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點小事
-
2 # 聖人故里話古今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這應該是對文學比較全面的定義吧。
-
3 # 六眼飛魚給的勇氣
這個問題就比較大了,沒有一定的底蘊一般人是回答不出來什麼的。
學時淺短,自己的話可能表達不出他的內涵,百科了一下,裡面是這麼說的: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比較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範疇。
-
4 # 潤物無聲156265646
交學是語言的表現形式。是以語言為工具形象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對不同社會群體的理解,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並以不同的形象對讀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學作品的作用可反作用於社會意識形態。因此文學就是用語言塑造不同社會形象,反映社會生活。
文學的源泉是社會生活,文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而社會生活是文學唯一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文學作品的分類很多: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影視作品等等。但無論哪種表現形式,社會生活都是文學藝術的基礎,而不同的文學體裁則是文學的藝術手段。
-
5 # 歲月如梭水如歌
文學是一種生命去洞悉社會生活的態度。它為歷史注入形象思維,它為未來提供思考。它是生活的理解,它是再創造的生活。
-
6 # 萬物學園
這是ON LOVE訪談系列的第002期,安提戈涅談文學,訪談時間為二零二零年三月中旬。安提戈涅在雲南一所大學教外國文學,研究方向是「十九世紀的維多利亞文學」。我注意到她是因為她在豆瓣發的一篇題為《經驗與精緻》的文章,文章從她給鄉鎮校長們做培訓的經歷談起,然後說到了她的一個經驗,她說「這些年是一個逐漸把綁住自己太久的『精緻』消解的過程」。所謂精緻,大體就是「參與全世界飛的會議、發頂刊的經驗、高階報告與演講、名詞與理論的博弈、智性的狂喜、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碰撞」。在一個邊陲城市,一所普通的大學,現在的經驗遠離這些「精緻」,但她遭遇了更厚重的「粗糲」。
我們的訪談中她也講到了一個相關的體驗,也就是從「理論」中解放的過程。研究生時期,她「瘋狂地讀了三年的理論」,與朋友聊天時,朋友會說她「你就不能好好說話」。也是在工作之後,在面對具體的人,面對「粗糲」的現實的時候,她意識到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感受說話,而不是用晦澀的理論為自己代言。
因此在教學中,她也非常重視讓她的學生們用自己的感受說話。她問問題,讓他們討論、爭辯。她從不以啟蒙者自居,而是始終將自己定位於一個分享者,分享她自己在文學和閱讀中獲得的愉悅。關於文學,她在豆瓣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是在「總結某個人物形象的特點」這樣的文學教學中長大的,這種脫離個人感受、用陳詞濫調代替思考的訓練方式使人深惡痛絕。所以必須訓練與召回感受力,將所閱讀的文字儘可能的生命化。
她還說:閱讀文學作品如果一定要追問「效用」,那麼大概有兩個:督促人成為人,以及推遲判斷。
在這期訪談中,安提戈涅談了讀書在她生活中的位置,文學的價值,她是如何教文學的,同時還談了「道德」以及她眼中的知識分子的問題。
順便多說一句。ON LOVE訪談的主題詞是熱愛,所以理所當然地,我在選擇訪談物件時一個核心的考量是在他(她)的敘述中有無「愛」以及「愛」的濃度。我此刻想換一種表達,我要尋訪的也正是一個個重視自己的生命體驗並且在現實中遭遇了「粗糲」經驗的人,安提戈涅是這樣,第一期的堅果兄弟、第三期的朱志偉也是這樣。我無意做與名流談笑風生的「高階」訪談(當然也沒有這樣的資源條件),也無意做一窺世態的「故事會」。這裡沒有故事,只有屬於個體的生命體驗與愛。
讀書的意義
我基本上除了備課,寫文章,做一些家庭的瑣事之外,就是在讀書吧。對我來說(讀書)就是跟吃飯啊、睡覺一樣的,是構成日常生活極大的一塊,然後是我來理解生活,幫助我度過生活中的很多暗礁的最重要的一種手段。緩解焦慮的手段。獲得意義感的手段。
總是想起之前看陳嘉映的一本書,我突然意識到了什麼是通透。我也突然意識到讀書可能是最大程度上幫人獲得通透的一種途徑。就是你對外界的一種依賴,你把外界當成評判標準的那種狀態會越來越少。但我不會把讀書這件事情推崇到特別特別高的位置。我拒絕說我自己是個知識分子。我還是希望把它給日常化和平常化。一個人他不讀書,但是他能經歷足夠多的事情,這個人有天賦,其實也能[ ],(讀書)並不是唯一的途徑。
——向內找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本科吧。但是你要算起來其實從初中一直寫日記,寫了好多好多年。從初中一直到博士吧。其實日記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培養人自我意識的手段。我日記很少去記今天發生了什麼,而是記今天想了些什麼。我的日記是和讀書筆記混在一起的,這麼長的時間一直有內省的習慣。
最早先包括讀研吧,還是會跟別人比較。還是會把外在的標準當標準。可能豆瓣上看了一本特別晦澀的書,我還沒有看……而且那人還比我小,我就會很沮喪。但現在這些都不會了。完全把這些東西看開了。讀書就是為自己,不比速度,也不比什麼。就是自己讀了開心就好。還是有成長的過程吧。就是越來越鬆散的過程。
我讀書是很隨性的,沒有系統。但是讀了十多年,再沒系統,前期的積累還是幫助你形成了一個大的框架。現在讀的還是可以與你以前隨意抓的一本書組合成一些結構的。
人文社科都會讀,我不侷限。我以前也經常舉這個例子,我們中國刻印嘛,你怎麼刻出一枚好印來,老話說是印外求印。不要想著怎麼把印刻好,就專門天天去想怎麼刻印,你要在刻印之外來研究。我覺得研究文學也是。你哪怕是為了研究好文學,你也應該讀大量的其他學科的書。本科的時候我就很喜歡讀其他學科的書。文學之外的、整個人文社科的書我都有好奇心。求真的慾望吧。
後來到研究生你要做一個系統的學術性的訓練,瘋狂地讀了三年的理論,那個時候直接把小說拋開了,不讀小說了,各種理論。以至於我回憶起那個時候,和朋友說話,朋友都說你就不能好好說話。非常生硬和晦澀。到了工作以後因為我教外國文學史,再重新回過頭來去讀文字、讀小說的時候,我才感覺到用自己的話、自己的感受去說話,太重要了。就是不用別人的那種看起來很高大上的、很晦澀的語言來代言的時候,你讀到什麼、你感受什麼,直接說,那個狀態就很好。
最重要的還是你直接的生命體驗。哪怕你讀到它,你不喜歡它,你的這種厭惡感對你來說都是一種很重要的生命體驗。後來讀很多哲學家的書啊,叔本華,等等,我發現他們都是特別推崇生命體驗的。我(現在)不會再去追求非常宏大、非常晦澀,看起來特別嚇唬人的那些語言。我反而追求那些看起來特別不起眼,看起來自己說了都覺得挺不好意思的感情和情緒。那個是我覺得最珍貴的東西。
其實這些問題都是你在工作以後真正地要去再次閱讀,要去面對學生的閱讀的時候才會浮現出來的問題。因為會發現很多學生你問他「你讀到一些什麼的時候」,他可能就直接用百度百科式的語言來給你回答。他會省略我讀這篇小說時候的討厭、焦慮或者反感或者歡喜的那種情緒,他直接把這一步最基礎、最本能的那一步省了。
我上課的話,首先要聽的是學生讀了這個書的感覺,我要跟他們聊。每一次上外國文學史課前,我可能會花二十分鐘考察他們的閱讀。跟他們聊,聊感覺,聊感受。然後再來談我自己的一些見解和理解。我會舉很多包括我去查的文獻中是怎麼來解讀的,我會給很多很多的解讀。但是我不會說傾向是怎樣的,它反映一種怎樣的思想,我不會講這樣陳舊的話語。
推崇卡夫卡與伍爾夫的原因
我現在反正是要保證我讀小說的一個狀態,我需要一直有這種讀小說的狀態。我之前也寫過一些文章,就是我覺得只有小說實際上才能揭示——甚至它比心理學都更深地揭示——人的思維運作的過程、人內心世界整個複雜和微妙的狀態。連計算機都沒有辦法呈現的那個狀態,只有小說能。
我會同時讀兩種文學作品。一種是,比方說我在教外國文學史,我每一年都要從古希臘文學讀到二十世紀的文學,這個西方文學,我要再讀一遍。馬上我要講司湯達的作品,《紅與黑》是讀了很多次的,我今年沒有讀過司湯達的其他作品,我就會再讀一部他的其他作品。就這樣在不斷迴圈之中再添新的東西進來。另外一方面我會根據課程來讀,因為我還有開小說細讀的課,也會去讀那些小說。豆瓣也有一些友鄰,我覺得他們讀小說的品味很好,如果我看他們有標哪本書,可能也會找來讀。
——會有以前讀不懂後來才讀懂的書嗎?
——其實我覺得每一本書都是。你像歌德,我每年讀我都讀出不一樣的東西來。最早的時候就是本科嘛,我們要上文學史,也是老師逼著去讀,好像沒有什麼太深的印象。然後等到後來自己要教書了,每年讀,反正每年我都會寫一篇文章來討論歌德。比方說,最早看到歌德詩句裡面這種魔法啦、鍊金術的東西,這是我一八年看歌德看出來的,然後我去年重新讀又看到了植物學的東西,我不知道明年或者今年我再讀會看到什麼。反正每一年都會看到你去年沒有看到的東西。
我自己開的兩門選修課的作家都是我比較偏愛的。我開了一門選修課,文字細讀,選了卡夫卡、伍爾夫、大江健三郎,還有加繆。我覺得卡夫卡對於這種現代的——我們不管說他隱喻的是什麼——他對那種很微妙的人的心性的把握,而且這種心性又是特別容易受到那個無形的很宏大的一個機構的(影響的)那種把握,是特別深刻,甚至有點血腥的。因為[從來沒]有人描述過原來我們無形之中受到我們背後的很龐大的機制的影響,它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太細微了那種狀態,太恐怖了甚至。
伍爾夫我推崇她的原因還是因為她用文字的形式做了一些心理學家做的事情,呈現出我們的思維這種流動的複雜性。每天大家都覺得好像沒有想什麼,但是如果真的把我們腦袋裡面那種發呆時候的胡思亂想,你在等人的時候,你在上課的時候,你的這個腦海中的各種思緒萬千的那種狀態,如果你真的一點點追溯下來的話,可能就是伍爾夫呈現的那個樣子。這種追溯太需要心力了。包括她對女性的個體的生存的狀態,女性怎麼感知她的衰老,她的年華逝去,她的情感,都把握得很細膩。
——除了讀書,還有哪些活動也讓你感到類似於閱讀的愉悅的?
——電影呀。我自認為是影迷。從最早的無聲電影看到現在,只要有時間,我儘量做到一天一部。我想開一門課,其實就是小說的敘事和電影的語言的敘事。二十世紀的電影最早很多都是從小說改編來的,所以電影和文學的關係非常大。電影它在這一百多年間所濃縮的變化反射出來的就是整個文學兩千多年的一個變化,只不過電影做得更濃縮了一些。它的很多表現手法,可能是超前於文學的,也有可能是從文學中來的,有可能是落後於文學的。確實有一些東西,一旦你涉及到文字表達,那個深度電影是不及的。但是我必須承認,有一些電影語言,它的鏡頭的那種展現的方式,是二維的小說同樣不及的。
「和全班為敵」的女生
我有時候還上大學語文,大學語文你面對的是一群跟文學沒有太多關係,甚至對文學都不感興趣的孩子。所以更多地我是培養他們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並不是一定要透過閱讀文學作品獲得觀念,你很多時候可以透過討論問題,社會熱點的問題。所以我上大學語文的方式和我上專業課特別不一樣。基本上我會根據我們要講的每一篇文章,闡釋出更多的東西來,讓同學來討論。
我們討論過很多很多問題。死刑,然後你怎麼對待動物的問題,自殺的問題……他們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哪怕不成熟,但他們特別愛說。我們還討論過比方說Metoo,討論過舉報——我們上課的時候說到一些什麼話題,你會不會選擇舉報——真的有學生選擇舉報,因為他們覺得這種方式很方便。他們還在為自己辯護。在這個時候並不是我就站出來說你不能這麼做,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讓他們的觀點彼此碰撞(的機會),而我是一箇中立者。我只是呈現一個讓你們來辯論的舞臺。我不會說我的判斷,或者把我的判斷強加給你。
絕大多數同學回答得相對來說比較地照本宣科吧,但是我覺得每一年大學語文的課堂上都會遇到一兩個很有靈性的其他專業的學生。他們對很多問題都有獨到的見解,甚至有時候一個人和全班為敵。比方說我們之前聊死刑的問題,有一個女孩子一直堅持說,我覺得應該捍衛每一個人活著的權利,我不能用暴力的手段。不管出於任何的原因——他十惡不赦,我是這種執法機構——我不能剝脫他的生命。反正很開心的就是至少每一年班裡有一個學生是比較有靈性的。
人的尊嚴與神秘主義
我每年教完一年的文學史,都會聊到一個話題。我說,可能我講了這麼多文學的觀念,因為以後你們不是學這個的,你們不教這個,你們都忘。忘了也沒關係。我更希望大家看到的是,我每一堂課,我都是極其認真,百分之百地去準備,然後去講的。其實我更希望他們看到,你作為一個人,你可以從你的工作中獲得尊嚴,而不僅僅是把你的工作當成一個謀飯碗的東西。如果你把它當成謀飯碗的東西,會把它看得很輕。你可能十年如一日地講著同樣的東西,自己不會產生一點點厭倦感或者憎惡感。他們以後要當小學老師,要當中學老師,我覺得尤其需要這種敬業的狀態。所以最後一節課我經常會談到孔子說的「執事敬」嘛,你做事情有敬畏感、有敬意在裡面。
我經常上課的時候會講電影。我在分析一段文字的時候,然後談到了人的尊嚴這個話題。我說除了小說中我們感覺到人的尊嚴,你也會在電影中發現。我當時舉了一個例子,就是阿巴斯的一個電影叫《生生長流》,裡面有一個細節。那個主人公他是一個電影導演,當時伊朗發生了大地震以後,整個的城市都毀於一旦。導演就開著車,到處去看哪些地方是他當年拍過電影的地方,他想一路地找回去。這個時候走在路上的時候,誒,突然他看到有一個人從廢墟里面爬出來,頭頂上舉著一個東西。我就讓大家猜,你們會覺得那個東西是什麼?這麼重要,我全身的家當都沒有了,我從廢墟里面跑出來,把那個東西搶救出來,然後頂在頭上。大家可能會猜比較重要的什麼電視啊等等這些東西。不是,那個人頭上頂著一個很乾淨的蹲坑。為什麼是蹲坑?我自己的理解啊——因為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我們人是有潔淨感的,你上廁所你不是像狗一樣的,跑到一邊就完了,你是需要有蹲坑的。那個小的細節就是尊嚴所在。我覺得我講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特別認真,然後甚至真地會去看這個電影,再跟我去討論,這些都是能夠引發他們共情的。
——你接觸到的這些學生的閱讀狀況是怎樣的?
——很糟糕。大家已經習慣了手機了。手機把閱讀的時間給擠佔太多。我們當年讀書的時候,零幾年讀書的時候,沒有那麼多手機的功能的。我還跟我那位朋友開玩笑,我們是印刷術時代的遺腹子。但現在太多的娛樂的東西擠佔他們的精力。所以,如果不是逼他們的話,他們很難。尤其我們的學校又不是那種985、211,我們就是一個一本,很多學生他是從雲南的那種村子啊,寨子裡考來的。如果用社會學的方法,回溯他的家庭淵源,他其實也是沒有閱讀習慣的。所以也不指望他能在學校裡面讀太多東西,就是基本上滿足老師的要求吧。只能說從一個好學生的角度來說是OK的,但是你真的有求知慾望的人太少了。
——你覺得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沒什麼要解決的。就順其自然吧。前段時間我在看許知遠的《十三邀》,裡面許知遠一直在說他憎惡這個時代,他怎麼樣,我還是覺得這個太自戀了。用自己的標準強加到這個社會上、這個時代上。你的標準當然是可以的、自洽的,但是無論你是作為一個老師還是一個什麼公共知識分子,我覺得很可怕的(就是)把你的標準當成金標準,然後要求所有人都這麼做。如果你不這麼做,你就是讓我失望的一代。我可能沒有這麼自戀吧。我以前看一個傳播學的書,他說得特別好,就好像你像孢子云一樣的,那個孢子云裡面有很多小種子嘛,孢子云要落,如果孢子云的小種子落到了,那是挺好的事兒,但是落不到也沒有關係。理解還有溝通本身就是一個私密性很強的事情。
——你是如何理解教育的?
——教育實際上是一個很無力的東西。對於一些本身有靈性、有天賦的人,我們並不能給他們提供什麼,而對於可能註定要變成絕大多數人的那群同學的話,你提供什麼,其實也是白費。我自己的一個感覺,尤其在人文學科裡邊——我覺得人文學科比理工科更需要所謂天賦的——尤其那個靈氣的東西在,你如果沒有,就是沒有。教育它沒有辦法教給你。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就是《愛智慧可不可以教?》,我以前一直以為可以教,後來我發現,不可以。
其實從我自己的成長經歷,我碩士博士本科同學,也沒有幾個真正說愛智慧,現在想起來。跟你讀什麼學校,跟你讀什麼專業關係不大。我一直覺得你愛不愛閱讀是一個本能的行為,後天的塑造其實作用特別小。我接觸學生的經歷都在證實這一點。我覺得這裡面有很神秘的東西,至今我都覺得神秘,就是一個人怎麼從小他就愛好這個東西。我覺得這是屬於神秘主義的東西。
——那你給自己的期許是什麼?
——就是你在分享你喜歡的東西。我始終的定位就是一個分享者,而且就是某一方面的分享者。這種分享的核心是一種愉悅感,閱讀中的愉悅感。如果在這個分享的過程中,有一群人,不管他水平如何,不管他天賦如何,誒,跟你是同聲相求的,他也感興趣,那個狀態是很舒服的。就好像我上我的細讀課,有的學生就不是我這個專業,甚至不是我這個學院的,也來聽。然後他會跟我交流說,覺得太好玩了。然後下課一遍一遍地跟我講。但是有的學生他必須上這個課,他就聽得味同爵蠟的感覺,其實你會能夠感受到差異的。就是你本身沒有選這個課,甚至都不是這個學院的,但是你被它所吸引,你感受到了其中的趣味,你們倆在那一刻是惺惺相惜的。那個就很好。有可能我最期待的就是那個東西。
道德判斷及其他
我看候麥的電影嘛,包括我看候麥的訪談,他特別喜歡拍這種人的道德的東西,而且他故意呈現出那些在我們看來特別不道德的故事。反道德的東西。但是我很喜歡他對於道德的理解,他說道德其實不是我們施加在其他人身上我們自己的判斷,而是我們去看人們怎麼形成了自己關於道德的故事。因為我自己看尼采啊,看阿倫特,受他們影響很大,所以我總覺得在公眾的道德還有私人道德之間是有鴻溝的。我自己可能更願意把我自己的私人道德,哪怕是敝帚自珍,但是我不會去跟著其他人去叫好或者叫罵。包括最近,我只要每天開啟豆瓣,好像沒有人標書影音啦,大家都在熱火朝天地討論這些政治事件。我不參與,因為一方面,我覺得我們每個人的資訊源、我們的立場沒有辦法去get到那個整個宏觀的判斷,另外一方面,我對眾口一詞的批判、謾罵或者讚美,我都會比較謹慎吧。就是我會推遲我自己的判斷。
——說說你感受到的時代問題。
——知識分子想說的東西太多了,但是實際上他們並沒有老百姓那麼有力。知識分子是太想表達了,但是太自戀了。我不喜歡他們身上那種自我感動和自我崇高,還有自我陶醉的東西。為民請願、正義感,那些東西在我看來太脆弱,太可怕了。我更願意相信一個普通老百姓說,那個是假的,或者怎麼樣,你們是形式主義,我也不想聽知識分子在那裡分析。我對知識分子本身比較悲觀。
-
7 # 文學研究會
這個問題也許有理論上的標準答案,但這裡不是說文學專業,只是說宏觀上的文學,那就仁者見仁吧。
對我而言,文學就是“監獄”。當然,不是現實中的那個監獄。
它能讓我完全進入另一番天地,既與世隔絕,又有人間煙火,還能夠反省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那是靈魂昇華的地界。它能解開精神枷鎖,放飛每一個對其忠誠的人。每一次文學旅程(好的文學)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情感的交融,一次閱歷的積澱,一次智慧的探討,一次時空的穿越,一次靈魂的拷問。
-
8 # 青藤門下42398897
文學是一個無形而巨大的存在,是一個包天緯地的巨大概念,它可以包納萬里山川和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滄桑鉅變和社會生活。
文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悲一喜都在文學的視野之中,我們所有的情感表達和情感寄託都與文學緊密相連,我們所有的精神狀態和精神生活都與文學息息相關。文學即人學,即社會學,即生命學,即情感學,我們所有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任何精神訴求和情感表達都無不體現著文學的藝術本質。
文學透過文字工具不同的創作方式和表現手法,以不同的體裁和不同的形式與不同的風格,分別在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相聲,電視電影,隨筆,日記等不同領域展現廣博寬泛無邊的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學包容萬事萬物,包納我們一生的所有悲歡喜樂,酸甜苦辣,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我們從一出生開始,在人世間的任何舉手投足與現實生活以及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直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任何悼念和緬懷回憶,都包納於文學的情感表達世界裡,都體現在具體而生動的一個個文字的組合和搭配的過程中。
文學造就我們的一生,給予我們的一生,表達我們的一生,展現我們的一生,最後覆蓋我們的一生,悼念和回憶我們的一生。
-
9 # 情感中轉站
文學是什麼?文學就是一場結繩記事!
繩上的符號,要麼是生活的象形,要麼是思想的倒影,有人覺得美,有人覺得醜,有人看懂了,有人看不懂。
文學是什麼?文學就是一個人權傾天下,一群人的諸侯爭霸,它可以是王冠,也可以是懸棺,它可以是宮殿,也可以是荒原。
文學,就是你忘了它時,它卻存在,而你想著它時,它便死亡。
-
10 # 風入洛城
文學就是人的學問,這是人類所獨有的。與天文學研究天空,建築學研究建築不同,文學是人的歡笑眼淚,幸福苦難的結晶。人不僅有滿足基本生理生存的需求,還有表達情感,尋求理解等精神方面的的追求。文學發展的過程也是人類思維不斷交流進化的過程。在漫長的人類進化過程中,從最初的結繩記事到慢慢產生文字,再到各種具體文學形式諸如詩歌、小說、散文的產生,人的思想也在經歷發展變化。文學正是人的社會生活與內心情感的體現,它是人的學問。
-
11 # 一葉子童童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人類思想的結晶,它是人類邁向先進文明的標誌。在中國,其出現的最早的《詩經》就是以民歌的形式展現。採用傳唱的方式傳播,後隨著中華各朝各代的更換,歷史的積澱,以及一種單一的文學體裁再不能滿足人們平時思想的表達,在後來逐漸出現了更多的體裁。如詩歌,散文,遊記,詞曲,在到明清的小說。都是文學日漸成熟不再僅僅限於單一的一種標誌。
總之。文學是隨著人類文明發展而來的,它是人類思想的結晶,更是人們表達情感、傳遞愛與美的一種形式。
-
12 # 51194523342社會生
文學,就是人學,是關於人的科學。主要描寫人的心裡、音容笑貌。
人在特殊環境下的喜怒哀樂。
人的思想,表情,以及意識形態。
文學作品提倡真善美,鞭撻假醜惡。讓人生平等、互愛,相互理解,相互忍讓,和諧相處。
-
13 # 田園春晴
文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樣式,是一種社會的審美意識形態,是一種語言藝術,它包孕著人的個體體驗,它溝通人際的情感交流。即文學是具有社會的審美意識形態性質的、凝聚著個體體驗的、溝通人際的情感交流的語言藝術。
社會歷史的變遷,時代的變化發展,社會心理的變化,是文學觀念更替的根本原因。
因此,文學的定義包含了五個命題:
從社會結構的角度看,文學是審美意識形態。強調的是文學作品與社會生活的詩意聯絡。
從作家的角度看,文學是作家個體的體驗的凝結。是作家對生活的評價和情感的流露。
從讀者角度看,文學是作者與讀者情感溝通的渠道。讀者在文學活動中與作者對話,是積極參與創造的力量,讀者閱讀作品的過程,也是對作品進行再創造的過程。
從作品角度看,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作品的現實。沒有語言和語言的結構也就沒有文學。
從藝術角度看,文學是一種文化樣式。是以語言為材料來塑造藝術形象的藝術。
-
14 # 康建華
文學是用文字把人間的真善美,天下每個人的成長史,家庭的碗瓢盆交響曲,天地間的赤橙黃綠青藍紫,Sunny,雲朵,花蕾,小草,樹木,山水,鳥兒,歌聲,舞曲,聲音,語言,色香味美的食物,高樓大廈,古今中外的故事重新詮釋,用珍珠把它們串聯起來,再用五線譜做裝飾,在雪花飛舞的季節把它灑落在人間,各個角落,大地,廣場,窗前,田地,喜歡的人去拾起它片片的花瓣……
-
15 # 夢遊學海
文學到底是什麼?
文學是把語言用文字的形勢轉換成文章,讓人們閱讀後瞭解文章的內容和要敘述的事及前因後果,從中得到一定見解,瞭解某件事和增長一定的知識。
文學的內容面很廣,如,小到對聯,詩歌,短文。大到散文小說,回憶錄。
文學更是一種思想的體現體裁。不同的心情,環境和不同的想法都能在文學中表現出來。
文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的思想潮流,社會習俗和一個民族的地方風俗生活特點及習慣。
文學二字分開,單獨來講,文就是文字,學就是知識和學習。
文學就是把語言書寫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即便於儲存也便於推廣和流傳。
文學也有它的定性和不定性。它既能為正義服務,也能為非正義服務。
文學掌握在不同人的手中,就能變成不同人的工具和武器。
如水滸傳中,武松殺死潘金蓮和西門慶。縣衙師爺如果把文案寫成武松為報兄仇,怒殺西門慶和潘金蓮。那武松必定死罪無凝。
而在師爺的筆下把案卷寫成西門慶與潘金蓮通姦藥死武大郎。武松為兄長報仇與西門慶鬥毆殺死潘金蓮和西門慶,使武松死罪變成活罪。
這就是文學的奇妙之處和用武之地。
-
16 # 許文欣原創詩詞
文學即是人學
文學從盤古開天地
蠻荒年代
到象形文字
到諸子百家
孔聖人之道《論語》、《詩經》《大雅》、《小雅》
從屈原之《離騷》
到《楚辭》的神韻的漫雅
從漢賦的華麗
到唐宋八大家
從元曲、明清章回小說曹雪芹
婉約的芳華
到魯迅、郭沫若
到艾青詩魂的朝霞
從朱自清的寧靜、淡雅
到莫言和二月河的瀟灑………………
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學
傲立群雄
傲立世界民族之林
是至真的心雨
是至善的心妍
是漫天白雪蘊靚天山之巔
潔白的雪蓮花
文學
是萬物之靈
偉大人類
心靈的春青
在我們心中
永遠
永遠永恆
綻放的梅花!!………………
許文欣
2018年3月14日
-
17 # 令箭鑲玉
文學什麼也不是,但它同時什麼也是。為什麼這麼說?看對誰而言。
文學不是高樓大廈能夠給你帶來雄壯之美,文學不是名山大川能夠給你帶來心曠神怡,文學不是日月星辰能夠給你界定生老病死的意義,它看不見摸不著,給鄙視文學的一個理由,給讚頌文學的一個難堪。
從上古時代到今天,文學總不免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是奇巧淫技,一直很熱但一直不能成為影響人們思想行為的工具。從詩經到漢賦,從唐詩到宋詞,從元曲到小說,從電影到電視劇,日漸式微的路子越來越明顯,文學已經從名人風流淪落到任何人都可以敲著鍵盤說文學怎麼樣怎麼樣。原因之一就是它給你帶不來財富和名聲,帶不來地位和權柄,它一直存在並且被人一直惦記,但它從來就沒有踏入正堂的時候。
文學已經成為小眾文化,已經被五大名著就可以概括的一類行業。大家可以去看看全國前十的入口網站,有幾個是有文學標籤的。再去看看外國的入口網站,有幾個是把文學當成一個獨立門類進行劃分的。甚至一些名氣比較大的文學獎都是被企業贊助才不至於停辦。這不是哪一個部門或哪一些人的支援或打壓就產生的一個後果,它是歷史發展到現在必有的一個存在狀態。它可以是一個愛好,有他無他都不影響這個世界流轉向前。從這個意義上說,愛好或熱衷於文學的同志們可以玩,但別喪志,賺錢要緊,寫這個或讀這個等有了閒暇再說吧。
-
18 # 靈遁者國學智慧
文學是什麼
——靈遁者
文學是什麼?問這個問題,就好像我一直在走路,卻沒有問自己要去哪裡?今晚,我失眠了。通常我會在睡不著的情況下,不去睡覺,起來寫作。今天不行,可能是喝了酒的緣故,頭有點昏沉,但又是很清醒的。
我躺著刷抖音影片,我看到一個女孩分享了她的離婚理由。影片中是她和丈夫的對話。她寫道:“樹葉是一天天變黃的,人心是一天天變涼的,不要讓對方的心徹底涼透了才追悔莫及。”
影片中她丈夫問:“一定要離婚?沒有商量餘地?”
她說:“離婚,沒有商量。”
她丈夫又問:“我還是想不明白,我又沒有出軌,為啥你堅持離婚?”
她說:“你始終不明白,最消磨婚姻的,不是出軌,不是家暴,而是那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小事。”
他丈夫說:“什麼意思?不出軌不就行了。”
她說:“我簡單的說幾個小事。孩子生病,我慌亂無助給你打電話,你第一句話是,你怎麼搞的?又把孩子弄病了。”
他丈夫說:“不是嗎?連個孩子都帶不好,你怎麼當媽的?”
她繼續說道:“一直想和你旅遊,安排了那麼久,你永遠都沒空。可每次和朋友喝酒,打遊戲,打麻將就有空。”
他丈夫說:“旅遊就是瞎折騰,和朋友喝酒放鬆,有什麼錯?”
她繼續說:“我加班到凌晨,外面下暴雨打不到車,讓你去接我。你不耐煩的說雨這麼大,我怎麼出門,自己想辦法。”
他丈夫說:“你自己打個車回家不就行了。我都躺下了,這也算個事兒。”
她繼續說:“我感冒發高燒,讓你下班給我捎點藥,你卻嫌棄我身體不好,說自作自受。如果我像你對我一樣,你會怎麼樣?”
她丈夫說:“結婚過日子不都這樣嗎?”
她說:“有時候女人需要一個男人,就像逃機者需要降落傘,如果此時此刻他不在,那麼以後沒有必要在了。”
他丈夫說:“都是小事,結婚過日子不能這麼矯情。”
和作者有同樣經歷的女人,有人這樣回覆:“和我前夫說的話,一模一樣。最後讓你失望透頂的離開。最後還是他起訴要逼著我離婚的。呵呵,餘生永不相見。”
還有人回道:“一樣,後來發現他找我離婚,是他外面的女人懷孕了。比你慘吧。”
還有人回道:“怎麼說呢,男人這個東西,都是後知後覺。”
現在面對撲面而來的1萬3千人,我更得沉默了。文學是什麼?這就是文學,我不缺素材,我不缺生活經歷。文學俯拾即是,處處是情。一個人,一頭牛,一塊石頭,一顆被壓扁的小草……
每一段文字的背後,是有人在哭,是有人在笑。我睡不著,是因為喝酒了。三瓶啤酒就昏頭了。和我一起喝酒的是我三叔,還有5個他的同學,我都不認識。
他們人都很好,但坐在夜市中,我才發覺,我離融入這樣的生活註定越來越遠了。熱鬧的夜市上的人,就像一個個孤島,圍著我這座孤島。我們其實誰也聽不到誰的喧囂。所有的人,都是隻是在重複簡單的字眼:“乾杯,乾杯。”“時間真快,時間真快。”
每一串烤肉,每一道冷盤都是那麼辣。我吃一口,就一口礦泉水。而他們從頭至尾都是啤酒。我知道,也許在他們眼中,我是個虛偽的傢伙,酒品不行。別人都四瓶喝完了,而我才兩瓶了。
一個叔叔說:“要拿水喝,兩瓶白水頂一瓶啤酒。”
我笑著說:“好。”
席間上廁所,暈乎乎的走。整條街坐滿了人,廁所都是排隊的。整條街是紅的,人的臉是紅的,人們都或大聲,或低聲說了什麼。“紅塵俗世”這個詞,一定是這樣來的。
文學要從“紅塵”中來,還要高於“紅塵”,這不是找罵嗎?
我在一個角落裡,看見一個修鞋匠,在修鞋。我停下來看著,是因為好久沒有看到一個修鞋匠了。他抬頭看我,問要做什麼?我搖頭說,我就看看。我好像意識到,我就像坐在這個角落裡的修鞋匠,我會禿頂,我會被孩子們圍觀。不同的是,他修補的是鞋,我修補的是心。
你看世界的方式,就是世界看你的方式。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文學”,別人無從下筆的地方,我發現我可以。至少從今晚之後,就可以了。
文學不能拯救所有“後知後覺”的人,甚至也不能拯救我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想以身試水,他相信,自己經歷的才是經歷,“紙上得來終覺淺”。
那個女人離婚了,我開始意識到那不是悲劇。我的筆下沒有悲劇,只有生活。這就是文學本來的面目。
在酒桌上拼酒的每一個人,都會倒下。從他們現在的眼神和麵容中,我猜他們會倒在一個個他們陌生的字眼面前,來作為他們一生最後的酒謎。他會問:這是什麼字?你是誰?我在哪?
直到現在早晨7點鐘了,我依然沒有睡意。我倒希望自己永遠沒有睡意。我想起了,喝完酒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個女孩在打電話,她問:“你到底在哪呢?”
我突然腦海中冒出一句話,走過去想對她說:“你怎麼在這,跟我回家。”可當我和她擦肩而過的時候,我卻什麼也沒有說。而對於此刻寫文章的我來說,那一瞬間不就是“荒誕派”文學嗎?
耍酒瘋,是喝酒人的詞語。沒有喝酒,你怎麼耍酒瘋?我是清醒的,怕別人說我是瘋子,我喝酒永遠也是清醒的。可我的荒誕,是真實的。它沒有誕生,是因為“它”離婚了,就像我一開始描述的那個女孩。為什麼離婚了,你再返回去看看妻子與丈夫的對話。
當我繼續刷抖音的時候,從另一個影片裡,我發現昨天是愚人節。然後我又想到了那個女孩在電話裡問:“你到底在哪裡?”現在我想告訴她,昨天是愚人節,他騙你的。至此,昨天和今天就完成了一個文學對話。
文學是什麼?文學俯拾即是。我的目的地在哪裡,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清楚我的目的地在哪裡。我清楚我是清楚的。當一切都清楚了之後,我希望我作為男人,對所有失戀和離婚的人說一句:“你還好嗎?我——還好。最近在寫一部文學小說——”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散文作品。
-
19 # 深度書痴寶木笑
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長年閱讀之後的一種漸悟。
覺得從書話類的書開始讀比較好,主要是有助於培養文學體驗的感覺,形成閱讀的興趣,加深思想的質感。
時間久了,當閱讀已經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那麼你本人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文學體驗三十講》中,小說家苗煒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對數十部外國文學經典的閱讀體驗,也順帶講述了自己對於愛慾、孤獨、死亡等本質問題的思考,還有對於自我、他人和世界等基本物件的體悟。
作為三聯的老讀者,說實話,看到苗老師的文字非常親切。這種親切並非僅指“三聯體”,而是一種內裡的情調,不慍不火,外圓內方,溫柔但執著,文雅卻智慧。
三聯臥虎藏龍,苗老師是文青代表,屬於小眾英雄那種,小圈子裡名頭極響,大流量圈裡不溫不火。這本書我收藏了,就像收藏了很多三聯雜誌,每期都有封面系列故事,每年都有美食等專題,常年讀三聯一些作者的文章,日子久了,就像朋友。
就像苗老師,這個喜歡馬克·吐溫與海明威,熱衷恰佩克與米蘭·昆德拉的老文青,見不見面似乎也並不重要了。
-
20 # 雪珍681
落寞但不孤獨地活著
小編平時很喜歡看書,主要涉獵的範圍是文學類書籍,小編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就是餘華,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的突出,他的作品有一種令人折服的魅力,例如: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的《活著》,小編第一次看這本書時間需要追溯到2012年,那個時候的自己有些懵懵懂懂,不太理解餘華先生為什麼會將主人公設定為一個面對諸多不幸的窮人。
隨著反覆閱讀的次數增加,小編漸漸理解作者用意:想為讀者提供瞭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主人公福貴接二連三地失去親人,晚年只能同一頭老牛度過,作者對於這種生活艱辛的描述卻是用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平緩語調。小編覺得我們應該佩服化解了困難,在晚年落寞的生活圖景下孤獨的,但並不寂寞的主人公,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活著”。
同時,我們可以換角度思考問題,處於現代化的我們應該如何巧妙地去化解面對的困難,有時候雖然過得很孤獨,但要學會怎麼不寂寞地去“活著”。小編認為,詩和遠方、魚和熊掌大多時候不可同時兼備,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學會怎麼去取捨,最重要的就是跟隨自己的內心去追逐。
一般在大家都極度恐慌的時往往是比較好的低吸時機,例如A股擊穿3356點支撐位後直奔3306點區域強支撐,個股跌停附近是進場良機,隨後大盤上演深V拉昇,再次驗證恐慌進場的正確性。
週日的大盤從高位3731點跌到今天的3328點,跌幅可觀,基本到位,再盤整一下將展開反彈行情,可以看看碳中和、鋰電池、有色稀土、跌幅巨大的白酒等板塊。
經過市場連續大跌,一些優質標的正在浮出水面,昨日投機總奸線上分享的泉陽泉股價到了安全的區域,低吸埋伏,今日輕鬆吃肉;特斯拉昨晚股價暴力上漲20%,刺激資金迴流新能源車板塊,卡倍億等今日股價表現強勢;受上海牽頭系統建設,全國碳交易計劃6月底前啟動的最新訊息刺激,深圳能源、紫鑫藥業今日股價雙雙漲停。
市場非常弱勢,個股跌多漲少,預計大盤短期適當震盪築底,底部區域反覆磨底,操作上難度很大,非常考驗選股能力,謹慎對待,降低倉位,有賺就收,儲存實力,小倉滾動。此外,止損止盈保護,股票炒炒就好,牢記投機總奸的口訣:股票炒炒就好,不要當真,炒完都是一地雞毛。
股市永遠是少數人的牛市,多數人的熊市,沒有技術和基本判斷的股民將被淘汰,故步自封、不學習的人在未來的股市將難以生存。要躋身股市贏家,必須靜下心學習炒股技術,包括倉位管理,做T技巧,邏輯分析等,投機總奸的gzh對話方塊精選的幾本股票書籍和總奸原創的做T寶典《做T操作寶典 助你穿越牛熊》,這比較適合想擁有基本技術功底的粉絲進行學習。
回覆列表
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為了選拔人才,特設“賢良文學”科目,由下面的各郡縣每年舉薦人才上京考試,參加考試著叫“賢良文學”。“賢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人;“文學”則指精通儒家經典的人。
文學除了擁有外在的、實用的、功利的價值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擁有內在的、看似無用的、超越功利的價值,既精神性價值。
優秀的文學作品,所讚頌的親情母愛,友情友愛,愛情真情確實很感人,讀到這些作品,就不斷加深了對感情的體會和認識,所以 閱讀 文學作品,是一種感情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