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能量線上

    感謝邀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去餐廳吃飯,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說話大聲、轉盤子、丟食物、撒潑哭鬧、沒吃幾口就亂跑,從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碗裡剩下一堆菜在盤子裡撥來揀去,孩子跑來跑去,大人一遍一遍地找孩子,呼喚孩子吃飯,孩子的家長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作為目擊者,通常第一反應是:這孩子沒什麼教養。

    有人說:從一個人拿筷子的樣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一個人在吃飯時不經意流露出來的舉止最能看出他的修養與內涵。

    僅僅是一頓飯的時間,就能看出孩子背後的家教。餐桌是教養的課堂,餐桌上,孩子學會分享和感恩。

    很多家庭在吃飯的時候,對孩子搞特殊化,有什麼好吃的先給孩子,只關心孩子愛吃什麼、要吃什麼。

    特別是爺爺奶奶,好菜總放在孩子面前,孩子全吃光,奶奶還很開心。結果是孩子常常霸著自己愛吃的食物,決不允許別人動一筷子。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自私,其實孩子不是一開始就是自私的,而是很多的時候,大人給了孩子“唯我獨尊”的錯覺。

    要知道,每個小孩子都十分在意吃的,所以在飯桌上就能造就一個自私的孩子。

    餐桌上的分享和禮讓,看起來是很微小的事情,但這日積月累的細節卻能幫助孩子學會愛和感恩。

    餐桌上,孩子學會禮儀和教養

    不少家長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從小就被告知很多吃飯禮儀:吃飯時不能吧唧嘴,吃有吃相、切忌“吵”、“挑”、“剩”。

    但如今,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關注的重點往往是飯菜營不營養、孩子喜不喜歡、吃得多不多,唯獨忽略了孩子在餐桌上的教養。

    人是社會性動物,飯桌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場合之一,餐桌上的禮儀與修養,對孩子未來在社會上生存很重要。

    在餐桌上,孩子的肢體語言無聲地和他人進行交流,是否有涵養,是否得體,是否有風度,馬上就能顯露出來。

    飯桌看教養,細節看人品。

    “餐桌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課

    這裡所說的“餐桌教育”不是指在吃飯時間責問、訓斥、教育孩子,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而是餐桌禮儀、用餐習慣的教育。

    比如父母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別總滿屋子追著喂,要讓孩子知道——到點就應該吃飯,不吃就沒得吃。

    比如少給孩子開小灶:孩子2、3歲牙差不多長齊了,可以讓他跟著家裡人吃一樣的飯菜,引導孩子讓給老人,感受禮讓和分享帶來的快樂

    比如教孩子正確的餐桌禮儀:餐桌禮儀比起單純的說教,更是具體的身教,父母務必做出表率,告訴孩子哪些是好的行為,哪些是不好的行為。

    有的父母常問,孩子良好的教養到底該如何培養?其實教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沒有秘訣,它就藏在像餐桌這樣不言而化的地方……

  • 2 # 實現一個曉目標

    吃飯穿衣亮家底。這個家底不是說你家有多少錢的家底。而是指家庭,家族底蘊的意思。大家閨秀的大家,也不是指家裡人口多,有錢的意思。而是大家族,名門望族的意思。家族底蘊深厚的子弟,長期薰陶,在待人接物舉手投足都是很有規矩的。拿筷子只是一個很小的細節。其實就是窺斑知豹的意思。只有懂規矩的人才能分辨出別人是否有規矩。

  • 3 # 4ND提木

    感謝邀請,由於作者我跟忙不能按時回答問題。如果孩子大聲喧譁,沒有禮貌,不尊重人,由此可以提現孩子沒有教養,因為有教養的孩子不會這樣做,會平易近人,尊重他人,低聲說話,讓人感覺這孩子鐵定很棒,如果不是這樣的孩子,那麼讓人很討厭這個孩子,因此我們一定要教育好

    孩子,給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 4 # 前程卓越

    我們看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一般是透過接觸對方,瞭解對方後才知道這個人品行到底怎樣。有時候僅僅是見過一面,對方就可能不再願意和你有過多交往,因為他們懂得看人,即使你偽裝得再好,一些細節也能暴露出一些小毛病。想知道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那就很簡單,只要從孩子在飯桌上吃飯的這幾個行為就能看出來,而且很準。一、腳有沒有撐在板凳上。

    我們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個行為舉止就能反映出人的教養。曾經參加過一次同學會,都是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大家也都很隨意。有一個從小都比較愛搗亂的同學帶著自己的兒子也參加了這次聚會,用餐過程中,孩子坐得很不踏實,最後直接脫掉鞋,把一隻腿盤在了板凳上,另一隻腿直接踏在板凳上,方便右手擱在膝蓋上夾菜。看到這一幕,就有人調侃這位同學,“孩子和你上學的時候簡直就是一個樣嘛”,弄得大家鬨堂大笑。雖說大家都很客氣,對於孩子的行為也不好直說什麼,但是吃飯時沒有“坐相”也直觀地反映出了孩子的教養問題。很多行為在孩子幼兒時期沒教好,長大後也很難養成正確的行為。二、夾菜時有沒有接到自己碗裡吃。

    有些孩子吃飯的時候,一隻手撐在桌子上,另一隻手夾菜,然後就張大嘴巴湊過去接菜了,菜裡的油水也是滴得滿桌都是。有些家長認為只要孩子肯吃就好,在家裡不用顧忌太多形象,從來不干預孩子吃飯時的“吃相”。可帶著孩子外出就餐,孩子的教養問題就“露餡”了,誰也不願意看著別家孩子用餐時,在飯桌上直接用嘴對著菜盤裡面的菜“下手”,雖說是孩子,但是這樣的行為也很招人嫌,孩子有沒有教養,吃飯的時候真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三、喝湯時有沒有用共用湯勺直接喝。

    有些家長對孩子吃飯就一個要求,不管你怎麼吃,只要吃得下就吃。可對於孩子喝湯時的行為卻不那麼注重,有時候孩子拿起共用湯勺就直接往嘴裡送,家長也不干預這樣的行為。要知道每個人的口腔裡面都有很多細菌,這樣的飲食行為也會引起細菌的傳播,如果你的孩子經常這樣喝湯,最好還是糾正過來,把湯舀到自己碗裡再喝,這樣既不會被燙著,也不會被人說孩子沒教養了。四、人還沒到齊就開始吃。

    很多時候孩子抵擋不住一桌的美味,還沒等所有人到齊就開始大吃,孩子在家裡出現這種行為,家長往往也不會說孩子什麼,生怕孩子餓著,想吃就吃吧。可要是外出“吃席”的時候,孩子這樣的行為就會被其他人認為是很不禮貌,認為家長沒有把孩子給教好。所以家長還是得讓孩子學會飲食禮儀,不要憑著性子,在餐桌上表現得沒教養。

    孩子就是一面鏡子,孩子有沒有教養,很多時候就直接照射出家長的模樣。那些看似不那麼重要的細節,有可能就會被人指指點點,想要孩子有教養,家長不妨從孩子在飯桌上吃飯的時候教起。

  • 5 # 北京的雪在南寧

    餐桌絕不僅僅是孩子品嚐美食和養成習慣的地方,同時也是塑造自主能力以及學習尊重他人的地方。而在美國,相比於中國父母把餵飽孩子放在首位,他們更重視“吃飽”以外的其他事情,比如:孩子能主動吃飯並享受吃飯的過程,能遵守就餐過程中的禮儀,學會在餐前餐後佈置與收拾餐桌並學會接待客人等等。

    因此,餐桌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我們需要引起重視,當然更不能忽視。

  • 6 # 薯片話梅

    在中國,餐桌禮儀,歷來都是很受推崇的,因為它能很好的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對於孩子來說,是否“懂得”餐桌禮儀,也是孩子有沒有教養,最為簡單明瞭的表達方式。

    1

    在我的印象裡,對“餐桌禮儀”這一概念的建立,還是因為爸爸。

    上學的時候,爸爸的一位合作伙伴為了表達謝意,讓兩家人一起吃個飯。

    剛開始點菜環節,我都被我爸整懵了。

    一向“大男子主義”的他,沒有直接拿起選單,在合作方的多次要求下,爸爸這才開始點餐。

    更加令人意外的是,在點菜前,我爸居然還詢問對方家人:

    “你們有沒有什麼忌口的或者是過敏的食物?”

    要知道,我們一家人出來吃飯,他可從來都是直接就點菜,才不關心我們忌不忌口或者過不過敏的。

    吃完飯回家的路上,我把自己的疑惑說給爸爸聽,他卻笑了。

    “我沒有直接拿起選單就點餐,是因為人家請客。”

    “我不問你們有沒有忌口、過敏的食物,是因為我知道咱們一家人的飲食習慣。即便是我們點餐,那也要考慮到對方的飲食習慣。”

    “我們一家人吃飯,都是我直接點餐那倒不假,那是因為我知道你們的口味,再說了,我哪次點餐沒問你們意見?”

    點餐時照顧別人的口味,也要考慮到別人的特殊情況,這是我學到的第一個“餐桌禮儀”。

    只有從生活的點滴中學會照顧人,那樣的才會在未來的生活中收穫溫暖。所謂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爸爸媽媽帶孩子外出吃飯,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點餐,看看他是直接都點成自己喜歡的菜,還是在詢問爸爸媽媽的建議後再決定點與不點。

    孩子如果能考慮到別人,那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懂得照顧別人,自然會是善良的人。

    如果孩子沒有考慮到爸爸媽媽的口味,爸媽們不要傷心,及時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才重要,比如“換角色點餐”。

    “寶寶你點的這些都是你愛吃的,你一定很開心。”

    “怎麼沒有點爸爸媽媽最喜歡的呢?”

    “如果爸爸媽媽點餐時,沒有點你喜歡的菜,你還會開心嗎?”

    “換角色點餐”,讓孩子意識到考慮別人想法的重要性,這將讓孩子的未來充滿會照顧人的溫暖。

    2

    外出用餐,難免需要工作人提供幫助。

    孩子如何與餐廳工作人員溝通交流,也是孩子教養的體現。

    餐廳吃飯,旁邊位置上的媽媽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倒是別出心裁。

    正是用餐高峰期,餐廳上菜的速度多少會比平時慢很多,孩子一副餓得著急的樣子。

    媽媽似乎想鍛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就讓孩子自己去詢問工作人員。

    孩子並沒有動身,坐在凳子上,朝著過路的工作人員喊:“我們的飯什麼時候才能好?好慢啊,你們!”

    等到菜品上桌,孩子還不忘再吐槽一句:“真是夠慢的!”

    事情發展到這裡,我心裡還在嘀咕:這樣的孩子也太沒禮貌!

    直到母子倆用完餐,兩人的對話,才把事情發展拉到正規上。

    “以前媽媽說過,懂禮貌的孩子都會怎麼與別人說話?”

    思慮片刻的孩子回答:“先叫人家叔叔阿姨什麼的,然後再說‘請問’。”

    “那你剛才問那位阿姨的時候,你說嗎?”

    “沒有。”

    “那別人幫助我們,又該怎麼說?”

    最後,媽媽總結一句:“要成為老師誇讚的好孩子,最起碼的禮貌總是要懂得的!”

    孩子沉思著低下了自己的小腦袋。

    媽媽去前臺結賬回到座位,對兒子說,“剛才那位阿姨說,可以送給小朋友兩個氣球,但是得小朋友自己去拿,你要不要去?”

    猶豫幾秒的孩子,跑到前臺,乾脆利落的說:“阿姨,請問能給我兩個氣球嗎?”

    在聽到那聲道謝後,前臺工作人員也燦爛地笑了,自然也很配合地回覆孩子:“不客氣!”

    在這微笑的氛圍下,我們都像是被感染,我笑著看到,孩子的媽媽也在笑。

    媽媽用一頓飯的時間,教會孩子什麼是禮貌,如何才是有禮貌,又怎麼去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餐廳是培養孩子懂禮貌最簡捷的地方,卻又是孩子一生成長過程中去過的最美好的地方。

    在餐廳那樣開放的環境中,我們肯定會與別人接觸,在接觸中讓孩子學會禮貌,讓孩子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是對孩子禮貌教育最好的方式。

    禮貌對人,不單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

    孩子學到的那份禮貌,也會是孩子人生中最珍貴的品質。

    3

    小時候,孩子都會對外界充滿好奇,就連食物也不意外。

    跟朋友帶孩子逛街,午餐時間,朋友的女兒雅雅要求三份甜點,一份給福林,一份她自己的,另一份我和朋友的。

    雖說小孩子分工明確,朋友還是及時阻止:“兩份就可以,你根本就是想嚐嚐鮮,估計你一份都吃不完!”

    “才不是,我一定能吃完!”

    結果,真如朋友預言,雅雅吃幾口,認為不好吃,推給了朋友。

    “你剛說過自己能吃完,現在沒吃完,就是說到沒做到。”

    “你不講信用,就是不對的。”

    “現在錢也花了,你卻沒吃完,總不能浪費吧!打包拿回家,你要負責把它吃完。”

    雅雅有些抗拒,可朋友依然堅持打包。

    在回家的路上,福林問我:“媽媽,為什麼阿姨非要打包帶走?”

    “那是因為雅雅自己答應能吃完,結果卻沒吃完。阿姨想讓雅雅學會‘說到做到’,為自己說的話負責啊!”

    “當然,阿姨也在用這樣的方式讓我們明白:吃飯點餐,就是要吃多少點多少,不然就要浪費食物啦!”

    “啊!這個我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所以,媽媽你就經常讓我吃多少拿多少,是不是?”

    “那我以後更要珍惜糧食啦!我還要說到做到,給雅雅做個好榜樣呢!”

    簡單的一頓飯,讓孩子明白糧食的珍貴,知道講信用的重要性。

    以這樣“寓教於餐”的方式,讓孩子學會擔當,學會負責,也會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能充分被信賴,讓孩子有一個好的信譽。

    一頓飯,時間不長,卻能“演繹”孩子的一生,也象徵著孩子的一生。

    一頓飯讓孩子學會為他人著想,一頓飯讓孩子學會以禮待人,一頓飯讓孩子學會擔當,還有什麼教育方式比這更“物有所值”?

    不用太理論的去教育孩子,也不用太籠統的去要求孩子怎麼做,就只是帶孩子在餐桌旁吃頓飯就足矣。

    再跟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我家寶寶兩歲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教他去認識簡單的漢字,但是自己教的又有點含糊,畢竟不是當老師的,之後我就在網上買了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

    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還有把漢字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 。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所以極力推薦你去試試。

  • 7 # 韓國女兒中國媽媽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為什麼說,孩子有沒有教養,飯桌上可以看出來?

    為什麼說,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一個人呢?

    因為吃相和餐桌禮儀。

    多年以前,我在尼泊爾揹包徒步旅行,在喜馬拉雅山下的一個小城市叫博卡拉,在餐廳吃飯的時候,結識了幾位驢友,因為她們語言不通,點餐吃飯都怕被宰,就跟我結伴而行。其中一個90後美女,我們一起拼桌吃飯的時候,她在盤子裡翻來翻去挑菜,有驢友立馬就不樂意的說:你怎麼能這麼夾菜啊,筷子翻來翻去的,別人還能吃嗎?...... 結果就是,被一桌人嫌棄,傻笑一下,緩解尷尬!

    對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建議以下幾點:分享食物,不能給孩子吃獨食

    孩子從小開始,就算是特意給孩子準備的兒童餐/輔食,也要引導孩子懂得分享,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可以假裝開心的吃,分享食物,讓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不能家裡的好吃的,都是孩子的,這樣孩子長大容易自私,自我。

    2. 吃飯不能吧唧嘴

    吃飯吧唧嘴,會讓人聽著很不舒服,影響食慾。可能有些人覺得,吃飯吧唧嘴說明吃得香,沒有在意。可是,在外就餐,特別是講究的高檔西餐廳,吧唧嘴會讓隔壁桌投來反感的眼光。

    3. 吃相不能太狼狽,忌諱狼吞虎嚥

    大口吃飯,大口喝酒,可能只是以前古代跑江湖人的豪爽。如今,特別重視教養的年代,吃相很重要,吃飯不出聲音,細嚼慢嚥,不僅討人喜歡讓人尊重,還有利於自己的健康!

    4. 吃到嘴裡的食物,不能隨口吐到餐桌上

    有時候聚餐,會遇到有個別孩子吃一嘴飯菜,感覺不好吃的時候,立馬隨口給吐在餐桌上,小孩子不懂事,但是會讓周圍用餐的感覺不堪入目,影響食慾。這個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正確的做法,應該教孩子避開別人的視線,用餐巾紙遮住嘴巴,吐在餐巾紙上,拿去扔垃圾桶!

    5. 用餐時候,不能批評孩子

    吃飯的時候,有個愉快的心情很重要,開心自然覺得飯菜香,有食慾。有些家長,趁著吃飯有空,開始問孩子作業,問東問西,問一些讓孩子不開心的事情,甚至開始批評教育孩子,長此以往,這樣會讓孩子害怕一起吃飯,或者吃飯的時候緊張。用餐的時候,儘量說一些開心的事情,一家人用餐,應該其樂融融的!

    6. 家長做好用餐禮儀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餐廳禮儀,最開始都是跟著父母學的。

    特別是,帶孩子外出就餐,家長聊天要儘量壓低聲音,告訴孩子不要大聲喧譁,不能在餐廳跑著玩耍,影響他人就餐。對餐廳的服務員,應該有禮貌,要尊重,有什麼需要叫服務員,要面帶微笑,不要大聲命令或者指責服務員。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會無意間跟著學的,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教育。

    7. 餐桌上的日常交流很重要

    有些家庭,可能平日吃飯速度很快,還有些家長甚至食不言,所謂的無言家族!其實,很多家長早上匆忙出門,午餐在公司湊合叫外賣吃,晚上下班回家,晚餐時間一般充足,可以跟孩子老人,邊吃邊聊,溝通可以拉近和家人的親近感,輕鬆的用餐氛圍,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環境。

    餐桌禮儀,不論中餐,還是西餐,都有講究。

    中餐禮儀,比如先讓長輩入座,長輩先動筷,長輩坐在上座等等。

    西餐禮儀,比如刀叉的擺放,各種餐具的使用順序等等。

    作為家長,我們雖然不是什麼國際禮儀大師,但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餐桌禮儀,是必須要教給孩子的。

    孩子的教養,關於方方面面,用餐禮儀只是其中一個,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

  • 8 # 用心生活321

    主要看吃相,有的人吃著碗裡看著鍋裡,就感覺這孩子沒吃過飽飯似得。我見過有個孩子吃煎餅卷雞蛋,只吃包雞蛋的那面煎餅,剩下一半沒菜的煎餅不知道給誰吃了。

  • 9 # 雲天愛戀

    我家裡自認為沒缺著孩子吃喝,榴蓮山竹排骨魚蝦的經常吃,我媽媽也是隔三差五買好吃的,但是我家大閨女吃起來就會多佔,滿盤裡翻來翻去找她愛吃的,只要是她愛吃的,都挑進碗裡。9歲了,對她教育很多次,也無用。我也很無奈。

  • 10 # 兒童教育館大可

    ①父母具有良好的禮儀修養,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家長的一言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

    ②家長會手把手地教孩子就餐禮儀,比如:食不言,寢不語。大人先吃,晚輩後吃。不能敲筷子,也不能搶菜。筷子不能在菜盤裡亂攪。喝湯不出聲。

  • 11 # 使用者QIANQN

    還真是的,這麼說真對。有些孩子由於家庭嬌生慣養的,什麼都可著他(她),吃的,穿的,把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習慣。看似孩子不吃虧,其實在社會上是吃大虧的。

    在飯桌上吃飯,就是家裡也不能什麼好吃的都要放到自己的面前,而且頭不抬眼不睜的吃。有教養的人要兼顧別人的感受,大家互相照顧。

    我家孩子有時候我就說她,太照顧別人的感受了,即使和父母吃飯也是很謙讓的。我看到後很欣慰,也很心疼。我就和她說,和父母在一起不要太客氣,媽媽希望你埋頭大吃的樣子,可是從來都沒有過。即使再願意吃的東西都是幾口就完事,細嚼慢嚥的,我有時候是真的很佩服她的。

    不是看自己的孩子哪樣都好,都要實事求是的,不要讓你的醜態陋習影響你的形象!

  • 12 # 莫言的小屋

    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飯桌上是可以看出來的,這也折射出了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來客人,小孩子是不讓上桌的,只能在裡面屋吃飯,大人講話的時候只能坐著聽,不能插話打岔,不然大人要用眼睛瞪你,意思就是你不對,不能這樣。所以每次家裡來客人,客人一再說讓孩子上桌吃飯,我們兄妹都會笑著拒絕。

    吃飯的時候,不能坐等,要幫著父母拿筷子,端碗,等菜都上齊了,家人也坐穩當了,才可以開始吃飯。吃飯的時候,大人交代不能出聲音太大,更不能一直盯著菜,特別是自己喜歡吃的菜,還交代不能拿筷子從底部亂翻亂挑飯菜。有一次我小的時候,吃了一半的飯要去喝水,把筷子豎在了碗中間,我爸看見大聲厲斥,後來也知道這樣不吉利,以後再也不敢了。

    如果沒有嚴格的家庭教育,在飯桌上,孩子看見自己喜歡吃的,就把食物拉到自己面前,家長感覺沒面子,同去的朋友也會覺得尷尬,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從小就要抓起。好習慣是養成的。

  • 13 # 小娟美好生活

    是的,孩子有一些行為是可以看出的。如果孩子在飯桌上客人還沒有到齊的情況下自己就先吃。或者吃飯灑的到處都是。或者見到最喜歡吃的食物吃個不停。或者自顧自己吃東西,見到長輩也不打招呼。我見過拿筷子敲碗的小孩。這些都能看出小孩沒有教養。

  • 14 # 兜媽育兒園

    或許很多人認為飯桌上還要講禮儀,那不是在搞笑嗎?飯桌上最主要的不是把肚子填飽嗎?其實很多家長根本就沒有發現,也沒有重視餐桌禮儀這個問題,這不僅僅是看孩子的教養,也是在看家長的教養。你認為你是在吃飯,可是你在吃飯的時候別人就在觀察你們的言行舉止,或者你平時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你的孩子吃一頓飯就會把你暴露無遺。

    有的家長會可能會說:我家孩子本來吃飯就不乖,到處跑,需要追著喂,你這樣講禮儀,還要不要我家孩子吃飯了啦!

    也有的家長可能看著別的孩子吃飯乖乖的就會說: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吃飯不需要追著喂?別人家的孩子吃飯為什麼不看手機?別人家孩子為什麼吃飯不撒飯?

    其實當你們有這些疑問時有沒有想過你家孩子為什麼有那些習慣?所謂跟好人學好人,那還不是跟著家長學的,這些壞習慣也是家長慣的。曾經有一個家長來和我聊天,說是他家孩子吃飯總是要追著喂,或者挑食不吃,我就給他說,不吃就算了,直到下頓飯,才能吃中途也不能吃零食,小孩子一頓不吃也餓不到了,後來他家孩子吃飯就變乖了。

    我家表弟吃飯就是在碗裡不停的挑菜,吃飯滿嘴都是油,不停的發出聲音,還邊吃邊說有時飯都要掉出來,筷子也不打理乾淨。有一次本來是相親的,但是雙方家長一起,吃飯筷子有辣椒皮,就跑去銀耳湯裡攪了幾下,弄的別人湯也不喝了。後來媒婆說女方家長不同意,說是他沒有教養,直到現在我家表弟也沒交女朋友。

    如果孩子餐桌禮儀不好,也會進而影響學習習慣,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必定不會太好,如果吃飯懂得長輩先吃,等人齊了再動筷子。這樣的孩子必定會給人留下好印象,你們是不是也喜歡吃飯乖的孩子呢?還是你們身邊有吃飯特別不懂禮貌的孩子呢?

  • 15 # J媽學堂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教養。教養是一個孩子在長期生活過程中受家庭父母的影響和薰陶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習慣,處事方法和行為原則。這些都是在最初的時候父母賦予我們的。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是父母的影子。

    就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一部分,這個孩子在餐前餐中餐後的一系列表現,是可以看出家庭的規矩,父母的修養以及對孩子的習慣的培養程度的。

    一個有良好道德品行修養的父母也一定會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不端正行為可以及時指導與修正。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導。前提是父母要自己知道什麼是良好的道德行為。一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懂得吃飯的規矩,那麼有修養的父母,一定會對孩子進行糾正,告訴孩子怎麼樣吃飯才是正確的!

    如果你看到一個小孩子,端端正正坐在餐桌前,安安靜靜的吃飯,盤中也沒有任何的剩飯剩菜,周圍也沒有掉下飯粒,我們基本就可以判斷這個孩子家教是良好的。

    相反,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小孩子吃飯的時候,邊打邊鬧,大聲講話,飯粒掉了滿桌子,坐姿不端正,我們常說這個孩子真沒規矩,其實就是他的教養不好。

    那麼一個良好的用餐規矩包括什麼呢?

    1.我們要告訴孩子在餐前一定要洗手。有的大人自己在吃東西之前不洗手拿起來就抓。我們對這樣的行為也是嗤之以鼻。你會判定這個大人教養不是很好,連最起碼的衛生習慣都不知道。孩子在洗手之後,可以幫助大人擺好碗筷。

    2.就餐的時候一定要等家裡的長輩都坐下,起筷之後,小孩子才可以動筷。當然,現實過程中可能有的大人不是都可以準時坐在桌子上,那麼一定要等大人發話,小孩子才可以動筷。

    3.在吃飯的時候,要坐姿端正,兩個手都放在桌子上。講話不要太大聲,夾菜的時候要在自己這邊夾。飯粒不要到處掉,自己的碗裡不要有剩飯剩菜。所以在盛飯的時候要量力而行,吃多少盛多少。咀嚼和喝湯時候不要發出聲音。

    4.飯後可以幫助大人收拾餐桌。把餐椅歸回原位。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 16 # 透過光與影的折射

    不僅是孩子,一個成年人有沒有教養,一樣能在飯桌上看出來。小孩子(10歲以下的)在飯桌上一點規矩都沒有,各種自私自利,倒還不算太可怕,只要有人敢指出來,並且其家長也認識到教育的缺失和錯誤,就還來得及改變。而如果一個成年人在飯桌上各種沒規律,自私自利,卻不自知,那才是真正意義的沒教養。要知道,人們容易原諒一個小孩子沒教養,理由可以是孩子還小,孩子估計被寵壞了,孩子的家人可能還沒意識到孩子這樣不好。但是如果是對方是一個成年人,那絕壁會被認定為妥妥的沒教養。家裡有一親戚,女,83年的,還是個公務員,表面功夫做得老好的,看上去懂禮貌又賢淑的,一上飯桌就很難看,各種用筷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把一盤子菜翻得亂七八糟是常有的事,有她最喜歡的雞湯,她就會霸佔湯勺,一手筷子,一手湯勺,用湯勺去撈自己喜歡的那部分肉肉,沒撈到滿意的就倒回去,再撈一勺,週而復始的,直到吃飽喝足為止,偶爾跟她一塊吃飯都是很令人倒胃口的,她自己是完全不自知的,因為她習慣了。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她這種根深蒂固的飯桌行為模式是很難被改變的,如果一個成年人不認為自己的某些習慣是不雅觀的,那麼這些壞習慣勢必就會一代代的延續下去。

  • 17 # 小白world

    一個孩子在飯桌上的表現,是他背後家庭的教養,大人的教養。

    家長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飯桌上有的孩子,攬菜,挑食,動作不雅,不謙讓長輩等等都是沒有教養的表現,你再看看他的家長就明白,家長肯定是這麼教的: 你傻啊,想吃什麼隨便夾,和別的小孩子搶啊!人家都在搶,你也搶,大人不行小孩子沒關係的!可想而知,這種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眼界不會高到哪裡去!

    還有的孩子,不爭不搶,對長輩也有禮貌,動作優雅,熟知餐桌禮儀。在他們眼裡,那些搶來搶去的孩子著實沒有出息。這種孩子的家長一定是明事理,有教養的人。這不是讓孩子吃虧,而是基本的教養,決定著孩子長大以後的眼界。

  • 18 # 月亮不彎彎

    這又是一個亂貼標籤的偽命題。一個人有沒有教養,這是一個綜合的素質。教養可以分的很細,有的是先天性格所帶來的,比如孩子的性格或暴躁,或溫和,或咄咄逼人,或傲慢無禮,或小肚雞腸。有的才是後天學習的禮儀,比如父母有沒有教孩子什麼是公德心,什麼是餐桌禮儀,什麼是社交禮儀等。

    而且餐桌禮儀和文化,地域,種族的關係很密切,不同地方的講究大不同。比如筷子不可以直直的插在米飯碗上,被認為是在祭拜上香,不吉利。還有吃魚不可以把整條魚翻過來,更不可以弄破,不然出海有可能翻船。 所以如果僅僅透過餐桌禮儀來界定一個孩子是否有教養的話,那麼北方的孩子到了南方吃魚有可能會被認為沒有教養,而一個外國孩子吃米飯插筷子也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還有已經吃的很撐的客人如何認為熱情的主人不停的勸吃是一種教養?飯局上明明無法飲酒的人被一個自認為很有教養的人不停勸酒又是怎麼看待這樣的教養? 雖說餐桌禮儀很好的孩子會讓大人感到欣慰,可這也並不代表禮儀不好的孩子整體教養都差,這是一個過程,還要結合孩子的年齡來看。再說一個成人都無法做到完美的程度,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又怎麼能做到呢?

    餐桌禮儀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一個人是否有教養,這中間還包含了其它各項重要的因素。

    一,性格。孩子的原生性格對孩子的後天教育至關重要。一個天生缺愛,脾氣暴躁的人較難有好的禮儀,尤其是在容易激怒的情況下,可以輕易的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二,行為。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是不是優雅得體,符合自己年齡的行為通常被認為是得體的。小孩子舉止可愛是正常的,而一個成年人舉止可愛只會讓大家瘋狂吐槽。 三,語言。說話的藝術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對孩子來說特別需要系統的學習。看一個孩子是否有教養,語言比餐桌禮儀更能體現出來。一個孩子有沒有習慣性的譏笑諷刺別人,比如“你怎麼這麼矮呀”,“你連這都不會,我早就學會了”,“你真笨”;用命令式的口吻說“把東西給我拿過來!”,“給我倒杯水!”,“服務員能不能快點,慢死了!”等等,這些均體現出了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水準。

    四,社交禮儀。其實適當的行為,語言、餐桌禮儀、外表打扮?衣服著裝等都算是社交禮儀的一部分。例如素面朝天參加晚會,穿著睡衣逛商場,長裙飄逸的鍛鍊身體,穿著喜慶的參加葬禮,這些都會讓人為你的智商捉急。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也是一個慢慢學習的過程,直到成年才有可能完全掌握要點。 五,表情。這裡不是讓你當戲精。且不說合適的場合要有合適的表情吧,至少不要露出不合適的表情。你哪怕是個面癱,也好過你在葬禮上笑。

    後天的學習,家庭的好教養的確會讓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禮儀,可僅僅透過餐桌禮儀一項來給孩子貼標籤,實在不是一件高明的做法。人類在遠古時期,各種文明禮儀都是缺失的,對於動物來說,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而孩子僅僅只是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不過幾年,他是需要時間來成長的。建議不要因為個別不好的行為表現而隨意的給孩子貼標籤,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多一些包容,一個包容的社會,也會培養出包容的孩子。

  • 19 # 酸奶有點甜yt

    雖然說吃飯是每天必須要做的一件生活的小事,但是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因為一個人很多的習慣的好壞,都是從這些小事做起的。

    其實,飯桌絕不僅僅只是孩子品嚐美食和養成習慣的地方,同時也是塑造自主能力以及學習尊重他人的地方。

    在美國那些父母他們就更加能遵守就餐過程中的禮儀,也更加註重孩子在餐桌上的禮儀,學會在餐前餐後佈置與收拾餐桌並學會接待客人等等。 因此,餐桌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我們需要引起重視,當然更不能忽視。

    如果一個孩子在餐桌上吃飯,又是亂挑菜又是吧唧嘴,別的家長看到了會覺得這個小孩特別沒有教養。在餐桌上要照顧別人的感受,如果喜歡某道菜就放肆吃,這是絕不允許的。對於大一點的孩子,還應該幫助父母做一些餐前準備,餐後收拾,學習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禮儀。

    誰都喜歡和有規矩,懂禮儀,有禮貌的人在一起吃飯吧。

  • 20 # 萌媽百寶箱

    一個孩子最好的教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尤其是吃飯這樣一件最基本的生活小事,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生活教養。

    先說說自己身邊真實的案例:

    我表姐的女兒妞妞,從小時候到現在讀高中了,每次家庭聚餐時,她都是第一個開吃的,有自己喜歡吃的菜就會把整盤菜都搬到自己面前一人獨享美味。

    桌上有螃蟹、蝦或魚一類的菜,我表姐都給她剝了殼,挑了刺放到她碗裡。小的時候還可以理解,但是就算現在都上高中的大姑娘了,還這樣的吃飯,真的可以說喪失了基本的吃飯能力了。不知道她在學校吃飯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妞妞吃完自己想吃的菜,就不吭一聲地離開飯桌了,過一會兒如果有她喜歡的菜上桌了,她就再來吃。飯桌上有長輩問她話,她也只顧著自己吃東西,不回話。或者我表姐代替她回答一下。

    這樣的表現,在我眼裡作為一個孩子肯定是沒有基本教養的。孩子長大了在人際交往方面,大多會表現出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不尊重長輩等。

    我家小萌寶目前22個月,我從他1歲開始就訓練它自己獨立吃飯,因為我覺得吃飯這件事對孩子來說就該早點開始培養習慣的。

    到現在,孩子就喜歡自己吃飯,每次我還在準備飯菜時,就自己喊著“寶寶自己吃,寶寶自己吃。我的飯碗,我的勺子,洗洗手……”

    吃飯前的準備工作他也知道得非常清楚了。吃飯前先洗洗小手,再帶上大圍嘴,坐上自己的專屬餐椅。拿著自己的飯碗和勺子,準備開飯咯。

    對3歲之前的小孩子來說,培養他們獨立吃飯,不要依賴大人的餵飯,就是最基本的生活教養。

    隨著孩子年齡長大,再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餐桌禮儀,比如等一家人到齊了再動筷子開飯,讓孩子給長輩盛飯,好吃的食物要懂得分享,不能自己獨佔獨享等等。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藏在吃飯這樣的細節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92年的巴塞羅那,那支驚世的夢一究竟是何等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