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吳山野士
-
2 # 南京陳東
首先要注意這兩個名詞的定義:文化是人類心靈(精神世界)的外化,這個是廣義的理解,精神世界具有內在性的一面,人的心靈總有一些他人無法感知的東西,這些方面不是文化;精神世界具有外化性的一面,人的心靈總會透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這些形式就是文化。波普的“世界Ⅲ”指的就是文化。
狹義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與經濟、政治相對應(“文化建設”等概念和相關判斷中的文化一詞)。而狹義的文化是指語言文字和文學藝術等等,與思想道德、科技教育相對應(“文化素質”等概念和相關判斷中的文化一詞)。文明則是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各種活動及其積極成果,是人類創造的各種財富。文明包括四大方面:①生態文明;②物質文明;③政治文明;④精神文明。其次,就要看兩者的區別和聯絡:區別在於文化的外延大於文明的外延。文化既包括積極的東西——文明成果,也包括消極的東西——文化垃圾二者的聯絡在於文明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中的寶貴財富。
-
3 # 一本順一
簡單的說,文化是思想認知上的,文明是物質環境上的。一個內。一個外。你大腦裡面的知識是文化,你吃穿用度是文明。
-
4 # 麥地影視
文明和文化是統一的。文化是文明的表現形式,不文明的文化是糟粕,而優質文化的發展推動文明的進步,也就是說文明中肯定有優質的文化,而優質文化又推進文明。
-
5 # 猛禽950
文化含有三個方面,
一,理論,
二,實踐,
三,精神,
而文明則是文化裡的的一小部分,
理論~
文化的理論都在書裡了,古籍書,現代書……
實踐~
生活中遇到的種種事情就是實踐……
精神~
愚公移山,不屈不撓,勤勞勇敢,
不卑不亢,寧折不彎,視死如歸,
文化是一個國家人民的思想精髓,它包羅永珍,
小~從吃喝拉撒睡……
大~從戰略層面到世界層面……
文明只是文化中的一個小點而矣。
-
6 # 子木若李
文化與文明的在時空維度上有區別 。
從內容上來說,文化是人類征服自然、發展社會及改造自身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而文明則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華部分。
從時間上來說,文化存在於人類生存的始終,人類在文明社會之前便已產生原始文化,文明則是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所產生的。
從表現形態上來說,文化是動態的漸進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文明則是相對穩定的靜態的跳躍式發展成果。
從內涵上來說,文化是中性的,文明是褒義的,人類征服自然和社會過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動、過程和結果是一種客觀存在,既有精華,也有糟粕,但它們都是文化。文明則和某種價值觀相對應,是指文化的積極成果和進步方面,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是一個褒義概念。
-
7 # 文人也扛刀
有文化人不一定有文明素質,文明素質高的人文化層次不一定高。這要看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跟好人學好,素質低的家庭教育不出高素質的文化人。
-
8 # 傳承書道袁建華
文明是人類有別於其它物種的第一標誌,人類的文明是從原始時期就自動形成確立的,也就是說自從有了人類,文明意識就已經開始了。父系社會和母系社會的文明奠定了堅固基石。經過各種時代,無數輩人的創新和創造傳承,使社會得以文明禮邦,安居定國。
“現代文明”的進步,也正是靠口口相傳,代代相授而確立的。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尊卑、層級明確、恩怨分明、民眾守則,才有中國特色的文明體系。
“文化”是指世間萬物透過經久不衰的摸索和探索形成的一種固有模式,其含義也指明要達到一定的境界,一定的氛圍才形成文化結構。文化是廣泛的,包羅萬千,門類繁雜。天文地理、人文物語等都有各自的文化特點。大到國之文化、種族文化、宗教文化……小到茶水文化、菸酒文化、彩禮文化……文化,無處不在。都被放大,弘揚。
文化和文明是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體系,但是文明產生了文化,文化成就了文明,是攜手共進不可分割的。在文明社會和國度裡,才有文化的澎渤發展和豐富。
人類在文明社會中生存,在文化氛圍中生活,在兩者之間造福子孫,經久不衰!
-
9 # 使用者言午澤群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與變革過程中,相對於政治、經濟、社會形態,物質構成,人文地理等等精神思想的總和。是千百年以來人類對客觀世界認知,精神追求的最高智慧。在人類發展史上創造了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體系。文化的特點,包羅永珍,是社會生活要素形態的集中體現,即精神圖騰、地理風情、傳統習俗、宗教信仰、道德規範、價值觀念、文學藝術、審美情趣等等。
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既有傳承又有發展,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民族精神。
文明,是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和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是文明的基礎,文明是文化的表現。任何文明都有文化的背景和基礎,但文明的程度可以影響文化的改變。從意識形態分析,文化偏重於精神和道德規範,而文明偏重於物質和技術,如不同時期發明的馬車、汽車、輪船、飛機等,一項發明的成功,便會迅速傳播,而作為文化是以精神和思想凝聚,文明即包括精神財富,也包括物質財富,文化包括精神財富,不包括物質財富。
-
10 # 愛芳書法
文化和文明是兩個相近的詞,有不少的人容易搞混淆。
我的理解,主要是在‘’化‘’和‘’明‘’上去認知。
化即變化,消化。領會,融會貫通。
明即清楚,明白。明顯,公開顯露。
一,文化
文化是一種很廣泛的概念。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
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二,文明
是歷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共秩序、良好風俗的總和。
三,文化與文明的區別
A,內涵上的巨別:
文化是人類征服改造自然、社會及人類自身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
文明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華部分。
B,時間上的區別:
文化存在於人類生存的始終。人類在文明社會之前便已產生原始文化。
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C,表現形式上的區別:
文化是動態的、漸進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
文明則是相對穩定的、靜態的、跳躍式的發展過程。
D,詞義上的區別:
文化是一箇中性詞。人類在征服、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一切活動過程都是一種客觀的社會存在。其中既有優秀的、有益的、促進發展的內容,也有糟糕的、有害的、不利進步的東西。但它們都是文化的內容。
文明是褒義詞。和正確的價值觀相聯絡,是指文化的積極成果和進步。
四,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
世界上曾經有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中國。他們在三千多年前都是燦爛輝煌的帝國,如今,三個古國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唯獨我們中國一直延續至現在,仍然是光芒四射,照耀世界!為什麼?因為有巨大的精神財富—中華文化!而另外的三個之所以滅亡,是他們的文明缺乏偉大的文化作支撐!
1,中華文化
2,中華文明
是體現中華文化獨有的思想觀念、道德禮儀、社會秩序、人文精神、發明創造等總和。它包括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
如:孝悌。這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強調子女對父母要盡孝道,要贍養老人。弟妹還要敬愛兄長。這是華人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獨有的精神文明。
再如: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就是獨特的物質文明。它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中華文化決定中華文明,中華文明承載中華文化!
最後,旅遊老爹要說:做為一個華人,要有文化,要講文明!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這就是有文化!
宏揚道德精神,用禮儀待人。修身治家,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厚道做人,誠信做事,不昧著良心。這就是講文明!
-
11 # 言者青青
這個問題的關鍵詞是“文化”和“文明”。
文化言簡意賅地講:“文化”是一種變成了習慣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價值,最後的結果是形成了一群人的集體意識。
文化與文明(網路圖片)
文明詳細地講:文明是有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的總和。文明是使人類脫離野蠻狀態的所有社會行為和自然行為構成的集合,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觀念、工具、語言、文字、信仰、宗教觀念、法律、城邦和國家等等。由於各種文明要素在時間和地域上的分佈並不均勻,產生了具有顯而易見區別的各種文明,具體到現代,就是西方文明,阿拉伯文明,東方文明,古印度文明四大文明,以及由多個文明交匯融和形成的俄羅斯文明,土耳其文明,大洋文明和東南亞文明等在某個文明要素上體現出獨特性質的亞文明。
綜上所述:文化是意識,文明是行動。文化是人類生活長期形成的意識形態,人們可以透過語言和書本互相交流傳播,以鞏固自己形成的意識形態。而文明是人類踐行文化的使者,人們運用文化以實際行動來文明地生活,例如懂禮貌,講文明等等。
總之,文化是意識,文明是行動,兩者是相互依賴的,緊密相連的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文化指導著文明,文明豐富著文化理論。當然,我們說的和需要的是進步文化與文明。
-
12 # 燎原雜談
個人認為:文化與文明二者同屬於精神範疇,之間既相關聯,又有區別!第一,什麼是文化?所謂文化文化就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給文化下一個準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現代漢語詞典》對文化的解釋有3條,分別是:一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考察和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二是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三是考古學用語。指同一歷史時期的不依分佈地點為轉移的蹤跡、遺物的綜合體。其實,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百科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第二,什麼是文明?所謂的文明就是指:一是文化;二是社會發展較高階段和具有較高文化的文明社會與野蠻相對應;三是舊時指有西方現代色彩的(風俗、習慣、事物)。其大意是:人類在衣食無憂的生存狀態中,總能讓自己內在強大的感知能力發揮作用。所有人類的文明都是從感知內在真正自己開始的。於是東方就有了被我們稱之為玄學的儒、釋、道文化,而西方就有了哲學。縱觀人類所有的傳統文化的源頭,都是在探尋更好的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文明就產生了。第三,文化與文明的關係與區別?文化與文明抖包含著文化,文明也是由文化發展而來。某種程度上說,文明、文化以及倫理等詞彙都是反映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是人類社會性的表徵。文化和文明也都屬於精神範疇,儒家重視“人文化成”,也就是確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志向。關於文化和文明的概念很多,內涵和外延都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可以看出文化與文明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總的來看,文化與愚昧相對,最初糊塗,愚蠢,後來透過各種學習和實踐,變聰明瞭,就叫文化…文明與野蠻相對,原來我們人類在原始時期比較野蠻,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形成的共識就文明瞭。說一個人有文化可以,但不能說一個人有文明;說一種行動文明可以,但不能說一種行動文化。總而言之,文化與文明既是一種相互涵蓋,又是有著不同之處的兩個精神領域的重要元素。所謂文化,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發展過程中,透過交流語言的產生造就了文化;而文明則是透過整體文化的共識,即人群對文化的認同造就出來,反過來作用於文化。
燎原寄語:我個人認為文化是人類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和標誌,是一個民族集體靈魂的載體;文明是人類進步的一種共識,二者之間既獨立又交融,都屬於精神範疇,瞭解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利於我們的文明與進步!
-
13 # 葉溫
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文明是個人本質的道德。
說不同,但也有所同。
都是因人而成,因人而立。
根本上應該是一樣的。
都是為了使人類活的更好,更安逸。
-
14 # 雪落青松
眾所周知,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中都比較出名的,中國也是目前現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同時中國文明也有一定地位,華夏文明淵源流傳。文明和文化在本質上是有一定差異的,首先文化是起源在遊牧民族的,經過遷徙將文化傳播開來,讓更多的人學習到了文化。那麼文明,具體應該是起源在農耕社會的,那個時候,開始慢慢的完善,就像當時的文字以及青銅器一樣。時至今日,文明一直流傳至今,經過不斷的改善已經做到了完美。
文化和文明的區別在於起源不同,同時所傳播的內容也不同,文化大多是精神風俗,然而文明一般是指物質或者各種文字。
-
15 # 使用者4089888105349
兩者相輔相成,因為沒有優質的文化底蘊文明就好不到那兒去,一個擁有優久和高質量的文化民族社會,其文明程度就高!
-
16 # 筆尖上的靈魂
文明,是歷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的總和。
文化(culture)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
17 # 金道論國學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然而所指的文化包括許多,有人文也有地理,那麼文明又是指什麼呢?文明和文化的區別又有哪些?
眾所周知,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中都比較出名的,中國也是目前現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同時中國文明也有一定地位,華夏文明淵源流傳。文明和文化在本質上是有一定差異的,首先文化是起源在遊牧民族的,經過遷徙將文化傳播開來,讓更多的人學習到了文化。那麼文明,具體應該是起源在農耕社會的,那個時候,開始慢慢的完善,就像當時的文字以及青銅器一樣。時至今日,文明一直流傳至今,經過不斷的改善已經做到了完美。
文化和文明的區別在於起源不同,同時所傳播的內容也不同,文化大多是精神風俗,然而文明一般是指物質或者各種文字。
-
18 # 翁子涵
我覺得文化和文明是有區別的,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
文明是指經歷歷史的沉澱,人們所進步的精神物質的總和,而這一總和具有上升性,是一種進步,它是社會進步與人類開化的標誌,與矇昧和野蠻區別,並且還含有價值判斷的意義。從一個長的歷史時間軸上擷取任意一段,可以看到的都是進步積極的象徵。②文明時代,是在惡性迴圈中運動, 是在它不斷地重新創造出來而又無法克服的矛盾中運動。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運動變化的方向與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二.文化與文明的區別:
人們常以“有沒有文化”來評價一個人,而常說“大國文明”。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我們可以說他是有文化的人,但是否為有文明的人,此處就要打個問號了,因為高文化高素質的人也可能是文化犯罪者,此時文明與文化是完全割裂開來的。同理,一個沒有上過學的農民,我們稱其為“沒文化的人”然而,我們是否能說“他是一個沒有文明的人”,然而也是不能隨意下定論的,萬一他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呢?
在拉丁文中, 文化的原意為對土地的耕耘和對植物的栽培,文明的意思是“公民的,國家的,用以表示人、社會和國家的進步狀態”。單從文化與文明的拉丁文的原始意蘊上看,我們似乎可作這樣的解讀,文化的意蘊表達的是文對事物的養治與育化,而文明的意蘊表達的是文的彰顯與外示。文化生成的歷史遠比文明生成的歷史要久遠得多。③文化有先進和落後之分,但不管是先進的還是落後的都可以稱之為文化,而文明與野蠻相對,它代表的是一種開化與進步,過時
的、落後的事物與現象不能稱之為文明的東西,文明在時間上通常與現代的概念有著密切的聯絡。
摩爾根和恩格斯認為:矇昧時代、野蠻時代與文明時代的區別,不在於人們是否開始創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而在於人們是否將自己創造出來的文化轉化為現實的產品或成果。在矇昧時代與野蠻時代,人類雖然已創造出並擁有了自己的文化,但這還不足以將人與動物徹底地分離開來,因為人類雖然已使天然產物有所增加,但人類依然是靠天然產物維持自己的肉體生活,因而人還沒有真正地告別動物世界。所以看得出在任何時期,任何時代都有文化的痕跡,而文明只出現在了有效及積極的時期。
三.文化與文明的聯絡:
筆者認為文明是文化的一部分,文明是一個大的整體,每一個文明是一個小整體,卻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就如同一根DNA鏈,文化是整個鏈條,而文明是每一個DNA分子,要說文明的作用是什麼,就可以去思考DNA分子在整個鏈條中的作用,雖然這樣說可能太過絕對,但是隻有積極向上的文明所決定才有文化的向上發展,如果說沒有積極的文明的出現,可能文化只能停滯不前,雖有時間的發展,沒有實質內容與創新形式的延續。
人們常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來評價一件事情,也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來形容一個事物,這不僅是使用了同一種分類方式,這樣的分類方式也說明文化與文明具有某方面的特性,可以使用相同的分類方式;而且“物質文明”與“物質文化”,“精神文明”與“精神文化”在內容上有相一致的部分。文化和文明也是同根生的兄弟關係,都由人創造,由人發展,由人繼承與傳播。從時間維度來觀察,文化的產生早於文明,而文明是有文化在一定的催化劑和環境條件的作用下轉換形成。
-
19 # 楊章林555
文化就是文化,文明就是文明。看來是有人把這兩者混淆了。
首先,文化和文明“性別”不同。
文明是形容詞,文化是名詞。我們都知道形容詞是修飾名詞的。文化的前面可以加上有或者無,而文明的前面是沒有“有無”的,只能加上很或不。
其次,作用不同。
文化是人區別於其它動物的標誌。人們的語言行為無不體現某種文化。農耕有文化,畜牧有文化,手工業有文化,資本的運作有文化,也就是說,有人類足跡的地方都有文化。我們的老祖宗懂得遮羞取暖,懂得用石塊樹枝做武器,這就是文化的源頭。
文明則是文化的“尺子”或“秤”,是文化的裝飾品。例如資本的原始積累,它也是一種文化,是以掠奪為手段,所以我們說它野蠻不文明。再例如,生活中一些人的粗暴野蠻的語言行為,只能說不文明。有人把說成沒文化,表述應該是錯誤的。
綜上所述,文化讓人有別於動物,而文明使文化有了“長短”之別好壞之分。
-
20 # 李爾城
【自問自答】
“文化”是人類沒人能說得清的“規則”(律法、曆法、自然規律等等);
“文明”是人類在被文化的規則下,所產生出來的果效。也就是被大眾普遍接受,並認可的社會活動的成果。
文化是人類生存與發展中必須遵守的規則;
文明是人類把文化普世化及所做出的成果。
文明與文化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一個屬主動地施予,一個是被動地接受;
一個是隨之而來的,一個是不得不遵守。
在人類“誕生”以前的世界,“文化”就已經存在並是完全的,並且還是沒有黑暗與死亡的世界…。
回覆列表
文這個字的甲骨文寫法上面是人下面是乂。丿是男根的象形,表達陽。乁這個字液體流出的示意,暗示女陰有月經流出可以生育,所是女陰的寫照,表達陰。故人為陰陽相依,乂為陰陽相交。而文是人、乂的組合,兩形會意文便是示愛求交配發出的資訊。
化這個字是由一個正人與一個倒人組合,並以倒人主要內容。人是倒著生出來的,所以化這個字是人生人的場景寫照。意思是變化。
文化從字源來解釋就是資訊導向背後帶來的變化。
明這個字由日與月組合,日月分別象徵男根與女陰。男根女陰會面會發生什麼是再明白不過的事了。當然日月給人們帶來了光明。
文明從字源來解釋就是能夠帶來光明的資訊。
所以文化是文化,文明是文明。文化能讓你潛移默化,文明能讓你看見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