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懂兒方知如何愛

    非常棒!

    中國人的孩子跟外國孩子比,往往沒有那麼自信,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男人往往認為養孩子是母親的主要責任,男人就應該賺錢幹事業和外出應酬。所以中國的父親往往陪伴孩子較少,而父親代表勇氣和理性,父親陪伴少的孩子,自然會懦弱和膽小一些。

    如果有父母願意全職帶孩子,對孩子的理性和勇氣培養會非常好,這樣的父親為孩子能犧牲自己的事業和麵子,是非常難得的。

    曾經有日本人講了一個幽默:

    丈夫抱怨全職帶娃的妻子:我整天忙著賺錢養家,而你除了帶娃又能做點什麼呢?妻子冷靜作答:是呀,我又會上班又會帶娃,而你不會帶娃只會上班,所以只好我辭職,讓你上班啦!

    帶孩子、做家務,其實也是一種勞動,只是目前國內沒有很好地衡量其價值和透過法律保護家務勞動者的權益。相信隨著文明和社會的發展,我們終將承認這種勞動的巨大價值和正當權益。

  • 2 # 飲罷風清揚

    哈哈,我就是爸爸帶寶寶,我可以談談我的看法嗎?

    一 個人成長

    育兒不易,特別是傳統的育兒方式的弊端不斷出現,越來越不適應變化飛快的社會潮流。這時,無論寶爸寶媽,都需要調整自己以往的價值觀,不斷學習,去更好的帶娃,去成為更真實的自己。

    自從有了小棉襖,我個人先後上了正面管教的課和PET的課,同時也閱讀了很多育兒的書,現在帶娃越來越有感覺,也希望分享自己的一點經驗。

    帶娃就要犧牲很多自己的時間。不僅工作上要提高效率,還必須推掉很多酒局,少進電影院。但是自己又不能只被娃拴住,就要擠時間給自己充電。這個過程辛苦又值得。

    二 孩子成長

    孩子很多不良行為的背後有著非常未被滿足的需求。特別是青春期早戀的、強烈被我們認為叛逆的孩子,多少都缺少了家裡的關愛。爸爸帶女兒,給足了愛,提前預防。

    爸爸帶女兒和媽媽帶女兒的視角不同,互為補充,也容易帶出更健全的孩子。女孩子需要有男孩子一樣的勇敢和力量,男孩子也需要有女孩子一樣的人文關懷,這些可以從異性家長那裡獲得。

    爸爸喜歡寵愛女兒,這會讓女兒感覺更加幸福。寵愛不是溺愛,溺愛更多是違心。比如我喜歡抱女兒,是我發自內心,而不是勉強,孩子自己也可以感受到。

    爸爸有很多遊戲的辦法,有很多技能。女兒感覺爸爸就是百寶箱。爸爸也會讓女兒去探索去冒險,而沒有各種過多的擔憂。

    三 家庭成長

    媽媽會因為爸爸帶孩子而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僅在閨蜜面前有面子,自己本身也很自豪和幸福。

    爸爸帶娃不易,媽媽就更理解和體貼爸爸。會發自內心,更加主動幫助爸爸做一些事情。

    這個過程,孩子可以看到,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孩子對家庭的理解。家庭就是一個三角形,其中一邊過短過長都不好。恰到好處才最穩定。

  • 3 # 提米媽媽

    如果您家有一位願意花時間照顧孩子、陪孩子的爸爸,那就是一件太幸福的事了。因為在我看來,爸爸帶孩子有以下幾個優勢:

    1、能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有研究表明,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很喜歡爸爸低沉,富有磁性的聲音。爸爸如果能經常對著肚子裡的寶寶說話,寶寶也能感到非常安心。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爸爸的陪伴更是不可缺失且不可替代。

    2、能讓孩子更有勇氣

    我家孩子膽子比較小,我就經常跟孩子他爸說,希望他能抽時間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運動,鍛鍊孩子的體力和耐力,挑戰一些平時媽媽不敢讓孩子參與的遊戲(當然,前提還是要注意安全!)。

    爸爸在耐力、體力上比較有優勢,更何況,玩耍、遊戲這件事情,爸爸可比媽媽擅長多了。

    爸爸和媽媽,其實是“育兒合夥人”的關係。對於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一個也不能少。

    雖然爸爸有時候會比較粗心馬虎,比如搞不清楚孩子的衣服放哪裡,今天天氣冷不知道該給孩子穿毛衣還是厚外套……這些媽媽們可以彌補,而對於爸爸擅長的那部分,包括理性、勇氣、專注力、遊戲力……就請媽媽們放心地交給爸爸們吧!

  • 4 # 張波280669736

    從小要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養成好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培養男孩的勇敢,鍛鍊男孩的受挫折的能力,培養男孩的男子漢精神

  • 5 # 強哥與麗姐

    現在的男人可以說是無所不能了,洗衣,做飯,刷碗…帶娃,真的沒什麼。別看男人有的五大三粗的,其實心細著呢。我們來看看男人帶孩子。

    一:男人性格相對粗獷,不會因為一些小問題去心疼的不行,反而讓孩子更好的得到鍛鍊。

    二:男人帶孩子,他們不會太溺愛孩子,會讓孩子在性格上少一些依賴。能夠讓孩子的性格更加獨立。

    三:男人帶孩子,少了些婆婆媽媽的瑣碎事情,不去計較太多,不去和別人攀比。不像女人帶孩子,一堆的女人在各種炫耀。

    四:男人帶孩子,基於本身,不至於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太軟弱,特別是男孩子,不會動不動就哭鼻子。

    其實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帶孩子都有自己的方法,都有優勢和劣勢。只是很多女人覺得男人太粗心,怕帶不好孩子,覺得男人沒有女人那麼心細,帶孩子有些不放心。但說真的,我孩子都是我一個大老爺們帶大,現在看來孩子在後面的日子裡多了一份堅強,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獨立。和學校裡的孩子對比還是能看出區別。

    在於帶孩子的過程中男人更多的是給孩子教育,女人帶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所以男人帶孩子並不會差到哪裡去,只是每個人的看法不同。

  • 6 # 一個學爸

    我覺得男人能參與帶孩子很好,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有利於家庭和睦,也有利於男人自身的成熟。

    首先,男女性格上的差異,導致男人帶孩子時原則性更強,更富有理性,生活體驗更大膽、更豐富。爸爸能經常用心陪伴孩子,孩子會更有規則意識,更勇敢大膽,更有責任心。而且男人普遍更愛玩一些,孩子跟爸爸在一起也會覺得更有趣。

    從身邊的孩子看,爸爸媽媽都經常陪伴的孩子普遍更優秀。

    其次,撫養孩子的過程真的是事無鉅細,過程很具體、很瑣碎,假如爸爸能參與孩子撫育,媽媽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負擔要輕鬆多了,人輕鬆一點心情也會好一些,就不容易發生爭吵,家庭氛圍就會好。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也更好。

    第三,男人生來就比女人發育要慢一些,而心理的成熟就更慢了。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很多男人一直就是個大男孩,只有生活發生大的改變才能促使男孩變成男人。

    而用心撫養孩子對任何一個男人來說,都面臨著更多的責任和擔當,這個過程一定可以讓一個大男孩成熟起來。我就覺得女兒出生後,特別是在身邊撫養後,自己的心智成熟了很多。

    由於我們傳統觀念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有些男人可能覺得帶孩子是女人的事,一個男人帶孩子太沒出息了。這種觀念必須要破除掉,其實古往今來很多成功者在育兒方面也是親力親為,非常成功的。再說能把孩子培養得很優秀,於國於家這本身也是一種成功。

    男人帶孩子還必須要用心,網上看到一些帶孩子的爸爸,心不在焉,雖然近在咫尺卻跟孩子是兩個世界,這種陪伴也是無效的,甚至還給了孩子一些不好的榜樣。

    有些爸爸因為很忙,也會覺得沒時間陪孩子,事實上假如願意陪孩子,把陪伴孩子擺在很重要的位置,哪裡會沒有時間?

    當然,有些爸爸在外地工作,沒在孩子身邊,那回到孩子身邊的時間就更要把陪伴用心做好,而不只是回來打卡報到,就去忙別的了。

    總之,男人帶孩子不丟人,還很不錯,也很有趣

  • 7 # 閒事碎碎念

    現在的社會,不管是男士帶孩子,或者女士帶孩子,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家庭裡面,不可能兩個人都留下帶小孩,畢竟我們都是普通人,還是需要吃飯的

    一個家庭裡面,誰帶孩子,都需要互相先商量好,避免製造家庭矛盾,只要爸爸們能把孩子帶好,媽媽們何樂而不為呢

  • 8 # 大威小米

    自我感覺還不錯 吃喝玩樂 衣食住行 不說面面俱到但也是樣樣都行 箇中滋味 難以言表 還好有網路一點點的學看查資料 摸索 有貼吧可以交流有自媒體可以分享 。

  • 9 # MollySays茉莉說

    在照顧孩子時,爸爸通常比媽媽更快樂,壓力更小,更不累。

    為人父母很累,但對父親們來說就沒那麼累了。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做得不夠。即使是與配偶平均分擔育兒責任的父親也會更快樂,休息得更好。

    如今,父親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積極地參與其中。照顧孩子曾被認為是女性的職責,而父親則應該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今天我們有更多的雙收入家庭,但即使是妻子呆在家裡的男人也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

    人們可能會認為,有了這些額外的支援,媽媽們的壓力就會減少。然而,母親們也同樣疲憊不堪。另一方面,爸爸們過得很開心。

    父親比母親更快樂,壓力更小,因為他們照顧孩子的方式往往不同。媽媽們通常承擔著喂孩子、哄孩子睡覺、幫孩子做作業、預約、接送孩子等責任,而爸爸們則傾向於在上班時間玩遊戲或運動。

    父親通常在週末照顧孩子,而母親通常在半夜喂孩子。最後,母親更經常獨自撫養,而父親與其他成人照顧者一起撫養。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雖然爸爸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投入,但養育孩子仍然是高度性別化的。很難確切地說出原因。在某些情況下,性別確實會產生影響,比如母乳餵養。在其他情況下,研究人員不能確定父母是有意識地選擇了他們的角色,還是文化規範簡單地佔上風。

    男女都覺得照顧孩子同樣有意義。人們可能會認為,母親認為照顧孩子比男性更有意義,但研究結果卻並非如此。

    研究小組理解為什麼媽媽們比爸爸們更有壓力,更不快樂,但是他們仍然不確定為什麼媽媽們更累。

  • 10 # 伴娃成長1234

    現在很多家庭大多還是以母親帶孩子為主,父親大多處於缺席和偶有出席的地位。網上有個段子說:什麼叫父愛如山,就是父親坐在那看手機穩如泰山,叫都叫不動。叫他們陪孩子,他們還給你來一句:“我這不在這嗎?”是啊,人是在這,心在手機上。陪伴就是人在就好嗎?是爸爸們不懂得陪伴的意義,還是他們就不願意真正的陪伴?還是覺得反正有媽媽,我看著她們在那就行?

    說到這裡,就有會想到大家常說的喪偶式婚姻,明明孩子有爸爸,可是他的存在形同虛設,既不關心媽媽帶娃辛不辛苦,也不關心孩子的成長,開心了逗個樂兒,不開心了就撂挑子。女人忙完工作忙家裡,忙完家務忙孩子,累到崩潰發個火,爸爸就會出現批評你這不對那不對,批評你不會管孩子,似乎這時他又成了行家,他樣樣都行,他最愛孩子,最會帶孩子,你說火大不?

    *為什麼會出現父愛缺失這樣的現象?

    1,觀念的錯誤

    孩子是兩個人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教育都有責任。爸爸本來就有責任帶孩子,誰家爸爸因為帶孩子受到表揚,這本身就是個問題。說明在大眾的眼裡,娃還是應該媽媽帶,爸爸稍微幫點忙就是個多麼稱職的爸爸,這應該是一種諷刺,而不是表揚。孩子不是爸爸的嗎?爸爸們不應該帶嗎?不要說你在外面辛辛苦苦賺錢養家怎麼累,媽媽就沒有工作了嗎?即使是全職媽媽,她們沒有實際看得見的收入,但是她們的工作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的工作,這個報酬怎麼算?

    男人沒有孩子老婆,照樣要工作,要賺錢,生活沒有兩樣。而女人沒有孩子生活卻完全不是這樣,她們可以擁有美麗的容顏,可以和閨蜜出去逛街、做spa,她們的日子可以過的很愜意。但是一旦有了孩子,生活就完全變了樣。生活了除了孩子還是孩子,吃喝拉撒全要管,還要管一個巨嬰。

    2,爸爸自己都還是個“孩子”

    什麼是個成年人?那就是心智成熟,有責任心,能夠承擔一定的責任。大多數缺失的爸爸在內心深處還是個“孩子”,他不願意承擔責任,他的心裡沒有別人,只有自己。這與他小時候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心。一個缺失的爸爸兒時大多也有一個缺失的父親。他的眼裡看到的都是媽媽的付出,爸爸永遠就是甩手掌櫃。等到他長大他也成了這樣的父親。在一個健全家庭長大的爸爸,小的時候他得到了足夠的父愛和母愛,長大了他就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他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好爸爸。

    因此,不想自己的兒子將來長大成為這樣的人,爸爸們也得努力學習,從自身的成長開始,和孩子一起成長。

    3,爸爸花在孩子身上的不僅僅是時間,是心思,是高質量的陪伴

    就如前面提到的坐在沙發上穩如泰山的爸爸,人在心不在的陪伴還不如不陪,帶給孩子的只有壞的影響。爸爸陪孩子需要花心思去觀察去思考,你的時間花在哪,就會在哪有所收穫。

    有些爸爸為了陪伴孩子讀書,自己對童書先進行了研究,哪些書好哪些書對孩子成長有幫助非常瞭解,還因此把她做成了自己的副業;有些爸爸在奶爸的路上漸行漸遠,給了孩子快樂的童年;有些爸爸以理工男的思維培養自己的孩子,給他足夠的愛,記錄他一點一滴的收穫······

    這世上不是說只有女人會帶孩子,會與不會全在於心,在於自己有沒有那個意願。

    *爸爸帶孩子的好處:

    1。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父親在家庭中多扮演著“責任承擔者”的角色,一旦孩子與父親的接觸過少,家裡沒有父親做“負責任”的榜樣,孩子果斷、有節制、勇於擔責並解決問題的個性就很難得到發展,導致遇事逃避等消極行為。

    2。 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兒童心理諮詢中,不少來訪的孩子性格孤僻、柔弱、與同學人際關係不好,大多數與爸爸長期不參與家庭教育有關。他們的爸爸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離異之後很少來看孩子,還有的位高權重、每天早出晚歸,一週都見不到一面。而媽媽在撫養孩子時多呈現溫柔、關懷、細緻的一面,孩子在成長中,無法從爸爸那裡獲得粗放、進取、外向的特質,與同學、朋友相處就自然顯得內斂、柔弱。

    3。 養成愛運動的習慣

      跟父親關係良好的孩子,在運動和協調能力上也比較好。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女球迷、玩籃球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有一個愛這類運動的爸爸?爸爸可謂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很多孩子運動的理念、習慣都是從爸爸那裡傳承來的。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男人和女人不同的特點導致他們帶孩子的方式和給孩子們的影響會有很大的不同。父親與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各有優勢,必須做到互補、平衡,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父親的參與,除了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也能令家庭關係更加和睦。

  • 11 # 加加麻麻

    我是全職寶媽,兩個孩子的生活都是我在照顧,因為沒有老人的幫忙,所以時常需要寶爸伸出援手。

    寶爸帶娃我不是很放心的,分享一下我家寶爸帶娃事蹟。

    爸爸帶娃靠譜嗎?不靠譜!

    1.爸爸穩如山

    我家寶爸帶娃基本不動,不管寶寶怎麼動,他都能泰然處之。寶寶哭了,他還在原地哄娃,寶寶跑了,他還在原地看手機。

    2.爸爸耐性差

    爸爸的耐心幾乎沒有,寶寶拉了他會很煩心,衣服髒了也是懶得換,動不動就說看不了,不是餓了就是困了。

    3.爸爸很焦躁

    我家二寶這兩天住院了,寶爸把我的衣櫥都給拆了,只因讓他找條褲子給二寶穿。爸爸的脾氣很大,能不用就不用,要不又不知道哪件東西會遭殃。

    爸爸帶娃好不好?好!

    1.足夠的安全感

    爸爸會給孩子最強的安全感,這個是我無法做到的。

    2.強烈的歸屬感

    我家大寶每天都會盼著爸爸回家,雖然不知道爸爸回來可以幫助他做什麼,可是爸爸的陪伴對他很重要。

    3.勇氣提升

    爸爸的鼓勵對孩子很重要。

    總結,爸爸可能在生活上帶娃不如媽媽細心體貼,可是在塑造孩子的性格上是很重要的。爸爸媽媽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缺一不可的,互相幫襯的陪伴孩子成長。

  • 12 # 霞兒妹愛健身正能量

    你好,我想你說的應該是男爸爸帶孩子吧?

    本人寶10個月,新手媽媽,針對爸爸帶孩子這個還是和媽媽大有不同的,寶寶跟著媽媽和爸爸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爸爸帶孩子對孩子的成長很關鍵,爸爸帶孩子的好處:

    1-孩子會變得勇敢

    2-做事會判斷對錯不會武斷

    3-會理性的對待任何事

    4-對孩子智力開發有很大幫助

    5-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陪伴

    其實我不太會總結,就是說爸爸對孩子的陪伴很重要

    當然也有的爸爸帶孩子只是敷衍了事,這個時候你就要和爸爸多溝通,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儘量大人帶孩子不要玩手機

  • 13 # 擼起小短袖

    大家好,我是倆個男子漢的爸爸,老大10歲,老二3歲半,因為老婆工作的原因,這倆朋友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帶,現在尤其是小的比較依賴我,晚上睡覺非得和我一起。我這兩孩子特點是勇敢但心粗,喜歡帶孩子嘛,我覺得儘量倆個人一起帶。

  • 14 # 巴山苑

    哈哈,最近自己帶娃親身經歷。

    我家寶寶才一個月零八天,這段時間,由於就我跟我媳婦帶娃,我把工作先辭職了,在家全職協助帶娃。

    首先,我認為帶娃還是件很辛苦的事情,這段時間下來,我各種腰痠背痛,跟之前在辦公室坐著完全不能比。但是,你說快了嗎?那肯定的,當你看著寶寶衝你笑,咿咿呀呀的時候,你內心是無比舒服的。[呲牙][呲牙][呲牙]

    然後,我覺得帶娃讓我更加耐心了,從開始連抱娃都有點費勁到現在換尿布,洗衣服,做飯幾乎無所不能了,短時間內學會了各種技能,除了不能像他媽一樣餵奶。[偷笑][偷笑]這種熱情和與學習能力很久都難遇到,不僅鍛鍊了自己,也拉近了寶寶與自己的關係。

    最後,我覺得男人要多帶娃,儘量陪在寶寶身邊,三歲定八十,小寶寶三歲之前,最好爸爸媽媽都能陪著他成長,一來是培養寶寶,二來也體會媽媽的辛苦,真的有利於家庭和諧,我從帶娃以後就知道媽媽不容易,都很少跟她吵架啦。[笑][笑]

  • 15 # 孤獨行者Noodle

    自認為帶孩子帶得還行的爸爸飄過,來答一下。

    從性別屬性來講,首先不能否認女性在育兒上的天然的“母性”優勢,這是由生物通常的生理分工決定的,當然海馬例外,像我這樣的,大概就是屬海馬的,哈哈。

    從另一個另類的角度來講,我們對關於男性女性的認知又是“刻板”的,談及性別,我們自然而然就會覺得女性應該怎樣,男性應該怎樣,女性應該做什麼,男性應該做什麼,女性應該溫柔似水,男性應該頂天立地……一旦倒過來就好像“不正常”。其實作為“人”,如果經歷足夠,思維開闊,我們就會“克服”一些“天然”的屏障或缺陷,我們能夠做到更多的貌似“不可能”的事情,而不被自身的條件所侷限,這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渴求的“超越”。所以我們很多事情表面上“做不到”其實是因為我們被“固定思維”所禁錮,無法打破常規,或是打破常規需要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沒有動力去做罷了。

    我家女王八歲了,我全程參與了她的成長,沒有錯過一絲一毫,即便這樣也不代表女王媽做得不夠,在育兒上我們只是分工不同罷了,如此選擇只是家庭各個方面權衡的結果。我這人可能在他人看來“思維縝密”,思考的多一些,我也喜歡邏輯思考,所以我必須發揮我的長處,才可能多少對抗改變一下閨女這操蛋的命運。首先我就經歷了自我的“超越”,跳出了目前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固有認知”。

    這都是“經歷”所迫所引發的“自發”行為,這也和我的自身條件與成長經歷有關。

    閨女從出生開始的極端表現,其實就是一種“顛覆”的狀態,沒有經歷根本無法想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的三觀已經被她重塑過無數次了。我想我與通常的媽媽育兒最大的不同就是總能從思維的絕路上去磕磕絆絆地開闢一條新的道路,我不會鑽牛角尖,不會糾結於瑣碎的“細枝末節”,而會發揮自己的所謂的“男性”優勢,抓大放小,又兼具所謂的“女性”優勢,注重“細節”,再確切地說是更進一步——表象背後的根源。

    當然,這只是我這屬“海馬”的個例,代表不了“男性”這個整體,和閨女一起走到今天讓我知道,“育兒”或“教育”是個系統工程,會決定一個孩子的未來和命運,也決定著整個社會的導向。做一個“另類”的確很難,但當我們跳出自己那點兒有限的自以為理所當然的“固有認知”後,一切都會“順理成章”,也就不會糾結於所謂“應該”或“不應該”,世界也會不一樣。

    其實世界就應該這樣,千姿百態,消除“壁壘”,那樣,不只是“自閉症譜系障礙”,不只是“男女之間”,人們都會生存得更順暢一些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陌生人,你是因為什麼每天早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