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T縱橫
-
2 # 科技之窗
從intel發展來看,有些產品簡直就是翻新拿出來賣,像擠牙膏一樣不願意把自己的技術下放,慢吞吞的升級,所以被稱之為牙膏廠。
現在最新的架構是skylake,14nm,而現在有計劃的最高架構是10nm的cannonlake。不過這個架構已經被推遲到2017年的第三季度了。在此之前intel還要再推出kabylake架構(14nm)過渡。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因為製程已經接近CPU理論製程——3nm的極限,每一步都是極其的困難。不可能再想10多年前那樣從95nm跳到65nm再一下子跳到45nm。這點從另一方面解釋了為什麼英特爾這麼牛逼的CPU公司,整天在咆哮他們的核芯顯示卡又比上代提升了多少多少,因為CPU的效能實在是擠牙膏的提升,只能拿gpu說話)。
普通人感覺Intel進步很小,是因為單執行緒效能的進步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CPU發展停滯,擠牙膏擠不出來本質上是因為半導體制造技術的瓶頸...往大里說,過去的幾十年裡,普通人眼裡的科技飛速發展...基本上都不同程度的搭了電晶體的順風車...也就是摩爾定律的順風車...而下一代技術還不太成熟,而且成本更高...就很尷尬的卡在這裡了...
現在來看Intel確實已經進入停滯期了。這也是現實的侷限,不是intel可以輕易改變的。或許量子計算機到來會有改觀。這不怪 intel,實際上這可以算是整個行業的難題,只是intel在公眾面前曝光率比較高罷了。intel也想按照摩爾定律的速度增長,透過效能的提升來促進計算機的更新換代,這樣才能刺激使用者的購買,這也是intel和微軟這樣的公司的盈利模式。但現在確實進入了瓶頸期,intel也保持著警惕,其投入的科研經費比例遠大於其他網際網路公司。
與其說intel發展進入擠牙膏,不如說是由於技術和材料的原因導致cpu不得不擠牙膏。但是你看,雖然近年來cpu效能提升很緩慢,但是能耗比卻一直在增長,尤其是效能相對較低產品,很多在追平了曾經中檔甚至高檔產品效能的同時,能夠將功耗做到它們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這都是cpu的發展。所以 Intel現有的體系結構其實多半是為了強調能耗比才有所謂的擠牙膏,我覺得intel不是沒有動力釋出,而不是沒有動力研發。畢竟理論基礎在那裡擺著,在沒有更新的理論出現前,cpu確實很難進步了。 -
3 # 荒野行動炸雞哥
英特爾,可以說基本壟斷了cpu這塊大蛋糕了!為什麼說它是牙膏廠?這就要從近幾年的cpu效能說起了!
這幾年英特爾cpu效能提升就像是在擠牙膏一樣,每次都是那麼一點!一年提升那麼一點效能!就是5年前的i5和i7放到現在基本也是同代水平!是5年來沒進步還是有進步壟斷式擠牙膏?
其實大家仔細想一下也不難理解,電腦一般2-3年升級一次,而cpu這種東西壞又不存在的!如果效能高了再過個7-8年還能是主流,對於牙膏廠來說,是個損失!巨大的損失!
喜歡我的回答就點點右上角,感謝關注!
-
4 # 哎不錯哦148742512
主要是網友說他這幾年cpu的效能就和擠牙膏一樣,每一代只比上一代高一點點!從這次amd大翻身,英特爾的8代效能比7帶高很多就可以看出英特爾是故意的!
-
5 # 汽車嗶嗶機
1.牙膏廠
咱們每天早晚刷牙,每天兩次,每次只擠那麼一點。而英特爾作為牙膏廠則是,每次釋出新型號的CPU則是效能相對於上一代只提升一點。而這些都是7代CPU以前的事了。之前2年升級一次的Tick-Tock戰略被延長到了3年一升級,14nm處理器在Broadwell、Skylake之後又衍生出了所謂改良版的Kaby Lake。就在這一點上已經不是擠牙膏了,感覺就是牙膏都擠不動了。kaby lake也就是七代處理器。
七代處理器和六代掣鏈器被網友戲稱為:“最後兩滴牙膏和最後一滴牙膏的差距
。”
另外實際效能對比的圖給你看下
看上圖這幾年的效能提升如此之小,i7 五年提高38%,i5 五年提高27%,可見英特爾的誠意少的可憐。
而這以上就是英特爾作為牙膏大廠的由來。
2.intel 8代處理器
之前都是提到intel擠牙膏的本事。而在去年終於因為AMD銳龍一出,英特爾怕了,把牙膏往地上一摔,往牙膏末尾猛踩了一jio,擠出了大管牙膏,也就是8代處理器。這8代不錯啊,基本上新i3 等於舊i5,新i5等於舊i7。
但是,事情總有個轉折,今年要出9代處理器,英特爾又在牙膏上面猛踩了一jio,搞出了八核十六執行緒的i7 9700K。i7 7700K四核八執行緒,i7 8700K六核十二執行緒,可見這個牙膏擠得再多,也不會一次性的給你。無奸不商英特爾。
3.AMD處理器
既然黑了英特爾,當然要為AMD吹一下,別說我充值狗,事實如此。按摩店去年釋出的銳龍架構的處理器,一出就打破了圖拉丁吧三大魔咒之一--AMD不可能翻身。amd單核效能與英特爾單核不相上下,堆核不說還將功耗控制的不錯。這才有了英特爾的大管牙膏。
amd的處理器是全系釺焊,散熱效果好。intel全是矽脂U,這一點真的值得吐槽啊。另外AMD的銳龍二代處理器,不用換主機板。而且你買的舊主機板和二代銳龍CPU因為不能直接使用,amd還附贈一個A4的U給你刷BIOS。這麼良心的廠商哪裡去找。
銳龍天下第一,另外總有一天amd顯示卡拳打英偉達,amd處理器腳踢英特爾
-
6 # 超能網
曾經Intel並不是一個牙膏廠,當然現在第八代酷睿出來之後也不能說是Intel擠牙膏了,然而為啥大家都對Intel擠牙膏這事一直說個不停呢?
其實在第二代酷睿處理器出來之前大家都不會覺得Intel在擠牙膏,因為2006年Intel的Core 2 Duo處理器出來的時候簡直是劃時代的產品,功耗溫度齊降效能大升,弄得當年還意氣風發的AMD措手不及,隨後Core 2 Quad雖然被嘲諷是膠水四核,不過效能還是有實質效能的增長的,接下來Core i7登場,Nehalem架構是原生四核,把記憶體控制器整合到CPU內部大幅增加了記憶體頻寬,超執行緒技術的迴歸讓CPU多執行緒暴漲,隨後的第二代酷睿Sandy Bridge真正的把CPU與GPU融合到一起,CPU頻率與效能也有明顯提升。
然而接下來才是被大家說它擠牙膏的原因,在2006年Intel提出了Tick-Tock戰略,其中Tick是指工藝升級,Tock則是架構升級,二者輪流交替,兩年為一個週期,其實到第四代酷睿Haswell架構都是這樣走的,然而到了14nm這個節點Intel卡住了,14nm當年難產,結果就變成了製程-架構-最佳化這樣的三步走戰略,現在的10nm也難產,Intel的14nm可能還要撐很久。
而且在第二代酷睿之後Intel的處理器每代同頻效能相差很少,主流處理器的規格也一直是四核八執行緒,所以整體效能差距很少,隔代效能差不基本不超過10%,從第一代的Core i7-870到Core i7-7700K,差了7年然而4GHz同頻效能也就差了36%,這樣的提升太少了。
酷睿一代到七代Core i7規格一覽,清一色四核八執行緒
不過現在第八代酷睿Intel開始堆積核心了,從之前的四核升級到了六核,效能暴漲,據說下一代會進一步升級到八核,這下子終於不擠牙膏了,其實大家回看下Intel在擠牙膏的這段時間,正好是AMD萎靡不振的時期,而第八代酷睿明顯是被AMD Ryzen逼出了的,很明顯沒像樣的對手Intel放慢了手腳慢慢玩,對手起來後才加快了步伐。
-
7 # 蝸牛說電腦
很多裝機使用者組裝電腦的時候都聽說過intel牙膏廠的美名,intel處理器都是擠牙膏的方式釋出,那麼為什麼會有人這麼說呢?
這主要自從酷睿snb架構也就是2代酷睿上市之後處於市場的絕對統治地位,一開始酷睿2時代,intel可一點不吝嗇效能提升,那時候新一代奔騰提升超過30%,可是自從i3、i5、i7上市,尤其是snb架構下的2代酷睿,intel正式確定了定位,一切都變了,唯一的對手AMD各種中看不中用架構輪番上場,速龍、羿龍在酷睿面前不堪一擊,甚至說2代酷睿i5匹敵x6的六核羿龍,遊戲體驗領先更多,intel感覺不到動力,也懶得提升效能了之後的ivb,haswell,haswell R,broad well,skylake架構,也就是intel隨便玩玩的,每代也就降低一點功耗,同頻率提升5%效能,效能提升非常有效,甚至可以說二代酷睿i7秒的7代i5沒有一點問題。
但是隨著AMD的雄起,銳龍閃亮登場,7代酷睿慘遭虐殺,於是intel終於在17年釋出了8代酷睿,結束了萬年四核心時代,i5、i7步入六核心時代,可以說從2代到7代,intel一直是手動擠牙膏的提升,而7代到8代,是intel直接坐在牙膏上,效能狂漲40%左右。
以上都是蝸牛自己的理解,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指出來。
回覆列表
牙膏大家都用過,每次使用都是擠一點點出來,實則整管牙膏還有很多可用。而英特爾被說成牙膏廠就是因為他們的做法和擠牙膏很像。每次新技術的釋出都是在原有技術上做較小的改動,保證CPU效能有所提高,但遠沒達到消費者預期,同樣也與其晶片大廠的研發實力不符,導致很多消費者對其不滿,才起了“牙膏廠”的外號。
intel之所以採用擠牙膏的方式來提升CPU的效能,關鍵還在於缺乏實力相當的對手,就比如幾年前的i5系列,放到現在依然是市場主流,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他僅需每年做一點提升就能始終保持主流晶片的龍頭地位,既不需要重新規劃產品架構,也不需要投入過多研發實力,還能持續獲得利潤,何樂而不為呢?
每年就可以將大筆資金投入到顛覆性產品的研發之中,做未來的技術儲備,當市場有威脅其地位的新品出現時,就可以隨時進行反擊。
當然,從目前來看,AMD最新的RYZEN問世,近期被網友炒的火熱,大有翻身做主重振雄風之勢。Intel肯定會一改之前擠牙膏的方式,用全新的產品重回市場巔峰,咱們就看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