大家,看高人是不對的,我們曾幾何時被誤導的懷疑一切,不知敬畏。把偉人庸俗化,把英雄猥瑣化,把世界自我化。吳承恩生活在明朝,那是一個“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時代,更何況那時的資訊量與文化傳承,無非是釋道儒佔主流思想。一個讀書人想不讀佛典都無可奈何,不然就無書可讀,無話可談。為了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交談溝通,也得下力氣弄通幾本佛經,不然,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被貽笑大方。所以,不用懷疑吳承恩的佛學知識,他是絕不會在這些框架常識的問題上出偏差的。
順著這個思路,再看另外一個佛祖——東來佛祖彌勒佛。第六十六回《諸神遭毒手,彌勒縛妖魔》中:
大聖正當悽慘之時,忽見那西南上一朵彩雲墜地,滿山頭大雨繽紛,有人叫道:“悟空,認得我麼?”行者急走前看處,那個人:大耳橫頤方面相,肩查腹滿身軀胖。一腔春意喜盈盈,兩眼秋波光蕩蕩。敞袖飄然福氣多,芒鞋灑落精神壯。極樂場中第一尊,南無彌勒笑和尚。行者見了,連忙下拜道:“東來佛祖那裡去?弟子失迴避了,萬罪!萬罪!”佛祖道:“我此來,專為這小雷音妖怪也。”行者道:“多蒙老爺盛德大恩。敢問那妖是那方怪物,何處精魔,不知他那搭包兒是件甚麼寶貝,煩老爺指示指示。”佛祖道:“他是我面前司磬的一個黃眉童兒。
這裡,孫悟空也是一眼就認出來東來佛祖彌勒佛的。嚴格來說,彌勒佛是未來佛,現在還沒成佛,應該稱其為彌勒菩薩。但他已經被釋迦牟尼佛確定為下一位佛祖,故而大家就高稱其為佛了。再者,稱其為東來佛祖,東來的和西去的,是一個意思,都是在成佛的路上,故而,這個稱呼還是很恰當的。
菩提祖師、彌勒菩薩都是被孫悟空稱為老爺的人,對西方佛老卻以兄弟相待,對西域成佛的釋迦牟尼佛也只是自稱弟子。何為弟子?修行人以菩薩為兄,以佛陀為父,故而自稱弟子。這樣一來,彌勒菩薩、須菩提這些見了釋迦牟尼佛自稱弟子的人反而比佛祖的輩分還高,整個佛的世界全亂了。
真是越看越亂,閱讀越理不出頭緒。以至於懷疑菩提祖師是須菩提嗎?即使須菩提祖師不是須菩提,彌勒菩薩與釋迦牟尼佛的關係又該如何確定呢?
回答是,一定要堅信須菩提祖師就是須菩提就是菩提祖師這個前面論證過的結論。之所以產生上面的混亂,是因為現實中的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的。孫悟空學藝時須菩提祖師的年齡是遠遠大於孫悟空的年齡的,與須菩提同時代的彌勒菩薩的年齡也是如此。所以,從年齡上來講,稱他們為老爺並不過分。
對於比悟空出世還晚的釋迦牟尼佛,只用了七年的時間就修成丈二金身的佛陀。從年齡上講,比孫悟空還小,比須菩提和彌勒菩薩更小。但年齡雖小,道行卻深。須菩提和彌勒菩薩這些久久修行但不得佛果的人,還是要繼續向這位迅速成佛的釋迦牟尼佛學習,並且要執弟子禮,稱如來為父。同樣,大鬧天宮的孫悟空被壓於五行山,等唐僧解救後皈依佛門,他和唐僧都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都要自稱弟子,視如來為父。
經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整個學藝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認知不斷提升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的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只有如此來理解,才能自然而然的堪破《西遊記》中那神秘莫測的佛的世界,得出西天佛祖就是釋迦牟尼佛這一結論。
-
10 # 覃仕勇說史
答:在佛教中,如來通常指的就是釋迦牟尼。
那麼,釋迦牟尼為什麼又叫如來呢?
首先,是兩個詞語辨析問題。
一、釋迦牟尼是什麼意思;
二、如來又是什麼意思。
“釋迦”是兩千多年前生活在如今尼泊爾南部一個部落的名字。
有人會說,這個部落就是怪,怎麼會給自己的部落起個“釋迦”這樣無聊的名字。
“釋迦”是漢文音譯,在人家釋迦人的語言裡,是個很威武的名字,包含著“無所不能”、“勇猛無雙”的意思。
所以,一點也不無聊。
“牟尼”則是釋迦人對出家修行獲得重大成就的人的尊稱,是聖者的意思。
那麼,“釋迦牟尼”,指的就是“釋迦人中之聖者”的意思。
由此可見,“釋迦牟尼”根本就不是一個人名。
但是,類比一下,如果有人說“中國儒家中之聖人”,大家一定會想到,那是指孔子。
“中國儒家中的聖人”可以有很多,但最有名的就是孔子;則“中國儒家中之聖人”已經和孔子劃等號了。
同理,“釋迦人中之聖者”可以有很多,但最有名的是喬達摩·悉達多;則“釋迦人中之聖者”就可以和喬達摩·悉達多劃等號了。
關於這個喬達摩·悉達多的傳說有很多,真真假假,這裡不展開說了,但有一點,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他佛教的創始人!
注意,“佛”,在印度梵語裡又稱“如來”,音為Tathāgata,前面的tathā是意為“這樣”、“如此”,gata意為“來去”,組合在一起,就是“來去都一個樣”,意指永恆不變。
在《金剛經》裡,喬達摩·悉達多給“如來”下過一個註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看,和文字遊戲裡的繞口令一樣,是說來也不是來,去也不是去,無所來,無所去,無喜也無憂,無生也無死,一切都是輪迴,輪迴也是一切,無所動,也無所靜,動就是靜,靜就是動,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怎麼樣?夠玄妙吧?
說了這麼多,您應該明白“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了吧?
那麼,好了,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華人喜歡追本溯源,凡事要探個究竟(這是個極好的優點和習慣),佛教徒總是會想,佛教是個好東西,這麼個好東西是怎麼來的捏?誰創造的呀?
一來二去,知道了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那麼,是創始人,又是死於兩千多年前的創始人,是不是尊稱他為“祖”?“祖師爺”的“祖”?
當然沒問題。
那麼,他的“祖”,是什麼“祖”呢?
佛教之祖唄!
得,“佛祖”的稱呼就這麼來了。
則在華人的稱呼裡,“佛祖”就是指釋迦牟尼了。
前面說了,“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的意思,但這裡要以“祖”來尊稱釋迦牟尼,這麼著,“如來佛祖”就成了的釋迦牟尼尊稱啦。
不過,隨著道教、佛教進入了中國神話世界,即“如來佛祖”就身不由己了,在他那個釋迦世界裡的小神話,什麼右脅誕生啦、木槍刺腳啦,以身飼虎啦,割肉喂鷹啦,都是小兒科。
在中國神話系統裡,如來佛祖身雖居地西天,卻縱橫三千大千世界,不處不在,又不處在,既無所住,又無所不住,既在心中,又不在心中,既俱足色身,又不俱足色身,色亦空,空亦色,當真法力無邊。
而且,這如來佛祖再也不是那個與孔子同時代的釋迦部落的修行者了,我們看《西遊記》裡,玉皇大帝已經修行了2億年,如來佛祖更久,他自稱現身成佛已經有八千次,簡直是無窮無盡,沒有時間的概念,沒有空間的存在,太偉大了!
也可以這麼說,在佛教的經典教義裡,如來就是釋迦牟尼;但在中國神話世界裡,如來不是釋迦牟尼,是華人自己創造出來的無所不能的至尊之神。
-
11 # 元元影視大全
在這個豐收的季節,天氣逐漸變涼,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這就激發了人們強烈的求知慾,對如來佛祖神秘的身份感到疑惑,和他那一身的神通又是哪裡學的吶?他的師傅是誰?
如來佛祖乃是聖人之身出生,如來佛祖又稱:世尊、釋尊,是佛教教祖。稱號的由來在佛本集經卷裡面有所記載。
據說,如來是在母親回孃家時,途經無憂樹下而生。關於如來佛祖的來歷有很多傳說,相傳是在西牛賀洲天竺靈山鷲峰頂上修得丈六金身。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乃是老子出關化胡之時度化的通天道人大徒弟多寶道人。又相傳是聖人之一的西方接引道人所化。
回覆列表
《西遊記》中的如來,指的是西方靈山大雷音寺佛主。
但如果確定地說如來就是大雷音寺佛主,那就是錯誤的了。除此之外,在我們既定印象中,如來就等於釋迦摩尼佛,而實際上,這種說法也是不全面的。
如來其實只是個“稱號”如來,在印度梵語裡是“Tathāgata”,“tatha "的意思是“如”,“agata ”的意思是“來”,音譯為多陀阿伽陀,是佛的十大稱號之一,“諸佛而來,故名如來”正是此意。其中的“如”,在佛經中指“真如”,也即絕對的真理;“如來”,指乘如實之道而來成正覺,也就是說掌握著絕對真理,來到世間說法以普渡眾生的聖者。
簡單地說,在佛教中,如來,就如同我們俗世中的一個稱號或者職稱,不是某個特定的佛的專有名字,而是一種對於大能者,對於聖者的尊稱。
“如來”則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說堅持真如之道,經過不懈的努力,持續不斷地積累善因,最終必將成佛,也就是真身如來;第二層是指透過傳播真如之道,使芸芸眾生可以增長智慧,消除煩惱,獲取利益,即應身如來。
在民間,如來、如來佛,一般用來特指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姓喬達摩,本名悉達多,意為“義成就者”,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因為父親為釋迦族,所以,他後來被信徒尊稱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也可稱其佛陀(覺者)、世尊、釋尊等。
佛有三身佛有三身,分別是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和釋迦牟尼佛。
法身佛,指毗盧遮那佛,也即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至高無上的本尊,也是密宗最高階層的佛,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代表著最本質、最圓滿的智慧。佛以法為身,所以稱之為法身,法身處於常寂光淨土。
報身佛,指盧舍那佛,“盧舍那”的意思是智慧廣大,光明普照。盧舍那佛,就是證得了絕對真理,從而獲得佛果後顯示的佛的智慧佛身,是行六度萬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是修行圓滿、大徹大悟的表現。
應身佛,即前面所提到的釋迦牟尼佛,是表示隨緣教化,度脫世間眾生而現的佛身,特指釋迦牟尼的生身。
如來八相成道佛教中,有八相成道之說,指的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所經歷的八個階段。佛典記載,釋迦牟尼在過去世早已成道,為了度化眾生,才化身“示現”八種相狀,應時對機地降生人間。
《妙法蓮華經》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具體來說,這八相成道包括:降兜率、住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說法、涅槃。因為“成道”是“八相”中最重要的內容,而且又是釋迦牟尼“一代時教”的起點,所以,八相成道又稱為“八相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