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問,施耐庵筆下的武大郎被害。武二郎有責任嗎?如有,是哪些責任。
4
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1、武大郎是被潘金蓮毒死的這事一點不假,可這一切都是武松逼得。

    在沒遇到武松和西門慶之前,可以說金蓮還是比較守婦道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每天等著武大郎賣炊餅回來。

    金蓮之前就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原來她伺候的老爺想霸佔她,是她極力反抗得罪了僱主老爺,才貼錢把她嫁給了武大郎,由此可見,金蓮原本不是壞女人。

    要說金蓮春心蕩漾的時候,正是武松打虎回來的時候。金蓮雖然有點看不上武大郎,但沒有人招惹,小日子過的不錯,可偏偏武松闖進了這個本來剛剛平靜的家庭,惹起了金蓮的相思。

    怪只怪武松是個粗人,不瞭解女人的心思,女人都是愛之深,恨之切。金蓮愛的急切,武松拒絕的無情。硬碰硬,毫無迴旋餘地。毫不給金蓮留點面子。

    我們常常說,男人犯罪是女人太誘惑,太漂亮,那麼,反之也成立,金蓮犯罪是武松太棒了,太男人味了,和金蓮的丈夫反差太大了。

    2、武松太有魅力和能力了,一方面直接引起了金蓮的垂涎。另一方面也就造成了武大郎的有恃無恐。武大郎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你等著,讓我打虎的弟弟收拾你。”對金蓮如此說,對情敵西門慶也是如此說。假如武松沒那麼強勢,我覺得武大郎也不敢去抓姦。不抓姦也就不會被西門慶踢中心窩了。從某一方面來說,是怕武松回來後報仇,是怕武松才逼得二人下了毒手。如果武松是個窩囊廢,姦夫淫婦誰怕他呢,明鋪暗蓋又有何妨?現在這樣三人行的還少嗎?

    3、當武松冷酷無情傷害了金蓮一顆火熱的心後,加之王婆的煽情,金蓮的一腔愛火,由武松轉移到了西門大官人身上了,我覺得金蓮心裡把西門慶當成了武松的替身了。

    得不到武松的愛,只好轉嫁西門慶。當然西門慶是無法比擬武松的。我覺得儘管金蓮和西門慶此時打的火熱,只要武松好馬也吃回頭草,我估計金蓮馬上會喜歡武松的,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換言之,只要武松點頭同意,估計沒有以後的事情發生了。武大郎也就不會死了。說來說去,武松就是關鍵人物,看來英雄難做啊!

  • 2 # 東坡和肉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所以,我認為,潘金蓮殺武大郎,90%的原因是因為武松欺人太甚而報復武松。武松確實有很大責任!

    我們都認為,潘金蓮天生就是個淫婦。然而,仔細看潘金蓮的來歷以及一開始潘金蓮的做派,恐怕也不能輕易就如此下這個結論。原文是這麼寫的:

    那清河縣裡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作潘金蓮,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顏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她,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恨記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的嫁與他。

    可見,潘金蓮這個女子,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的。她並不想給大戶做小妾,過那種看一眼就知道終生無望的小妾生活。她嫁給武大郎,是被這大戶給害的。故意噁心她。

    但即便如此,沒遇到武松、西門慶之前,還是規規矩矩的家庭主婦。

    潘金蓮後來的錯,是錯在沒禁得住王婆和西門慶步步為營的引誘。不過,大家可以想象,當時潘金蓮才二十二歲(應該是虛歲,實際可能也就二十一歲),而給她設好圈套引誘她的是兩個什麼樣的人?一個老奸巨猾的馬泊六(老鴇子)王婆,一個是情場老手的中年男人西門慶,合力整出十步連環計引誘上鉤的。十步啊,一環套一環!(原文太長,就不引用了,感興趣的自己看一下:第二十四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鄆哥不忿鬧茶肆

    大家可以想想,現在二十一二歲的女孩,頂多也就剛參加工作吧,上大學的可能都還沒畢業呢,如果碰見兩個心術不正、老奸巨猾的成年流氓引誘,能否把持的住?!

    所以說,潘金蓮不能算天生淫婦,沒有羞恥心,要那樣,她還就死不了了。正因為一開始她不是這樣的人,所以才感覺被武松深深的羞辱,產生出報復之心來。

    武松的兩次羞辱,尤其是第二次當著外人面的羞辱,讓潘金蓮徹底對武家兄弟寒了心,以至於最後把事情的發展推向了極端化!

    這個事,不能不說武松這個人,英雄是英雄,但是太過於自負,有違於“恕道”

    孔子講:吾之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矣!武松做事太過欺人,對敵人、對惡棍沒啥說的,對家裡人也是這脾氣,這就有違“恕道”。

    武松在男女之情上是不是個明白人?他太是明白人了!從後來她在發配走後,在十字坡到孫二孃的黑店裡吃飯,一眼就能看穿了孫二孃的意圖,而且故意拿些瘋話撩撥孫二孃,就可以看出,他雖然未曾娶妻,但是在這方面心裡頭和明鏡一樣。

    他既然在這方面都明白,那麼第一步不該的,就是不該答應潘金蓮和武大郎的要求,回到哥嫂的家裡來住。

    他會看不穿這個小嫂子看不起他哥,會對他感上興趣。他難道不懂應該瓜田李下的避嫌疑?他都明白!但是,武松這個人自負就自負在這個地方。

    武松和關羽很像,都對自己的道德和能耐非常自負。到了有恃無恐的地步!

    關羽不相信自己會有失手的地方,武松也不相信自己會在這種嫌疑環境下,和潘金蓮真出什麼事!

    而且這種自負,最後發展成了和潘金蓮在道德高低方面一決高下的一種好勝心!

    武松的第二步不該的,就是在那次武大郎賣炊餅沒回家,和潘金蓮單獨喝酒的時候,看出了端倪,不但不趕緊找機會撤火、溜掉。而是起了勝負心,到底要看看嫂嫂能怎麼樣?

    那婦人也有三杯酒落肚,鬨動春心,哪裡按納的住,只管把閒話來說。武松也知了八九分,自家只把頭來低了,卻不來兜攬她。

    武松這手兒太厲害了,一般人看出來,很輕易的能找個話頭接個臺階:

    “哎呀,嫂子喝多了,玩笑了......"

    "突然想起個事,縣太爺讓我去辦個什麼事,我給忘了......"

    等等吧,藉口多的是!

    武松卻不,在這晾著嫂子,看看她到底怎麼弄!其實潘金蓮當時心裡估計也慌的一批,等於出拳出腳都打在棉花裡了。此時收手,那等於承認自己只是一個賤人,而不是追求一段真感情。最後,也是藉著酒勁,把牙一咬心一橫,來了最後這一句:

    “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

    這是被武松給逼得沒辦法了!

    其實,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武松其實也並非不能大事化小,找機會一走了之或說幾句玩笑話把這事揭過去。但是他選擇了要在道德上全面碾壓戰勝嫂子的方式。

    這確實非常符合武松的個性和氣質,出手就要弄死對方:現實世界中的老虎要弄死,以誅其命;道德精神世界中的汙點、不管多大的汙點,也要弄死,以誅其心!

    武松第三步不該的,是在被知縣派遣出長差之前,在臨別的家宴上主動醜事舊事重提而且是當著武大郎、甚至是當著衙門裡的土兵這些外人的面。

    武松再篩第二杯酒,對那婦人說:“嫂嫂是個精細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說。我哥哥為人質樸,全靠嫂嫂做主意看覷他。常言道:表壯不如裡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麼?豈不聞古人言:籬牢犬不入。”

    豈不聞古人言:“籬牢犬不入。”這話都能當著外人面明說,這是徹徹底底的當面打臉了,一點餘地不給人留的。

    果然,這話一出,潘金蓮再也沒有迴旋的餘地!不敢罵武松,當即指著武大郎就罵:

    那婦人聽了這話,一點紅從耳朵邊起,紫脹了麵皮,指著武大便罵道:“你這個腌臢混沌,有甚麼言語在外人處,說來欺負老孃!我是一個不帶頭巾男子漢,叮叮噹噹響的婆娘,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自從嫁了武大,真個螻蟻也不敢入屋裡來。有甚麼籬笆不牢,犬兒鑽得入來!你胡言亂語,一句句都要下落,丟下磚頭瓦兒,一個也要著地。”

    我是一個不帶頭巾男子漢,叮叮噹噹響的婆娘,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你胡言亂語,一句句都要下落,丟下磚頭瓦兒,一個也要著地。

    武松到這時候了,還不依不饒:

    若得嫂嫂這般做主,最好。只要口心相應,卻不要心頭不似口頭。既然如此,武二都記得嫂嫂說的話了,請飲過此杯。

    他還記得潘金蓮讓他飲那半盞殘酒的茬兒,在這還要以牙還牙,再羞臊嫂嫂一回。誅心之後,心上的刀口再灑一把鹽。

    好一個“一句句都要有下落,丟下磚頭瓦兒,一個也要著地”。

    此時的潘金蓮,還是有著強烈羞恥心的人。一個拒絕了給大戶當小妾的女人,怎麼會沒有羞恥心呢?然而她又是一個弱女子,受了這等窩囊氣,後來又受到王婆、西門慶不懷好意的厲害手段勾引,第一次沒把持住之後,心裡肯定也就破罐破摔了!

    你不是說老孃籬笆不牢麼?好嘞,老孃就是籬笆不牢,我讓你說的一句一句,都能找到下落,哪怕是一片磚頭瓦片,也要落在實地上。要不然老孃就讓你白說了!

    最後,潘金蓮給武大郎喂藥的時候,不提武松還好,要不說武大郎真是個愚人,躺倒床上半死不活,還拿武松威脅潘金蓮:

    你救的我活,無事了,一筆都勾,並不記懷,武二家來亦不提起。快去贖藥來救我則個。

    他要不拿武二說事,沒準還能留有一絲生機;提起武二,潘金蓮是決不能再讓他活的。

    所以說,潘金蓮殺武大郎,九成的原因都是武松!

    以上文字,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多包涵。

  • 3 # 月光侃歷史

    我認為,武松是有責任的。

    1、因為潘金蓮和西門慶害怕武松

    武大發現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姦情以後,對潘金蓮和西門慶進行威脅,意思是“你們倆等我弟弟回來就死定了,我弟弟老虎都能打死,還怕收拾你們倆?”也就是說是武松的能力促成了武大郎的捉姦,試想,如果武松是個普通人,鄉野匹夫,武大郎還敢這麼叫囂西門慶嗎?

    同樣,西門慶和潘金蓮也是還怕武松的,所以怕武大郎真的把他倆的姦情告訴武松,武松是不會放過他們的,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死人是不能說話的,只有武大郎死了,等武松回來隨便找個武大死了的理由,只要事情不敗露,潘金蓮還能改嫁給西門慶,二人的事情還能隱瞞下去,何樂而不為呢?

    2、可以說是武松激起了潘金蓮心中對愛情的渴望吧

    因為在遇到武松之前,潘金蓮還算比較老實的,她每天都做好飯等武大賣炊餅回來。奈何武松回來了,長得還算可以,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打虎的英雄。這就不免讓潘金蓮拿武大和他作比較,兄弟兩個為何差別那麼大呢。

    但是武松打虎歸來,讓潘金蓮春心蕩漾起來了,好多次都對武松進行暗示,明示。但武松是個大粗人,不懂男女之情,另一方面長嫂如母,怎麼可能幹對不起哥哥的事情呢。所以對潘金蓮惡語相對。

    武松走了之後,無意間見到了西門慶,西門慶自是對潘金蓮一見鍾情,而潘金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王婆的挑唆。加上她對武松的愛情,和愛而不得的一種惱火吧,使她很快就接受了西門慶的求愛。

    總之,如果沒有武松的出現,潘金蓮也許還是個守婦道的女人,和武大也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沒有武松的出現,武大也不會這麼威脅西門慶和潘金蓮,自己也不會被毒死。所以有一句話說的好“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 4 # 大先生的故紙堆

    這個問題是在引誘答者往“武二郎有責任”這方面想象的,可謂用心毒也。

    都說老嫂比母,耿直的武松武功了得,情商卻不是很高,對這個美豔的嫂嫂毫無提防之心,更別說一些暗示了,正是武松的神經大條,導致了一個女人的慾望在無限制的擴大,她覺得自己的暗示,這個打虎英雄是接受,直到最後的攤牌。但是,當武松不合常規地拒絕了潘金蓮的引誘之後,潘金蓮的如意算盤從九成把握變成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她需要證明自己。

    雖然,在整體故事的演繹上,這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做出的正確選擇,但是我相信,這確是很多看故事的人垂涎三尺的美事。作為有著七情六慾的芸芸眾生,有幾個能抵擋的住慾望的誘惑。所以後來者,為潘金蓮翻案的多,為武松點讚的少。也由此有了西門慶的出場和武大郎的死亡。

    武松不是料事如神的智多星,他在出差遠行的時候,沒有料到自己回來是這樣一個結局。我覺得,他看到自己哥哥慘死之後,一定是心中懊悔的。他肯定會嫉妒痛恨潘金蓮和西門慶,他也同樣會為自己的不周全而懊惱。既然有這樣一位濫情的嫂嫂,為何他當初就不能旁敲側擊地暗示一下自己的兄長呢?武松選擇的是逃避,這樣做的最終效果是助長了潘金蓮的囂張氣焰。

    有人煞有其事地說,如果當初潘金蓮沒有開窗戶,那麼整個中國歷史都會發生改變。這個笑話大體上說的是蝴蝶效應,說的是多米諾骨牌。所以,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魅力所在就是一環扣著一環地吸引讀者讀下去,如果說武大的死,武二是有責任的,這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在推導下去,我覺得應該賴景陽岡上的那隻大蟲,它的責任也很大。不是嗎?

  • 5 # 歷史三日談

    為什麼說有關係,還得從武大郎說起,在《水滸傳》裡面,要說誰死的最冤,恐怕非武大郎莫屬,但武大郎死的真慘?

    其實多數人直把關注點聚焦在了武大郎的“面”(好欺負)和武二郎的“強”(不好欺負)身上,殊不知武大郎也是雞賊加悶騷男一枚。

    潘金蓮是名震清河縣的大美名,大名鼎鼎,怎麼就“嫁”給了四肢短小、個頭尺許的武大郎?其實潘金蓮根本就不是真正嫁給武大郎的,而是別人送給他的。

    清河縣不大,卻也不是武大郎一個男人,況且任何一個武大郎以外的男人,從五官長相上來說,都比武大郎強出不少,怎麼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偏偏砸到了武大郎頭上?

    這就與武大郎和潘金蓮共同守護的秘密有關了,與很多人為了買房子協議離婚一樣,武大郎、潘金蓮二人也是有結婚協議的,這協議倒不是潘金蓮的傑作,而是把潘金蓮送給武大郎的張大戶。

    什麼協議?這潘金蓮只是寄存到武大郎這裡,他只有看看過過眼癮的權力,而沒有使用權。使用權在張大戶那裡,武大郎就是個開店的,別人隨時能來鑽他老婆的被窩。

    其實除了張大戶,金蓮小本本上登記的男人不在少數,什麼隔壁王大哥,對街的李大哥,統統都會來照顧金蓮一些方面的問題。

    也就是說武大郎的綠帽子,不止西門慶一頂,而是很多頂,這些事武大郎不知道嗎?當然知道,但是張大戶與他有君子協定,每月補貼給他一些錢財,武大郎覺得這些錢可以給弟弟娶媳婦用,便忍辱負重應承了下來。

    打破這一切平衡的就是武松,景陽岡打死老虎的武二郎,他的出現讓與潘金蓮有瓜葛的所有人都緊張。

    首先是金蓮,這玩意還了得,自己在外面招花惹草不是一天兩天了,要是武大郎說出去,不就完犢子了,女人嘛!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是不太多,經常用的就是出賣色相,但一向無往不利的潘金蓮,卻在武松那裡碰了壁。

    沒辦法,只能另覓他法,這就有了潘金蓮的定窗戶的棍棍打到西門慶頭上的橋段,西門慶是個高富帥,平日裡色膽就大,早知道金蓮乃清河縣第一美女,早就有意切磋切磋。

    兩人可以說是“不打”不相識,潘金蓮成功拉西門慶下水,也就是意味著武大郎早晚有一天得死,後面的事情大家也就很清楚了。

    因此,武大郎的死,與武二郎有很大的關係,但責任卻全在武大郎,自作孽不可活,明明是替別人看家護院,卻為了一些蠅頭小利,綠帽子翻來覆去的戴。

    天上不止會掉餡餅,通常還會下刀子!

  • 6 # 楊角風發作

    我楊角風來給回答一下吧!

    一般一部小說之所以能吸引人,就在於他是環環相扣的,牽一髮而動全身,也正是這種循序漸進的推進,才構成了武大郎、潘金蓮、武松的圓滿形象。

    那麼從這個故事來講,武松是有一定的責任,但是造成武大郎被害的原因裡面,武松的責任或許只能佔到1%不到,我們談論這個問題,需要看一下當時的社會環境。

    有人回答說,本來潘金蓮是貞潔烈女,因為不肯依從原先的一個張大戶,寧願嫁給武大郎!然後一直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家裡收拾屋子,等待武大郎賣炊餅回來,日子過得很好。正是因為武松的出現,才勾起了潘金蓮的慾望,也正是武松的冷酷無情,才導致潘金蓮情感無法發洩,最後跟西門慶混在了一起。

    這都是沒有看原著惹的禍啊,原著中寫的清清楚楚……

    水滸傳原著第二十四回:

    “那個大戶以此恨記在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

    這裡記載的清清楚楚,是這個大戶報復潘金蓮,把她嫁給的武大郎,並不是她貞潔反抗大戶,寧願嫁給武大郎也不屈從!

    還有人說的因為潘金蓮被武松拒絕以後,才開始變得放浪起來,其實也是錯誤的,還是在原著第二十四回:

    “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裡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裡薅惱。原來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會風流,這婆娘倒諸般好,為頭的愛偷漢子。”

    這裡寫的非常清楚,在潘金蓮見到武松之前,她就已經以偷漢子而聞名整個清河縣了。也正是因為她的名聲傳出去了,害得武大郎無法再在清河縣住,於是搬到了陽穀縣租房子住。

    剛搬來沒有多久,武松就出現了。

    武松一開始確實是看不出潘金蓮的問題的,但是作者施耐庵是透過上帝視角寫的小說,所以在潘金蓮第一次見到武松的時候,就暴露了她的小心思:

    “那婦人……自心裡尋思道:“武松與他是嫡親一母兄弟,他又生的這般長大,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說他又未婚娶,何不叫他搬來我家住?不想這段因緣卻在這裡。””

    由此可見,潘金蓮真的是情場老手了,第一眼看到了武松,就想到了他們之間有因緣,就打定主意要拿下武松!

    所以,從第一次出場上來講,不管是武松出現,還是武三、武四出現,潘金蓮都會這樣的!

    要怪也只能怪作者給武松的人設就是比武大郎高大帥!

    還有人說,如果當初武松從了潘金蓮,那麼武大郎也不至於最後命喪黃泉!

    說出這種話的人,先拉出去重打三十大板!

    在過去那個時代,長嫂是什麼?是母親一樣的存在,拿下自己的母親?這太狗血了,在那個時代,根本就不可能發生的事!

    我們繼續看面對潘金蓮端過來的半盞酒,武松是怎麼抨擊潘金蓮的:

    “武松劈手奪來,潑在地上,說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把手只一推,爭些兒把那婦人推一跤。”

    等到武大郎回來以後,她還先告狀:

    “爭奈武二那廝,我見他大雪裡歸來,連忙安排酒請他吃,他見前後沒人,便把言語來調戲我。”

    武大郎當然不信,結果去找武松,武松也是一句話都不說,氣呼呼的走了。

    武大郎再回去找潘金蓮,潘金蓮繼續挖苦武松,並且說出,如果武大郎再不信,那就寫一紙休書,把她休了?

    然後,武大郎就慫了!

    這時候的武松其實是有責任的,因為他沒有勸武大郎離婚,但是這種事情做兄弟的怎麼說得出口,而且一旦說出來,武大郎更認為是武松調戲潘金蓮了,所以武松一句話都沒辦法說。

    如果武松一直不說也就罷了,過了幾天,他要出遠門,他偏偏又刺激了潘金蓮一把,吃飯的時候他對潘金蓮說:

    “嫂嫂是個精細的人,不用武松多說……豈不聞古人言,籬牢犬不入。”

    這句話是提醒潘金蓮,收住自己的身體,不要讓野狗進來!

    臨走前又囑咐武大郎:

    “如若有人欺負你,不要和他爭執,待我回來自和他理論。”

    但是武大郎並沒有聽武松的這句勸,偏偏自己去抓姦,後來又威脅潘金蓮說武松回來要他們好看,結果命喪了黃泉!

    可以看出,武松的做法都很得當,考慮問題也非常周全,基本沒有失誤的地方,如果非要給他冠上一個責任的話,那就怪他太優秀了,如果他也是一個窩囊廢,潘金蓮和西門慶自然就不會怕他,不怕他,自然也就沒必要殺人滅口了……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 7 # 田獲三狐

    豈有此理,如果這種邏輯成立,那真成了狗頭上長角。因為武松不肯和嫂子潘金蓮媾和,做有悖人倫的事,潘金蓮惱羞成怒,恰巧遇到西門慶,兩人勾搭成奸,明鋪暗蓋。

    姦情敗露後一不做二不休用毒藥害死了武大郎。

    所以武松要對哥哥武大郎的死負責任,他為什麼不配合潘金蓮的引誘。

    武松只要接受了潘金蓮的挑逗,與其共赴巫山,日後潘金蓮的慾望得到滿足,兩個人夜夜笙歌,武大郎裝聾作啞,三個人就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而武大郎就會長命百歲。

    按照這種邏輯推演下去,二戰期間日本侵華的時候我們不做抵抗,它要哪片土地就給它哪兒,它要哪座城市就給它哪一座,我們就沒麼大的傷亡代價了。

    所以號召“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東西南北”做堅決抵抗的領袖要對戰爭期間大量的人員傷亡負責任,對嗎?

    不對勁吧,我們“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觀念使我們習慣寬容惡人,因為得罪惡人的成本遠遠高於得罪君子,這使得我們對於他們的惡行更喜歡妥協,縱容,以求得一時的心安。

    潘金蓮不論自身多麼不幸,但這不是她毒殺親夫的藉口,她要為此負責,武松做到了他應該做的一切,根本無須對此背上思想包袱。

  • 8 # 老照片

    武大郎被害,武二郎要說有責任也是說得過去的。

    先是,潘金蓮與武大郎的婚姻因為不般配,根基不牢,以至於潘金蓮見到“二叔”時,春心蕩漾,不可自拔。偏偏,武松不解風情,拒絕不當。最後,被“喚醒”的潘金蓮移情西門慶,而出現潘金蓮離武大郎而去的局面,矛盾越來越激化。

    再是,武大郎不僅相貌粗笨,心思也蠢。因為自覺配不上潘金蓮,心裡沒底氣,說話也陰陽怪氣,動不動就說,二郎來,好收拾潘金蓮,這也是武大郎自恃兄弟是打虎英雄而出口傷人的。無形中,也加劇了矛盾。後來,武大郎被西門慶、王婆、潘金蓮等人合謀毒死。假如武大郎認清形勢,心裡明白些,不至於如此慘。

  • 9 # 子非魚00111

    武大被害,武二當然有責任了,而且他還是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的。說實在的,我不大喜歡《水滸傳》因為太暴力,太血腥,尤其是對女人,武二真的不喜歡女人嗎?說不通啊,《水滸傳》裡他生的高大魁梧,力氣大的能徒手打死一隻大老虎,若說他不喜歡女人,不是身體有問題就是取向有問題,不然就是天生的不喜歡女人,天生不喜歡女人的男人有嗎??武二自小好鬥,常常因為和鄰里打架失手而離家,每次打完架,他跑了,留下他哥哥武大整天給他擦屁股,收拾殘局。這次還是因為打架離家有一年多了,再回來的時候他哥哥已經娶了個如花似玉的女人做老婆,潘金蓮不但當得起這如花似玉這四個字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個豐饒美麗的女人,說她是行走的荷爾蒙一點都不過分,這樣的女人是武大能吼得住的嗎?他連保護她都做不到,他們之所以搬家是因為“我近來取得一個老小,清河縣人不怯氣,都來相欺負,沒人做主。你在家時,誰敢來放個屁?……” 如果武大是一般男子,大概就不會有這樁公案,偏偏武大是個侏儒,這就尷尬了,生的美是她的錯嗎?追求人性的基本權利她有錯嗎?這在任何時代都沒有錯吧,再說了,潘金蓮也不是生性淫賤,她是因為拒絕張大戶才遭到這樣的報復的,在那個要求女人足不出戶的年代,她幾乎沒可能去大街上認識別的帥哥,萬幸的是,這個侏儒丈夫竟有個這麼帥氣的弟弟,無論如何為了自己以後的幸福都應該試一試,找個正常的男人過日子,潘金蓮的想法就是這樣簡單。書中為了把武二塑造成一個俠肝義膽的英雄,就除去了他的感情,把他寫成了一個嗜血的,殘忍的幾乎滅絕了人性的英雄。我想並不是武二不喜歡女人,而是他自己運氣不好,對他有意思的女人,不是親哥哥的女人就是乾哥哥的女人(孫二孃)讓他一開始從道義上就揹負很大壓力,“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這是武二第一次見到潘金蓮時對她的印象,不是完全沒有感覺,他還是注意到了她的美,如果她不是他的嫂嫂,如果她先遇到他,如果……,這樣的假設如果真的成立,她還會是那個千人所指,萬人所罵的淫婦嗎?而武二還會變成殺人狂魔嗎?無情未必真豪傑,誰說為了道義就必須犧牲兒女情長?可惜這一切都只是假設,就憑著潘金蓮對他自己的勾引,武二一定能知道,以潘金蓮的美她是不會安分守己的,以武大的慫(他是真的慫)一定會有禍事,而他卻一逃了之,任憑武大被人害死這樣的禍事發生,難道他沒有責任嗎?

  • 10 # 王志屯牛金江

    武大郎娶潘金蓮,那是天上掉的餡餅,白送給武大郎還倒貼嫁妝,這就註定了武大的悲劇結局。金蓮屬虎,那一年二十二歲,武松屬豬,二十五歲。武松若好色有盜嫂的心,早就一拍即合,武大會死於武二之手。不死於兄弟之手,就得死於和金蓮相好的人手裡,因為武大不會風流,潘金蓮正是女人生育的好年齡。

    原文有:‘原來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矮短,人物猥獕,不會風流,這婆娘倒諸般好,為頭的愛偷漢子。有詩為證,金蓮容貌更堪題,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風流清子弟,等閒雲雨便偷期。’如果從人性的角度,潘金蓮並沒有多大的錯。‘可怪金蓮用意深,包藏淫行蕩春心。’撩撥武松不成,反遭搶白一頓,你想想場面多尷尬。

    常言說,家中醜妻近地寶。你有一個姿色出眾女人,總會有人覬覦,再加上牆裡紅杏自己都想出牆,誰還能攔得住?即便武松沒去出差,時間長了,西門慶定會設計陷害武松。你想武松和何九叔拿著證據去縣衙立案,知縣因收了西門慶的銀子而搪塞武松的心態,武松去東京替知縣送的銀子都是搜刮來的。這要是林沖,弟兄倆都得遭暗算,還好是武松,走法治的路不通,自己了斷。只因有了武松,看《水滸傳》,才讓讀者也有像武松血濺鴛鴦樓後的感覺:‘這口鳥氣今日方才出得松嗓’。若只是林沖,豈不把人窩囊死?

    只是可惜潘金蓮早生了一千年,若在今日,定會是個網紅,也不會去謀殺親夫,不行離了各得其所,豈不甚好。今日的女人若放到千年前潘金蓮的處境,能保不謀害親夫?人性沒錯,錯得永遠是命運。

  • 11 # 公子趙小昭

    推動潘金蓮灌下毒藥弄死武大郎的那隻手,卻是武松的“一對拳頭”。

    武松“一對拳頭”早已家喻戶曉,他能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這其實讓人挺害怕的。生活中五大三粗的人,甚至武功很好的人,很好打交道;反倒是那些流氓混混,走路橫著走的人才是讓人躲閃的人。

    潘金蓮很怕武松。

    一開始是崇拜,因為是英雄,可是在崇拜的背後,有部分因素是對其“打死老虎”的能力恐懼。到後來武大郎說要把她的事情告訴武松,她頓時嚇得魂不附體。

    這是武松給武大郎之死埋下的雷——潘金蓮之前勾引武松,武松火冒三丈,對嫂子大發脾氣,一點面子也不留,而且見面就吵架,導致了雙方有事不能溝通。潘金蓮十分壓抑,女人在家庭關係一旦壓抑,出軌是很自然的,就如婆媳關係長期緊張,夫妻有矛盾很容易導致婚外戀一樣。問題在於一旦出軌,就走向了不歸路,潘金蓮跟武大郎居然陷入你死我活的矛盾,潘金蓮甚至不惜同歸於盡,為什麼?

    關鍵是武松。

    大郎明明知道武松不會放過潘金蓮,卻拿武松威脅潘金蓮。武大郎捱打(西門慶踢了一腳)之後,安撫潘金蓮或許還有活路,但是你明明知道潘金蓮害怕武松,但是卻時不時提起,這是赤果果的恐嚇威脅啊,不是在找死嗎?

    武松的性子太兇狠,下手沒有輕重往死裡整。他容不得潘金蓮犯錯,一旦察覺潘金蓮出軌,至少會暴打西門慶一頓,以後潘金蓮的日子更不好過,整天在武松的虎視眈眈之下,渾身打哆哆,戰戰兢兢,心驚膽寒。

    所以,想到這個後果,潘金蓮的第一反應是滅口。

    但是,從來輿論都一邊倒指責潘金蓮謀害武大郎,沒有人同情潘金蓮在武松的淫威之下如履薄冰的日子。

    潘金蓮的殺人和武松的威脅,誰讓人震撼?當然是殺人。所以人們更多地指責殺人的人:潘金蓮。

    人們關注殺人的同時就忽略了另外一個關鍵詞:威脅。為什麼?因為殺人直接與人的生本能相關。

    心理學有個術語:遮蔽效應——當行為存在多個可能的解釋的時候,更“吸引眼球”的解釋往往會佔上風,不管其是否真正的解釋。換句話說,“吸引眼球”的外部動因會“遮蔽”微弱的小聲音。

    武松出差之前,居然在飯桌上規定武大郎幾時出門,幾時回家,還說“籬笆扎的牢,野狗入不來”這樣極具侮辱性的話語。武松在家裡的窩裡橫直接導致了哥哥的家庭悲劇,但是武松不會認為有錯。

    武松是個英雄(打虎英雄),而英雄必然會產生光環效應,光環效應必然產生遮蔽效應,遮蔽效應必然導致人們產生錯誤的認知:英雄是不會出錯的,一俊遮百醜啊。

    潘金蓮毒殺武大郎的事情上,沒人會認為其實是武松的兇狠害死了武大郎。武松看重結果——就是擔心潘金蓮出軌,所以惡語相向,結果結出了惡果,潘金蓮殺夫。

    所以,武松歸根結底還是個凡人,不是“天人”。

    一個聰明的人應該知道,武大郎跟潘金蓮的婚姻其實是個瓷器。

    假設武松沒回清河縣,而潘金蓮確實偷情了,潘金蓮也不至於下毒手毒死武大郎。

    假設武松回來了,而且武松是個講理之人,脾氣不那麼暴躁,潘金蓮也不至於害怕武松到殺害武大郎滅口的程度。

    假設面對嫂子的勾引,武松不是火冒三丈,而是冷處理,不惡語相向,就算最後潘金蓮還是跟西門慶勾搭上了,武大郎也不至於斃命,武松也不會丟掉公務員的大好前途淪為階下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最無助的時候,你會想起誰?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