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光味道正面管教
-
2 # 半職媽咪育兒育己路
孩子拖拉問題其實是個表象,要徹底解決需要了解原因,標本兼治才能有效。我舉個例子,同是做作業拖拉,原因可能是作業難度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可能是孩子沒有安排好時間,也有可能是他專注力不夠,或者就是突然困了睡著了,甚至是題目太小兒科了不想做又不得不做、老師今天作業是佈置的多了……那這麼多問題可能,從何下手?
1.觀察分析原因
家長先要觀察和溝通,看問題出在哪裡,有一個問題還是多個問題剛才我猜測的幾種可能可以分為三大類:孩子的能力問題、態度問題和時間安排問題。在過程中,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正面管教工具:
2.拿出有針對性的方法教給孩子
①若是孩子能力問題,可以幫助孩子對作業任務進行拆分,會的先做,不會的可以拿出書本再複習下或者就留著問老師。在過程中,鼓勵孩子透過努力取得的進步,先描述一個事實,再進行肯定。
②若是孩子的態度問題,可以與孩子約定做作業的時間段,超過這個時間段就要停止。因為拖拉導致作業沒完成的後果,需要事先向孩子說明。接下來,就是執行,讓孩子自己承擔自然後果。
3.家長需要注意的地方
語氣神情要溫和,態度要堅定,同時家長自己也要避免拖拉的行為。
-
3 # 愛心輔導媽媽
孩子幹什麼都拖拉,確實令家長頭痛,而且這個壞習慣一旦形成,想改變真是太難了。本人就遇到過這樣的孩子。
二年級的孩子小剛,幹什麼都拖拖拉拉的,尤其寫作業時,那個拖拉勁兒,都把大人急死的節奏。可以這樣說,他寫一個字就跟周邊的人說說話,再寫一個字,再玩一會兒手裡的東西……他媽媽因此大發雷霆,打過、罵過,都無濟於事。真不知如何是好。其實這樣的孩子不用打也不用罵,就直接給他規定完成任務的時間,然後用最吸引他的事情,換取他按時完成任務的決心。就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改掉拖拉的壞毛病,進而養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 -
4 # 葉媽育兒
孩子寫作業拖拉,是很多家長都很頭疼的一個問題。
我們作為成年人,面對孩子拖沓的表現時,會覺得是因為孩子懶、貪玩、不求上進。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經常會忍不住發火,採用一種嚴厲的手段來處理,希望孩子在批評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挫折中成長。跟多人管這個叫“吃得苦上苦,方為人上人。”
但事實上,吃很多苦的人成才率是很低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越好的大學,來自於貧窮家庭的學生就越少。
我以前常聽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使你痛苦的也必然使你強大。這也是一句毒雞湯。苦難從來就不是人生的財富,對苦難的反思才是財富。
一個人剛出生的時候,負責情緒的杏仁核發育比較早。而負責決策、自我控制的前額葉發育比較晚,一般要到20多歲才會成熟。
所以,當一個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調節情緒和正確面對的能力是遠遠不如成年人的。
當他遇到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比如寫作業,他的應對方式通常是什麼呢,逃避。但逃避會讓他快樂嗎?也不會,這就好像,我們有一個特別難的工作要做,但是我們又不會做,我們會很焦慮,然後就會拖延,先刷會兒朋友圈。但是這個拖延並沒有讓我們得到快樂,反而在刷完朋友圈之後,我們會更焦慮,因為工作還是沒有做。
孩子也是一樣,當他拖延的時候,他並沒有更快樂,他也是焦慮的。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摟不住火,一頓批評,並不會提高他處理這種問題的能力。反而會讓他陷入更加不舒服的焦慮當中。但他又沒有足夠的理效能力去解決這個難題。所以他只能用鬧情緒的方式來抵抗作業不想寫和父母批評帶來的雙重焦慮。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孩子就會對這個科目,甚至所有科目的學習,產生一種恐懼又敵視的心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孩子越長大越不喜歡學習。
很多人覺得現在的小孩子生活好,沒吃過苦,所以嬌氣。其實這是不對的。任何一個年代的孩子,在他們小時候的生活裡,每天都要承受足夠多的挫折和不如意。比如在學校和別的小朋友鬧矛盾了。比如喜歡的一支筆丟了,比如老師提問一個問題,當自己沒回答出來。每一件事情都足夠讓一個孩子痛苦很久。
一個孩子在童年的時候,損失了一件心愛的玩具,帶給他的痛苦,絕對不亞於一個成年人損失一輛車。
所以,當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她需要的不是批評和教育,而是感情陪伴。他需要的是有人能和他一起面對這些讓他痛苦的事情,並且幫他分析,告訴他先怎麼做,再怎麼做,就可以把這個事兒解決掉。
所以,寫作業也是一樣。當孩子拖沓的時候,一定是因為寫作業讓他痛苦。否則,為什麼孩子玩遊戲的時候一點都不拖沓呢。
所以當他痛苦的時候,作為家長,就不要再給她壓力了。而是要選擇和他一起面對。先告訴他,拖沓是正常的,不管你多麼拖拉,你都是我的好孩子。然後呢,讓他知道,拖拉也不是辦法,作業不完成,始終都是個壓力。
然後把孩子的作業拿出來,幫孩子的作業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的,幫他分析,哪些是簡單的,要從簡單的開始做起。要教會孩子在寫作業之前,先分析作業,制定策略,各個擊破。不要魯莽,逮著什麼寫什麼,遇到挫折就放棄。
還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你現在實在不想做,我可以陪你玩一會兒再做。你定個時間,你說什麼時候開始就什麼時候開始,我聽你的。我對你有100%的信任。
然後在孩子遇到不會的難題的時候,用比較有趣的方式講給他聽,多舉例子,多商量。切記,如果孩子沒聽懂,我一定不能發火,因為他沒聽懂說明是我講的不好。是我的錯。
即使你最後作業沒完成,我也不怪你,因為我已經選擇100%信任你了,就不會再生氣。
這是一個過程,我們不能一開始這麼做了,用比較溫和的方式來對待,結果後來孩子作業還是完成的不好,我們的脾氣就又來了。這會讓孩子覺得我們以前的溫柔都是裝的,都是有目的的。
除此之外,建議儘可能讓孩子堅持一種體育或者藝術方面的愛好,尤其建議堅持比較規律的體育鍛煉,能讓孩子更樂觀、更自信。
總之,我想強調的是,孩子小時候,最需要的是支援,需要情感支援,也需要方法支援,才能正確地面對自己在學習中,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挫折並不會讓一個孩子更加堅強,父母的理解,老師的寬容和朋友的信任,這些支援才能讓孩子渡過難關。
-
5 # 歐標食品
拖延症前兆
想問一下爸爸媽媽,圖中所列的情況是否在你家中出現呢?
或多或少,是不是都有相似的情景在你家裡呢?你是否也想圖中的成年女性那樣怒吼過呢?
我相信這個普遍性家庭問題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說起拖延症,很多成人都不陌生而且都會自己承認。對孩子來說,這還只是算拖拉磨蹭。3-12歲是幫助調整改善孩子拖拉磨蹭的最佳時期,如果沒有在這個階段沒有培養,就會形成拖延症,而這將會陪伴孩子一生了。而我們在教養孩子中,為了防止孩子拖拉磨蹭,都做了那些工作呢?是耐心提醒還是大吼大叫?能幫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嗎?所以,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個家長關注和重視。
我在正面管教學習實踐的路上,有些心得和經驗,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們作為家長,要放平心態,要理解孩子的行為並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所有短時間內也不可能馬上改正。所以,要時刻告訴自己,耐心,耐心,耐心!
其次,孩子的某些行為習慣80%以上都是受環境影響的,也就是說他很有可能是在學家長的狀態。如果家長做事節奏慢,時間安排混亂,沒有條理,拖拉逃避,相信孩子的習慣也不會好。所以,家長要檢視自己的行為是否給孩子做好榜樣。
再者,家長要高質量的陪伴關注,去了解孩子的拖拉磨蹭行為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信念。(具體解釋見正面管教裡錯誤目的表)看到孩子對你的需要究竟是什麼,給他相對應的反饋,要麼是更多的關注,要麼是更多的選擇,要麼是更多的信任,要麼是更多的幫助。
最後,我想給家長們提醒,大吼大叫不但不解決問題,還會給孩子造成傷害,讓孩子與你的連線越來越遠。我們需要不斷地與孩子保持連線,接納並信任孩子,才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的去尋找自己的價值。孩子才有改善拖拉的習慣。
那說到這裡,很多家長會問,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有幾個工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起來,這些是建立在以上幾點的基礎上:
1.計時器
孩子的每項事情做之前,我們可以跟孩子確認大約需要的時間,然後幫他計時。如果孩子自己可以操作更好。中間家長的時間關注要有,比如說還有最後五分鐘或者一分鐘,家長要溫柔的提醒時間快到了,給他一定的緊迫感。
這個建立在跟孩子溝通後,共同協商的辦法。不是家長直接給予計時控制。提前可以把計時器作為禮物送給孩子或者讓孩子自己挑選,告訴他這是他自己掌控時間的工具。讓他有更多的自主權。
2.番茄鍾
番茄鐘的意義跟計時器差不多,所以還是可以用計時器。只不過,番茄鍾時間管理有個慣性的工作時間,比如25分鐘,這個時間段內只做一件事,而且不被任何事打擾。時間到,馬上休息,5分鐘後,重新投入。這樣提高效率很快。建議上學寫作業的孩子可以用起來,具體時間段,可以跟孩子共同決定。
番茄鍾工作法
3.慣例表(也叫清單表)
把某個時間段要做的事情和孩子一起一一列出來,讓孩子自己排序。制定成海報張貼出來。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文字圖畫都可以,增加趣味性,互動性,而且更容易讓孩子自主的完成。同時,這個慣例表可以用到很多地方,比如說假期安排,作業安排,遊戲安排,時間安排等等。這個要注意的是,陪伴提醒,每一個小專案裡可以用藉助計時器調整時間。
媽媽和寶寶的慣例表
孩子起床後的慣例表
孩子週末慣例表
以上這些是我跟孩子常用,並且非常有效的工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自主的去安排主宰自己的時間。真的很好!
希望這些能幫助各位家長,幫助孩子更好的改正拖拉磨蹭,跟拖延症說不!!!
孩子自己的時間自己說了算
-
6 # 貼心媽媽
孩子的拖拉問題是讓許多家長頭疼的事兒,可以讓孩子切身體會到拖拉的後果,匆匆忙忙去上學,忘記帶作業本,文具或水杯了,家長即使知道也不要提醒,讓孩子來承擔由於他的粗心帶來的後果,當他在學校感覺到了由於自己的粗心致使自己被老師批評或尷尬的找朋友借,朋友還使眼色時不舒服的感覺後下次就會自己主動帶全學習用具了。正面管教暫時看上去好像挺有挑戰性的,但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家長一定要堅定自己的言行。
-
7 # 婁大嬸育兒說
孩子 “拖拉”的背後是有一個需求的,而我們家長沒有看到孩子的需求,且變本加厲的還要根治孩子的做法,我看到的是孩子的無助、孤單、無力……
那麼我們看到孩子的需求後可以試著用 P.E.T. 的理念來解決問題。
首先,孩子拖拉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吧,界定出來事情是孩子的。
其次,孩子的事情沒錯,難道就對孩子不管不顧了嗎?當然不是,而是在和孩子都沒有情緒時可以透過語言、非語言的關注等和孩子溝通,做一個顧問的角色,如:分享家長小時候的點滴、以身作則地樹立時間觀念,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
最後,也需要解決問題。孩子有需求,我們家長也可以有需求,那麼透過P.E.T. 中的第三法共同尋求解決方案。在這過程中孩子透過思考做出來自己的選擇是孩子鍛鍊和成長自我負責,又於我們增進了親子關係。
-
8 # 親子溝通如何說
我們先來分析孩子拖拉的原因。
可能是小手和身體的發育還不完善。簡單的繫鞋帶,穿衣服,裝書包,在孩子看來比雜技演員的驚險動作還難以做到位;
可能孩子缺乏有意識的專項練習,導致笨拙遲緩;
可能孩子疲勞飢餓,沒有精氣神;
可能父母督催一連聲,讓孩子產生了逆反情緒;
可能孩子這會不想做這件事,被父母逼迫,心理很牴觸,用拖延慢性反抗;
最大的可能是,父母對孩子關注太少,孩子心裡缺愛。沒有精神動力,幹事無精打采。
知道了孩子拖延的心理情緒癥結,家長就要研究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應對。
1,給孩子全身心陪伴,對孩子的需求及時迴應。快樂的孩子,樂意嘗試一切可能,包括主動做事和寫作業;
2,體諒孩子的情緒,不想寫不想做,就先不寫不做。玩耍或者看完動畫片後再寫再做;
3,有意識訓練孩子使用筷子,係扣子,穿套頭背心。反覆練習,達到手熟。讓孩子在做事中找到成就感。
4,做事之前先讓孩子吃東西,喝水,上廁所,關閉電視,關上房門,營造安靜做事環境;
5,確立一個家庭黃金時間,父母和孩子各自做自己的事情。爸爸看書,媽媽編織,孩子寫作業。形成一個安心做事互相影響的氣氛;
6,給孩子規定完成任務的時限,完成後有獎勵,完不成有懲罰;
7,讓孩子接受做事拖拉後果。比如起床拖拉,上學遲到,被老師批評。一次就會刻骨銘心,比家長督促一百次都管用。
孩子做事拖拉,一定有你所不知道的原因。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同時,給孩子足夠的關懷理解,足夠的寬鬆自由,足夠的榜樣和影響。
最主要的,要幫孩子找到做事的成就感。
激發調動孩子內在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克服孩子做事拖拉的最有效辦法。
不容分說的督催,數落和訓斥,只會摧毀孩子的自尊,消磨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漫長的勞役中,疲憊,沮喪,痛苦不堪。
-
9 # 南方俏
孩子拖拉的第一類表現
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老是跟不上別人的速度,起床、穿衣、穿鞋、收玩具等,總是拖三落四,那怕大人發脾氣也做不快。
原因
天生如此,這類孩子對事物常常表現出畏縮、害怕、害羞沉默,且不願意與別人互動。
解決之道
這一類寶寶處事磨蹭,是因為性格使然,所以要想從根源上改變這類寶寶磨蹭的習慣是不現實的。但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給予寶寶幫助與鼓勵,不要嘲笑寶寶的慢,而是對他的每一點進步予以最大的表場,從而激發寶寶做事加快速度。
第二類表現
做事並不每件都落後於別的孩子,仔細觀察發現,這類寶寶通常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或有較大誘惑時做事動作較快,若所做或將做的事是他不情願的,動作就變得慢吞吞。
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這類寶寶通常在爸媽吩咐做某事時,並沒有集中注意力聽到並隨之去做,或心裡想著其他事,做爸媽要求的事情就顯得“漫不經心”,在爸媽眼裡這種行為就是“慢吞吞”。
解決之道:可以選擇孩子平時最愛東西,比如最愛玩的遊戲、最愛看的動畫片等等,激發孩子做事的注意力,還可以做一些練習,來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持續時間。儘量不要把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做比較,但可以跟他以前的表現比,也可以跟爸爸媽媽比,這樣處理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2、爸媽指令太多,孩子無從應付:
爸媽有時往往一個指令出去,就要孩子馬上做出響應。然而每個孩子發展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動作發展較快,有的是思考方面較快,當孩子的思考動作協調不是很好時,而家長卻又要求嚴格,超出孩子動作能力時,爸媽就會認為孩子慢吞吞,而孩子則會認為他已經很快了。爸爸媽媽和孩子的標準不一樣,常是孩子被認為慢吞吞的主要原因。
解決之道:爸爸媽媽做事也不能急於求成,孩子做事慢並非說改就改,要孩子改掉一種壞毛病,養成一種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透過反覆的、多次的練習,才能實現。因此,第一,家長要有耐心、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比人家的差;第二,多給孩子練習的機會,但要視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不能操之過急;第三,根據孩子的表現,給予適當的評價;第四,要持之以恆,注意在求快的同時,依然要以做得好為最終標準。
3、缺乏興趣:孩子面對他感興趣的事,動作就很快,沒興趣的事就在那裡磨蹭,如今天要去動物園玩,他可以在3分鐘內穿好衣服、襪子,還反過來催大人。如果換成要他去收拾地上的玩具的話,他就開始慢吞吞,任你喊破嗓子,他的動作還是依然故我的慢。
解決之道:激發孩子的興趣。爸爸媽媽試著觀察一下孩子對什麼比較感興趣,試著用孩子喜歡的事物去激發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例如答應孩子做完事可以看十分鐘電視,又或者答應孩子可以買一樣玩具等等,只要注意觀察,有十足的耐心,孩子磨蹭的壞習慣一定是可以根治的。
4、家庭氛圍:爸爸媽媽都是慢性子,叫寶寶如何快得起來。
解決之道:先改變一下自己,再想著改變寶寶吧。又或者來一個家庭比賽,看看誰的動作快。
5、缺乏信心:通常這類孩子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孩子的行為常常有指責之處,令孩子無端失去信心,認為少做少錯,自然動作遲緩。
解決之道:對於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一定要改變以往追求完美的教育方法,“金無足金,人無完人”,試著把責備改成鼓勵。例如:孩子喝牛奶時把杯子弄翻了,如果媽媽能換一個角度問他:“你把牛媽媽的奶灑了,要怎麼辦?”可能就容易引發孩子對立時解決問題的興趣,如果只是一味責怪,會搞得孩子不知所措。
6、依賴性過強:“反正我慢吞吞也不要緊,爸爸媽媽會給我做的。”孩子們的普通心理。
解決之道:爸爸媽媽先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照顧孩子過分細緻了,是不是為孩子安排了一切,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對於一些需要獨立處理的事無法自理,處處依賴成人,等待成人替他做,所以做事喜歡磨磨蹭蹭。如果發現自己的寶寶有這樣的傾向,爸爸媽媽可千萬要注意堅持原則,該是寶寶的事情一定要認他自己做,不要讓他養成投機取巧的心理。例如:本來是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的,但孩子在那裡磨蹭想等著媽媽做,結果媽媽看不下去罵幾句之後,還是幫他收拾,這樣是不會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此,父母堅持原則是很重要的。
幫孩子改掉做作業磨蹭的習慣
孩子做作業是不是磨蹭?那是許多父母的一塊心病。學幾招應對辦法吧——
規定時間,鬧鐘提醒。根據作業量給孩子規定完成的時間,到時間就不準再做了,完不成就等著挨老師的批評。可以把時間分成三四段,分別上好鬧鐘,每隔一段時間鬧鐘就會提醒孩子:過去多長時間了,還有多少時間,如不抓緊做恐怕就來不及了。有了這個壓力,幾次下來,孩子就變得迅速了。
任務適度,留有空閒。孩子希望完成任務後就馬上去玩,但許多父母卻讓他們接下來做其他練習,讓他們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們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如果告訴孩子:“就這些題,做完了你就自由安排。”任務適度,保證孩子會加快速度。多激勵,少催促。有些孩子做作業的確慢,但可能是作業的難度大,或者孩子已經養成了磨蹭的習慣,或者是智力有一定問題。如果是這些情況,父母越催,孩子越驚慌失措,反而更慢了。如果父母說:“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如果考試時你更快一點兒,你可能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檢查。”孩子受到正面的激勵,就會在下次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兒。
多教方法,培養習慣。孩子做作業慢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知識掌握得不牢、方法不多、思路不清晰,這種慢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磨蹭。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給孩子複習一下功課,捋清知識點,並教孩子一些解題的方法。另外,要培養孩子做作業時專注的習慣和及時做的習慣。專注的程度也決定快慢。
回覆列表
作為家長,你看一下你在哪些方面容易對孩子發號施令,並且期待孩子按照你說的去做。如果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孩子是非常樂意做事情的。當一個事情需要孩子去完成的時候,大人們事先去告訴他們,讓孩子,參與到事情實施的過程當中的時候,孩子們感受到被尊重,會非常樂於參與並且去做。
如果一個事情孩子經常拖,其實他想說的是:我不想做,你強迫不了我。這是一種被動的表達自己的方式。我們知道某一件事情我們應該去做,但是我又不想去做,拖是最好的方式。潛意識裡會覺得拖,會讓不喜歡做的事情可能消失。當這樣的行為任其發展,它可能成為一種持續終生的習慣。
想要減少拖延,你可以讓孩子參與盡力日常慣例。比如睡前的早晨的家庭作業的吃飯時間的慣例等等。並確保每個活動都有截止日期,慣例會變成事情正常程序的一部分,讓拖延沒有機會。
如果孩子無論如何都拖延,就要讓他們體驗一下拖延造成的後果,不要解救或提醒他們。比如非常好看的一場電影,如果沒有在放映之前到電影院,就看到無法完整的電影。如果孩子不按時收拾玩具,孩子的朋友就不得不等他收拾完了才能一起出去玩。你要確保,這樣的行為是自然後果發生,而不是強加給孩子的,懲罰自己孩子的行為。
如果你的孩子忘記了及時做一件事情或者拖延,然後又對最後的期限或後果感到生氣,你要及時共情的傾聽,但不要替他解決問題,收拾爛攤子。很多孩子,只有在自己體驗到後果而不是被告訴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的時候才能從中學習。
如果你說了什麼事情就要當真,如果你當真就要堅持到底。比如你提出一個要求,而孩子說“等一會兒” 你要說“ 這不是一個選擇,現在就要做,做完後叫我我會檢查的” 。然後站起來等著,直到孩子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