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史解密
-
2 # Ssjun
東線三德子的後勤其實只夠支撐打到第聶伯河,再過去就繃斷了,只能靠春季融雪期補充一下,42年還能緩緩,到了43年由於損失太大,補到7月份也只把南方集團軍群滿編,中央集團軍群都不滿編,所以城堡功虧一簣……再往後,連損失都補不上了……
-
3 # 百鹿園飲品
德國最嚴重的軍事弱點也許是缺乏關注和無法充分解決後勤問題。德國軍官不想擔任四分制指揮官。那不是建立職業和專業聲望的地方。結果,供應科傾向於招募較差的人員。在其他軍隊中也許也是如此,但在德軍中尤其如此。這是德國人的傳統傾向。德國有限的工業基礎是其後勤制度薄弱的一個因素。結果,希特勒在國防軍完全動員之前發動了戰爭。無論是補給品還是火炮,Heer仍然大量依靠草稿動物生存。特別是沒有足夠的卡車。在法國和其他被佔領的國家扣押卡車只是部分解決了這一問題。對於致力於突擊突襲的軍人來說,機動性和速度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弱點。這意味著補給不能跟上來的裝甲車。對於在短時期內贏得戰爭的軍隊來說,這是次要的領域,但對於參與一場無休止的戰爭的軍隊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領域。[Citino,第 [xiv。]國防軍在波蘭和西方相對較小的戰場上進行的短暫戰役中克服了這一弱點。蘇聯提出的緊急戰鬥場是另一回事。事實證明,後勤系統薄弱是東線的一個關鍵弱點,在這裡,國防軍必須與遙遠的距離,惡劣的天氣和原始的交通網路相抗衡。Barbarossa的計劃並未解決這個潛在問題。希特勒要求制定一個激進的入侵計劃,提出可能問題的計劃者經常遭到批評或罷免。盟軍降落在諾曼底後出現了後勤問題。國防軍努力向遠東地區供應軍隊,因為伏爾加河有無法克服的後勤問題。並非經常聲稱國防軍沒有冬季制服。在帝國的服裝店裡備有保暖的衣服。德國沒有的是一輛後勤火車,可以讓部隊穿上保暖的衣服。後勤系統緊張地向部隊採購燃料,彈藥和其他補給,因此在原定於短期的夏季運動中完成的運動中,冬季服裝的優先順序較低。紅軍遇到了一些後勤問題,例如國防軍,
嚴重虛弱
德國最嚴重的軍事弱點也許是缺乏關注和無法充分解決後勤問題。人們普遍接受的戰爭口號是“業餘策略。專業人員談論後勤”。我們不確定作者是誰。它有時歸因於Omar Bradley將軍。沒有安全的供應鏈,大量的軍隊就無法進行戰爭。武裝部隊通常以特維坎人為生,但即使是在舊式步槍上,當從補給品中切斷時,整支軍隊也都丟失了。尤其是讓我們為那些熱愛陸地的“凱斯沃夫”現代軍隊而戰。重大操作的成功或失敗可以開啟匿名後勤人員的工作。
德國的戰爭方式
德國在普法戰爭(1870-71年)後由普魯士的無政府狀態統一。普魯士制度和思維方式的這種束縛成為新德意志帝國的心臟。普魯士的瓦斯布顫抖著一個國家,一個帶有一個國家的軍隊,比一個擁有腹部的國家還尖銳。它始於聖羅馬帝國的一個貧窮省勃蘭登格夫侯爵。直到15世紀,它幾乎消失了,在歐洲歷史上沒有任何作用。人口少,幾乎沒有資源,在歐洲事務中起主要作用是不大可能的原則。紐倫堡的腓特烈六世(統治著一個漢堡或城市的諾貝爾獎得主)被任命為勃蘭登堡親王。從早期開始,霍亨索倫王朝對他們的軍隊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後者成為了自負的普魯士軍隊。勃蘭登堡-比烏西亞不敢與凌駕於其間的大型城市戰鬥。然而,他們卻有一支訓練有素的小型軍隊,可以粗俗地部署他們。因此,它們對於較大的國家非常有用。在此基礎上,布拉登登·普魯士逐漸崛起,成為無所不能的歐洲強國(18世紀)。普魯士軍事學說的另一個方面是打架運動。這樣一來,便可以在戰爭的開始階段產生熱烈的影響。當他們開始與對方的權力相牴觸時,他們通常可以透過在schwerpunkt或決定戰鬥點上擔當敵人來擊敗對手。這些與德國人在19世紀和20世紀任職於賓賓時所用的oribnckes 1939年,美國軍隊將這些原理與現代戰爭武器結合起來,包括飛機和裝甲車。這是普魯士軍事傳統中“閃電戰”的核心。希特勒的德國不再是pppr死水。它是主要的工業力量,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能力。但是,它的工業基礎沒有比赫特勒征服國際的國家更大。而且它浪費了足夠的資源來養活其工業界,支援其軍隊。。具有比赫特勒被國際征服國家更大的工業基礎。而且它浪費了足夠的資源來養活其工業界,支援其軍隊。。具有比赫特勒被國際征服國家更大的工業基礎。而且它浪費了足夠的資源來養活其工業界,支援其軍隊。。
軍事威望
德國軍官不想擔任四分制指揮官。那不是建立職業和專業聲望的地方。結果,供應科傾向於招募較差的人員。也許在其他軍隊中也是如此,但歷史上曾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波斯軍隊尤其如此。陸軍司令官指揮了一些命令,使他們可以降低對軍事技能的掌握,尤其是野戰命令。一個基於後勤的指揮官的想法並不是一個有抱負的德國軍官想要他的職業生涯的任何東西。
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
希特勒在國防軍完全機動之前發動了戰爭。這完全是德國的結果;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和製造技術有限。石油儲備者無法為kotor車輛加油是一個不重要的因素。無論是補給品還是大炮,德意志牧羊人仍然大量依靠牲畜生存。特別是沒有足夠的卡車。這是在西歐羅尼的小團體中可以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在幾周內確定,特別是小國或沒有意識形態或戰術上準備與現代移動戰作鬥爭的國家。。結果是一系列突如其來的成功的閃電戰,始於波蘭,後來進入挪威的丹納克,低地,弗朗西姆和巴爾克蘭(1939-41)。在短短几周內,物流並不是主要問題。最終,按希特勒一直希望的那樣,他可以發動對蘇聯的入侵-巴爾巴里薩歌劇院,以確保東方廣闊的土地和資源。1940-41年的成功極大地提高了德國的能力。Vut the Heer仍然不是一個完全動態化的迷宮。而且德國計程車兵必須步行向東戰鬥。在法國和其他被佔領的國家扣押卡車只是部分解決了這一問題。對於致力於閃電戰的軍隊而言,這意味著機動性和速度,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弱點。這意味著補給不能跟上來的裝甲車。也造成了自己的邏輯夢night。德國人從歐洲各地緝獲的車輛向東行駛,不同的障礙物阻礙了人們使用各種零配件。那只是骨痛性陰道炎的前兆。核心問題是如何向迅速向東移動的前線運送muniriin,馬匹,泡沫和奧爾格補給。將軍愛德華·瓦格納將軍警告Barbarissa計劃者,他可以隔離從司雷林生產的Ostheer 300牛奶(500公里)。之後,Osteheer將概述後勤能力。當Ostjeer到達那個極限(1941年10月)時,他們先是在秋天的雨露和裸露中顫抖著,然後在俄羅斯的冬天感到一陣冷風。巴瓦羅的規劃者認為,夏季已經取得了勝利。但是,如果紅軍繼續進行復活以防寒,這將使救援工作停止,蘇維埃大規模的冬季攻勢。傑南成功的絕好機會已經失去了。不斷向東部移動的前線有火藥和火藥供應。Heer Quarternaster將軍愛德華·瓦格納(Eduard Wagner)將軍警告Barbarissa計劃者,他可以隔離從司雷林生產的Ostheer 300牛奶(500公里)。之後,Osteheer將概述後勤能力。當Ostjeer到達那個極限(1941年10月)時,他們先是在秋天的雨露和裸露中顫抖著,然後在俄羅斯的冬天感到一陣冷風。Barvarossa的計劃者認為,夏季已經取得了勝利。但是,如果紅軍繼續進行復活以防寒,這將使救援工作停止,蘇維埃大規模的冬季攻勢。傑南成功的絕好機會已經失去了。不斷向東部移動的前線有火藥和火藥供應。Heer Quarternaster將軍愛德華·瓦格納將軍警告Barbarissa計劃者,他可以隔離從司雷林生產的Ostheer 300牛奶(500公里)。之後,Osteheer將概述後勤能力。當Ostjeer到達那個極限(1941年10月)時,他們先是在秋天的雨露和裸露中顫抖著,然後在俄羅斯的冬天感到一陣冷風。Barvarossa的計劃者認為,夏季已經取得了勝利。但是,如果紅軍繼續進行復活以防寒,這將使他們停止戰鬥,那麼蘇維埃人就大舉越冬。傑南成功的絕好機會已經失去了。愛德華·瓦格納警告說,芭芭拉莎的計劃者們可以隔離從司雷林供應的Ostheer 300牛奶(500公里)。之後,Osteheer將概述後勤能力。當Ostjeer到達那個極限(1941年10月)時,他們先是在秋天的雨露和裸露中顫抖著,然後在俄羅斯的冬天感到一陣冷風。巴瓦羅薩的規劃者認為,夏季已經取得了勝利。但是,如果紅軍繼續進行復活以防寒,作為救助物件而停止戰鬥,蘇維埃人便大規模撤退了冬季。傑南成功的絕好機會已經失去了。愛德華·瓦格納警告說,芭芭拉莎的計劃者們可以隔離從司雷林供應的Ostheer 300牛奶(500公里)。之後,Osteheer將概述後勤能力。當Ostjeer到達那個極限(1941年10月)時,他們先是在秋天的雨露和裸露中顫抖著,然後在俄羅斯的冬天感到一陣冷風。Barvarossa的計劃者認為,夏季已經取得了勝利。但是,如果紅軍繼續進行復活以防寒,這將使救援工作停止,蘇維埃大規模的冬季攻勢。傑南成功的絕好機會已經失去了。當Ostjeer到達這個極限時(1941年10月),他們先是在秋天的雨露和裸露中顫抖著,然後在俄羅斯的冬天裡著涼。巴瓦羅薩的規劃者認為,夏季已經取得了勝利。但是,如果紅軍繼續進行復活以防寒,這將使救援工作停止,蘇維埃大規模的冬季攻勢。傑南成功的絕好機會已經失去了。當Ostjeer到達這個極限時(1941年10月),他們先是在秋天的雨露和裸露中顫抖著,然後在俄羅斯的冬天裡著涼。巴瓦羅薩的規劃者認為,夏季已經取得了勝利。但是,如果紅軍繼續進行復活以防寒,這將使救援工作停止,蘇維埃大規模的冬季攻勢。傑南成功的絕好機會已經失去了。
愛德華·瓦格納將軍
愛德華·瓦格納少將(1894-1944)是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將領,但通常沒有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上。原因是他是Heer的軍需官。他沒有指揮軍事史學家傾向於關注的cpmbat部隊。瓦格納是瓦格納,是負責海爾物流的主要長官。瓦格納全面負責後方的安全事務,因此在希特勒發射Barbarossa後,對後方安全部隊負責。他是德國國防軍與協調的主要辦公室,後者開始大規模殺害猶太人。瓦格納(Wagner)從波蘭戰爭(1939年)的一開始就涉嫌戰爭罪。但是謀殺活動是令人矚目的戰爭罪,而Wagner是主要目標,為在管轄下的佔領區提供了後勤和人力支援。他是國防部長轉變為希特勒的典型例子。像Stauffenberg和Canaris這樣的人被NAZI的野蠻行為嚇倒了,但是更多的德國軍官擔心Germnany輸掉了戰爭。瓦格納是七月炸彈劇情的關鍵人物,為同謀提供了一架飛機。實際上,許多反對希特勒的人,例如瓦格納,都在參與戰爭罪行。考慮到物流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東方,瓦格納擔任軍需官是關鍵人物。德軍在東方的失敗主要是後勤失敗,巴巴羅薩(1941)和布勞(1942)。但是,這種失敗並不是瓦格納的錯。他是後勤部門的負責人,而不是造成後勤災難的軍事計劃和決策的負責人。
戰爭型別
後勤對於一個在短期內贏得戰爭的軍隊來說,這是一個次要的領域,但對於參與一場無休止的戰爭的軍隊而言,則至關重要。[Citino,第 [xiv。]國防軍在波蘭和西方相對較小的戰場上進行的短暫戰役中克服了這一弱點。蘇聯提出的緊急戰鬥場是另一回事。事實證明,後勤系統薄弱是東線的一個關鍵弱點,在這裡,國防軍必須與遙遠的距離,惡劣的天氣和原始的交通網路相抗衡。Barbarossa的計劃並未解決這個潛在問題。
巴巴羅薩計劃
希特勒要求制定一個激進的入侵計劃,提出可能問題的計劃者經常遭到批評或罷免。盟軍降落在諾曼底後出現了後勤問題。國防軍努力向伏爾加河以東的軍隊提供無法克服的後勤問題。並非經常聲稱國防軍沒有冬季制服。保暖的衣服在帝國的服裝店裡被折斷了。德國沒有的是一輛後勤火車,可以讓部隊穿上保暖的衣服。後勤系統緊張地向部隊採購燃料,彈藥和其他補給,因此在原定於短期的夏季運動中完成的運動中,冬季服裝的優先順序較低。優先重點是農具和裝置。
紅軍
紅軍也面臨著與國防軍同樣面臨的後勤問題,但蘇聯人不僅從自己的工廠獲得了支援他們的產品,而且在斯大林格勒透過卡車租借糧食後,大量的美國卡車和其他資產也出現了問題。
回覆列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素以“閃擊戰”聞名,快、準、狠的超強攻勢曾席捲整個歐洲大陸,讓很多人瞬間籠罩在亡國的陰霾下。然而,其背後有一個不二命門——後勤保障,讓其一擊即敗。
從1941年6月24日蘇德戰爭以來,德軍的三個集團軍群就多次出現供應短缺,補給中斷,甚至因補給跟不上而推遲進攻的時間。
——北方集團軍群第4坦克叢集,6月26日抵達杜納堡,因缺油缺彈,被迫停滯八天。7月10日,該坦克叢集第41坦克軍進抵盧加,離列寧格勒僅120多公里,也因補給品嚴重不足,推遲了進攻時間。
——南方集團軍群,至7月下半月,由於部隊彈藥供應始終不足,坦克師和摩托化師的戰鬥力下降了60%;到8月1日,各集團軍的彈藥儲備只達到基本攜運量的1/6,只得在後勤保障很不充分的情況下勉強發起進攻。
——中央集團軍群從7月中旬起補給情況就日益下降,佔領斯摩稜斯克後,該集團軍群在整個8月間都在對付蘇軍的反衝擊,彈藥消耗量增大,靠削減給養前送量來保障其他作戰物資的急需。
德軍對蘇的“閃擊戰”為什麼缺乏一個能適應其要求的後勤系統呢?這同其建立在“速勝論”基礎上的“閃擊戰”理論有著莫大的關係。
一、戰前後勤準備不充分,物資儲備不足。
希特勒在1940年6月就把儘早進攻蘇聯定為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的重要方針。根據他的命令,德軍總參謀部在8月擬出作戰計劃方案,並於12月底經他批准,定名為“巴巴羅薩計劃”,按照希特勒的如意算盤,實施這個計劃,“紅軍將在八週內解體”。
但陸軍總司令部軍需總監在同年夏秋期間,對該計劃毫無所知,直到戰爭開始前6個月才真正著手研究對蘇作戰的後勤補給問題。而德軍總參謀部在制訂作戰計劃時不重視經濟和後勤因素,也未認真研究過進入蘇聯境內後的後勤補給問題。
德軍預備軍總司令曾按西線作戰的消耗水平,提出過對蘇作戰所需物資數量的清單,強調德軍必須擁有裝備並維持200個師所需的全部軍用物資,此外還要備足12次大規模作戰行動所需耗用的物資儲備。但德軍總參謀部硬要後勤服從“閃擊戰”的目的,對物資的需要量和籌措量一減再減。開戰之前,德國國內的油料儲備量只有3個月,輪胎及修理零配件更缺。德軍進入蘇聯領土時,僅帶了2-3個基本攜運量的彈藥儲備,外加夠20個師消耗的用途未定的儲備品。
戰後西方有的史學家就指出:德軍入侵蘇聯時,“物資如此短缺,照理說應使德國人重新考慮整個戰局是否合理。但是,實際情況與此相反。他們不是縮小目標以適應有限的手段,而是要自己相信原來的計算過於保守,達成目標會比原來的預計更為容易。”“在這一點上,德軍總參謀部像失去了理智”。
二、對蘇聯氣候地形、道路的複雜性估計不足,尤其是缺乏冬季作戰物資準備。
蘇聯地廣路少,道路的質量又差,大部為沙土路,在多雨的秋季裡極易形成泥淖,車輛很難行駛;到了冬季,酷寒雪大,車輛更難行駛。在上述條件下,車輛損壞快,耗油量大大超過計劃。德軍尾隨各集團軍群的重型運輸隊,其汽車的損壞在戰爭開始後19天內即達到25%。至於缺乏冬裝和防寒器材,更是直接而嚴重地影響到部隊計程車氣、作戰實力和武器裝備的效能。如坦克和車輛的水箱在嚴寒中凍裂,汽油因加油時缺少加溫裝置而結成冰,潤滑油凍結而不起潤滑作用,人造橡膠失去彈性,機槍凍得打不動,積雪厚時炮彈減效、地雷失靈,等等。
三、鐵路運輸不靈,汽車數量少,運載能力低。
德軍在蘇聯國土內作戰時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蘇聯鐵路的軌距與德國的不同,無法直接利用,改軌費時費力,德國機車不能燒蘇聯的煤,除非新增一部分德國煤或燃油,繳獲的蘇聯機車又很少。由於以上原因,鐵路修復速度遠遠趕不上部隊推進的速度,再加管理不善,裝卸工作很慢,經常發生堵塞,透過能力很低,更加影響了前方的供應。
再就是當時德國的汽車工業不發達,軍用載重汽車很少。三個集團軍群都有一個平均運載能力為2萬噸的重型運輸隊,其運輸能力只能在某種程度上保障陸軍作戰的最低需要。部隊中配備的汽車也很少,步兵師的補給品大部分仍靠馬車載運,每師大約有1300輛馬車。所以有人稱德意志第三帝國為“騾馬帝國”,“100個車廂補充後勤,有50個車廂是裝彈藥的騾馬”。
四、後勤組織體制不健全,沒有統一指揮。
德軍陸軍後勤保障分為兩大互相平行的部門主管。陸軍總司令部運輸部長負責鐵路、水路運輸,空運、海運則由空軍和海軍掌握;而彈、油等軍需物資的供應均由陸軍總司令部軍需總監負責。該總監又兼管戰區地帶的汽車運輸,直接領導配屬各集團軍群的汽車團,為各集團軍群具體組織實施物資補給的是軍需總監的野戰派出機構,這些機構均直屬軍需總監領導,不受集團軍群司令指揮。上述後勤體制造成了上下左右之間的摩擦與矛盾,妨礙了後勤人力、物力、運力的統一呼叫,而且嚴重影響了補給和運輸的及時性與準確性。
五、陸軍軍工生產收縮,嚴重影響了前線的補充。
德軍進攻蘇聯時,雖然在資源集中的擁有量大大優於蘇聯,但由於希特勒把賭注押在“閃擊戰”的成功上,一再下令收縮陸軍軍工生產,裁減陸軍軍備,轉而加強空軍海軍的實力,1941年9月又命令陸軍總部解散40個步兵師,將裁減下來的人力調至工業方面。1941年下半年同上半年相比,陸軍武器生產平均下降了38%左右。
戰爭的準備和實施離不開國家強有力的經濟保障,軍隊作戰離不開強有力的後勤保障。希特勒置這個常識於不顧,絕非偶然,主要是他盲目推崇“閃擊戰”所致,是這個理論虛弱本質的暴露。
以色列歷史學家克列威爾德認為:“以遼闊的蘇聯領土為戰場的蘇德之戰,同時也是一場補給戰,德軍進攻蘇聯以失敗告終,原因固然很多,但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咎於補給的失敗。”
隆美爾在非洲吃了敗仗以後也有所體會地說:“充足的武器、油料和彈藥儲備,是軍隊能堅持緊張戰鬥的首要條件。事實上,在戰鬥打響之前,雙方的軍需官就已經在打仗,並決定著戰鬥的結局。沒有槍炮,最勇敢計程車兵也無能為力,沒有充足的彈藥,則槍炮毫無用處;而在機動作戰中,沒有運油車的伴隨保障,槍炮彈藥都起不了多大作用。保養和維修也應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同敵人相等。”
與希特勒單靠“閃擊戰”取勝而忽視後勤保障的思想相反,斯大林在蘇德戰爭中很重視後勤工作。他把後方的鞏固性放在經常起作用的5個致勝因素的第一位,用了很大的精力抓戰爭的經濟基礎,抓軍隊後勤的改組和建設。
朱可夫開始不同意蘇軍後勤組織體制的改革,不贊成建立獨立、統一的後勤系統,說後勤改革草案的作者“想讓後勤壓倒總參”。但透過戰爭的實踐,他改變了這一看法,認為改得好。在戰後他寫的回憶錄和有關文章中也一再強調現代戰爭條件下後勤的重要。
戰前,蘇聯對後勤保障雖有相當準備,但透過戰爭初期的檢驗,證明還存在不少問題。如物資儲備的配置過於靠前,展開太晚;對敵人突然襲擊的可能性缺乏認真的研究和正確的對策,只注意戰略進攻的後勤準備而忽視了戰略防禦的後勤準備、後勤機動性差,組織體制不適應戰時要求等等。
可貴的是,蘇聯發現了這些問題,就迅速研究解決,並加以改進。如戰爭打了一個月後,斯大林就親自抓了蘇軍後勤組織體制的大改革。首先從總部、方面軍、集團軍這幾級入手,自上而下建立新的後勤系統。在總部一級,由國防副人民委員兼蘇軍後勤部長,在方面軍、集團軍、師、團分別設立後勤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長,並新設了各級後勤司令部作為後勤的組織指揮機關。
與此同時,蘇軍迅速改善軍隊作戰的物資供應與各種保障,如實行戰時動員,使國家的生產和一切活動轉入戰時軌道,最大限度地增加軍用產品的生產;從前方地區向大後方緊急疏散居民、機關、軍事物資和其他重要企業裝置,到年底共疏散了100萬人口,1523個工業企業。從而儲存了一大批軍工骨幹力量,為加速擴大大後方的軍工生產基地,確保當前作戰需要和爾後奪取戰略主動權創造了物質條件,這也決定了希特勒在蘇德戰場上必然失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