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簡學話題
-
2 # 魯中居士
這是出了一個″二元論″題目,簡單的將詩詞分為"意境""格律"加以區分。這種方法已為先賢所摒棄,只在具體評論某人,某句詩時偶爾一用罷了。請看《文心雕龍》《二十四詩品》是如何論詩的!宋朝嚴羽《滄浪詩話》,再看王國維如何論"境界",王漁洋如何論"神韻",聞一多先生談詩歌,沈德潛《詩說萃語》等。
-
3 # 亦有所思
佳人稱謂因何故,不是才情是容顏!
果然是老掉牙的問題,小可也不知道換蕩不換藥地答了多少次,答到麻木,答到無感,答到漠然如路人。
自古美人,向來與才情無關。
自古佳人,向來與胸襟無關。
自古麗人,向來與德行無關。
女人讓人心動,夠計從來都是和臉蛋,胸脯、腰肢,以及屁股息息相關,“我喜歡的是你的人”其前提一定是容貌還算過得去。而“我喜歡的是你的心”其基礎一定是有顏值有身材所以才有魅力。
所有一見鍾情的核心都是容貌和身材!
詩,如女人!
你很難對著一個無鹽級別的女人朝思暮想念念不往,你很難對著撫著酥胸效顰的東施魂牽夢縈相思成痛。
詩詞的魅力就在於其音律美和節奏感,而這兩項的前提卻是格律,詩首先是用來唱的,而不是吟的,哪怕是吟哦,也得要讀出抑揚頓挫的旋律感才叫過關。
音律不過關,入不了《詩經》
節奏不達標,進了了《樂府》
或許有人開始叨逼叨什麼古風或古體詩,因為這些可以不符合格律,可是這些古風作者這輩子只寫古風麼?古風只是一種體裁和形式,卻不是終極目標。就好像你只看到一個大廚在做小蔥伴豆腐,卻忽略他做得滿漢全席。
格律是形成音韻之美的最簡單的辦法,沒有之一!
形都不似,何來神似?
形式都鼻青臉腫,指望意境五肢俱全?這不等於知名被窯姐兒非說自己是貞潔烈女麼?
如果這個理論成立,給我一隻畫筆,我胡亂塗鴉一番,親,你不要看線條,不要看筆法,你要注意看我的情感,我的寄託,我的夢想,我的意境!
意境?
意境他大爺!
-
4 # 塗之人995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鹿柴》,名作。
“生當為人傑,
死亦作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還是名作。
然而它們或失對,或失粘,都不那麼合律。不過,它們傳達給讀者的,是優美的圖畫,上等的意境和高昂的情緒,於是引起共鳴,從而喜愛。在這裡格律退居二位了。
格律是一般規範。規範,約定俗成,詩人應當遵守。不過,意境本詩家追求,倘若因為意境的營造而傷及格律的,詩人不會猶豫。
孟子說:“不以辭害意”。這一點,總會有人尊崇的。
內容與形式,一個辯證法的基本範疇。形式很重要,內容更重要。瓶再好,酒太糟,酒客們是不會點頭的。酒甘醇,瓶精緻,當然更好。
“魚與熊掌,皆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
5 # 江南詩丐
嚴格的格律是對近體詩而言,格律的作用其實就是為了讀起來有抑揚頓挫的感覺,由於古人用的是文言文,所以要求在狹隘的文字結構範圍內對內容表達有嚴格要求。
這就是格律在近體詩中的作用,那麼,沒有嚴格的格律是不是不是好詩呢?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就是那些古風派的文人墨客事實上同樣認為格律是次要的,甚至對格律不完整的古詩有各種各樣的理論,反正說到好了為止。
現在說說如果一首沒有完整格律或者韻的詩怎麼認為,這個在古風派和現代詩中大家各不相讓,誰都想認為自己是文人墨客。
毫無疑問如果一首近體詩沒有平仄格律和韻,就根本不是近體詩,這是因為近體詩在規格上的要求而被稱為詩的上品。但是問題是如果一首近體詩只追求平仄要求,卻沒有詩的內在靈魂,為了追求平仄而七拼八湊,甚至東拉西扯地形成所謂近體詩,這樣的詩就沒無奈了,並且這樣的詩才大人在。
那麼除此之外的古體詩、自由詩,打油詩由於沒有嚴格的格律要求是不是好詩了,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一首真正好詩必須先有意境,有了豐富的內涵就有了詩的靈魂,作品讓人一看就一目瞭然,給人以詩的欣賞和內在的靈魂理解,特別是白話文時代,現代詩太直白,而古體詩與自由詩甚至打油詩更具有文字應用空間,不像近體詩那樣看起來嚴格要求,實際上遏制了作者對意境發揮的思路。現在是古風派一定認為是近體詩是詩的最高要求,這個沒錯。其他詩卻更能夠對情感和意境的發揮,可以說是仁者見仁。
-
6 # 古樂漁樵
南宋:志南和尚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作為一首經得起歷史長河沖刷盪滌仍然能膾炙人口的好的格律詩,一定是意境優美意蘊深邃、音韻和諧節奏明快的詩。意蘊意境是詩的靈魂,當然是最重要的,否則不成其為詩。而格律雖為形式,卻是格律詩的特質,失律便不成其為格律詩。就如一把再完美的火鏟,也只是一把火鏟,而不是勺子。
-
7 # 9552885125178
唐詩無人可以超越,然後有宋詞,十大詞人創造了巔峰,宋詞無法超越。這些可以背誦,然後快速閱讀中外大詩人的名著,創造當代的文體詩歌,才能問哪一山更高?後人評說吧!
-
8 # 直又直
格律的古詩詞兩者都重要,現在的意境最重要,並且也要規律性的押韻,否則屬於散文之類,凡文章,皆有意境。(除會議記錄外)。
-
9 # 三溪
詩是一種隨性自由的情懷。一個時期的詩能襯托出時下的賞花惜月情感。真正的詩是大眾的,簡單,明潔,一種一望二三里的感覺。老幼富貧都能感受到的一種味道。
-
10 # Jk自由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是:詩詞是意境重要還是格律重要?本來就是二選一的問題怎能用一個最字來限制呢?
格律是用來規範詩詞的字數、音韻、詞性等方面的,使詩詞具有形式美,音樂美,對稱美。我們眼睛可看到一句詩或詞的字數有多少,我們的口能讀出這些句子,我們的耳朵能聽到抑揚頓挫的聲音。
意境則是詩詞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刻畫的境物等,是我們的感覺器官無法感知的,只有透過大腦的思考,想像才會出現在腦海裡的畫面。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格律嚴謹則詩詞具有音樂般的美感,對稱平衡般的和諧,遊戲般的樂趣。意境高遠則引發人的共鳴。或深刻的哲理,或真摯的情感,或美麗的景色……,或寓情於景,或託物言志等等。
沒有意境則詩詞一下子就顯得平庸起來,味同嚼蠟,根本就提不起讀完的興趣,更不說能記住或流傳下去了。所以一首詩詞寫得好不好首先就是看意境高不高,能不能引起人感情的共鳴。如果再符合格律的要求,那肯定是就是一首好的詩詞了。有很多詩詞雖不合格律的要求,但寫得情感真摯,意境美妙也能打動我們的內心。
所以我認為意境稍微比格律重要一點。
-
11 # 隴上鋤禾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再好的形式而沒有好的內容,只是為形式而形式,這是形而上學。反過來,只有好的內容而沒有好的形式,也很難把好的內容充分表出來,展現出來,讓人難以消化。就象一塊麵團,你必須加工,或饃頭,或麵條,或包子,然後做熟,別人才可食之,並且很好的消化,從中汲取應有的養份。
-
12 # 訴說人生感悟
我認為還是意境更重要。
意境與格律的關係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人們的思想文化在不斷的發展,原有的表達形式必然隨之變化。
唐代以前的詩詞格律,與當代的社會發展,尤其是文化發展狀況相適應。
唐代的格律詩雖然具有很高的藝術魅力,但是過於嚴格的韻律以語音的變遷,不便於思想表達,而被更寬泛格律的宋詞代替。
現代的詩詞的格律就更加寬泛自由了。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現在人寫的古體詩詞,即使非常優秀,讀起來也很難望古人項背。
與古人相比,生活環境與思想境界發生的變化之大,不止是天壤之別。
如果墨守成規,刻舟求劍,反而不利於詩詞文化的發展。
-
13 # 東方白542
首先,“詩詞是意境最重要還是格律最重要?”這裡的“詩詞”是泛指所有的詩歌呢?還是專指格律詩詞?如果是泛指所有的詩歌,那麼,這提問即存在邏輯錯誤,因為,凡詩歌都要有意境,但並非都要講格律(這裡的“格律”指近體詩詞);如果這提問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專指格律詩詞,那麼,這提問應當修改為:“……,格律詩詞是意境最重要還是格律最重要?”。如果是後者(格律詩詞),既然“千年難辯”,那就是辯不清,即公說公有道,婆說婆有理,還辯什麼呢?誰人又來“仲裁”是非?
由此,我只能就詩歌的總體意義上淺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前面說了,凡詩歌都要有意境,但並非都要講格律。所以作詩必須追求意境,卻不一定非講究格律。詩歌包括多種形式(體裁),格律詩只是其中之一。我們可以說格律詩是詩,是詩就必然講求意境;而我們卻不能說詩就是格律,不講格律就不是詩。古風詩沒有嚴格的格律難道不是詩?現代詩不講格律難道也不是詩?當然是詩,誰也不能否認。由此不難看出,詩沒意境不行,詩無格律尚可(這裡的“詩”是泛指,近體格律詩除外)。那麼,詩是意境最重要還是格律最重要呢?從詩的總體概念上講,當然是意境最重要。沒有意境的詩還是詩嗎?即便是格律詩(本不想談及格律詩,但又繞不過),無論你怎樣的合格合律,失去了意境,也就失去了詩的內涵,其“格律”無非就是華麗的裝飾而已。當然,就格律詩而言,既有美妙的意境,又有合規的格律,能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自然更好。我們說格律詩意境最重要,實際上並沒說不講格律,只是相對而言,強調意境比格律更重要一些,這並不矛盾。但不管怎樣講,當形式與內容發生衝突時,形式總是服從於內容的。
如果有人非要說詩詞格律最重要,我覺得寫詩就不要非去標明冠以什麼“絕”呀“律”的,自由詩不更好嗎?不要去為格律而格律,只要寫的詩有意境、有節奏、有韻味,朗朗上口就行。正所謂——
人生有情尚有詩,
春夏秋冬獨逍遙。
世間雖有寒與暖,
我自悠然樂陶陶。
-
14 # 子風長歌
提出此類問題者,一看就是對詩詞和文字
的駕馭能力還不夠的愛好者。首先要說句
意境重要還是格律重要,得先看物件。
♥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你對文字和詩詞
已具有極強的駕馭能力時,詩詞的格律和
韻是束縛不住的。也就是說在格律和韻面
前你依然能夠完善和達到需要的意境高度。
大家去看看大量的比較出名的唐詩宋詞和
歷代詩詞。你會發現這些巨量詩詞基本都
是格律詩詞,但你能說這些巨量詩詞意境
沒有高度?應該說歷朝歷代絕大多數這類
格律詩詞的意境都要高於沒有格律的古風。
所以說古人的巨量格律詩詞已經明確告訴
我們一個答案:“格律和韻是束縛不住詩詞意
文字和詩詞的駕馭能力高低而已。
♥當然有時候已有極強文字和詩詞駕馭能
了詩意更深的表達和物象更優美的描述,
從而影響意境高度。那麼此時就要考慮是
否遵守格律還是保全意境高度呢?
♥得從影響意境的程度來看。如果遵格律
而換其它字和詞,對此句詩詞意境稍有影
響,但對整首詩詞的意境影響很微小,那
麼就遵守格律。如果遵守格律對整詩意境
有明顯影響,那麼建議放棄格律而尊重意
境高度。
♥另外再重要回答一下題主所問的真實背
後意思。題主所問應該是那些對文字和詩
詞駕馭能力不強,常苦於表達時被格律所
羈絆。如要很好更深的表達詩意,提升意
境就顧不上格律。遵守了格律就不能很好
如意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物象描寫,傷了
意境。
♥那麼怎麼辦?如果你能力不夠,那麼先
做到詩詞的表達通暢,詩詞能達意通情就
行,不要去考慮什麼格律。作為初學者和
普通入門的詩詞愛好者,首先考慮意境為
主不求格律。透過鍛鍊能力提升,再考慮
格律問題。此時如果碰到格律影響意境時,
看影響的程度再考慮是否遵格律,還是保
證意境。如遵格律,對全詩意境影響不大,
那就遵格律。如明顯影響意境就毫不猶豫
放棄格律,保證意境。
☞無論詩詞高手還是能力普通的愛好者,
首先要保證詩詞意境是否有一定高度,然
後才去追求格律的節奏和形式美。只不過
高手基本不會被格律和韻束縛意境,所以
對高手來講基本沒有“意境重要還是格律重
要”的困惑。高手應該是兩者都重要而俱全
得保證意境而再去追求格律。這好比是小
娃娃,路還沒學走穩怎麼考慮去學奔跑呢!
-
15 # 章增麟
這是個偽命題,為什麼非得把意境和格律對立起來呢?格律詩裡意境好的有很多,要是實在寫不象格律詩,你可以寫其他體裁的,寫不象還硬要標個律絕,那就是附庸風雅了。
-
16 # 一斗樓
一個是內容,一個是形式。二者相輔相成是最佳的,若是內容鬆散無聊,則詩無魂。若是格式鬆散不拘,則詩無格。二者缺一不可。倘若二者相比較,魂重於格。畢竟瘸腳的馬比紙馬好騎。
-
17 # 求進
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髓,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價值,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寶精魂。
詩詞,古代分為:律詩,韻律,即格律,通稱為古體詩。
古體詩:有五言律,七言律為常見(屈原,陶淵明之後)。
律字與律句有:以四句、五句、六句、七句、八句(律行)為常見(唐宋時期)。
明清基本發展到鼎盛期,開始出現藏頭詩、愛情詩等,湧現許多女詩人,像李清照等。
律詩也稱為“標本詩詞”,具有嚴格的對仗押韻要求。比如:數字、字數、字意、含義前後對仗等(天對天,地對地,月亮對長空)。
詩詞:通稱詩詞,詩與詞,具有嚴格的區分:詩有對仗、有韻律。詞可以沒有對仗、沒韻律,但詞有嚴格的填詞要求,並有嚴格順律標準,通常是寫詩詞填詞要比寫詩還難得多,像沁園春等。
對聯與楹聯差不多,但在格式與字數,對仗與押韻方面很嚴格,更不是隨便出聯(上聯)與隨便對聯的問題(下聯)的問題,它是一種文學要求。
寫詩不單純是意境與格律誰重要的問題,詩情、詩意、詩境、心境、心緒等方面都很重要,尤其是創作質量和文學修養更重要(具有正能量)。
寫詩的要求有是:通俗易懂,又越含蓄越好,但是,讓人看不懂,生僻字、陌生字太多,讓人不認識,讓人看不懂,更不知道作者所要代表什麼、表白什麼,讓人得不到閱讀的收穫,不說是拽洋文,也起不到感染讀者的效果(是不是好詩、關鍵在於文品)。
學寫詩詞是好事,但要有大詩風(向先輩們學習)、大詩派(對人民大眾有幫助)的優良文品,並在文化積累和文學修養方面很下一定功夫。
-
18 # 手機使用者14720471748
詩詞歌賦的意境是最重要的.,沒有好的意境,哪裡有什麼格律?你把格律訂得再怎樣,沒有好的意境的東西也難稱其為詩詞佳作。
-
19 # SWSSW時三文
詩詞,的格律是為意境服務的。
如果寫詩只符合格律而缺乏意境,那麼整首詩也就失去靈魂,如同殭屍一般缺乏生氣。
反之,寫詩只注重意境而忽視了格律,寫出得詩就會沒有靈動感,讀起來讓人感覺少了陰陽頓挫,難得朗朗上口。
總之,寫詩意境和格律二者缺一不可。既要有意境,又能能好的使用好格律,這樣就能寫出一首詩韻俱佳的好的作品來。
-
20 # 上德如水
毫無疑問,意境最重要。最早的詩是沒有格律的,格律大概是八股文的時候才被人為的重視起來。光注重格律,而無意境的詩詞,誰會欣賞呢。詩詞的本意是狀物、抒情、言志,其他的都是外在的約束,皮毛而已,不足為重!
回覆列表
不以詞害意 不以律害意,當然意境最重要。但是格律和造境沒有衝突,相反有促進作用。唐宋也偶有出律作品,但甚少。出律的句子叫拗句,可以透過本句或對句中規定的位置改變平仄進行補救,補救後即屬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