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說如果對親人達到尊敬,夫妻如賓,才是行走天下嗎?
5
回覆列表
  • 1 # 師說歷史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出自 《禮記·大學》,原文如下: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1、《禮記·大學》: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相傳為孔子弟子曾參(前505~前434)所作。唐代韓愈、李翱等把《大學》、《中庸》看作與《孟子》、《中庸》同等重要的“經書”;宋代“二程”、朱熹祖述這種觀點,竭力推崇其在經書中的地位,旨在弘揚理學。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於南宋紹熙元年(1190)刊刻成《四書章句集註》,因《論語》記載孔子言行,《大學》為曾子所作,《中庸》為子思所作,《孟子》記載孟子言行,故又稱“四子書”。元延祐年間,以《四書章句集註》試士子,懸為令甲,從此,“四書”成為芸芸士子幹祿之必讀經典。

    2、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完善自己,行為有規範。

    齊家:管理好一個家族、成為宗族的楷模,效仿學習的樣板。

    治國:這裡的“國”指“邦”,而不是我們現代意義的國家,即治理好一個小小的諸侯國,這個概念也可以縮小為一個小的區域,比如說村、鄉鎮等。

    平天下:安撫天下黎民百姓,使他們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3、留意幾個背景:

    (1)周朝的分封制。

    (2)儒家中的“家國天下”思想。

    (3)儒學的傳承與發展:特別是漢代儒學和宋代儒學的變化。

  • 2 # 夢不成幻

    大體意思是加強自己的修養,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但不只是尊敬親人,夫妻如賓,更不是為了什麼行走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理念,出自《大學》。儒家從一開始王朝治國理政的唯一制度,到後來的一文不值,甚至是中華民族落後的罪惡之源,再到前段時間的國學熱,更是爭議不斷,褒貶不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讓人無從判斷。

    儒家經典《四書五經》,是從《大學》開始。《大學》講儒家三綱八目。所謂三綱,是指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它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所謂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縱覽四書五經,我們發現,儒家的全部學說實際上都是循著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八目實際上包括“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前面四級“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後面三綱“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間的“修身”一環,則是連結“內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它與前面的“內修”專案連在一起,是“獨善其身”;它與後面的“外治”專案連在一起,是“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下”(《孟子。盡心下》)。不管是否意識明確,不管積極還是消極,“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觀念總是或隱或顯地在影響著思想,左右著行動,最終發現,自己的人生歷程也不過是在這儒學的進修階梯上或近或遠地展開。

    《大學》節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詩》雲:“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華人交,止於信。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之其所賤惡而闢焉,之其所畏敬而闢焉,之其所哀矜而闢焉,之其所敖惰而闢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大學》全文兩千多個字,真的不多,意思也不是很深奧,只是有個別字很生僻吧了,真的值得認真學習學習。其中的道理,還是可以指引人生道路的。

    不論時間的變化,人物的變化,空間的變化,但人與人之間,自己內心的世界,還是與古人有共通之處,所以還是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

  • 3 # 姞雪心

    古代青年口號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現代青年口號是: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完勝,不是因為他們口號看起來比較漂亮,是因這個口號不僅僅是口號,更是一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人生進階攻略

    其中, 修身是基礎,這個基礎還分為四個臺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這份進階攻略拿來做什麼?

    當然是用來實現儒家的小目標、大目標,以及終極目標。

    儒家的終極目標是治世,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維護人間的愛與和平。

    能力小的,請先完成修身基礎小目標。能力大的,請繼續完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進階目標。怎樣做才能通關?

    答案是,成為君子

    君,在甲骨文的形象,是權杖+口,也就是拿著權杖,去發號施令的人。

    所以,君是指管理者、領導者

    往大了說,管天下、管一個地區;往小了說,管好家、管好自己。

    這裡有一點要注意,春秋戰國時期的“國”,我們現在的“國”不是一個概念。

    春秋戰國時期的“國”=諸侯的封地春秋戰國時期的"天下”=我們今天國家概念

    那麼,一個既能管好自己,又能正確處理各種社會人際關係的人,我們就可以稱他為君子。

    通常,我們都會用品德好來形容君子。

    品是審美能力,這裡重點解釋一下“德”

    德,甲骨文形象,在一個十字路口,看向前面的路。後面的字形演化,又加了一個“心”字上去。可以解釋為,在一個十字路口,向著正確的路去走,心意堅定,初心不改。

    所以,德的引申含義就是,順應規律。

    君子之品,是具備一定的審美力。君子之德,就是能通曉各種規律。

    尤其是社會規律、人際規律、領導組織規律等等……。我們現在管理,有很多逆規律的,比如996工作制,相信大家在這樣的企業,絕對不會認為老闆是君子。

    最後,簡單介紹一下這四大人生進階。修身:小到個人衛生,個人作息,大到學識修養,待人接物等等。儒家認為,修身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曾子》

    齊家:俗話說得好,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的。這個齊,是指齊心協力。題主你說的,對親人尊敬、夫妻之間相敬如賓,這只是外在表現。

    有些家庭,對親人尊敬、夫妻相敬如賓+齊心;有些家庭,對親人尊敬、夫妻相敬如賓+不齊心。所以,關鍵在於家人之間是否能齊心協力。至於怎麼做,才能讓一家人齊心?需要具體家庭,具體分析。

    而能否齊家,也是對修身一關的成果驗證。通常,一個男人要是能處理好婆媳關係,那麼他在單位裡的人際關係,基本也會處理地比較出色。

    治國: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團隊管理。如果不是管理者,只是一個普通員工,修身的功力,決定了你能否在這個團隊與其他成員以及上司相處好。平天下: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多團隊管理。小到一個公司部門(多個組),大到一個集團(多個公司),甚至一個國家。

    說到這裡,小編個人認為,儒家思想絕對是全世界最先進的管理學。它不是具體的方法論,而是一種規律歸納論,具體的方法則需要隨著時代,去變革、摸索。

  • 4 # 彌陀的如意寶佛感

    修身,三觀正,(有信仰,有良心,利他心)。齊家,孝順父母,家庭和睦!願人人皆君子!天下則太平!大家吉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鍋裡你最喜歡的菜品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