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思維家
-
2 # 小雨隨想
每個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都不一樣,有的寶寶說話早,有的寶寶說話晚,我孩子就是5個多月就會叫“媽媽”,7個多月會叫“爸爸”,1歲左右可以說很多的話了。現在我兒子更是幼兒園裡面出名的“話嘮”,在家裡也經常金句頻出,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寶寶2歲了還不愛說話,我覺得可以關注以下以下方面:
1、正規醫院檢查不愛說話有可能是身體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為了保險起見,可以到專門的兒科醫院做一下相關檢查,看看是否存在身體上的問題,如果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就可以放心了,然後就要關注其他方面的問題了。
2、是否對孩子有求必應一般長期帶孩子的人都對孩子的生活作息和習慣愛好非常瞭解,這樣無形之中可能會犯一個錯誤,就是孩子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我們都知道他的需求,然後就立馬滿足了他的需求。長此以往,孩子缺乏表達的機會和必要性,就不愛說話。家長可以嘗試假裝不懂孩子的需求,或者鼓勵孩子把自己的需求用語言表達出來,一開始可以用詢問和選擇的方式,比如“媽媽不知道你是想喝水還是想要那個玩具,你可以說出來嗎?”這樣慢慢的引導孩子有需求的時候用語言表達出來。
3、給孩子創造說話的環境“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很大的。希望孩子愛說話,就要給他創造說話的環境。平時在家裡多跟孩子說話,沒有空陪孩子的時候,可以放一些孩子能夠聽懂的兒歌或者故事給孩子聽,這些都可以有效地刺激孩子講話。
4、不要打斷孩子的話有個朋友的孩子6歲了都不愛講話,就是因為小時候他說話很慢,他的奶奶經常打斷他講話,長此以往,他話越來越少,現在一天都難得說上幾句話,這可把朋友愁壞了。因此,孩子小時候說話不管多慢,家人一定要耐心地聽他把話說完,而且不要直接說“你說的不對”“你說的是錯誤的”,這樣的話,這樣的話會打擊他們說話的自信心。如果孩子確實說錯了,家長可以直接說正確的說法或者說“寶寶你說的有道理,但是換一種說法會更準確”。
5、多帶孩子外出跟同齡小夥伴一起玩耍大人喜歡跟同齡人交流感覺更愉快,也更有共同話題,其實小朋友也是這樣的。可以多帶孩子跟同齡人一起玩耍,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共同語言。尤其可以找那種喜歡說話的孩子一起玩,經常玩在一起,可能慢慢的你的孩子話也會多起來的。
希望上面的建議能夠幫助到你,也祝願你的孩子健康成長,能說會道!
這本書很不錯,有空可以看看,瞭解一下校長的教育方式和他是怎麼跟孩子交流的。
-
3 # 早教裡的大盆友
由芝加哥大學醫院發起的“3000萬詞彙倡議”調查顯示,孩子的數學能力、空間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都和孩子在三歲前聽到的詞彙有關聯。而孩子三歲前,聽到的語言主要來自於他們的父母,換言之,如果希望您的孩子愛說話,那麼,讓您和您的家人先愛上說話吧!
沒有天資聰慧的孩子:他們的聰慧源自其善於溝通的父母。
達娜.薩斯金德博士和她的研究團隊發現,在孩子三歲之前,父母對他們說的話直接影響其大腦發育。換句話說: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中國有句古話,“三歲定八十”。人的大腦,是唯一在出生後還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體現在三歲前。三歲前,大腦發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這三年裡,使大腦建立神經連線的條件是什麼呢?是語言,具體來說,是父母的語言。
一個正在快速發育的大腦,會透過視覺和聽覺接收到大量的資訊。如果把大腦比喻成一臺機器,父母的言行就是在為孩子創造超級機器的過程。
最大化地激發大腦發育潛能即“3T”原則法:最佳化大腦發育的親子溝通共情關注(Tune in):共情關注你的孩子在做什麼
父母仔細地關注孩子的興趣,再接著加入的話,不僅可以改善親子關係,透過遊戲中的口頭交際,還可以提高孩子的遊戲技巧,從而達到開發孩子的大腦目的。
同時,數字裝置是“共情關注”原則的剋星。計算機、平板、手機很容易使人上癮,吸引人的注意力。只有父母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大腦發育的關注力才會產生。
這一原則要求父母多與孩子交流。交流不能只是零星的話語。目的在於讓孩子掌握分門別類的詞彙,並學會他們的使用方式。
單純將大腦當做存錢罐,即便塞滿了也依舊付不起大學學費,也別提其他更高的開銷了。
單純是簡單的單詞的塞入,再多也無法與大學的水平相提並論。
相反,如果孩子讓孩子廣泛地接觸更為廣泛的詞彙,長時間日積月累後,他的語言水平一定會有相應的提升。只有,父母與孩子全身心的投入交流,充分交流才能發揮作用。
輪流談話(Talk turns):和孩子輪流參與談話
“輪流談話”則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時輪流參與談話,其實親子交流的黃金準則,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另外,開放式的問題能夠完美地實現“輪流談話”的目的,特別對於小朋友而言,發起或者發展一個話題是個好方式。將“怎們辦”和“為什麼”拋給孩子,就足以他們去天馬行空了!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而最終,孩子也在慢慢學著如何獨立地解決問題。
重視父母的語言,融入育兒文化如果人們普遍瞭解父母的語言對於大腦的發育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那麼這一瞭解便會化為一股統一的社會思潮,融入文化之中,每一對新生兒父母的耳中都會響著:“和你的寶貝說說話吧,好好說,你的小寶貝會有所迴應的。”
-
4 # 純金豆子
棟果媽認為,孩子不願意開口說話可以採取重複刺激、放手讓孩子獨立和創造積極的語言環境這三個方法來引導孩子開口說話。
在引導孩子開口說話之前,首先家長要找到孩子不願意開口說話的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一、兩歲孩子為什麼不願意開口說話?1. 兩歲正處於語言敏感期,詞彙量儲存少
一般來說,兩歲的孩子語言敏感期才剛剛開始,這個時候掌握的詞彙量不多,導致語言詞彙儲存少,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細心的父母會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但會牙牙學語,還經常會自言自語,會說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話,這其實正是孩子最初的語言雛形。兩歲的孩子即將正式進入語言敏感期,這個時候家長應該瞭解孩子在敏感期內的種種表現,掌握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過程,從而才能引導孩子熟練的掌握語言。
2. 家庭語言環境刺激過少
首先,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的語言環境刺激少。
很多父母忙於工作,覺得生活中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所以就沒有時間去照顧孩子,更別說和孩子進行溝通了。這類父母總是會說:“我很忙,不要喊我,你自己玩。”長時間下去,家庭語言環境刺激越來越少,孩子就會產生失落感,不願意和父母進行語言互動,導致孩子對語言的興趣降低,無形中阻礙了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家長不應該以忙為理由拒絕去迴應孩子,這樣會錯過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不要等到孩子不開口說話才著急。
其次,老人包辦代替導致孩子沒有語言學習的機會。
很多孩子出生之後,家中的老人特別疼愛,對孩子事事包辦代替,不給孩子一點獨立的機會。孩子渴了,還沒開口說話,老人就已經把水塞到了孩子的口中;孩子還沒喊餓,老人就已經把零食放在孩子眼前;孩子哭鬧,就趕快開啟電視,讓孩子看動畫片。家中的老人就像孩子肚子裡的蛔蟲一樣,還沒等孩子開口,他們已經知曉了。這樣無形中就讓孩子覺得,我不開口說話,同樣可以得到滿足,長此以往,便會越來越不喜歡開口說話。
3. 孩子自身存在語言障礙
除去家庭環境的影響之外,孩子不願意說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孩子自身存在語言障礙。
那麼,什麼是兒童語言障礙?
兒童語言障礙是指在兒童早期的發育階段,正常獲得語言能力的方式發生了紊亂,會出現發音含糊,語言不能準確,理解語言表達能力差,不能夠和人進行正常的交流等情況。
二、如何判定孩子存在語言障礙?若孩子到了兩三歲還沒有開口說話,或者說的一些詞語根本讓人聽不懂,對於家長提出的問題也答非所問,父母就要加以重視,孩子很可能存在語言障礙。
如何進行判定,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入手。
1. 孩子是否存在聽覺障礙
孩子存在聽覺障礙,就會直接影響語言學習和基本生活。特別是單耳聽覺障礙,往往最容易被家長忽視,因為孩子對其中一側的聲音是有反應的,只是聽覺辨識度比較差,所以會導致孩子語言發展緩慢。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醫院進行診斷,以此來排除孩子是否存在聽覺障礙。
2. 孩子是否存在情緒障礙
我們通常所說的自閉症就是典型的情緒障礙。患有自閉症的的孩子在和他人進行語言溝通時,會存在很大的障礙,這類兒童說話語調單一、詞不達意,對別人的提問答非所問,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研究表明30%~50%的自閉症兒童沒有語言溝通的能力。即使會簡單的說幾個字,也只是鸚鵡學舌,並沒有達到真正的語言活動。
若孩子存在以上幾方面的特點,家長就要多加留意,孩子很有可能患有自閉症。
3. 孩子是否存在大腦神經系統疾病
患有大腦神經系統疾病的孩子,一般都是出生的時候造成的。這類孩子大多數是早產兒或者出生時患有重大疾病,染色體異常、患有缺血缺氧性腦病等。這些疾病會導致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不良,從而使孩子出現學習落後,認知能力差、語言溝通障礙等情況。
除去病理性的原因造成的孩子語言障礙之外,大多數孩子不願意開口說話,都是由家庭環境因素影響的。若想讓孩子愛上說話,家長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三、如何讓孩子愛上說話?1. 家長要善用“重複原則”
“重複原則”其實非常簡單,如果想讓寶寶在腦海中接受這個詞,就要不斷的去重複它。
比如家長可以在吃飯的時候,不停的重複叫寶寶念“吃飯”,在洗漱的時候,重複強調刷牙的動作來加深孩子對詞語的理解。“重複原則”適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家長不要小看重複的力量。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想要孩子愛上說話,就要在生活中慢慢的去進行詞彙的積累,當寶寶腦海中掌握大量詞彙之後,總會有語言爆發的那一刻。
2. 拒絕包辦代替
家中的老人要放手,讓寶寶去獨立生活。當孩子習慣了包辦代替之後,就不再願意開口去表達自己的訴求,這對孩子將來上幼兒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兩歲的孩子已經具備自己穿脫衣服,獨立上廁所的能力,三歲的孩子已經可以用簡單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家人的包辦代替無疑把孩子的自理能力扼殺在了搖籃中。想讓開口說話,就要先讓孩子學會獨立,讓孩子擁有表達自己的能力,才會愛上說話。
3. 創造語言環境,讓孩子開口說話
很多年輕家長總是忙於工作,給孩子購買很多的玩具,讓孩子在玩具的世界中一個人玩耍。但是家長有沒有試想過,玩具會開口說話嗎?玩具會和孩子進行溝通嗎?玩具就可以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嗎?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進行語言溝通。可以每天固定20分鐘時間進行繪本的閱讀,長期堅持下去,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閒暇無事的時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到小區裡和別的夥小夥伴進行玩耍,相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有更多的語言話題,可以激發孩子的語言能力,孩子就會慢慢愛上說話。
結語:
孩子不愛說話,背後一定有他的原因。家長想讓孩子開口說話,就一定要先找到孩子不願意說話的原因,在排除孩子的生理缺陷之後,家長一定要進行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只有一次,家長要提供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慢慢的去刺激和引導孩子,長期下去,孩子一定會愛上說話。
-
5 # 星辰時光機
根據您的描述,小孩什麼都懂,就是不願意說出來,您的願望是讓他愛說話。
在回答您的問題之前,我想講個段子給大家:有一對夫妻生了一個孩子,孩子很好帶,基本上不哭不鬧,夫妻倆都覺得很欣慰,因為別人的小孩都整天吵吵鬧鬧的。但是,孩子兩歲半了,什麼都好,就是不說話,夫妻倆也沒辦法,習慣了,因為夫妻倆也是不怎麼愛說話的人。有一天,家裡客廳的地毯不知怎麼就燒起來了,剛好小傢伙在客廳玩,看到地毯起火後,看看四周,發現爸爸媽媽都不在客廳,於是就叫了一聲:爸爸媽媽,地毯著火了,快來啊。爸爸媽媽聽到了之後,趕緊從廚房跑了出來,把火滅了。地毯著火他們不在意,讓他們在意的是:小傢伙為什麼突然之間說話了。於是他們問小傢伙原因。只見小傢伙很平靜的告訴他們:因為之前家裡一切都很正常,沒什麼好說的。
這雖然是一個段子,但卻給我們提供了幾個資訊:1、夫妻倆都是不怎麼愛說話的人;2、小傢伙說的家裡一切都正常,沒什麼好說的;3、夫妻倆習慣了孩子不說話。
當然,這只是一個段子,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孩子到了2歲還不愛說話,家長們肯定會很著急的。透過對您描述的情況,建議您透過以下方法試一試:
1、排除耳朵和舌頭聲帶等病理性因素:正常的幼童,從幾個月開始就已經在咿呀學語了,逐步的從單個音節,雙音節,再到多音節、短句、長句、語法銜接的過程,逐漸的學習到母語。如果2歲的幼童還不說話,那就需要到正規醫院去確診一下,是否有病理性的因素,早發現早好。如果小孩子會說話,只是不愛說話,那就另說了,因為有些小孩子就是不怎麼愛說話。
2、說話的語言環境:如果排除了病理性因素,那就應該反思一下是否孩子生活的環境刺激不夠。比如家裡住得比較偏僻,沒有同伴交流的機會;年紀比較大的老人帶孩子;經常性的更換撫養人;家裡人本來就比較不愛說話。孩子的語言學習是需要足夠刺激的,在語言發展的階段,有足夠的環境刺激將會讓孩子的語言發展更加順利和迅速。這就是為什麼開商店或做買賣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說話一般會比經常呆在家裡的孩子說話早的原因,因為他們天天與人打交道,有環境刺激。
3、家長對孩子的撫養方式是否全部包辦。有很多老人帶小孩的情況,老人家由於有經驗,凡事都能想到孩子需要什麼,在孩子還未表達之前就已經將事情做好了,孩子連機會都沒有,長時間的習慣,孩子也會不愛說話的,因為他心裡會想:我只要動動手指,你就知道我想什麼,我何必再說呢。所以,需要引導孩子表達他的想法,透過他的表達大人迴應他的需求。
4、鼓勵孩子說話:可以將不同的東西展示給孩子,讓他認出這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孩子做足夠的交流,當孩子說正確之後,及時的鼓勵孩子。孩子有了成就感之後,會有更加想表達的慾望。另外,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長也要不斷的給孩子說話,我們可以將他作為一個大人,去做什麼都可以跟他說。比如去上街買東西:寶寶,我們現在去市場買點菜吧。今天媽媽想做一個新鮮的菜,叫**,這個菜是要怎麼做的,需要一些什麼菜......
5、如果孩子什麼問題都沒有,只是不愛說話,那請家長放下你的焦慮,尊重孩子的說話方式吧,只要正常的生活中孩子會說話,沒必要一定要逼得孩子變成一個話癆一樣。
希望對您有幫助。
-
6 # 格格巫育兒
導讀:孩子的教育從娃娃抓起,而語言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小時候如果沒得到適當的引導的話,長大了也會不太懂得說話。現在是溝通的時代,只有會講話的人,才可以有更多的機遇,與人相處才能更順暢。
雖然孩子語言的教育非常的重要,但是畢竟孩子還小,並不懂事,你越是著急,方法用的不對的話,反而會弄巧成拙。很多家長就是這樣子揠苗助長,以為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但結果反而讓孩子的語言發育受到阻礙,真的是事倍功半呢。
那麼到底寶寶明明什麼都懂,卻不願意說話,應該怎麼讓他愛說話呢?
一、肢體配合語言
由於寶寶太小,思維發育還不完善,所以很多時候雖然明白你所表達的事情了,卻怎麼也沒辦法像大人那樣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也不願意說話。這個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孩子不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是沒能提起孩子說話的興趣,也就是孩子沒有說話的慾望。
而肢體配合語言則能夠有效改善這種情況,首先對比聽,孩子更直觀的感受視覺上的接收,在說話的同時做一些動作,能夠有效的吸引孩子的目光,提起孩子溝通模仿的慾望。而且還能夠提高孩子的四肢靈活性,讓語言、肢體、思維能夠協調發展,如果可以準確引導,還可以讓孩子在肢體搭配語言中感受快樂。
二、遊戲中引導語言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之所以不願意跟你說話,跟你聊天,是因為你說的話語並不有趣,完全無法提起他的好奇心。甚至你說的話語如果是命令式,斥責式的話,反而只會讓孩子害怕說話,討厭說話,長期這樣的話,甚至會導致孩子出現語言障礙。
要想孩子願意說話,就必須投其所好,多陪伴在他身邊,多跟他一起玩遊戲,在遊戲中跟他互動,跟他交流,不要讓孩子覺得跟你交談會有壓力。還有要記住不要用居高臨下的態度跟孩子玩遊戲,一副心不在焉的態度的話只會讓孩子反感,要平等的與孩子進行遊戲,這樣孩子才會願意跟玩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製造語言機會
許多家長就是太過於緊張孩子了,什麼都替孩子著想,什麼都替他操辦好了,完全不需要孩子思考,也不可能讓他有挫折。所以在身邊也能看到有的家庭的小朋友,甚至不知道吃飯的時候碗筷是由人拿的,以為它是一到吃飯時間就會出現了。
父母把一切都安排的太妥當了,孩子喪失了太多需要思考,需要提問的機會,所以語言也得不到有效發展。家長們需要給孩子留一個說話的機會,比如孩子想要什麼,你先不要馬上就自己反應過來拿給他,可以讓他嘗試自己把那個事物表達出來,父母只需要在旁邊加以耐心引導就好了。
四、親子共讀
不願意說話也可能是沒想到共同話題,那麼就去嘗試找共同話題就好了,其中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閱讀圖畫故事,家長們可以嘗試跟自己的孩子一起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跟孩子進行交談,其中家長可以針對內容,給孩子丟擲提問,引導孩子去想象,去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且兒童在閱讀故事刊物的時候,肯定也會遇到很多不知道的東西,他的好奇心會驅使自己想去了解,這時候他就會願意開啟話匣子了。在跟孩子聊故事內容的時候,語言要儘可能的誇張,形象,生動,把孩子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這樣他才會喜歡上閱讀圖畫故事,才會願意跟你一起閱讀,才會願意跟你一起“探討”故事內容。
重要提示:每個孩子都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如果孩子沒有語言方面的障礙,又不願意說話的話,那肯定是你沒能成功引起他說話的慾望,讓他覺得跟你交談很無趣。
-
7 # 棉花媽媽寶寶輔食
很簡單,言傳身教,自己用誇張的表情,語言做示範,可以配合一些小玩具之類的配件。比如大家都拿一個東西,互相模仿打電話。
多用疑問句,比如寶寶這是什麼?對不對?是不是?
還有就是多聽音樂,多和小朋友互動,小朋友之間很容易模仿。
-
8 # 黃大大29
無這方面經驗,說不來。一般情況,兩週歲能說簡單語言。既然,慎重起見,醫院作個詳盡檢查,免誤孩子健康發育成長。
-
9 # 飛燕育兒
讓寶寶愛上說話首先要用心,日常生活中,無論吃飯、睡覺、洗臉時,我們都應該放慢語速,語音輕柔的對寶寶說:吃飯,睡覺,洗臉。一定要反覆的說,促進寶寶模仿。同時我們還要巧用手勢,教寶寶用手指物品並且告訴他物品的名字,鼓勵他說出來。寶寶學說話也要循序漸進,由簡單到複雜,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制定一個說話計劃,這樣更有利於寶寶快速學習說話。
讓寶寶愛上說話其次要用腦,每個寶寶都很聰明,他們很有藝術天賦,父母可以教他們唱兒歌背唐詩等,他們聽著悅耳動聽的音樂會情不自禁的唱出喜歡的歌曲,背出韻律十足的唐詩,所以讓寶寶說話首先讓他們有說話的慾望很重要,然後父母再引導,鼓勵他們,他們一定會興高彩烈的說著、唱著、笑著。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啊!還有一個妙招也很奏效,就是美食誘惑,用美食鼓勵他們說話效果棒棒滴。願每位寶寶都喜歡說話,放聲歌唱。
-
10 # 大賽爸爸說
對於孩子不說話的情況需要提醒家長特別注意,尤其是需要區分孩子是不願意表達還是不會表達,因為語言能力反映了孩子的智力發育和認知水平,2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語言快速發育期,如果錯過了這個階段,那麼後面需要十倍的時間也不一定能夠彌補。
那麼,2歲的孩子應該達到什麼樣的語言程度呢?不說話是否正常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該怎麼促進孩子說話。
正常的語言發育階段是什麼樣呢我們說普通孩子的語言發育是有其基本規律的,在一定的階段就會自然的發展出來。一般來說,語言發展的階段是這樣的:
在2-3個月的時候,孩子透過微笑甚至咿呀的發聲來與人互動;
在4-6個月的時候,孩子可以使用咿呀與人進行應答和互動;
在7-9個月的時候,孩子能夠與人互動併發出一些單母音;
在10-12個月的時候,孩子可以迴應叫名字或說出一個字;
在13-18個月的時候,孩子可以自主的叫爸爸媽媽等詞;
在19-24個月的時候,孩子可以說出和理解一些日常詞彙;
在36個月的時候,孩子能夠使用短語和短句,理解你我他;
以上就是孩子語言的大致發展階段,由於個體的差異,每個階段的功能相差半年以內都是可以接受的,父母們也不必過於緊張和糾結。不過一旦發現孩子存在嚴重的語言發育遲緩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影響孩子語言發育的因素有哪些有些孩子在應該出語言的階段並沒有發展出語言能力,有些則是會說卻不願意表達,這兩種情況都需要重視,並想辦法引導孩子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那麼,影響孩子使用語言的因素有哪些呢?
缺乏語言環境,錯過語言敏感期,導致孩子語言能力停滯;
家長過於強勢和經常否定孩子的意願,導致孩子不願表達;
孩子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孩子,語言能力發育遲緩;
孩子舌頭或口腔病變導致的發音困難,需要專科檢查;
對於孩子不願使用語言表達的現象,家長需要逐一分析和排除原因,及早重視並解決,避免延誤病情,最後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如何訓練和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語言表達也是不必著急的,所謂“貴人語遲”,長大一點就好了的觀點是不科學的,極有可能會耽誤孩子。
因為孩子的智力發育和認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語言和交流,如果缺乏語言能力,則在認知、社交等方面都會出現困難,無法與人交流的情況下對情緒和表達的阻礙更會讓孩子的情緒和情感遭遇挫折,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個性成長。
那麼,怎麼才能促進0-3歲孩子的語言進步呢?
給孩子創造足夠豐富的語言環境和交流互動機會,多陪孩子說話;
給孩子從小讀繪本,尤其當孩子的語言發育出現落後的時候;
與孩子面對面的對視而坐,進行互動遊戲和玩耍,創造交流機會;
平時多帶孩子外出接觸更多的新鮮環境和人,多練習使用語言;
對於孩子想要的東西要延遲滿足,讓孩子表達出來再給予;
對於孩子不會表達的不要勉強或者訓斥,一定要鼓勵和幫助;
總之,孩子的語言發育非常關鍵,是孩子3歲之前的重要能力,需要特別關注和重視。父母們可以參照語言發育的階段性特點,及時觀察和對比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
11 # 花醒育兒
2歲的寶寶什麼都懂,就是不願意用嘴說出來,該怎麼讓他愛說話呢?
當孩子還不會說,他又急於想表達時,他一定是啊啊,呀呀的,嘴上說的話只有他自己知道,但至少表示他願意說。如果孩子不愛說話,總有一定的原因。現在我們來分析下孩子不愛說的原因。
首先,檢查下孩子的舌繫帶有沒有問題。當初我女兒說話,就說得不多,比她小几個月的都說得很好了。我就經常檢查她的舌繫帶是不是短了?感覺自己有點神經質了。如果舌繫帶沒問題,那就是其他原因。
其次,小孩沒有模仿的機會,自然就不愛說話。問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時說話比較少。比如:寶寶哭鬧,你馬上拿東西哄他,但這個過程沒有言語交流。或者,寶寶要什麼東西,他啊啊的說不出來,而你只是簡單的話語,或者根本不說。
再者,孩子聽得少,自然就會說得少。這跟我們學習語言是一樣的。要多聽才能多說,如果沒有每天大量的輸入,怎會有輸出?是不是這樣?
2~3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也是孩子模仿的高峰期,那孩子不願意用嘴說出來,該怎麼讓他愛說話?
1、父母跟孩子交流時,讓孩子看嘴型,說對了要及時給孩子鼓勵。我親戚家隔壁的小孩,2歲多,不到2歲半也是什麼都聽得懂,就是不願說。在我看來,他這個是根本說不好,因為小孩有表達的慾望,只是說不好,發音不正確。小孩並不是不愛說。 平時父母說話,要讓孩子看著自己的嘴型。這樣發音才正確,說對了,要及時給孩子鼓勵,孩子才會愛說話。
2、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時刻都在聽。這就需要父母,只要是寶寶醒著的,就要跟寶寶說話。有的父母整天抱著手機,很少跟孩子交流說話。那從現在開始,請放下手機跟寶寶說話。說說今天的天氣如何,為什麼天會出太陽,又為什麼會下雨;家裡的冰箱是做什麼用的,是什麼牌子?等等,你要不停的說。如果你累了,不願意說,請開啟你的收音機,或是播放機,讓孩子聽音樂,聽故事,學唱歌。
3、反覆練習,鼓勵孩子大聲說出來。父母可以指著物品,讓孩子說出來。如果不能說出來,讓孩子看著自己的嘴巴,把物品名稱重複的說給孩子聽,並且鼓勵他要大聲說出來。
如果孩子一切正常,如果你有這樣做,就等著孩子爆發的那一天吧,到時孩子絕對是個小話嘮喔。
-
12 # J媽學堂
2歲的寶寶什麼都懂,就是不願意用嘴說出來,該怎麼讓他愛說話呢?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跟我侄女一樣大,我侄女9個月就會說話了,她家孩子2歲了還是不肯說話,去很多醫院也檢查過,醫生說沒有問題。我朋友也請教過專家,有幾個點可以著手
1. 多和孩子交流孩子喜歡什麼就讓他做什麼,比如孩子喜歡看光頭強,我們就用裡面的角色和孩子對話,引導他自己說出來,再者就是和孩子說話就用正常的語言交流,不要用孩子額口氣或者口吻說話。
2. 引導動作和語言孩子想要什麼或者想幹什麼,讓他自己說出來,表示動作的時候當作看不懂,有意無意的鍛鍊他開口,我朋友的孩子就是一著急就會說話,平時不著急不說話。
3. 培養興趣性格培養要重於智力開發,要從培養孩子堅強,開朗,樂觀,善良等方面入手.多讓他參加群體活動,平時只要有時間就帶他出去廣場或者人多的地方,讓他有機會和別人多交流,也可以參加一些幼兒活動,現在的培訓班很多,可以培養適合孩子的興趣,主要在孩子社交方面著手。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
13 # 繪本講師妖媽
兩歲的孩子什麼都懂,就是不願意用嘴說出來,該怎麼讓他說話呢?
首先帶孩子做專項檢查民間有“貴人語遲”的說法,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愛因斯坦,3歲才開口說話。
兒童語言發育,有幾個關鍵階段,健康正常的孩子,每個階段有相對應的特點。
兩歲的孩子,能說電報句(短句),事物名稱,人物代詞等,詞彙量進入爆發期。
幼兒的語言包含兩方面,一個是語言理解(輸入),一個是語言表達(輸出)。
從你描述的情況看,你孩子能聽懂生活指令,輸入沒問題,不願說話,表達能力與同齡有落差。
到醫院評估孩子的語言能力,需不需要介入治療?還是需要加強訓練?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語言能力在目前狀態?
排除先天性原因,孩子金口難開,通常跟後天語言刺激欠缺有關,可從以下方面著手干預:
1、不要幫孩子講話有些孩子被照顧的非常細緻,想要什麼東西或做什麼事情,不用開口,用手一指或用眼神一看,家長立刻會意,幫孩子達到目的。
我一朋友的孩子,2歲半,什麼都明白,就是不開口說話,去她家一瞅,4個長輩圍著一孩子打轉。
孩子還“沒求”呢,家長就“必應”了,孩子壓根就沒機會說話。
這種做法看似愛孩子,其實剝奪了孩子發聲練習的機會。
2、不要和手機親密有些孩子金口不開,是因為沒有語言互動氛圍,撫養人(父母)沉迷手機,老人沉迷電視,為了讓孩子安靜,iPad、電視等成了孩子的“玩具”。
這種疏於對孩子有效陪伴的家庭,有個“金口難開”的孩子,就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接受語言刺激太少,是無法透過藥物解決的,只能用心,堅持給孩子講故事,互動做遊戲,唸詩歌,做到每天高質、專注陪伴孩子。
3、不要破壞孩子的成長規律只要排除病理原因、又確保有語音刺激環境,就無需過度焦慮,尊重孩子獨有的成長規律,“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不要給孩子貼“不說話、笨之類”標籤,尤其不要當孩子的面說,避免給孩子形成心理暗示,否則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和語言能力發展。
4、不要給孩子提供機械語言幼兒的語言是以父母的語言為標準而產生的,那些沉默的、詞彙貧乏的家長,他的孩子自然也吸收不到豐富的詞彙。
從電視機,手機、平板等聽到的語言,無法促進孩子的心靈成長,因為那些都是機械的語言。
親自給孩子講繪本故事,既是高質的親子陪伴,也是讓孩子獲得有效語言的好方法。
-
14 # 橙爸聊娃
經常有家長說:“寶寶什麼都懂,就是不願意用嘴說出來。”這種感覺其實是父母的錯覺。長期照料寶寶,媽媽與寶寶形成默契,媽媽充當了寶寶的翻譯官。
翻譯官角色的存在,反而讓寶寶的語言形成惰性。因為寶寶認為自己的需求和意願,寶寶傾向於用表情和哭泣來表達。
孩子身體動作停止,目光發呆,媽媽們便知道孩子要大便了。有經驗的媽媽,可以從孩子的不同表情,和哭聲中判斷孩子的需求,餓了、要玩具、困了。然後直接滿足孩子的需求,但同時孩子,也失去學習與理解用語言表達需求的機會。
寶寶學習說話,需要有語言環境和動機。語言環境並不需要刻意去營造,我們在生活場景裡,稍微注意下,就可以給寶寶,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並激發寶寶開口說話的動機。
詞語與具體事物建立連線我們和孩子互動的時候,孩子伸手拿不到球,父母可以把球遞給孩子,同時指著球說:“球”。幫孩子把詞語和具體的事物建立連線。詞語與實物形成對應關係,寶寶不會覺得語言只是抽象的字元。
詞彙擴充套件腳手架孩子掌握“球”這個詞語後就有需要幫孩子拓展句子,“黃色的球” 拍黃色的球 寶寶拍黃色的球,跟孩子互動的時候,在孩子掌握的詞彙,或者語句長度的基礎上,增加一個詞彙。
難度是寶寶墊墊腳尖就能掌握的,營造孩子想說的氣氛,培養孩子說話是與父母互動的工具意識,激發孩子的說話的興趣。
圖三不要強迫孩子說話寶寶的語言學習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很多父母急於求成,目的性太強。寶寶想要拿球,媽媽拿著球對寶寶說:“寶寶這是球,你跟著媽媽說下球,媽媽就給你。”
寶寶並不是每次都配合,更經常是拿不到球,有情緒大聲哭鬧。父母仍然堅持不懈地。要孩子說出“球”後才給。這種互動是無效的,寶寶有情緒的時候,是拒絕學習的。
豐富寶寶語言環境寶寶學習說話,是聽到,“理解”,“表達”的過程。在具體場景下和寶寶說話,是聽到和理解結合的過程。
比如在給寶寶換尿不溼時,拿著尿不溼在寶寶眼前晃動,對寶寶說:“寶寶你看媽媽手上拿的是尿不溼,媽媽現在給你換。”
拍拍寶寶的屁股,對寶寶說:“這是你的屁股,換新的尿不溼,乾爽的屁屁寶寶就舒服,是不是呀。”
互動的語言環境,是寶寶學習說話最有效的方式。互動過程是孩子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多感官的共同參與,比如“寶寶音樂好聽嗎?”,“泡在熱熱的洗澡水裡是不是很舒服呀”,“草莓酸酸的”,“媽媽正在拖地板” 我們平時可以跟寶寶描述,我們手上的家務活,寶寶正在吃的看到的。
描述寶寶參與或者看到的,表揚寶寶記憶和理解聽到的詞彙,同時這樣的活動也是親密親子關係培養的方式,更不要發愁更寶寶說些什麼了。
-
15 # 全職媽媽指南
小朋友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晚,其實大人不必心急,多跟ta說話講故事就好了,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生長髮育節奏,順其自然就好啦!
-
16 # 奧利奧媽媽碎碎念2
我身邊,2歲還不會說話的,大有人在。
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環境不理想。
可能是家人說話少。寶寶處在一個語言匱乏的環境。
也可能是,家人缺少與寶寶的交流互動。
2大人對孩子需求過於滿足。孩子小皇帝,想要什麼,一個眼神,大人就能領會。不需要說話。
3孩子天生性格使然。
對於第一點。就是要改變環境。我家寶寶是個話癆。每天,我們沒有人玩手機,沒有人看動畫片,就是兩個人一直在聊天,在玩,在不停說說說。大人說的多了,寶寶自然會模仿。千萬不要小看了寶寶的模仿能力。同時,把他當成一個大人,當成一個大孩子對待,說話不要用疊詞。褲子就是褲子,不是褲褲。衣服就是衣服,不是衣衣。該怎麼說話,就怎麼說話。豐富寶寶詞彙量。
第二點。不要太過滿足孩子。當他指著蘋果要吃的時候。大人可以拿起旁邊的梨,問他“寶貝是要吃梨嗎?”可以拿起旁邊的香蕉,問“寶貝是要吃香蕉嗎?”儘量引導他說出“蘋果”,再把蘋果遞給他。哪怕他說“是”或者“不是。”,這都是進步。
第三點,我只想說,性格沒有好壞。不願意說,就不要逼迫。適得其反。或許某一天,寶寶忽然打通了任督二脈。
當然,如果你確定,寶寶沒有其他健康方面的問題,那就靜待花開吧。
-
17 # 聽覺有道助聽器東風店
這可能是個積累詞彙語音的過程,我家孩子現在就是這個樣子,和她說話吩咐都聽得懂但她說的話有限就那麼幾句清楚的,好多音發不出來或是模仿的不清楚。正常的,每個孩子說話早晚不一,不要過於強求
回覆列表
如果寶寶願意和別人對視,並且能夠透過表情、手勢、肢體語言、動作等非語言線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家長就不用擔心孩子的說話問題。
在確定寶寶的生理發育沒有問題之後,父母要在科學引導寶寶說話方面多下功夫了。
父母不要對寶寶的需求有求必應。
要讓他先說話,再答應他的要求。比如,寶寶指著香蕉“啊,啊”地叫著,此時父母要讓他清楚地說出“我想吃香蕉”後,再把香蕉遞給寶寶。有的父母把寶寶照顧得太過周到,寶寶不需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自然就不想多說話了。
教寶寶說話時用正常的一般性詞彙,儘量避免使用疊詞等。
比如“寶寶,吃飯飯嗎”,父母用這樣的表達方式和寶寶說話,不利於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同時,父母應儘量幫助寶寶擴充句子,鼓勵寶寶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需求。
耐心地指導寶寶學說話。
兩三歲的寶寶說話不流利,有時反應慢一些,父母不要急於代替寶寶表達,而應耐心等待寶寶組織自己的語言,更不要催促或責怪,以免讓寶寶內心焦慮不安,嚴重者會出現口吃的現象。
要提醒家長的是,寶寶在語言發展上存在個體差異和性別差異。女孩兒的語言發展要好於男孩兒,不同寶寶之間語言發展的速度也是不一樣的。家長不要用別的寶寶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寶寶,要相信每個寶寶的語言能力都會慢慢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