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人生不惑讀書始

    所謂“九勢”,就是關於筆勢的九種方法、法則。只要學書者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又能勤學苦練,即使沒有名師的指導,也是可以達到書法的“妙境”。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橫鱗,豎勒之規。

    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 2 # 拙淨齋

    九勢(古今對譯):

    【原文】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譯文】文字產生於自然,自然既然被創造,陰陽隨之產生,陰陽產生後,文字也就出現了。寫字時起筆要藏鋒,收筆要回鋒,使筆力蘊含在筆畫之中,書寫時筆力要強,筆畫才會有立體感,如美女肌膚一樣豐滿美麗。所以說:勢來不可阻止,勢去也不可遏制,只有筆毫柔軟才會產生這樣奇異的現象。

    【原文】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譯文】凡下筆要注意字的結構,上部要覆蓋下部,下部要承接上部,使字的間架結構能彼此照應關聯,不相背離。

    【原文】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譯文】轉筆應使筆畫左右相互呼應,不要使間斷處孤立地顯露出來。

    【原文】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譯文】藏鋒表現在筆畫的起筆和收筆上,筆畫向左(應為向下或左下的代稱)則先向右行筆,到筆畫寫到左端時,又要向右回鋒收筆。即強調筆鋒要起筆逆入,收筆逆回。

    【原文】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譯文】藏頭是筆毫逆入藏鋒後順勢按在紙上,使筆心(即筆鋒尖端)常在筆畫執行軌跡中間執行,即中鋒運筆。

    【原文】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譯文】護尾是筆畫寫到最後時,須回鋒收筆。

    【原文】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譯文】疾勢出現在點、短撇、向右下方的捺筆波畫,又可出現在豎畫之後的上挑鉤。疾即速度快,可使點畫得力,筆力勁健。

    【原文】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譯文】掠筆在長撇和挑筆時(如提手旁的挑筆)用到,顯得輕快爽利。

    【原文】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譯文】緊為急,駃為駿馬,也為迅疾。戰行即戰鬥時的行進。古代打仗,在戰場上需要多回合的廝殺才能決出勝負,所以戰馬在戰場上需要多次的驟奔驟停,即為緊駃戰行。筆法的澀勢,即一個疾勢的筆畫驟然停止後,再接著下一個疾勢筆畫,澀即為疾勢的驟然停止,行筆或出鋒過程為疾,頓筆或藏鋒過程為澀,疾澀二法構成了整個書寫過程。

    【原文】橫鱗,豎勒之規。

    【譯文】橫畫有如向右刮魚鱗般,豎畫如向後勒馬韁繩般,筆下雖有來自紙面的阻力(即澀)但不失爽利,表現出很強的控筆能力,這就是寫橫畫和豎畫的法則。此句之意與上句有關聯。

    【原文】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譯文】這些叫做九勢,明白這些要領,即使沒有老師傳授,寫的字也能與古人一般美妙。只要多加練習,功夫深厚,就能進入書法的佳境。

  • 3 # 書風法雨

    【原文】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譯文】書法發於自然,有自然便有陰陽,有了陰陽,字形和筆勢就出來了。起筆要藏鋒收尾要回鋒,行筆要有力度,下筆要入木三分,寫出的筆畫才會像美女的肌膚一樣美麗。所以說,筆勢來了無法阻止,筆勢去了也無法遏制,只有筆豪柔軟才會產生這意外的現象。

    【原文】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譯文】在結構上,要使上部覆蓋下部,下部承接上部,使字型形遞相照應關聯,勿使形勢相背離。

    【原文】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譯文】轉筆,應使筆毫左右圓轉間斷又注意相連續,不要使間斷處孤立地顯露出來。

    【原文】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譯文】藏鋒,表現在筆畫的起筆和收筆的筆跡是,欲左行先要向右行筆,到筆畫運至左盡頭亦向右回筆。即強調筆鋒要起筆逆入,收筆逆回。

    【原文】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譯文】藏頭,筆毫逆入藏鋒後順勢按在紙上,使筆尖常在筆畫中間執行,即中鋒運筆。

    【原文】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譯文】護尾,筆畫寫到最後時,用力回鋒收筆。

    【原文】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譯文】疾勢,出現在短撇和捺筆波畫之中,又可出現在豎畫之後的上挑鉤。疾即速度快,可使點畫得力,筆力勁健。

    【原文】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譯文】掠筆,在長撇和挑筆時用到,須輕快爽利。

    【原文】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譯文】澀勢,即一個疾勢的筆畫驟然停止後,再轉向下一個疾勢,澀即為疾勢的驟然停止。戰馬在戰場上需要多次的驟奔驟停,即為緊駃戰行。筆法的澀勢,即一個疾勢的筆畫驟然停止後,再接著下一個疾勢,澀即為疾勢的驟然停止。

    【原文】橫鱗,豎勒之規。

    【譯文】橫畫,如用刀刮魚鱗,喻其爽利;寫豎畫如向後勒馬韁,喻其穩健。橫鱗是豎勒的規範,即寫豎畫與橫畫的法則一致,疾澀而已。

    【原文】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譯文】這些叫做九勢,明白這些要領,即使沒有老師傳授,寫的字也能與古人一般美妙。只要多加練習,功夫深厚,就能進入書法的佳境。

  • 4 # 乾得堂

    書法九勢,總論書法用筆的九種不同運用方法。但書法九勢文中的關鍵之處,還是在於首段中的"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惟筆軟則奇怪生焉。"這一段道出書法的所有秘密。自古至今多有解讀。但無論怎樣講,都離不開一個書法生死攸關的字一一力。書法只有掌握了″力"才有可能成為具有生氣的用筆,一一肌膚之麗。而這一"力″應該明確無誤的出現在字中。只有字的運筆之中可以見到這個″力",那麼才會出現"肌膚之麗″的書法用筆運筆的美學.意義。但是這字中之"力″的得來,必須是"下筆用力"。這就明明白白的告訴我我們,力在字中之″力"是下筆時就需用力。下筆無″力",那麼力就不可能出現在筆中。

    這是九勢對書法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達不到這個要求,九勢也就不可能得到。書法的基本精神以及美學意義也就無從談起。在這裡可以看到書法的用筆完全建築於筆中之力的基礎之上。如果失缺了筆中的"力",這一基礎,那麼也就失缺了書法的基本精神以及美學意義。所謂″下筆用力"既書法的功力。這個功力的培養以及訓練又如何得來?既藏頭護尾。″藏頭護尾"是講中鋒運筆。這是得到″下筆用力"的基本要求。同樣這一要求的達到也是功力的體現。因此書法缺乏功力之後,在用筆運筆之中都不可能達到″九勢"所要求的目的。

    惟筆軟則奇怪生。是講中國的書法用筆運筆以及用力都不是它自身的認識與目的。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基本需要。為什麼軟才能出奇,而不是硬可以出奇?這裡面所蘊藏的是中國哲學思想的基本理念。筆之所以軟,要把它運用出″力″來,其中就是對立與矛盾。萬物之化皆於對立之中可見中和與統一,這才需要本事,需要功夫,功力。否則於身自來又能有什麼奇怪可言?正因為要讓柔軟的毛筆表達出具有力量的用筆運筆這才需艱苦的訓練,需修養的提高,悟性的發揮。雖說書法之中的哲學思想以及文化精神,美學意義都包蘊其中。但書法作為一門專學也是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精神中的基本態度一一由技而達道。以用筆用力是技,可出奇怪是達道。技無功力則離道。技既功力與技法的結合。由此為入門則可最終步入書法的殿堂。這就是書法九勢所講的基本內容。(書法為王鐸作品)。

  • 5 # 徵

    書法是條線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是怎麼創作理想的線條,的用筆方法。每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手筆的方法。

  • 6 # 王志敏60

    我喜歡寫字,對書法沒有研究,在此談談我的看法。書法九勢主要講兩個問題,一強調結構,寫字要上皆覆下,下以承上,左右合理,形勢遞相映帶,無有逆勢背勢。二是講運筆,藏頭護尾,轉筆無節露,疾勢鉤挑,突停澀勢,掠筆橫鱗等筆法。不管怎樣運筆,都必須用中鋒,使筆心常在點畫中執行,這樣才能力在字中,下筆用力,寫出的字才能有骨有肉,厚實漂亮,象美女的肌膚一樣。另外還強調運筆要流暢,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柔軟的毛筆下則會生花,創造出令人驚喜的效果來。如果能按九勢去做,就是沒有師傅指點,也能獲得古人書法的精髓,妙合古人。但必須狠下功夫,艱苦磨練,才能進入書法妙境,投機取巧是不行的。

  • 7 # 智永和尚

    。 東漢書法家蔡邕所著【筆論】,【九勢】最早出現在宋代陳思《書院菁花》一書。

    主要是對書法用筆的規則進行闡述,【九勢】指落筆,轉筆藏鋒,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筆,對每種運筆規則,都加以説明。如説“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轉筆 ,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蔡邕對如何用筆講得很透徹。

    。從蔡邕【九勢】——衛夫人(東晉)【筆陣圖】都在論述用筆只是前者論用筆規則,後者論述用筆所達到的效果 。如【筆陣圖】中論;“橫如千里陣雲,點如高山墜石,等”很形象的比喩了書法點畫所形成的“自然形態”,“善鑑者不寫,善寫者不鑑,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者多肉,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蔡邕,衛夫人二者論述有異曲同工之妙。

  • 8 # 海岱山夫

    謝謝友好,書法九勢?蔡邕的《九勢八訣》寫的真好,剩過顏真卿的《述張長義書法十二意》,推心置腹,勢勢到家,訣訣到位,不看不知書法之奧妙,不看不知書法之高貴。著名的大思想文學家說過,諾大的世界,綠野仙蹤,林森樹茂,竟找不出兩片相同的樹葉來,宋代之後,不算江湖野流,有多少聖書雄家賦書翰墨,在近20個世紀裡,算不清書寫了多少橫,撇,豎,捺,又不知又創造了多少《九勢八訣》《十二意》,毛筆字的發展空前,在利益當前的時代,中書邪都縮減到一個字上,《錢》,《錢》能讓任何人都當書法家,各級書邪各有《十勢八訣》《六十意》.僅說書法培訓班,勢勢到家訣訣到位.鄉鎮級幾十元,縣市級幾百元,地市級數仟元,省級差不多就過萬元了,到了中書邪的書法班也就幾萬元,繳了錢,參加了培訓,很快就可以稱書法家了,因為這是參加各級書協的先決條件,交費考核取資格.書法弟子們學什麼呢?仔細一問,從國字牌沿行政曲線下滑至鄉鎮村各級書邪,竟然還是顏真卿《十二意》和蔡邕《九勢八訣》

    ,卻都是漢字毛筆字,卻都是教授用毛筆寫書法,變來變去還是那兩片不同的樹葉,難怪大師大神們一個勁的說《今人之書法永遠寫不過古人》,噢?原來答案在這裡呢!說來也是,中國漢字,中國書法,中國國粹,《緊體字》也好,《簡體字》也好,說了幾千年,說來說去,還都是橫,撇,豎,捺,提,折,勾,桃八個筆劃,一個《永》字八法交待的徹頭徹尾.學會了這八個筆劃,明白了《永》八法,每一個華人都會毛筆字,按照《文字法》出臺公佈的筆順,湊合兩筆書法也不是太難,.嗚嗚嗚呼,中國書法就這麼難,中國毛筆字就這麼易,中國漢字就這麼怪.抱歉,再聊,謝謝.

  • 9 # 秩和律師147753

    書法九勢,是蔡邕的創作,對於中國書法,影響深遠。重點是理解第一段。

    【原文】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解釋】

    這段從原則上,談論書和字。首先說明,書法或者說文字,起源於自然,象形而來。自然演化陰陽,陰陽演化形勢。言外之意,筆力也要分陰陽。蓄力則成勢,用力則成形。

    既是副詞,表示已經完成,這裡不用翻譯。立與生表示存在,這裡譯為演化。

    陰陽不要外洩,故藏頭護尾。滋陰補陽,人體才會健康。筆畫也是如此,使其陰陽完整協調。

    用力是要把字寫到位,用力是要把筆畫寫完美。所以說,蓄力就得發出去,不能阻擋,發力就該爆發,不能約束。能夠蓄力發力,軟筆是原因。

    【原文】

    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解釋】

    這句話,難理解的是覆字。我們有個成語,叫承上啟下。實際上覆字與啟字近義,是指照顧庇護。所以說,寫上面的時候,要照顧下面。寫下面的時候,要承接下面。上下也是陰陽,要解決好這對矛盾。

    【原文】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譯文】

    筆畫節目,就是連線處轉筆。

    【原文】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譯文】

    【原文】

    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譯文】

    注意,這是中鋒運筆嗎?如果是,那麼,藏頭藏的啥?藏鋒藏的啥?不可能犯這麼簡單錯誤。

    【原文】

    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譯文】

    注意,筆畫收尾,也要發力。

    【原文】

    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譯文】

    注意,三個筆畫,啄撇豎,比掠快。

    【原文】

    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譯文】

    注意,撇,要快。

    【原文】

    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譯文】

    駃也是比喻快,緊駃就是不讓他快。

    澀勢便是如此,能快不讓它快,戰行也是澀勢。

    【原文】

    橫鱗,豎勒之規。

    【譯文】

    這好像與永子八法正好相反,所謂橫如千里陣雲,所謂橫鱗,言其戰行推鋒。啥意思,寫出毛刺來,寫出阻力來。所謂豎勒,言其緊趯。啥意思,寫出變化來。

    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 10 # 書法有云

    “九勢”,是指點畫中表現出來的九種筆勢,它包括了結字、轉筆、藏鋒、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等九個方面的書寫法則。

    一、“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意思是說,寫字的時候,必須要處理好偏旁部首以及點畫之間的位置關係,讓它們相互呼應,不能違背這種規則將筆勢關係置之不理。

    二、“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意思是說,在書寫中應用轉折筆法的時候,要照應前後筆畫,使它們和諧融洽,不可以生硬造作。

    三、“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意思是說,凡是點畫的書寫都要含蓄渾圓,筆鋒應該藏於點畫之中,做到運筆有入有收。

    四、“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意思是說,起筆要藏鋒逆入,運筆要使用中鋒用筆的方法,使點畫豐滿圓活。

    五、“護尾,點畫勢盡,力收之。”

    意思是說,每書寫一個筆畫,要做到無往不收,要運筆到筆畫的盡頭,使之氣貫到底,不能草率。

    六、“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意思是說,在書寫中,用筆應該要靈活利索,點畫應該要峻爽,特別是在書寫短撇、捺、豎鉤等筆畫的時候最為重要。

    七、“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意思是說,在書寫長撇筆畫的時候,起筆應該蓄勢,運筆往左方向出鋒要利索,要點就是勁力十足、快捷。

    八、“澀勢,在於緊馭戰行之法。”

    意思是說,我們在書寫中用筆不得率然滑過,必須要以逆勢為之,以保證點畫的厚重渾圓。

    九、“橫鱗,豎勒之規。”

    意思是說,筆畫的書寫,必須要破除平正呆板,一定要力求變化。

    學習書法,筆法是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它是學好書法的關鍵所在,只有真正學會了用筆,才有可能學好書法。

  • 11 # 西園秋竹

    古人的書法理論,哪有這麼輕易就得到的呢?如果按字面解釋,就能理解他的意思,估計很多人都可以成為書法家了。

    這九勢,按理是筆勢和書勢包含在其中了,即筆法,字法和章法的方法。不然不算成功。

  • 12 # 王乃棟說書畫

    《九勢》相傳是東漢蔡邕所作書法學習文章,比較經典,也比較難懂。

    俗話說: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認識《九勢》,只要抓住關鍵兩個字:力、勢,便可以迎刃而解地看懂《九勢》,學會書法了。

    為什麼?筆畫無力,字形無勢,便是狀如運算元的俗字。古代讀書者人皆會寫,雖然寫字有畫有形,但力弱勢背,陰陽不生,難造妙境。

    力,即自然之活力,無活力不自然。勢,即陰陽之變勢,無變勢失陰陽。

    所以《九勢》先說寫筆畫要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即中鋒鋪毫,萬毫齊力),寫出肌膚之麗的活力。

    然後要寫出書法結體和章法的形勢: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請注意,是要寫出陰陽變化而有動感的形勢,而不是寫出結體和章法就行了。僅僅寫出了字的結體和章法只是俗書,即書寫。能夠寫出符合陰陽變化和不可遏止的形勢動態才是書法。

    為什麼?蘇軾論畫詩說:畫圖論形似,見與兒童鄰。看圖畫是這樣,不能只看畫的是什麼東西,看書法同樣如此,不能只看寫的是什麼字。如果以為寫出了模樣挺好而無力無勢無神的字就是書法,那麼這種見識就像小孩一樣!蔡邕二千多年前就給書法定了性,那就不要像兒童那樣去誤書寫為書法了。

    《九勢》強調了書法的妙境之後,列出了九種筆勢,什麼藏頭、護尾之類。這可能是蔡老先生在掉花槍!

    試看老蔡之後,有誰是按九勢寫法來作書法的?王羲之只強調意轉深,唐人窮追深研筆法也只說錐畫沙、屋漏痕等幾個字。如果誤入了蔡九勢,只怕是進入了諸葛亮的八陣圖。

    九勢說穿了也只是一法,八面用鋒九方施展之運腕中鋒用筆法,能夠做到運筆用鋒之後,筆畫既有力,形勢又產生。明白了這個書法原理,也就明白了《九勢》筆法的原理。

  • 13 # 宋子渝—書法鏡子老宋

    如何理解書法九勢?

    我來回答一下您的問題,希望對您能有一些幫助。

    一、何為所謂“九勢”,就是關於筆勢的九種方法、法則。只要學書者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又能勤學苦練,即使沒有名師的指導,也是可以達到書法的“妙境”的。

    二、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三、通俗地說就是指的筆法,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橫鱗,豎勒之規。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 14 # 日中之光

    陰從何處出,陽從何處生,鋒左行(豎,撇)為陽,鋒右行(點,橫,捺)為陰。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筆勢往來。道生,德蓄,物形,勢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穿越到古代,如何自己造出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