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塞先生Sir

    不矛盾。

    首先,需要弄清楚熵增原理的適用範圍。熵增原理說的是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熵增不可避免。

    看地球,並不是一個封閉系統,地球從太陽源源不斷地接受能量,讓地球以及地球的生物可以維持持續,實現區域性的熵減。植物,從太陽獲取能量(光合作用)生長,一些動物從植物中獲取能量來生長(熵減),另一些動物透過獵食其他動物獲取能量生長(熵減)。

    生物生長和進化,看起來是熵減,其實是從外部獲取能量來實現的。從總體來看,大系統付出更多的能量(熵增)來實現的區域性的次序(熵減)。總的來說,熵增大於熵減。從大系統來看,其實還是熵增。熵增不可避免。

  • 2 # 鏽哉筆也

    這個問題完全是個哲學問題啊!雖然是個文科生,但當初一眼就領會到“熵”的含義了。

    1,所謂熵增熵減,其實就“生、死”“有、無”“有為、無為”“人工、自然”“天道、人道”的另外說法罷了。

    2,不可否認任何事物都終將趨於死亡、趨於混亂,因為“生”的本質就是一種“有規律”,當“規律”喪失,代表就是死了。

    3,如果我們認為所有事物都是成“有規律、有秩序”狀態,但必然要陷入一種“宿命論”“有神論”:這種秩序、規律是誰造成?是否有一個外在意志干擾?

    4,但熵增是不是絕對真理呢?我覺得也不是,就像人類永遠打不倒“有神論”一樣,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世界的本質是趨向“死亡”,而不是趨向“生機”。

    5,宇宙膨脹本身就是一種“無中生有”,一種“生”,一種“熵減”。(或者說我們根本無法判定宇宙到底是熵增熵減,除非我們確切知道宇宙是怎麼產生的。)

  • 3 # 物理老年人

    簡單說,因為地球不是一個“孤立系統”,有源源不斷“負熵”的輸入。沒錯,就是陽光(當然這個詞容易被理解得太寫意了,哈哈,換成“能量”就物理多了)!太陽真的是生命之源好不好,沒有陽光會怎樣參考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史。

  • 4 # 天澤方圓之楊春順

    熵增方向不可逆,它怎麼就成為真理了?如果在對宇宙問題的研究上,總是抱著這樣強制性的先入為主的態度,哪麼放棄研究才是最好的結果和選擇!因為哪樣做至少不會誤導後人。

  • 5 # 颿清揚

    熵增:能量從高溫向低溫傳導。溫差減少。

    區域性負熵必須以區域性之外更大的正熵為代價。比如空調把熱量轉移到更高溫度的屋外環境,但小於鍋爐發電時的熱量從煤向水的傳導量。

    人吃食物,類似鍋爐消耗煤炭熱能,是熵增過程。誰說生物生長是負熵?

    鍋爐發電產生汽輪機動功。人把生物能轉化為身體運動、做功。電能又轉化為電燈的熱能,熱量在時空中不斷均衡分佈。人創造物質財富,實現均富也是熵增。生物形態多樣性增長,人口規模擴大,也是熵增。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類破壞生態多樣性、把財富掠奪為少數人私有,這是違背天道的,是熵減。但代價將是個體意識形態的分化對立衝突(熵增),產生社會動亂的推動做功,使財富再次重新分配,實現更均衡公正的社會制度、觀念進步(基本價值觀統一)。所以最終是熵增的。這是人道返還天道的過程。從天人兩分,迴歸人天合一。

    熵增的結果:宏觀從運動歸於靜止(區域性之間動能均衡,動態歸於靜常)(做功潛力歸零)。但微觀區域性(系統內部)更趨向自由活力(形態多樣化)。層層向內啟用。上一層系統歸靜,再向內一層系統啟用……。

    動中歸靜,化濁為清。常清常靜,空靈澄明。

  • 6 # 太上邪神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

    生物的進化遵循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由低階向高階方向進化。

    熵增原理能成為宇宙物質的發展規律,那是宇宙中有一個熵減的過程。物質在氣壓極低的環境中,熔點沸點會變得很低,在太空深處空間壓力幾乎為零,物質的熔點沸點接近絕對零度,釋放能量,產生宇宙空間輻射背景。損宇宙空間中落單個體的質量,來補宇宙集體物質的能量,實現平均分配製度,能量由高向低流動進行分配。

    植物透過葉子獲取能量,動物透過嘴巴獲取能量,然後把獲取的能量分配到各個器官中,再由器官分配到各個細胞中,這個過程屬於熵增原理。當生物體內無法進行損有餘而補不足的時候,生物的壽命就到頭了。

    人類社會的社會團體跟人體器官相似,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社會團體消耗的財富能力不同,獲取的財富能力不同。人圍繞財富的獲取和財富的消耗進行活動,財富的流動使人類社會結構得於存在,使人類高於其他生物。

    在社會貧富差距巨大的時候,社會財富的流動量變小,封建社會一般採取抑制商業活動,來對抗社會的貧富分化,抑制商業活動後,錢難得了,物價貶值,貨幣增值,社會貧富的矛盾反而加劇,結果只能改朝換代。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保護正常的商業活動使民生財有道,少生鋌而走險的大智。民安居樂業,國家就強盛。寡國小民,老死不相往來,是安居樂業的假象,為了打破這個安居樂業的假象,民必生大智。

  • 7 # 明杭

    並無矛盾,宇宙間萬事萬物都要遵循熵增定律,包括人類和所有生物,也包括所有非生命的物質。

    要想理解這一點,首先要明白:任何不談條件只講物理規則結論的行為都是耍流氓行為。

    熵是衡量混亂程度的度量,熵增定律在一個孤立熱力學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即熵)會不斷增大。

    注意關鍵條件:1.孤立熱力學系統,2.沒有外力做功。

    如果你不考慮孤立體系這個前置條件,有人甚至可能認為這和能量守恆定律相矛盾呢。但是從自然界甚至整個宇宙的角度來看,每個系統都和周圍的周圍的系統有聯絡,這時作為非獨立的熱力學系統,他們既有熵增,又有熵減。

    舉個例子,你吃的飯,在你運動的時候轉化為能量和排洩物,但這些能量除了維持生存和運動所用的部分,還有一部分在你體外消散損耗掉了。這個過程中你、食物、周圍的環境既有熵增,又有熵減。

    所以生物不是遵循熵減規律,而是在對抗熵增定律,因為生命的第一目標就是自身的存在,你得活著。

    所以薛定諤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套用古人曾經說過的話:“順則凡,逆則仙”。因為你什麼都不做就是在遵循熵增定律,你會死。為了不死,你會尋找食物,會進化讓自己適應環境,但你個體的熵減實際上造成了環境的熵增,本質上只是為了對抗這個世界上的熵增定律而已。

    然而人的生命對熵增定律的反抗十分渺小,宇宙終歸將按照熵增定律繼續執行。

  • 8 # 長眉

    熵增原理有一個前題,它必須是孤立封閉系統。然而,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物質宇宙是一孤立的封閉系統。另外,流體傳遞熱能量,不僅僅只有從高溫端向低溫端傳遞一種方式。流體物質傳遞熱能量,是可以透過對流進行冷暖雙向傳遞的。例如,地球大氣即可以產生暖高壓,將熱空氣傳到寒冷的北方,也可以產生冷高壓,將北方的冷空氣傳遞到南方,很明顯,流體的對流運動,使熵增熱寂不可能形成。物質宇宙是個流體的“汪洋",地球上的冷暖高壓,在宇宙的星雲裡也能以同樣的原理形成,推動星雲在運動中形成螺旋旋渦,成為星球和星系作圓周運動的第一推動力!所謂熵增原理,只是物質熱能量傳導的一個方面,不能用其以偏概全,得出宇宙會熱寂的結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便下結論,難免犯邏輯錯誤。理論上,從極限溫度273.15度以上的溫度,流體物質在各個溫段,應該都可以產生高壓和低壓,有壓力差,物質便有運動的驅動力!熵增只是個有前題條件的熱力學原理,不是什麼普遍真理。

  • 9 # 淡漠乾坤

    在地球上,大海和空氣始終都沒有平靜過。幾十億年過去了,它們依然是波濤洶湧和狂風大作。為什麼呢?如果根據熵增原理,早就應該風平浪靜了。此外,我們晃動一杯水,會產生許多氣泡。然而,一旦停止晃動,氣泡很快就消失了。

    熵增原理是熱力學中的重要定律,其基本思想是粒子系統總是朝著平衡的方向變化。熵的本質是變化的路徑,是可能性的對數。熵增原理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其需要一個封閉的系統。否則的話,外來的能量就會打破平衡,導致系統的變化。

    比如,地球的自轉和月亮的引力,導致了大海的湧動;陽光照射的不均勻,使空氣具有不同的溫度,導致了空氣密度的不同,由此產生的氣壓形成了氣體的流動,從而颳起了大風。

    根據耗散結構理論,當局部遠離平衡態時,就會使該區域性形成耗散結構。所謂耗散結構,就是能量的聚集,是違反熵增原理的。因此,該結構是不穩定的,需要不斷地補充能量,彌補能量的流失,從而達到動態地維持耗散結構的存在。

    我們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能夠進化,就是因為不斷地獲得太陽能。植物藉助於葉綠素可以吸收太陽能,將各種元素合成為可食用的果實。動物食用這些果實,相當於吃進了負熵,藉助於分解植物而獲得能量,從而得以生存。

    至於太陽能,其來自於氫原子的聚變反應,由質量轉化為能量。那麼,質量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我們的宇宙是一個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即量子構成的封閉系統,其最初只有單一的基態量子,符合熵增原理。然而,宇宙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會受到外部空間的擠壓而不斷地收縮,從而獲得了勢能。

    當量子之間的距離趨近於零時,遵循熵增原理,宇宙就會產生反轉,以大爆炸的形式對外釋放能量,開啟了新一輪的宇宙膨脹之旅。正是因為宇宙的膨脹速度遠大於其內部的傳播速度,導致了宇宙內部的不平衡,從而在區域性形成了耗散結構,即產生了各種基本粒子,由能量轉化為質量。於是,由區域性的熵減實現整體的熵增。所以,物質是宇宙膨脹的副產品,是維持宇宙平衡的能量緩釋器。

    總之,熵增原理的成立,需要封閉的環境。然而,由於自然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以及存在著質的變化,所以自然界既是有層次的,但又不存在絕對的封閉系統。所以,熵增原理成為了自然界演化的發動機,成為了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自然界的變化始終在遵循著熵增原理,卻永遠都不會實現真正的平衡。這就是自然界變化的原因,其永遠也無法達到熱寂的狀態。

  • 10 # 適物

    熵增原理是物質之“性”的賦予的資訊之源的因素之一,是原子體系的前緣物質之固定因素之一的其中原因。

    物質之“質”的後續變化過程中雖然存在著之“性”的根源牽引關係,但是大體的成份上都是物質的“質”原理的因果關係的變化過程中,實質上地球上的生物不能用熵減這個原理來解釋的,更適合週期性衰變了的原理來解釋比較站得住腳的道理,熵減是元素週期表達的衰變過程中設定名稱,熵減是物質的原子體系的衰變時空很長,而不是分子體系的衰變,這個問題弄明白比較好,否則混亂了。謝謝大家!

  • 11 # 老老白兔

    熵的原理是熱力學的對數關係,宇宙發展自然是熵的增加。比如一杯熱水在室溫下其水溫慢慢下降直到和室溫一致,熵增加了。一木材燃燒時發生化學變化,變成二氧化碳和灰塵,熵增加了。一小樹吸收陽光和水當然還有土地裡的養料,慢慢長大,負熵,熵減少了。熵的增加與減少反映地球生物進化的能量關係。當地球生物,植物,動物包括我們人當他們在吸收能量的時候熵減少,當他們釋放能量時熵增加。如水稻在吸收陽光成長時熵減小。稻草在燃燒時熵增加了。人在活動時出汗,當人體溫高於室溫時,人體向空氣中散發熱量,熵增加了。人在吃飯時飯菜在體內變成熱能保持人的體溫,支援人的活動,是負熵,熵減少了。所以地球生物進化很多時候熵減少很正常。熵的增減是宇宙普遍現象,熵的增減是一對熱力學的矛盾,是熱能轉換規律性的事物。

  • 12 # 達銳智慧科技

    熵是熱力學一種概念。萬事萬物,都是從沒有溫度到成為一個有溫度的生命,最後成為熱度。

    生命就是熵變,熵增到熱寂的過程。字面意思瞭解:從0開始,透過量產累積,到質變飛躍,成為熵變;然後你熱量的增加和社會活動都需要你帶著熱度去感應周邊,同時你不斷的獲取“負熵”,好讓自己不會“爆炸”;但是當蠟燭燒完,能量耗盡,就會歸於“熱寂”。

    其實,對於人生來說,不僅僅我們個體的生命、政治、經濟、市場規律到宏觀趨勢,甚至於國家社團人類宇宙,整體命運都是如此。

    這只是一種宏觀的理解,而不是方法。當然,無序到有序,是必然的。

    就如同今天看到一個說法“我們國家這麼多人有什麼用?”那是因為有序才能最大化未來模型。就如同經濟,總是從無序中,必然走向一個“有序”狀態。

    當然,齊桓公好紫,楚王好細腰。萬事萬物我們要從源頭說起,慢慢梳理……

    未完待續:)

  • 13 # 大紅鋒

    能量和物質是一回事,它們是量子這同一種事物的不同狀態,能量是量子的離散激發態,物質是量子的封閉運動狀態,二者可以相互轉化。

    我們可以把物質理解為有序,能量理解為無序,那麼熵增就是一個有序向無序的過程,即物質的湮滅轉化為能量的過程,反之,熵減就是一個無序向有序的過程,即能量聚集轉化成物質的過程。

    宇宙的發展要經過什麼程序我們是不知道的,但直觀感受,在宇宙當前程序裡,熵增是主流,即物質耗散成為能量的過程是主流,熵減是逆流,即物質的生成過程是逆流。

    逆流得以形成的條件非常苛刻,好在宇宙足夠大,非常足夠大,大到逆流的條件得以少量形成,生成少量物質,地球上的生物是這少量物質中更少量的存在。

    要知道,生物只是物質的一種形式,生物的進化過程只是物質進化過程的一部分。

    物質進化過程雖說是一個自然過程,但是有方向性的,就是結構由簡單到複雜的方向發展。從元素週期表可以看出,最早的1號氫元素結構最簡單,越到後面結構越複雜。生物進化過程同樣如此,從最開始的單細胞生物到現在都哺乳動物,同樣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

    回到熵增就是無序,熵減就是有序的理解,生物進化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就是不斷的結構精密化、有序化的過程,即不斷熵減的過程。題主說生物進化遵循熵減規律,這個說法是對的,但和熵增並不矛盾,為何這樣說?

    越是發展到後階段的物質熵減程度越大,結構越複雜,相應的要維持這個複雜結構的條件越苛刻,難度越大,更容易被破壞,物質更容易耗散,或者說更容易被熵增。

    同樣從元素週期表可以看出,越是前面的元素相對越穩定,越是後面的重元素越容易衰減。生物同樣如此,單細胞生物存在38億年仍然存在,恐龍存在2億年就滅絕了,人類只有500萬年曆史,能存在多久?恐怕不會比恐龍久!這

    說明破壞恐龍的生存條件比破壞單細胞生物的生存條件要容易的多,也說明生物結構上熵減程度越來越高,但生存時間卻越來越短,更容易被熵增。

    熵減是熵增的逆流,是臨時性的耗散結構。熵減越大,耗散越快。從結構和時間這二維綜合,熵減並未改變熵增這個大潮流。本身二者就是同一事物的一體二面,算不上矛盾。

  • 14 # 遊民思

    首先需要說明,所謂“真理”“原理”和“規律”都是人們為了描述事物而創造出來的概念和詞語,是理想條件下的理想化事物而不是實際事物本身。對於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們可能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好像人類迄今還沒有在任何一個問題上達成過完全的一致,何來“公識”?宇宙是有限有界的系統嗎?宇宙若是無限無界的,那還能用“系統”這個概念來描述嗎?有限無界和無限有界的宇宙也是可能存在的?在地球上不同的場合下人們觀察到熵增現象、熵減現象和熵不變現象都存在,這說明事物由於場合不同其變化的方向也是不同的。人們建立熵變概念便於綜合研究時空、質量、能量、資訊量之間的內在關聯,使各類事物為人類造福。按熵增原理宇宙之終將是“寂態”,那麼宇宙之始的大爆炸理論與熵增原理吻合嗎?大爆炸後熵必增嗎?熵增原理應用的場合對嗎?

  • 15 # henry213734567

    熵增原理是在大尺度時空上描述的。雖然地球上的生物演化在區域性上使熵減小,但這只是宇宙演化的微小部分的瞬間而已。隨著太陽的演化,地球或許終將毀滅(按照目前被接受的理論,至少地球上的生命終將會被徹底摧毀)。

  • 16 # 流水遊木

    熵增原理的關鍵地方。

    孤立系統。

    拿人類來說。人類如果不吃不喝不呼吸。那就是個孤立系統。沒有外界能量供給人類很快會死亡。

    拿地球來說。地球其實也不是一個孤立系統。沒有太陽提供的能量。地球很快也會死亡歸於混沌。

    地球上的生命其實都是在不停的吞噬其他能源,比如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和根部吸收土地裡的氮磷鉀來作為能量。而動物則透過吞噬植物或者其他動物作為能量。

    這些行為都是從外部汲取能量來使自己體內達到一個熵減的過程。

    所以一個系統只要有入有出,就可以形成一個內部的平衡,抵制熵增的過程。這也就違背了熵增定律中的孤立系統的說法。所以也就不會產生熵增。

    所以將這個系統無限放大,放大到整個宇宙,如果沒有別的宇宙的能量輸入,我們這個宇宙內部進行自己的迴圈就是一個封閉的孤立系統,這樣的話終將會有一天熵增到達極限。

  • 17 # 默然說話

    額,首先你這個提問就是個假問題,“熵增原理是宇宙發展的公認真理”?!這個是怎麼就成“真理”?熵增原理只是一個假說而已,難說哪天就推翻了。

    第二,建議你還是認真把人家關於熵增的科普讀完,讀書比看自媒體瞎吹牛靠譜得多。

  • 18 # WinWo

    這個問題非常好!在宇宙中人類社會的出現和發展是非常奇怪的現象。我們知道,所有物質都遵循熵增規則,所有事物都如此,就是一切自然的現象,沒有任何外力參與的結果。

    人類的出現和發展在宇宙中是非常不合理的。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外力作用的結果。這外力一定是在系統外的,不在人類系統之內,這種力量推動了人類的產生和發展,並制定一定規則以作為規範。

    人類的DNA雙螺旋結構,符合完美的數學模型,完全是程式猿的傑作,人類社會的秩序總是趨向井然有序,這一切都像是經過縝密設計過的,完全不符合熱力學定律。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想讓一堆鐵元素變成一輛腳踏車,那首選需要鍊鐵,然後將鐵鍛造成腳踏車的部件,最後組成腳踏車。這一步一步都是經過人類精心設計的的結果,是意識的想法的實現。

    因此我們可以說,只有意識才能具有創造性的,只有意識能夠推動逆熵的出現。人類社會就是一系列逆熵的結果。那麼人類出現這種逆天事情,一定是某種意識力量的結果。

    為什麼牛頓把這種力量歸究於神,是因為逆熵它具有意識屬性,其二其能量無窮大,它遠超人類智慧,無所不知甚至無所不能。無神論永遠無法解釋逆熵的問題。他們想當然地把“我”存在當作第一件事,在“我”已經存在這件事之後去想問題,一切認識都在我的範圍以內,我的觀察以內,太以人類自我為中心了!

  • 19 # 先生8795435236706

    誰說熵增原理是宇宙發展的公認真理?是人自己說的!宇宙怎麼產生,怎麼發展是人說了算的嗎?人類的理論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自相矛盾,還不反省,還覺得自己很牛呢!還宇宙啥的,連自己的生命都沒整明白呢,離真正認識宇宙差太遠了,別不自量力了。

  • 20 # 天外之天

    無可以生有,有可以生無。熵有時候增加,有時候減小。熵增不一定帶來無序,但是一定會帶來複雜性。所以,需要熵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當下的狀況,你最渴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