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空谷山人

    米芾是個好玩的人!

    他的章法結構也很好玩。

    一帥性

    二章法很講究

    三很自負

    四學米芾者生,似米芾者死!

    外行說書別當真!

  • 2 # 許悅愛書法

    你的米芾行書寫得挺不錯!相信專門對此下了不少功夫。那麼我就班門弄斧地說說米芾書法的結構特點:

    1.米字結構中宮收緊是一大特點。

    筆畫多的字中宮填滿,我們可看其代表作《蜀素帖》,如下圖:“鶴、歲、寒、龜、壽、種”等等。

    △米芾《蜀素帖》區域性

    再看看其尺牘札記也是如此,米芾的《致伯修帖》如下圖:“啟、畫、過、泗、要"等字,筆劃比較多的,都寫得非常緊湊顯得精神。抓住這個特點…由此去理解米芾的八面出鋒和“刷字"法也方便多了!所以…米芾的字重心一般情況下都在整個字的中心位置上,偏差較少。也正因為這個結字特點,因而形成

    了他較為獨特的章法風格,章法上行列似有一條條縱軸線,不論筆毫八面出鋒、縱橫馳騁也不離中軸線,這又是他的神妙之處!

    2.對於筆劃數少的字,米芾書寫時的處理就是讓其小,這是自然之道!

    “大個子"讓其粗壯,“小個子"顯其精悍。如下圖:“公、三"等字筆劃數最少,所以在一篇幅中就寫得最小。

    △米芾《苕溪詩帖》區域性

    3.字形偏長,橫劃角度偏大,長橫…短處理。所以米芾書法比較少出現大開大合的形狀。

    其橫劃右端高出較多,而且長橫一般都寫得相對較短,如上圖《苕溪詩帖》中的“景、半、看"等字中的長橫,都寫得比較傾斜度大或者較短很多,以方便上下接筆的“快”、“狠”、“準"。這種特色處理…又為其“刷"字,提供了方便的法門。

    這幾個關係相互相成,所以米書看起來縱勢精神爽利,如快刀斬亂麻,又如瀑布飛流直下!

    4.一字裡面,筆劃連帶多,而且這種連帶有點模糊、率直。

    米芾單個字裡的連帶筆劃較多,特別是非主筆。如上圖《苕溪詩帖》中的“景、謝、時、酒`點”等字,中間某些非主筆似乎一抹而過,有點象中國水墨畫的意韻!這似乎又再次強調了他至為得意的“刷"法。當然,其主筆處毫不含糊…骨力瘦硬、精神爽利。這樣…一主一次,一快一慢,一強一弱,一清一濁,一正一側構成了米芾書法獨有的風格吧!

    以上是我對米芾書法結構的不成系統點滴看法,尚有不足處,拋磚引玉以望方家賜教!謝友邀答。

  • 3 # 楊炳升66

    實在對不起,對於米芾的書法,本人看過,可是,卻從來沒有臨過。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的東西我沒有用過。

    因為我的記憶力很差,腦子裡面不盛東西,每逢創作時,我都要到大字典中去找字。自己看到認為好的,就拿過來,再根據自己的偏好,整理一下就行了。至於是誰的字,我根本就不問。因此,別人就說我的字是江湖書法。

    對不起了!

  • 4 # 天樂書法

    一:強調欹側,搖曳多姿

    二 :重筆爆點,對比懸殊

    三:填實塞滿,一線之光

    四:弱化其餘,一枝獨秀

  • 5 # 阿喆隨筆

    米芾是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祖籍山西太原,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臨摹古人書法可以達到亂真程度。

    米芾平生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其用筆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對書法的分佈、結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所謂的字形結構,說白了就是“零部件”的組合,將點畫之類的單個筆畫,組合成一個整字,這就是結構,也被稱之為結體。米芾在其作品中能夠運用筆鋒的靈動性,輕鬆做到行、轉、提、按、收、縱而隨心書寫,收放自如,這就是心無旁騖傾慕於書法的追求者所表達的自我真情。

    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

    對米芾的行書,後人的評價是“沉著痛快”四字,“沉著”和“痛快”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但米芾駕輕就熟的使矛盾的兩面正反相合,靠的就是爽利的筆法和多變的結構。

  • 6 # 雪飛書法藝術交流

    米芾的字,是他達到一定高度後,基本是隨心所欲書寫,不像王羲之的字有法度,可以總結出一些書寫規律。米芾的字想寫好,不要去學他的結構,更重要的學他的運筆。古人是可以根據前面筆劃的失誤後面做調整的,米芾卻往往故意創造“失誤”再去處理“失誤”。這樣創作出來的字,矛盾重重,也就是說他的字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不斷的臨帖,臨帖,再臨帖,當量變達到一定的量形成質變,才能完全掌控。

  • 7 # 傑傑123123

    米萊對書法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他認為書法應該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注重整體的氣韻兼顧細節。米萊的筆法特點是在轉折、正側、頓挫中起筆的時候都是先重後輕,他的捺筆的輕重就變化很多,並不固定。

  • 8 # 劉智華

    你好!

    一個把書法當做美食的老師

    我最近幾年練的也是米芾的書法,我試著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希望你能夠從中有所收穫!

    米芾,字元章,他可以說是古代的一個職業的書法家,他對古人的技法深刻理解,而且以持之以恆的揣摩練習,在古代書法家當中以精勤學著名!他自稱一日不書,便覺思澀。

    下面以我的實踐經驗和理解所得,來談一談米芾書法的結構:

    結字本於用筆,用筆生結構。也就是說在結字上要達到一種自然而有變化,才算好的結構處理。米芾在結字結構上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面貌:

    1.奇正相錯

    在結字時,透過傾斜和錯位,來實現奇正相錯,險而不怪,危而不失,給人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

    2.疏密關係

    在漢字原生態結構中,筆畫有多有少,這就使得筆畫多的就更密,筆畫少的就更疏,也就自然成為了書法處理的藝術素材,米芾,他並不滿足於這種原生態,他在字與字之間進行了疏密的重組,他的那種隨意佈局,天機流蕩,別開生面你處理,處處彰顯書法藝術的生命力;

    3.同件差異

    藝術拒絕雷同,米芾把同形異構當作提升其書藝的重要手段,字字有別別,萬字不同。他善於依據一個字,所處的周圍環境對一個字的大小、收放和字勢進行合理安排,裝單個字納入整幅作品之中。

    4.左傾態勢

    米芾整體字呈左傾的態勢,也會透過右傾的字來調整行的佈局。他追求的是字形斜傾跌宕起伏,他善於對單個字部件進行挪移,也使字形結構險絕異常,動態萬千。

    我認為,總體說來練米芾的書法,要先打好基本功,然後再理解他的追求,再進行米芾的筆意上的練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最後願你學有所得!書藝精進!

    寫在最後:

  • 9 # 國粹繁榮絢麗日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宋太原人,後徙居襄陽,字元章。號鹿門居士,又稱海嶽外史、襄陽漫士。累官禮部員外郎,知淮陽軍,世亦稱米南宮。性情好潔,世號水淫;行多違世異俗,人稱米顛。家藏古帖,有晉人法書,故名其齋為“寳晉齋”。書法得王獻之筆意,超妙入神,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四大家。

    宋代“文雅之盛”,轉換了文風;改革了學書風氣,仰慕顏書的“臨大書不可奪”的精神,即人品與書品的統一性。宋人認為,書法的韻致充分表現在“平淡”、“簡易”和“含蓄”中,無絲毫的矜眩、虛美。而“行書”與“真”和“草”相比,最能表現“平淡”、“簡易”的境界,所以當時的書法大家極重“行書”。

    米芾自幼聰慧,少時學顏真卿書法,能寫大字,十多歲能出碑版,博聞廣集,古文詩詞,無所不涉;對於書畫以己為追。宣和時被推為書畫學博士,又對歷代各家書法曾下過很大功夫臨摹,廣學眾家之長,自稱“集古字”。其擅長行、草、篆、隸諸體書,以行書成就最高。蘇軾對他的行書墨寶給與了充分的肯定和極高的讚譽:“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為鐘王並行”。米芾書法、山水自成一派。平生喜蓄金石古器,尤嗜奇石,世有《元章》拜石之語。著有《寶晉英光集》、《書史》、《畫史》、《硯史》等書。晚居江蘇鎮江。亦稱“吳人”。

    其實,米芾書法的“搭配和排列”及獨特風格,就是彰顯其作品在用筆瀟灑、沉著之下,兼用正、側、藏、露等多種筆法,揮寫自如,富於變化,法度整然而又時新意的創作,“書法結構”亦在簡易平淡之中。

    可謂:結構圓備如篆隸,飄逸灑脫似行草。

  • 10 # 茶聖故里一簑翁

    要系統講米芾的結構,決非一篇文章可以說明白的,即便海嶽自己也是個難題。

    最好只就出題老師自己所臨之帖來適當說明,以供參考。

    《蜀素帖》1088年10月寫成,時年米芾38歲。38歲,我們還在研究初等用筆結字,而米芾則以一幅搖曳不羈的蜀素奠定了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按說,米芾活了57歲,難道他後來的書法作品都不如38時作品嗎?非也!後面好作品非常多,但人走向成熟後,露出的氣息反不如青壯年時神彩飛揚,所以學《蜀素帖》神彩極為要緊!神彩體現在哪裡呢?

    一曰左右搖曳,跳蕩不羈。

    帖中一半以上學上左下右伸展,三分之一上右下左,少量雜勢,做字都在一種側勢運動之中。

    二曰濃淡相間,枯溼間陳。

    整篇中以濃開頭,後濃淡漸次展現至中後部細至極致,如佔已久獨等字惟剩鋒穎扎過,粗細形成強列對此,極具衝擊為。

    三曰收放自如,八面出鋒。

    其字有上收下放,下收上放,右收右放,右收左放,中收外放等等。入鋒出鋒不拘一格,神彩飛揚。

    四曰藝高膽大,不改一字

    蜀素材質一時珍品,三代之中無人敢寫,米癲下筆,六百餘文,僅添一字,餘無改無塗,一路刷過,濃淡枯溼,收放自如,好帛好文好書,自是彪炳千秋了。

    再說出題老師所習之字,已略備法度,但氣息明顯偏弱,粗看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筆法還要加強。沉著痛快的筆法不一定速度快,是筆要壓得住,立得住,才有力度。沒有線條的勁挺力度,結構將是空架子。拿個比方來說練武如果徒有空架子,而無銅拳鐵腿也是無用的。所以筆力線條務必勤研。

    二是墨法要區分。該粗就粗,該細就細。粗細如音樂節奏,平淡使人昏昏欲睡,錯落有致則令人隨樂起舞。題者老師之字平淡弱化了節奏。

    三是章法要聚氣。元章之書借烏絲檢斂氣,如無烏絲欄,估計也會減分。建議老師試試,模擬烏絲欄寫寫,章法可能立馬改觀。

  • 11 # 書道拍案

    誰能系統的講講米芾書法的結構?這個問題有點大哦,要想說清楚可以寫本書了。不過還是可以簡單從幾個方面聊一聊,希望帶給你些啟發和方向吧。

    好多人一提到米芾就說“八面出峰”,但這太籠統。除了用筆的豐富性,他的字更多是他的結體與點畫的豐富多變才使作品面目險絕奇特,沉著痛快,並且過目難忘。

    舉幾個方面吧簡單聊下吧(供參考)

    粗細

    行書的變化,首推線條粗細的變化,要克服等粗體的美術字。簡單舉例

    1.左粗右細

    2.左細右粗

    3.上粗下細

    4.上細下粗

    大小

    米芾字形大小的變化也是多種多樣,既遵自然形態,又別具匠心。任意取三字,皆有大中小之別。

    相背

    相背,點畫的安排有相向和相背的關係,可以避免用筆的單調和結構的呆板,增加趣味。隨便舉四點。

    1.兩橫相向

    2.兩豎相向

    3.兩橫相背

    4.兩豎相背

    疏密

    從古至今,優秀的書家都十分注重筆畫結構間的疏密關係。

    所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計白當黑,奇趣乃出”。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疏則洞達,密則茂密;疏密得當,風神乃出;若平均使用筆墨,點畫平均排列,平均分割空白,當密不密,當疏不疏。則難成佳作。

    上密下疏

    上疏下密

    開合

    開合一般是左右結構的字,為了使字生動活潑,必須打破平衡而採取的一種結字方法。上合下開,上窄下寬,似寶塔外形。顯得重心穩定;而上開下合,上寬下窄,似倒三角形,顯得峭拔險峻。一正一奇,相得益彰,而米芾正是運用開合高手!

    1.上合下開

    2.上開下合

  • 12 # 和志剛兩袖清風

    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書法家、畫家、理論家。

    米芾書法主要作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嶽命帖》《苕溪帖》《殷令名頭陀寺碑跋》《蜀素帖》等。

    米蒂的書法自成一家,大家風範。值得下功夫學習,書法用筆特點獨特“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善於在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最近兩年我學習米芾書體,重點臨寫《苕溪帖》《蜀素帖》寫者痛快,看者入神。作品與大家分享

  • 13 # doco一畫

    米芾是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祖籍山西太原,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臨摹古人書法可以達到亂真程度。

    米芾平生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其用筆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對書法的分佈、結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所謂的字形結構,說白了就是“零部件”的組合,將點畫之類的單個筆畫,組合成一個整字,這就是結構,也被稱之為結體。米芾在其作品中能夠運用筆鋒的靈動性,輕鬆做到行、轉、提、按、收、縱而隨心書寫,收放自如,這就是心無旁騖傾慕於書法的追求者所表達的自我真情。

    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

    對米芾的行書,後人的評價是“沉著痛快”四字,“沉著”和“痛快”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但米芾駕輕就熟的使矛盾的兩面正反相合,靠的就是爽利的筆法和多變的結構。

  • 14 # 餘老闆YCL

    米芾是北宋的書、畫、理論家。自成一體,以行書為主,起筆、行筆、運筆、收筆,揮灑自如,圓潤有力度,法度很高,受到了現在藝術愛好者的喜愛,我們可以臨暮,最終形成自己的體系,把古人的藝術發揚光大。送你一個字:自體。自己理解。

  • 15 # 瓦屋齋主人

    米芾書法“沉著”“痛快”。米芾書法結構規律基本與二王悉無二致。

    1.強調欹側,搖曳多姿;

    2.重筆爆點,對比懸殊;

    3.填實塞滿,一線之光;

    4.弱化其餘,一支獨秀。

  • 16 # 三人行369李龑

    米芾行書,字字天馬行空,恣肆揮灑,無論是用筆,還是取勢,均變化神奇。由於行書是一種隨意的書體,幫字點畫的起筆、行筆、收筆、駐筆、連帶下筆、順接上筆的接法、折前折後等都應充分展現,另外墨的枯潤、筆畫方圓、剛柔、輕重亦應在字中顯露出來。

  • 17 # 藍月閣詩畫

    米芾的書法用筆非常自信,用筆主要特徵是刷字用筆。米芾書寫動作較快,然而並非輕浮虛薄,不失“六朝妙處”、不失沉著,而是在如飛一般的運筆速度中一氣呵成,輕鬆完成了一系列高難度動作。

    米芾素有“米顛”之稱,行為怪異,出乎常理,高傲自得,不可一世。字如其人,米字在取勢上以外拓為主,竭力張顯個性。他自語“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此言既是其筆法的精解,也是其書法結字的至言。米芾結字,雖四面均較得勢,而從整體上又以左側為主。這種字法與晉人貫用的取勢方法相近,只是其傾側的角度要比晉人大膽的多。米芾字形修長,俊美飄逸,英姿颯爽,秀美絕倫。他將其最Sunny的一面展示出來,因而結字上也力求盡善盡美。

    米芾作為宋四家之一,其書法藝術在當時就備受世人推崇,既使在當代的今天,臨習米芾書法者也很多,足以說明其書法及其精神的藝術魅力所在。

  • 18 # 雲間沈度

    米字點畫、結構非常富於變化,學習米書,首先是其變化多端的點畫特徵讓人難以捉摸。在臨習中要多加分析,總結規律。

    1、左尖橫。起筆就出鋒,有的被米芾處理得鋒利無比。

    2、右尖橫。收筆靈活,左粗右尖。

    3、右鉤橫。右邊自然帶出鉤來。有下自然帶出鉤者,也有向上挑者,主要是為了映帶下一筆。

    4、波折橫。老米時常把橫畫處理的一波三折。

    5、左實右虛。起筆即重,橫的開頭粗大,有多種變化,有藏鋒者,有露鋒者,而且米字橫的開頭多帶有圭角,顯得神采奕奕。

    這類橫畫主要彌補結字的倚側而加重分量。

    6、多橫組合。一個字中較多橫畫或橫勢,注意變化,不可呆板。

    7、橫的變化,起筆很關鍵。起筆的角度不同,姿態各異。墨字連續5橫,老米處理的筆筆不同。

  • 19 # 厚積齋書法

    米芾書法,八面出鋒,結字左低右高,線條爽利。下面我們具體說一下米芾書法結構的特點。

    一、大小長短

    行書講究參差錯落,穿插避讓的美感。最忌諱“狀如運算元”,如果把每個字寫得大小一樣,就好無藝術性可言。所以,米芾行書中表現出大小長短。 我們在臨帖時,一定要注意。

    二、左低右高

    在米芾書法中,左低右高的字很多。這也是米芾結字的一個特點,在臨習中應該注意。

    三、空間分割

    在米芾的行書中,幾乎每個字都很注意空間的分割。我們留意的話,你會發現幾乎每個字中,都有個字眼,這個字眼就是這個字的亮點。正是有了這些空間分割出來的字眼,才是米芾的行書神采飛揚。比如下面這個“理”字。王字旁上部留出一大片空白,王字旁和裡字中間下部留出一片空白。這兩個空白就是這個字的字眼。有了這兩個字眼,這個“理”字就很有味道。

    所以,我們在臨習米芾行書時,要注意這些結構規律,有了這些認識,能使我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0 # 萌球C

    米芾對書法

    米芾,宋代書法家,宋四家之一。

    米芾對書法的分佈、結構、用筆,都有獨到的體會。章法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用筆特點飄逸瀟灑。 《米芾行書技法》所講解例字以米芾《蜀素帖》為例,本帖字型結構奇險率意,變幻靈動,縮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麗頎長,風姿翩翩。用筆縱橫揮灑,方圓兼備。形成了《蜀素帖》獨具一格的章法。 《米芾行書技法》由雅風齋主編。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字型結構奇險率意,變幻靈動,縮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麗頎長,風姿翩翩。用筆縱橫揮灑,方圓兼備。

    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大概姜夔所記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

    代表作有《研山銘》《蜀素帖》《虹縣詩卷》

    《多景樓詩冊》《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詩卷》等

    借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詩卷總而言,

      此卷用筆中鋒直下,濃纖兼出,落筆迅疾,縱橫恣肆。尤其運鋒,正、側、藏、露變化豐富,點畫波折過渡連貫,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無雕琢之痕。其結體舒暢,中宮微斂,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時長畫縱橫,舒展自如,富抑揚起伏變化。通篇字型微向左傾,多攲側之勢,於險勁中求平夷。全卷書風真率自然,痛快淋漓,變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書的典型面貌。吳其貞《書畫記》評此帖曰:“運筆瀟灑,結構舒暢,蓋教顏魯公化公者。”道出了此書宗法顏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藝術特色。

      此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諸友等詩,先臣芾真足跡,臣米友仁鑑定恭跋。”後紙另有明李東陽跋。據鑑藏印記,知此帖曾藏入南宋紹興內府,明楊士奇、陸水村、項元汴諸家,後入清乾隆內府,並刻入《三希堂法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都喜歡看什麼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