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周公子
-
2 # 天嶺624738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之戰。曹操兵敗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一、曹兵不佔有天時地理的優勢條件;二、曹兵缺乏戰前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軍事客觀分析;三、過分輕敵,驕兵必敗。曹操自認為率領八十萬大軍能橫掃東吳,切犯了輕敵的大忌。四、人才是關鍵。此戰是周瑜和諸葛亮簽了軍令狀的!諸葛亮神機妙算,早就分析到了曹操輕敵,士兵渡江作戰的軟肋。上述四點本人認為是曹操失敗的主要原因。
-
3 # 跳舞的土豆
1,曹操當時剛攻克了荊州,荊州的人才還沒有歸心,荊州百姓的民心也不在曹操這裡,而曹操卻急於攻下東吳,使得荊州上下都有怨言。
2,曹操手下計程車兵多是北方人士,大多都不會游泳,在江面上戰鬥能力大減。而新投降曹操的荊州水軍雖然在水上的戰鬥能力強,但因為曹操一兵一卒都沒有費就攻佔了荊州,導致麾下士兵看不起荊州水軍計程車兵,兩方人馬相處並不和睦。
3,曹操多疑,中了周瑜的離間計,將水軍統領蔡瑁殺了,而蔡瑁是當時曹操麾下最擅長水軍的將領,與周瑜對戰多年,雖然處於下風,但並沒有吃什麼大虧。而當時曹操麾下名將、謀士雖然多,卻沒有比蔡瑁更好的水軍統領了。
4,曹操因為北方人馬不習慣乘船而將所有船用鐵索聯在一起,讓船在江面上平穩一些。這一條導致了曹操幾十萬大軍被一把火燒了個乾淨,為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敗北留下了最大的伏筆。
5,曹操中了黃蓋的苦肉計
-
4 # 鬱震強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曹公一樣不佔,焉能不敗乎?時值東季,卻颳了東南大風,此天時不利,北方兵不習慣水戰,所謂不佔地利,用了蔡瑁張允這對活寶水兵都督,乃人和不利,就這三樣,阿瞞必敗矣!
-
5 # 歷史馬先生
曹操兵敗赤壁的根本原因是,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前廢除三公,誅殺孔融。篡漢之心昭然若見。而在赤壁之前之所以兵鋒所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因為以匡扶漢室為綱領 ,朝廷計程車大夫都無條件的支援他,可一單拋棄這個綱領,就失去民心。南征之前,內庭和外府矛盾尖銳。曹操最重要的謀士荀彧都沒有隨曹操南征,曹操之所以兵敗,就是失去了天下匡扶漢室計程車子之心。
-
6 # 四川達州人
曹操失敗原因有二,首先是江東孫權,荊州部分世家與劉備劉琦不願意臣服曹操。他們的實力雖然不是很強,但曹操沒有水軍,只能依靠新投降的荊州水軍。而荊州水軍戰鬥力相比江東水軍太差。
其次是戰爭遷延太久。自208年5月曹操南征打到209年一月,曹操主力的陸軍步騎兵經歷夏冬之苦,飽受風寒、潮溼、疾病血吸蟲等多種折磨,戰鬥力衰減殆盡。同時,曹操南征10萬大軍,荊州軍隊投降,加上官員差役,大約25萬人需要養活,軍隊戰鬥損耗,疾病治療等後勤補給拖垮了曹操,所以曹操最終主動撤退並燒船以防止為孫權劉備利用。
畢竟無論孫權還是劉備,都需要荊州水軍這數千只大小戰船,怎麼可能焚燒?
對此,《三國志》曹操本記沒有記載孫劉聯軍火攻之事。曹操還專門寫信給孫權說是自己燒船撤退令周瑜撿了便宜。《吳主傳》更是明確說是曹操自己燒餘船撤退。
所以,赤壁大戰的過程就是,曹操南征,劉琮投降,劉備劉琦逃到夏口,會和江東軍。周瑜領導聯軍,在多次小戰鬥中擊敗荊州水軍,僵持到12月底,曹操難以堅持,燒掉船隻退回北方,只留曹仁守備南郡。
-
7 # 遠志152635846
古代大小戰爭多有一個共性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滿足兩個以上,但是赤壁之戰觀天時戰前風向與曹操極為不利。
觀地利赤壁地屬東吳水面寬闊狹長曹操長途跋涉對地勢嚴重不瞭解還以鎖鏈連船。
觀人和一方面曹操多疑戰前斬將以亂軍心另一方面曹方士兵長途跋涉本就疲憊不堪本就不適合行大戰之舉,綜上述三點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還哪有勝算,要不是關羽下不去手連跑不跑的掉都成問題!
-
8 # 李彬180
講正史不演義。曹操在赤壁之戰的失敗歸結起來有這麼幾點。1.曹操得了荊州後並沒有打算大舉進攻江東,所以水兵只是挖了個人工湖訓練了3個月。士兵素質完全不是江東水軍對手。2.曹操得了荊州後志得意滿難免驕傲輕敵,結果被黃蓋詐降所乘,火燒了連環戰船。3.逃離時經過雲夢澤道路不熟,被追兵斬殺無數。4.當時陸軍主力並不在曹操身邊,支援不及。整個赤壁之戰基本都是周瑜的功勞,詐降是黃蓋的主意,周瑜也沒打過黃蓋。這裡沒諸葛亮什麼事,諸葛亮也就在曹操來之前出使了一趟江東,談兩家合作的事,正史裡諸葛亮打仗是不行的,劉備也就是在曹操兵敗後在後面追擊撿了點便宜。
-
9 # 北派說書人
首先說明一點,真正的赤壁之戰,和諸葛亮其實沒有多大關係,當時的曹操可以說是輸在了自大上邊,如果不是自大,冷靜一點,以曹操的心智,根本上不了周瑜的下三濫手段!
-
10 # 血色浪漫198705948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手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
赤壁之戰雙方實際交戰兵力,孫劉聯軍最多五萬人,曹操有十萬到二十萬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然而,最終曹操戰敗,究其原因,歸結有四:
一是孫劉合兵 曹操南征荊州,勢如破竹,劉備敗走當陽,求救於江東。諸葛亮見到孫權後,孫權的態度猶豫不決。諸葛亮舌戰群儒說服孫權,而後又有魯肅的旁敲側擊、周瑜的推波助瀾,使孫權更加堅定了聯合劉備抗擊曹操的信心。孫劉聯盟的形成,既是諸葛亮外交的輝煌成果也是赤壁之戰勝利的基礎。
二是瘟疫致弱 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戰力大減。
曹操把赤壁之敗就歸因於疾病:“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三是孔明周瑜妙計安天下 在赤壁之戰中,周瑜、孔明等謀士妙計層出,精彩紛呈:
(1)將幹中計 曹操水軍的指揮官是從劉表手下歸降曹操的蔡瑁、張允,這兩人"深得水軍之妙",是東吳破曹的主要障。周瑜利用反間之計,使蔣幹中計,殺了蔡、張二將,曹軍失去水軍將領。
(2)草船借箭 水上交戰,弓箭是最好的進攻武器。諸葛亮巧使妙計,透過草般借箭,將10萬支箭送給了周郎,保障了武器供應。
(3)黃蓋用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 黃蓋乃東吳三世舊臣,為戰勝曹操,施苦肉之計,被周瑜於眾將之前無端毒打,令闞澤下詐降書,假投曹操,使火攻之計順利實施。
(4)龐統巧授連環計 龐統受周瑜之託假計曹操:“大江之中,潮起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習慣乘船,容易暈船。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莫說人可在上面自由行走,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又有何懼哉?”誘使曹操連夜打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為火攻曹軍創造了條件(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若非龐統連環計,公瑾安能立大功)。
四是巧借東風 赤壁之戰周瑜運籌帷幄,做好了進攻準備,要發動火攻一舉擊潰曹操,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隆冬時節長江中游一帶多刮西北風,沒有東南風。火攻只會燒了自己,根本燒不到曹軍。此時,諸葛亮七星壇作法,巧“借”東風。周瑜藉機發起進攻,一舉擊敗了曹軍。
赤壁之戰孫劉佔盡天勢(東風)、地利(水戰)、人和(孫劉合兵),再加上孔明、周郎妙計安天下,曹操焉有不敗之理?
-
11 # 文史資料選輯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次著名戰役,它直接促成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孫劉聯盟打敗曹操,以弱勝強,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論天時,當時是在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天氣轉寒,這個時節馬料及軍糧不濟。俗話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草對戰爭成敗的重要作用。對此次戰役,曹操沒有選好打仗的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曹操用兵如神,為什麼會犯兵家之大忌呢?
當時,曹操北征烏丸大獲全勝,士氣正盛,曹本人也驕傲起來。他計劃乘勝追擊,奪荊州、伐劉表、滅劉備。當曹操軍團打下江陵,飲馬長江時,曹操更加自大,戰略目標直接鎖定為東吳六郡。所以,在狂妄的野心之下,他選擇了錯誤的時間。不是選擇這個時間,也就沒有了這個時期的東南風,沒有了東南風,也就沒有孫劉聯盟憑東南風火燒赤壁。
二、論地利,孫吳有長江天險,孫吳水師防線經略多年,水軍優勢明顯,曹軍不習水戰,絕對處於下風。
三、論人和,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雖然曹人數眾多,號稱80萬,而孫劉聯盟加起來在前線的只有5萬(當時孫吳兵力10萬人,而上前線的只有3萬,劉備兵力2萬人)。但打仗不靠人數,靠的是人心。當時的人心情況如何呢?
1、曹雖有皇詔,奉命攻打,但在諸侯眼裡,這是赤裸裸的侵略戰爭。被侵略者往往人心更齊。
2、曹軍勞師遠征,水土不服,疾病流行,戰鬥力大大降低,軍心也必然渙散。
3、郭嘉早逝從根本上瓦解了曹操智囊團的凝聚力。在曹兵敗後,說: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見郭在曹心中的地位以及他在軍事上的傑出能力。當然,其他的謀士也預料到一些不利因素,比如程昱,就預見到孫劉聯盟。再比如賈詡,他勸曹操不要再往東打,曹不聽。謀士集團不能凝聚起來說服曹公,歸根到底,還是郭的英年早逝。他的早逝是曹操集團的重大損失,也是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一個原因。
然而,就在此時,劉備集團請出了諸葛亮,如虎添翼。雙方的力量在軍事人才上此消彼長,勝負似乎也在預料之中。
《賈詡傳》中說:“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曹操的赤壁之敗,是必然的。其實,曹操是在錯誤時間、錯誤地點發動了一場暫時不應該發動的錯誤的戰爭。他的失敗,是必然下的偶然,也是偶然下的必然。
-
12 # 歷史雲頂
在三國時期有很多著名的戰役流傳了下來,其中將領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無數個奇蹟,當我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也會被這些人的智慧所折服。在三國中最強的國家是魏國,而當時的吳國和蜀國經常聯合起來抵抗魏國的入侵,其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就是赤壁之戰,5萬聯軍擊破20萬曹軍,為何曹操會失算呢?
一、 曹操一意孤行
在赤壁之戰時期,蜀國和吳國為了這一場戰爭可謂是精心準備,將計謀中的每一個方面都想到了,其中勝利最大的原因就是曹操的船隻都用鎖鏈連了起來,這才讓火能夠將曹操的戰船全部燒燬。而為什麼曹操要將所有的船連在一起呢?這個方法其實就是號稱鳳雛的龐統所想出的,龐統為了向自家主公證明自己的實力,就向曹操獻計,說這一招能夠幫助曹軍適應水戰。
眾所周知曹操的軍隊大多是陸軍,面對水戰十分不適應,還沒有開戰,曹操軍隊就有很多人嘔吐不止沒有戰鬥力了,曹操看龐統當時沒有明確的背景,便採納了他的建議,將所有的船隻用鎖鏈連起來。
果然這樣之後,將士們都對水上的生活適應不少,曹操看到了也大為高興。但是其實曹操不是蠢人,他之所以答應這一個計謀反而是因為他對自己兵力的位置和風向有把握,當時曹操軍隊是從荊州出發,向東行駛攻打孫權,並且當時的風向都是西北風,即使有人用火計來攻打,風向也只會燒到敵人的軍隊,然而曹操失算了。
當時曹操的軍隊到了赤壁以後接連出現不適的症狀,甚至還有瘟疫出現,所以曹操想快點結束戰鬥讓士兵好好休息,就採納了這個建議。雖然當時的荀彧、程昱都看出來了這個計謀的缺點,並且勸誡了曹操,告訴曹操軍隊所處的位置正好是風口,但是曹操綜合考慮覺得沒有問題就沒有將他們的建議採納。
劉備方面可不止使用了這一招,周瑜假借醉酒,用離間計將曹操軍隊唯一會用水軍的大將殺害,又和黃蓋用苦肉計假裝投降,進而拉開了火功赤壁的序幕,最終5萬聯軍成功擊破20萬曹軍,這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劉備和孫權將荊州分了,而曹操只能灰溜溜的逃走了。
二、 忠言逆耳
雖然孫劉方面準備了很多,但是最終取得絕對勝利的關鍵還是東南風,誰知道黃蓋透過東風來完善火攻這一計策,這確實出乎人的意料。荀彧程昱等人之所以不堅持勸誡曹操,是因為曹操也是一個比較蠻橫的人,他在平日的朝廷上殺害了很多和他持不同意見的人,所以忠言逆耳,荀彧程昱也想保住自己的小命吧。
總得來說,曹操在赤壁打敗有很多原因,倘若曹操聽取了別人的意見,或許在赤壁之戰中,就不會輸得這麼慘吧。
-
13 # 豹眼看歷史
赤壁之戰,本是一個很一般的戰役。
但由於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歷史節點上,從而拔高了這次戰役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地位。實際上,名不副實。
我認為,可以把這次戰役作為劃分歷史階段的時間節點,但對這次戰役本身不應該給與過高的評價。
當然,作為這次戰役的主動發起者,曹操的確也犯下了戰略性錯誤,一定程度上改變著歷史走向。
01
戰役過程
《三國志·曹操傳》記載:
208年十二月,曹操佔據了荊州南郡。孫劉形成聯盟對抗曹操。孫權為了解救劉備之困,派兵進攻合肥。
曹操親自率兵從江陵征討劉備,到達巴丘,同時派遣張熹救援合肥。
孫權得知張熹到達,於是撤走。
曹操抵達赤壁,與劉備交戰,戰事不利。
此時發生大規模的疫病,兵士死亡者很多。
曹操決定帶領大軍歸還,劉備佔據了荊州、江南諸郡。
這個過程,在《三國志》其他一些人物,如劉備、諸葛亮、孫權、周瑜等傳記裡也有記載,基本都很簡單。增加的環節,就是劉備派遣諸葛亮勸說孫權共同抗曹,以及周瑜力勸孫權與曹操決戰。
之所以說是一次很一般的戰役,是由於戰役發起的偶然性,持續的時間很短,過程很簡單。
簡單來說,就是曹操經過精心準備,決定討伐荊州。
但由於荊州牧劉表突然病逝,其次子劉琮不戰而降。這令曹操沒有思想準備。
曹操就想順勢除掉劉備。不想劉備跑到了孫吳的地盤上。
由於劉備與東吳孫權報團取暖,建立了聯盟,曹操臨時決定與孫劉決戰,企圖一舉解決江南的問題。
但由於曹軍水土不服,發生了大面積的疫病,曹操只好撤軍。
就這麼一場戰役,甚至說就發生了一場戰鬥,不足以稱為三國三大戰役之一。
不僅與官渡之戰、夷陵之戰兩次戰役相比,就是與其他戰役相比,無論從規模、持續時間、還是戰役的慘烈程度,都相差很遠。
就是夷陵之戰,也有觀點認為稱不上三大戰役之一。
之所以有此評價,還是在戰役之後,歷史的走向。
官渡之戰的結果,直接左右了歷史的走向。
夷陵之戰的結果,多少影響著歷史的走向,但並不比其他一些戰役影響更大。
而赤壁之戰之後,的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但這一局勢的出現,並非是赤壁之戰的直接結果。赤壁之戰,遠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
02
曹操的錯誤決策
官渡之戰時,曹操頂不住袁紹的進攻,想要打退堂鼓。
謀士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曹操採納了其建議,僥倖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赤壁之戰前夕,賈詡認為應該首先安撫百姓,而不應該勞師遠征江東。但曹操不聽,結果遭遇嚴重挫敗。
現在看來,曹操就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由於劉表突然地病逝,導致了曹操過度的放鬆,缺少了應有的慎重。沒有充分的準備就貿然發動了對東吳的大規模戰役,犯下了兵家之大忌。
其一,赤壁之戰後,曹操想起了病逝的郭嘉,專門作詩以悼念:“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為何哪?
是因為之前郭嘉郭奉孝多次對曹操說:南方多疫病,如果你要去南方的話,恐怕很難活著回來。
曹操是後悔沒記住郭嘉的話,導致了失敗,因而懷念起郭奉孝。
在曹操、曹丕時期多次征討江東,以及孫權多次攻伐曹魏,都是無功而返,大多是由於出現了疫病的原因。
這不是偶然的事件。
由於連年征戰,大量人口死亡,得不到合理的處置,引發瘟疫是大機率事件。
鬼才郭嘉能夠算出曹操不得生還,也不是沒有依據的。
曹操沒有想到這一點,而這又正是赤壁大敗最重要的原因,這是曹操所犯下的低階愚蠢的錯誤。
其二,所有大佬對周瑜評價都很高,就曹操這個手下敗將不服氣。
曹操說:赤壁之戰,正好遇到了疫病,我燒掉了船隻,自行退軍,橫使周瑜這小子獲得了虛名。
這個自然有曹操找個芝麻粒墊屁股的意味,但不可否認的是:疫病是導致這場戰役最關鍵的因素。
03
沒有赤壁之戰也會有三國鼎立
赤壁之戰之前,荊州是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
劉表病逝,劉琮投降,曹操佔據了荊州,實際上僅僅是佔領了南郡。
本身南陽郡就在曹操手裡,江夏及南四郡還沒有染指。
赤壁之戰,是曹操從南郡的治所江陵發動,追擊劉備到達巴丘,然後與孫劉戰於赤壁。
戰敗之後,曹操丟掉了江陵,回到了南陽郡,但控制了南郡的襄樊。
如果曹操採納賈詡的建議,不發動對東吳的征討,先安撫百姓,情況又會如何哪?
能不能守得住南郡,能不能進一步控制江夏及南四郡?這是一個大問題。
荊州地理位置重要,軍事戰略意義重大,曹孫劉三方勢力相互交錯,錯綜複雜。
我認為曹操如果控制了南郡,對其十分重要,但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曹操一旦控制南郡,孫劉聯盟將會更加緊密,誓死對抗曹操。從戰略意義上來說,對曹操是很不利的。
曹操控制南郡,對孫權是致命的威脅。在此情況下,孫權會與劉備妥協。孫權佔據江夏,劉備佔據南四郡的可能性很大。
劉關張三兄弟,再加上諸葛亮,把南四郡經營好,進而圖謀西川,這也是《隆中對》的戰略佈局。
從歷史史實來看,赤壁之戰的前後,比較明確的就是一個南郡的歸屬。
南郡是荊州的治所所在,提起南郡就以為是荊州,這顯然是把南郡的重要性過度的拔高啦。關羽失荊州,失掉的也就是南郡,也沒有一般認為的那麼玄。
我認為,不管是否有赤壁之戰,都不會最終影響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
關羽失掉了荊州,三國依然存續了四十多年。荊州重要,但不是決定三國鼎立最主要的因素。
就劉備打不贏就跑的個性,繞過荊州轉個彎,跑到益州去,也會立國,一樣稱帝。
曹操在劉琮投降後,親率五千精騎,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的追趕劉備,是有戰略意義的。
劉備不存在了,就可能不會有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
從徐州、冀州,再到荊州,劉備一路逃亡,最終落腳點在益州。實在不行還有個在最南方的交州。
不安分的劉備,只要活著一天,就有稱帝的想法,就是對曹操的威脅。
因此,三足鼎立是由於劉備的存在,而不在於荊州的得失。
04
赤壁之戰後,曹操三聲狗叫
荀彧說:現在荊州就像是一塊骨頭,劉備孫權就好比是兩隻狗都在爭搶,誰也不想讓對方得到。一方得到,另一方就會瘋狂的爭搶。如果這時候誰去動這個骨頭,這兩隻狗會一起來咬人。
曹操一聽,立馬就“汪汪汪”連叫三聲,許褚聽了哈哈大笑。
本來是很有趣的事,卻沒有人跟許褚一樣湊趣,搞得很不爽。
史實正如荀彧的判斷,對於荊州這塊肥肉,絕不是骨頭,劉備、孫權的爭搶就沒有停息過。最後也是孫權把荊州搶到了,還殺掉了關羽。
如果曹操過早的參與進來,孫劉聯盟將會更加的穩固,給曹操的戰略機會會更少。
這或許就是赤壁之後,曹操沒有對孫劉有更大的軍事行動。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平定涼州消滅了馬超、韓遂的實力;進擊漢中,招降了張魯。
由此看來,似乎是赤壁之戰導致了三國鼎立。實際上,曹操還不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這是出現天下三分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對赤壁之戰前後的形勢,作這麼多的介紹,就是想說明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很簡單,很偶然,沒有很大的說道。
不能說曹操這次戰役的失利,對歷史走向的影響沒有,但絕對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僅僅是這次戰役的時間節點很重要,就如同夷陵之戰。
即便劉備沒有發動夷陵之戰或者夷陵之戰沒有失利,劉備也不可能統一天下。
這都是大勢所趨,一個具體的事件,多少會影響歷史的程序,但不能改變歷史的走向。
但關於曹操赤壁之戰失敗一事,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不是發生了疫病,曹操攻破了孫劉聯盟,那麼又置諸葛亮的《隆中對》於何地哪?
-
14 # 沉年舊景
又三個原因:一、曹操這個人很自負,疑心重。二、他麾下有忠於漢室的人,怕他打敗吳蜀聯盟。三、當然是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聯手了。
回覆列表
首先,曹操所帶領的北方兵士,皆為步兵與騎兵,長在於陸戰,不善水戰。為避免暈船,曹操接受龐統獻策將船栓在一起,為周瑜火攻實現了基礎。其二,北方兵士乍來南方,水土不服。其三,中了反間計,荊州水師陣前被斬,荊州兵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