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麥田守望者8

    沒有創新,自己的原始研發

    就像失去靈魂,

    維持現有業務都難!

    某些友商搞得烏煙瘴氣,像皇協軍一般圍剿華為!

  • 2 # 錢塘漁翁1

    嚴格的說,他們這些業務都屬於買辦性質,這名字是我起的,原因他們用的大多或主要零部件都是美國的,缺乏自主智慧財產權,也就缺乏自主性,獨立性,容易受制於人。這就是他們存在的最大危機。為了生存,為了利潤,就很難堅持自己的立場,自己的原則。

  • 3 # 行雲流水

    用董明珠的話說: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而雷軍、柳傳志所缺少的正是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用任正非的思維邏輯就是,不僅要掌握核心技術,並且要創造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

    所以,總想著站在他人的樓頂上再建高樓,這樓是個什麼東西,我想,除了鬼知道,也只有鬼知道了。中興痛醒了,新加坡迷茫了,雷軍你在想什麼?柳傳志,你的貿工技還靠譜嗎?所謂的企業教父,你有過慚愧嗎?

  • 4 # 200923蟋蟀

    小米和聯想最大的危機就是,二家公司離“自主研發”越來越遠,離“外國老爹”越來越近!二家公司最大的區別就是,聯想沒有攻擊友商,聯想本質上還是屬於中國企業!小米是外國企業(註冊地為準)小米代表的是外國供應商對中國企業的打壓!小米屬於外國公司的代言人!聯想還是有點愛國情懷的,這次火神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聯想也出過力,電腦是聯想提供的。手機企業裡面只有華為,建設雷神火神山醫院沒有小米的影子。

  • 5 # 雷雨起

    他們最大的危機就是沒有自己的或者是沒有選好可依靠的且可靠的核心技術,其發展壯大隻能依附其它企業的核心技術,他們的壽命和命運都掌握在他人手中。紅極一時是可以的,隨著產業升級或轉型或重組時,風險就來了,危險也就難以避免了。

  • 6 # Simon叔的商業觀察

    這個問題是一個好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大家也是見仁見智。我也把我的理解分享出來,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聯想和小米都是世界五百強企業,能走到今天,都有他們的成功之處。但在電子行業超競爭的今天,也各自有各自隱伏的危機。在我看來,小米麵臨的是成長的煩惱,是繼續做大規模還是夯實根基。而聯想面臨的問題更大,就算不是老年痴呆症也是到了中年油膩期,想解決問題脫胎換骨,不動大手術不行。

    先說小米,小米一向標榜自己是網際網路企業,但資本市場給它的估值是按硬體企業的估值。所以雷布斯自己認為的小米和資本以及公眾認為的小米不是一個小米。小米的業務核心基礎以及近70%的營收來自手機,利潤來自網際網路運營,而這部分的運營又是建立在手機的銷量的基礎上。看到這裡,你就明白雷軍的焦慮所在,因為在最重要的市場--中國市場上小米的手機銷量是在萎縮的。這一塊又是小米賴以生存的根基,所以短期看小米的危機是手機銷量的問題,如果不能挽回頹勢,有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業務的連環滑坡。

    從中長期看,小米的最大的危機是人才的危機和分配機制問題。這個是雷軍本人的認知和做事方法的問題。眾所周知,雷軍是IT圈的勞模,自身能力超強又顏值出眾,神一樣的存在。但是就是因為個人太強,團隊就起不來,雷軍自己四處救火,把小米拉扯大,痛並快樂著,上市後還給自己授予了一百億的股票。而除了初始團隊,後加入的人拿到的薪酬就沒什麼吸引力了。這一點長期來看是最大問題,雷軍把小米變成了自己一個人的奮鬥。反觀其它一流網際網路企業,你會發現團隊的重要性。阿里的十八羅漢,騰訊五虎以及超級產品經理張小龍,華為的奮鬥者群體,等等。雷軍如果自己不醒悟並改變分配機制,充分授權並打造出一個超級團隊出來,小米是不可能成長為一個超級企業的。但雷軍了不起的地方是學習和進化能力超強,相信不遠的將來他會看到並解決這個問題。

    再看看聯想。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家戰略特別混亂的公司,之所以造成這個情況,是因為短期主義,貿易起家,骨子裡投機因素較多。在中小規模時還看不出,等成長為大企業的時候,尤其在需要變革的時候,就看得很清楚。從聯想完美錯過手機紅利這一波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問題所在。楊柳配在曾經的PC時代用貿易的手法可以取勝,但到了手機時代用同樣的手法就跟不上時代節奏。所以聯想的最大危機在於管理團隊老化,還有就是內部山頭林立,企業的官僚主義盛行。這極大地削弱了聯想的競爭力。隨著PC的逐漸式微,聯想又沒有搭上移動互聯這班車,可以預見的是在不遠的將來,這家企業會日薄西山,無可奈何花落去,會在數字化浪潮中被吞沒。除非聯想有強烈改變的願望和行動,來一次脫胎換骨的變革。

    最後再談一談關於研發和核心技術問題。這個問題是很重要,但如果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這個問題,這個研發問題成了萬能鍋蓋來蓋住所有問題,就會導致我們看不清事物的本質。身處科技產業,研發投資是必須的,但也不是包醫百病的良藥。而是要把研發轉化成生產力。譬如蘋果的研發投入力度,比起三星和華為差了很多,但是蘋果有做出極致產品的傳統,它可以整合技術為它的產品服務,可以充分利用供應商的資源和能力配合它一起產品創新。再就是做手機,雖然蘋果自己不生產,但是它對質量近乎偏執的要求,讓iPhone成為市場上質量口碑最好的產品。所以聯想和小米的危機,不能用缺少研發投入一言而蔽之,要看到其企業文化,管理機制,以及戰略佈局等方面更深層次的問題。

    聯想和小米,都是在中國市場上走出的優秀公司,危機固然有,但發展的潛力和機會也是無限。希望他們的未來都能越來越好,代表中國在全球揚名立萬,開疆闢土。

  • 7 # 以事實為依據發言

    最大的危機是臉皮太薄,不捨得花錢僱水軍。最近看的電視劇,裡面充分描述了水軍是怎麼沒有底線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8 # 日飲無何

    我們一直為這兩個企業只是個組裝廠而鄙視和擔憂,然而諷刺的是,華為因為技術而遭受了美國以舉國之力打壓,前途未卜,小米聯想反而因為沒有技術而受益,這真的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匹夫無罪,懷璧有罪。這句話不是說過美帝聽的,而是說過國內那群詆譭抹黑華為這樣的高科技企業的人聽。

    在那群蠢貨狂歡於小米的低價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技術,只靠賣苦力的話,那就只能以十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屆時恐怕連小米手機都買不起。其實都不用說“屆時”,因為我們曾經就這樣過,那時候國內手機除了八國聯軍賣給少數有錢人,就是山寨機的天下。

  • 9 # 非著名攻城獅

    自從華為的“自研熱”火起來之後,人們就對那些沒有自研核心技術的企業“嗤之以鼻”,首當其衝的是小米和聯想,認為這些“沒有一點技術實力”的企業對中國的科技領域沒有絲毫貢獻,這種看法其實是片面的。

    那小米和聯想在當前環境下最大的危機是什麼呢?

    小米的危機是啥?

    我們都知道小米是透過網際網路模式起家的,依靠網際網路的優勢,降低營銷和物流費用,以低於市場的定價迅速搶佔市場,並且依靠MIUI系統的粘性,建立粉絲經濟。

    這些策略在智慧手機的早期時代非常奏效,尤其手機知識還沒普及,使用者選手機就是看哪個手機便宜而且火爆,小米那時候的宣傳又到位,各種跑分曬實力,尤其是雷軍在公共場合和網際網路上頻繁露臉,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所以小米使用者基本都是年輕人。

    但這些隨著後智慧手機時代的到來,顯得微不足道,手機系統在今天已經不足以行程差異化了,基本的服務全部由APP所代替,現在使用者要求系統流程簡潔,而小米系統在現在看來,顯得有些臃腫了。

    另外小米引以為傲的價效比在現在,也變得沒有優勢了。華為退出榮耀品牌、OV也推出子品牌,大有圍剿小米之勢,雖然小米也推出了子品牌紅米,但是價格和市場與小米重合太嚴重了。所以這是小米10漲價的原因之一。

    最後就是利潤了,華為和OV的利潤那沒得說,但是小米的利潤很少。

    第一個是定價原因,定價太低雖然量大,但是利潤很低。

    第二個是沒有其他系列,產品單一。

    現在再來看小米的危機

    小米的危機在於外圍內困,外面有各友商的子品牌“夾擊”,內部由於利潤過低,研發投入不夠,缺少核心技術的競爭力。

    好在小米已經展開行動,產品的多樣化這麼已經做起來了,新出的小米10迎來漲價,小米10Pro售價4999元,市場反應不錯,銷售額可觀。

    研發方面是硬傷,出了一款中低端晶片澎湃S1之後再無動靜,澎湃S2也夭折了。研發就是投錢和時間的遊戲,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

    這也是聯想選擇“貿工技”的原因。

    聯想的危機隨著移動時代的帶來而爆發

    說到聯想不得不提柳傳志和倪光南了,兩人對聯想的發展起了關鍵作用,然後最終分道揚鑣,原因在於發展理念的衝突。

    技工貿和貿工技

    “貿工技”既是指先做生意,實現一定的原始積累,求得生存,然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並進行銷售,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技工貿”既是指先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加工生產以後進行銷售,實現新技術、新產品所帶來的豐厚利潤。

    柳傳志要求走貿工技路線,而倪光南要求走技工貿路線。

    其實在現在看來,兩者都沒有錯,當時的環境走貿工技可以很好的活下去,而且當時的企業大都選擇貿工技。

    如果走技工貿的話,那就另說了,畢竟硬體研發不像軟體,失敗的代價非常大,但是成功了的利潤也相當不錯。

    聯想的危機也正是貿工技帶來的,在聯想發展起來後,也並沒有重視後面的“技”,二師一味的去開拓市場,當市場蕭條時,聯想的危機就來了。

    智慧手機的到來,影響了PC市場,加上一些廠商利用網際網路模式釋出膝上型電腦,搶佔了一些市場。

    聯想在智慧手機到來時,也做過掙扎,最終還是選擇貿工技,於是收購了摩托羅拉,但是摩托羅拉的智慧機技術並沒有多少,隨著智慧手機的下半場到來,“中華酷聯”也就剩下堅持研發核心技術的華為了。

    另外聯想的公關營銷部門是否並沒有適應新時代的環境,還在用老一套的方式應對市場危機,發聲明、發辯解聲音、發出擊宣告。

    現在聯想的母公司聯想控股有限公司,最大股東是柳傳志和職工持股會。在電腦業務沒有新利潤增長點時,聯想已經轉為投資公司了,始終不去發展技術,賺快錢的基因一旦形成,很難去改變了。

    聯想的形象,在5G事件上被傳站隊高通後,變得更差了。

    總結

    首先要說下小米和聯想對響應的領域肯定是有影響的,它們確確實實促進了國內相應領域的發展。但在新時代新市場環境下,要求更高了。

    適者生存,亙古不變的道理!

  • 10 # 科技晴

    它們兩家面臨最大的危機就是自己未來發展的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和以及發展模式問題危機。一方面也是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別人一個噴嚏可能就導致他們翻不了身。

    小米危機

    小米早期是靠著網際網路起家,靠著自己主打價效比確實吸引了很大一批顧客購買。再加上早期的小米也是比較會營銷,玩一些飢餓營銷手段。不可否認的是,這個飢餓營銷在當時確實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給小米帶來了更多的銷量。

    但是來看這幾年發展,小米所面臨的危機變得越來越大。為什麼要如此說?那就要說說我們國內企業被國外惡意打壓,國內掀起了支援企業科研潮,國人都更加願意支援那些注重研發、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

    而小米在這方面顯然火候不夠,澎湃S1以失敗告終,在其它方面也是沒有什麼突出自研技術而言。而就是小米一直主打的價效比也被其它友商競爭的沒什麼優勢,例如華為獨立出了榮耀子品牌,主打中端市場,注重價效比。

    而OV兩家也相應的成立自己的子品牌,對小米的價效比形成了非常大的衝擊。想要長久發展就必須提高自己產品收入,而衝擊高階才可能有更多資金用於研發。但是小米的高階之路非常難走,因為這麼多年發展已經被人給賦予價效比標籤,帶上這個價效比標籤別人難以承認你是高階。小米的危機不僅僅來自沒有核心技術,還在於其它廠商窮追不捨的競爭。

    同時也在於模式問題,例如現在還在用著早些年的網際網路營銷手段。顯然在前幾年消費者會買賬,現在消費者不會去買賬,因為手機廠商太多了,可以選擇的很多。

    聯想危機

    聯想危機就不用說了,這裡也不是人們故意去黑它,說它完全就是一個組裝廠也一點不過分。

    聯想當年要走的路線:一個是貿工技,一個是技工貿。為了這個路線之爭,倪光南院士被擠出聯想。雖然說當時聯想走技工貿的風險特別大,它也可能讓聯想徹底倒閉。因為投入技術研發本身就是一個無底洞,特別的燒錢,而且不一定能夠有所成效。

    柳傳志選擇走了貿工技,這雖然讓聯想活了起來,也成為了PC銷量的老大。但是等到聯想壯大以後,它並沒有要投入研發的意思,想著自己做組裝就行。而在楊元慶的演講中,也透露著並沒有要研發的意思。

    聯想的命根不在自己的手裡,而是在別人手裡,別人只要斷供一下,它估計基本就要涼了。但是網友都在說,聯想不會被斷供,因為它十分貼臉國外。

    但是隨著國內其它廠商的崛起,尤其是華為和其它廠商插手PC行業之後,聯想的地位很是不保。再來看聯想的手機,也就是非常的落敗,幾乎街上難以見到一個聯想手機。

    而在小晴看來,未來對於科技企業的發展還是需要擁有核心技術。只有擁有核心技術的技術才能夠長久立足,而一味的只是去做組裝,短期內確實可以帶來不錯的效益。但是未來呢?只能被拍死在沙灘上。

  • 11 # 技術亂彈琴

    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去評論這樣不同時期的業界大咖,視乎有些自不量力。不過網際網路的作用不就是讓人人都有發聲的機會,咱就亂侃一下。1. 兩個人是國家在不同發展時期企業屆或者商業領域的翹楚人物。但不適合放在一起比較。2。 柳老先生他是一位企業家,他帶領聯想在國家改革開放出初期沒有任何可借鑑,中國與世界幾乎隔絕的情況下,冒著巨大的政策風險創立了聯想並將聯想成功走向世界。聯想的成功在企業管理,品牌運營,分銷理論,IT 產品研發製造等等領域都為中國企業做出了足夠好的典範。3。小米雷軍是在改革開放進入完全市場化,中國網際網路,資本市場充分開放,中國製造業已成為世界中心的情況下,憑著足夠聰明的商業嗅覺,膽識,人脈,迅速崛起的企業,他是如今時代的企業!儘管10年發發展就進入了世界500強,但雷軍僅僅是個成名的商人。他的成功也僅僅能代表資本力量和網際網路的成功,不要天天說著小米才10歲,你的10歲是站在國家改革開放積累肥沃的市場環境的肩膀上,別人的10年需要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墾荒。 3、外人問一個企業的最大危機是什麼?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就像最近的瑞幸咖啡,你看他發展速度比小米快多了,結果呢?

  • 12 # 阿魯渾

    雷軍與柳傳志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以科技為營銷手段的商界大佬。商人的典型是特朗普,不想多說了。在做商人這一點上,柳總沒有上升空間了,已經退出歷史舞臺。雷總努為吧,別學特朗普,要先做一個有良心商人,再爭取做好企業,成為優秀企業家,達到張瑞敏的境界。聯想還在第一層,沒多大長進;小米曾經想做好企業,但嫌麻煩又走回了商人的老路。雷總還是等成為優秀企業家再談做事業吧,這條路很長!

  • 13 # 阿哥說科技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和生意經,小米、聯想、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也是如此。我們都希望我們中國的企業能夠自強、自立,甚至更多專利、核心技術,成為百年老企,走向世界,並在某些領域成為世界霸主。但是……

    舉個簡單通俗例子。小米、聯想、華為都如同“菜販子”,就是從不同菜農手中收購各種蔬菜,簡單處理就面向客戶銷售。華為除了向菜農收購部分蔬菜外,自己也置塊土地,種部分重要蔬菜,以滿足銷售。而小米、聯想,有此想法,無賴受於多方面原因,收購、整合並簡單處置後銷售給客戶。

    因而,小米、聯想專做貿易;華為因為有土地自供部分主要產品,成為“貿+技”。

    做貿易沒有錯,就怕菜農們提價和斷貨。一旦部分核心產品斷貨就非常致命。

    都說科技無國界,貿易通全球。

    說“小米、聯想”是個組裝廠也沒錯,對企業而言,賺錢才是硬道理。但沒的核心技術的企業能走多遠?這個也不好定論。如果菜農們一直配合,並願意長期供貨,企業或許暫時沒有危機。但必定小米、聯想的這些供貨菜農更多來自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

    菜農也受制於土地所有者的國家。

    貿易要做大,做長遠,決定於菜農、土地所有者。

    科技無國界,技術產品無國界。看似正確,實則無理。這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業務遊戲,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技術商業競爭。美國為什麼要以安全為由,做實體清單,製造”中興事件“,限制華為,目的很明顯,打壓中國的企業,以此來獲得經濟和政治資本,讓中國低頭,從而實現”霸主“地位。

    其實國人爭議較多的是小米和聯想在核心技術上的”似乎無為“,小米其實也想自研核心技術,搞過Mios系統,研發處理器澎湃系列。無賴這些太過”燒錢“,並且研發結果”效果和市場”無法預測,別人研發生產的是3代產品,而我們還在研發1代產品。站在資本市場的角度,對小米和聯想而言,為何還要做費錢、費力、費人的無用事。

    雷軍的小米與柳傳志的聯想最大危機是什麼?

    ------------受制。

    我們常貶低小米和聯想,是因為我們希望他們成為我們中國企業的脊樑。但只是希望。

  • 14 # 大學生程式設計指南

    兩家企業每年都有極大的生存壓力,關鍵點企業還是以售賣產品為主,而且售賣的產品核心部件以及專利權大部分掌握在歐美等國家手裡,所以每年拼死銷售的產品大部分的利潤還是給了上游的玩家,其實這也是國內很多廠家的面臨的時機問題,不僅僅是在聯想和小米身上,平心而論這兩家企業還算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只不過兩家在影響力上會更強一些,還有很多企業都是拿著國外的核心部件自己組裝生產一下然後在市場上銷售,本身國內科技的起步就比較晚,在發展生存階段用這種模式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改革開發初期很多科技企業也是用這種模式利用地域的差異還是賺到一部分錢,也就是透過這種模式一點點打造中國製造,現在中國製造對於全球的影響力巨大,從這次疫情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中國製造是中國多年來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背後還是存在很多的隱患,很多核心技術本身不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別像美國這種國家已經開始眼紅中國的發展速度,已經在利用自身在科技領域的統治力開始制約中國的發展,起碼從目前中國的發展是不健壯的,是建立在別的國家的供應鏈完備的情況下產生,如果國外透過非正常的手段進行干預很多專案都無法正常完成了。

    所以民眾對於自主化的國產期望非常高,像金山辦公年利潤只有4億市值上已經超過千億,證明了自主化在國內還是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為什麼現在民眾對於華為公司這麼堅決的支援,因為華為公司經過自身的努力已經在很多核心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是中國自主化產業引領新的航向,現在無論是國家還是民眾都在全力支援華為的產品,在2019年下旬這種支援達到了一種頂峰,中國老百姓還是非常明事理,只有核心技術自主化未來的中國科技才有希望。

    作為老牌的科技企業聯想公司在早期還是做出了讓大家值得稱讚的事情,拿下IBM的筆記本業務,收購摩托羅拉的北美市場等等在當時都引起很大的轟動,但國人明顯對於聯想公司的期望更加高,證明了大家對於中國科技崛起的殷勤的盼望,但大家還是要明白一個道路,不是每家企業都能成為華為這種企業,這種企業也是在特殊的環境下造就的,即使聯想當初走這種路線企業能不能活到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所以期望是一方面現實又是另外的一方面。

    小米公司其實想走的是網際網路模式,但是起步太晚網際網路主要的領域已經被佔領,想透過智慧手機打下一片天空但涉足到硬體行業就需要在硬體行業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但是核心部件還是依賴於美國的企業而且在專利上也是受制於人,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小米公司就是在給歐美等國家賺取利潤,這也是很多中國科技面臨的真實場景,要徹底擺脫這種場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而且在轉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所以很多企業都沒有邁出這步的勇氣,也有些企業邁出去這步成為了先驅,企業要徹底轉型成自主化的企業除了自身的決心還有外部環境因素。

  • 15 # 1307857199

    多慮了啊!!!

    自己的企業發展有自己的數,人家的公司咱也不瞭解,不多嘴!好與壞,和俺們也沒有大關係!咱的主意咱以為好,但人家也未必認同,咱只看到了問題的表面!一直有人噴小米,人家小米進世界五百強了,還噴什麼?洗洗睡吧!

    至於聯想,俺想說的是,買筆記本的時候18000元的與5000元的,還是要綜合考慮一下價效比的。至於聯想集團,企業也有生命週期的,許多問題是不為人的意識形態所改變的!這家公司倒了還是會有新的公司起來!

    我是局外人!

  • 16 # 數碼老廝

    1、沒有核心競爭力

    2、打著民族大旗卻扛不動

    聯想好些,就是被黑的慘了點

    小米更危險 因為還在蟄伏期 現在只是焦慮 還沒爆發 看到小米努力嘗試轉型 但路不順又不堅決遇到黑天鵝事件就會極速崩塌

    沒核心競爭力 步子邁大了又缺乏管控 極速擴張四處樹敵 極限壓榨產業鏈 品控沒保證 低利潤率又不能維繫高額研發 領導層胸懷和格局有限 做大未做強

  • 17 # 中槦思維

    老柳問題是~戰略佈局不錯~但是隻有完成二部分(貿~工)真正重要科技研發,沒有重大去做(特別是十年及二十年他們公司發展的目標和應該擁有核心技術)如果今天聯想擁有量子計算機相關核心技術那麼5年後,一飛沖天! 所以每隔幾年肯定遇到大大小小危機!順便說說他們團隊三觀不正!

    老雷的問題~小米公司主要成立時間太短!加上有上市了,資本市場壓力和企業發展目標有時候不能統一的!加上現在產品迭代快!面前發展資本市場方面壓力太大(股價不斷創新低)

    但是建議老雷堅持自己目標發展,積極投入核心技術研發……頂住資本市場壓力! 小米前途不錯……

  • 18 # 黔嶺歌飛

    最大的危機就是和惡臭的水在一條溝裡流淌,隨時都會被臭水淹沒……………被詆譭、被攻擊、被陷害是小米和聯想的常態……

  • 19 # 正理歪道

    雷軍最大的危機在於當初成立小米公司時為了逃避國家的稅收和獲取國家稅收優惠待遇而在外國註冊公司,使小米成為一間外資企業而非中國產品牌,在美國打壓華為至今,雷軍從不敢就支付中國產品牌發出那怕一點微弱的聲音。如果說聯想的行為可與汪精衛相提並論,那麼小米則想渾水摸魚。

  • 20 # 繁華77143

    我們一般普通人怎麼知道人家企業的最大危機,他們自己或許都不是非常清楚。在這裡回答的都是路人,他們的話都能信,就不叫網際網路企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口碑好點的閱讀平臺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