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由飛翔滄海一聲笑

    現在孩子還小,當然從老人哪接回來指定對你們不親,他把你們看成陌生人,所以我覺著小孩嗎多陪陪他,陪他多玩玩,孩子怎麼都是你們經血的結晶我覺著一切都會好的

  • 2 # 山上人279

    慢慢會好的。我外孫女小時候也是我們帶的,後來要上託班了才接出去的。跟我們特別親是難改變的。但跟他父母也很好的。你們小孩情況肯定也一樣。對老人的親到老都無法改變的。現在我外孫女的小孩,我外孫女堅持自己帶,可能就是她自己的切身體會之故吧。

  • 3 # 軒爸爸日記

    無論是誰帶孩子,都不會帶出完美的孩子。有些小問題就積極引導孩子改掉。也是建議多陪陪孩子,可以在陪伴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改掉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

  • 4 # 倍兒爽8

    可和爺爺奶奶同住一段時間,待小傢伙適應後,你們再單獨帶。小孩終究是和爸媽親,身教優於言教,自身做的好,小孩亦會跟著學。

  • 5 # 球球媽聊育兒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我先來說說我的故事吧 ,我家寶貝是一個男孩子8歲,我在他一週之後 就出來工作了,偶爾工作有假期的時候每個月月回去一兩次,說實在的從孩子一週歲之後到現在8歲,我陪伴孩子的時間甚至連一年都不到,我也無數次想過這個問題,我到底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

    好像是個輪迴,雖然我並不覺得我是個合格的媽媽,但我的孩子卻是一個合格的兒子,我的孩子是我的父母來帶著,首先 先感謝我的父母的不辭辛苦的付出。

    後來我發現不管我什麼時候?多久回去一次? 只要我主動跟他接觸,他總是會很愉快的和我聊天玩耍,最後我要走的時候那種依依不捨的眼神和無能為力的哀求,每次都牽絆著我的心情。

    其實我是幸運的。

    孩子總會遇到隔輩親的問題,不管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既然出現了問題呢 ,我們就來解決問題吧。

    我的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你要了解你的孩子

    事出必有因

    瞭解孩子是因為什麼喜歡爺爺奶奶在一起?

    是因為爺爺奶奶不干涉你玩遊戲?你想要什麼酒買什麼?還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非常的輕鬆?這些需要在平常聊天的時候旁敲側擊的瞭解一下,孩子總會告訴你一個答案。

    第二:回答的這些原因,是你身上所缺失的嘛

    孩子喜歡待在爺爺奶奶家的原因。

    第三:你要相信的孩子,他還是很在乎你的

    其實,孩子比大人更知道,父母對於自己的重要性,這個也並不需要你去刻意的強調,可能是平時你們管教太嚴格了,雖然間的解放,讓他有點得意忘形了,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爺爺奶奶畢竟不是自己家的,待著久了還是要回到自己家的。你知需要觀察孩子,適當的矯正就行。

  • 6 # 媽咪V我愛你也喜歡你

    誰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多,孩子就跟誰親

    小孩子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帶,接回來後發現小問題多跟父母還不親,這是很自然的現象,畢竟孩子從小由爺爺奶奶陪伴長大,心理對爺爺奶奶的依賴自然會勝於父母,正所謂誰陪伴孩子的時間長,孩子就跟誰親。

    我一位親戚的孩子,從孩子戒奶之後就由爺爺奶奶照顧,父母由於外出打工,更是一年才能見上孩子兩面,就算見上面,孩子也不喜歡爸爸媽媽抱抱,媽媽晚上想陪孩子一起睡,三歲多的孩子竟然跟奶奶說“我不要和媽媽睡,我為什麼要和媽媽睡,我要和奶奶睡”。

    媽媽肯定會特別傷心,想想自己辛苦懷胎十月生下的孩子,自己為了生活不得不離開年幼的孩子,只想給他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條件,結果孩子跟自己完全不親,更別奢望聽到孩子說“媽媽我愛你”了。

    即便名義上是父母,但是在孩子心理,很久才見面的父母,在他們看來跟陌生人幾乎沒什麼差別。

    因此為什麼那麼多全職媽媽和孩子的關係特別好,在於她們選擇了用心陪伴孩子,她們的孩子也很愛她們。既然選擇了工作,撫養孩子的任務交給了爺爺奶奶,就要適應孩子一時無法接受父母親近的事實。

    如何讓孩子接受父母並糾正壞習慣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這樣做:

    一、循序漸進,慢慢引導孩子,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

    在家可以多陪孩子玩他喜歡的遊戲,或者是一起做些親子活動,比如陪孩子看書、玩樂高、搭積木,女孩子可以玩小公主換裝遊戲、畫畫等等,增加和孩子的互動環節。

    二、多帶孩子去公園玩耍。公園環境優美開闊,孩子比較容易放下戒備,邊散步邊和孩子聊天,增加彼此的溝通交流。

    時間長了,孩子慢慢的熟悉爸爸媽媽之後,孩子會慢慢適應新的生活,慢慢接受父母的。

    三、對於孩子的不良習慣和壞毛病,父母要學會慢慢引導糾正,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對孩子過於嚴厲或是大聲呵斥,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導致孩子更加排斥父母。

    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你有多愛孩子,孩子就有多愛你,他的反饋很真實。想要孩子和父母更親近,就請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我是仔仔媽咪,願和你一起分享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點點滴滴,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感觸,或者有用,歡迎評論或點贊,記得關注我哦,謝謝!

  • 7 # 蒙氏育娃

    孩子由誰帶就跟誰親,這很正常,不親才不正常呢。

    孩子的小毛病在六歲很容易改,注意以下幾點:

    1 溫和

    態度非常重要,溫和的態度給孩子安全感。

    2 堅定

    要給孩子制定規則,規則要考慮孩子年齡和理解能力。制定後一定要堅定執行。剛開始時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反抗,但要溫和而堅定。改毛病不容易,要理解孩子。

    3 不要溺愛孩子

    接孩子回來,不要以為給更多的愛,孩子就跟我們親了。溺愛會讓孩子依賴,不能生活自理,會缺乏信心,嚴重的會變更自卑。

    對於目前孩子的狀態,做到這三點就好了,後續有問題可以隨時再聊。

  • 8 # 四季——花開

    那就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趁他還小,趕緊接過來自己培養,小毛病得改,但是不跟你們親近應該問題不大。再怎麼你也是孩子的父母,現在不懂事也許爺爺奶奶慣著寵著,所以他跟爺爺奶奶親近,只要稍微大一點或者你們跟他天天在一起自然而然就就跟你們親近了,關於小孩不跟你們親近應該不用擔心。

  • 9 # 段段不凡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況,很多人都覺得小孩子不和他親,感覺他不是你想象中的寶貝。個人覺得如果自己有時間的話,完全可以自己教育和培養。

    首先,我說下不和自己親的問題,這個是肯定的,畢竟小孩子長期沒有在你身邊,甚至很多人把小孩子生下來就丟給爺爺奶奶,能和你親才怪,就算是養一條狗或者其他寵物,也都是和它的主人親,你看它會和其他人親嗎?這個是最基本的道理,所以最長情的愛就是陪伴,沒有其他的,特別是父母和子女之間。你覺得你和他親,是因為你知道他是你的小孩,但是你覺得他不和你親,是因為他不知道你是他什麼人,你要多和他相處,等他董事了,他就會了解的,所有才有句話叫:舔犢之情,沒聽說過生犢之情。所有還是儘量抽時間陪伴小孩子,等他董事了,你也可以多打打電話和他聊聊天,只要後期多陪陪,多和他玩玩,基本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至於說發現他小問題特別多,我不瞭解是怎樣的問題,小孩子應該都有問題,但是我覺得你的意思就是你弄的胚別人捏的不是你想象的瓷娃娃, 主要也是老人和年輕人存在一定的代溝,而且隔代親也是一個原因,畢竟老人對小孩子的寵溺相對會更多的,所以有些父母會覺得爺爺奶奶太寵溺了,也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對爺爺奶奶對小孩子不夠好,比如摔跤了、磕到、碰到,很多父母都會認為是爺爺奶奶沒有看管好的原因。其實不管任何人培養的,都很難讓別人覺得完美,只有自己帶的才是最完美的,所以有條件還是自己帶小孩子。如果真的是小孩子有各種小問題,還是要自己帶帶看把不好的習慣矯正。我妹妹的小孩子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爺爺奶奶對小孩子疼的要命,但是爺爺奶奶文化水平不高,沒有辦法教更多的東西,所以她覺得這方面不好,所以就開始自己帶,然後給小孩教一些知識,下半年讀幼兒園。

  • 10 # 閒看庭前話

    你錯失了孩子最關鍵的時期。有的人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可以讓老人帶著,自己出去打拼多掙錢,孩子大了到讀書年紀再接回來好好教育。

    可是孩子在1~6歲是情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他們特別需要親人的陪伴和教育。我們會發現,誰帶他們就會對誰親,因為這是每天相處出來的感情,他們會從相伴的人身上學會一些能力。

    現在你發現孩子接回來後“小問題特別多,也不和我們親”肯定很難受,不過可以慢慢用你們的愛去感染孩子,用引導的方式去帶動孩子。切忌在孩子面前詆譭老人,讓孩子瞭解你們為什麼沒有留在他身邊的想法和苦衷,願意接受你們,帶他到同齡人中,在玩耍中潛移默化的改變。你要有心理準備,改變習慣要比養成習慣更難,不要太急躁。

  • 11 # 強歌1122

    聽過一句老話吧:日親日近日遠日疏,有奶便是娘。孩子誰帶和誰親,接觸誰就效仿誰。孩子從會走道起就開始對外界一切都感興趣兒,對什麼新奇的東西就有好奇心,喜歡模仿大人做什麼,要不大人拿啥他要啥呢。

    說你兒子長期在爺爺奶奶家生活,他已經融入了爺爺奶奶的世界,爺爺奶奶日常行為耳濡目染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完全是爺爺奶奶的影子,愛問一些小問題也是有時爺爺奶奶解釋不了的。這麼大的孩子求知慾特別強所以見到什麼就要問為什麼。

    說孩子和父母不親?那是因為你們接觸他太少了有一種陌生感也正常,不過孩子接受新事物也快,休息帶他玩兩趟也不想回奶奶家了。

  • 12 # WangjinZhi

    謝謝,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大的,生活習慣也是爺爺奶奶養成的。孩子本身跟爺爺奶奶有血緣關係的親情,性格脾氣肯定也有遺傳因素。跟爺爺奶奶長期生活的影響,都是息息相關的。你是孩子的母親,長期的生活分離,感情的淡化,跟你不親也是正常的。只要孩子身體健康成長,還是爺爺奶奶的功勞啊!祝朋友家庭幸福!

  • 13 # 蟲媽養蟲寶

    小孩基本都是爺爺奶奶帶,跟自己不親那是肯定的。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跟我們也不同,我們自然能在孩子身上發現很多我們認為的問題。想讓孩子一下子就改變也是不可能的,畢竟長時間沒待在身邊,跟父母根本沒有依戀關係。咋辦呢?

    首先多花點心思在孩子身上,多跟孩子溝通溝通,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拉近和孩子的距離,這個是最重要的。當然一時半會這個不容易,但是隻要父母有耐心,孩子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只要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讓他感覺到父母帶給他的安全感,自然而然就跟父母親了。

    有了親近的前提,就可以慢慢糾正孩子的行為了。生活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當然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原則性的東西,父母堅持監督孩子,慢慢引導他改正。

    相信父母都能用自己的耐心和堅持換來孩子的認可和改變!

  • 14 # 蘋果爸爸育兒

    現在因為在大城市生活壓力較大,年輕的父母們在工作上也比較忙碌。有了孩子以後,就需要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來帶,孩子跟老人相處的時間比跟爸爸媽媽還要多,有些孩子就會跟老人比較親,對爸爸媽媽比較抗拒。當父母想去管教孩子的時候,也會發現比較有難度。

    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不要急於去管教孩子,先跟他們建立親密的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靠相處的,即便血緣是天生的,愛也是是靠後天培養的,孩子跟爺爺奶奶的時間比較多,就會跟他們更為親近。如果父母想跟孩子親近關係,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真心去跟孩子相處。

    如果你的工作很忙,只要抽出空來,就儘量多用心的陪伴孩子。跟他們一起親子共讀,或者是一起玩遊戲,哪怕只講一個睡前的故事。即便父母真的很忙,要在外地跟孩子分開,也可以透過電話影片等方式多跟孩子溝通。只要你付出真心,孩子都可以感受得到。

    隔輩教育帶來的弊端,家長不要急於去糾正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

    因為老人會比較嬌慣孩子,隔輩教育會讓孩子身上有一些任性的小毛病。當父母去管教孩子的時候,可能會遭到他們的抗拒。

    首先,不要在老人面前去管教孩子,有老人撐腰,他們是絕對不會聽的,還會產生逆反的心理。

    要跟孩子建立好良好的親密關係以後,信任你了再去管教他們,這個時候他們會比較容易信服。

    教育問題不是短時間就能解決的,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 15 # 文巖724

    此言差矣。

    一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不一定比你自己帶孩子差。

    二是孩子長大後仍會跟爸媽更親。

    因為我是爺爺。我帶大的孫女很優秀。而且現在跟她爸媽更親。

  • 16 # 善學自由哥

    我能依戀誰?孩子期待父母的陪伴

    隨著社會的發展,這樣“隔代養”的情況或許會越來越多,目前有調查,隔代養已經達到50%~70%之多。有的是父母不在身邊的,有的是在身邊,但是管得少。

    隔代養確實困擾著很多家庭,像你這樣出現“孩子問題表現多,不親近父母”的情況,已經到了不得不重視的地步了。孩子表現出來這麼多不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做父母的怎麼辦?孩子與父母疏遠了,父母又何去何從?或許還會有以後更多的問題困著你。

    NO.1 認識隔代養

    一般,孩子隔代養會造成對父母愛的缺失,所以他們渴望父母的愛和陪伴,或許有的孩子也能被養得成績很好、很懂事的樣子,但是孩子的心中一定有好多脆弱和不安。 孩子對父母會有依戀情感,一旦這種情感沒有父母可以依戀,那麼他們只能暫時、甚至長久依戀祖輩了,也就是對父母“不親近”。時間久了,與父母沒有感情都有可能。

    一般情況,孩子在3歲左右與父母建立依戀關係,一旦錯過了這段關鍵期,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重新建立,從而才能加深親子關係。 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大致分兩大類:一類是安全型的依戀,佔比約70%,這是良好的、健康的;另一類是迴避性的、反抗性的,佔比約30%,這是要矯正的,常表現出對父母在與否無所謂,或者是很矛盾(父母離開會生氣,在身邊又排斥,不親近)。

    NO.2 那麼,怎樣重建親子依戀關係呢?

    1.多找時間陪伴孩子,陪伴,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孩子身邊,要和孩子玩,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旅遊,共同拍照,共同跑步,做一些拉拉手的親密接觸等。千萬不要在孩子身邊,覺得只要在,孩子做作業,大人玩手機,孩子問一句,大人隨便應一句,愛理不理。或者孩子玩孩子的,你玩你的。不與孩子說話,不與孩子談笑,都是有害的,甚至孩子會覺得“你還不如不在身邊呢”。

    2.用平和、積極的語言與孩子溝通,經常讚賞他。

    沒有哪個孩子喜歡管控不住自己情緒的父母,高興時和顏悅色,生氣時凶神惡煞,孩子都非常害怕,沒了安全感。他會覺得,在這樣的父母身邊,隨時會被打罵、指責、批評,孩子會壓抑、憤怒的。孩子忍大人生氣時,父母一定先沉住氣(深呼吸,或者咳口痰等,找到讓自己平靜的辦法),然後再摸清孩子犯錯的真正原因,一定不責怪孩子,平靜地說:“媽媽想你也不想這樣,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一起來解決這件事吧!”有的父母簡單粗暴,比如以前的我,呵呵,所以一定要去學習怎樣與孩子溝通,學用積極的語言。

    孩子每天都有進步點和閃光點,父母去尋找吧。只要孩子今天的成績比昨天進步1分,你也要高興地誇獎他:“寶貝,你進步了,這是你努力的結果,繼續哦!”學著笑著對孩子說話吧!

    3.明白地表達對孩子的愛,孩子不想猜猜猜。

    你愛孩子嗎?肯定愛啊。但是有的父母的愛很深沉,特別是爸爸的愛,讓人感覺不到。假如你經常動不動就責罵,或者打罵,孩子知道你愛他嗎?他心裡肯定會想:爸爸老打我,老罵我,他才不愛我呢,他也不是我爸爸。 所以,孩子的感覺是表面化的,要對孩子說:“孩子,你進步了,爸爸好愛你哦!”“孩子,雖然你犯錯了,但是我們依然愛你!”“孩子,無論你考多少分,你都是我們的寶貝,我們一起來尋找辦法吧。”……

    如果父母能這樣,說好聽的話,少說或不說難聽的話,一定會發現孩子有神奇的變化。

    經常真正的陪伴孩子,積極地與孩子溝通,讚賞他,明明白白的用語言和行動表達對孩子的愛,像《媽媽是超人》裡面的媽媽一樣,你的孩子不僅能回到你身邊,而且不會在未來犯無法挽回的錯。願你與孩子越來越親近。

    如果我的建議能幫你一點點,我會很開心的。想與我交流,就點我吧。

  • 17 # 情第一錢第二

    先聯絡孩子的爺爺奶奶,詢問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在家裡的性格,愛好以及生活情況,再根據爺爺奶奶的說法,對孩子進行相應的處理方式,並多用時間陪陪孩子,有心和孩子交流,畢竟感情是需要慢慢培養的,等你在孩子面前取得了信任,那你就沒有那麼煩惱了!

  • 18 # 楊楊爸親子驛站

    隔代帶孩子,與父母不親,你必須狠下心才行。

    我是楊楊爸,這裡跟你講個我外甥女的故事。

    1、隔代養娃到2歲半

    08年8月,外甥女在天津出生,因為姐姐沒有奶,所以滿月後,媽媽就帶來了老家吉林自己帶,姐姐姐夫還要上班,也算是幫他們減負了。

    時間一晃兩年過去了,孩子被姐姐接回了天津,由於工作,自己日常無法帶孩子,於是2歲半的娃,被強制送進了全託。

    因為孩子在外公外婆身邊長到兩歲半,集萬般寵愛於一身。2歲半的娃,可謂呼風喚雨,不聽大人話,自我意識超強。

    就是那種超強的自我意識,著實讓姐姐姐夫費了些心思。孩子不愛講話,但你跟他說什麼,心裡明鏡似的,啥都懂了,就是不聽你的,我行我素,天下任我行的感覺。

    小孩子的內心特麼的很豐富的。

    2、糾正惡習,必要時要加點小動作

    因為孩子剛才外公外婆回到爸爸媽媽身邊,多少有些不適應,也會有題主說的各種小問題,比如

    脾氣很倔,一不順心就發脾氣;吃東西挑食,不愛吃的看都不看;吃東西要喂不,喂不吃等等……

    但這些都是正常的,剛接回來的孩子,要給他時間,慢慢改。

    我姐姐和姐夫給娃很長時間,差不多兩年時間,才算是幫孩子糾正了隔代養帶來的小問題。

    至於用了什麼方法?答案很簡單,有時用說教,說教不使,就簡單粗暴,打打打。當然不是棍棒交加,而是用筷子之類的小物件。

    插一句,教育孩子,我姐夫唱的白臉,我姐唱的紅臉。

    比如吃東西前不洗手。一次兩次,說了不改。直到姐夫拿著筷子,把小手都打紅了。還不止一次,才算養成習慣。

    再比如,做了錯事不承認錯誤,那股勁是真倔,隨他媽媽了。聽姐姐說,有一次忘了是幹啥,就是不認錯,就是不說話,被姐夫說的,眼淚汪汪的,還是不認錯。實在沒招,姐夫上手了。

    用一句話說,就是:孩子在姐夫的手下哭,當媽的在南臥室關起門來哭。

    當然,這裡只是不同家庭不同做法,不建議打孩子。親骨肉,心頭肉,打了誰都心疼,我姐夫也是挑那肌肉厚的地方下手,打不壞的。他是醫生,才敢這麼幹。

    3、柳暗花明,孩子健康成長透過一些手段,幫孩子糾正錯誤,這也是孩子回到父母身邊,必須要立規矩的重要性。現在因為心疼娃娃,順其自然的生長,最後吃苦的還是父母。

    我的小外甥女現在小學三年級了,自已穿衣吃飯,讀書寫字,完成作業,只需偶爾督促。有時倔脾氣上來,只需姐夫眼睛一橫,自然去做了。完成該做的事,其餘的時間做她自己想做的,自然是開心的不要不要的了。

    楊楊爸雖然不建議用打的,但是如果從爺爺奶奶身邊長了4-5歲了,很多壞毛病,用說的,他聽不懂,完全沒概念的話,必要時,手下留情不留力,即可。

    過程中,切記,立規矩,一定不要手軟,什麼怕打壞孩子了,孩子一哭就停止了立規矩,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知道,他一哭就沒事了。接下來就是惡性迴圈。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名字大意是孩子是奔你而來,而不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題目起的多好,所以孩子自己要生,就要自己養,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幫孩子健康順利的,渡過每一個長岔枝的時期。

    小樹不修不直溜,就是這個道理。

    楊楊爸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

    孩子儘早接回自己身邊,有毛病,就要立規矩,必須改正,切勿手軟,狠不下心;如果實在無力帶孩子,接回來時孩子已經長大上小學了,就要多瞭解一下孩子的想法,結合手上功夫,做到有備無患,有的放矢。

    希望楊楊爸的回答,能幫到題主,祝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 19 # 幾小飯

    其實有很多時候都是生活所逼,沒有任何一個做父母願意和自己小孩分離,隔代撫養夜晚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怎麼教育孩子,平時和小孩相處如果他們多多和小孩提爸爸媽媽,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也很愛他們很疼他們,小孩大了其實心裡更加希望和父母親近,只是越長大越不容易表達出來,因為小孩上學了大家更多說的是我爸爸我媽媽帶我去哪裡玩,給我買什麼,而不是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怎麼樣!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儘量多回家和小孩相處,沒有一個小孩不願意和自己爸爸媽媽親近!

  • 20 # Giannawawa

    孩子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但凡親自養育過有經驗的媽媽都不會說孩子小問題多,因為所以孩子都會有各種各樣小問題,難道大人就十全十美嗎?如果你親自養育了他乖乖聽你話和你親密就會像天使,可惜你沒有養,搗蛋起來他也像小惡魔,孩子天性,見怪不怪,慢慢引導教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讀土木工程專業是否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