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崔浩暢談歷史
-
2 # 遊弋歷史長河
天命十一年(1626年)統一女真、戎馬一生的努爾哈赤去世,國家的權力交到哪個皇子手中成為焦點。努爾哈赤嫡次子代善及其子子嶽託、薩哈廉極力支援皇八子皇太極繼位。最終皇太極順利繼位為大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建立大清,為清軍入關奠定了基礎,而皇太極作為皇八子,非長非嫡,能夠繼承帝位,其中緣由,值得我們去探究一番。
為什麼皇太極能上位?
這得益於清初的繼承製度。清朝的繼承製度是這樣的:
漢位推舉制 努爾哈赤——康熙之前,比較忌諱一家集權。漢位由推舉產生,這種方式的優點是選出的大汗才能出眾,能幫助初生清朝的迅速強大起來。缺點則是容易引發內鬥,消耗國力,不利於政權的穩固。嫡長子繼承製度 康熙時期,天下初定,漢位推舉制已經落伍,需要將權力集中到中央,康熙施行早早地就立嫡子為太子,安穩人心,但嫡子的才幹難以保證,康熙兩度廢掉太子,晚年更是發生九子奪嫡,對政治造成不利影響。秘密立儲制度 雍正、乾隆、嘉慶、道光時期施行,既選擇賢明的皇子而立,又能保護儲君不受傷害,減少爭鬥,也能對儲君進行長時間的培養和考核。懿旨確立制度 晚晴的實際統治者是慈禧,為了保證自己能夠大權在握同時也能維護現有格局。圖 秘密立儲制度 (儲君的名字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
而皇太極作為皇八子,得益於漢位推舉制,以及出色的政治軍事才幹,從而得到諸多大臣支援,成功繼承漢位。
那為何嫡次子代善自己不爭漢位呢?
代善失掉儲君之位 擁立皇太極繼位
努爾哈赤去世時,嫡長子褚英已去世多年,按照順序,代善繼位的優勢是很大的。代善的軍事才能出眾,經常作為先鋒,敢打敢拼。努爾哈赤也曾立代善為儲君,滿洲有“收繼婚”習俗,就是父親死後,繼承人有資格、有權利繼承一切財產,包括妃子。但代善在努爾哈赤還在世時,和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多爾袞之母)眉來眼去,努爾哈赤知道後十分生氣,沒多久就廢掉了代善的儲君之位,所以在努爾哈赤死的時候,沒有確立明確的繼承人,新任大汗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產生,代善自己實力最強,但恐他人不服,就支援皇太極繼位。皇太極上臺後,代善勢力遭到削弱。
那為何代善不支援多爾袞繼位呢?
多爾袞年幼 實力不足
雖然代善曾和多爾袞之母有曖昧關係,代善知道自己爭位無望時,立多爾袞為汗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雖然日後的多爾袞位極人臣,為清朝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1629年多爾袞才14歲,其勢力難以和大貝勒們相提並論。貿然支援多爾袞,必然無人臣服,而為了安穩局面,不立多爾袞,實名制的選擇。
而被立為大汗的皇太極在位期間,又做出了哪些努力,進一步建立清朝,為清軍入關建立基礎的呢?
圖 皇太極
緩和社會矛盾 完善機構
皇太極提出“治國之要,莫先安民”的主張,將區域內的漢民由農奴恢復為民戶,從而緩解了民族矛盾,社會逐漸得到緩和、安定。 密切滿蒙、滿漢聯絡。強化國家統治權力。
軍事擴張 攻朝伐明
改造軍制,善待明朝降將,增強軍事實力。臣服北韓統一漠南蒙古。掠奪明朝人口牲畜,致使明朝防備清軍的關寧防線趨於崩潰。
1643年,皇太極病逝在清軍入關的前一年,他的一生都在為清朝的強大而努力,但他的一生沒有遺憾,作為全政權統治中國267年之久的清朝朝,其功勞簿上有皇太極的篇章。
圖 1644年 清軍入關
總結
在漢位推舉制度上臺的皇太極無疑是幸運的,他的勇猛善戰、治國方略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在他統治期間確立的制度為清朝的發展確定了發展的方向。
至此,清朝攢足了入關的實力,新興的王朝面對老邁的明朝、腐化李自成軍,各懷鬼胎的南明諸政權,自是摧古拉朽。
1662年,入關18年的清朝基本統一了全國。
圖 1662年清朝疆域
-
3 # 跪射俑
皇太極並非因能力突出,他能繼位是得益於一件桃色事件
清太宗皇太極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他文武雙全,從少年時代起就跟隨父親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不負眾望繼承汗位。在他的帶來下,後金(1636年後改稱“大清”,即後來的清朝)勢力進一步壯大,成為有能力與明朝爭奪天下的強大政權。因此在清朝歷史上,皇太極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然而皇太極當初繼承汗位卻並不是因為其個人能力突出,而是得益於一樁桃色事件,那就是發生在努爾哈赤晚年的大妃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私通緋聞。
努爾哈赤一生有妻妾16人,但要說這裡面誰最受寵,那無疑就是他的第四任大妃烏拉那拉·阿巴亥。
阿巴亥12歲那一年嫁給了比自己大31歲的努爾哈赤。當時,努爾哈赤已經有七位妻妾了,不過年輕漂亮的阿巴亥很快就在努爾哈赤心目中佔據了最重要的位置。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特別寵愛,僅過了兩年時間,就冊封阿巴亥為大妃(相當於皇后),位居努爾哈赤所有妻妾之首。
阿巴亥寵冠後宮,自然也引起了努爾哈赤其他妻妾的嫉妒。當然,這對後宮來說算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只要有後宮的地方就會有宮鬥,后妃爭寵永遠是後宮最熱門的話題。不過阿巴亥不僅聰明漂亮,而且她的肚子還很爭氣,相繼為努爾哈赤生下了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所以儘管其他妻妾對阿巴亥羨慕嫉妒恨,但也無可奈何。
然而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只要有人鐵了心要坑你,往往很難全身而退,阿巴亥就因此中招了。
1620年三月,努爾哈赤的兩個側妃向努爾哈赤打小報告,告發阿巴亥多次在深夜偷偷送食物給大貝勒代善,言下之意就是指阿巴亥和代善在生活作風方面出現了問題。代善是努爾哈赤的次子(長子褚英已死),1616年被封為和碩貝勒,位居四大貝勒(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之首,也是努爾哈赤公開指定的繼承人。
努爾哈赤聽聞此事後自然是勃然大怒。按照當時滿人的習俗,父親去世後,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權力、財產以及妻妾(除生母外)。可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兒子是絕對不允許染指的。如果關於阿巴亥和代善的緋聞確有其事的話,那努爾哈赤的老臉就被這兩人給丟盡了。而且往大了說,阿巴亥和代善都在後金有一定根基,如果這兩人暗中聯手,甚至有可能會危及到努爾哈赤的汗王之位。於是努爾哈赤立即下令讓心腹暗中徹查此事。
調查結果如何,除了事件當事人外,誰也無從得知。可能是本著“家醜不可外揚”原則,此事並沒有公開。然而從處理結果來看,似乎並非空穴來風。這件事情發生後,努爾哈赤以私藏金銀的罪名而將阿巴亥“離棄”,代善則因虐待兒子的罪名被廢掉了太子之位。
這件桃色事件風波過去後,代善的名望一落千丈,許多原本支援他的後金貴族紛紛改換門庭。而代善自己也如同“霜打的茄子,蔫了”。但凡事有人損失就有人受益,代善在這件事情上遭受了重創,“四大貝勒”中的其他三人自然就成了受益人,因為從理論上說,他們三個是最有可能成為努爾哈赤的繼承人。但如果仔細分析利弊關係,其實真正的受益人就只有身為四貝勒的皇太極。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從血緣親疏的角度來看,努爾哈赤基本不可能會考慮將汗位傳給他。三貝勒莽古爾泰早年為了討好努爾哈赤,手刃了自己的親生母親,幾乎所有後金貴族都認為此人沒心沒肺,所以不可能會支援他。因此,皇太極雖在“四大貝勒”中排名墊底,但在阿巴亥與代善的桃色事件發生後,他其實已成為了繼位的第一人選。
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在絕大多數後金貴族的支援下繼承汗位,後金進入了皇太極時代。
-
4 # TeaC
怎麼回事?
皇太極是第四子啊,怎麼會是第八子呢。
代善和多爾袞的母親的事,真的很難看出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哦,我自己搞錯了。
皇太極是四貝勒,但出生排行是第八。
應該是在多年的相互較量和爭奪行動之後,皇太極逐漸建立並鞏固了自己的勢力。其中的因素又多又複雜,相互之間各種牽扯關聯,幾百年之後的我們,只能依靠很有限的文字記錄來分析、推測。所以,對這種問題,我們基本上只能接受前人留下來的現成的說法。
印象中是這樣的:
多爾袞母親,阿巴亥,年紀很小,偏偏她很能生育,很早就一連生了三個兒子,之後依然年紀很輕,估計她在相貌和性格上也很招人疼愛的,所以努爾哈赤有意要保護她母子幾個。考慮到自己年紀已經很大了(古人五六十歲就算很老年,不是有一句老話說“人到七十古來稀”嘛,這說明古人能活到七十歲是很稀罕的,絕大多數人都活不到這個歲數。),也曾今對阿巴亥流露過把她託付給自己的二兒子代善的意思,以使得自己死後她母子幾個依然能得到照顧。
事情可能就壞在這裡。於是阿巴亥就有點迫不及待地開始主動親近代善家,她和代善相互之間的來往走動就比較多了起來。要知道,沒有任何男人願意自己的女人和別的男人親近的,哪怕為了某種特殊原因——比如在這裡,是因為阿巴亥想早點為自己在老年丈夫死後的生活打個基礎,而且也是得到了努爾哈赤某種形式上的認可的——認真的也罷、玩笑的也罷,——尤其當這個男人位及至尊,再加上在各家勢力的相互爭奪中,有人巴不得抓住對方一點點小辮子呢,所以很快就有人告到努爾哈赤處,說代善和阿巴亥不清不楚、不乾不淨。而野豬皮酋長呢,他明明知道自己曾經向阿巴亥預設過,允許她接近代善,可他依然感到心中不快。
這也怪阿巴亥還是年輕急躁了,也可能是她被眼中所見到了各種殘酷爭奪和一些人血淋淋的恐怖下場嚇壞了——比如努爾哈赤的大女兒,下場就很慘,很想早點把代善作為自己將來的保護人這件事的基礎打得牢牢的。
但不管怎樣吧,野豬皮雖然也懂得阿巴亥的心理,但他認為自己的尊嚴才是第一重要的,是絕對不可以觸犯了,而阿巴亥和代善的不顧及影響,顯然已經觸犯了他的尊嚴,而挽回顏面唯一方法,就是對他們兩人施加一定的懲罰。最後的結果是,阿巴亥本身沒有受到什麼處罰,但代善受到了野豬皮酋長的某種口頭警告(但願我沒記錯),而代善自己也主動讓出了一份實質性的利益或權利——好像是一部分八旗人口。
這件事,後來,代善本人沒說什麼,但他的幾個兒子非常不高興,為此很是埋怨和責怪多爾袞一家連累了自己這一方。這可能就是後來在多爾袞與皇太極的爭奪中,代善一方的勢力沒有太積極努力的原因。因為多爾袞年輕、代善年紀不小了,而代善的性格也是平和而不喜歡爭鬥的,所以即便他們爭贏過了皇太極,結果也只能是多爾袞上去,代善則不太可能了。所以代善的幾個兒子都不積極,覺得無所謂。其實,在這個時候,皇太極一方的勢力是比代善加多爾袞一方的勢力要小不少的。
據說,後來野豬皮酋長死後,皇太極仍然是拿這件事情做文章的,他說阿巴亥不應該想逃脫陪葬的命運,因為老皇帝最愛的女人就是她,所以以老皇帝的心思,肯定最願意第一個就讓阿巴亥到九泉之下去陪他。除了這冠冕堂皇的理由,皇太極手裡還拿著一張弓或者一根弓弦,最後就是他親手勒死了阿巴亥,讓她隨著努爾哈赤一起下葬了。
大概是上面這個意思,也許我說的不對,因為我只是憑藉不很確定的閱讀得來的印象說說的。所以僅供娛樂。
-
5 # 向敬之
代善和多爾袞的生母是否真有私情,並不好說。代善與繼母大福晉的私情一案,是努爾哈赤的兩個庶福晉舉報的,說大福晉給代善送了佳餚,以及半夜去了代善府上幾次,這些是事實,但並沒有抓姦在床的證據。繼母關愛繼子,本無可厚非,但有人聯絡到代善和大福晉見面密切了,就認為有事。事情發生在天命五年,但是的努爾哈赤雖年過花甲,但大權在握,代善在哥哥和叔父冒犯汗權死於非命不久,就敢急著挑釁汗父權威嗎?
卻當時,大福晉被努爾哈赤嚴懲,而那一年莽古爾泰的母親、繼福晉富察氏正因得罪努爾哈赤,被以私藏金帛罪遣還孃家,結果被兒子殺死。而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還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使努爾哈赤後來給自將的兩黃旗分給她的兒子。與代善有問題被舉報的,未必是阿巴亥。
有傳聞,努爾哈赤曾有遺詔,傳位給多爾袞,命代善攝政。更可證明,努爾哈赤絕沒有這麼蠢,他絕不會將原定傳與代善的江山,讓代善代替少不更事的多爾袞掌管。那麼,代善不但會順勢奪取汗位,還將與自己鍾愛的阿巴亥順理成章地成了夫妻。
努爾哈赤不傻。代善也沒有擁立多爾袞,而是聯合其他三大貝勒,在努爾哈赤死後,立即將阿巴亥處死,使接手兩黃旗的多爾袞兄弟失去了大妃的最大支援。代善本是最有勢力繼承汗位,但他最得力的兩個兒子,不但支援皇太極爭位,而且力勸代善擁立皇太極,使原本只有一旗力量的皇太極,擁有了兩白、兩紅勢力。代善的支援,帶動了覬覦汗位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改弦更張,站到皇太極陣營。皇太極繼位,其他三大貝勒分享了南面並坐、一同決策的執政紅利。
-
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所謂代善和多爾袞的母親烏拉那拉氏(阿巴亥)有一腿,實際上並沒有實證,一直以來都是一樁無解的公案。事情的起因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側室德因澤向努爾哈赤告發阿巴亥和代善有染。至於理由:一、阿巴亥經常給代善送吃的,而且代善接受了。但是,這個理由很牽強。因為阿巴亥同樣也給時為阿哥的清太宗皇太極送過,只是皇太極拒絕了。二、阿巴亥在宴席上和代善眉來眼去。這個理由就更加牽強了。如果阿巴亥真的和代善有一腿,兩個人都是人精,怎麼可能傻到在公開場合眉來眼去、玩曖昧?三、阿巴亥經常夜出。這倒是一個很有力的理由。但是,正所謂捉賊拿贓,捉姦在床,僅僅因為夜出就認定阿巴亥和代善有染,終究不太站得住腳。
話說回來,蒼蠅不叮無縫蛋,既然德因澤站出來告發阿巴亥,說明阿巴亥和代善之間多少還是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至於是不是男女床上那點兒事,不好說。但是,至少二人關係密切是毋庸置疑的。個人認為,阿巴亥感情投資應當說還是有的。因為努爾哈赤曾經公開說過,自己百年之後大妃阿巴亥和她的幾個幼子交給大阿哥(彼時努爾哈赤長子褚英已死,大阿哥指的就是代善)收養。彼時的滿洲人有收繼婚的舊俗,努爾哈赤這段話既有公開宣佈代善為繼承人的意思,也有自己百年之後阿巴亥由代善接手的意思。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阿巴亥為了將來老爺子死後自己和幾個兒子能有一個依靠,有意無意對代善進行感情投資,巴結、拉攏。
至於是二人有沒有發生過關係,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個人認為,可能性並不大。首先,代善妻妾眾多,更何況老爺子已經有話了,這個女人將來早晚也得上自己的床,代善有沒有必要冒這麼大的政治風險和父親的繼室搞到床上去?正常人都不太可能會這麼幹。其次,感情投資方法眾多,阿巴亥有沒有必要冒這麼大的政治風險投資到床上去?更何況,代善那麼多女人,投資到床上去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再其次,從努爾哈赤的反應來看,起先是氣憤、休妻,但是不久以後又把阿巴亥接了回來,恢復了原來的正妻地位,而且各方面待遇比原來還更好了。如果真的有和代善的這檔子事情,努爾哈赤的反應豈不是前後矛盾?個人認為,很有可能阿巴亥對代善僅僅是感情投資,被德因澤舉報以後,努爾哈赤在氣頭上,加上這種事必須有個態度,否則後患無窮。於是,努爾哈赤有了休妻之舉。之後自己越想越不對勁,最終搞清了情況,又接回了阿巴亥。而代善,因為這件事最終失去了汗儲之位。可能努爾哈赤鑑於褚英和代善樹大招風的教訓,自代善之後,再也沒有明立儲君,死後也沒有留下遺言到底由誰接班。
皇太極之所以能夠最終勝出,並不是因為努爾哈赤,而是權力鬥爭的結果。努爾哈赤去世之後,事實嫡長子(嫡長子褚英已經被努爾哈赤處死)代善已經被公開否決了汗位繼承權。剩下的三個嫡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年紀都很小,阿濟格二十出頭,多爾袞只有十小几歲,多鐸更小,根本翻不起什麼大浪。而且,在皇太極等人的密謀下,以努爾哈赤遺言為藉口,逼阿巴亥殉葬。她的三個幼子失去了依靠,就更加無力參與汗位爭奪了。最終,在多方妥協之下,搞出來一個以皇太極為汗、四大貝勒分權的權力配置。之後,皇太極利用佔據汗位的優勢,不斷髮起權力爭鬥,一步步搞掉了親兄弟莽古爾泰和叔伯兄弟阿敏、逼得代善當起了縮頭烏龜,最終掌握了大權,於崇德元年正式改汗為帝,成為了一家獨大的皇帝。因此,皇太極之所以能夠勝出,實際上還是權力鬥爭的結果,並不是努爾哈赤傳位於他的。
至於說代善為什麼不擁立多爾袞,原因很簡單。最初的四大貝勒配置,對於已經被老爺子公開否決了汗位繼承權的代善而言,已經是利益的最大化了。他沒有任何理由為多爾袞兄弟出頭,到頭來多出來一個或三個分贓的,不是嗎?畢竟,代善和阿巴亥並沒有什麼,即便發生過關係又如何?多爾袞僅僅是兄弟,並不是代善的私生子……他有什麼必要為了一個女人而損害到自身的利益呢?擁立皇太極,代善雖然後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壓,但是終究還是獲得了禮親王、克勤郡王和順承郡王三頂鐵帽子。擁立多爾袞,代善不見得就會獲得更大的利益。至於受到打壓,從後來多爾袞的行為來看,代善同樣無法避免這樣的結局。無論怎麼說,彼時代善也沒有擁立多爾袞的理由和必要。
-
7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前,規定自己死後由八和碩貝勒推舉一人繼位。代善是兄弟中年齡最長,勢力最大,威望最高的,繼位可能性最大。其次,還有皇太極、多爾袞,三兄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民間流傳代善和多爾袞三兄弟的母親有私情。努爾啥赤死時,給多爾袞三兄弟留下了兩旗六十牛錄,整體實力已超過三大貝勒,與大貝勒代善並駕齊驅。代善如果自己不想奪取皇位,選擇多爾袞兄弟,勝算是很大的。可最後,代善為什麼支援皇太極繼位呢?
事實上,這與當時的形勢有關。寧遠慘敗後,後金士氣低落。大明督師袁崇煥趁後金內部調整之機,廣修城池,訓練士卒,準備收復失地。而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也有聯合明反後金的打算。北韓更不用說了,完全支援平遼總兵毛文龍。在這個時候,後金的阿哥們如果不能團結,再內部殺來殺去,早晚都要成袁崇煥盤中的肉。到那時,大家一起完蛋。
如果代善擁護多爾袞兄弟,同樣不行。多爾袞兄弟年紀太小,威望不夠。多爾袞兄弟子以母貴,全靠努爾哈赤寵愛他們的母親,才讓他們統轄正黃、鑲黃旗,以及十五牛錄。其他功臣在人頭陣裡出生入死幾十年,戰功赫赫,都沒有獲得這麼大的利益。很多人對多爾袞兄弟本就有些不滿,三兄弟還是個孩子時,就封為和碩額真,多澤當時只有十幾歲。如果代善擁有這樣的小孩子,大多數人不服,後金提前完蛋的時間會更早。
代善還有一種選擇,主動退出,讓多爾袞兄弟和皇太極廝打,自己圍觀。可代善太瞭解三兄弟的脾氣了,絕對不會退讓,後金隨時可能崩潰。所以,從後金的大局著想,代善選擇了皇太極繼位。
皇太極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即位後,皇太極把代善為首的三大貝勒,從八和碩貝勒中分出來,和皇太極平起平坐,相當於一字並肩王(姜)。
-
8 # 尋根拜祖
本來努爾哈赤有欽定的接班人,他不是別人,正是大貝勒代善。代善是努爾哈赤的嫡次子,大哥褚英是接班人。不過褚英不爭氣,幾乎把所有功臣都得罪了,因此被努爾哈赤廢殺,代善成了嫡長子。
天命元年,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後金政權,代善和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一起,被封為和碩貝勒,史稱“四大貝勒”,代善年長,稱“大貝勒”。
代善15歲就提刀上馬,跟著父親征戰沙場,在一系列戰鬥中屢立戰功,因此他被努爾哈赤早早地確認了接班人的身份。為此,努爾哈赤還曾經放話:我百年之後,把諸幼子和大福晉,都託付給大阿哥。
努爾哈赤這句話的資訊含量很大,也很勁爆!
大福晉相當於漢人的“嫡妻”。民間不乏“託妻獻子”的故事,可是皇家用得著嗎?事實上,努爾哈赤的“託付”,遠比“託妻獻子”還要帶勁,他的意思是,會把大福晉嫁給代善!
估計郭老闆看到這,忍不住捂臉:我的媽呀,太刺激了!
別以為努爾哈赤的腦袋被馬踢了,其實這在女真族就是個常規操作,不光女真,很多遊牧部落都有這種習俗,即所謂的“收繼婚姻”。
由於遊牧部落生產力的落後,人口和財產不光是財富的象徵,還是部落生存繁衍的基礎條件。男主人去世後,為了不讓財產和子女隨著女人的改嫁,流落別的部落,接班的兒子,就要續娶生母以外的小媽,並承擔未成年弟弟們的撫養責任。
所以,努爾哈赤的這個決定,一點不勁爆。但它透露出一個資訊:我的接班人就是代善。
努爾哈赤一生有四位大福晉,他口中的這位大福晉,就是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因為努爾哈赤給她提前指定了“下家”,結果愛新覺羅家族鬧出了現眼的事。
阿巴亥是女真烏拉部首領滿泰之女,努爾哈赤一心想統一女真諸部,老是在烏拉部門口亮刀片子。烏拉部幹不過努爾哈赤,被迫把年僅11的阿巴亥,送到了42歲的努爾哈赤懷中。
阿巴亥不光長得漂亮,而且生性乖巧,八面玲瓏,把半老頭子努爾哈赤哄得龍心大悅。不久阿巴亥獲封大福晉,還接連給努爾哈赤生下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看著滿地打滾的三個小孩崽子,再瞅瞅腰板日漸佝僂的努爾哈赤,阿巴亥心裡的小九九不停翻騰:大汗哪天崩了,我和這幾個娃可咋整?
努爾哈赤有十六個兒子,年齡跨度40歲,代善比阿巴亥還要大7歲。阿濟格哥仨跟哥哥們相比,年齡相差太大,只能謀求羽翼的護佑。
如今努爾哈赤釋放了訊號,心眼活絡的阿巴亥,決定提前“熱身”,跟未來的“領導”勾兌勾兌。於是,她悄悄地給代善,以及另一位實力派“兒子”皇太極,送去了親手烹飪的酒菜。
看起來阿巴亥不簡單,懂得一句真言: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幾個小菜不值錢,滿滿的全是情,無價之寶。
代善接到小媽送來的好意,美美地斟酒小酌,至於有沒有吃出別的滋味,那咱就不知道了。而皇太極顯然比代善有心眼,酒菜收了,卻放在一邊任它發臭。
估計代善要是知道皇太極的這個舉動,會忍不住一哆嗦,酒水灑一地!
果然沒多久,案發了!努爾哈赤的兩位庶妃,德因澤和阿濟根,向努爾哈赤告發:大福晉不守婦道,兩次偷摸給大阿哥代善、八阿哥皇太極送酒食,又數次深夜出宮,去了大阿哥府。更讓人氣憤的是,有幾次宴會,大福晉打扮得花枝招展,席間跟大阿哥眉來眼去。
努爾哈赤一頓咳嗽:這東西我提前說,是為了愛新覺羅家族的未來,你提前做是怎麼個意思?這玩意能提前行動嗎?
要是被兒子抹綠,一代梟雄的臉往哪兒擱?努爾哈赤震怒之下,令人悄悄調查。結果是,阿巴亥送酒菜屬實,至於送完酒菜,二人還有沒有自選動作,以及酒席間互送菠菜的事,這玩意實在沒法還原。
這個調查結果讓快意江湖的努爾哈赤既鬆了口氣,又忍不住時時泛酸。最後,努爾哈赤找了個藉口:阿巴亥私藏財寶,抄家!廢黜!隔離居住!
同時,努爾哈赤還宣佈了一條震驚的訊息:廢黜大阿哥代善的接班人資格!
六年後,努爾哈赤駕崩,皇太極接班。問題來了,在四大貝勒中,皇太極僅僅排末尾,而且努爾哈赤鍾情於多爾袞,笑到最後的為何是皇太極呢?
其實,努爾哈赤駕崩時,四大貝勒都有實力接班。
代善雖然被廢黜,但是他掌握了正紅和襄紅兩旗,他的四個兒子,以及掌握襄白旗的侄子杜度,掌握了“十固山執政貝勒”中的一半席位,他們都是代善的擁躉。所以,只要他願意,翻盤不算難事。
阿敏雖然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但他擁有鑲藍旗,還有兩位親弟弟的支援,他們都是執政貝勒,實力一點都不弱。
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跟皇太極不對付。他擁有正藍旗,其同母弟弟也是執政貝勒。
當然還有多爾袞,哥仨手上擁有正白旗,多爾袞本人擁有十五個牛錄,而且阿巴亥聲稱,努爾哈赤生前有遺言,傳位於多爾袞。
可以說形勢相當複雜,皇太極一點不佔優勢。
其實這些分析有點表面化,五位候選人如果都各懷私心,確實結果有點麻煩,問題是實力最強的代善,在兒子們的勸說下,選擇了支援皇太極。
代善的這個決定,讓勢均力敵的幾方,天平立刻就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失衡,這就是皇太極能接班的原因。
問題又來了,當年德因澤狀告阿巴亥和代善有一腿,很多人認為,背後那雙黑手其實就是皇太極。那麼代善在實力佔優的情況下,為何放棄競爭?又為何選擇支援仇敵皇太極,而不是阿巴亥的兒子多爾袞?
其一,皇太極指使德因澤給代善、阿巴亥下套子,這個說法站不住腳針對一個案件,人的慣性思維是,誰得利就是嫌疑人。因此後人“按理出牌”,認為代善和阿巴亥“劈腿事件”,一定是最後獲利的皇太極所為。
首先代善被廢,根本不是因為阿巴亥,而是因為虐待前妻的兒子。代善的前妻李佳氏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嶽託,次子碩託。李佳氏去世後,他續娶葉赫氏。
別人家是後媽壞心眼,代善是親爹做“毒爸”。薩爾滸之戰後,後金遷都,努爾哈赤給家族所有人指定地塊修建府邸,結果代善強奪嶽託的宅基地,惹得努爾哈赤很不高興。
碩託又不堪忍受代善的虐待,離家出走。代善不去尋找,而是堅持說碩託投降大明瞭。後來碩託被找回,解釋了原因,但代善堅持要求努爾哈赤殺了碩託。
這兩件事引起努爾哈赤的警覺,他派人一調查,發現了代善偏袒後妻,虐待嶽託和碩託的事實。努爾哈赤心中的痛楚立刻被攪動起來,想當初,他和弟弟舒爾哈齊,就是遭到後母虐待,年幼時就寄居外公家,早早自食其力,吃盡了苦頭。
他憤怒之下,痛斥代善,責令岳託和碩託與代善分家,並廢了他的儲位。代善也在驚恐之下,回家殺了葉赫氏,向父親請罪,並當眾起誓。努爾哈赤這才原諒了代善,保留了他大貝勒的身份。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也可以證明,皇太極不可能是德因澤的後臺。努爾哈赤死後,德因澤和阿濟根,跟阿巴亥一樣,被勒令殉葬。
假如德因澤是皇太極的後臺,一定會要求皇太極出手相救,皇太極為了保住秘密,也一定會救德因澤,可事實上皇太極並沒有與德因澤發生任何關聯。
其實玩陰謀的人,無論手段多高明,時間久了早晚會露馬腳。代善不傻,不可能被皇太極長期欺瞞而不自知。
至於同樣接受阿巴亥酒食,皇太極為何就不吃,這說明人家政治敏感性比代善高出一大截!
其二,代善的兒子們基本都是皇太極的擁躉,他們左右了代善的意見別看代善實力強,可事實上,他的兒子、侄子們,基本都是皇太極的擁躉,尤其是老大嶽託和老三薩哈廉。
這個情形很不合邏輯,代善登基才應該更符合家族利益。只能說皇太極的人格魅力,要遠遠大於代善,兒子們寧可相信皇太極,也不願意相信老爸。
代善就是在子侄們的勸說下,決定放棄自己的“理想”,轉而支援皇太極。
其三,複雜的政治形勢,以及代善對局勢的判斷,讓他做出了理智選擇嶽託等人是如何說服代善的呢?當時的局勢唄。
努爾哈赤去世時,後金的未來還很不明朗。大明雖然節節敗退,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誰敢保證沒了努爾哈赤的後金,還能不斷創造軍事奇蹟?
除了大明外,南邊有大明的死黨北韓,北面有賊心不死的蒙古。稍不留神,後金就會被他們包餃子。
另外,愛新覺羅家族內部危機重重,努爾哈赤的子侄們並不和睦,八大貝勒之間明爭暗鬥。請注意,他們可都是有各自的武裝,一言不合就容易擦槍走火。
以代善的軍事實力,登基不難,可要想制服他們實在不易。所以代善衡量再三,覺得還是當個逍遙王爺更舒服。此刻主動退,還能撈個擁立之功,被轟下臺那就慘了!
其四,代善與阿巴亥“有一腿”的說法不可靠,也不能左右代善的政治傾向臨退之前,把“情人”的兒子拱上臺不行嗎?美人也抱了,政治利益也得了,一箭雙鵰不香嗎?
呵呵,花邊新聞的吸引力太大,眼珠子掉進去就拔不出來!冷靜一下思考,代善可能跟阿巴亥有一腿嗎?可能性太小了!
努爾哈赤說把阿巴亥託付給代善時,阿巴亥年近三十。這個年齡的女人對代善也許有吸引力,可是努爾哈赤還在世,就算阿巴亥是“追求真愛”的勇敢女子,代善敢玩命嗎?
努爾哈赤去世時,阿巴亥已經36週歲,對代善還有多少吸引力?
其實對代善來說,努爾哈赤的託付就一個含義——自己是儲君,至於阿巴亥,那都不值得費心思考慮,相對於政治利益,阿巴亥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雙方的交往,都是基於利益的“面子工程”,“情”只是藉口。如此一來,代善可能在重大利益上,回去考慮所謂的“情”嗎?
其五,阿巴亥被賜死應該是努爾哈赤的遺令,多爾袞接班純屬扯淡人們出於對阿巴亥被賜殉葬的同情,更願意承認她是被皇太極逼死的,可我認為,阿巴亥殉葬,就是在執行努爾哈赤的遺令。
首先,阿巴亥根本威脅不到皇太極的政治利益,皇太極沒理由逼死阿巴亥。
其次,努爾哈赤臨終前,身邊只有兩個人——阿巴亥和阿敏。阿敏是皇太極的競爭對手,不可能幫皇太極作偽證。
再者,就連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都沒有對母親被賜殉葬表示異議,這說明此事不大可能是皇太極作惡。
至於努爾哈赤為何要賜死阿巴亥,我認為兩個原因,一是阿巴亥此人心機較深,熱衷於政治,努爾哈赤不想讓她存在;二是阿巴亥本就是努爾哈赤的寵物,出遠門隨身攜帶,太正常了。
那麼,努爾哈赤意屬多爾袞,這又怎麼解釋呢?多爾袞自己編造的唄,那是在他當上攝政王之後的事,權勢大了,想怎麼說都行。
努爾哈赤去世時,阿濟格20歲,多爾袞14歲,多鐸12歲。14歲的多爾袞,一天戰場都沒上過,努爾哈赤怎麼可能選擇他?
其實那時候哥仨,多爾袞最不可能被選中。阿濟格有年齡優勢,多鐸有受寵的優勢,多爾袞啥也不是(比他小兩歲的多鐸,是正白旗旗主)。
如此一看,皇太極登基除了自身實力外,關鍵點就在於代善的支援。而代善與阿巴亥的桃色新聞,根本不值得一提,更不可能左右政治走向。後人為何會糾纏於此事?早先我是誤聽別人說,如今分析完,呵呵一笑了之。
-
9 # 常棣tandy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建立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八旗以努爾哈赤為最高統帥,各旗旗主均由努爾哈赤的親信子侄擔任,他們必須服從於努爾哈赤的統一指揮和調遣,這是努爾哈亦建立後金政權的重要因素。
但是,各個旗主政治上平等,經濟上獨立,而且每個人都擁有很大的特權,他們都“各置官屬,各有人民”,旗下人奉旗主為主,這使後金政權內部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八個獨立的軍政集團。八旗制的這些弊病,正好為以後八旗內部各旗旗主爭奪汗位的鬥爭留下了隱患。
一、儲君從褚英到代善長期以來,對後金政權的汗位繼承問題,努爾哈赤是有過感受的。他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曾一度把長子褚英立為嗣子,讓褚英主持軍國政務,以便培養他政治的能力。但褚英為人心胸“狹”,在諸貝勒大臣面前表現得十分專橫跋扈、不能容人,他強迫他的弟弟們必須聽他的話,不許將他說過的話告訴父汗努爾哈赤;他還到處揚言:凡與自己不好的弟弟和大臣,等他繼汗位之後,均一律處死。
褚英的這些行為被揭發以後,調查屬實,努爾哈赤非常氣憤,立褚英為嗣子的思想徹底動搖了。可是褚英並沒有引為鑑戒,反而變本加厲,更加仇恨努爾哈赤和揭發他的大臣和貝勒,並勾結私黨,進行各種陰謀活動。他暗地對天詛咒其父,把努爾哈赤和貝勒大臣的名字寫在紙上,求天地顯靈,讓他們速死,"然後把紙對天焚燒,努爾哈赤知道以後,一氣之下,將褚英囚禁起來,並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閏八月,將他處死。
褚英死後不久,努爾哈赤於天命元年建立後金政權的同時,特封次子代善、侄子阿敏、第五子古爾泰和第八子皇太極為四大貝勒,國家政務均由他們四個人共同佐理,特別是其中的大貝勒代善,他雖身為武將,不善治理政務,但在諸子中長,佐政多年也沒有什麼大的差錯,所以,到天命五年(1620年)初,努爾哈赤立嗣的思想已見成熟,決定立代善為汗位繼承人。
因此,他對諸貝勒大臣說:“待我死後,要將我的幼子等及大福晉,託大阿哥照顧撫養。”(《滿文老檔》)這裡說的大阿哥就是指的代善,大福晉即葉赫納拉氏阿巴亥。
可是,就在代善的嗣汗地位確立後不久,接連發主了幾件出人意料的事情。
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努爾哈赤的庶妃代因扎(又叫泰察、或塔音察)出面揭發代善與繼母大福晉之間的曖昧關係,她說:
“大福晉(即阿巴亥)以酒食與大貝勒(即代善)者二,大貝勒皆受而食之;以與四貝勒(即皇太極)者一,四貝勒受而未食。且大福晉日必二、三次遺人詣大貝勒家,而大福晉深夜私自出宮亦已二、三次矣,似此跡近非禮,宜察之”。(《滿文老檔》)。
努爾哈赤在調查此事中,又有大臣揭發說:“汗宮內,不論是貝勒大臣宴會,還是相聚議事時,大福晉總是飾以金銀、東珠,眼睛老是看著大貝勒。”
當時,努爾哈赤雖然十分憤恨大妃,曾一度要將她處死,但害怕家醜外揚,面子上不好看,更怕大妃幼小的孩子無人撫養,也不願在這件事情上與代善鬧僵,最後以大妃私既財物為名,“離棄大福晉,廢之。”
二、皇太極的陰謀這裡有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為什麼一個普通的小妃子代因扎,竟敢如此大膽地揭發備受寵愛的大妃和剛剛確立的汗位繼承人呢?顯然是實力雄厚,又有爭立之心的皇子在背後搗鬼。皇太極清楚地知道:在努爾哈赤的諸子中,有資格繼承汗位的除代善面外,還有第五子莽古爾泰、第十子德格類、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第十五子多鐸和第八子皇太極自已。
他們之中的莽古爾泰和德格類二人,性情粗暴,不為人擁護,不久前(天命五年二月)其生母繼妃富察氏,曾因得罪努爾哈赤被賜死,這也直接影響了二人的政治聲望,不可能立為嗣汗: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人,均為努爾哈赤最寵的大妃烏拉納拉氏阿巴亥所生,特別是多爾袞和多二人,備受努爾哈赤的喜愛,但他們年齡尚小(多爾袞9歲、多鐸7歲),政治上極不成熟,在諸子和大臣中也沒什麼威信,不論是誰,若立為可汗,努爾哈赤一時還下不了這個決心。
所以,代善是皇太極爭奪嗣汗地位的政敵,只有戰勝代善,才有可能成為未來汗位的繼承人。
代善佐政多年,在八旗中,他和他的兒子嶽託各領一旗,實力很強。又加褚英死後他居長,要把他搞下去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皇太極再三考慮,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離間努爾哈赤與代善的關係。
可是幹這種事,皇太極不宜自己出面,最好是讓努爾哈赤的妃子出面揭發,給人以“爭風吃醋”的感覺,實際上是要達到打大妃身上,而危及代善聲望的目的。事情的發展也正是如此,代善在此事發生以後,威望掃地,完全失掉了努爾哈赤的信任。當然,皇太極的政治地位便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此事處理後不久,同年九月又發生了另外一件事。努爾哈赤在調查代善次子碩託和阿敏之弟齊桑古二人企圖逃亡投明未遂的事件時,發現代善聽信後妻讒言,向來虐待前妻生的已經長大了的兩個兒子嶽託和碩託,並要親手殺死碩託,才使碩託有逃跑之事。
當時,努爾哈赤憤怒對代善說:
“你也是前妻的兒子,何不想想我不是對你更親近嗎?怎地被妻的口舌蒙虐待長大成人的兒子?何況我之待你是特選良好的部民讓你專管,你為什麼不像我一般將優良的家臣賜給嶽託、碩託呢?你是被妻欺壓而把滷劣的領民給年長的兒子,菁良的領民歸自己和讓現在妻所生的年輕兒子專管吧!”(岡田英弘《清太宗繼位考實》)
同時,又有莽古爾泰揭發說:“我輩諸弟、諸子及國內諸大臣都怕兄嫂”(同上)。努爾哈赤弄清楚事實真相以後,又斥責代善說,“像你這樣人如何夠資格當一國之君?”隨即廢除代善的嗣汗地位,並奪其所領之民。
代善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於九月二十八日殺死後妻,到努爾哈赤前請罪,並對天發哲說:
“不恪守父親的教訓,不聽信三位弟弟……之忠言,誤從妻讒,以致喪失父親託付於我之大權,我乃手刃惡毒。一若我之鄙劣,多犯過錯,罪當該殺,日後如果還存以非為是,以惡為善之心,還抱怨很與敵意的話,甘願受天天譴地罰,不得善終”(岡甘英弘:《清太宗繼位考實》)。
誓罷,寫下誓言對天焚化。代善這樣做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努爾哈赤的諒解,雖然廢除了他的嗣汗地位但仍保留他大貝勒的封爵和正紅旗旗主的地位,而且,努爾哈赤也決定不再為後金汗位立繼承人,改用八和碩貝勒共同治政的制度。此後不久,大妃與代善的曖昧關係問題也基本上弄清楚了,終因沒什麼大的差錯,大妃得以復位,代善的地位也有所改善。
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努爾哈赤就汗位繼承人問題對八和碩貝勒指出:
“繼承父為國主時,不要立強有力的人為主,如果強有力的人為國主時,仗恃他的力為主,恐怕天以為非。一人有些見識能及眾人的共議嗎?你們八子為八王,如果八王共同商議,就沒有失敗。推舉不拒絕你們八王話的人,繼承你們的父為國主,如不聽你們的話,不行正道,你們八王就更換你們立的汗,擁立不拒絕你們的好人”(《滿洲老檔》)。
這裡,努爾哈赤明確指出未來的國主(汗)要八和碩貝勒共同推選。這種推選汗王的方法,在當時的情況下,為皇太極得繼汗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皇太極謀取汗位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戰役中失敗,身染重病,同年七月在清河湯泉療養時病情惡化,八月十一日死在離瀋陽四十里的靉雞堡,時年68歲。死前曾派人召大妃烏拉納拉氏來見。據《清實錄》中記載,努爾哈赤曾留有遺詔讓大妃殉死,日本傳抄的《三朝實錄》對當時的情景是這樣記載的:
“先是孝慈皇后崩,後立烏拉國滿泰大貝勒女為大福晉。大福晉美丰儀而心未純善,常拂上意,雖有機巧,皆為上英明所制,上知之,其後光亂於國,預以書遺諸貝勒日:“我身後必令之殉’。諸貝勒以遺令告大福晉,大福晉不欲以死,語支吾,諸貝勒堅請之,大福晉遂服禮服,飾以金玉、珠翠、珍寶之物,因涕泣謂請貝勒日:‘吾年十二事先帝,豐衣美食二十六年,何忍離也,但吾二幼子,多爾袞、多鐸,幸恩養之。’大福晉於辛亥辰刻以身殉焉、年三十有七,與上同殮”(《清列朝後妃傳稿》)。
大妃的殉死,對皇太極的繼位和以後的統治好處很大:第一,繼天命五年整治大妃的事件以後,繼續打擊代善的勢力,掃除繼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礙;第二,幾年來,大妃的三個兒子都已成熟,均為八旗旗主,如果再有大妃的操縱,勢力之大,後患之深,實為皇太極難容。因此就出現了迫使大妃殉葬之事。與大妃同時殉死的還有當初瞭解內情的庶妃代因扎和另一庶妃阿濟根。
經過這番較量,皇太極的地位相當鞏固,繼汗位的呼聲也最高,終於天命十一年九月初一日,“嗣父皇以登大位”,改明年為天聰元年。
(正文完)
回覆列表
公元1626年,後金大汗努爾哈赤病死,一時間,後金群龍無首,由於努爾哈赤生前對眾人並無明確交代由誰繼領汗位,所以諸貝勒開始了激烈的權力爭奪。
臨死前沒對眾人宣讀遺囑的努爾哈赤
不久,爭奪結果是,四大貝勒中排行最末的皇太極問鼎汗位。
為什麼資歷最淺的皇太極能繼承努爾哈赤的汗位呢?他的繼承汗位對我們有什麼借鑑價值呢?
本人認為,原因如下:
其一,當時後金既有年長君主長期執政的歷史慣性,又處在眾多內憂外患的危機時刻,國賴長君,這種情勢為年長之四大貝勒謀得汗位繼承權,提供了廣泛的人心基礎和深刻的歷史性便利。
努爾哈赤死時,只有大妃阿巴亥陪在身邊,所以努爾哈赤的遺言,只有阿巴亥知道。
不過,阿巴亥宣稱,努爾哈赤的遺言是讓眾多兒子中年幼的多爾袞繼承汗位。
眾所周知,努爾哈赤生前確實最喜歡多爾袞,所以他愛屋及烏地確立多爾袞為繼承人,在個人情理上也說得通。
可是,從私情上說,多爾袞是阿巴亥的兒子,誰能判斷出,阿巴亥是毫無私心地沒有假傳努爾哈赤遺言呢?從公理上說,當時的後金國,並不能承受由年幼子嗣執掌汗位的惡果。
擊敗努爾哈赤、欲繼續向後金進擊的明官袁崇煥
因為當時,明朝的寧遠守將袁崇煥剛擊敗後金軍不久,可謂威望正盛,因此,再接再厲的他正欲磨刀霍霍地繼續向東北構築關寧錦防線,以期將後金國步步蠶食,直至滅亡後金。
同時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也對後金國虎視眈眈,東南方的皮島毛文龍勢力、北韓王國,雖然難以單獨威脅到後金,但如果袁崇煥的明軍和蒙古軍隊攻擊後金國時,心向明朝的毛文龍、北韓軍隊極有可能會幫忙共攻後金,若真如此,那後金國將四面楚歌凶多吉少,這還僅僅只是外患。
在內部,後金國也矛盾重重,幾乎國將不國,由於努爾哈赤晚年實行虐待奴役漢民、疏遠歧視漢官的政策,所以後金國內漢民反抗不斷、漢官貌合神離,對忠於後金國毫無熱情。
此外,從當時的統治慣性來說,後金國已被年長的努爾哈赤統治十年,由年長之人擔任大汗、統馭眾人,已具有長久的歷史慣性。這種歷史慣性,在短期內極難改變。
所以,在眾多內憂外患的嚴重威脅下,在年長國君統治的安全歷史慣性下,確立一個年幼大汗,容易讓國家主少國疑地更加內鬥四起、更加風雨飄搖,這明顯不符合大眾的利益、要求和期望。
所以雖然大妃阿巴亥聲稱努爾哈赤遺言是讓多爾袞繼承汗位,但諸多貝勒在紛紛表示質疑的同時,也表示強烈的反對。
以上客觀情勢,為年長之四大貝勒的奪得汗位,提供了群眾基礎。
其二,努爾哈赤死時,四大貝勒實力強大,阿巴亥及其三子實力相對較弱,所以在弱肉強食的後金內部,四大貝勒威臨四方穩操勝券,他們團結起來,以保全其三個兒子為代價,逼令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阿巴亥勢單力孤,只能無奈自殺以保全兒子們,如此,四大貝勒取得汗位繼承權。
努爾哈赤死時,國家軍隊分為八旗,其中五旗軍隊掌握在四大貝勒代善、莽古爾泰、阿敏、皇太極手中,他們年富力強、資歷深厚、軍權在手、實力強大,而阿巴亥身為女人,號召力有限,其三個兒子,雖然也掌握了三旗的兵力,但是阿濟格22歲,與四大貝勒相比,在殘酷的政治軍事鬥爭中還很稚嫩,至於多爾袞,則只有15歲,多鐸也只有12歲,還很幼小,他們根本不具備與四大貝勒爭奪權力、打仗爭勝的實力和威望。
所以當阿巴亥不自量力地提出所謂的努爾哈赤遺令時,擁兵自重、精明強悍的四大貝勒們都報以嗤之以鼻不服不忿的態度。
不過,要鬥敗阿巴亥,不能用發動軍事衝突、對其斬盡殺絕的極端手段,那樣會激化後金內部的矛盾、令其他勢力人人自危互相內鬥,進而導致國家四分五裂,所以為了爭取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和國家損失的最小化,四大貝勒開始聚在一起商議對策。
商議的結果,是四大貝勒以為父下葬的名義逼令阿巴亥殉葬,同時承諾將愛護阿巴亥的三個兒子。
四大貝勒此舉,可謂高明:因為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分掌著三旗兵力,若阿巴亥不死,集中掌握三旗兵力的就是她,而她一死,三個兒子各自為政、各自為戰,就比她不死時好對付多了。
當時尚年幼、不成氣候的多爾袞
阿巴亥一聽此決議,雖百般不願,但考慮到若與四大貝勒硬碰硬,不但自己難以獲勝下場悲慘,三個兒子也恐難善終,而自己自殺,還有可能借四大貝勒的良知和當眾保證,保全三個兒子。
於是,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冷靜斟酌下,阿巴亥在眾文武大臣面前,掙得四大貝勒對兒子們的愛護承諾後,無奈地同意殉葬。
於是,努爾哈赤死後的權力真空,很快被四大貝勒填補,而政治鬥爭失敗者阿巴亥,則被團結的四大貝勒逼死,其三個兒子,也被軍事分散化、政治邊緣化。
其三,四大貝勒擊敗阿巴亥及其諸子,獲得汗位繼承權後,對於誰繼承大汗之位,進行了一番內部較量與博弈,最終,皇太極因各方面素質都很優秀(能文能武),能妥善協調各方利益(重視滿漢關係和諧),能管好小家,也有處理好國家內憂外患的治國謀略,遂從眾多良莠不齊的兄弟中脫穎而出,他先得到代善的支援,後逼令阿敏、莽古爾泰屈服,再聯合哥哥們共同理政來廣攬人心,終於順利繼承後金國大汗之位。
四大貝勒中,大貝勒代善,是努爾哈赤次子,為人敦厚大度、驍勇善戰、建立戰功最多、資歷最雄厚,曾是努爾哈赤屬意的汗位繼承人,並執掌正紅、鑲紅兩旗兵力,實力強大。此外,代善的兒子嶽託、碩託、薩哈廉、侄子杜度等人,都能征慣戰、實力不容小覷,其中杜度掌管鑲白旗兵力,嶽託、薩哈廉智勇雙全、行事用兵能夠從大局出發務求周全。這些強悍子侄活動在代善的周圍,助代善形成為一股最為強大的爭位勢力。
實力強大卻難管好小家的代善
不過,代善也有缺點,他娶的前妻生了嶽託、碩託兩個兒子。前妻死後,代善又娶了位妻子,生了一些兒子。可是,代善在後妻的攛掇下,頻頻虐待前妻之子嶽託和碩託。
公元1620年,代善想霸佔嶽託的房子,又將碩託虐待得出走,並向父汗汙衊碩託,稱其叛逃至明朝。待碩託回來證實自己只是不堪父親虐待、離家出走幾天、沒有叛逃明朝後,代善還想多次陷害碩託,不過在努爾哈赤的庇護下,碩託得以平安無事。
連小家都管不好,又如何去管理國家?因此,此事過後,努爾哈赤下令剝奪代善的繼承權,至於代善,在意識到錯誤帶來的巨大損失後,為改正之前虐待兩子的過失,竟將後妻殺害,如此雖然前妻之子處境稍好,但後妻所生之子盡皆對代善仇視有加。
同時,殺妻固寵,也大大惡化了代善的名聲。
不久,代善又出了新的問題,由於努爾哈赤逐漸年老,大妃阿巴泰為了在將來繼續獲寵保持榮華富貴,便向正當壯年的代善和皇太極分別丟擲橄欖枝,意圖拉攏和依附二人,為此,她向代善和皇太極分別送去飯菜。
對於後母的好意,代善心存仁慈,欣然接受;而皇太極則明哲保身地將飯菜送回,以示與後母保持距離。
然而,紙包不住火,一位后妃將此事告發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大怒,將阿巴泰趕走,同時對代善更加厭惡。代善的處境更加堪憂。
以上劣跡,雖然看起來,不太像代善一貫的行為,似乎可能是皇太極施展的計謀和陰招,但這些荒唐事,一沒證據、二沒證人,不論是代善修身治家無方、咎由自取也好,還是被皇太極施展陰謀、設計陷害也罷,代善均不能妥善協調好自家兒子的利益、持續贏得老爹的信任重用,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舒爾哈齊之子阿敏
至於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之子,他曾參與薩爾滸之戰,擊敗杜松軍和馬林軍,又參與攻滅葉赫部落之戰和攻破遼陽、瀋陽的戰爭,戰功卓著資歷深厚,所以被努爾哈赤任命為鑲藍旗旗主貝勒。不過,由於他不是努爾哈赤之子,勢力相對弱小,所以阿敏繼承汗位的希望極為渺茫。
有勇無謀、有殺母惡名的莽古爾泰
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第五子,曾隨努爾哈赤一起率軍擊敗杜松軍和劉鋌軍,立下赫赫戰功,被任命為正藍旗旗主貝勒。不過,由於莽古爾泰性情暴虐、有勇無謀,只會死打硬拼地行軍打仗,對治國理政,沒有什麼長策偉略和可貴建樹,此外,莽古爾泰曾殺害自己母親,遂導致其名聲惡劣,不得人心。
四貝勒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母親葉赫那拉氏,是努爾哈赤從女真葉赫部巧取豪奪來的妾,鑑於如此出身,皇太極從小並不十分受父親重視。
不過,皇太極自幼喜歡讀書習學,漢人的書籍開拓了皇太極的視野,豐富了皇太極的見識,令溫文爾雅的他對漢人頗為重視,而其他兄弟們則效法汗父,將漢人視為奴僕,這些迥異於兄弟們的行事風格,使皇太極從眾多五大三粗、只知帶兵打仗的兄弟中脫穎而出。
四貝勒、能管好小家、能管好國家的皇太極
七歲時,見兒子聰明伶俐才智非凡,努爾哈赤就嘗試著將家裡的事務交給皇太極管理,皇太極根據書中的管理經驗,靈活運用到了家庭管理中,果然將家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皇太極不負父親期望,到青年時期,已成長為能挽強弓、射猛獸、騎駿馬、從父征戰的得力助手。
效法漢人讀書習學,令皇太極富於心計,善於出謀劃策,對漢民漢官頗為重視,對和諧滿漢關係促進國家長治久安這點深有感觸;而帶兵遊獵、從軍作戰的經歷,又培養出皇太極吃苦耐勞、不怕流血、敢於拼命爭勝的強悍軍人風格。
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將國家軍隊分為八旗,正式建立八旗制度。而皇太極憑藉出謀劃策和隨父征戰四方的功勞,被父親任命為掌管正白旗的貝勒。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登基成為大汗,正式建立後金汗國,同時,皇太極也水漲船高地成為和碩貝勒。
此後十年,皇太極繼續幫助兄長、父親征戰四方:公元1618年,在他的建議下,父汗出奇制勝、輕而易舉地攻下了撫順;次年,薩爾滸之戰中,皇太極先隨父擊敗明朝杜松軍和馬林軍,又隨兄弟們一起率軍擊敗劉鋌軍,立下顯赫軍功;1625年,皇太極與兄長精誠合作,率軍救援蒙古科爾沁部落,欺負科爾沁部落的察哈爾林丹汗不戰而逃。
憑藉累累的戰功、迥異於兄弟們的軍略智謀和滿漢一家的遠見卓識,皇太極在努爾哈赤諸子中流光溢彩熠熠生輝。
總之,擁有汗位繼承權的四大貝勒中,阿敏是政治犯舒爾哈齊之子,明顯沒有汗位繼承權,要強行稱汗,只會被努爾哈赤諸子圍殺;五哥莽古爾泰脾氣暴躁、有勇無謀,曾殺死自己母親,名聲太糟糕,難以服眾。
至於代善,雖性格較褚英和善、實力也最強,但他與前後妻之子關係惡劣,又與父汗妃子有不良前科,被父汗剝奪繼承權、頗受冷遇,可以說,代善連小家都管理不好,又如何管理好國家?
正所謂家都治不齊,又何以富國強兵地治國平天下?
所以自家難治的代善,對處理好偌大後金國面臨的眾多內憂外患,深感力不能及,當然,他的兒子們也深知老爹治家治國的能力,遂將目光投向了能把家庭打理好的政治明星皇太極。
公元1626年,在顧全大局的嶽託、薩哈廉勸說下,頗有自知之明的代善,攜兩子在眾多王公大臣面前,擁立皇太極繼承大汗之位。
於是,在資歷最深厚卻晚節不保、勢力最強盛卻父子離心(小家都管不好,又如何管國家)、最有可能繼位卻被父汗剝奪資格的代善支援下,皇太極一下子得到三旗(代善兩旗、皇太極一旗)軍力的擁戴,就這樣,勢單力孤的阿敏和莽古爾泰,只好識時務地承認這位與自己資歷不遑多讓的弟弟為新任大汗。
公元1626年九月一日,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的大政殿焚香告天,正式繼承後金大汗之位。
不過,為了拉攏支援自己的代善,安撫勉強服從自己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主動與這三位哥哥同臺而坐,共同商議著治國理政,這對於皇太極和三位哥哥而言,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綜上所述,皇太極能夠在努爾哈赤死後,當上新的後金大汗。原因如下:
其一,當時後金既有長君長期執政的歷史慣性,又處在眾多內憂外患的危機時刻,國賴長君,這種情勢為四大貝勒謀得汗位繼承權,提供了廣泛的人心基礎和深刻的歷史性便利。
其二,努爾哈赤死時,四大貝勒實力強大,阿巴亥及其三子實力相對較弱,所以在弱肉強食的後金內部,四大貝勒威臨四方穩操勝券,他們團結起來,以保全其三個兒子為代價,逼令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阿巴亥勢單力孤,只能無奈自殺以保全兒子們,如此,四大貝勒取得汗位繼承權。
其三,四大貝勒擊敗阿巴亥及其諸子,獲得汗位繼承權後,對於誰繼承大汗之位,進行了一番內部較量與博弈,最終,皇太極因各方面素質都很優秀(能文能武),能妥善協調各方利益(重視滿漢關係和諧),能管好小家,也有處理好國家內憂外患的治國謀略,遂從眾多良莠不齊的兄弟中脫穎而出,他先得到代善的支援,後逼令阿敏、莽古爾泰屈服,再聯合哥哥們共同理政來廣攬人心,終於順利繼承後金國大汗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