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翻書樓
-
2 # 無硯齋
這首詩,我原來就喜歡這句"唯有牡丹真國色"。直接、霸氣,也不需要理由,就是牛X!
其實,花都差不多,各有千秋而己,不應該過於提高一種花而貶低另一種花。只是看到《甄嬛傳》裡,年妃飛揚跋扈百般擠壓皇后,而皇后又顧全局面一忍再忍,甄嬛適時對上這句"為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時,才知道,花雖然都差不多,但人卻實有品德高下之別。
詩人們把溫良賢淑、端莊大度、母儀天下的皇后風格寄託在牡丹之上,謂之國色;又反過來,頌揚皇后人品高貴堪比牲丹。一來一回,盡顯詩詞之奇妙。
難怪大家看到那一場,甄嬛在關鍵時刻對上"唯有牡丹真國色"時,都為皇后舒心!
-
3 # 知足常樂0724
劉禹錫詩:唯有牡丹真國色。國色究竟是什麼色?
♥唐劉禺錫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滇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個人理解劉禹錫的國色泛指多姿多彩的牡丹顏色,主要為紅色。因為作為當時的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的美譽,包括現在欣賞牡丹還是隻有洛陽城。
牡丹顏色大家知道的有太平紅、魏紫、首案紅、什錦牡丹、花競、狀元紅。
▲水墨丹青難畫你魏紫姚黃。
▲花開的時節爭睹月坡堤上。
▲CROWN託桂引來蝶舞滿庭芳。
▲直立斜出參差你千般模樣。
▲插花的芳容誰人解花語。
▲娓娓道來細聽韻味悠長。
知足常樂2020.4.18日於上海
-
4 # 南宮外史
劉禹錫詩中的“國色”,是指“國花”,色的意思是指花朵,而非顏色的色。
為什麼劉禹錫把牡丹稱作國色呢?
原來,牡丹花在隋煬帝時,就移植到了宮廷。其花朵碩大、飽滿、豔麗、多彩,而獲得人們喜愛。隋末天下大亂,隋朝覆沒,牡丹花也從宮廷移植到了尋常百姓家,家家種植,人人迷戀。唐都長安,每當陽春三月牡丹盛開之時,上自帝王將相,下至里巷小民,萬人空巷,競相遊春賞牡丹。
所以,劉禹錫才有了賞牡丹詩: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至於“國色”一詞,由來已久,最初是指容貌冠絕一國的極美麗的女子。
如:《春秋公羊傳·僖公十年》記載:" 驪姬者,國色也。" 何休作注稱:"其顏色一國之選。"即相貌是一國中最美麗的人,就被稱為國色。
還有《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記載:"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
到得後來,人們又把牡丹花和美麗女子聯絡起來,同稱國色,既指花又喻人,借花抒情。
唐朝詠牡丹的還有:
李正封,《牡丹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羅隱, 《牡丹》詩:"當庭始覺春風貴,帶雨方知國色寒。"
-
5 # 歲月如華
題幹是:劉禹錫詩,唯有牡丹真國色,國色是什麼色?
唐朝詩人劉禹錫在《賞牡丹》這首詩中寫道“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盡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詩人這裡對牡丹的描寫,可以說是非常唯美的。用真國色三個字把牡丹花開百花無顏色的空前盛況展示出來了,也是對牡丹牡丹富貴,國色天香的再現,以至於花開驚動整個京城。
詩人在這裡用芍藥和蓮花對比襯托出牡丹的富貴,大氣,清麗,脫俗。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表現詩人的自己的情懷,也是真性情的一種寄託。
古代文人墨客描寫牡丹的詩句數不勝數,現代蔣大為演唱的《牡丹之歌》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牡丹國色,她不僅顏色豔麗芬芳,還不懼嚴寒的天氣,不怕貧瘠的土壤,在寒冷的天氣裡,鍛鍊高風亮節的身體,淬鍊身心的堅強,在貧瘠之地,努力紮根吸收養分,儲藏養料,孕育新的生命,只待春天來臨,綻放鮮豔和壯觀的花朵,把嬌媚和富貴的容顏展現給天下百姓觀賞,正是由於具有這種無畏的品格和寧折不彎的傲骨,更是產生“花開時節動京城”“我花綻放百花無顏色”的盛大場面。這也是牡丹“真國色”的一種表現。
-
6 # 塵埃郎
唯有牡丹真國色出自於詩豪劉禹錫《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據說每到牡丹花開之時,花香衝遍了整個京城,引天下的人們每到花開之時,都是爭相往京城跑,為了就是一睹牡丹的天資國色。
-
7 # 月滿青山
如果你結合作者生平在對全詩進行通篇累讀之後就不難發現:文中的“國色”不僅蘊含表面的雍容華貴,色彩的絢麗。更意指內在的風骨及氣韻。
接下來就行我們一起看下這首“詠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芍藥花妖饒豔麗卻因風骨的欠缺而盡顯柔弱之態。芙蕖(荷花)呢?儘管清淨淡雅又因太過超凡脫俗而淡化了應有的情趣的風致。
無論芍藥抑或芙蕖(荷花)也都算得上萬花叢中的佼佼者,但俱因美中不足而略帶那麼一絲遺憾。此首詩的前半闕皆是在為即將粉墨登場的“國色”牡丹再做襯托和鋪墊。換句話說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那麼重點來了,也就是此詩的後半闕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的出現,不禁給人以一種撥雲見日之感,
頓時柳暗花明了。牡丹不僅具備了形體之美又皆俱內在的剛毅與正直。所以呢,為她冠以“真國色”的美名,稱得上是實至名歸。而動京城這三個字則是從側面佐證了作者的觀點,試問?除了“國色”誰還能引來這種萬人空巷爭相觀看的態師呢。
之所以牡丹能得到詩人如此的推崇,是因為作者意在“託物言志”,劉老出身書香世家一輩子都在官場沉浮,歷經坎坷與波瀾。有史料記載,這首詩是作者遊玄都觀時所作,此時劉老已經接連被貶,大唐也是由盛轉衰,但胸中的熱情與鬥志卻絲毫未減。依然對時局的中興抱以肯定。
也正因如此,詩中濃重的個人英雄主義和政治色彩一覽無餘。
所以,色彩與情韻的相互交融才是牡丹“國色”中的真諦所在。
-
8 # 府尹道尹觀天下
紅中有黃。這是因為我們華人的審美觀,你看國旗就是紅色旗面中有五個黃色的五星,我們炎黃子孫都喜歡。能不是國色嗎?。
-
9 # 融合安心
這句詩的出處是——唐代:劉禹錫的《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譯文】庭前的芍藥妖嬈豔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淨卻缺少情韻。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這裡 國色 是指冠絕一國的姿色。
-
10 # 瀚墨尋夢
國色一詞最早形容貌美女子,最早出現春秋三傳之《公羊傳》中,《公羊傳》中有“驪姬者,國色也。"歷史上晉獻公攻打驪戎獲美女驪姬,立為夫人,後她為立自已兒子奚齊為太子,而陷害晉獻公三個賢能兒子申生.重耳.夷吾。先秦著作《尹文子》中有:"齊有黃公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可見,最早使用國色二字是比喻美貌女子。
以國色比喻牡丹,則是唐朝的事,自武后將牡丹移植洛陽後,到玄宗開元年間,由於君王的偏愛,牡丹品類不斷改進,花色益多,繽紛多姿,惹人愛憐,皮日休詩日:"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佔人間第一香。"可見此時己奠定牡丹的百花之王的地位。花開時節,長安全城人士爭著觀賞若狂,劉禹錫詩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就反映了這種景況。而國色與天香合起來比喻牡丹則見於唐李正封《牡丹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問歸期。″從此,人們常用國色天香比喻牡丹。
-
11 # 植物貼畫
“國色”不是什麼具體的顏色,而是指牡丹的美麗“姿容絕頂出色,冠絕一國,豔壓群芳,傾國傾城”。
“國色”一詞最初是指姿容極美的女子。贊其容貌冠絕一國。後來泛指所有絕頂出眾的事物。
史載最初國色一詞《公羊傳·僖公十年》:“ 驪姬 者,國色也。” 何休注:“其顏色一國之選。”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時得 橋公 兩女,皆國色也。兩女即我們大家孰知的“大喬、小喬”,分別嫁於“孫策”和“周瑜”。
宋 黃庭堅 《書幽芳亭》:“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
由此可見“國色並非指具體顏色”。
史載,唐文宗太和年時期,中書舍人正封的牡丹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最為傳神。自此,“國色天香”便成為讚美牡丹花的專有名詞了。
劉禹錫《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此篇歷來是賞牡丹的名篇,一個“賞”字,貫通全篇,把牡丹的“真國色”與芍藥的妖無格和荷花的淨少情進行對比,烘托牡丹之美“驚動京城”。
賞牡丹之風盛於唐代,唐代歷代皇帝對牡丹青眼有加。此時有很多描寫牡丹的詩句流傳於世,比如“李白”的《清平調之一、二三》。
此篇劉禹錫看似寫牡丹的真國色,其實是劉禹錫借物言志,也希望自己“名動京城”。
-
12 # 北晨七步
這是唐代劉禹錫的詩《賞牡丹》下兩句,全詩:
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這裡國色究竟是什麼色?
我認為這裡“”色”應是雍容大度,富貴美豔,儀態萬千。特別具有格的資質。
芍藥妖嬈豔色卻缺乏骨格,荷花清雅潔靜,卻缺少情韻。而牡丹卻具有妖,淨,情,格之色質。所以具有國色天香之美譽。比起諸花牡丹勝在格質上。
所以這裡國色,是有情韻之色,妖嬈熱烈之色,雅緻華貴之色,格致有節之色,大度雍容之色,花中之最美之色!
-
13 # 陳吟致矜
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中一個“賞”字,總攬全域性、直貫通篇,意境全出。詩中“真國色”三字,力重千鈞,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藥、 荷花相比,雍容華貴、豔壓群芳,才產生“動京城”的效應,神韻畢現。
透過寫芍藥的妖無格和荷花的淨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回覆列表
這句詩出自於劉禹錫的《賞牡丹》,全詩為: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詩句本來的意思是: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國色:傾國傾城之美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在這裡是說牡丹富貴美豔、儀態萬千。詩句表達出了詩人對牡丹花的讚美和喜愛之情,可見牡丹在詩人心中更勝於芍藥。
詩句衍生:“國色天香”也是牡丹花的別名,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們便把牡丹和絕色的美女聯絡在了一起。牡丹是花中之王,武則天將牡丹貶到洛陽的故事也流傳至今。傳說中絕色的牡丹不聽武則天的命令綻放,便被武則天一氣之下貶至洛陽,牡丹花一到洛陽便盛開了。儘管武則天下令摧毀,但牡丹依舊傲骨長存。可見牡丹不僅賞心悅目,也有著自己不屈的品格。因此, 牡丹的傲骨也被詩人們讚賞著。
絕色的女子與牡丹的外貌相似,都非常美麗,讓人賞心悅目。如果說美貌的女子,再有牡丹的傲骨,那麼也就和牡丹的品質一樣了。劉禹錫的這句詩表達的也是牡丹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所以國色不是什麼色,是劉禹錫對牡丹豔壓群芳的一種喜愛和讚美而已!
小結:絕色的女子和國色天香的牡丹都是人們心目中美好的人和事物,我們做人也應該像牡丹這樣,擁有自己的傲骨,內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