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清單

    秦國在秦始皇嬴政的帶領下,打敗六國,成功統一全中國,可以說他是一位千古帝王。但是這樣的一位帝王卻是認為法才是治國的關鍵,只要有嚴厲的法律,國家就會一直存在,甚至千千萬萬代。可是他卻不知道治國的關鍵是民生,就在他去世後農民紛紛起義,而這樣的一個大秦國卻只是存在了十五年。

    很多人會說如果繼承皇位的不是秦二世胡亥,而是大公子扶蘇,那麼這個結果肯定不是這樣。是的,這個結局還真的會發生變化,但是這裡可以問到,那就是為什麼大公子沒有繼承皇位,而秦二世胡亥會繼位呢?這其中還有一些秘密。

    扶蘇這個人崇尚和平,比較仁慈和善,對老百姓是真的好。作為秦始皇的長子,他剛毅勇武,特別的有遠見,而且他還擅長政治,在百姓心裡也有一定的地位。可是這樣的一位公子還是有著柔弱,不能夠決斷,所以他看到秦始皇這樣對待百姓的時候很是反對,甚至去反駁秦始皇的決策。當他不斷地給秦始皇灌輸自己的觀點時,卻是讓秦始皇很是反感,所以後來他被秦始皇派去修了長城。

    但是這些絲毫不影響秦始皇對於這位大公子的喜愛。“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出於《詩經》,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此子的喜愛,寄託著他無限的期望。儘管把他派去修築長城,卻是一直關心著這個兒子。

    秦始皇晚年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藥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思,可是最後卻是因為吃多了金屬提前送了命。不過在臨終前卻是交代李斯,讓他把皇位傳給大皇子扶蘇,希望他能夠治理國家。可是這個時候趙高卻是對他說:“如果你現在把皇位給大公子,那麼大公子繼位後肯定會治你我的罪,那個時候你我都跑不了。”所以李斯聯合趙高,偷偷改了命令,把皇位傳給了他們控制的秦二世胡亥,而扶蘇卻是被賜死。

    可憐的扶蘇相信了他們傳來的資訊,自己自殺了,而代替他的是被掌控的秦二世胡亥。就是因為如此,一個讓全國害怕的大秦朝卻是隻活了十五年就沒了。

  • 2 # 奧陶紀來客

    秦始皇的理想接班人是扶蘇,對扶蘇寵愛有加。秦始皇死在外,扶蘇在北邊戍邊,兼管長城修築事宜,當時跟前只有丞相李斯太監趙高和胡亥。趙高為了能撐權,把皇帝捏在手心裡聽其擺佈,假傳遺詔,立胡亥。因為胡亥羸弱,能聽他話。密不報喪,又假傳聖旨,賜死扶蘇。利用李斯,瞞過李斯,恫嚇李斯,功成後又殺掉李斯。胡亥臨朝,指鹿為馬,天下大亂,秦亡。

  • 3 # 在下古麒

    直奔主題

    儘管對於此問題,目前仍然存有爭議,可是在我看來,公子扶蘇才是秦始皇的的理想繼承人。而胡亥則是透過沙丘之變,聯合趙高、李斯篡改遺詔而成功上位的。

    第一、《史記》中有明確的歷史記載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其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雖然司馬遷並不是親身經歷著,可是作為一代史學大家,他離那個年代更加接近,而所接觸的歷史文獻記載也更加真實。

    從史記中所見,胡亥繼承皇位正統的可能性也是有所質疑的。

    第二,秦始皇派扶蘇去蒙恬處

    作為統一六國的君王,秦始皇的心思是足夠縝密的。儘管他十分寵愛胡亥,可是這卻並不代表他會去將國家交給他。秦始皇深知,利用法家治國並不是長久之計,而國家的未來更多的應該倚仗於公子扶蘇的賢德。他將公子扶蘇發配至蒙恬軍營,也可謂是深思熟慮。

    蒙恬是秦始皇的重臣,手上握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而秦始皇將公子扶蘇放置於蒙恬處,表面上看是將扶蘇排擠出權力的中心,可是,這何不可以認為是為了鍛鍊扶蘇並且讓蒙恬去效忠扶蘇呢?

    第三,胡亥上位後殘害手足

    我們都知道,在沙丘之變後,趙高等人表面上沒事人一樣,就是為了掩蓋秦始皇的死訊。然後等到了咸陽之後,就直接拿出秦始皇遺詔出來,擁護胡亥登基為帝。我們暫且認為這是為了防止咸陽城內的有心人有時間反抗吧。

    胡亥成為九五至尊後,還殺了其他的兄弟姐妹。按理來說,扶蘇身死後,應該沒有人在對他有威脅了,可是他卻還殺了其他的皇子。細想一下,這僅僅只是胡亥的殘暴不仁嗎?其實這裡也有些疑點的,我個人認為,這其中也不乏胡亥擔心東窗事發,危及自己的“正統”地位。

    其實,對於胡亥是否篡位一說,至今沒有明確的結論,姑且妄自猜測吧。

    優質問答,等您關注~

  • 4 # 言行觀照

    史書上都是統一回答的,今天我們試著另當別論。先不管兩位公子誰優誰劣,又是誰繼位。我們來說說當時的六國殘餘勢力,從始皇統一六國開始,六國的刺秦計劃就沒有停止過;到後來的各方勢力起來造反,從陳勝吳廣開始,首推楚國,項羽是"亡秦必楚"四字預言的第一執行者;加上諸子百家的一些宗派勢力,都在抗秦的路上。秦始皇造就的功業,犧牲的卻是原本六國王公貴族的巨大利益體系。在當時的時代格局下,是不可能不去復辟報仇的。歷上每個朝代的覆滅,都有殘餘勢力去試圖重振本朝的盛世,只是成功的較少,基本上都被新的朝代清算乾淨了。光武劉秀是最成功的典範。所以,秦滅六國後十一年又覆滅,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當時被滅的六國後人不甘臣服的決心。

  • 5 # 小南讀

    關於這段歷史,其實目前歷史上還有些爭論。

    首先,李斯和趙高密謀矯詔,害死蒙恬和公子扶蘇這一段出自司馬公的《史記》,史記認為公子扶蘇是正統。而有一本出土的竹簡,叫《趙正書》,上面卻說李斯還有御史馮去疾在秦始皇臨終之時被召見,馮去疾冒死向皇帝進言,要求立胡亥為儲君,秦始皇同意後駕崩。若按照趙正書所言,胡亥則是正統。

    在這裡我們簡單地將幾件事分析一下,各位看官若有不同想法可以提一提。

    第一點,扶蘇這個人,史書上說他剛毅勇武,為人仁善,有政治遠見。但是很確切地一點就是,扶蘇這個人和秦始皇的政見是有很大分歧的。秦始皇很重視法家,但對儒家一直不感冒,扶蘇本身就是信奉儒教的,而且扶蘇也正是因為進言觸怒秦始皇才被髮配北地去修長城的,並作為監軍去到蒙恬軍中。

    這一點其實有點奇怪的,我們暫且不論秦始皇喜不喜歡扶蘇,但他為何要發配扶蘇去到北地的蒙恬軍中?支援扶蘇是正統的人認為,扶蘇雖然被調離權利中心,但是卻能直接監軍數十萬秦軍,這難道不是很信任扶蘇嗎?而認為胡亥是正統的人則認為,在春秋戰國時代若是公子被髮配邊疆,就是失去了繼承王位的機會,秦始皇就這麼把扶蘇貶過去是不是就是不屬意公子扶蘇?

    第二點,秦和楚一直世代聯姻,楚作為外戚在秦的政治中心中具有很大的勢力,當初秦滅楚之時,秦國丞相昌平君立刻叛秦,導致秦將李信大敗,秦始皇立刻清剿有楚國背景的外戚勢力。後來陳勝起義打得就是扶蘇和楚國名將“項燕”的旗號,所以有不少人認為扶蘇很可能就有楚國的血統,這樣的話,扶蘇就作為外戚重新掌權的希望了。但秦始皇一直對楚國遺民有很大地忌憚和猜忌,所以秦始皇是有可能猜忌公子扶蘇。

    當然這點是猜測的居多,但也不失一個方向。以秦始皇的性子,本身也是好大喜功,但扶蘇這個兒子還整天說他這不對那不對,而且這個兒子本身所擁有的勢力還對他有點小威脅的(不管公子扶蘇是不是有楚國血統,但他受到很多人支援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秦始皇猜忌扶蘇這個兒子是有可能的。

    第三點,就是史記所記載的這些是不是可信,後代史官本身對扶蘇印象一直很好,而秦滅之後公子扶蘇這件事一直有不同的說法,司馬公會不會是選取其中一種記錄下來?

    剛剛我們提到公子扶蘇提倡儒家,是不是司馬公也因此而喜歡他,從而給扶蘇證明?這個其實比較少有這種可能,司馬公對儒家學說其實比較不喜歡的,比較推崇的是道家的無為而治,而且作為史官,司馬公一直都是比較公正的。而且司馬公的時代距離秦滅的時代其實不久,所以大部分人都認為司馬公的應該沒錯。

    在這裡,我就簡單地拿這幾件有爭議的事情來說,也沒能力去完全下定論說明扶蘇是正統還是胡亥是合法的,也許得等出土更多的證據和史料我們才能知道。

  • 6 # 西府趙王爺

    關於嬴政的理想接班人的爭論是近些年才有的!

    按照原本司馬遷《史記》的觀點,嬴政理想接班人自然是以賢能著稱的公子扶蘇。但最新發掘的史料《西漢竹書》裡面關於此事的記載即《趙正書》(秦始皇也叫趙正),卻將司馬遷的論點推翻。

    所謂的“沙丘之變”並未發生,秦始皇確實接受了丞相李斯、御史大夫馮去疾等親信近臣的提議,同意讓幼子胡亥即位,並沒想過傳位給長子扶蘇。

    【丞相臣斯、御史臣(馮)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殺其兄夫(扶)胥(蘇)、中尉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趙正書》

    其理由也很充分!

    第一,秦始皇並不喜歡扶蘇!

    按照《史記》所言,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仁,有政治遠見!這都賢能成那樣了,可秦始皇有生之年吝嗇的連個太子的地位都不肯給扶蘇,而且還將其遠逐邊塞。

    如果秦始皇想培養扶蘇作為接班人,就不會讓其長期遊離於政治中心之外!

    第二,扶蘇血統問題!按李開元先生的研究,扶蘇很可能是楚國女子所生。因為,楚國和秦國世代聯姻,宣太后羋八子就是來自楚國。

    從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後,宣佈楚國復國,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所以,扶蘇身上極可能留著楚國公主的血,楚地的百姓才會對他有天然的親近感。所以身負楚國血統的扶蘇有可能成為楚國復興的希望!

    顯然,秦始皇不想自己為楚國做嫁衣!

    第三,扶蘇與秦始皇政見相左!

    按照歷史記載,扶蘇多仁德,經常反對並勸諫秦始皇。假如扶蘇做了皇帝,秦始皇一生心血草創的大一統帝國的各項制度,都可能被自有主張的扶蘇推翻,這是秦始皇覺得最不能容忍的。

    所以,綜上原因,扶蘇很可能不是理想繼承人,而胡亥也並非篡位!

    不過,至於後面公子扶蘇與蒙家兄弟的下場,可能就是趙高李斯等個人陰謀了!

    畢竟,虎毒不食子!

    當然了,一切都不是定論,畢竟那是兩千多年前的密謀,我們找不到確切的答案,只能是根據有限的史料去分析推斷!

    司馬遷如此,《趙正書》如此,我們依然如此!

  • 7 # 帶你—學歷史

    歷史畢竟是歷史了,很多是是非非也都是後人評說,但是我個人認為,秦始皇傳位的應該還是扶蘇,具體有以下幾點:

    1.扶蘇個人品德很好。他尤其是愛民如子、謙遜待人的性格頗受老百姓的愛戴,就連當時的趙高就評價扶蘇是“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

    2.扶蘇有才幹。扶蘇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屢建奇功,收回北方大片領土。

    3.重視儒家思想。具記載扶蘇是“重儒術,親文士;心懷仁孝,情真意切。”,可見扶蘇是一位很有才學的人。

    4.長子繼位有慣例。這個是胡亥所無法擁有的純天然條件,是無法改變的。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當我們茶餘飯後嘮嘮嗑吧。

  • 8 # 桃花一簇開無主

    這個問題欠妥。

    嬴政的理想接班人肯定不是胡亥。

    按照史書的記載,秦始皇一共有23個兒子,10多位公主。從數量來講,這絕對是不少了。但是留下名字在歷史上的卻僅僅有四個,分別是長子扶蘇、公子高、公子將閭、以及18子胡亥。

    這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說明了在當時,秦始皇執政時期,公子們參政的不多。秦朝實施的郡縣制,不是分封制,公子們都在都城待著,在統一集權的領導之下,也沒有建工立業的太多機會。

    而扶蘇得以北守匈奴,和蒙恬在一起,這很難說是貶斥還是鍛鍊。

    我個人傾向於鍛鍊一說。雖然扶蘇由於十分耿直,惹得秦始皇不高興,決定將其趕出京城,但是畢竟是自己的長子。所以派他去了北部攻打匈奴的軍營,是貶,更是鍛鍊,跟著蒙恬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可以獲得很多歷練,對於扶蘇未來治國絕對是大有幫助的。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秦始皇對扶蘇的愛是濃厚的。

    而胡亥也是很受秦始皇喜歡的,這從始皇巡遊帶著胡亥就可以看出,雖然是胡亥 主動申請的,按時若皇帝不喜歡也不會帶著。

    而胡亥申請對了!正是在巡遊中,秦始皇死去。

    秦始皇寫了一封蓋上御印的信給公子扶蘇,並對左右說:“讓扶蘇回咸陽來參加喪事,在咸陽安葬。”信封好後給了中東府令趙高,讓趙高派人送去。但是趙高並沒有這麼做。一方面趙高和扶蘇有過節,另一方面,趙高是胡亥的老師。

    趙高想選一個對自己更好的公子當皇帝,胡亥當然是最佳人選,於是就和李斯密謀。

    李斯是法家,胡亥學過法;而扶蘇是儒家,兩者是不同的派別。所以李斯也更希望扶蘇不要當皇帝。

    因此趙高和李斯是一拍即合!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是到了,胡亥繼位,扶蘇自刎。

    不過,從扶蘇自刎的情況看,這個公子還真不是皇帝的料,想想他當時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又是長子,登高一呼,響著雲集,鹿死誰手,十分難料

    蒙恬勸說扶蘇回京質問,但是扶蘇連回去質問的勇氣都沒有,居然自殺了,死都不怕,為什麼怕回去質問呢?

    而且扶蘇的軟弱還導致了蒙恬之後的死亡,進而也導致了嬴秦的滅亡!其罪不在胡亥之下!

  • 9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秦始皇贏政的接班人都不可能是胡亥,而是扶蘇。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無論是從封建社會的禮制,立嫡立長的原則來看,還是不守禮法按立賢來看,接班人都是扶蘇,而不是胡亥。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雄才大略,他不可能看不出自已的兒子,誰賢能,誰平庸,扶蘇之所以被外派到北疆監軍,是因為扶蘇勸諫秦始皇,不要因為天下未定,而殺戮過多,導致出現動亂,而觸怒秦始皇的,才被調去邊境監軍,而胡亥是幼子,秦始皇雖貴為皇帝,同時也是一個父親,對於最小兒子的喜愛,並不代表就會胡亥為接班人。

    扶蘇在邊境監軍,可是有兵權的,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秦始皇都不可能把他最有繼承權,而不立為接班人的兒子送去監軍,還給兵權,想想要是胡亥是接班人,那麼秦始皇這個舉動,豈不是對秦帝國產生不穩定的影響。

    秦始皇之所以沒有立太子,一是因為自已覺得自已還沒有老到要去世,二是秦始皇對長生不老還抱有很大的希望。

    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胡亥主動要求同往,秦始皇做為父親答應了,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出巡成了秦始皇人生最後一次出巡,秦始皇居然病死在這次出巡中,臨死前,秦始皇寫下詔書:讓扶蘇到咸陽主持葬禮。雖然沒有明說是讓扶蘇即位,但這不明擺的讓扶蘇即位嗎?不然那麼遠讓扶蘇回來主持下葬禮再回去監軍嗎?如果秦始皇真要讓胡亥當接班人,當時的胡亥不就是在秦始皇身邊嗎?直接傳位不就得了,還用得著叫扶蘇回來主持葬禮嗎?從詔書事件也能看出來秦始皇是讓扶蘇即位的。

    另外從胡亥即位前後的動作來看,胡亥也不可能是秦始皇指定的接班人。胡亥先是逼死了扶蘇,然後又賜死蒙恬和蒙毅,接著屠殺了自已的20多個兄弟和10幾個姐妹,為什麼殺這麼多人?因為得位不正,害怕有人來搶皇位。殺扶蘇及兄弟姐妹,是為了除掉自已繼承皇位的競爭對手,兄弟全沒了,就不會有人搶皇位了。殺大臣,也是因為得位不正,害怕自已的陰謀會被這些人知道,導致丟失皇位。

    既然胡亥是得位不正,既然秦始皇的詔書是讓扶蘇回咸陽主持葬禮,那麼胡亥想要登上皇位,唯一的辦法就是篡改詔書。

    而胡亥篡位卻並非自已的本意,而是被趙高陰謀說服的。胡亥篡位的陰謀來自趙高,趙高當時掌握秦始皇的車馬、玉璽、兵符,秦始皇寫下讓扶蘇去咸陽主持葬禮的詔書後就去世了,趙高有意無意的扣住了詔書,沒有發出,接下來先後說服胡亥和李斯,各種利誘、威脅,然後三人共同謀劃篡改詔書,讓胡亥登上皇位。

    整個篡位事件,趙高就是始作俑者,整個陰謀,也全是趙高一手計劃。趙高利用秦始皇沒有立太子的事件,發現了秦始皇的致命漏洞,進行暗箱操作,利用篡改詔書,扶胡亥即位後,之後又利用皇帝胡亥,剷除異己,獨掌大權,指鹿為馬,趙高想幹什麼?他想當皇帝想瘋了。

  • 10 # 巴山夜雨涮鍋

    秦始皇嬴政的理想接班人是不是扶蘇姑且不說,肯定不會是胡亥這個飯桶暴君。後者當然是靠篡位上位的,史書有記載,誰能推翻?

    提出一個有悖於過去通常認識的觀點,必須有強證據才能論證,而不是拍腦袋就行。司馬遷的史記明確記載了秦始皇準備立扶蘇為後,卻被李斯趙高篡改遺囑,改立胡亥,要推翻必須有更多證據。

    首先從禮法角度,秦始皇沒有立皇后,因此不存在嫡子一說。既然如此,就是無嫡立長。扶蘇是長子,繼位毫無問題。

    其次,扶蘇的母親很可能是楚國人,楚人本來就是秦朝後宮的一大勢力,也是秦朝統一後最大的不安定反抗力量所在地。加上扶蘇素來有賢名,以至於幾年後楚國的陳勝吳廣起兵造反,還要打出扶蘇的旗號。如果扶蘇繼位,內可以借用楚人集團的政治力量,外可以安撫原楚地的民心,對秦朝統治很有好處。

    其三,扶蘇的政治立場和秦始皇稍微有些不同,比秦始皇更寬容。這一點恰好是對秦朝過於剛硬的政治的有效改良。秦人出身西北,彪悍驍勇,用純剛性的法家建立軍國主義,掃蕩六國。但是治理天下不能再依靠同樣的蠻橫手段,必須有適當的懷柔,才能收復天下人心。顯然,扶蘇對這一點比他爹是更瞭解的(能完成到那一步姑且不說)。在秦始皇死後,如果繼承人變本加厲搞高雅政治,只會讓天下人心越來越不滿,最終釀成爆炸。

    歷史上,胡亥就是這麼幹的。這個酒囊飯袋,一方面缺少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另一方面缺乏扶蘇的寬厚仁心,繼位之後,只知道一味享受,同時又要用嚴刑峻法抖威風,造成天下大亂。最後連本土的老秦人,都被楚人劉邦的約法三章所打動,成為劉邦的鐵桿擁躉。這樣的一個廢物,居然被說成是“嬴政的理想接班人”,除非秦始皇自己打算“二世亡國”!

  • 11 # 西嶽頑石

    但是秦始皇太自負了,自負到天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挑戰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最後甚至明知道徐福盧方等術士欺騙自己,卻仍然自欺欺人的選擇相信他們,給他們錢和人為自己求取長生不死之藥。

    在秦始皇看來,自己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天下的一切都是朕的,他這樣的人,就應該跳出自然規律的枷鎖,翱翔於九天之上,所以他一定會長生不死,雖然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意淫,但是他卻沉浸在自己編織的美好幻境當中不能自拔。

    按照常理來說,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中國,建立大秦王朝,應該早立太子,穩固國本,以安民心。因為此時的秦王朝雖然取得了天下,但並非萬事大吉了,六國舊貴族一直虎視眈眈,覬覦秦朝神器,早立太子,可以為眾臣吃下一粒定心丸,鞏固內部安穩,可秦始皇為何遲遲不願冊立太子呢?

    我認為就是秦始皇一心追求長生不死的心態決定的,試想一下,冊立太子就意味著他將來一定會死去,如果自己真能長生不死,他的兒子孫子以及所有後代都會死在他的前面,那他還立太子做什麼呢?

    其實。秦始皇內心也很糾結,他也很明白自己不過是肉體凡胎,終究有一天要到死神那裡報到的。可他又不甘心,像他這樣德高三皇,功蓋五帝的人,說不準會得到死神的青睞,只要有1%的可能,他就會盡100%的努力!所以你看,秦始皇一邊派人在全國範圍內求取長生不死之藥,一邊又命人大興土木為他修建寢陵,顯然做了兩手準備。

    不難看出,秦始皇一直再等,他再等自己到底能不能長生不死,等到這個答案塵埃落定的時候,再冊立太子也不遲。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行至平原津的時候,這個問題終於在他心中有了答案——他病情加重,自感時日無多大限將至,長生不死終歸是南柯一夢,所以才下詔公子扶蘇火速回京主持葬禮。

    在我看來,無論是扶蘇還是胡亥,都不是秦始皇心目中的理想人選,因為不管選擇誰,都宣告了他敗於死神,空留笑柄的結局。下面我們再來說說胡亥的上位到底合不合法,他究竟是不是靠篡位上位的。

    按照《史記》記載,胡亥的的確確是靠篡位上位的,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李斯同流合汙,陰謀發動沙丘政變,篡改遺詔,害死皇位合法繼承人扶蘇,最後大肆屠殺皇室宗親等等,樁樁件件都直指胡亥逆天而行。這是主流觀點,很多人的共識和傳統認知,畢竟司馬遷的《史記》是公認的信史。

    但是隨著近年來北大竹簡《趙正書》的橫空出世,使很多傳統認知遭到了質疑和衝擊,比如胡亥究竟是怎麼上位的?《趙正書》明確記載,胡亥就是秦始皇欽定的接班人,根本不存在什麼沙丘政變。這兩種說法究竟哪個可靠,在沒有有力的出土文物和遺蹟作為證據之前,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萬元左右的跨騎摩托車,平時代步,偶爾會高速來回280公里,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