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平144796971

    有人根據明史戶部的開支,進行過一個小五年的統計,得出的數字:朝政開支(含軍費)2800多萬兩,宗室開支2600多萬兩,賑災36萬兩。可見,五年內宗室支出約佔財收的45%,賑災只有區區的36萬兩。

    此外,宗室還圈佔良田達2000多萬傾,造成朝廷收入大減。

  • 2 # 琴劍書香

    大明200多年基業皇室,宗室的確繁衍了十幾萬皇親國戚。但要說是不堪供養皇室而亡國就有點扯淡了。

    大明滅亡的原因很多,有天災人禍,有貪汙腐敗,有階級矛盾,有腐朽思想制度,有野蠻的外族入侵。供養這些皇親國戚實在不是什麼主要滅亡原因。

    明朝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完善的宗室分封規定,藩王的封地,規模,俸祿都是有嚴格監管的,稍有僭越都是要嚴肅處理的,輕則罰俸,重則治罪。國庫不堪重負是不可能的。而且大明經過歷代勵精圖治,特別是張居正的變法,國家對宗室的管理已經越發完善。國家財政撥款給宗室已經做到不浪費一分錢,而且宗室也可以在封地收取一定的錢糧貼補自己的用度。綜上所述皇室,宗室累垮大明純屬胡說八道。

  • 3 # 阿羅228862080

    不是!明朝垮臺就是崇禎的責任。一、崇禎上臺的時候,他握有大權,他什麼都可以調動,人力,物力,財力以及軍隊都歸他任意指揮,調遣。他是有權的,當然也就是該負責的。二、崇禎在位17年,最後打垮他的是農民起義。其實,明崇禎政府有很多次機會可以消滅起義隊伍,是他錯失了機會,要麼是用人不當,要麼指揮失誤,要麼是缺乏擔當,都緣起於他的性格缺陷!三、即便是最後的時刻,他有勇氣,有魄力的話,遷都南京也還是有機會的。他知道人民,特別是他的文臣武將都對他不信任了,所以他放棄了,他全部都放棄了。四、崇禎其實是不懂政治的,他到死都沒有明白。他不懂政治需要平衡,所以他處死了魏忠賢;他不懂文臣武將都需要監督,因為他失去了魏忠賢去後的監督力量;他不懂鬥爭需要手段,所以他連軍費籌措都沒有辦法;他不懂得懷柔,不懂得恩威,所以他濫殺。簡單粗暴的濫殺讓他最後成了孤家寡人,也最終殺死了自己。五、崇禎沒有君王的胸襟。沒有謀略,不懂隱忍,狡兔未死,飛鳥未盡,大敵當前,就殺走狗,棄良弓,毀長城!所以,崇禎的自殺是真的自殺,是他17年慢慢鋪就的道路!崇禎是個可憐的人,因為他是個可惡的人!

  • 4 # 穿越再現彼岸

    西漢中山靖王之後的東漢劉備只能賣草鞋為生,明朝朱元璋的後人在明朝去賣草鞋這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情。

    明朝的宗人府

    明朝管理皇親宗室的機構是宗人府,清朝那是學明朝這麼幹的。不過明朝的宗人府權力大都歸了禮部,是一個空架子。清朝的皇家宗室後人數量和明朝的皇家宗室比起來簡直就是米粒之光和太陽相比了!(明代桂林的靖江王府,迄今為止儲存最為完好的明朝藩王府,朱元璋侄孫朱守謙的府邸,耗費錢財很多才修建好)

    一、明朝的藩王制度。

    明朝規定,皇帝的子嗣都是親王,親王都有藩屬地,故稱藩王制度。皇親宗室的爵位有八級:

    1、親王。

    要求:必須是皇帝的兒子;

    繼承:嫡長子繼承製,只有一個後代繼承親王的爵位;

    其他兒子:降一級為郡王。

    2、郡王。

    要求:親王非繼承親王爵位的兒子;

    繼承:郡王只有一個兒子繼承郡王位置,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來繼承;

    其他兒子:降一級為鎮國將軍。

    3、鎮國將軍。

    要求:郡王非繼承王位的兒子;

    繼承:只有一個兒子繼承爵位,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來繼承;

    其他兒子:降一級為輔國將軍;

    4、輔國將軍。

    要求:鎮國將軍非繼承爵位的兒子;

    繼承:嫡長子繼承製,一個兒子繼承爵位;

    其他兒子:降一級為奉國將軍;

    5、奉國將軍。

    要求:輔國將軍非繼承爵位的兒子;

    繼承:嫡長子繼承製,一個兒子繼承爵位;

    其他兒子:降一級為鎮國中尉;

    6、鎮國中尉。

    要求:奉國將軍的非繼承爵位兒子;

    繼承:地長子繼承製,一個兒子繼承爵位;

    其他兒子:降一級為輔國中尉;

    7、輔國中尉。

    要求:鎮國中尉非繼承爵位兒子;

    繼承:嫡長子繼承製,一個兒子繼承爵位;

    8、奉國中尉。

    要求:輔國中尉的非繼承爵位兒子;

    繼承:所有後代都是奉國中尉,不再降低。

    明朝給這些爵位的祿米分別是:10000石、2000石、1000石、800石、600石、400石、300石、200石。也即是說朱元璋所有後代在明朝都有飯吃,餓不著,最低一年也有200石的米糧可拿。200石的糧食,換算出來應該是2400斤糧食,足夠養活一家人的,可以不像劉備那樣去賣草鞋為生了。

    除了因犯罪被奪爵、降爵之外,斷絕子嗣也就沒有人可以繼承爵位了。這裡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病,親王雖少,但郡王的人數巨大,之下的爵位人數依次按照幾何級數增加,朱元璋是鼓勵後人生育的。

    明朝一朝共封87個親王,65個實封、22個追封,人數也不算多。但是郡王的人數馬上就飆升起來了,終明朝一朝有郡王924個。至於之下的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都是按照幾何級數增加的。

    根據1595年的宗人府戶籍人口檔案記載,共有人數157000多人,都是朱元璋的後代,最小的爵位也是奉國中尉,沒有一個平民。這是檔案記載的,還有一部分檔案沒有記載,沒有記載的一般都沒有俸祿。

    這麼多人口的朱元璋後代,其俸祿也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明朝後期的時候,這些人的祿米也不是完全發到位的,但總不至於餓肚子的。(清代宗人府圖,明朝早就設宗人府,但權力歸了禮部)

    二、龐大的寄生集團人口如何處置?

    按照明朝的規定,這些人全部都不是平民,享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根本就不用勞作,唯一的事情就是繁衍後代,只要有後代就有俸祿。

    除此之外,明朝政府還安排了大量的官員管理他們,還要給他們修建府邸、婚喪嫁娶王朝都要照顧,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開銷。到了明朝中期之後,隨著人口的增加國家財政對宗親的開銷迅速增加,王朝已經不堪重負了。

    明朝嘉靖後期,宗親的俸祿成了嘉靖皇帝非常頭疼的一件事情了。根據直隸監察御史史潤的奏摺稱:天下最大的積弊及時宗藩的祿米了,全國解送到北京的糧食每年400萬石,而各地王府的祿米達到了853萬石。山西省存糧152萬石,該省宗親的祿米達到了312萬石;河南存糧843000石,宗親祿米192萬石,已經出現了重大的缺口問題了。各省的官吏、軍隊的糧食還沒有計算在內。河南、山西兩省的明朝宗親太多,兩個省基本都養活不了了,只能在其他地方進行彌補。(明成祖朱棣初期藩王轄區圖,到明朝末年佔地更加厲害了)

    這事牽扯的都是皇親,必須得皇帝點頭才能進行處理。萬曆皇帝終於點頭要處理宗親人數眾多的問題了,不然王朝財政和地方財政是負擔不了了。主要採取了兩條大的措施:

    第一,控制宗親的數量。

    比較遠遠親開始基本都進入不了宗人府的戶籍冊了,進入不了就意味著沒有固定的俸祿。

    第二,允許宗室人員從事士農工商行業。

    沒有收入的宗室人員,王朝鼓勵他們從事各行各業謀生,會給以一些優惠政策。

    宗藩們兼併土地的狂潮。

    以上兩項大的政策如同開了閘的猛虎一樣,為了讓子孫後代都有安定的生活,各地的宗藩們開始兼併土地,巧取豪奪,對租種宗藩土地的佃農加緊剝削,有時租金太貴,連當地的政府官吏都看不過去了,與這些宗親協商降低土地租金。這也只是個別現象,根本擋不住宗親們貪婪的步伐。

    這些宗親們造就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不務正業,讓他們自謀出路,簡直是等於痴人說夢。

    清朝時期,乾隆皇帝也預見到閒著吃飯拿俸祿的旗人越來越多,王朝財政支出不堪重負。乾隆給出優厚的條件讓北京的旗人到東北開荒,大多數北京的旗人無動於衷,死活不願意去,只有少數人去了。最終乾隆皇帝也是無可奈何,只能作罷。

    其實明清兩朝都看到了宗親們或者旗人增加引起的財政危機如出一轍,都想處理,但都沒有成功,這些人死活都不願意丟棄原來的特權地位。沒有辦法,只有加重老百姓們的負擔了。(李自成雕像,是明朝統治者成就了李自成)

    明朝的宗室制度,嚴重增加了明朝的財政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流民起義是明朝滅亡的主因,李自成、張獻忠沒有那麼大的本事聚集老百姓,是清朝統治者們將百姓逼得沒飯吃,使為數眾多的百姓變成了流民,到處流浪謀生。眾多的流民只有兩條路:第一,要麼苟延殘喘,隨時死亡;第二,要麼憤而起義。李自成等農民起義領袖,引領了這股潮流,滅亡了大明朝。(張獻忠雕像)

    設若,明朝沒造成那麼多的流民,李自成、張獻忠也翻不起什麼浪花來的。

    明朝皇親國戚是拖垮明朝財政、糧食的重要原因之一,從一個方面講也可以說他們拖垮了大明朝,此外還有官僚、地主階層的有力“配合”。

  • 5 # 觀古鑑今說歷史

    明朝之亡,在於多種原因,而絕非只是供養皇族所致!

    一、明朝宦官參政導致政治昏聵,吏治一日不如一日!

    自古以來,宦官干政的結果都很悲慘。而在宦官干涉政治的這些朝代中,明朝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帶來的後果也是最嚴重的!明朝有名的權監如王振引發土木堡之變,導致明朝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自此明朝政策專攻為守。在如權監劉瑾也是禍亂一時,時稱“八虎之亂”。在這之後的大太監也多是貪汙成風,使得明朝的政治風氣都變得腐敗不堪。

    二、明中後期的黨爭,消耗了大量明朝的國力!

    到明中後期,黨爭劇烈。大臣們多是分成幾個派別,有的是按地域分的,有的是按政見分的,不同黨派相互爭鬥,互相攻擊,這個黨派的官提的意見,不論好壞,都會遭到敵對黨的攻擊,最後就算是好的決策也只能不了了之,可以說黨爭使得明朝中後期很難幹成大事,也大量消耗了明朝的國力和精力!

    三、由於氣候原因,明中後期發生多次自然災害,導致經濟和社會混亂!

    自從明朝中期開始,因為全球進入小冰河時期,所以了多次大的旱災,導致了大部分地區農業歉收,大量農民流離失所。這些對於以農立國的明朝來說絕對是一次重大的打擊,不僅是本來就不富裕的財政收入雪上加霜,大量破產的農民也成為了社會的一大不安定因素,這些農民到後來甚至演變為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極大消耗了明朝的國力。

    四、需要供養的皇親國戚太多,把本不富裕的財政徹底壓垮!

    明朝的財政可以說大多數時候都是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為何?需要供養的人太多了!有繁多的公務人員要養活,有一大批的功臣勳貴要養活,有一大批的皇親國戚要養活,更別說皇帝自家本身大量的用度開支,這都是很大的一筆開支!除去這些的國庫真的很難在幹什麼大事了,更別說發展軍事和經濟了,連維持都漸漸的艱難起來了。但可悲的的是國庫窮但皇帝的小金庫卻很富,因為皇帝每天想的是如何把國庫的錢變成自己的內庫,以至於出現國家財政日益艱難的現象,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可悲的現象。

    總結;雪災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所以,明朝的滅亡,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根本原因,我認為還是時代在變化,封建制度在一天天的腐朽,舊事物遲早會被取代,唯一不定的只是時間的長短罷了!

  • 6 # 尋文識音

    明朝的滅亡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但無一例外的是,都對明朝覆滅的惋惜。明朝這一最有骨氣,最剛烈的朝代,為何會覆滅呢?作者進行了如下分析。

    我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養皇親國戚並非亡朝主要原因

    不可否認,明朝的滅亡,那些好吃懶做的皇親國戚有一定的責任,卻不是主要責任。歷朝歷代都有皇親國戚,而在明朝,素日裡皇親國戚搜刮財物,可是在明朝滅亡前夕,這些皇親國戚竟然一毛不拔。皇帝下令捐款,這些人居然只象徵性地捐了幾十、幾百兩。甚至於在皇帝向岳父周奎求助時,周奎竟說出:“老臣怎麼會有錢?”這樣的話。即使皇帝心知肚明,這位岳丈有錢得不是一星半點,卻也無可奈何。

    三個主要原因導致明朝覆滅崇禎失去了對文官集團的控制

    在崇禎做皇帝之前,一直是個閒散王爺,並沒有學習過正統的帝王之道。在哥哥將江山託付給他之後,做事更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做皇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剷除閹黨。可是,雖然閹黨行事跋扈,可卻是皇帝手裡的一把利劍,用以震懾朝臣。失去了利劍,崇禎便失去了用來制衡朝臣的工具。直到最後,崇禎徹底無法把控文官集團,一直到明朝覆滅。

    2.國家人才被崇禎殺絕

    崇禎皇帝是一個耳根極軟的人,又性多疑。於是,當有佞黨構陷忠臣時,崇禎第一時間不是派人查證, 而是直接處死忠臣。崇禎在位17年,宰相換了多位,將軍大臣也都換了 多次,其餘朝臣更是多得數不勝數。直到後來,沒有忠臣再敢出頭。而那些佞臣,也都是極盡哄騙之能事,將崇禎哄得團團轉。最後,朝堂之內再無人才,也為後來明朝的滅亡埋下伏筆。

    3.糧食產量低,白銀減少,通貨膨脹

    明朝通貨膨脹嚴重,白銀需求變大,但是朝廷無法滿足市場的白銀需求,底層人民日益貧困,導致階級矛盾加重。當然直接原因還是賦稅改革,政府鼓勵農民種植經濟型作物,而不是糧食,最終人民無法生存。

    農業、軍事和政府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最終導致明朝的滅亡。

  • 7 # 號條頭史歷hhh

    不能說是因為,但養宗室耗費了許多財務,這對於明朝的滅亡有很大的影響。

    朱元璋對自己的子孫太高了。明朝宗室都不用工作,國家就得白白養著他們。

    而且朱棣登上皇位後,也限制宗室,宗室沒有啥事能做,就生孩子唄。結果明朝宗室越來越多,需要耗費的財物也越來越多。對明朝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 8 # 我是井井井井井井廣虎

    宦官和後宮干政,皇親臃腫的官僚系統,愚蠢無能的皇帝,都有關係,但又不是主要關係

    我個人認為明朝滅亡是因為明朝老了

  • 9 # 朝史暮想

    明朝滅亡的原因是多重複雜的,並不能以單一原因而蓋之。宗室問題,是一個長期作用的因素,雖然不能說因其直接導致王朝的覆滅,但是龐大的宗室人口,巨大的財政支出,以及宗室帶來的一系列政治社會問題,的確可以算入導致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個人理解,大概主要在三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龐大的宗室人口,加劇了王朝的財政困境。

    明朝有藩禁政策,因為朱棣造反成功後,生怕有人學自己,對各地藩王嚴加看管。從中樞機構,地方屬官,還有各種特務情報系統,都對地方宗室嚴密監督。這些宗室,不能從政,不能經商,還不能離開自己的屬地,說實話就是讓他們混吃等死。

    朝廷很樂意看到這樣的場景,只要你們不鬧事,便花錢養著你們。這種政策在王朝的上升期時,問題不大,一方面國家財政狀況良好,另一方面宗室人口並不多。但是從明代中期以後,隨著財政困難與宗室人口的迅猛增長,這筆供養宗室的費用開始讓朝廷漸漸力不能支。

    以嘉靖朝為例。嘉靖元年,河南地方府衙拖欠河南宗室祿糧一百多萬石;嘉靖二十六年拖欠祿糧四十多萬石....整個嘉靖朝,經常出現朝廷拖欠宗室祿糧的情況,甚至幾次透過向其他衙門借調的方式,才可以勉強發放。從這個角度看,當時的國家財政狀況,在宗室供養的問題上,已經有些拮据了,甚至影響了正常的財物運作。要知道,這些發放給宗室的祿糧,祿銀,很可能就是賑災的救濟糧,邊軍將士的血汗糧餉。

    第二,縱觀整個明代,藩王作亂問題,嚴重破壞了國家的安定和經濟建設。

    朱棣就不用多說了。僅僅正德年間,就有安化王叛亂和寧王之亂。兩次叛亂,都對當地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朝廷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平亂。藩王與地方,與中樞官員的勾結,又造成了吏治敗壞,朝綱混亂的現象。

    第三,藩王對社會經濟的嚴重侵害。

    無所事事,只能吃喝玩樂。奢靡的生活需要大量錢財的支援。很顯然,僅僅靠那些宗室的供養,是不夠的。很多地方宗室,大肆兼併土地,巧取豪奪,干預地方經濟事務,攫取民財。封建時期土地兼併的嚴重性不用多說了,流民,民變,政府稅收銳減等等,無不是足以毀滅一個王朝的致命因素。

    再以萬曆年間的福王就藩問題。為了補償這個做不了太子的福王,萬曆給予福王的賞賜可謂“窮天下之富”。福王大婚,花了二十多萬兩白銀,還是四處借調來的;福王的王府,建了七年,耗銀五十多萬兩白銀;北京崇文門的稅收,一年一萬多兩的進賬,也送給福王,還有每年一千多張的鹽引,不計其數的肥沃土地......

    所以,明朝供養宗室,雖然不是導致其直接滅亡的主因,卻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誘因。

  • 10 # 瀾石記

    明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有人說是皇親國戚們坐享其成、作威作福,吃空了明朝,激起了民憤。在明朝,皇親國戚們是龐大的群體和特權階層,其形成有歷史緣由。他們是國家養的寄生蟲,不幹活不納稅,光拿俸祿,成為明朝沉重的財政負擔。但這只是拖垮明朝的原因之一,不是全部。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內憂外患,最致命的是產生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入不敷出,難以支撐,這裡面當然有皇親國戚的份。

    還是先從皇親國戚們說起。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當過和尚要過飯。他打下天下做了皇帝后,特別珍惜勝利的成果,就想讓自己的子孫永遠享受下去。於是朱元璋封自己的子孫們為親王、郡王和將軍、尉等爵位,規定親王的俸祿是一萬石,郡王是兩千石,將軍是一千石,以下的爵位依次減少。並建立了世襲制度,要求親王只能有一個兒子繼承,其餘的兒子降格為郡王,以下依次類推。

    朱元璋也沒想到自己的子孫們會膨脹到什麼程度。他在世時為了鞏固皇位,大殺開國功臣,啟用自己的兒子帶兵,那時就有九王戍邊,其中之一是燕王朱棣。而且,朱元璋實行了軍隊屯田制度,可以很好地解決軍隊的糧餉。朱元璋死後,他孫子朱允炆繼位,燕王朱棣造反坐上了金鑾殿,成為明成祖。朱棣自己是藩王出身,就更加防範藩王,於是堅決地削藩,把鎮守邊關的藩王們都撤回內地,不讓他們帶兵和擁有軍隊,就圈在封地裡養著,沒有皇帝召喚絕不能回京。

    從明成祖時代開始,藩王們的職責就此明確了:不帶兵不問政,主要任務是吃喝玩樂、生兒育女。藩王及其子女們開始過度地繁殖,反正生多少都有爵位,都由國家養著。到明末,坐享俸祿的皇親國戚們達到了驚人的幾十萬之多。光養活他們,就需要明朝每年收入的40%左右。問題是朝廷還有皇室的開銷、官吏的俸祿和軍費開支,幹工程、賑災也需要錢啊,怎麼能夠花呢?明朝的皇帝眼暈了,真有點養不起這些皇爺們,就削減或拖欠他們的俸祿,並讓他們自食其力。這些皇爺們怎麼做的?手裡有錢就兼併農民的土地,既讓農民變成他們的奴僕,又相應地減少了國家的稅收。

    與此同時,明朝的屯田制度失敗了,軍隊改為募兵制了,由國家出錢養著。和平時期養兵還好辦,打起仗來軍費開支就大了。當時,明朝最大的軍費開支在遼東,崛起的滿清不斷地進犯,讓明朝接連敗北,寢食難安。為了消除邊患,明朝只能採用開源節流的辦法。有一時期,明朝加重徵收工商稅,彌補了軍費的不足。後來,東林黨人執政,再度取消了工商稅,把負擔都壓到農民身上,徵收起遼餉、剿餉、練餉等額外的稅。而且,節流的措施是縮減官府開支和人員,西北一個驛站的驛卒李自成就這樣失業了。不堪重負的農民變成了流民,他們聚眾造反,李自成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由此,明朝的危機爆發了,既要防範滿清,又要應付農民起義軍,財政負擔更加沉重。甚至因為拖欠軍餉,導致軍隊兵變。兩線作戰讓明朝疲於應付,李自成等起義軍越滾越大,開始攻陷城池。起義軍每到一地,必然懲處他們痛恨的明朝親王們。李自成打下洛陽後,不但席捲了福王朱常洵的財富,還把肥胖的朱常洵下鍋煮了。當李自成大軍打到北京城下時,崇禎皇帝請腦滿腸肥的皇族大臣們捐獻軍費,但無人響應。崇禎皇帝沒有錢,調不來軍隊,在北京失守後自縊了。李自成進京後,則在皇族大臣們身上勒索出了鉅額財富。

    明朝滅亡了,皇親國戚們隨之灰飛煙滅,保住命就很幸運了,有的重新成為乞丐。所謂物極必反,教訓是多麼深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一句情話給你暗戀的人,你會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