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臺山閒人

    說這句話的是同治的孝哲皇后阿魯特氏,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帝大婚迎娶阿魯特氏。由於慈禧對同治帝立阿魯特氏為後不滿,所以慈禧和孝哲皇后的予盾十分嚴重。

    孝哲皇后身邊的人勸她要討慈禧的歡心,處理好與慈禧的關係,她卻認為對長輩尊重即可,不用對慈禧阿諛奉承。親人對她的處境感到擔心,孝哲皇后就安慰道,她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地位不是可動搖的。清制規定,皇帝大婚時,只有皇后才能經過大清門,午門,太和門到坤寧宮,其他宮妃只能由神武門入宮。

    慈禧是透過選秀入宮的,從低品級的貴人一步步攀上了權力頂峰,她最大的遺憾是沒能從大清門風風光光的入宮。所以孝哲皇后的話深深的刺痛了慈禧。

  • 2 # 清水空流

    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的這句話真是找抽,所謂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慈禧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被抬進大清門,大清門就是皇宮的正門,俗稱午門,除皇帝外,只有兩種人一生可以走一次,一是皇帝娶皇后,皇后可以被抬進午門,但以後再進出皇宮只能走側門,二是狀元,出皇宮可以走一次午門,一輩子就一次。

    阿魯特氏的話顯然是譏諷慈禧入宮不過是一個宮女,出身下賤,自己乃是狀元之女,父女兩代都曾經走過大清門。如此刻薄的譏諷自己的婆婆,而且還是自己丈夫的生母,當朝太后,確實有些過分,阿魯特氏嘴巴是郭過癮了,但自己的性命和丈夫同治的命運卻就此完結了。

  • 3 # 四川達州人

    故老傳說,非大清門入者,不能處置大清門入者。清代,只有結婚時正式冊封的原配嫡後才是地位最尊貴的國母,才能在結婚那天有一次也是終身唯一的一次機會,朝廷開啟午門用32抬大轎抬著皇后進皇宮。

    這種情況很少。整個清朝歷史上只有順治、康熙、同治、光緒這四位小皇帝的原配才有。而自康熙之後到光緒結婚之前,只有同治皇后才享有過此待遇。

    而慈禧出身實在低下,四品道臺在貴族中不過是個微末,最終透過選秀女,生長子的方式逐步晉升,顯然被兒媳婦阿魯特氏所看不起。而阿魯特氏本就不是慈禧選的。同治還很喜歡皇后,慈禧那就更厭惡了。

    爆發的導火索在同治死前,因為沒兒子,所以同治想立嗣子,皇后阿魯特氏以太后身份垂簾聽政。但未能實施就死了。

    慈禧說動了慈安,意思是,我們姐妹當年孤兒寡母的被肅順欺負得那麼慘,再來個一個小皇孫,我們當太皇太后去享福了,可阿魯特氏怎麼當得了這個天下。實際是,慈禧不願意就此放棄權力,當了太皇太后就得交出權力,從此榮養在後宮中做個擺設。

    慈安思考後覺得很對,恭親王得避嫌,皇位也就落到了慈禧侄兒兼外甥的光緒頭上。

    但是,這個決定,令阿魯特氏不僅失去了掌握最高權力的機會,還得以寡婦前皇嫂的身份遷居(到光緒死後,宣統才被確定為嗣同治兼祧光緒,也就是說,理論上此時的阿魯特氏才可能以光緒嫡嗣母身份做太后掌握權力,光緒皇后即便也是原配皇后但低於阿魯特氏)。未來幾十年就是枯坐等死。更得擔驚受怕,慈禧隨時會弄死自己。

    她專門寫信給狀元父親問策。她爹也沒任何辦法,回了一個字,死。

    阿魯特氏終於伴隨丈夫下葬了。

  • 4 # 吳妍喜歡許花花

    清朝的皇后是從大清門抬進皇宮的,就是咱們現在去故宮的門,因為慈禧是透過選秀的方式進宮的,所以他是從神武門,也就是現在故宮出口的那個門進的故宮 ,大清門只有皇后和皇帝可以走 但是皇后一輩子只可以走著一次 對於普通人甚至皇后來說都是莫大的光榮。慈禧在咸豐在位時只做到了貴妃 雖然位分也很尊貴,但是也只是個妾,也從來沒有走過大清門,所以慈禧一輩子很在乎這件事 ,更容不得別人說,阿魯特氏更是看不起這個平時品行不端愛看黃戲不守婦道的婆婆,所以出言頂撞。但是一味的否定慈禧是不準確的 在晚清那麼長的一段時間裡,一個國家交給了一個沒有正經讀過書,久居深宮的婦道人家來勉強維持,而國家卻沒有一個得力的人,能維持這麼久也算實屬不易了!

  • 5 # 號角催人紅旗飄

    清代的皇帝只有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宣統,是未婚繼位的,所以他們成年後要辦皇家婚禮,皇后要從大清門抬入,入住坤寧宮,是一國之母!(咸豐繼位後,嫡妻早逝,慈安是續後,慈禧是選秀的妃嬪)

  • 6 # 軍統王大寶

    皇上的正妻是皇后,其他無論是皇貴妃、貴妃還是別的什麼,都是小妾,身份低賤,不能和皇后相比。清朝的皇后都是從大清門抬進皇宮來的,而咸豐的正妻是慈安,慈禧不是皇后,只是母憑子貴,才當上的西太后。同治的皇后說這話是諷刺慈禧。

  • 7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大清門”?這門可金貴著呢?原來人家叫大明門,畢竟整個紫禁城基本上是在明朝手上重建起來的,當然這前頭還有著元大都影子,但最終定型還是在明朝的手上。

    所以這門開始人家叫大明門,那這門為嘛金貴呢?

    咋說呢?咱的老祖宗特別講究天下居中,而這大明門就在這皇城的中軸線上,就這線上就三大門,頭一個就是這大明門,然後是皇城正門,跟著就是禁城正門,三門合一就在一條中軸線上,您說金貴不?

    所以這大明門一般情況下是不開的,除非這國家有啥大典,您比方說祭天啦,祭地啦,孟春祈谷啦哎這就開上一開,在就是皇帝出巡,太后慈駕,最後就是這皇后皇帝大婚,這門才開。

    所以一個女人如果和皇帝結婚,這大明門打開了,就意味著這女人一準就是皇后,這就是規矩。

    那麼這門的名字改了好幾次,當年李自成這個不知道有幾斤幾兩的人,拿下紫禁城,就把這門改成了大順門,因為李自成建立的政權就叫大順。

    其實李自成能拿下紫禁城,就是一幫子大明不做事的官員就想著混吃混喝開了門,把李自成給迎進來的,就想著有著擁立之功,這咋也能混個更加高一點的位置,結果李自成就那他們開涮了,抄家整軍費,很尬的!

    哎,這事咱就撩這吧,再說下去就是另一個件事了。

    那麼這大順門沒改多久,連門頭的字都沒來得急換,那吳三桂拉著陳圓圓的招牌,一晃膀子就把滿人給招了進來,吳三桂這漢奸行為,讓一個女人被黑鍋,這人真不地道。

    這不李自成著急忙慌的進了紫禁城,這屁股還沒捂熱乎就讓吳三桂帶著滿人給趕跑了,自己也不知道死那去了,成了個謎。

    之後這大順門就變成了題主說的“大清門”,後來這不民國了,這就改成了中華門。

    所以這門可是有講究的。

    咱接著說同治皇后的事。

    您別看清朝掐頭去尾一共十二個皇帝,那皇后也老鼻子多了,畢竟一個皇帝他會整很多位皇后的。

    但整個清朝打“大清門”抬進去的他就五個,順治抬進去倆,一個是博爾濟吉特氏後來被廢了成為清朝第一個廢后,另一個是都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再有就是康熙一個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跟著就是同治的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最後就是光緒皇后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所以打這大清門抬進去的也不見得好,起碼有三位日子過的不咋地,這事弄的,其實挺尬的。

    但您別說這尬不尬的問題,清朝還是對打這裡進去的皇后,很是看重的,他們都有一規矩,非大清門入者,不能處置大清門入者。

    你看同治皇帝的皇后人家是正兒八經大清門抬進去的,而慈禧這就尷尬了,丫就是透過選秀女,進去的,走的是偏門神武門,進去之後就是一貴人而已,這要是按照規矩來說慈禧的地位就比不上人家阿魯特氏。

    本來慈禧就小心眼子,他說過最著名的一句話,您聽著就能知道,啥話?今個誰讓俺不痛快,俺就讓他一輩子不痛快,您瞧瞧。

    說道這裡,估計大傢伙會好奇,這阿魯特氏為嘛沒事和這權勢滔天的慈禧頂嘴呢?

    他是這麼回事。

    話說同治當皇帝的時候,還是個小不點,這就不能掌權,於是他老爹咸豐,給他準備了八個顧命大臣,然後慈禧和慈安把控宮裡頭的事,外加批紅的權利,算是把同治給圈養起來了。

    這不後來,翻臉的功夫,慈禧就把八個顧命大臣給拆的啥也不剩,該剁腦殼的剁腦殼,該流放的流放,該革職的革職。

    這不權利就撈到手裡頭了嗎?慈禧算是把控了朝政,畢竟慈安就是個清心寡慾的人,不貪戀那點子權利。

    這不慢慢的同治就長大了,這就要有個迴歸皇權的問題,你慈禧就要把權利交還了。

    那麼交還的前提是,同治必須娶一個女人當皇后,這就是大婚,大婚完了,交權這才能走上正道。

    慈禧就算是拖,他也拖不下去的。

    那麼就只能在這皇后上做個手腳,結果慈禧看對了富察氏,而慈安看對了阿魯特氏,雙方算是尬住了。

    您要是論地位慈禧抗不過人家慈安,但慈安人家也沒有那麼多心眼,於是這事就交給了同治自己來決定。

    咋說呢?人家同治特別的喜歡慈安,有啥心裡話都願意和慈安講,慈禧雖然是個生母,但老感覺擱著那麼一層。

    這可以理解,畢竟慈禧這輩子喜歡的就是權力,什麼兒子不兒子的,壓根就是他走向權力巔峰的墊腳石,如今這塊墊腳石要和他搶權力,他能開心了,才叫見鬼了。

    你都不知道當年同治死了之後,這慈禧那才叫舒了一口氣,回頭就擱院子裡聽戲去了,一看就開心的很,不然皇帝死了,那可是大事,天下間這都要禁止消遣的,可慈禧不。

    哎,這說的又遠了,好吧,同治一看讓他選,他當然選了阿魯特氏。

    好吧,這下尬住了,慈禧感覺到了自己受到了威脅,畢竟兒子都不聽他的話,這要是交權了,他這個做母親的能有個好?

    於是瞅著同治和自己的皇后恩恩愛愛的,那是打心眼裡的不痛快,就這麼的老是敲打同治:“你呀!還小,不要和這女人挨的太近,你不懂,對你不好,好好瞅瞅那富察氏,很不錯的!”

    你瞧瞧,同治就很不高興,乾脆誰的地都不去,把自己關到了乾清宮做起了清心寡慾的人來了,這不後來就有了同治去把八大胡同的事嗎?

    這就帶著一身病回來了。

    接下來的事

    本來人家同治其實挺喜歡這阿魯特氏,這不有一回呀倆人偷偷摸摸的就見了面。

    這當中間就說了什麼,你先忍忍終會有出頭之日。

    結果有那聽牆根的太監,把這話就傳給了慈禧,畢竟慈禧這輩子最得用的人手其實就是太監,給同治弄倆釘子那是在正常不過了。

    這不後來慈禧就要找阿魯特氏的麻煩,這就要仗罰阿魯特氏。

    您要知道古代要是仗罰,那是脫衣服的,而且要太監執行,那個女人能受得了這個,很多宮女受了這刑罰,基本上就自殺了,那更加別說是皇后了。

    這不急眼了,就整了一句話,咱至少是大清門抬進來的。

    得咧,這傢伙把個慈禧氣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珠子不是眼珠子,這不就罵他不是正統嗎?

    而且這事同時也把同治給氣到了,得咧,這一氣,痘破了,這傢伙可就無力迴天了,同治就死了。

    這好,慈禧算是重新拿回了權利,那麼皇后還活著。

    慈禧就有更多的手腕來對付這阿魯特氏了,總之吧,天天找茬。

    日子是沒法活下去了。

    再有就是慈禧為了穩穩當當的把這權利拿穩了,不就選了一個更小的小不點光緒做皇帝嗎?

    這阿魯特氏的皇后就尬住了,畢竟光緒這不是他下一輩的人,是他同一輩的人,皇太后就別想了,這丫就是一皇嫂,咋弄這位分呢?

    於是阿魯特氏的父親就進了宮就問,他這姑娘咋安置呀?

    慈禧扣了扣他那套著護套的長指甲,晃著身子用宮裡頭那種特有的慢條斯理,輕聲細語的話說:“跟著大行皇帝走唄!”

    沒活路了唄,在下去的話,阿魯特氏的死會有很多方法,就看體面不體面了,甚至於他們孃家都要吃掛勞的。

    慈禧可不是個好人啊!於是阿魯特氏自殺了,同治也就死了兩多月而已。

    大清門進來的又咋樣?還不是頂不過一個秀女出生的慈禧。

    之後光緒大了,跟著光緒又死了,接著立一個更小的溥儀,慈禧就想著自己的壽命咋也的比他那偶像乾隆要長吧,抗上一抗,挺好的。

    結果光緒沒死多久,嘎嘣一下慈禧跟著就掛了,帶著一棺材的財寶下了陰森森的地底下,沒多少日子,那棺材板就被一個叫孫殿英的給撬開了,據說屍體還保持的相當不錯,不過人家要的是財寶,至於屍體,直接就掀翻丟在地下了。

  • 8 # 澳古說歷史

    大清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原名“大明門”。

    明清時期,此門視為“國門”,尋常日子不會開啟。

    大明門,與正陽門、天安門不同,它不是城樓,而是一座單簷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與明十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的大紅門類似。

    《大清會典》載:“大清門,三闕上為飛簷崇脊,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下馬石碑各一”,清代大清門至正陽門之間有用石欄杆圍成的方形廣場,明代這裡曾是鬧市街道,俗呼“棋盤街”,門外左右有獅子各一,下馬石碑各一,兩塊下馬石碑各刻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字樣,門內就是皇家御道,除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龍車鳳輦外,其他人都只能步行透過。

    在清代,作為國門的大清門,它會在皇帝大婚時開啟,而有資格從大清門經過的只有皇后,其餘妃嬪都只能從後門神武門進入。

    縱觀清朝二百餘年的國祚,從大清門過的皇后只有五位,分別是順治廢后博爾濟吉特氏、順治繼後都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康熙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和光緒皇后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要知道,自努爾哈赤開創後金以來,至宣統亡國,清朝有二十九位皇后,而能進大清門的皇后只有五位。

    想想看,這是何等的榮耀。

    據民間野史所說,清朝後宮曾存在著這樣一個祖制,就是“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就是除了皇帝,及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沒人有資格可以廢掉從大清門抬進皇宮的人,哪怕是皇帝的母親也不行。

    或許,正是因為清朝後宮真的存在著這種祖制,同治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才敢頂撞慈禧,說自己是“大清門內抬進來的皇后”,因為她有恃無恐,知道就算慈禧很恨她,她也不敢違背祖制,去廢掉自己。

    慈禧入宮時並非是皇后,而是妃嬪,所以她在當時並沒有資格進大清門,只能是從神武門經過。

    故而,若“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祖制真的存在,慈禧還真的奈何不了孝哲毅皇后。

    畢竟,這時的慈禧還沒有大到之後可以廢立皇帝的地步,此時她的上面還有慈安太后壓著,如若她做出違背祖制的事情,恐怕她的那些政敵是不會放過這個扳倒她的這個機會的。

    據惇王府後裔講述:一日,慈禧太后跟惇親王奕誴埋怨兒媳婦孝哲毅皇后不聽管教,想要廢掉她,惇親王奕誴就直白的說:“想要廢從大清門抬進來的,必須也要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才行”,言外之意,就是慈禧這位不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太后,是無權廢掉孝哲毅皇后的。

    若這段記載屬實,“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的規矩在清廷上下還是根深蒂固,還是有人願意誓死維護這條祖制的。

    如此,縱容慈禧討厭孝哲毅皇后,她也不能對她幹嘛,最多就是罵幾句,至於打或廢,這還真的不能。

  • 9 # 尚宮女史

    清朝時期有12位皇帝29位皇后,在這29位皇后中,只有4位皇后是從大清門抬進紫禁城的,其他皇后都沒有資格從大清門進宮,而這三位皇后分別是:順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康熙帝的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光緒帝的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從這個比咧來看,阿魯特氏是有資格引以為傲的。畢竟大清門可是清朝的國門,不是什麼人都能從這道門透過的。

    大清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開始是被叫做大明門的。這道門和紫禁城的其它門都不一樣,就建築風格來說,大明門沒有城樓,而是一座單簷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建成之後,大學士士解縉親自書寫了門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大明門實際上就是皇城與市井的分野,進了大明門,就是皇城的地界,中間有皇城御道,只有太上皇、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龍車鳳輦可以透過,而文武百官、王公貴族必須步行透過。不僅如此,單就大明門來說,其門有三個,平時基本處於關閉狀態,一旦開啟,則正門只有皇帝可以透過,文武百官走左側門,王公貴族走右側門。

    其實皇后也能走大明門的正門,只不過一生只有一次機會,即帝后大婚之時。明英宗朱祁鎮的皇后錢氏是第一位從大明門被抬進紫禁城的皇后,從大明門進入再經過午門的正門進入紫禁城,成為紫禁城的女主人,母儀天下。

    大明朝滅亡之後,李自成曾將大明門改名為大順門,但這改名基本算是沒有改成,因為很快紫禁城就成了大清朝的皇宮。順治帝入關之後,將大明門改名為大清門。

    有意思的是,大明門的門匾當初是用青金石刻字成型的,所以順治帝將其改名為大清門之後,並沒有撤走大明門的門匾,而是將這個門匾翻了過來,在背面刻上大清門,然後背面轉為正面,這樣就有了大清門。

    大清門的規制和明朝時期差不多,同樣正門只有皇帝一人能走,象徵著皇權至高無上,而皇后也有一次機會從大清門入宮,即帝后大婚之後。

    所謂帝后大婚,即大清皇帝迎娶皇后,舉行婚禮,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清的29位皇后(包括追尊的在內)大部分都沒有資格被從大明門抬進來。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大清尚未入關,自然沒有入住紫禁城。順治帝入關之後,大清才定都北京,紫禁城成為大清的皇宮,1651年,順治帝和吳克善之女博爾濟吉特氏大婚,同時冊立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因此博爾濟吉特氏是大清時期第一位從大清門抬進紫禁城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鳳輦經過大清門、午門、太和門進入紫禁城,成為紫禁城的女主人,母儀天下。

    雖然博爾濟吉特氏是大清時期紫禁城的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主人,但僅僅過了兩年,博爾濟吉特氏就被廢了,人生還真的處處有轉折。

    博爾濟吉特氏之後,孝誠仁皇后是第二位被從大清門被抬進紫禁城的,1665年,康熙帝與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大婚,同時冊立赫舍里氏為皇后,不過,赫舍里氏的命運也不咋地,22歲就去世了。

    赫舍里氏之後的二百餘年時間裡,都沒有皇后從大清門被抬進紫禁城,畢竟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等,早在繼位之前就已經娶了妻,也就不存在什麼帝后大婚了,直到1873年,同治帝與戶部尚書崇綺之女阿魯特氏大婚,阿魯特氏被從大清門、午門抬進了紫禁城。

    阿魯特氏既是大清第三位從大清門進宮的皇后,同時在她之前,有二百餘年,大清沒有皇后從大清門入宮,這樣的榮耀足夠阿魯特氏炫耀一輩子了,但阿魯特氏的一生也很不咋地。

    阿魯特氏的悲劇或許早已註定,她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是慈安太后支援入宮的,雖說同治帝是慈禧太后的親生兒子,但同治帝繼位之後,卻是有兩位太后的,一位就是慈安太后,是嫡,一位是慈禧太后,為庶。

    自古嫡庶有別,慈禧太后不得不以慈安太后為尊,在同治帝大婚立後這件事上,兩位皇后是有不同的人選的,但最終卻是慈安太后支援的阿魯特氏成為同治帝的皇后,也因此,慈禧太后和這個兒媳的關係實在一般,應該說是關係比較緊張,矛盾是經常有的。

    慈禧太后強勢,阿魯特氏也不是能受委屈的人,兩人碰上沒啥好事,以至於有野史記載,兩人有一次吵了起來,阿魯特氏朝著慈禧太后嚷嚷說自己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她雖然沒有說慈禧太后,但誰都知道慈禧太后是沒有資格從大清門入宮的。

    畢竟慈禧太后只是咸豐帝的一個妃子,1852年入宮之後只是蘭貴人,咸豐帝時期也僅僅是做到了懿貴妃,並不是皇后,更不是和皇帝有過帝后大婚的皇后,自然是沒有資格從大清門入宮的,這注定是慈禧太后永遠實現不了的。

    當然,阿魯特氏是否真敢說出這樣的話,我們不得而知,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在慈禧太后提到阿魯特氏是從大清門抬進宮的人是惇親王奕誴。有一次,慈禧太后氣急了對奕誴表示要廢后,結果奕誴表示:想要廢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必須也要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才行。

    自然同樣是說慈禧太后不是從大清門入宮的。不管這話是誰說的,但阿魯特氏的進宮後的命運也不咋地,在她入宮兩年之後,同治帝就去世了,而同治帝去世之後,還沒有間隔百日,阿魯特氏就也去世了,去世的時候年僅22歲,帝后就這樣一前一後死了。

    對於阿魯特氏的死,有野史認為和慈禧太后脫不了干係,不是慈禧太后毒死的就是逼死的,當然,這僅僅是野史,不足為信,實際上,阿魯特氏很可能就是病死的,她的病早有記載,同治帝的去世或許給她打擊很大,以至於後來病死了,當然這樣僅僅是猜測,至於阿魯特氏究竟死因為何,只能等更多的研究了。

  • 10 # 爺馮

    大清門只有皇帝,皇后,狀元三個人可以走正門,且後兩種人一生只能走一次。皇貴妃都沒資格走,慈禧進宮也就是一個貴人,更沒資格走了,這體現了皇后的尊貴。

  • 11 # 幾葦渡

    同治帝只活了19歲,後宮有一皇后,加二妃一嬪一貴人。

    皇后諡號孝哲毅,阿魯特氏。他祖父是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賽尚阿,外祖父是鄭親王端華,出身高貴。

    她生於咸豐四年,比丈夫大兩歲。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選秀女時被指定立為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以惇親王奕誴為正使、貝勒奕劻為副使,冊立為中宮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子刻入洞房。

    按照清代制度,作為國門的“大清門”中門平時是不開放的,只有皇帝(太后太上皇)可以從中門出入。而若是冊立迎娶中宮皇后的,可以走一次,即所謂“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另外科舉殿試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在發榜時可以走一次。

    至於同治皇后是否用這個話來頂撞慈禧,諷刺她原來只是咸豐的妃子,這個段子並沒有正史記錄,從邏輯上也不成立。

    慈禧在咸豐生前是懿貴妃,已經位份很高。且她被尊為太后是按照祖宗家法的“母以子貴”,所以這個聖母皇太后是名正言順的。從地位上要高於皇后,婆媳關係再不好,也不敢如此去頂撞,且不符合禮法。

    另外慈安太后,雖然是咸豐皇帝生前的皇后,但並不是咸豐的原配妻子。咸豐二年才被選秀入宮,封貞嬪。晉貞貴妃,再立為皇后,這一年才十六,比咸豐帝小六歲。所以慈安太后也不是從大清門裡抬進來的。

    順帶說他一句,賽尚阿的一個庶出女兒也嫁給了同治帝,即後來的莊和皇貴妃。論起還是皇后的小姑姑,但比皇后還小三歲。

  • 1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首先,我們還是先弄明白“大清門”為何能讓同治的皇后,也就是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這樣驕傲。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大清門,始建於明朝朱棣遷都的時候,也就是永樂年間,當時稱之為“大明門”。

    後來明朝覆滅,被李自成改為“大順門”,只是門頭還來不及換,就因為他的干將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惹得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放清軍入關。

    清軍攻佔京城後,將門頭這才改為了“大清門”。

    那麼阿魯特氏為何以從大清門進宮為傲呢?

    這就要說到大清門的使用問題了。

    大清門被清朝統治者視為國門,因此平時並不開啟,一般的官員和嬪妃都只能走神武門,唯有太上皇、皇太后、皇帝和皇后才能從此門進去。

    這就意味著皇帝大婚,唯有皇后享有從大清門進入的尊榮,其他嬪妃只能由神武門進。

    在整個清朝,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也只有5位,她們分別是順治的廢后博爾濟吉特氏、順治繼後都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康熙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和光緒皇后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同治大婚圖)

    要知道清朝的皇帝有12位,他們所立的皇后多是早在做親王時就娶過門的嫡福晉,或者是從嬪妃一步步靠奮鬥成為皇后的。

    清朝曾立祖制:非大清門入者,不能處置大清門入者。物以稀為貴,奉天地祖宗之命,坐在鳳輿中由大清門抬入的這5位皇后,自然地位極高,不可憾動。

    眾所周知,慈禧是個權力慾極強,為人專橫殘暴,沒有人敢忤逆她,身為媳婦的阿魯特氏為何敢頂撞呢?

    說起來阿魯特氏系出書香名門,祖上一直在朝中為官,她的父親崇綺更是是“立國二百數十年,滿、蒙人試漢文”的蒙古狀元,她自幼受崇綺的指點和薰陶,文化素養極高,又多才多藝,再加上她頗有姿容,平時“氣度端凝,不苟言笑”,因此“滿洲、蒙古各族,皆知選婚時必正位中宮”。

    然而,慈禧並不喜歡阿魯特氏,她一心想讓同治娶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為皇后,而慈安皇太后更認可滿腹才學,氣質端莊的阿魯特氏。兩位太后意見不一致,在大臣的建議下,由同治自己來決定他選哪位為皇后。

    (被封為皇后的阿魯特氏)

    最終,氣質高雅的阿魯特氏被同治立為了皇后,而漂亮活潑的富察氏則被封為慧妃。

    同治的決定讓慈禧心裡極不悅,這也是慈禧日後為何百般不待見阿魯特氏的起因。

    大婚後,阿魯特氏和同治夫妻恩愛,感情深厚。

    慈禧見此很不高興,不僅在他們身邊安插密探,時刻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還經常要求同治少與阿魯特氏在一起,讓他去親近一向不得寵的慧妃。

    同治不願意和沒有感情基礎的慧妃在一起,又不敢忤逆慈禧,索性哪也不去,獨居乾清宮。

    如此一來,還在新婚中的阿魯特氏便只能獨居深宮,形影相弔了。

    慈安太后很喜歡阿魯特氏,怕她寂寞,經常召見她,陪她聊天解悶。這些自然沒逃過慈禧的耳報神,慈禧也就愈發覺得阿魯特氏和慈安同心,對她也就愈發厭憎。

    阿魯特氏對慈禧一向謹小慎微,禮節有度,孝順有加,但是慈禧卻常對她辱罵不休,比如阿魯特氏見到同治時,臉帶笑容,她見了就會罵阿魯特氏“狐媚以惑主”;再比如同治生病,由於慈禧不許阿魯特氏接近同治,阿魯特氏不敢去探病,慈禧便罵“妖婢無夫婦情”。就連同治宿在乾清宮,阿魯特氏也被指責不會管理後宮,總之,慈禧對阿魯特氏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百般找茬,任意辱罵。

    (專橫的慈禧)

    後來,慈禧不僅辱罵還動起了手。

    有一次,阿魯特氏趁慈禧不在,悄悄去探望同治,見面後滿腹委屈,便向他傾訴自己獨居宮中,所受之苦。同治深知慈禧不仁厚,因此對她軟語安慰:“卿暫忍耐,終有出頭日也。”

    結果兩人所言被門外偷聽的慈禧一字不漏聽了個全,她立刻衝進來,扯著阿魯特氏的頭髮,一邊撕打一邊往外拉,揚言要施大杖罰之。

    杖責是對宮女太監用的一種手段,現在慈禧要用在貴為皇后的阿魯特氏身上,再加上慈禧一直當著眾人的面對她辱罵不止,難堪至極的阿魯特氏於是哭著哀求:“請太后少說一點吧,媳婦好歹是大清門抬進來的。”

    結果這話深深刺激了慈禧,為什麼呢?

    原來慈禧出身低微,最初只是個貴人,所以她後來做了皇太后,都垂簾聽政了,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權勢煊天,可是時光不能倒流,唯有一件,就是不能圓了從大清門抬進來的願望,因此大清門成了她心裡的隱疾。

    現在阿魯特氏這樣說,在她看來就是嘲笑她是神武門進來的庶妃。因此她對阿魯特氏恨之入骨,決心要廢掉阿魯特氏的皇后之位。

    然而,當慈禧將任務下達給醇親王奕譞時。奕譞卻以“欲廢后,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拒絕了她的要求。這下慈禧愈發著惱,連帶著也恨上了奕譞。

    既然不能廢后,慈禧難道沒有別的招嗎?

    當然有,而且更狠。

    不久,體弱多病的同治病逝。

    (被慈禧指定的光緒帝)

    阿魯特氏的人生徹底悲劇了,同治的死意味著她唯一的靠山倒了,更糟糕的是同治沒有子嗣,她想做皇太后,除非慈禧為同治立嗣,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她深知生路渺茫,在驚懼和悲傷中常常哀哭不止。

    慈禧當然不會給同治立嗣,如果給同治立嗣,再扶上皇位,也就意味著她只能做太皇太后,那就永遠地失去了權利,這是慈禧絕對不能容忍的,為了能繼續把持朝政,她將同治的堂弟載湉承繼給咸豐為子,這樣就保證了她的皇太后之位。

    但這樣一來,阿魯特氏卻成了新皇帝的皇嫂,既做不了皇太后,又不能再是母儀天下的皇后,處於極為尷尬的境地。

    慈禧的種種手段,都沒有給阿魯特氏一點生的希望,當然心狠手辣的慈禧也沒想過要她活著。有一次,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琦試探性地想問問該如何安置自己的女兒,結果慈禧冷冰冰地說: “即可隨大行皇帝去罷。”意思是要她殉葬。

    阿魯特氏得到父親的訊息後,深知自己沒有活路,於是自盡而死,此時離同治去世僅過了75天。

    這個一度以自己是由大清門入而引以為傲的皇后,最終完敗於從神武門而入的慈禧。

  • 13 # z東東貓z

    大清門的起源可追溯到明代,明代稱為大明門,清代改為大清門,民國後改為中華門。至於同治帝的皇后以大清門抬進來為榮,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大清門一般只有正宮皇后可以在結婚時正大光明的被抬進來,其餘時間也是不允許隨意走動,還有殿試三甲可以有這個機會,狀元,榜眼,探花可以走一次,從這進,不從這出,所以說能走大清門是一件光榮的事,慈禧太后也不是大清門抬進來的,阿魯特氏這樣說分明是打慈禧的臉,所以最後下場也不太好

  • 14 # 爾朱少帥

    在大清朝那會,能從“大清門”娶進來那可是了不得的榮耀呀。代表了阿魯特氏得到了極高的尊榮,在大清朝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她是第四位享受此殊榮的女人。再看看“大清門”的前世今生:

    “大清門”往前推有其他名字,在大明朝時叫“大明們”,在李闖王那會叫“大順們”。在順治入關改名“大清門”,它還有一個更牛氣的別名“國門”,大清門的地位可想而知。

    話說,有資格走大清門的人不多。歷來皇城以坐北朝南為尊,清朝的皇帝出宮路線是怎樣呢?從神武門到午門,再到天安門出正陽門,這樣就從皇城到內城來到外城。

    那“大清門”在哪呢?大清門是一道不屬於城門的門,位置在天安門和正陽門之間。當年朱棣遷都北京、闖王登臨九五之尊、順治入主中原都是從這裡進來。大清門(國門)代表了至尊皇家榮耀和權威。

    所以皇帝成婚時,直接以皇后名義娶進宮的女人,才有資格從大清門迎進來,代表了出身高貴、地位榮耀。其他入宮後才晉升皇后的女人就沒幾個享受這待遇了。包括孝莊皇后、慈禧太后都是沒有資格享受的。

    所以阿魯特氏“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的確可以成為她一輩子的驕傲。可惜跟別人說說就得了,跟慈禧太后頂撞時說出這話,無疑是在諷刺慈禧出生低賤,這老佛爺就沒法忍了。慈禧太后能夠將一幫天下最有權勢男人,都玩弄於股掌之上,道行何其了得。阿魯特氏看不清情況,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 15 # 船長趣談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是同治帝的皇后,即正妻。慈禧太后是咸豐帝的懿貴妃,即妾室。妻子的地位比妾高,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說的“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意為諷刺慈禧是妾,與咸豐帝成婚時沒有資格從大清門進入,對慈禧來說是極大的羞辱。

    一,大清門

    大清門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門,因為北半球太陽是從南邊照進來,所以皇帝坐北朝南,以南為尊。因此大清門的地位十分尊貴,只有皇帝才可以從大清門進出。皇后則因為是皇帝的正妻,是母儀天下的國母,所以皇帝與皇后結婚時,皇后可以從大清門進入,顯示自己的尊貴。

    皇后以外的其他嬪妃都是皇帝的妾,妾的地位要比妻低,所以皇帝迎娶嬪妃時,嬪妃不能從大清門進入,只能從北面的神武門進入。慈禧太后因為是咸豐帝的嬪妃,所以慈禧嫁給咸豐帝的時候不能從大清門進入,只能從神武門進入,所以這是慈禧一輩子引以為憾的事。慈禧當了太后時,因為是同治帝的生母,才可以從大清門進入。

    二,慈禧與孝哲毅皇后

    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帝大婚,在選定皇后時,慈禧中意富察氏,但慈安太后與同治帝中意阿魯特氏。最後在同治帝的堅持下,阿魯特氏被立為皇后。自此慈禧太后就與皇后阿魯特氏產生了矛盾,後來同治帝與皇后阿魯特氏相敬如賓,冷落富察氏,更是讓慈禧火冒三丈。

    皇后阿魯特氏被慈禧厭惡,加上同治帝本來就不喜歡生母慈禧太后,所以皇后阿魯特氏對慈禧也沒那麼恭敬,雙方矛盾很大,所以皇后阿魯特氏才敢頂撞慈禧,說自己是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是皇帝的妻子,暗諷慈禧結婚時是咸豐帝的妾,沒有資格從大清門進來。

  • 16 # 葭明通半瓶歷史

    如果此事是真的,那!這講究這就大了去了。

    這是同治皇后阿魯特氏在諷刺慈禧小老婆出身,可謂嘴毒了。

    在舊時代,娶妻子是很隆重的事情,須三媒六證,鄭重其事,廣而告之,大宴賓朋,去家廟裡告知祖宗,去祖墳上祭奠先輩。

    男方新郎呢?

    新郎須親自去女方家迎娶,領著樂隊,擔著聘禮,抬著花轎。挑吉時請新娘上了轎子,吹吹打打一路把新娘抬回家,從大門進家,拜祖宗,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後成為這家的未來女主人。

    如果娶小老婆呢?

    就沒有這麼麻煩了,派個僕人領一頂小轎子從後門直接抬進男主人臥室也就是了。

    臥室裡大老婆在等著,小老婆跪下給大老婆磕一個頭叫一聲主人,也就完成了婚娶禮儀,其他皆無。

    命不好趕上大老婆毒辣的,也許先要打一頓立威呢!

    具體到皇帝結婚,自然比平民更隆重其事,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大婚”。

    大清門現在已經被拆掉了,以前它矗立在正陽門北邊是皇城與市井的分界線,大清門裡是皇家禁地,門外是大清最繁華的市井“棋盤街”,門外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下馬碑”。

    即是說,大清門其實是皇帝家的大門。

    皇帝大婚娶皇后,皇后是要從大清門進去的。

    當然了,皇帝不用出門去親自迎娶,但也派了“奉迎官”去迎接。

    這之前還要行納彩禮、大徵禮,進得大清門之後還有冊立禮、奉迎禮,然後皇后和皇帝本人行合巹、祭神之禮,也即是俗稱的入洞房,行過洞房之禮後,皇帝和皇后還要去皇家宗廟去“廟見”,即是稟告皇家列祖列宗,“咱們家娶媳婦了。”繁瑣的很。

    廟見之後還要去見太后,磕頭問安,拜見婆婆。

    到了第二天,文武大臣還要上賀表慶賀。

    總而言之,皇后大婚是國家的大典,還需要頒詔天下,使億萬臣民得知。

    同治皇后當年就是這麼被娶進的紫禁城,皇輦是從“大清門”被抬進去的。

    慈禧太后呢?

    慈禧太后進宮之時只是一個秀女,是從皇宮後門神武門被領進宮中去的,一如大戶人家娶小老婆。

    慈禧之所以尊貴為皇太后,只是因為她為咸豐帝生了個兒子,咸豐又早死,只有一個慈禧生的兒子,所以慈禧才得以“母憑子貴”,升為皇太后,還是和咸豐的皇后慈安並列的皇太后。

    說起來慈禧一輩子也沒有坐過皇后之位,咸豐不死,慈禧也許一輩子走不得大清門。

    不過呢,這件“同治的皇后頂撞慈禧時曾以’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為傲”之事史不見明傳,大機率是假的。

    先不說阿魯特氏出身讀書世家,家教雅端(他父親是大清一朝唯一的旗人狀元郎),況且旗人家女兒自來讀書,家庭教養是不允許她說出這等鄉下婆媳相罵的惡毒之言的。

    單單皇家森嚴等級壓迫下,她也不敢說出此等言語。

    此事連野史都不算,只是一個傳說。

    是民國後“和碩惇親王府”後裔傳出來的一個說辭,說的是當年有一天慈禧向惇親王愛新覺羅·奕誴抱怨兒媳婦阿魯特氏不聽管教,想要廢掉兒媳婦,奕誴直接回答說:“想要廢從大清門抬進來的,必須也要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才行。”

    而此所謂的後裔同時又說:“慈禧從來也不喜歡惇親王奕誴這個親王。”這個說法倒是史有明傳,慈禧真的不喜歡“小五爺”。

    以慈禧的狡詐,既然不喜歡奕誴,為什麼要和他談論婆媳私事去找不自在呢?這不科學。

    還有一個證據,阿魯特氏皇后死後,她父親阿魯特·崇綺也曾上書告退,慈禧不準,自後一路升官,先後辦過河務肥差,當過盛京將軍掌兵權,又任戶部尚書、禮部尚書經年,算是慈禧的親密手下了。

  • 17 # 林長風

    有一天,慈禧太后和惇親王奕誴閒談,話裡話外的說著自己兒媳婦阿魯特氏的種種不好,意思是想要廢掉皇后。

    慈禧太后的老公咸豐皇帝是老四,奕誴是老五,因此慈禧就是奕誴的四嫂,所以這算是家裡人說話。

    但奕誴的性子比較耿直,聽到慈禧這麼說,心裡老大不痛快,就沒好氣的說道,“欲廢后,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

    說完拂袖而去,慈禧雖然氣得七竅生煙,但毫無辦法。

    為啥奕誴一句話就把慈禧噎回去了呢?大清門進來的就那麼牛嗎?為啥慈禧一定要廢掉自己的兒媳婦呢?

    慈禧和兒媳婦,也就是同治帝的皇后關係一直很差。

    首先因為阿魯特氏不是慈禧選中的。同治帝繼位的時候才六歲,朝政大權由兩宮太后掌握,即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

    同治帝十六歲時,到了需要結婚親政的時候,但在選擇誰當皇后時,兩宮太后的意見不大一致。慈禧看中了富察氏家的女兒,而慈安則支援自己的外甥女阿魯特氏。

    雖然慈禧後來權傾天下,但當時她是西宮太后,慈安是東宮太后,東宮壓倒西宮,所以慈禧也無法強迫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治。

    經過大臣們說和,決定讓同治帝自己選擇,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最後同治選擇了滿腹才學,氣質端莊的阿魯特氏。

    結婚之後,同治和阿魯特氏小兩口十分恩愛,但慈禧就很不高興,本來她就不喜歡阿魯特氏,現在看到兒子的心倒向了兒媳婦那邊,就更加吃錯,當然這也是天底下所有婆婆的通病,慈禧並不能免俗,總覺得兒子被媳婦搶走了似的。

    於是,慈禧就對阿魯特氏百般刁難,經常拿婆婆的身份辱罵她,說阿魯特氏是狐媚、妖婢等等,甚至動手打罵。

    但阿魯特氏出身科舉世家,而且門風剛烈,自然不吃慈禧這一套,不會低眉順眼的討好慈禧,反而振振有詞的說,“我可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

    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就那麼牛嗎?

    大清門是清朝的國門,這個門平時是不開的,只有在重大節日、重要事件時才會開啟,比如皇帝娶皇后這樣的事。

    但即使打開了,一般人也不能從這個大清門走,有資格從大清門進出的,只有皇帝、皇后,以及太后,當然乾隆當太上皇的時候也可以。皇帝其他的妃子只能走皇宮的後門,也就是神武門。

    所以,皇帝大婚時,皇后想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條件就很苛刻了。

    首先,皇帝必須要先繼位,再大婚,要是在做皇子時娶了正妻,那叫福晉。就算後來皇子成了皇帝,福晉成了皇后,那也不能從大清門再抬進來一次。比如雍正、乾隆都是先結婚後當的皇帝,他們的皇后就都不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

    其次,不能是透過“提拔”成為的皇后。如果剛入宮時是妃嬪或者更低一級的,那麼及時後來被“提拔”成了皇后,也不算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比如康熙有三任皇后,除了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氏從大清門抬進來的,後面兩任皇后都是從皇貴妃位子上“提拔”起來的,都不能算數。

    整個大清朝有12位皇帝29位皇后,但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只有五位,阿魯特氏之前有三位,分別是順治的兩任皇后和康熙的第一任皇后,阿魯特氏之後又一位,是光緒帝的皇后。

    因此,皇后的鳳輦如果從大清門抬入皇宮,這就是皇后身份的崇高象徵。

    而慈禧入宮時,只是秀女的身份,入宮之後不過是封了個蘭貴人,和皇后的地位還差的很遠,要不是後來生下來咸豐帝唯一的兒子同治,在後宮也沒什麼地位可言,比起從大清門抬進來的阿魯特氏皇后更是天差地別。

    因此,阿魯特氏說自己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這句話深深的刺痛了慈禧。關鍵是,無論慈禧的權力再怎麼大,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畢竟咸豐帝已經死了十幾年了,慈禧再也不可能享受從大清門抬進來這樣的榮耀了。

    慈禧對阿魯特皇后最後還是下了狠手

    慈禧雖然不能廢掉“從大清門抬進來”的阿魯特皇后,但並不表示慈禧就沒有辦法對付她了。

    同治帝婚後兩年,便突染天花昇天了,當時只有19歲。按照正常做法,應該在同治的侄子們中挑選一個,過繼給同治當兒子,並繼承皇位。同時,這個被過繼來的兒子還要認皇后為母親,這樣阿魯特氏就會成為皇太后了。

    但是,慈禧偏偏從同治的堂兄弟們中選了一個,就是光緒帝,過繼給了咸豐帝當兒子。雖然這樣做看起來並無不妥之處,但阿魯特皇后就很尷尬了,只能被封為“嘉順皇后”,成了小皇帝的嫂子。但這個皇后只是虛名,等光緒小皇帝長大娶了自己的皇后以後,阿魯特氏在宮中的地位就會更加尷尬。

    而且,失去了同治帝這個唯一可以依靠的大樹,阿魯特氏深知接下來慈禧必然不會放過自己,以後絕不會有好日子過。而且,阿魯特皇后門風剛烈,在同治死後75天,她選擇了自盡,追隨丈夫而去。

    綜上所述,儘管阿魯特氏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正牌皇后,但在現實中的宮鬥中,實力才是王道,有心機才能生存下去。阿魯特皇后儘管身份尊崇,但過於剛烈,又沒有實權,在和從神武門進來的慈禧爭鬥中,完完全全的落入了下風。同治活著的時候尚有抵抗的餘地,同治死後,絕望的阿魯特皇后只有選擇殉葬這一條路了。

  • 18 # 小聰歷史客棧

    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在頂撞慈禧的時候,曾經以自己是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為驕傲,這確實是因為在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本身具備其他妃嬪女子無與倫比的優越和榮寵。

    在阿魯特氏心中,她作為中宮皇后,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抬入後宮,成為母儀天下的正宮皇后和六宮之主,地位是不可輕易動搖的。

    在清朝,只有皇后有資格在大清門進入皇宮,在清宮每次的選秀中,最終被選中的“秀女”之中,以選為皇后最為尊貴,皇帝要舉行隆重的婚娶大典來迎娶皇后,而迎娶皇后的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皇后被迎娶時的進宮路線。

    按照清制規定,皇后的轎子要從大清門抬進來,大清門是明清兩代皇城正門天安門的外門,皇后的轎子從大清門進來以後,依次透過天安門、午門、直至後宮,而被選為妃嬪的“秀女”只能從紫禁城的後門神武門入宮。

    因此走沒走過大清門,便成為了衡量後宮地位尊卑的一項尺度。在清朝,大清門是隻有皇帝才能走的門,皇后入宮也能走,這也體現了夫妻地位的平等。

    慈禧太后是以秀女的身份參加選秀入宮的,起初為蘭貴人,後來因為得到咸豐寵愛,生下同治,一步步晉升為懿貴妃,最後同治登基成為皇帝,慈禧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太后,雖然慈禧是皇太后,但是也彌補不了她沒有走過大清門的遺憾,所以她格外忌諱別人提大清門這一點。

    慈禧最忌諱別人說大清門,可是偏偏自己最討厭的的兒媳婦阿魯特氏揭了她的傷疤,阿魯特氏和慈禧一向不合,而且阿魯特氏很清高,而且端莊持重,不是慈禧喜歡的型別,慈禧一直看她不順眼,有一次,慈禧太后責罵阿魯特氏,阿魯特氏清高的仰起頭來懟了慈禧一句話:“請給媳婦留點尊嚴,媳婦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

    阿魯特氏頂撞慈禧的時候說了這句話,無疑是直接深深刺傷了慈禧的內心最痛的地方,在慈禧心中,自己不是正宮皇后出身,不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也沒有和咸豐皇帝有大婚儀式。

    慈禧透過選秀入宮,從最低品級的貴人一步步攀上了權力的頂峰,然而卻沒能從大清門風風光光入宮,這是她永遠的遺憾,即便成為皇太后,也沒辦法改變。

    阿魯特氏深深刺傷了慈禧,慈禧懷恨在心,認為阿魯特氏是在故意輕視自己,從此有了將阿魯特氏置於死地的念頭,因此同治帝死後不到百天,阿魯特氏就在慈禧的虐待和逼迫下自殺殉葬了。

  • 19 # 夢話春秋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對同治皇后阿魯特氏和慈禧的關係有這樣的回憶:“同治生病,皇后前去探望,哭訴婆婆如何為難自己,同治勸皇后忍一時風平浪靜,只要好好活下去終有媳婦熬成婆的一天,沒有想到這話被慈禧聽見,瞬間衝進去責打皇后,還要揚言梃杖伺候。

    梃杖是對宮女、太監的刑罰,現在慈禧要用在貴為皇后的阿魯特氏身上,這時阿魯特氏哭著哀求:“請太后少說一點啊,媳婦好歹是大清門抬進來的。”結果這句話更是深深地刺激了慈禧。病榻上同治帝看著一出家庭鬧劇,病情加重,婆媳關係也跌至冰點。

    那麼從大清門抬進的皇后有什麼講究嗎?

    一,大清門是國門。

    大清門,始建於於明朝朱棣永樂年間,當時被稱為“大明門”。後來明朝滅亡,李自成將其改成“大順門”,只是門頭沒有來及的換,清兵就被吳三桂帶入關了。清兵攻佔京城後,將門頭改為“大清門”。

    大清門被清朝統治者視為國門,平時從不開啟。只有重大節日或才祭祀時,皇帝和皇后、皇太后從此門進入。一般官員和嬪妃都只能走神武門。從大清門抬進去的皇后,是無尚的尊榮,其他嬪妃只能從神武進。享受這種榮譽的機會非常稀少,並不是因為你是皇后就有機會,從大清門抬進來。在整個清朝,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也只有5位,順治廢后博爾濟吉特氏、順治繼後孝惠章皇后、康熙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光緒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清朝總共有12位皇帝,也只有5個人才從大清門抬進來,可見其榮譽稀有。其他皇后多是早在皇帝做親王就娶過門的嫡福晉,或者從嬪妃一步步靠奮鬥成為皇后的。

    二,清朝曾立祖制。

    什麼祖制呢,就是非大清門入者,不能處置大清門入者。什麼意思呢,就是不是非大清門抬進的皇后,沒有權利處理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這樣才顯示大清門抬進去皇后的尊貴。

    慈禧對阿魯特皇后的厭煩到達了極點,意圖廢后時,與醇親王商議,醇親王說道:“祖制規定,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然後以這理由拒絕了慈禧的要求。

    可見,大清門抬入皇后,不是誰想動就能動的,除非皇帝。

    那麼為何就刺激到了慈禧了呢?

    一,慈禧是從神武門進皇宮。

    慈禧最初只是咸豐皇帝的蘭貴人,入宮走的是神武門。在宮裡憑著非凡的歌聲吸引咸豐的注意,才得到咸豐的寵幸。在這之後 慈禧憑藉過人的手腕,一步步努力,一步步的奮鬥,最終成為大清王朝背後的主宰者。雖然,慈禧手握實權,但這些並不能彌補她未過大清門的遺憾。所以,她對這一點耿耿於懷。

    二,阿魯特氏在諷刺慈禧的出身低。

    別看慈禧在阿魯特氏耀武揚威的,其實從心裡就瞧不起慈禧的出身。從清朝檔案中可以看出,慈禧的上三代都是清朝中級官員,算不上顯赫,只是普通官宦之家,在入宮前,慈禧一直居住在北京劈柴胡同。其父親只是安徽省一個道員,這樣的出身怎麼能從大清門抬入呢。

    而阿魯特氏出身名門,蒙古正藍旗,爺爺賽尚阿是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父親崇綺是《清史稿》所記“立國二百數十年,滿、蒙試漢文”唯一狀元公。外祖父端華是當年咸豐皇帝顧命八大臣之一。與慈安皇太后還有拐彎的親戚,這樣的出身才能從大清門抬進去當皇后。

    三,慈禧害怕失去權勢。

    阿魯特氏的出身,還有是從大清門抬進的皇后,再加受慈安太后的喜歡。慈禧明顯感受到了阿魯特氏潛在的威脅,對權力有著特別迷戀的慈禧,決不任何人對自己造成任何威脅,她要把權力牢牢地抓在手中才放心。而自己的兒媳,無論表現的多麼溫順,多麼知書達理,都解除不了慈禧內心的恐慌。

    因為,阿魯特氏太強大了,她必須要壓制。在她聽到,阿魯特氏說道:“請太后少說一點啊,媳婦好歹是大清門抬進來的。”時,彷彿在聽到阿魯特氏在向她宣戰,在嘲笑她,在挑戰她權威。慈禧恨之入骨。

    不久,體弱多病同治病逝。阿魯特氏人生悲劇了,同治死意味著她唯一的靠山倒了,更糟糕的是同治沒有子嗣。阿魯特氏想當皇太后,除非慈禧為同治立嗣,但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慈禧當然明白,如果給同治立嗣,再扶上皇位,也就意味她只能做太皇太后了,那就永遠失去了權力,為了繼續把持朝政,她將同治的堂弟載湉繼承給咸豐為子,這樣就保證了她皇太后之位。

    這樣的結果,阿魯特氏卻成了新皇帝的皇嫂,做不了皇太后,又不能再是母儀天下的皇后,處於極尷尬的地境地。慈禧徹底報復阿魯特氏那句“從大清門抬進來的”之仇。慈禧在暗暗地嘲笑著阿魯特氏,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怎麼了,我讓你永無出頭之日。

    阿魯特氏自知以後生路渺茫,每日在驚懼和悲傷中常常哀哭不止。有一次,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綺試探性問問慈禧該如何處置自己的女兒,結果慈禧冷冰冰地說:“即可隨大行皇帝去罷。”意思是趕緊死,殉葬。

    阿魯特氏得到父親的訊息後,也深知自己活路不多了,於是自盡而死,同治皇帝死後短短75天,阿魯特氏一併西去。22歲的阿魯特氏在兩年皇宮中得到是無盡黯然神傷和精神折磨,從大清門抬進的皇后,也逃不出宮門裡深似海皇宮生活,完敗於從神武門進入皇宮的嬪妃。

  • 20 # 澹奕

    傳說慈禧太后很不喜歡兒媳阿魯特氏,想要將其廢黜,因此召開宗室會議進行商談。

    惇親王奕誴認為,阿魯特皇后乃是從大清門正門抬入紫禁城的,要想廢她,也必須要由大清門入者才可以,一下子堵住了慈禧太后的嘴。

    而在很多的演繹作品中,阿魯特皇后也是因為與慈禧太后爭執時,自恃“大清門入皇后”頂撞而得罪慈禧太后,所以被慈禧所害。

    那麼,這件事到底真相如何呢?

    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清代著名的才女皇后,其父親崇綺是清代唯一的旗人狀元,更是慈禧太后欽點,外祖父乃是鄭親王端華,而慈安太后是其表姑母。

    阿魯特氏秀外慧中出身名門,在慈安太后的支援之下被選中為皇后,而同治帝對阿魯特氏這個正妻也非常滿意,兩人婚後之初鶼鰈情深,琴瑟和諧。

    不過,同治帝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后卻很不喜歡這個兒媳婦,不僅因為阿魯特氏與慈安太后的關係,同時鄭親王端華也是當年咸豐帝所留顧命八大臣之一。

    慈禧太后鍾愛慧妃富察氏,而性情剛直的阿魯特氏為人正直,不懂得諂媚,因此慈禧太后處處刁難這個兒媳,載淳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終日流連八大胡同。

    在各種傳聞中,都有慈禧太后曾想廢后的說法,而惹怒慈禧太后的,就是因為阿魯特氏當面說出她是大清門入的皇后,直接戳中了慈禧的痛處。

    大清門是皇城前方的正門,在明朝叫做大明門,仿照南京洪武門建造,這個地方非同尋常,平時除了皇帝的御輦之外其他人不得擅自透過。

    清朝時期,除了皇帝,還有就是皇后大婚入宮之時,以及殿試前三甲及第的時候,才能從皇城正門過一次,因此能夠從這道門透過,具有極高的地位象徵。

    而大清門的中門,只有太上皇、皇太后、皇帝與皇后才能開啟透過,其他人只能走側門,這形成了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大清門入者,地位最貴。

    既然是皇后大婚才能透過的地方,肯定是要皇后大婚,但清朝大多數的皇帝繼位的時候就已經成婚生子,他們的皇后普遍都是在潛邸成婚的。

    因此,清代真正從大清門抬進宮的皇后屈指可數,在同治帝之前,也就是順治與康熙兩朝有過皇帝在宮裡大婚的情況。

    同治帝幼年繼位,1872年同治帝大婚,耗費白銀超過1100萬兩,前後籌備長達三年,全部婚禮的禮儀進行了三個月之久,乃清代皇帝大婚之最。

    慈禧太后當年是透過選秀入宮,走的是神武門,咸豐朝做到了懿貴妃,她沒做過皇后,別說她了,就算慈安太后也非大清門入的皇后,這是慈禧太后一生的缺憾

    雖然慈禧太后母憑子貴成為了皇太后,名義上與慈安太后同尊,但她的禮法地位畢竟要比慈安太后矮一級,因此她沒有廢大清門入皇后的資格。

    擁有廢后資格的只有同治帝與慈安太后兩人,可她們二人是絕對不可能廢黜阿魯特氏的,正因為這件事,讓慈禧太后更加惱怒不滿阿魯特氏。

    由於同治帝長期流連在八大胡同這些地方,最終染上花柳,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根本無法治癒的病,而且皇帝染上這種病,說出去實在不堪。

    同治帝英年早逝,在同治帝駕崩後沒多久,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被抱入宮即位,而阿魯特皇后這個皇嫂身份尷尬,沒多久也離開了人世。

    清代的正式史料中,並沒有關於阿魯特皇后曾以“大清門入皇后”自居,進而以此來頂撞慈禧太后的相關記錄,而《大清會典》中也沒有明文規定大清門入者一定身份更高。

    關於阿魯特氏自恃大清門入皇后的說法,主要來自於後來惇親王奕誴的後人,而且這是當年奕誴頂撞慈禧太后的,並非是阿魯特氏說出了這樣的話。

    傳聞中,阿魯特氏之死是因為她懷有龍胎,慈禧太后不願讓她生下孩子,因此將其逼得自盡,但清代檔案中也沒任何證據表明阿魯特氏曾經含胎,她也並非是中毒、吞金而故。

    阿魯特氏離世之前,光緒帝已經繼位,她根本無法威脅慈禧,況且慈安太后尚在人間,慈禧要真想害阿魯特氏,既沒有動機也不便出手,或許阿魯特氏確實是含恨病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發現C盤越來越小,安裝的軟體也不在C盤,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