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幼兒教育教學
-
2 # 教書匠木石
“家校合作”估計是非常非常難解決的事,從老師角度看,希望得到家長配合;從家長角度看,學校是教育孩子的,為什麼還要家長參與?
這個問題真正解決,需要思想的轉變,甚至要等到現在90後這一代長大後,家校合作才真正成型。
從老師角度,儘量最佳化家校合作流程,清楚家校合作的目的,儘量讓家長的角色更簡化、效果更直接明。
從家長角度,慢慢轉變思想,意識到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
3 # 悅來悅好福建夢龍
關於家校合作或互動問題,是一個很重要卻又很難搞好的事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孩子的學習成長一定離不開家校互動與合作,就如一幢房子,家就是這毛胚房,而學校則是這家的裝修!要想房子漂亮,是不是需要與裝修工不斷磨合和構思?從裝修設計到材料到施工,只要一個環節疏忽結果就千差萬別!
很多家長往往忽略裝修質量,抱著“全包”的思想什麼也不管就一股腦兒丟給裝修公司(學校)對裝修問題或過程完全不參與,這樣的結果就是裝修材料短缺沒錢補、裝修設計出問題沒錢改,裝修工人也無人監督……最後交房問題一大堆!
如何才能讓裝修設計實打實落地變成裝修結果?最關鍵也是必須的一點就是裝修公司與房東要緊密配合!切實增強家校合作意識!
那如何增強呢?
1是積極主動。家校配合與互動,需要雙方的積極主動!互動才是王道!而不是你動它不動或它動你不動!被動就會導致溝通障礙,直接影響互動效果!
2是認真高效。家校互動與溝通一定要認真,不能嘴上哼哼,行動寥寥!這樣蜻蜓點水式的家校互動是沒有效果和意義的,必須認真!除了認真還必須高效,所謂高效就是立說立行!立行立改!不讓溝通情況過夜,不讓互動結果無疾而終!
3是彼此尊重、相互支援。家校溝通出問題,很大一部分就出在彼此不夠尊重上!出問題就推卸責任,久而久之吐槽、甩責任、推諉代替了良好互動!和諧互助的家校關係變成了冷冰冰的你推我搡!
4是真誠建議、有效監督。家校之間不能完全的一團和氣,如果那樣大家的互動與交流就流於形式了!對出現的問題也不敢反饋與監督,變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圓潤局面!對發生的問題必須積極互動真誠提出改善辦法及建議,對互動達成的方案也必須予以有效監督,不能放任不管!
我想做到如上4點,家校意識必定強上強
-
4 # 哈爾濱新區教師宋鵬程
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管理者和組織者,是聯絡家庭和學校關係的橋樑。建立良好的家校關係,有利於形成學校、家庭兩者之間的教育合力,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那麼,作為班主任,如何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家長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呢?我認為應該作到以下幾點:一、不斷提高理論認識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英國著名的《曼徹斯特調查報告》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於家庭環境內,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幾乎兩倍於社群和學校兩項因素的總和。”由此可見,協調與調動來自家長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二、營造和諧健康的家校關係。當今社會,不良誘因、教師工作方式方法的不當、家庭情況的差異等導致出現了家校關係的緊張局面,班主任應嚴格遵守師德規範,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營造和諧健康的家校關係,爭取家長的主動配合。把工作做細、做實,取得家長的信任。三、講究形式和方法。(1)、進行家庭訪問。這是班主任聯絡家長、瞭解學生最常用的方法。家訪要尊重家長,要正確地反映學生實際,切忌不能搞“告狀式”家訪。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介紹家庭教育的正確方法。使家長能與學校協調一致的教育好子女。當前,由於通訊條件好,有的班主任用電話聯絡的方式代替家訪,這是不恰當的,應深入走進學生的家庭,實在地掌握第一手資料。(2)舉行課堂教學開放活動。讓家長參與聽課,使廣大家長深入課堂,深入到學生中去,聽課、評課、瞭解老師、瞭解孩子、瞭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隨著新課程的推進,好多家長拿起孩子的書本開始犯疑,不知如何輔導學生的學習,舉行課堂教學開放活動將有力的解決這一難題。(3)參與“學生評價”。新課程倡導多元化的評價,請家長參與對學生日常的、階段性的學習、習慣、行為等的評價,既可以督促學生完成學習(包括學業、活動等)任務,又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我在舉行了“感恩主題班會”活動後,請學生回家問候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給媽媽唱支歌……請家長寫活動感言,對學生活動進行總結評價。(4)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國家的教育方針、教育法規以及小學的培養目標;介紹學校和班級以及學生情況,爭取家長的支援配合,同時也瞭解學生在家庭的表現,達到相互溝通,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協調統一;宣傳家庭教育的理論和經驗,幫助家長掌握科學教育子女的方法,特別是關於獨生子女的教育方法;宣講新的人生觀、育人觀,幫助家長走出家教誤區,轉變觀念,更好地實施家庭教育。舉辦家教經驗交流活動,請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家長現身說法,交流他們成功的教子經驗,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5)舉辦家長學校。引導家長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幫助家長真正瞭解孩子生理、心理及學習發展變化規律,讓更多家長從成功的家教範例中總結經驗,尋求方法,從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始,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優勢,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透過家長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以及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情況,以便統一認識,制定統一的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學生。最後,班主任要協調社會進行教育。社會是一所大學校,既存在著真善美、又存在著假醜惡。學生的鑑別能力還不成熟,很容易被侵蝕而墜落,班級要特別重視學生的社會教育,協調各方面力量抵制和消除不良影響,抵禦多種落後、腐朽的思想對學生的侵蝕。
-
5 # 一蓑煙雨說教育
教育不單單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也不代表學習文化知識便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另外對待孩子,我們要做到疼愛但不溺愛,正確對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敗是正常的一件事,對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強求。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相輔相成,必不可少。教育不單單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也不代表學習科技知識便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
-
6 # 高中生物生活教育
看到別人的回答要麼是大道理,要麼就抄襲。沒有什麼新意。
我是班主任,從老師角度來說兩句乾貨吧。
1、如果是新生,一接手,你要聯絡所有的家長,至少每個家長的聯絡方式要儲存在你手機裡。最好每個家長都能說上幾句話。
2、發調查表給你的家長,大約可從九個方面三十個小問題進行著手瞭解他們孩子的情況。(我每一屆接手的學生都是這樣子做的)
3、在平時如果孩子一有優點,馬上發信息給孩子的家長,缺點就不用了
4、沒事多家訪了,但不是去告狀。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5、多為學生著想,多從學生角度去考慮問題。
其實方法很多了,家長存在好多問題的。你可以多瞭解,然後針對進行解答
-
7 # 躬耕杏壇
合作則互利雙贏,學生受益,家校雙方省力!
不合作勢必各訂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學生受損,雙方費勁!
要想雙方合作,就必須有個主次關係的確定,否則以誰為主?誰向誰靠近?以我之見,家庭教育以文明禮貌、待人接物、思想品質之類為主,輔助落實教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學校教育以文化知識、學法指導、與人相比之類為主。雙方各有主次、分工協作,互補統一,何愁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但如何能夠提高雙方合作意識,形成家校合力,對雙方的要求都高。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養的影響。時常有教師說,家長不配合,總是唱反調;有家長說,老師偏心眼,教學方法不對。諸如此類,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這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我個人的看法是:缺乏溝通交流!這也就是增強雙方合作意識的根本辦法。
那需要怎麼溝通呢?解決的根本辦法就是好好說話,想好了再說,不激動不偏激,心平氣和。這不單單是一種技能,可以說是一門藝術!為什麼有的人一說話,別人就火冒三丈,氣不打一出來;有的人一說話,上一刻還劍拔弩張,下一秒就煙消雲散。這是語言的魅力。
老師需要家長在某些問題上和自己保持一致,就需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而不是生硬的命令和要求,作為成人,雖然有基本的理智,但也需要尊重,否則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家長希望教師在某些方面同自己步調一致,也需要和顏悅色的說明自己的想法,而不能強迫性地要求。尤其是孩子情況比較特殊的,作為教師要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還有其他很多的工作,難免會照顧不到,家長應該是多一些體諒和等待,不能立竿見影就要結果。家長不能只感覺,我都給你說我家孩子情況特殊,你不僅不理會,你的做法都刺激到孩子自信過自尊,諸如此類,就造成家長和教師的矛盾和隔閡。長此以往,雙方互不信任,互不欣賞,根本談不到合作。
教師要時常召開和利用家長會,把自己的想法和辦法坦誠布公向家長提出來,爭取家長的認可和支援,堅持做一段時間,以孩子改變和提高這一最具有說服力的結果,贏得家長毫無懷疑的支援。個別特殊情況,要及時互通情況,隨時對孩子採取相應的教育,以期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
8 # 復興錯題本
多讓一些家長互相分享一些教育經驗,讓大家把競爭當做共享,一定是非常有價值的,對學校而言也能獲得更多家長支援。
-
9 # 學生代表HeadBoy
家校合作,先找到紐帶:
1、老師和學生,只有老師和學生能建立起合作、協同關係,家校合作才能有意識的載體...說白了,中國是人情社會,學生和家長更看重第一接觸人老師而不是學校。
2、評價體系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家校先得對等,才有合作;傳統的教育,學校永遠是要求方、管理方、資源佔有方,家庭天然處於弱勢,又怎麼會有心甘情願的合作意識?只有有一套第三方的評價平臺,大家可以自由自在的相互評價,不擔心打擊報復時,家校合作意識才能被真正驅動起來!
-
10 # aft秀
如何增強家校合作意識?
一,改變家長委員會的尷尬處境。
現狀:曾經家長踴躍報名競聘上崗成立的家長委員會——當初成立時曾把它比作家校溝通的彩虹橋,現在似乎成了獨木橋,學校在橋的那一端唱著獨角戲,家長在百忙中勉強的過去捧捧場。
戲的節目內容,大多是學校收取點必不可少的教輔費,讓家長委員會成員參與監督,家長們成了學校似乎“不違紀,不犯錯”的證明人;或者填些“學校的伙食怎麼樣?答:還不錯。你對學校的發展還有哪些意見?答:沒有意見”等諸如此類的預防老年痴呆症的調查表。
改變:每月定期舉行家校“政協”會議的召開,相互提出和相互吐槽雙方在管理學校和孩子方面的問題,讓有志之士真正為學校發展、家庭教育、孩子的未來出謀劃策。
比如:學校佈置多少家庭作業孩子才能夠完成,如果完不成作業應該怎樣處理等等,共同制定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規章制度,以及規劃孩子成長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
二,家長與教師都應該具有大教育觀,形成“你呼我應”的局面。
現狀:學校放假,教師偷樂:放虎歸山;學校開學,家長長舒一口氣:神獸回籠。家校關係冷漠,要麼是家長對老師畢恭畢敬;要麼是敬而遠之,彼此互怨互懟互看笑話,沒有“同行遠”的同向而行,而是背靠背的各自為營。
改變:學校家庭應該是水火相容,你呼我應。比如,學校開展感恩父母長輩的活動,號召學生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同理家庭應該開展感恩教師同學的活動,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多講講平凡的老師同學身上的人性之善,微光之美。從而,把孩子培養成在家是“生龍”,到校是“活虎”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總之,“同行遠,獨行快”,只有家長老師學生彼此成為生命中的貴人,家校合作才能培養一個高素質的孩子,祖國的明天才會更加燦爛!
-
11 # 象山易學堂
校共育是目前基礎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要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建立良好的家校關係是一個重要前提。因此,如何建立溝通良好、和諧發展的家校合作關係,是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一、穩步發展,求大同存小異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係,首先就是在一些原則問題上達成共識,在發展尊重意識、信任意識、鍛鍊意識、適應意識和發展意識的前提下,求大同存小異,大方向對了就可以。
意識決定心態,心態決定一切。良好的教育意識,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現在的孩子讀書很好,但是做人的道理方面差了很多。在基礎教育階段,教書很重要,育人更重要,我們要教的是價值觀,一定要教他怎麼學會做人,透過做人的道理來學知識。育人的主體是家庭,學校當然責無旁貸,當家長都能積極參與進來,德育工作方能事半功倍。
二、尊重平等,消對立固同盟
不要把家長有意見或人家提過意見、挑過刺,我們就跟他針鋒相對,不用這樣,我們要“化敵為友”。就是要利用家長的正能量來幫助我們引導和管理好孩子。學生與家長髮生矛盾,是教育中的常見現象,我們要因勢利導,層層深入,選取諸如“是爸媽不愛我們,還是他們不知道怎樣表達愛?會不會他們已經表達了而我們卻未察覺”、“如何平衡自己的隱私權和父母的監護權”等兩難問題,讓不同的價值觀念發生碰撞,激起個體內心的價值衝突,如此,班主任不再是“消防員”,而是“調解員”。
觸及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遠勝於蒼白無力的空洞說教和坐視不理的漠然行為,在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不是家校合作的觀望者,而是攜手努力的創造者,同時也會收穫家長、學生雙方的認可,消除了家校對立,鞏固了家校同盟。
在孩子成長髮展過程中,出現學習、思想上的問題是正常的,老師和家長要及時引導,讓他們學會思考,做出正確的分析,逐漸體會到老師和家長的用意,這才是他們真正應該學到的東西。莎士比亞說:“聰明人永遠不會為他們的損失而哀嘆,卻用情感去尋找辦法來彌補他們的損失。”這句話,值得學生,家長,老師一起深思。
三、身體力行,展魅力獻智慧
美國心理學家哈里森說過“幫助兒童的最佳途徑是幫助父母”。因此告訴家長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分析對待子女的態度是專職還是遷就,家庭成員之間是相互體諒還是相互指責,指出家長教育孩子時的問題、誤區,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方法和建議。
在家長面前,在學生面前,教師都要擁有個人魅力,無論你的審美,無論你的著裝,無論你的能力,興趣、愛好,總之把你的渾身解數展現出來,讓學生佩服你,讓家長覺得有這樣的老師來教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也會多才多藝。
四、攜手共進,靠引領求創意
在班級活動中,要積極挖掘家長這獨一無二的資源。班主任導演,學生編劇,家長做演員,學生搭臺,家長唱戲,學生意圖讓家長表達……這些,讓平淡無奇的教育生活生動起來。如“我老爸最棒”活動(爸爸們展示各自絕活)---活動時學生眼中的父親形象瞬間高大起來;“老媽,加油”……不同的形式,同樣的精彩。
十幾歲的孩子,會對佩服的人懷有一種敬意,佩服誰就更聽誰的話。因此在必要的時候,家長要勇於表現自己,要樹立起自己的權威,要讓孩子瞭解到我的父母很不錯。對孩子教育問題,不僅學校要用心,也要教會家長如何用心。
五、互惠雙贏,助成長促發展
我們要的是帶動家長這個團隊,讓他們一起拉著他們的孩子,和我們一起奔向一個理想的目標。
老師在某方面的學識,一定要有品位,讓家長能夠服氣。教育者不僅對好學生視如珍寶,談起孩子們的學習,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對待成績差一點的學生,不放棄,樹信心,給方法。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教學上,希望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幫助先生提高成績,對辦班想方設法掙孩子們的錢沒有感覺,把本職教學當做自己人生的事業來開拓,這就足夠了。築夢教育,家校合作,有熱愛,有堅持,有理想,有擔當,善美同行,互惠雙贏。
回覆列表
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尤其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中國的未來正充滿希望地注視著跨世紀的一代新人。從小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主人翁意識和學習能力,正確對待挫折、勇敢面對現實的良好心態,勇於負責,獨立思考,能用適當的方法處理問題和危機,對於我們小學教師來說,是那麼的迫切。在現代班集體建設中,作為班主任,更應該有目的地在班級日常管理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找到自己正確的位置,逐步使學生成為現代班集體的主人。
一、在制度建設中體現“主人”意識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教育是促進學生自我教育的教育。”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現代班集體教育的必然要求。學生要學會自我教育,教師就要讓學生處於主體位置,進行自主管理。建立和健全班規制度,使學生在自我教育中有“法”可依,也就顯得尤為重要。班級制度是班級全體學生在充分民主、自由討論的基礎上,從品德、紀律、學習、日常行為規範等方面制定出來的規章制度。讓學生把班規轉化成行為,班主任要健全外在強化監督機制,使學生行為由監督到自覺到自我教育逐步過渡。
首先,在班幹部競選時可採用“優勝劣汰制”。班幹部隊伍是集體的先行部隊,核心力量。學生幹部由自薦到民主選舉到聘任,在隊伍漸漸趨向穩定的同時,從全班學生中不斷選拔後起之秀,補充隊伍的“新鮮血液”。其次,還可根據班級實際,豐富班級中的管理角色,讓更多的學生擔任集體職務,服務於集體,為學生獲得管理班級,成為小主人的積極體驗創造條件。在管理者的角色中學會管理他人,學會自我管理,這是一種崗位上的自我激勵。在班級管理中,實行一人一崗制,班主任不是指定某學生任某崗位,而是讓學生髮現崗位,引導學生設立崗位。如:課間巡察員、講臺美容師、個人衛生督察官、桌椅整齊挑戰隊、黑板報設計師、各科作業收發員等。崗位定位後,半學期再實行競選上崗,能者上,弱者汰,使全體學生都長期保持競爭意識。角色互換,換位思考,提高了學生自我約束的自覺意識。實行“值日班長制”,用班長職位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按學號輪值,設“值日班長登記本”,對當天情況進行書面填寫,並在全班述職,自我總結,談當天工作體會及存在問題,全班評出值日班長當天優良中差等級,並把值日優秀者作為下一任班幹部聘任的參考,形成競爭機制。透過角色體驗,班級人人都是主人,我為人人服務,人人為我服務,主體性、自主性大大增強。為更能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定期評出“優秀值日班長”、“優秀學生幹部”、“學習標兵”、“愛心小天使”等。平時,還利用“悄悄話信箱”等陣地來廣泛採納隊員們對班級管理的意見、建議,健全每兩週班幹部會議及小組會議,由班長主持,班幹部討論存在問題,班主任背後點拔,聽取意見,肯定並採納一些別出心裁的建議,逐步健全班級的規章制度;透過晨會、午間活動、班隊課等,為學生創設施展個性才華的大舞臺。
在民主、平等的班級管理氛圍下,班主任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合理的管理方法,尋找適合學生自己的管理模式,使學生樂於成為班級管理中的小主人。
二、在班風創設中貫穿“主人”意識
良好的班風能促使學生健康成長。我們知道,競爭越來越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優勝劣汰,是自然規律,沒有競爭,無以求生存,沒有競爭,無以求發展。競爭也告訴我們,傳授知識不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唯一的目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競爭,學會合作。作為班主任,要不斷地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環境,經常為他們設定競爭的班級氛圍。現在的多數學生家庭比較富裕,在生活上他們不用主動去“競”,去“爭”,因而競爭意識相對薄弱,有的只是短暫的好勝心理。針對這種情況,在班級中創設主動競爭比拼的氛圍,加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顯得十分有必要。比如班級結合學校活動向學生提出“學習進步我能行”、“遵守交規我能行”、“互相合作我能行”等倡議,讓學生在比賽中你爭我趕,在競爭中爭做班集體的主人。從多種角度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為他們樹立競爭目標,幫助他們確立競爭對手,讓學生生活在競爭的環境中,時常有急迫感,逐漸主動地參與到競爭中去。在這一心理素質的培養過程中,學生積極性的調動是關鍵。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實現班集體主人的價值。對班級有突出進步的同學記功,在家長會上集體表揚,你一“評優”,他去“創”;你一“記功”,他去“爭”。小主人翁的身影不斷湧現,榜樣不斷樹立,事事講集體,人人是主人,自我激勵真正調動學生競爭,迸發個人力量,爭做小主人。
此外,班主任還應該每時每刻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使它發揚光大,成為主流以驅除、克服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在學生的思想上貫徹“我能行”的教育,逐步提高主人翁的競爭意識。有些同學由於成績不好、紀律較差、自制能力不強而經常感到自卑,不敢參與競爭,更別說樹立主人翁思想了。因此,他們自信心極差,性格也變得冷漠、孤僻,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及其他同學對他們身上的長處予以充分的肯定。以堅定其信心,大膽參加競爭。對他們在競爭活動中取得的成績,哪怕是微小的也要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同時指出其不足,以利再戰。思想上的矛盾解決了,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學生慢慢就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學生敢於面對競爭,把自己當作主人,才會有班級之間的力爭上游,才會有同學之間的你追我趕,“競爭意識”才會在學生的思想深處紮根。才會真正懂得“我是班集體的主人”。
三、在日常小事中滲透“主人”意識
“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在日常的小事中,滲透著無限教育良機。學生也更容易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現在,班級中的大多數小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倍受父母寵愛,較為優裕的生活條件也滋長著不少學生驕縱任性的行為作風。因此,不難發現,在一個班集體裡,同學之間往往會為了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告狀”現象時有發生,讓班主任十分頭痛。這時候,學生如果把自己當成班集體的主人,遇到這樣的事,問自己:“我是班級小主人,我該怎麼處理這件事為好呢?”有了這一種意識,學生就會自覺主動地去解決。效果也截然相反。我們實踐以後的結果也正是如此,讓學生時時處處有一種以班集體利益為重的意識,才能形成團結友愛的良好班風,具有寬鬆和諧的人際關係,人人具有主人翁精神。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尊重他人,知道了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互相寬容和諒解;學會了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同學相處,由於個性、生活方式、處世態度不一樣,矛盾紛爭在所難免。因此,一旦矛盾產生,教育學生即便錯在對方,也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分析當時的情勢,多問問自己“我如果是他,我應該怎麼做”,而不應以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更要學會審視自己,看看自己哪些行為觸犯了對方,然後主動承認錯誤消除隔閡。總之,以小主人的身份看待自己,同學之間就能相互寬容,就能增進團結,促進班集體建設,使班集體到處洋溢著美。這時候的小主人意識,更是一種寬容,一種換位思考。實際上,給予這樣的主人角色,很多學生都會欣然投入其中。
四、在班級活動中強化“主人”意識
集體活動是學生個體為實現與個人目標一致的共同目標而參加的共同活動,活動本身有著極強的目的性,它是培養主人意識的重要途徑。集體活動能為同學們提供表現自已的機會,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以發揮,特長得以展示,使他們的表現慾望得到滿足,同時也能為學生之間架起橋樑,使他們由相識到相知、相容、相助,活動激發起他們拼博向上的勁頭,他們的人格受到尊重,參與意識、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強。
有些學生自身能力不是很強,對集體活動中獨立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信心不足,尤其是面對難度較大的任務畏縮不前,不敢承擔;還有些同學受社會影響,存有“多幹不如少幹,少幹不如不幹”的想法。對這類學生,在佈置任務時宜採用“點將法”,即直接指派某同學完成任務。點將時,班主任老師要充分肯定該學生的能力,完成該任務的有利條件,甚至可以誇大他的能力,使其認為非己莫屬,以增強其信心,使其心情愉快,信心十足地接受任務。這樣變被動為主動,既解決了學生自身樂於取得成績又不願付出艱苦努力的矛盾,同時也避免了班主任在學生面前百呼不應的難堪局面發生。學生的性格是多方面的,但由於社交範圍狹窄,遇到一些拋頭露面的機會或偶發事件便措手不及,神情慌張,心情鬱悶。針對這種情況,班集體搞一些諸如水果拼盤比賽、詩歌朗誦賽等活動,讓一些膽小、害羞的同學擔任主持人或組織者,把深藏在他們心靈深出的能力挖掘出來,讓學生成為自己班集體的主人,按照自己的心願點綴自己的業餘生活,讓一些心理適應能力差的同學暫時逃離“神經緊張甚至心煩意亂”的境地。保持自我獨具本色,不為別人指責而感到不快。在輕鬆的心境下,學生更容易開啟心窗,增強進取心,逐步增強“我是生活的主人”的意識,消除心理障礙,從而自願接受困難的挑戰。
綜上所述,透過班級建設與管理中的方方面面,我們要儘可能地為學生營造一個全方位的自主成長環境,讓學生真正成為現代班集體的主人。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在不斷地體驗,不斷地感受做一個班級小主人的自我滿足與幸福。而每一個具有主人翁意識的學生在班級中必然健康開朗地成長、成熟,真正能成為一個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的新一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