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波瀾壯闊
-
2 # 小橋流水人家33
大背景
1.康熙朝,九子奪嫡造成朝局動盪
2.弘時死雍正登基前,還是登基後
3.大膽猜想:
a.弘時有大錯
b.為弘曆掃清一切障礙,為身後大清、社稷計
c.前朝九子奪嫡禁忌
另
1.在《清史稿》的皇子世表中,對弘時的記載只有九個字——世宗第三子,早薨,無嗣;
2.而在“諸王傳”中,關於弘時的記載是這樣: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3.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記載皇帝日常言行和皇家大事的《清世宗實錄》裡,居然沒有關於弘時的任何事情!
-
3 # 御前帶刀侍衛
據記載,愛新覺羅·弘時,雍正皇帝第三子,出生於康熙四十三年,是乾隆皇帝的異母哥哥,母齊妃李氏。並且,還記載他年少放縱,行事不慎,也因此在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在雍正五年卒,年二十四歲。清高宗乾隆皇帝即位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但是,按上面這一段記載,弘時的存在是一個充滿疑惑的角色。他是皇帝的兒子,並且就當時在世的皇子來說,他幾乎就是嫡長子,應該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但他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卻寥寥無幾。而在雍正五年,24歲的弘時就從史書中消失了。這是為何?
而且,更不可思議的是:
一、在《清史稿》的皇子世表中,對弘時的記載只有九個字——世宗第三子,早薨,無嗣;
二、而在“諸王傳”中,關於弘時的記載是這樣: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三、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記載皇帝日常言行和皇家大事的《清世宗實錄》裡,居然沒有關於弘時的任何事情!
那麼,在雍正五年時,一個二十四歲死了再“試宗記錄”裡卻隻字未提,這說明了什麼?
那鑑於以上種種可疑之處,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凡事於弘時的事蹟,都被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兩個人,有意的抹去了!
實際上,在雍正登基的時候,已經十九歲的弘時,是最年長的皇子,也就是事實上的大阿哥,安理說這時的他應該成家分府了。為何歷史上一點事蹟都沒有?
其實,在乾隆登基一個月時,頒佈的一道諭旨,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其聖旨是這樣說的:“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收入譜牒之內。”
從其中讓我們可以得知:弘時的死是與皇考特加嚴懲造成的。
那麼,雍正為什麼要嚴懲弘時?而且下手之狠令弘時身亡呢?雍正五年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時再檢視當時的歷史記錄,就一目瞭然:從雍正三年到雍正六年,在這三四年底時間裡,雍正皇帝興起了連番大獄,像年羹堯、隆科多、阿爾阿松、鄂倫岱、蘇努、吳爾佔、允祀、允禟等等,很多王公大臣,都身陷囹圄或因此殞命,那麼弘時的死,與這些案子肯定有有莫大的關聯,並且“弘時之案”,其中最大的,以至於連史書都無法記載。
到了後來,乾隆準備把三哥弘時收回譜牒之後,大臣們才開始向乾隆彙報有關弘時的情況了。在彙報中,引用了雍正皇帝的一道實錄所不載的上諭:“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祀之子。”意思就是,雍正將弘時強行出嗣為“允祀”之子。然後,他就對允祀進行了殘酷的打擊,於是在這次無情的“政治清算”箇中,弘時深受其害,被撤去了皇子的身份。最後,弘時抑鬱困苦而死。
其實,在雍正元年時,雍正就秘密確立了弘曆為接班人,讓他去祭景陵。而弘時,身為長子,生母地位遠高於弘曆生母,卻與繼承人無緣,這使得他肯定隊雍正懷有怨憤之情。於是後來,弘時劉非議過父親雍正之得位不正之事。
到了雍正三年的時候,雍正便下令:讓弘時做允禩之子,並表示兩人斷絕父子之情。
在雍正四年的時候,雍正又將允禩從玉牒除名;接著,就下旨撤去弘時的黃帶,而後就將弘時長期圈禁起來。不久後,弘時年紀輕輕,就鬱鬱而終。在雍正五年去世,時年二十四歲。
由此可見,弘時雖不是雍正親手賜死,但弘時年紀輕輕就斃命,卻與他有最主要的有關係。
那麼,從雍正與弘時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出清朝帝王家庭皇權傳承嗯的問題,是多麼的激烈衝突。弘時的早死,肯定與皇位的繼承有著必然的聯絡,也就是皇儲之爭造成了弘時不幸的命運。
-
4 # o一臉美人痣O
因為雍正經歷過九子奪嫡,登基之後使之成為無情的帝王。
雍正繼承皇位時根基及其不穩,上沒有康熙的親筆遺詔名不正言不順。下沒有嫡親的支援,一母同胞的弟弟胤禵是他強勁的敵人,三皇子弘時倒向八王的陣營,就連他親孃齊妃都不願意讓他上位。
雍正即位後,德妃曾說,“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如果不是雍正死活攔著,直接就陪著康熙殉葬了。德妃沒有死成,但也沒有接受雍正的封賞成為皇太后,至死都沒有搬進太后應住的慈寧宮。
雍正迫切的把權力捏在自己手裡,大刀闊斧的排除異己圈禁兄弟。即位之初,雍正本應該立即實施秘密建儲,確立下一代繼承人,避免自己出現意外時發生爭位的動亂。他卻以“諸子尚幼”為理由拒絕建立儲君。
雍正也許只是為了斷絕權利流逝的可能性,但大臣卻對上位者的一舉一動,都要仔細斟酌。當時雍正的大兒子弘時已經成年,這一決定也被解讀成了弘時不在諸子之列,沒有資格即位的訊號。
事實上雍正也確實不想立弘時,儲君資格有參與政事,提前磨練自己的本事,一旦給了弘時這種身份,被排擠的八王黨就可以改頭換面,堂而皇之的跟雍正繼續作對。
同樣雍正元年八月,立弘曆也就是乾隆為儲君,只是走個形式堵住朝廷上下的悠悠之口。雍正早年一直在提心吊膽的跟兄弟搏殺爭權,根本沒心思安排弘曆的啟蒙教育,孩子九歲的時候才安排上學讀書。
雍正繼位的時候,弘曆才十二歲。只讀了三年的書,連啟蒙教育都沒有完成,再加上弘曆生母地位低微,完全沒有家族勢力,根本沒能力也沒有條件干涉政事。所以雍正很慈愛的給弘曆安排了很多著名的文臣,加強教育輔佐他的學習。還很大方的讓弘曆代替自己去“祭景陵”,把秘密建立的未來儲君幾乎公佈了出來。
弘時看到種種情況,認為自己與皇位徹底絕緣心如死灰。論長幼弘時雖然是三皇子,但他之前的兩個哥哥早已夭折,弘時作為實際上的大兒子遠大於四皇子弘曆。論家族弘時的生母齊妃,以側福晉的身份跟隨雍正多年,而弘曆的生母卻只是一個侍妾,恩寵後才被封了個格格的稱號。
弘時自認為樣樣都要強過乳臭未乾的弟弟弘曆,不甘心失去皇位,更不敢想象自己重蹈八王等人的覆轍,成為新皇帝隨時可以處罰圈禁的奴才。
弘時極力反抗,希望扭轉乾坤,結果卻弄巧成拙,像被蛛絲捆綁的獵物一樣,越掙扎勒的越緊,早早的結束了自己的命運。雍正不僅將弘時趕出了皇宮,還給他斷絕了父子關係,讓他成了八王法律上的兒子連帶受罰。
弘時作為雍正實際上的大兒子,在清朝史上本應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結果卻成了小透明,留下的正史記錄少之又少。在《清史稿》中弘時的記錄只有一句,“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在《皇子世表》中也只有一句,弘時,世宗第三子,早死,無嗣。
電影《怦然心動》中有一句名臺詞,有時起初的隱忍可以避免一路的疼痛。弘時在得知自己無緣皇位的時候,如果能夠選擇隱忍下來,跟他父親雍正學上幾分隱忍,結局也會大有不同。
九子奪嫡時,雍正也是幾乎與皇位無緣。不論是八王還是他的親弟弟十四王,都要比雍正風頭強勁備受康熙恩寵。雍正以韜光養晦的思想,自詡天下第一閒人,對爭奪皇位的兄弟強而避之,讓政敵對他放鬆警惕,成功的保全了自己的實力。
孫子兵法曾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這裡的先勝並不是內定的勝利,而是找到一個可以保護自己不敗的因素,讓自己利於不敗之地再發起戰鬥。
如果弘時能夠蟄伏几年,等到弘時長大成人足以接手政事,羽翼豐滿足以干涉政事的時候發難。雍正也許會本著帝王之術平衡手下的勢力,相對的給予一定的扶持。不僅是雍正,換任何皇帝都一樣,條件允許的話,自己死之前根本就不會放權。
有了皇帝的默許就相當於立於不敗之地,在不犯謀反等根本性大罪的情況下,弘時的權勢至少可以維持到雍正死後,這期間他有大把的機會可以翻身。
年少輕狂不知愁,疏狂一醉夢清秋。弘時在老爹雍正失意的時候,倒戈投奔風頭正盛的八王爺胤禩。雍正勝利登基之後,弘時仍沒有反思揣摩老爹的成功之道,反而繼續跟著八王的路子。跟著成功者的腳步,也許不會取得同樣的成功。但跟著失敗的者的套路,註定跟著一起進坑。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雍正作為九五之尊,掌握著最高的權柄。在高舉屠刀大殺骨肉兄弟的時候,自己也深深的沉醉在權勢的魔力之中。弘時,年羹堯,隆科多等等,任何有可能的威脅皇權的人,都會被無情的清算。
弘曆也不例外,立他為儲君只是因為他沒有威脅。如果雍正的壽命像康熙一樣再多活十幾年,極有可能再扶持一個皇子,日後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就成了第二個弘時。
-
5 # 歷史怪味豆
雍正帝看著子嗣不少,但長大成人的只有弘時、弘曆、弘晝和弘瞻四個兒子,尤其是弘時雖排行第三,實際上在哥兒四個裡算皇長子,在古代朝廷,這是爭嫡的最大資本。不過雍正卻始終沒有把他列入帝位的繼承人選當中,這也是後來弘時被殺的根本原因。
因為在康熙朝爭奪皇位,雍正與八阿哥允禩一派產生了激烈鬥爭,在這個期間,作為自己的親身兒子的弘時卻沒有立場鮮明的為自己父親出力,而是與八阿哥允禩等人走得很近,雍正帝失望透頂,讓父子之間開始產生間隙,這也是後來雍正把弘時逐出紫禁城皇宮,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絕的來由。
但弘時並沒有因此而有所收斂,後來看到弘曆代替雍正至景陵致祭祭奠,這種象徵意義十分強烈的訊號激發了弘時的逆反心理,索性破罐子破摔,對業已成為皇位候選人的弘曆展開一系列攻擊行為,全然打亂了雍正的佈置,雍正無法容忍其他人對自己最為看好的弘曆進行傷害,並危及到以後的順利交接,所以痛下辣手,削除宗籍,打入另冊,徹底讓弘時再無翻身之地。
目前史書還沒有確鑿證據表明雍正下令殺掉弘時,只是在《清皇室四譜》記載“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這中間離他被削宗籍已過去一年半時間。很大的可能是弘時自殺身亡。
-
6 # 春秋正義
愛新覺羅•弘時是雍正皇帝的第三個兒子,也是後來的乾隆皇帝的同父異母哥哥。但實際上雍正皇帝並沒有直接殺弘時,弘時死於雍正五年(1727年),史載其是抑鬱而終。
之所以說雍正沒有下令殺弘時,但弘時的死確實與雍正皇帝有關。
《清史稿》記載: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這段話說明,弘時是因為犯了錯誤而被削除宗籍,具體什麼錯誤史書上沒有詳細說明,總之就是性情放縱、行事不謹,遭到了雍正皇帝的懲罰。雍正皇帝的懲罰也很有意思,他將弘時過繼給了康熙皇帝的第八子胤禩,而八爺曾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相當於雍正皇帝的兄弟政敵。將弘時過繼給胤禩,在政治上宣判了他的“死刑”,也就是說你作為八爺的兒子,是不可能繼承雍正的皇位的。
不過雍正皇帝看似虎毒食子,但實際上他仍然是念及手足親情的人。許多人看到雍正後來懲罰胤禩,順帶地把弘時的死歸結於雍正,是很不公平的。因為雍正皇帝繼位以後,便將胤禩封為廉親王、總理事務大臣,表現出了不計前嫌的大度,只是胤禩自己不爭氣,繼續結黨營私,這才被雍正皇帝降罪。對比就是恰親王胤祥,他負責清查虧空以及河防建設,結果積勞成疾,雍正對他十分重用。
此外,雍正皇帝吸取他的父親康熙九子奪嫡的教訓,一上臺就建立了秘密立儲,早早地就把弘曆當作儲君培養,儘管沒有公開,但弘曆13歲時就被雍正派去景陵祭拜,如此明顯的政治寓意,不需要把弘時踢出局都能知道弘曆必定繼承大統。而且弘曆擁有無人能比的底氣——他是由康熙皇帝親自撫養教育長大的,這點和雍正皇帝如出一轍。要知道雍正繼位在歷史上存在一點爭議,而祖孫爺倆這層關係,是弘曆爭奪皇位的重要法寶。
因此,弘時死於因生父雍正極大懲罰而帶來的抑鬱苦悶,而弘曆內定儲君是不爭的事實,二者沒有關聯。
-
7 # 不求人的三腳貓雍正並未殺死自己的兒子弘時。
愛新覺羅·弘時,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異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母齊妃李氏。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命為允禩之子。
據載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而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卒,年二十四歲。雍正十三年10月,乾隆帝即位之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弘時長大,且已有子,忽於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後人認為弘時為雍正帝賜死,多是因為對此句的誤解。事實上,弘時並沒有被雍正帝處死,但確實受到極為嚴厲的懲治。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甫登皇位的乾隆帝頒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
乾隆帝的上述話語,使人認為弘時被削除宗藉,是因行為放縱所致,但其具體緣故,卻又語焉不詳。
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實錄》有意不載其後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而它則是澄清弘時之死疑點的有力史證。允祿等人的有關奏摺如下:“總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謹奏,為欽奉上諭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允祿等人的奏摺表明:
第一,弘時是因允禩之事牽連獲罪。
第二,雍正四年,雍正帝已將弘時逐出紫禁城皇宮,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絕。
第三,弘時受到上述嚴懲後,並未按照雍正帝的希望改變立場,因而與皇父的關係愈加惡化。於是雍正帝對弘時的懲治進一步升級,四年正月將允禩撤去黃帶,從玉牒除名,二月,對弘時做了同樣處理。
第四,弘時被撤去黃帶後,由其皇叔允祹約束養瞻。這比允禩親子弘旺在其父獲罪後“發往熱河充軍”,繼而又被長期拘禁的境況,尚強出許多。
弘時為雍正帝所殺之說,不能成立。
-
8 # 虎嘯一生
核心原因是弘時同時攪進了雍正和乾隆的兩次奪位之爭中,雍正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乾隆。
史書對弘時死因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稱弘時年少時無知,行事不謹慎,性情放蕩。僅僅因為這個原因,雍正會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政敵胤禩並剝奪宗室玉蝶嗎,這顯然說不過去。其次雍正沒有殺弘時,他是最後鬱鬱而終的。影視劇裡提到雍正讓弘時自殺。
雍正如此遭賤弘時的原因,是因為弘時同時參與了雍正與乾隆的兩次奪位之爭中。雍正繼位後,大位並不鞏固。胤禩還是享有很高的聲望和人脈,這對於剛繼位的雍正來說,簡直是芒刺在背。雍正很想在朝廷上培植自己的勢力,同時出於鍛鍊自己的兒子,弘時,弘晝,弘曆都有機會參與政治。可是弘時卻跟八阿哥胤禩走的非常近,受八阿哥誤導,做了很多錯事。電視劇裡有三條,第一,科考案。第二,八旗議政。第三,刺殺弘曆。這就刺痛了雍正,所以才把他過繼給胤禩,並削奪宗室玉蝶。
不想自己落得跟康熙一樣的下場,晚年困於皇子的爭位中。他選擇了更為快捷有效的辦法,既然弘曆是康熙老爺子認定的,而且自己也很看重他,那就盡心去維護,所以,他果斷處理了弘時。
為了鞏固弘曆的“太子位”,防止出現篡權奪位的風險。雍正的兒子裡面,弘晝是最貴韜光養晦的,要說做荒唐事,他絕對是雍正兒子裡面最厲害的,給自己設過靈堂,毆打大臣等等,但是不管他怎麼鬧,有一條他一直不敢接近,那就是窺伺皇位。而弘時不一樣,他處處表現的過於積極,打壓自己的兄弟,甚至刺殺弘曆。
綜上,我認為雍正之所以針對弘時,既是為了自己用,畢竟他與胤禩交往太深,也是為了兒子弘曆。
-
9 # 小賀同志
雍正膝下成年的皇子並不多,只有弘時、弘曆、弘晝三個皇子,有能力爭奪皇位的也就是這三個人。
弘晝雖然自幼聰穎,但志向並不在此,為了表現出自己無意皇位,常常做出很多荒唐事,所以,真正能爭皇位的只有弘時和弘曆兩個人。
弘曆可是康熙爺還在世的時候,就從心裡欽定的接班人,但是他不能直接將皇位傳給弘曆,所以,才會有人猜測說,康熙爺傳位給四爺胤禛,也是因為弘曆。不管這種說法能不能站穩腳跟,但足見康熙爺對弘曆的看重,他曾親手調教過弘曆。
八爺、九爺、十爺、十四爺處處跟雍正作對,甚至到最後還聯合四大旗主逼宮,雍正都沒有殺了他們,可為什麼雍正會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弘時呢,這其中有四條理由:
第一條:弘時犯錯太多。
弘時就曾插手科場舞弊案,後來,又夥同八爺、九爺、十爺他們和四位旗主聯合逼宮,弘時在暗中做了很多壞事。雍正也就是因為弘時是自己的兒子,才選擇寬容。
第二條:弘時要殺弘曆。
隆科多也幫助弘時逼宮,失敗後,弘時還要殺隆科多滅口,不但如此,他還要做最後一搏,要殺弘曆,幸虧劉墨林以命相救,弘曆才安然無恙。
第三條:弘曆才是理想接班人。
弘曆是康熙爺心中欽定的未來皇位接班人,所以,康熙爺還親自調教他。四爺繼位後,也把弘曆當成未來皇位繼承人,只是沒有早立太子而已,但在心裡雍正是認定的。所以,雍正才不會允許任何人能威脅到弘曆,哪怕是自己的親身兒子。
第四條:雍正不想給弘曆留下任何後患。
康熙爺臨終的時候,曾留下遺詔,要雍正善待自己的兄弟,雍正就為了這份遺詔,才步步對八爺、九爺、十爺他們處處忍讓、寬讓,可是他們卻處處掣肘,給雍正和朝廷帶來了多大的隱患,雍正為了給弘曆留下一個安定的基業,才不得不殺弘時。
雍正,才是狠角色!
回覆列表
雍正並未殺死自己的兒子弘時。
愛新覺羅·弘時(1704年3月18日-1727年9月20日),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異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母齊妃李氏。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命為允禩之子。
據載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而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卒,年二十四歲。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弘時長大,且已有子,忽於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後人認為弘時為雍正帝賜死,多是因為對此句的誤解。
事實上,弘時並沒有被雍正帝處死,但確實受到極為嚴厲的懲治。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甫登皇位的乾隆帝頒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乾隆帝的上述話語,使人認為弘時被削除宗藉,是因行為放縱所致,但其具體緣故,卻又語焉不詳。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實錄》有意不載其後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而它則是澄清弘時之死疑點的有力史證。
允祿等人的有關奏摺如下:
“總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謹奏,為欽奉上諭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臣等查三阿哥從前原因阿其那獲罪株連,與本身獲罪撤去黃帶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皇上篤念兄弟之誼,欲仍收入譜牒,於情理允宜。應欽遵諭旨,將三阿哥仍載入玉牒。俟命下之日,交與宗人府辦理可也。謹奏請旨。依議。”
允祿等人的奏摺表明:
第一,弘時是因允禩之事牽連獲罪。
第二,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以前,雍正帝已將弘時逐出紫禁城皇宮,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絕。
第三,弘時受到上述嚴懲後,並未按照雍正帝的希望改變立場,因而與皇父的關係愈加惡化。於是雍正帝對弘時的懲治進一步升級,四年(1726年)正月將允禩撤去黃帶,從玉牒除名,二月,對弘時做了同樣處理。
第四,弘時被撤去黃帶後,由其皇叔允祹約束養瞻。這比允禩親子弘旺在其父獲罪後“發往熱河充軍”,繼而又被長期拘禁的境況,尚強出許多。弘時為雍正帝所殺之說,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