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方歷史觀

    在古代王朝,“太上皇”是一個尊貴的頭銜。而在歷史上,被尊為太上皇的人,不在少數,並且原因也不同,但是,一般來說,還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少有會選擇自己退位而成為“太上皇”的,大多都是迫不得已。

    太上皇在名義上,地位是高於皇帝的,但為什麼大部分皇帝不想做太上皇呢?原因還是在於“皇權”。從下面這兩個例子就能看出來。

    太上皇——李淵

    李淵何許人也,大唐的開國皇帝,也是一位曾“馬上打天下”的皇帝,按理來說,如李淵這樣的開國皇帝,應當是一直處於掌權狀態,怎麼會想到退到“後方”養老,成為太上皇呢?

    這主要是跟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有關,當時的李淵作為皇帝,立的有太子,也就是李建成,而李世民在當時是秦王,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在李淵駕崩之後,李建成妥妥的是下一任皇帝,但是,“玄武門之變”的發生,使得這種格局被改變了。

    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殺,在李淵得知這一情況之後,也意識到了局勢的變化,李世民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甚至脫離了自己掌控,所以李淵不管願不願意,都要接受這個結果,最後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軍政大權也交給了這個兒子,李淵自己選擇了退居幕後,為太上皇。

    但過起了養老生活的李淵,總體來說生活上還有保障的,據說還在做太上皇期間,又生了孩子,雖然生活可以,但是權力方面就與他沒什麼大關係了。

    太上皇——乾隆帝

    再來說一個比較厲害的太上皇,這位太上皇就是清朝乾隆皇帝,為什麼說他厲害呢?因為這位皇帝,在成為太上皇之後,絲毫不虛,該掌權還是掌權,等同於說是一位有著太上皇頭銜的皇帝。

    乾隆帝當時在禪位給嘉慶帝之後,名義上說把權力給嘉慶帝了,但實際上權力還在乾隆帝手裡,這位太上皇實行了“太上訓政”,對於這個情況,嘉慶帝也沒辦法,畢竟乾隆帝是他老爹,而且又掌握實權。

    成為太上皇之後的乾隆帝,也是該怎麼處理事務就怎麼處理,後來在當了幾年太上皇之後,壽終正寢,駕崩於養心殿。

    總體來看

    李淵和乾隆帝同樣是太上皇,都是有著不得已的原因才選擇了做太上皇,但在做太上皇期間,兩個人的差距也是不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在於“皇權”。

    手握皇權,不管是不是皇帝,都有話語權;手中沒有權力,哪怕是太上皇,也不過是個退休的離職人員。而古代的太上皇中,如乾隆帝這樣的實權太上皇畢竟是少數,所以古代的皇帝若是沒有特殊原因,都不怎麼願意做太上皇。

  • 2 # 小魚

    古代皇帝是權利的象徵,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才可以為所欲為,而當一旦放權,就有可能殃及很多人,畢竟在古代皇位為嫡長子所接替,而在這個時候,其餘的兄弟及太上皇的妃子,包括他自己都有可能遭殃,試想一下,有誰願意交出來,自己眼睜睜的看著別的孩子遭遇不測,去世看不到,一了百了。

    還有一點就是當新皇登基都會重用早時就跟隨自己的人,慢慢疏遠太上皇之前重用的人。如果是禪讓的話,太上皇還活著,那麼那些老臣很可能以此來對抗新皇的勢力,這樣容易引起朝局的動盪,甚至引起兵變。皇室可謂是親情最淡薄的家庭,自古以來為了皇位的繼承,發生過無數血腥的事件。因此皇帝貿然放權,自己的性命可能會有危險。

  • 3 # 風傾華

    據統計,從秦始皇追封他父親秦莊襄王嬴楚為太上皇開始,中國歷史上共有二十三位太上皇。下面說說幾位太上皇之最:

    一 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是歷史上第二位太上皇,也是唯一一位直接從農民榮升太上皇的人。否則,劉老爺子見了兒子也要行跪拜禮,實在太尷尬了。

    二唐朝是歷史上擁有太上皇最多的朝代,共有六位。其中我們非常熟悉的李淵,武則天,李隆基赫然上榜,他們都是被迫退位,當上太上皇的。李淵是被兒子黑的最慘的太上皇。因為李世民是透過“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兩個兄弟,逼迫父皇李淵退位當上皇帝的,為了樹立自己明君聲望,逼迫史官把自己父親塑造成了一個弱懦無能,言而無信的昏君,以顯示自己繼位的合法性。李淵雖然沒有性命之憂,吃喝不愁,但心中的鬱悶屈辱可想而知。

    三明英宗朱祁鎮是最年輕的太上皇。他十七歲時被宦官忽悠,御駕親征被俘,敵人以他要挾明朝,大臣于謙為了不使敵人得逞,擁立他的弟弟朱祁鈺當了皇帝。敵人從朱祁鎮身上得不到什麼好處,就把他放回,已坐穩了皇帝寶座的朱祁鈺把他幽禁於南宮,做了史上最年輕太上皇。朱祁鎮的太上皇當得比較慘,連溫飽都不能保障,還要他的皇后親自做女紅才能補貼家用。不過,七年後,因朱祁鈺病重無嗣,他又被擁立當了皇上。可能是因為命運坎坷,嚐到了民間疾苦,朱祁鎮在三十四歲駕崩前,廢止了從朱元璋開始的妃嬪殉葬制,在史書上留下了比較好的名聲。

    四史上最牛太上皇是清朝的乾隆,他也是唯一自願退位當太上皇的人。乾隆的太上皇當得最舒服。他雖然已退居二線,但仍然手握皇權,說一不二。他的兒子嘉慶皇帝對自己的老爸也無可奈何。

    順便提一下雖然不在這二十三個太上皇之列,但相當於太上皇的人,準確的說是“太上王”,趙武靈王。他本來是自願退位給自己小兒子的,但當了幾年“太上王”,失去了權力的趙武靈王又後悔了,他決定聯合他的大兒子把權力奪回來,可是在權力爭鬥的過程中他失敗了,大兒子被殺,他被幽禁,最後活活餓死在宮殿裡。趙武靈王可稱作史上最慘“太上王”了。

    歷史上,絕大多數太上皇都是被迫的,或者是不得已的,而且許多太上皇不但失去了權力,甚至連行動的自由也沒有,甚至還有性命之憂,所以幾乎很少有皇帝自願交出皇權去當太上皇的。

  • 4 # 搬講歷史

    我國自古大大小小帝國不斷,出現的太上皇也有大概48位之多。1.黃帝一般大權在握,肯定捨不得相讓,儘管是他的兒子,也有所不捨,但是太子一直在長大,自己也慢慢變老,有時候會感覺力不從心,而有時候又感覺到老當益壯,還能執政。迫於各種原因讓位當太上皇,但很多大事還是由太上皇來決定的,小事就由黃上來管,所以也有權利的原因。2.迫於形式的壓力,雖然看似是自動讓位的相當太上皇,其實不然,迫於現任皇帝的壓迫不得意才認為,如李淵。3.真心實意不想操心,把家事國事交個現任黃上,自己一心一意遊山玩水來養老。

    太上皇,通常情況下是給予退位的皇帝或現任皇帝的父親還在世的頭銜,一般情況下說的是已禪位的皇帝而且還在世。漢朝漢高祖劉邦父親除外,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當過皇帝但被叫做太上皇的人。

    中國歷史上首位健在時把王位直接內禪給兒子的君主是戰國時代之趙武靈王,他傳位給兒子趙惠文王后自稱“主父”,但仍主持軍事要務,其地位就有如後來的太上皇。中國歷史上首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嬴楚,第二位太上皇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代表的太上皇還有唐朝的唐高祖李淵、宋朝的宋徽宗趙佶等。最後一位太上皇是清朝乾隆帝。

  • 5 # 媤念成癮

    都不太想太上皇,那是一定的啊,因為雖然還是名義上的皇帝,但是真正掌權的是現任的皇帝,太上皇就是已經退休了。手中基本無權,皇帝也不會允許太上皇手中有權,不然心中不安,政局不穩。

    但是真正想要主動當太上皇的還真沒有幾個,我就記得有一個皇帝為了能夠及時行樂,當了才短短多長時間皇帝就主動退位了,好像是南北朝時期的一個皇帝,人家就是不貪戀手中之權,只為享樂,他的兒子享福了,早早的就當上皇帝了,而且父子和睦。(因為他倆都是昏君,共同愛好)

    正常的皇帝是都不太願意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就退位的,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論哪一個皇帝,在他沒當上皇帝之前都有自己的黨羽派系,在他上位之後就是這群人該享福的時候了,所謂的“從龍之臣”但是官位就這麼多,所以會有一部分人遭殃,而一旦這部分人遭殃之後,太上皇就真的是手中無權了,因為他已經沒有能夠左右朝堂的大臣了。

    所以說是因為“權利”的話,雖然不全,但是不能說不對。

  • 6 # 以史勵人

    乾隆六十年(1795)年,一天早朝乾隆對眾愛卿宣佈說:“截止今年朕已在位60年,基本上和康熙大帝在位61年的豐功偉績也差不多了,為了表示對先皇的尊敬,我決定禪位給太子了,我就當個太上皇享享清福,明天是個好日子,就定明天吧,太子和愛卿們都回家準備下……”。大家在懵逼狀態下退了朝。

    和珅嚇壞了,心想這太子平常就看我不對眼,當了皇帝得拿我開刀啊,太可怕了,我抓緊去勸勸萬歲爺。

    和珅求見乾隆後,就勸說起來,說:“皇上啊,你怎麼突然就要讓位啦,不要老臣了嗎?陛下您正值壯年,怎麼就放棄蒼生啊?陛下,太子想法跟您有點差異啊!陛下,您三思啊”!

    和珅磨嘰了乾隆一個下午,把乾隆折騰煩了,讓和珅抓緊滾蛋。但他的心思卻也有些搖擺起來,但聖旨已下,絕無悔改之理。

    晚上,乾隆輾轉反側,難以入睡。迷迷糊糊夢到了自己當太上皇的一天。

    早上乾隆起床後問身邊太監:“朕的金縷玉衣呢?”,太監回答:“太上皇,天下就一件金縷玉衣,那內務府拿給當今皇上穿了”。乾隆心想這是應該的,我忍。

    吃早飯的時候,乾隆問道:“怎麼少了一道天鵝肉脯?”,太監回答說:“太上皇,皇帝的早飯標準是十道菜,太上皇的事九道菜,您的天鵝肉脯取消了”。乾隆心想,好吧,這是規矩,我忍。

    吃完早飯,太監突然跑進來稟告:“太上皇,不好了,和愛卿被抓了”!乾隆大怒:“放肆,誰敢抓朕的愛卿,經過我同意了嗎?”。太監回答:“太上皇,是當今皇上下的命令”!乾隆大罵一句:“豎子”!

    下午,太監呈上摺子:“太上皇,這是今年您生日的計劃書和供禮清單,請過目”。乾隆一看,問道:“今年的宴席怎麼只擺了一百桌,往年不都擺三百桌嗎?”太監回答:“太上皇,皇上說之前的過於鋪張浪費,今年之宴請京城內的王公大臣,遠的就沒讓來”。乾隆:“不孝子”。

    乾隆又看了看,大怒道:“這個兩廣總督就送我黃金一百兩,肯定為官無所作為,雲南有個縣城正缺縣令,讓他去吧”。太監回答:“太上皇,前兩天聽說皇上讚賞兩廣總督清廉公正,已升為吏部尚書了”。乾隆:“我靠”。

    晚上該睡覺了,乾隆對太監說:“今天去小荷花那裡過夜吧”!太監回答:“太上皇,皇上這幾天已經把您年輕的妃子們都遣送回家了,您和太后年事已高,應該多呆在一起,互相說說體己的話”!乾隆:“oh,no!fuck”!

    乾隆驚醒後,著身邊太監連夜急招和珅入宮,經過一陣商議。

    第二天宣佈如下:尋常事務由嘉慶帝處理,而一旦涉及軍國要事或者官員任免,必須經由乾隆親自過問;凡是新任的府道以上的官員,叩謝完皇帝后,還要到太上皇處謝恩。乾隆引退後,仍居住在象徵著國家最高權力的養心殿內,嘉慶皇帝則居住在毓慶宮。

    太子聽完禪讓規定,回頭抓緊對自己的心腹說:“針對和珅的抓捕方案暫緩執行,我們再裝幾年兒子”!

    故事講完了,朋友們找到皇帝不想做太上皇的原因了嗎?

  • 7 # 惡人與海楓

    是為了權力和性命,比如明朝朱元璋,本來想把皇位讓給太子,結果太子早死。所以,皇帝無法預計自己的年齡,也無法提前把皇位讓給太子。其次,如果皇帝退位以後,太子比自己有才能還好,要是不好,搞不好太上皇命都保不住;再比喻南宋高宗趙構只知道貪圖安樂,偏安於南方,若救回被金國擄走的徽欽2帝,那高宗趙構又該放在什麼位置呢?

  • 8 # 老王來談古說今

    古代的最高統治者就是皇帝了,可是某些朝代卻出現比皇帝還要高一級的人—太上皇。歷觀歷朝歷代的太上皇,基本上都是退居幕後,不握實權。那是不是古代皇帝都不太喜歡做太上皇呢?其實不是的,中國歷史上的南宋王朝,出現一個有趣甚至可以稱之為奇怪的現象:皇帝不愛當天子只愛做太上皇!

    南宋王朝存在了一百多年,總共也才出現過九位皇位,但是太上皇卻出現了三位,佔三分之一之多。南宋這獨樹一幟的現象同我國曆史上歷朝歷代的那種父與子、兄與弟之間為了皇位而骨肉相殘的宮廷血案完全不同,真是獨立於封建皇族歷史的一個奇怪現象。

    第一位太上皇是宋高宗趙構。靖康之恥之後,北宋政權被金國推翻後,趙構宣佈即位,定都於臨安,使得趙氏的宋王朝得以延續。

    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又大肆率兵南下入侵,只是在採石被以虞允文所統帥的宋軍所擊敗,使南宋又轉危為安。但趙構所採取的苟且偷安的國策持續遭到軍民的強烈反對,他自覺難以統治,就以年老厭煩政務為藉口,開始籌劃退位。

    由於趙構沒有子嗣後代,他為了退位,最後選定趙昚(shèn)為養子,同時冊立為皇太子,當年趙構就宣佈退位,迫不及待的把皇位傳給了趙昚,自個兒高高興興去當太上皇去了。趙構先是當了三十五年皇帝,後來再太上皇位置上又坐了二十五年,他應該算是我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太上皇了。

    第二位太上皇是宋孝宗趙昚。就是上文說的趙構的繼承人,他即位後,正值壯年,他的政治主張也是抗金收復失地,所以馬上清除了朝廷中的秦檜餘黨,重用岳飛餘部。後來宋孝宗起用抗金名將張浚,並出兵北伐,一度擊敗金兵,收復了靈璧、宿州等地,然而前方將領李顯忠和邵宏淵不和,又被金兵擊潰,北伐失敗。

    後來南宋和金兵又重新訂立了屈辱的“隆興和議”,按照和議,宋向金稱侄皇帝,不再稱臣。早已失去北伐鬥志的宋孝宗此時也已經60歲了,再加上宋高宗的去世讓他感到心灰意冷,也萌發了像宋高宗一樣禪讓的想法。

    1189年,金世宗完顏雍病死,其21歲的孫子完顏璟即位,按規定,南宋皇帝應向金皇帝自稱皇侄,年逾花甲的宋孝宗不願向比自己小40多歲的金章宗稱侄,他立即把皇位禪讓給了太子趙惇,自己也就當上了太上皇。宋孝宗在位27年,又當了5年的太上皇。

    接下來就是第三位太上皇隆重登場了—宋光宗趙惇。不過這位太上皇不是自己主動禪位給別人,而是被人彈劾下臺的。宋光宗趙惇即位後,對皇后偏聽偏信,跟他老子宋孝宗也隔閡甚深,就連宋孝宗病入膏肓也不去探望,更甚至最後宋孝宗歸天了,也拒不參加他的葬禮。這樣不孝的行為,立馬招來了朝中大臣和皇太后的彈劾,擁立他的兒子趙擴為皇帝,宋光宗趙惇就光榮退休了,榮升為太上皇。宋光宗當了六年太上皇就去陪他老爹了。

    對於其他王朝來說,多少人因為皇位不是弄得滿朝腥風血雨,血流成河,對於歷經千辛萬苦得來的皇位,每個人都會緊緊抓住手中的權利,時時提防著自己江山社稷的穩固,除了某些亡國之君和特殊原因之外,當皇帝是不存在退休這個說法的,一干就是幹到死。當太上皇?不存在的。太上皇除了名頭大,其實什麼都不是。那為什麼宋王朝的皇帝卻對皇位的興趣不是很大,主動禪位給下一代。是不是可以說明宋朝的皇帝不思進取,只會貪圖享樂,一遇到國家遭難,就趕緊轉為太上皇,逃脫責任?

    回答完畢。

    讓我們一起探討歷史。

  • 9 # 宋安之

    肯定是因為權力啊!

    因為天無二日,土無二主。

    皇帝掌握權力這麼多年,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是真的好想再向上天借五百年的感覺!

    如果皇帝當了太上皇,新皇帝登基,就會形成兩個權力中心,大家說會出現什麼情況?

    像大名鼎鼎進行“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趙雍,就是因為禪位給自己的兒子趙惠文王,自己自稱為“主父”,造成國家出現兩個權力中心。

    後來趙武靈王心裡不平衡,為了奪回權力,又扶持兒子章與趙惠文王奪權,結果是兒子章被殺死,自己被活活餓死的慘劇。

    畢竟不是哪個皇帝都像宋高宗禪位宋孝宗,乾隆帝禪位嘉慶帝那般,不會出現這種自相殘殺的情況。

    更多是皇帝成為太上皇,晚景淒涼,諸如唐高祖李淵和唐玄宗李隆基。

    所以一般情況下,沒有皇帝會主動成為太上皇,來造成天有二日,地有二主的情況,那樣會釀成父子自相殘殺的情況,就算不會,往往也是太上皇沒有多少權力,日子不好過的。

  • 10 # 史海驚奇錄

    皇帝不想當太上皇,那當然是因為權力。對男人來說,權力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皇帝本就是終身制職業,並無退休一說。可是,為什麼史上卻存在著太上皇呢?那者是因為這其中有著許多隱情。並不是他們皇帝自己要當,而是迫不得已。

    那些被逼當了太上皇的,晚景都是比較淒涼。

    比如李淵,身為開國皇帝,卻被兒子逼宮,無奈地交出手中權力。還有就是那個唐玄宗,在逃難之際,被太子套路了,自己以為自己還是皇帝,沒想到卻被新皇帝“遙尊”為太上皇了。

    不過,也有些皇帝退位轉職太上皇是主動的。北宋時,眼看著金國大軍壓境,徽宗嚇得尿褲子,急中生智想了個金蟬脫殼之計,匆匆把皇位讓給了兒子,也就是欽宗。

    本來皇帝人人都想當,可欽宗一聽要繼位,卻嚇得面無土色。因為,這老爹哪是為他好?分明是在坑他呀。徽宗自己倒好,把包袱一甩,巴望著安心當個太上皇。

    可惜他失算了。靖康之變後,父子倆雙雙成了階下囚,北宋也宣告滅亡。

    還有個比較有名的主動讓位的皇帝是乾隆。他的理由其實讓人覺得有些虛偽。因為爺爺當了61年的皇帝,所以他不想超過他,於是時間到了便宣佈退位。表面看起來還真有點高風亮節的意思。

    只是,讓嘉慶天下人意外的是,人家只是退而不休而已,朝中政權依然是被他牢牢地掌控於手中。所以說,他的權力絲毫沒受到影響。

  • 11 # 歷史宏觀

    太上皇,最早是由秦始皇授予其父的一個頭銜,秦始皇在一統六國後首創了皇帝這一代表權力最頂點的尊號,之後又追封父親為太上皇。而秦始皇父親秦莊襄王也是第一個沒有做過皇帝,而被尊為太上皇的人。

    而第二位太上皇則是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據《史記》記載,劉邦稱帝后仍以人子之禮相待劉太公,大臣皆勸諫,“天無二日,地無二君”,皇帝對劉太公行禮於理不合,劉邦為全孝道就尊劉太公為太上皇。秦莊襄王和劉太公一個是死後追封,作為秦始皇千古霸業的見證,而另一個則只為成全孝道,只是一個尊號,無實際權力。

    自秦漢以後,太上皇已逐漸成為禪位皇帝的頭銜。

    皇帝作為一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通常都是終身制,即在位的國君死後,再由儲君繼承帝統。不過也有因特殊原因在生前就禪位給繼承人,而歷史上在位的皇帝禪位給繼統者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一:被動禪位

    被動禪位的皇帝最具代表的當是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時任秦王的李世民發動兵變,於玄武門內殺死了皇太子和齊王,並以武力逼迫,李淵在此形勢下不得已只能立李世民為太子,國中一應大小事務皆由李世民定奪,其後自命太上皇讓位於李世民。在唐之一朝中,或許有先例在,被動禪位於新君的皇帝還不止一位,如唐睿宗、唐玄宗,而歷史上被動禪位的還有諸如宋徽宗、宋光宗、明英宗等等。

    而那些被動退位的皇帝地位和處境卻是很尷尬,好一點的如唐高祖李淵,雖在“玄武門之變”後退位成太上皇,但做為李世民生父,一應用度還是不缺,還能經常去參加朝中宴會;差的如唐玄宗李隆基,退位後權力不在,連個宦官都能領著兵馬恐嚇於他,身邊的親信也是遭到清洗,晚年身邊更是無一人相伴,鬱鬱而終。

    二:主動禪位

    主動禪位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禪位的理由沒有其他外在原因,只為“在位時間不可超皇祖”。乾隆祖父康熙帝,文治武功堪稱清朝之最,乾隆帝一生最為崇敬的就是康熙帝,自認難以比肩祖父,所以乾隆在在位六十年後選擇禪位於嘉慶帝。乾隆帝也是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太上皇,除此之外主動禪位的皇帝還有如宋高宗、宋孝宗等等。

    區別於被動禪位,大部分主動禪位的皇帝雖然退位但還是有些實權,以這種平穩交接的方式退位的皇帝手裡或多或少還有一些權力。如乾隆帝雖已退位,但朝中大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太上皇位間仍是能行使皇帝的權力,甚至是沒有他的點頭,嘉慶帝連一道詔書都發不出去,嘉慶帝當時也是徒具皇帝之名。

    事事無絕對,主動禪位的皇帝中也有下場淒涼的,如宋朝的宋孝宗趙昚(shèn)。宋孝宗退位之初繼位的宋光宗趙惇還持禮相待,後逐漸冷落,心生怠慢,晚年太上皇宋孝宗生病宋光宗更是不聞不問,宋孝宗病逝後宋光宗既不過問也不服喪,甚是淒涼。

    大多在位的皇帝都不願退位做太上皇

    自秦漢以來封建王朝的歷史有幾百個皇帝,太上皇沒有多少,自願退位做太上皇的更是寥寥可數,究其原因無非權力二字。皇帝不僅僅是一個名號,也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這權力能推翻前任皇帝施行的政策,實施符合自己為政理念的國策;這權力也可以決定官員的升遷排程,任用自己親信賞識的人才:這權力更是可以呼叫大量資源供給皇帝取用消耗,甚至是大興土木修建宮殿樓閣、園林景觀等等等等。

    皇帝無疑是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全天下權力最大的人。除卻乾隆帝這種讓位不讓權的太上皇,退位的皇帝只是一個沒有權力的舊主。作為曾經睥睨天下的帝王,一切的一切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天子喜,天下皆樂,天子怒,血流漂杵”,習慣於擁有權力的皇帝自是不願放棄權力加身的好處,也不願在自己退位後自己的親信故舊沒落凋零,更是不願自己的影響和政治成果在新帝繼位後消失於無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凱多曾多次在空島自殺,為何他沒有見過艾尼路?為何不擊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