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獨尊—泰山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援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藉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這是英、法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而發動的侵華戰爭。美、俄坐收漁人之利。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1]

    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藉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燬。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1860年8月1日,英法聯軍18000人,由北塘登陸,進佔天津。[18] 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沒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陸協同進攻大沽北岸炮臺。守臺清軍在直隸提督樂善指揮下,英勇抗擊。但清政府本無抗戰決心,咸豐帝命令僧格林沁離營撤退。清軍遂逃離大沽,經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通縣)。1860年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軍長驅直入,24日佔領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議和。英、法提出,除須全部接受《天津條約》外,還要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增加賠款以及各帶兵千人進京換約。清政府予以拒絕,談判破裂。侵略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犯。[6] [22]

    清政府再派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取代桂良,到通州南張家灣議和。由於雙方爭執不下,談判再次破裂,並擄去英國派往負責洽談停火之談判代表巴夏禮和士兵等39人。[6]

    咸豐帝

    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軍攻陷通州。21日,清軍與英法聯軍在八里橋展開激戰,統帥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22] 清軍全軍覆沒。9月22日咸豐帝等則以北狩為名攜皇后、懿貴妃等離京逃往熱河避暑山莊。10月13日聯軍從安定門攻入北京。聯軍發現清軍將英法使節團多人虐待至死,遂決定報復中國之野蠻行為,及教訓清朝皇室以後不得蔑視英國及法國。10月18日,英法聯軍佔領北京,搶劫焚燬圓明園。英法聯軍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近50天,京郊皇家園林如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玉泉山)、靜宜園(香山)、暢春園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訢為全權大臣議和,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聯軍洗劫和燒燬了圓明園和靜宜園。圓明園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對此給予強烈譴責,稱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6] [23]

    10月24日、25日,英法聯軍以焚燬紫禁城作為威脅,迫使恭親王奕分別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6]

    沙俄侵略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忙於對付外來殖民者和鎮壓太平天國革命,造成了北方邊疆防備空虛。俄國乘虛而入,加緊蠶食和非法佔領黑龍江流域和巴爾喀什湖以南的許多戰略要地,而且,一直在尋找機會,想用條約的形式把所佔領的中國領土固定下來。1856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派普提雅廷為公使,與清政府談判邊界問題。1858年5月,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乘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俄國割佔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作兩國共管。

    俄國駐中國公使伊格納切夫以“調停有功”為藉口,提出了新的領土要求。14日,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國,增開喀什噶爾為商埠,並在喀什噶爾、庫倫設領事館。同時,俄國還將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1864年,俄國強迫清政府訂立《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最大的獲利者。[24]

    結果

    聯軍撤退

    1860年10月24日、25日,奕訢分別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有:開天津為商埠;准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退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資產。法方還擅自在中文約本上增加:“並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八百萬兩,卹金英國五十萬兩,法國二十萬兩。[25]

    圓明園被焚燬(1860年時期)

    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開始撤離北京。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簽訂不平等條約

    1858年5月,英法聯軍侵佔大沽炮臺,並以進攻北京作為威脅。6月23日,迫使清政府與英、法、俄、美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主要內容:公使進駐北京;開放牛莊、登州、臺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可以自由駛入長江一帶通商口岸;外國人可以到內地遊歷經商;外國傳教士可以到內地自由傳教;中國對英、法兩國賠款600萬兩白銀。1860年10月,英法侵略軍佔領北京。侵略者以焚燬皇宮作為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續增的條款包括: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給英國;准許外國人在中國買賣人口;將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財產發還,法國傳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買田地,建造教堂;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6] [26]

     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名稱 時間 簽訂國家 條約內容

    《璦琿條約》

    1858年5月

    中俄

    1、中國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

    2、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6日

    中英

    1、英國公使得駐北京,並在通商港口設領事館。

    2、增開南京、臺南、漢口、九江等九個通商口岸。

    3、英國人可以往內地遊歷、通商。

    4、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國給英國賠償白銀四百萬兩等。

    《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7日

    中法

    1、允許天主教入內地自由傳教。

    2、法國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國給法國賠款白銀二百萬兩。

    展開全部

    大片領土被割讓

    1856年,趁英法聯軍進攻廣州,俄國公使普提雅廷與清政府談判邊界問題。1858年5月,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

    乘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之際,以武力強迫清廷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根據這個條約,清政府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國,並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作中俄共管。[26] 另一方面,俄國伺機介入調停,普提雅廷先於英法美三國與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天津條約》。

    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掠奪中國北方國土

    《中俄北京條約》即《中俄續增條約》。1860年(咸豐十年)沙俄利用英法侵華聯軍攻佔北京的軍事壓力,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由清欽差大臣奕訢與俄國駐華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簽訂。共十五款。主要內容為:

    (1)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劃歸俄國;

    (2)規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賓達巴哈起經齋桑卓爾、特穆爾圖卓爾(今伊塞克湖)至浩罕邊界,“順山嶺、大河之流及清朝常駐卡倫等處”為界,根據這一規定,於1864年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卓爾南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

    (3)開放喀什噶爾(今喀什市)為商埠;

    (4)俄國在庫倫(今外蒙古烏蘭巴托)、喀什噶爾設立領事官。

    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開始撤離北京。俄國新任駐華公使伊格那季耶夫以“調停有功”為由,提出了新的領土要求。14日,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同時,俄國還將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把歷來屬於中國的山河湖泊和設在中國境內的卡倫指為分界標誌,為更多地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條約。根據1864年,俄國強迫清政府訂立《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土地。

    俄羅斯帝國獲得的土地總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三個法國的面積,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最大的獲利者。[26] [28]

    失敗原因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曆時四年多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人民和愛國官兵保家衛國,英勇抗敵,給予侵略者沉重的打擊。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29]

    備戰不利

    1857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當時的清政府忙於鎮壓太平天國,沒有太多的精力關注此次戰役。導致廣州淪陷。1858年4月,英法聯軍北上,挑起了第一次大沽口戰役,清政府還是沒有給與足夠重視,加上裝備落後,導致慘敗。等到了1859年6月第二次大沽口戰役,清政府給與了重視,僧格林沁親自負責指揮海防,加上英法聯軍有些輕敵,僅派12艘軍艦來犯,經過激烈的戰鬥後,清軍打退了聯軍的進攻,保衛了大沽口。

    從第二次大沽口戰役來看,英法聯軍由於是臨時組建,長途跋涉,所以並不是堅不可摧。可是清政府忙於和太平軍作戰,加上麻痺大意。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廣州淪陷和第一次大沽口戰役的失利。

    昏庸無能

    1860年8月,英法聯軍重新組織了1萬8千人,先攻佔了天津。1860年9月,英法聯軍8000多人進犯北京。清軍統帥僧格林沁率領3萬人在八里橋附近,與英法聯軍展開激戰。這是一場冷兵器為主的軍隊,和一個當時已經先進裝備的軍隊之間的對話。結果,清軍慘敗,3萬清軍傷亡過半,英軍死2人,傷29人,法軍死3人,傷18人[30] 。這是一場令人嘆息的戰鬥,清軍雖有火器,但是基本沒用,全是騎兵步兵拿著冷兵器,向對方的槍炮陣地發起的自殺式衝鋒。

    不客氣的說,這完全是當時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造成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過去20年了。清政府早領教過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軍隊的厲害,但是清軍基本還是原地踏步,沒有提升裝備,也沒有改進訓練。3萬蒙滿精兵,就這樣被稀裡糊塗的派上了戰場,被敵軍當成活靶子打。

    訓練不足

    當時清兵入關的時候,依靠的是滿蒙騎兵打敗了擁有火器的明軍。當時的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多為明朝的流民和逃犯組成),還是有很強的戰鬥力的。

    在成吉思汗的時代,蒙古騎兵使用的是150斤拉力的強弓,到了皇太極時代,滿蒙騎兵可以使用120斤強弓,就是到了康熙乾隆時代也可以使用90斤拉力硬弓。

    而到了咸豐年間,很多接近內地的盟旗已經以耕地為主,而這次徵調的蒙古騎兵實際上都是各個王公手下的農牧民,根本不是脫產的正規軍,這些蒙古人和馬都沒有受過訓練,乘馬上了戰場甚至會因為巨大的爆炸聲而受驚。

    同樣,由於蒙古草原長期的和平和喇嘛教的傳播,普通蒙古人的騎射本領已經下降到了驚人的程度,多數牧民只能使用拉力為20-30斤的弱弓,既沒有射程,也沒有穿透力,更加沒有射速。

    另一部分“精銳”則因為距離文明更近而改用火槍,欠缺訓練的現實,使得他們馬上肉搏的能力也退化到驚人的程度,因此,當他們面對印度錫克騎兵時,除了憑藉優異的馬術逃跑之外,完全沒有可稱道之處。[30] 說白了,清軍的火槍隊,只是“看起來很美”,由於缺乏正規的訓練,上了戰場基本就是花架子,沒法和對方的正規軍相抗衡。

    在八里橋之戰,清軍慘敗。3萬清軍騎兵傷亡過半。當8月12日的戰鬥結束後,方圓幾公里的戰場上,到處都是清軍騎兵的屍體,軍官們指著地上強壯的屍體說,他們只是缺乏正當的操練。[31]

    裝備落後

    其實從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和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了清軍武器裝備的落後。後來甚至連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但是清政府還是盲目的以天朝自居,除了鎮壓國內起義之外,根本沒用重視去縮小和世界軍事強國的差距。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之際,中國還是封建王朝統治之下的冷兵器時代,雖然那時候中國已經有了大炮,但是其射程,擁有的數量都遠遠在西方列強之下。[32] 另外,當時英法軍隊已經裝備了世界先進的單發膛擊發槍,後膛火炮,便於淺水航行的蒸汽式戰艦。而清軍依然是和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差不多:大刀配合鳥槍,抬槍,弓箭,前膛火炮和帆船。炮臺都是露天式的,根本經不起炮轟。[33]

    清軍損失慘重的八里橋之戰,僧格林沁在奏摺中曾向朝廷立下誓言:“奴才等現在督帶官兵退八里橋以扼赴京道路。奴才等趕緊再振軍心,倘該夷由通(州)上犯,奴才等惟有與之以死相拼”。[34] 清軍指揮官僧格林沁完全不知道對方槍炮的厲害,把3萬多清軍精銳送進了敵軍的火力網。然而僧格林沁見大事不妙,則臨陣逃脫。三萬清軍損失過半,卻僅僅殺死敵軍不到10個人,武器裝備上的差距顯而易見。

    戰爭影響

    1、政治上,它使中國損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中國喪失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條約還為沙皇俄羅斯更多地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條件。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清朝統治者投靠外國侵略者,開始成為他們的附庸與工具,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35]

    留守北京和洋人周旋的恭親王奕訢

    2、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中國沿海各省,並伸向中國內地,方便了列強傾銷商品,掠奪廉價原材料和勞動力,使中國受到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性衝擊。[35]

    3、鴉片貿易合法化、華工出國及允許外國人前往內地傳教,都使中國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35]

    4、外國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影響和控制。[35]

    5、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佔領京城,火燒圓明園,對中國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擊,地主階級分化,部分滿清統治者痛定思痛,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從而開始了“洋務運動”,迎來了迴光返照的同治中興。[35]

    6、喪失大片領土。 割讓給英國的九龍半島只是彈丸之地,而割讓給沙俄的領土則前後達150萬平方公里之巨,奠定了後來中華民國的版圖基礎。[35]

    總理衙門

    7、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騰出手來鎮壓太平天國,勉強維持了其統治。《北京條約》剛一簽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認真“履行條約”,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2年1月,清政府對太平天國事件確立了“借師助剿”的方針,引用外國軍隊來幫助其鎮壓內亂。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清政府的統治得以繼續維持.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國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中國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但是,廣大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鬥爭從未停止過。他們在英法聯軍所到之處,奮起進行保衛祖國的鬥爭,顯示了中國人民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35]

    評價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曆時四年多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人民和愛國官兵英勇抗敵,給予侵略者沉重的打擊。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軟弱、腐敗和無能,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戰爭中,英法聯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中華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災難。英法聯軍在北京洗劫和燒燬了融匯中外建築藝術精華的萬園之園——圓明園。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就這樣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你想象不到這座宮殿有多麼華美壯麗,更不能設想法軍、英軍把這個地方蹂躪成什麼樣子”。[26]

    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進入中國內地,並日益擴充套件,外國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影響和控制,中國社會進一步半殖民地化。[25]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所以失敗,首先是清政府政治腐敗,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妥協投降不抵抗,軍事上必然失敗。[26]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被劫掠的圓明園鼠首

    其次是清軍武器裝備落後。當時英法聯軍已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如發射圓錐形彈丸的單發前裝式線膛擊發槍、(1853式恩菲爾德步槍和米涅步槍)後裝線膛火炮(阿姆斯特朗炮)以及便於淺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軍的裝備卻仍停留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水平(仍是冷兵器、鳥槍、抬槍和發射球形彈丸的前裝炮),炮臺露天式建造,經不起炮火的猛烈轟擊。[26]

    再是清軍戰術笨拙落後。英法聯軍注意水陸協同作戰,以強大炮火掩護陸軍登陸,陸上戰鬥採取散兵戰術,而清軍則墨守成規,忽視陸地縱深設防,不懂散兵戰術,所以一敗再敗。如在張家灣、八里橋之戰中,由於清軍缺乏大規模近代野戰的訓練和經驗,加之馬隊使用不當,雖擁有數量的優勢和本土作戰的有利條件,也未能取勝。[26]

    《易經》說:“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但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的反省較少,且近代化思想未能落實到實踐,導致戰爭時的落後。[28]

    參考資料

    鴉片戰爭也是被貿易逆差逼出來的?

    數百萬工人隻身前往這些地方,即使薪水微薄,不賭不嫖的工人還是能省下大筆錢寄回老家;電報和新金融機構使匯錢更容易。確切的匯回數目不得而知,但總數想必相當大。

    2019-04-30203閱讀30914

    晚清陳卿美 晚清史專欄作家

    二鴉的失敗或許因為一個間諜翻譯?

    二鴉,即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簡稱。話說一鴉捱了頓揍,二鴉也沒能倖免,確實很悲催。關於鴉片戰爭的慘敗,無外乎幾種原因,一是西方列強欺人太甚;二是清政府愚昧透頂、腐敗無能;三是技不如人、器不如人。至於器不如人,大都認為是中國的武器裝備不如西方列強。實際上,遠不止這些,比如翻譯的水...

    2019-05-16190閱讀14448

    縱橫五千年 通俗歷史作家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僧格林沁為何能大獲全勝,擊敗英法聯軍

    自1840年開始,清朝與西方國家交戰以來,在戰場上從未打過勝仗。可是在1859年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中,清軍在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的指揮,擊敗英法聯軍,取得了自鴉片戰爭以來的第一場勝利!曾經在戰場上屢戰屢敗的清軍,為何能在這場戰役中擊敗英法聯軍?

  • 2 # 白衣小太爺

    除了英法火燒圓明園,還有俄國趁火打劫我國領土,強割強佔。以及武力威逼簽訂不平等條約《北京條約》。使得我國半殖民社會加深!

    對我國的資源掠奪,對我民族的壓榨剝削,帝國列強的惡行令人髮指,其侵略主義令人作嘔!

    1858年俄國透過《璦琿條約》侵佔了我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他又侵佔了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多萬平方公里,至於其他的兩個條約雖然不在本案的審判範圍之內,既然他已經構成犯罪事實。我們也要略微提及。就這樣透過這些條約俄國侵吞了我國150萬的土地,這些土地相當於15個浙江省的面積。也正如馬克思說的那樣, 俄國不花費一文錢,不發動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了更多的好處。

    簽訂不平等條約《北京條約》,意味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束,也意味著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加深!

    《北京條約》的內容:清朝確認中英《天津條約》有效性;清朝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清朝增開天津為商埠;增加中英《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北京條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是1860年清朝政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北京分別與英國、法國、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負債累累的時候,你會透過什麼方式去償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