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硯田劍影

    希特勒本來打算髮動區域性戰爭拿下奧地利和捷克思洛伐克這兩個國家,沒想到由於西方的綏靖政策使得德軍不費吹灰之力在短時間內連續拿下這兩個國家,接著德國擴軍備戰妄圖拿下另一個國家波蘭。

    波蘭東臨蘇聯,西臨德國,南接捷克斯洛伐克,北臨波羅的海,擁有豐富的礦藏資源,而且波蘭的重工業尤為發達,冶金,機械製造,化工,造船等工業體系完善,在歐洲也是比較先進的工業國家,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希特勒當然明白如果攻佔了波蘭,西面可直搗西歐各國,解除西線戰爭的後顧之憂,往東又可將波蘭作為以後閃擊蘇聯大兵壓境的翹板,而且波蘭的戰略資源及工業體系將幫助德國的侵略戰爭擴大至佔領全歐洲。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下達了“白色方案”一號作戰命令,又透過廣播報紙假惺惺向波蘭提出了和平建議,表明德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徹底麻痺了波蘭和歐洲各國,波蘭也放鬆了對德國的警惕性。1939年9月1日凌晨4時45分,德國突然進攻波蘭,戈林所屬的空軍首先突襲了波蘭,大炮轟向波蘭的軍事目標,交通樞紐,隨後德軍的坦克猶如無人之境,步兵衝鋒,德軍長驅直入,很快佔領了波蘭的首都華沙,政府機構徹底癱瘓。

    德國進攻波蘭觸動了英法在波蘭的利益,英法猜測有可能德國向西歐進攻,英法深知其中利害關係,促使英法隨後於9月3日向德軍發出通牒,要求德軍滾回老家,希特勒怎麼捨得將到嘴的肥羊鬆口?希特勒立即下令全面進攻,到10月2日,波蘭被德軍全部佔領,英法立即同德國宣戰,由此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希特勒是一個極端民族主義者,他生在奧地利,但是心向德意志,並且始終認為奧地利應該和德國是一家。至於捷克斯洛伐克,是因為蘇臺德地區有三百五十萬講德語的人。

    希特勒吞併奧地利,壓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臺德地區,除了保護自己民族的完整,增強德國實力,關鍵還是想看看英法的態度。

    英法的綏靖政策讓德國更加肆無忌憚。

    波蘭在歐洲歷史上和他周圍所有接壤國家都有著深仇大恨。

    想當年波蘭厲害的時候,把瑞典,莫斯科公國,普魯士,奧地利,奧斯曼土耳其,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招惹了個遍。

    後來波蘭不行了,俄普奧三國瓜分波蘭,一直把波蘭瓜分滅亡了,整個歐洲也沒提提反對意見,都覺得波蘭就是活該。

    後來拿破崙打敗俄普奧,把波蘭當做衛星國給波蘭復國,但是拿破崙被打敗後波蘭瞬間又被肢解。

    可以說,無論是德國,還是蘇聯,他們幾百年傳承下來,就是波蘭不能活,儘管一戰後為了扼制新成立的蘇聯還有德國,英法美給波蘭復國了,但是幾百年的恩怨讓德國還有蘇聯對波蘭一直是耿耿於懷。況且德意志是以普魯士為主體建立的,現在普魯士發家的地方和德國本土被波蘭給一刀兩段,希特勒和德國民眾對此是耿耿於懷。

    所以德國在探明英法的態度後就準備收拾波蘭,再加上當時德國是和蘇聯簽約一起收拾波蘭的。

    還有其它原因,希特勒的帝國是打算建立在東歐的,波蘭要不被蘇聯拉走成自己的敵人,要不被自己拉走化身為德意志復興路上的薪火。波蘭的各種資源也大大增強了德國實力也為其後來的侵略行動提供幫助。

  • 3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關於這個問題,你要首先想到,一戰之中德軍最大的夢魘,就是四個字,叫做兩線作戰。

    如圖,大家可以看到,當時的奧、捷已經被佔領,而匈牙利是德國的同黨,羅馬尼亞也在曖昧中,真正屬於英法的鐵血盟友,只有波蘭。而且大家都知道,一戰結束後,為了懲罰德國,協約國將東部大片領土劃給了波蘭——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德國自然有充分理由打波蘭。

    而且,消滅波蘭之後,德國便與蘇聯直接接壤,你們都懂的,斯大林此時正與希特勒打得火熱。所以在希特勒想要發動二戰的時刻,東方的蘇聯其實是他的盟國,南面的義大利也是他的盟國,換而言之,敵人主要在西方,即英法,東方惟有一個敵人,那就是波蘭。

    這樣的佈局,與一戰是完全不同的。

    一戰之際,德奧是一個團隊,英法俄意是一個團隊,而奧匈又老邁不堪一擊。換句話說,當時的德國幾乎就是以一打多。

    到了二戰之前,希特勒的外交策略其實是極為成功的,他成功地將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這些國家拉到了自己旗下,蘇聯也是如此,被孤立的國家,其實反而是英法。

    正是在這樣的情勢之下,希特勒只要輕輕一推波蘭,波蘭就倒了——而且此時的英法,幾乎還不會動,因為他們害怕,綏靖政策便是這種害怕的結果——事實上真的如此,在奇葩的靜坐戰爭之後,打敗了波蘭的德軍便回頭一槍,輕鬆搞定了法國。

    兩線作戰,不復存在了!希特勒一生最大的成功,或說得意,便在此時。

  • 4 # 歷山耕夫569

    希特勒要拯救以日耳曼民族為主的德國,就必須擺脫凡爾賽條約的束縛。而要擺脫這個枷鎖的前提是必須要有強大的軍隊。強大的軍隊就必須有兵源。而波蘭有一半人口是日耳曼人。再加上,波蘭版圖象一個錐形直插波羅的海,從而把德國和東普魯士隔開,這個就成了德國的心病,也是德國的恥辱。

    因此,希特勒要想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就必須把波蘭納入大德意志帝國的版圖內。那麼,佔領波蘭也就成了必然。

  • 5 # 我叫紀蘇席

    都以為德國發動的戰爭一開始就是要統治全世界,其實不是的,目標是一步步建立的,也是在英法蘇一步步退縮的情況下才讓德國的野心得以一步步壯大。剛開始是侵佔原本法國的後來普法戰爭中變成德國的,後來一戰戰敗又變成法國的蘇臺德地區,後面又搞德裔居多比較親德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奧地利一站結束就想過要加入德國,奧匈被拆奧地利人也活不下去,英法不干預順理成章不費吹灰之力)。波蘭是蘇聯在英法綏靖想要禍水東引讓德國去搞蘇聯,蘇聯也不願意直接跟德國和談,德國為表誠意,說波蘭咱兩個一人一半吧,然後我就去搞西邊。波蘭本來就是英美法在一戰結束之後硬生生從德國拆出來的一個國家,德國想要收波蘭也是正常,但是英法這個節骨眼不幹了,首先英國張伯倫已經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滿不得不宣戰,綏靖政策已經不得人心了,戰爭不可避免,如果仍然退縮歐洲大陸將完全沒有英國立足之地,並且張伯倫也自身難保,容不得他做決定,更何況波蘭可是英法一戰生生造出來的親兒子啊,自然疼愛的緊。法國一看,盟友加大哥的英國都上了,我也得上,更何況他不得不上否則法國只能臣服於德國的淫威之下,高盧雄雞自然忍不了,我跟你幹了二百年,現在讓我認輸不可能。然後就是大哥帶小弟的各種宣戰二戰就來了。德國不是二小一開始就入侵的波蘭而是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只能宣戰所以二戰才會來。希特勒剛開始根本沒想要那麼多,就算想了估計也沒想這麼快就到這一步了,並且希特勒以為英法在波蘭問題上仍會退縮,但是既然都宣戰了那就一干到底吧,更何況歐洲大陸上德國肯定最強,統一歐洲是肯定沒問題的,心裡有底,早晚一戰那便幹吧。

    德國為何如此自信,一來仇恨驅使,一戰誰都別說誰好人,戰敗?在希特勒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是不應該的,我們應該是勝利的,只不過是一棒子二流子貴族和皇帝缺心眼投降了,並且背後還有共產黨和猶太人搞鬼,我家領土一寸未失咋就輸了。國家的底子還在,但是歐洲大陸上唯一的對手法國被打爛了啊,從始至終都沒有恢復過來,勉為其難搞了個馬其諾防線但是也根本沒有跟德國你來我往掰手腕的能力,只能防守。

    所以波蘭必須搞,法西斯只要當政,歐洲肯定得被德國拿下,就算波蘭的事情默認了,英國遲早會退到無路可退仍然必然一戰,二戰就這麼來了。如果最開始蘇臺德英法就不退讓,二戰會晚個幾年,但是戰爭還是會來,歷史遺留問題,沒解決得想辦法解決。

  • 6 # 夜晚的暴雨

    為什麼打波蘭,因為希特勒最終目標還是蘇聯,說到這就知道為什麼希特勒不打英國了,倫敦空戰只是製造一種假象,麻痺斯大林,為以後蘇德戰爭創造機會!

  • 7 # 白楊樹下談歷史

    二戰歷程就是一部列強奪取最大利益的過程,只有強大的國家才有能力決定歷史的發展方向,弱國只能任由歷史的車輪碾壓而過。誰也不願成為這樣的弱國,高傲的日耳曼人憑著他們的精明能幹迅速成為歐洲的強國,並欲主宰世界。

    本打算髮動區域性戰役奪取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可是英、法的綏靖政策讓XTL不戰而勝,幾個月工夫就吞併兩個國,並獲取了95億馬克,1500架飛機以及大量的物資和軍事裝備。更重要的是,獲得這些“戰利品”,是在不費一槍一彈的前提下所獲取的。這是XTL完全沒有料想到的,他決定乘勝追擊,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波蘭。

    至於英國和法國,在慕尼黑會議中,他們在勸自己的盟友獻出蘇臺德區以滿足“瘋子”XTL的胃口時,當初的“海誓山盟”化作一縷青煙,曾保證盟友的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卻在XTL的淫威下成為讓世人鄙視一輩子的笑柄。在隨後的波蘭問題上,他們還將繼續“擔任”這一恥辱的角色。

    一、首先入侵的原因。

    作為一個歐洲內陸之國,她東接蘇聯,西鄰德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曾在歷史上是個動盪不定,戰事頻繁的國家。一戰前的二百年被瓜分、亡國,直到一戰結束後才復國,就是這麼一個“多災多難”的弱國,二戰初期都有什麼原因使其成為XTL的首先打擊目標呢?

    首先,她的地理位置非常關鍵。在“瘋子”XTL的眼裡不僅僅只是波蘭,他的野心一直盯著蘇聯,那裡有維繫強大武裝力量的重要物資——豐富的石油和礦產,是XTL勢在必得的另一個目標。如果將其佔領,就可以擁有入侵蘇聯的軍事基地。

    其次,夾在本土與東普魯士一條狹長的“丹澤”走廊,它在一戰前本就是德意志的領土,戰後割讓給了該國。當初,XTL並沒有採取軍事行動的打算,只希望該國能歸還丹澤市,同時允許有一條透過走廊到達東普魯士的自由道路。但遭到了斷然拒絕,這就讓德國下決心武力奪取。那麼一旦戰爭爆發,所要得到的就遠遠不是一個丹澤市了。

    如果說戰略位置和領土糾紛是首先打擊該國的主要原因,那麼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國家尊嚴就是根本原因。在兩國曆史上,民族糾紛由來已久,戰爭不斷,雙方的國民彼此仇恨。戰敗後的德國,被迫割讓了大量領土,攻佔就是要洗刷曾經的恥辱,實現復興德意志帝國的夢想。新仇舊恨加在一起,拿她首先開刀,也就不是什麼有疑問的問題了。

    二、各國外交博弈。

    在XTL已下令陳兵德、波邊境,進攻迫在眉睫之際,歐洲又出現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外交戰,其錯綜複雜的程度在歷史上實屬罕見。臺上臺下,一場雙線交叉、令人眼花繚亂的三角外交戰開始了。

    墨跡未乾的《慕尼黑協定》被XTL撕碎、捷克斯洛伐克被其肢解,現在又向波方提出歸還丹澤市,德國的一系列行為,讓英國綏靖首相張伯倫感到極為震驚。英、法在歐洲的利益遭到嚴重損害,他的綏靖政策徹底破產,遭到了國內外的一片指責聲。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他一面發表了強烈譴責德軍侵略的演說,另一面宣佈全力支援並保證波方的獨立。

    蘇聯也開始擔心XTL的瘋狂,極力主張集體安全策略。透過締結英、法、蘇三國互助條約,以此遏制FXS的擴張,但莫斯科的誠意一再遭到英、法兩國的冷淡、拒絕。鑑於慕尼黑叛賣的教訓,他們也極不願意單獨與柏林為敵,於是就利用他們的矛盾,在與英、法公開談判的同時,也與柏林保持接觸。

    英、法兩國一面同莫斯科公開談判,向德國施壓,逼其讓步;另一面又暗中與柏林勾搭,謀求妥協,並唆使他們東進,把戰爭矛頭引向蘇聯,以保全自己。而XTL卻竭力阻止英、法與莫斯科結盟,他一面與英、法暗中討價還價,牽制和忽悠,另一面又積極爭取蘇聯暫時妥協,以免東西兩線作戰。

    列強們的“險惡”行徑,全然不顧其他小國的感受。

    三、德意結盟,美國施壓。

    見波蘭“狗仗人勢”,有英、法這樣的"大靠山",不肯屈服。XTL下達秘令,做好進攻的準備。隨後,義大利侵佔了阿爾巴尼亞,德、意締結了軍事同盟條約,結成“鋼鐵同盟”。這加劇了動盪的歐洲局勢,一些軍備薄弱的小國更加膽戰心驚。

    此時的美國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樣子,羅斯福在給德、意兩國電報裡,提出要他們做出保證,宣告德、意武裝部隊不會入侵英、法、波、蘇在內的31國。那麼美國就以其大國的影響力來主導世界範圍的談判,解除各國爭端和軍備競賽,並以此開啟國際貿易的道路,合作共贏。

    XTL隨即在國會上,作了足足有兩小時的“精彩”演說。對美國要求其保證不進攻31國中任何一國所作的答覆時,他雄辯滔滔,針鋒相對,對羅斯福的“痴人說夢”般的干預,給予了諷刺挖苦,將其反駁的體無完膚。因為,美國觸動了他的核心利益。

    隨後,他就加快了進攻的部署。

    結語

    世界大戰,鐵騎震破雲霄,國家支離破碎,人民流離失所,人類又為何而戰?是貪婪?是愛?是迷失?還是權欲?戰爭沒有解決問題,戰爭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戰爭沒有對錯,只有成敗。

    德軍進攻前,各國的外交努力讓人眼花繚亂的同時,給人留下一個很清晰的事實。那就是列強們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為了各自的利益,根本不去考慮像波蘭、捷克等這些弱國的感受,有的被拋棄,有的被出賣。看到這裡你還覺得張伯倫、斯大林、丘吉爾、羅斯福代表正義嗎?

    他們露骨的,就是利益最大化。

  • 8 # 優己

    因為波蘭自己找死,波蘭是自己給希特勒宣戰的,從這點上看波蘭才是挑起二戰的元兇!波蘭絕對是歐洲的攪屎棍,波蘭於1939年2月就給希特勒德國下達通知,從1939年6月1日開始,要對所有經過波蘭領土的德國貨運增收75%的關稅,而1939年6月1日以前,這個關稅額是15%,足足翻了5倍。當時由於英法從海上封鎖了德國的貨運陸線,希特勒德國所需的糧食跟燃油全部從烏克蘭進口,波蘭提升關稅等於是要把4分之3個德國給侵吞掉。所以,波蘭的提案被德國給拒絕了。

    德國派出外交人員去跟波蘭協商關稅問題,德國只能把路境關稅提升到20%,75%的關稅德國是不可能接受的。但是波蘭拒不答應,波蘭轟走了希特勒派來的外交人員,並揚言要踏平德國(沒有正式宣戰)。這是德波戰爭的起因。這時候雙方就開始備戰了,當時波蘭集結起來100多萬部隊,德國也開始備戰,武裝起部隊150萬人。

    波蘭的無理取鬧除了激怒了德國,還激怒了蘇聯,因為當時蘇聯向德國出口糧食跟石油,換取的事德國的工業製品,這些東西都是要經過波蘭的,等於蘇聯也得向波蘭交75%的稅。所以也就不難理解蘇德兩國同時對波蘭宣戰,並瓜分了波蘭。

  • 9 # 兵器世界

    1939年9月1日,德國聯合附庸國斯洛伐克的軍隊入侵波蘭,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經過這次戰爭原本獨立的波蘭成為了一塊任人宰割的蛋糕,而一直奉行綏靖政策的英法等國卻沒有由此真正認識到危險的到來。

    《凡爾賽條約》埋下的禍根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被迫接受苛刻的凡爾賽和約,德國周邊的鄰居幾乎都從它身上割取了土地,德國損失約8.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德國在東西兩個方向的處境是最危險的,一個是法國佔據的萊茵區、另一個就是波蘭佔據的波蘭走廊。

    萊茵區自不必說,這裡從1815年拿破崙戰敗之後就屬於普魯士,藉助萊茵河流域的山高水深成為德國的天然屏障。但一戰後法國佔據萊茵河以西的廣大地區,萊茵河以東又不準德國駐防,等於說是德國的西部門戶洞開。比如1923年1月,法國聯合比利時組成3個師的聯軍,在法軍讓·德吉特將軍帶領下輕易攻佔德國西部的魯爾工業區,這足以說明德國西部的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更加不容樂觀的是東部邊界,在將波茲南省和西普魯士割讓給波蘭之後,德國首都柏林距離邊界只有100多公里。變成飛地的東普魯士隨時有可能被吞併,連立陶宛這樣的小國也敢攻佔東普魯士的土地!因此希特勒上臺後,迫切的需要解決東西兩個方向上的安全問題,他的第一步是修建防禦法國的齊格菲防線,並積極策劃收回萊茵區的行動,在1936年3月以3萬人的兵力強闖萊茵區,很意外的成功了……。

    解決完法國方向的希特勒,並沒有將矛頭直接對準波蘭,他還有一個麻煩,那就是捷克斯洛伐克。

    法國選擇將萊茵區還給德國,導致希特勒兵不血刃的解決了西部問題,隨著在德法邊界上修築新防線的工程竣工,德國的威脅主要來自捷克和波蘭!讓人意外的是,波蘭非但沒有聯手捷克一起對抗德國的強勢復仇,反而很無腦的聯手德國宰割捷克!這就是大家熟知的慕尼黑陰謀。表面上看是英法出賣了捷克,但事實上波蘭才是罪魁。

    英法確實想出賣捷克,但也是被波蘭逼的,因為波蘭在不通知法國的情況下,獨自與德國簽訂了《德波互不侵犯條約》,這讓法國一下子覺得自己被出賣了,面對德國的咄咄逼人波蘭並不願意盡到盟友的義務,惱羞成怒的法國決定接受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滿足德國對捷克的領土要求,將禍水東引讓波蘭自食惡果!

    當蘇聯提出借道波蘭援救捷克斯洛伐克時,波蘭不僅無腦的拒絕,還和德國一起瓜分捷克,它只拿到了“切欣”這一小塊土地,卻給德國順利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創造了條件!最終,希特勒要面對的只有一個孤立無援的波蘭了!

    波蘭先後得罪了法國和蘇聯,在歐洲變得孤立無援,到1939年9月二戰爆發時,很自然的成為德軍的第一個目標,因為它不但弱更沒有可靠的救兵,而且還是德國國家安全的最後一個威脅,解決波蘭後德國東部邊界被拉平,同時又穩住了蘇聯,德國不再有兩線作戰的壓力!

    德國事先與蘇聯達成和平協議,這意味著瓜分波蘭就能掃除後顧之憂,避免兩線作戰,這是德國首先解決波蘭的主要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陷入了兩線作戰。由此前車之鑑,希特勒上臺後動用外交和軍事手段分化瓦解兩邊的對手,當萊茵區迴歸德國、捷克斯洛伐克併入德國後,波蘭和法國仍然可以夾擊德國,但希特勒請來蘇聯幫忙,兩國一起瓜分波蘭,解除後顧之憂。

    於是,德國最高統帥部擬定了著名的《白色方案》:

    消滅英法在中歐的主要盟國波蘭,解除進攻西歐的後顧之憂,補充軍事經濟資源和建立進攻蘇聯的前進軍事基地。

    可即便是攻下了波蘭,東線不還是有一個蘇聯嗎?蘇聯和德國在意識形態上完全對立,20年前的一戰,第二帝國的軍隊一直向東推進到俄羅斯本土,這片土地上不知灑下了多少德意志男兒的鮮血。

    但蘇聯也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它就和1938年的波蘭一樣被蠅頭小利麻痺了,這就是希特勒手段高明的地方,利用蘇聯對波羅的海三國以及波蘭領土的貪婪,白送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暫時穩住蘇聯,等到解決英法就可以和蘇聯單挑了!希特勒透過一個又一個互不侵犯條約,讓自己始終不至於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

    蘇聯在1933年之前更希望與英法聯手,共同遏制勢頭正盛的德國,但面對綏靖政策它只能選擇與德國結盟。其實早在一戰結束後不久,由於共同利益的驅使!蘇聯和德國就暫時走到了一起。一戰後,蘇聯同德國一樣在國際社會上備受孤立,兩國因此發展成了一種特殊的互助關係。1922年,雙方簽署了標誌著蘇德關係正常化的《拉巴洛條約》。

    但蘇聯始終不願意看到德國強大起來,不過在1939年8月23日,同英法關於歐洲安全問題談判失敗後的蘇聯,選擇了以自己的方式來維護自身安全,有力的回擊英法的禍水東引政策。當天晚上,蘇聯和德國簽署了日後飽受詬病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讓希特勒有信心在短時間內解決擁兵150多萬的波蘭,蘇德聯手對波蘭開戰將佔據兵器、兵力、地利三重優勢,豈有不勝的道理!波蘭快速滅亡使德國避免了日後東西兩線作戰,是蘇聯助長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

    儘管希特勒本人有徵服歐洲的理想,但德國廣大軍隊精英未必有此想法,真正推動德國對波蘭動刀槍的還是領土問題。1939年,波德兩國關於但澤和走廊問題談判破裂。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希特勒在吞併捷克後,開始拉攏波蘭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希望波蘭能同法西斯國家建立聯合戰線。當然,這個拉攏不是無條件的,是以波蘭犧牲但澤和走廊為前提。為了不讓波蘭顯得太吃虧,希特勒承諾未來給予波蘭烏克蘭北方領土,並將《波德互不侵犯條約》延長25年作為補償。

    顯然,希特勒是想不費吹灰之力解決掉困擾德國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同時把波蘭拉下水掃除後顧之憂。但希特勒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波蘭拒絕了,它捨不得從凡爾賽和約上獲得的波蘭走廊!因此,德國只能全面挑起戰爭,對波蘭動手。

  • 10 # 月亮灣18412640

    很簡單,二戰希特勒閃擊捷克與波蘭,這與一戰德國戰敗的結果相關。為了懲罰發動戰爭的德國和奧匈帝國,除了鉅額戰爭賠償外,均被進行了肢解,在德皇威廉起家的普魯士王國,主要是在東普魯士原本的土地上,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兩個國家。希特勒上臺後,首先把收回德國原有的國土,作為德國重新崛起和恢復尊嚴的政策,迎合深陷一戰賠款苦難中德國人民的支援,同時猶太人也被作為指控在德國戰敗後與戰勝國一起掠奪德國人民的罪魁禍首之一,受到迫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男人二婚難還是女人二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