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色民生

    不知道這句話是從哪裡來的,真的是馬雲說的嗎?很難讓人想相信。

    把知識和創造力和創新分開,這是荒謬的說法,任何創新和創造,都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就算原始人做出石斧,也是因為他知道哪一塊石頭最適用。

    拋開知識談創新,不過是無本之木,你讓一個不識字的人寫一段程式碼,他會嗎?

    沒有憑空出現的創新,知識不一定會成為力量,但沒有知識就不會有創新,如何把知識轉化成創造力,需要的是想象力和執行力,這才是我們最缺少的東西。

    我們是山寨大國,提到創新,到了現代,大家能提起的還是四大發明,改變世界的電腦,軟體,手機,晶片,發動機,變速箱,數控機床等等,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跟我們都沒關係,到現在我們還是在別人的平臺上創造,就算是移動支付,二維碼都是別人發明的,如果人家收專利費,又和中國產手機一樣了。

    至於網上的各種網站,就更不用說了,基本全是抄別人然後中國產化。新能源汽車發展了這麼多年,特斯拉一中國產化,所有中國產新能源車都前景黯淡,就因為人家的核心技術厲害,僅僅電池管理一項,就擊敗所有對手。

    如何才能讓華人重新充滿創造力,知識是必須要有的,但開放的思維才最關鍵,那麼開放的思維怎麼培養呢?顯然只看新聞是不行的。

  • 2 # 成都智付視界科技

    首先,這句話確實是1月6日馬雲在鄉村校長領導力圓桌論壇上的原話,後半句是“創造力,創新力,有建設性的思考,獨立的思考,獨立的人格,這才是我們今天教育要走的方向。”

    這段話談的是教育領域,馬雲認為教與學,知識與智慧,是不同的,應該把資源投入的重點放在中小學教育,而非從前大量投入在本科、研究生、博士上。

    馬雲的觀點未必是金科玉律,但具有參考性,阿里做鄉村教育多年,從經驗上可以作為參考,其實馬雲在很多決策上也都身體力行地證實了他的觀點,電商領域、支付領域,他決策提現出前瞻性的創造力和創新力。

    就已我所知的支付領域為例,支付寶在支付領域的創新力就非常高。早在2015年3月的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資訊及通訊博覽會上,支付寶刷臉支付功能就在全球範圍內亮相,經過4年的技術迭代,產品完善,支付寶的刷臉支付裝置已經能夠大規模投入市場進行使用,並將成為下一個能夠覆蓋掃碼支付的全新支付方式。

    儘管市場上有很多質疑,認為刷臉支付不能保障資訊保安,涉及個人隱私,或者識別準確度不高,萬一其他人制造了模型盜刷我的臉,我的財產安全如何保障。

    其實不論是技術上還是產品上,這些問題都已經解決,就支付寶的刷臉支付裝置“蜻蜓”與微信的刷臉支付裝置“青蛙”來看,它們搭載的3D結構光攝像頭,運用到的人臉識別技術,活體檢測等,都能夠精準識別“你是你”,不存在用影片、圖片、人臉模型等攻擊賬戶的可能性,而人臉資料,支付寶與微信也早就做出過迴應,資料是不會儲存在本地也無法回溯的。為了讓消費者安心使用,兩家也都做出承諾,均有賠付機制作為保障。

    現在的刷臉支付方式,不僅同時支援掃碼,更在便捷性、效率上大大超過掃碼支付,只需要消費者接受度上升之後,一定會成為全新的支付方式。

    回到題主關於馬雲發表的這一觀點的提問,這一例子表明,支付寶的決策者確實體現了行動力、前瞻性思維、創造創新力的力量,至於它是否比知識的力量更強,就各自保留觀點,言人人殊吧。

  • 3 # 莫得感情的電影推送器

    我覺得吧!任何不知道誰說的話都可以往魯迅,馬雲,任正非身上去套,反正不知道是誰說的,就肯定是他們其中之一個說的!

    言歸正傳,“知識已不再是力量,創造力和創新力才是”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創造力和創新力是靠什麼才能誕生的?說到底了,你沒有知識的積累,經驗的累積,你又會有什麼創造力和創新力呢!任何的創造和創新都是基於多方面的前知識累積上面,融入天馬行空的思想,再加以融合誕生新的知識!所以創新創造的基礎就是知識,知識依然是力量!

  • 4 # 辣椒炒辣椒

    知識+創新力=力量

    知識+創造力=力量

    知識+想像力=力量

    知識+實踐=力量

    不管後面加什麼,知識都是必須的基礎。

  • 5 # 宋馳

    馬雲大佬總是這麼的語出語出驚人,“知識已不再是力量,創造力和創新力才是”這句話,我同意後半部分,前半部分我不同意。

    創造力和創新力才是力量這句我我非常的贊成

    歷史教科書上也說過,創新才是第一發展力。確實也是如此,這樣不斷的推陳出新才能改變現狀,才能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如果一味的墨守成規,只會變得落後。

    在以前,諾基亞佔據了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堅固耐用,還可以砸核桃。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防身,但是現在,市場上幾乎看不到諾基亞的手機了,諾基亞彷彿都在歷史的回憶中,這也是因為不斷的創新,有了現在諸多的智慧手機。而且功能越來越全面,所以諾基亞被淘汰了。

    再比如曾經的國民神車,一汽夏利,那時候多風光,便宜耐用瞬速佔領了中國市場,但是10年如一日,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一汽夏利依舊以低價位優勢,在外觀質量上都不進行創新和改變,現在已經是江河日下瀕臨破產,早已經被比亞迪、哈佛、吉利等後起之秀超越了、

    所以說創造力和創新力才是力量這句話我是絕對的贊同,也的的確確是這樣。

    但是我不贊同知識不在是力量的說法

    俗話說都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覺得創新力和創造力是在知識儲備的基礎之上,只有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有更多的創新力和創造力。假如說:我有一個非常好的ID,現在需要製造一個APP。如果人人都不學習知識,只談創造力,創新力,連找一個會製作APP的人都找不到,哪創新力又有什麼用呢、所以我覺得,知識依舊很重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為創新力和創造力加速。

  • 6 # 吧啦扒啦

    馬雲的話也能信 成功者說話不腰疼

    哥教你 同一句話 成功者說的聽前三分 失敗者的聽中間兩分 自己的話聽三分 留兩分空著

    明白了嗎

  • 7 # 小漁的創業信條

    斷章取義的只看這一句,確實存在很大的歧義。馬雲說話又個特點,就是不愛把一個論點說的接地氣,表達的比較空泛。這樣的說話技巧,是讓人認為他的格局比較大,簡單的句子也容易傳播。

    如果單看這句話,顯然是不成立的,因為任何創造也和創新,必須要以基礎知識作為積累才能完成的。比如我需要做一個晶片的創新,如果連基本的電路知識都不知道,不可能憑空而來嘛。反而很多創新都是在專家級的知識基礎上,慢慢的 演變而來。

    但是,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篇完整的觀點,我們不去鑽牛角尖,只對他想表達的意思進行解讀,馬雲到底想表達一個什麼觀點。

    一、工業時代是知識驅動

    我們可以把這個“知識”理解為現有的存量知識,並且把這些知識作為技術和產品轉化來看。

    他的意思是說,工業時代,只需要把當時的知識拿出來,進行生產力的改造,產出為產品,就可以驅動社會的進步。

    可能這樣說還是顯得有點繞,我們舉個例子。

    必須洗衣機的製造,我們回到30年以前,洗衣機還是一個非常稀罕的家電。但是他的技術門檻不高,用我們現有的知識,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拼裝一臺簡易的洗衣機,只需要受過高中教育的都能完成。

    所以在工業時代,你只要有知識,或者能夠找到懂知識的人,就可以做出很多的產品生產,至於怎麼提高效能,怎麼把他價格做的更低,都可以用現有知識慢慢去探索改進。所以說在工業時代,是依靠知識作為驅動的。

    二、資料時代

    也就是我們現在當下生活的時代,我們依靠各種儲存裝置,計算裝置完成了很多資料的積累。這些資料怎麼透過挖掘和利用,能為現在的人提供服務,就需要一定的智慧。

    這個時候,除了要有知識以外,我們還得有想象力和領導力。領導力是要把比自己厲害的人聚集起來,一直提供智慧,做出產品。而想象力是因為,工業產品是一個實物,但是資料時代的產品,都是依靠虛擬的資料進行組合的,是需要靠人對現有資料和使用者需求,在大腦裡面模擬和想象出來。

    三、未來的競爭力是創新

    我們國家透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跟所有發達國家基本處於一個起跑線了。未來的世界趨勢是什麼,就是人工智慧,虛擬現實這些科技技術了。

    這些技術在我們現有的知識存量裡面,已經找不到解決方案了。現在所有大學的課程都沒有辦法告訴你怎麼做出更好的人工智慧產品,所以未來需要的就是不斷的創新,做出新的知識增量。

    這裡解釋一點,基礎理論和知識存量不是一個概念,很多基礎理論,我們都還沒有辦法論證,沒有辦法轉化成知識和技術。

    所以,在未來,在已有的知識存量下,怎麼超過其他國家,怎麼能更有競爭力,就是要看創新力,創新將成為進一步向前驅動的重要因素。

    我想這裡馬雲說的不是知識不重要,也不是說不需要學習知識,他是站在國家競爭力或者行業競爭力的角度來說的。

    我認為他的話改成這樣,可能更容易理解:“利用現有的知識,已經無法獲得前進的動力,要在現有的知識之上,更加富有創新和創造力”

  • 8 # 愛爬樹的老貓

    我認同馬雲的說法。因為我們處於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新技術層粗不窮,科技的更新換代也越來越迅猛。就拿通訊技術來說,從3G、4G到5G,只不過經歷了短短的十幾年。據說,一些國家正在研製6G通訊技術。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只要你想學習,就可以在網上找到海量的學習資源。甚至有人預言,未來的實體學校都可能被虛擬的網路學校所取代。學習變得更加簡單,知識也變得更加廉價,任何商品也沒有知識貶值的快!

    人類的學習能力跟機器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我們所能從事的大部分智力工作,未來的人工智慧都能取代,而且比我們做的更好,效率更高。

    那麼,我們人類在人工智慧面前就一無是處了嗎?顯然不是這樣。正像馬雲所說的,我們人類的創造力、創新力是機器取代不了的。按照目前科技發展的趨勢,人工智慧還不能控制人的思維意識。至於今後能不能做到,水也不能下定論。

    總之,誰具有創新力、創造力,誰就不會被機器取代,就相當於掌握了時代發展的趨勢,也相當於具有核心競爭力。

    記錄生活點滴,分享人生感悟。

  • 9 # 遁逃者

    謝謝邀請,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意見領袖,馬雲深諳媒體規則,知道如何能夠吸引眼球,所以馬雲經常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次他又盯上了16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呵呵,想必馬雲一定記得他還說過”當你成功的時候,你說的所有話都是真理。”現在好像有些媒體、有些人就把馬雲說的話全部當成了真理。

    一、培根與“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不僅是哲學家,還是一位科學家,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他說出“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的時代背景,16世紀的歐洲,雖然已經擺脫了中世紀的陰影,也經歷了文藝復興的輝煌,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相信神學的力量,相信信仰的力量,但是培根卻認為,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人的知識只有透過感性經驗從客觀外界獲得,人還必須透過自己的大腦,把這些從外界知識“加以改變和消化而儲存在理智中”,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識。同時,培根十分重視科學實驗對認識的作用。他認為人透過科學實驗,往往能夠得到從經驗得不到的知識,因此培根所說的知識根本不是一個個所謂知識點的集合,還包括獲取這些知識的探索、思考、驗證本身,毫無疑問也是包括創造和創新的過程。而馬雲為了強調創新和創造,故意把“知識”說成是一個個僵化的經驗集合,只能說明他其實並不瞭解培根說這句話的背景和真正的含義。

    二、強調創造和創新沒有錯,但沒必要故意曲解知識的本來含義

    領袖在談到創新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要不斷堅持創新、再創新,這是因為從剛開始的模仿學習先進國家的經驗和技術,到現在仍然以模仿為主,中國經濟已經遇到了瓶頸,只有強調轉型、升級、強調科技的力量、強調創新的力量,我們才有可能越過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發展水平真正的跨越,因此,創新已經成為中國發展的關鍵詞,這本就是從上到下的共識。

    所以馬雲說創新、創造力本身並沒有什麼新穎的地方,畢竟我們舉國實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都好幾年了,怎麼辦呢?馬老闆的做法就是拿大家耳熟能詳公認的一句話來踩,然後藉著這種所謂“顛覆性”的語言來把自己的觀點予以強化,讓別人認知,前面說過,這是他慣用的手法而已。

    只是,個人覺得,他真的沒必要斷章取義的來”貶低“或者”看輕“知識,因為就算他說的是對的,那麼創新或者創造的基礎又是什麼呢?還不是”知識“嘛!

  • 10 # 暖寶寶爸

    馬雲放個屁也是香的的嗎?

    臭的就是臭的,放屁就是放屁。

    沒有知識,字都不認識,十以內的加減還得掰手指(這也算知識的),能用創造力幹嘛?

    創造垃圾桶裡找吃的比較快的辦法?

  • 11 # 任園林

    沒有知識,哪裡來的創造力和創新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相信馬雲不會這樣說,或是有人斷章取義,歪曲了他的理論。

  • 12 # 勻楓財技大兜底

    馬雲自從所謂退休之後,那可真是卸下了負擔,想說啥說啥,想幹啥幹啥,想去哪去哪。當然了,他的夢想是“做一名教師”,所以他在過完元旦之後,在自己出資的鄉村教育發展年會活動上,說了一番類似的話。

    教育不應該簡單的讓知識等同於財富,而是要讓孩子有獨特的思考能力,有獨立的判斷能力,讓孩子擁有想象力,創新力才是真正的力量。

    說的挺好,也說的挺對,其實這段話都很討巧。馬雲的情商特別高,很多時候說的很多話都很討巧。過去我們總比中美孩子之間的差異和不同,其實最後科學家研究來研究去發現,差異的就是上面馬大大說的這些內容,所以馬大大說的能不對嗎?

    馬雲在前人英國哲學家培根的那句千古名言“知識就是財富”的基礎上又延伸了更多的含義和內容。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在基礎性的知識和傳統性的知識已經大規模的普及之後,也就是我們掃除文盲之後,未來要的是什麼?但是馬雲忘了,我們的社保體系,福利體系還不完善,每個人都為自己在社會中的生存而擔憂,所以讀書的目的還是想去為自己謀取一個好的未來。

    如果我們的福利體系和社保體系更完善一些,其實也可以讓孩子和大人放飛自己,去多做一些創造性的和創新性的事情。而且中國孩子不缺少冒險精神和創造精神,否則我們也不會有四大發明,不會成為文明古國。

    其實在其中馬雲還講了另外一個觀點,他說一個學校的校長都應該成為企業家,是一個必須有強大領導力的企業家。其實這個觀念有待商榷。

    誰是中國最好的校長?孔子,萬古一師。誰是近代最好的校長?蔡元培,五四大家。他們會像管理企業一樣管理學校嗎?他們更強調的是內外兼修,以德服人,相容包蓄。

    馬大大是從自己做企業的體會來去討論教育問題,他的觀點代表他的意見。就如同馬雲當年講過,10年後房價就像買大蔥一樣,現在已經過去一半了,普通老百姓還在為買房子而焦灼。過去古人說厲害人生要完成三件大事“立德立功立言”,馬雲正在為圓滿完成這三件事而持續努力呢!

    既然是普及鄉村教育,那現在鄉村教育的水平還比較低,資源也比較薄弱,基礎也打不紮實。鼓勵他們有創新能力創造能力,估計好難想象出來哦。

  • 13 # XjS解繼勝

    馬雲的話有些矛盾!

    如果馬雲沒有文化,他會有今天嗎?一個人,,沒有文化,他何來的創新?何來的創造頭腦!

    看看工地上的工人,他們願意去工地搬磚嗎?有知識有文化誰願來工地吃苦受累呢!

    知識創造了財富,幾千年來的古話。

    唉,有錢就是硬道理!

  • 14 # 潤麒

    謝邀請。說實話,剛看到這道題我楞了:知識本就是力量啊,怎麼又不是力量了?是不是失言了?譬如:我們用鋤頭挖土、用滑輪吊重東西上下樓、用獨輪車長途運貨……知識不再是力量了,難道讓我們返回去用手挖土?用肩挑著重物上下樓、長途運送貨物……?但再想想現在的挖機、吊車、航車、汽車等等,有了知識不去創新創造還真是不行啊!馬老師這是到了大智若愚的境界呀,贊!

  • 15 # 揮霍驕傲

    創造力和創新力都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的,為什麼進阿里,騰訊這樣的公司都要看學歷呢?就是這個道理,知識能賦予你創造和創新的能力。知識就像汽車的輪子,能讓你跑的更快更遠!

  • 16 # 天高地厚814

    知識就是力量,沒知識你又怎麼去創新、創造?守舊仍需知識!有錢人不等於科學家,他能透過錢較容易成為專家這樣較為認同。

  • 17 # 好家長講堂

    知識是死的。空有知識,卻不會用的人比比皆是。比如985、211每年那麼多畢業生,從第一次招生到現在又有數量龐大的畢業生,如果都有一樣的能力,那中國不早就超過美國,捏死小RB了。

    只有將知識轉化成能力,轉化成像創造力和創新力一樣的能力,它才能發揮出來力量。看看我們身邊哪些優秀的、成功的人士,他們可能知識沒有那麼多、那麼廣,但是導致他們能夠脫穎而出的,那個沒有創造力和創新力!其實,這種感覺相信很多人都有。畢竟,恢復高考,尤其是大學擴招之後,幾十年下來,社會上有知識的大學生數量數以百萬計,但真正優秀的、成功的又有幾人?為什麼?這不就是“創造力和創新力才是力量的”最好例證嗎?
  • 18 # 辣眼刺鼻

    此話若是一小孩說的,真還無所謂。倘是馬雲所說,必令人瞠目結舌。

    創造力本與創新力無異,因為一個“創”字就體現有前無古人的內涵,不然就是作為。

    先不說此等字解表現出的淺簿,單說知識與創造的關係。如果讓馬與羊交配造出馬羊,那一定是個具有創造性的奇蹟。但,絕無可能,因為其無法配套,這就是知識。意思是說,知識是規範理的法則,離開了知識就不可能有創造,這是不可違背條件。因此,沒有知識可有創造嗎?沒有創造又如何顯示力量?

    應該說,創造是知識的體現,知識只有轉換為創造才能反映出其力量,兩者等同於夫妻關係,想造出後代,缺一不可。

    這句話倒是提醒了人們,知識是創造力,而知道就只能照葫蘆畫瓢了。因為知道的水平,也只配鸚鵡學舌,它不識事物之規律,僅僅是靠死記硬背,在腦子裡增加了一些記憶。所以我們有太多的人談古論今可滔滔不絕,卻在其間找不到一點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也所以,到現在,我們依舊以我泱泱大國有唐詩三百首為榮,居然沒有超越其水平的新作。或許正因為此,我們大名鼎鼎的馬先生脫口而出了此話,原因是他把知識狹隘化了,忘了知識來源於實踐,真正的知識在實際的世界裡。

    也就是說,知識源於實踐又重歸實踐才有價值,也才能創造新事物,也才能顯示出知識的力量。離開了實踐,脫離了實際,知識就頹變為了知道,除了可被欣賞,可用於裝潢,別無用途,更別談創造了,自然也無力量可言。

    其實,馬先生此話真正用意是在叫醒我們的教育不能繼續脫離實際了,否則,定是災難!

  • 19 # 愛達解解

    職業的本質是交換,其實知識一直都不是力量,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

    知識再多隻是儲存器,存的再多也快不過人工智慧。

    想擁有創新、創造力,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千萬別誤會創新

    王興是這樣回答的,他說我舉一個例子:

    你並不創造任何一個漢字,但是你的創造是在排列組合層次上的,這其實也體現了你的創新。

    使用者本質上關心的是誰更能滿足他的需求,而不是誰用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想法。

    二、創新沒有那麼難。

    介紹一個叫scamper的創新模型給你,你想要創新,不妨從這六個維度入手。

    s:substitute代替,是否有替代方案

    c:combine合併,品類資源功能是否可以合併或整合,如何整合?

    a:Adapt適應,原有的產品或服務適應哪些場景?

    m:Modify形狀,大小等特徵是否可以修改?

    p:Put to other uses 作為他用,它的用途是什麼?除了現有功能之外還有哪些新用途?

    r :reverse反向,產品和服務可以怎樣逆向操作?位置如何調整?

  • 20 # 光說LEO

    我認為馬雲講的沒錯,可以理解為知識已不再為主要力量,創造力和創新力才是核心力量。

    好比網際網路就是知識,應用好網際網路,並創造出各種軟體和APP才能真正給人們帶來便利,創造價值。

    如何理解知識已不再是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以前這句標語式的話在到處都可以看到。首先知識肯定是力量,知識改變生產力,促進發展生產力。這個僅對發展初期中國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大部分人還從事著簡單粗放的體力勞動,而現在文化和知識已普遍普及,知識已不再是主要力量,知識只是基礎認知儲備。

    未來創造力和創新力才是核心力量

    未來任何領域裡,都不缺乏專業知識型人才,但要讓知識造就更高的價值,唯有創造力的創新力才能實現。知識猶如你有了一條小船,創造力和創新力好比給小船加裝了動力,加速到達成功的彼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書的app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