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玩具影片大王
-
2 # Liyutao
很多小孩都有這種表現,在家或者熟悉的環境表現的很勇敢,也很放鬆。可是到了不熟悉的環境或者成為焦點時就會害怕,家長經常也很困惑,就給孩子貼個標籤,比如“不勇敢”,“內向或靦腆”等。
1. 面對公眾表達或演講,任何人都會緊張害怕,試想想領導突然點名讓你當眾發言,你一定會緊張,第一反應也是抗拒。所以,孩子不敢上臺表演或者講故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要把這種理解表達給孩子。
2. 要讓孩子敢於上臺,平時的練習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透過練習他獲得了肯定,欣賞和快樂。心理有了這種感覺,他就有可能喜歡在臺前表演,因為讓別人看到自己,覺得自己很重要是任何一個人的內心渴望。
3. 儘管經過臺下的模擬和練習,第一次上臺或者對自己沒有太大信心時,孩子有可能依然會表現的退縮,這個時候要鼓勵孩子,在臺下有有力量的顏色,手勢給孩子支援。無論表現的好不好,下臺後都給予孩子擁抱和肯定。
學習是一個過程,祝福寶貝在臺上越來越自信和綻放。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
3 # 南拳過家家
不上臺自然是不願意做這件事,不僅不需要找原因,也不需要找解決方法。在我看來,孩子是否輕鬆愉快的決定自己想做和不想做的事,這是幸福快樂的先決條件。尤其是這樣的狀態能培養不自我設限的思維模式。2019有太多在舞臺上、在聚光燈下的年輕生命走向了自我終結的結局。這也有力渲染“上臺”的能力如果不是輕鬆自在的快樂行為,實則是一種自私的“利己害他”能力。不要為上。我的孩子,我以她“輕鬆、自由、快樂”為核心標準陪伴她成長。養育都說不上,因為養和育必定帶有家長從社會中吸取的強迫評價體系在,妨礙孩子自然美好的特性。把我女兒拍打非洲鼓的影片放到朋友圈,大部分人的評價是為什麼這麼不認真。我看到的是輕鬆自由的快樂感覺。這很足夠。
-
4 # 炫媽愛育兒
我覺得很正常,不要說孩子了,就連大人去一個陌生的場景,他也會緊張,害怕。這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接受“它”的存在。
我們家孩子元旦也參加了他們學校的“元旦的講故事比賽”,一開始他們老師說讓不讓他參加的時候,也還是猶豫的。猶豫點就是怕他忘詞、緊張、害怕、哭呀。後來我一咬牙一跺腳,我就讓他去了,我做了個大膽的想法,如果孩子上臺講的時候有情緒,也沒有人能處理好的話,我就上去陪著、鼓勵他,給他足夠的安全感,讓他覺得這也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如果他能夠完成更好,完不成就當是一種成長。
我們家孩子上幼兒園,他有啥事都是我替他緊張,最後證明,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他每次都完成的很好。就像他參加他們幼兒園“講故事比賽”,一點也緊張,說話可流利了,一點也沒忘詞,像個“小大人”樣。那天其實,也有幾個小朋友哭的得、緊張得、忘詞的。只要你不強化這件事(比如罵)也不要讓他覺得完不成的話媽媽會生氣。這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和壓力。
因為每個小朋友的性格不一樣、還有就是可能從小大人沒怎麼帶出來玩過,見人少、孩子缺少安全感,或者不自信導致的都有可能。大人要做的就是孩子出現了這個問題,你要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去判斷去分析,怎麼可以讓他勇敢的站上臺去做他從來沒做過的事?!比如像我上面說的,你和老師說下,你上臺陪著他、鼓勵他,多讓他參加這種場合的比賽,慢慢再放手,放手的原因就是不要讓他產生依賴性。還有就是,你如果勇敢的話,就讓臺下的小朋友多給他吶喊、為他加油,這樣也會給與他勇氣,不那麼緊張。
所以說,孩子還小,成長的道路上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懂得“放手”讓他們自己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愛”。
-
5 # 焜焜媽媽
孩子不敢上臺表演講故事,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大多數孩子在家和幼兒園是完全不同的表現,在家善於表現表達,可是到了陌生的環境,或者是人多的地方,就會表現出膽怯害羞,其實就像我們成年人在演講的時候也會緊張,何況這還是個孩子呢?所以我們首先應當理解孩子,慢慢的鼓勵他,或許會有所改變
-
6 # 樂學感統
面對不夠勇敢和自信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激發他們參與的興趣與熱情呢?
1.讓孩子事先有充分的準備
無論在什麼場合,如果孩子事先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他就不會那麼緊張、焦慮和不安,怕羞的情緒也會減少許多。表演講故事之前,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先熟悉故事,挖掘角色的魅力,讓孩子愛上自己將要講的故事裡的角色。
2、給孩子更多的鼓勵
害羞的孩子往往對自己的自我否定太多,覺得別人樣樣都比自己強,他們對別人給他做出的負面評價比較敏感,而且也特別在意。因此害羞的孩子更需要鼓勵和呵護。家長應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鼓勵和表揚。
3.讓孩子樂於表現自己
孩子平時可以自己做的事情,要堅持放手讓他去做,像穿衣、洗臉、整理玩具、打掃房間等事情父母不要代勞。家長要多鼓勵和支援孩子參加幼兒園的值日生競選或公開的表演,讓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強項。
4.理解和接納孩子
面對孩子害羞的個性,家長首先應當正確認識並勇於接納,完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要以平常心來對待,要理解和體貼孩子,要儘可能地打消孩子的憂慮使孩子放鬆下來,鼓勵孩子說出他內心的恐懼和不安,併為他出謀劃策。
回覆列表
孩子上幼兒園不敢上臺表演講故事怎麼辦?很多家長都經常說,愁死了,孩子在幼兒園怎麼也不肯上臺表演。其實不要說小孩子,就連好多大人上臺做總結報告,做表演的時候,心裡都是非常害怕,表達起來也往往不流暢,磕磕巴巴。
那麼家長具體的該如何做呢
一.不要勉強讓孩子上臺表演 不要強迫孩子上臺表演。孩子在幼兒園不願意上臺表演,是因為孩子膽怯,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並努力鍛鍊孩子膽量。不要用勉強、嚇唬的方式對孩子,這樣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讓他覺得上臺表演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不然爸爸媽媽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式來逼我呢?
二.要先把技藝練熟 很多孩子不是怕現場人多,而是擔心自己故事講到一半就卡住,唱歌唱了一半就忘詞。雖然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孩子會覺得很丟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孩子對歌詞、故事內容等練習的不夠熟練,等到孩子能把表演內容練到滾瓜爛熟的時候,表演起來就非常輕鬆了,自然就沒有壓力了。因此,父母平時可以為孩子多準備幾個故事、歌曲,多跟孩子一起練習跳舞,讓孩子把節目練熟。
三.讓孩子練習表演 練習表演是培養孩子敢於表演,有膽量表演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方法很重要,且要按照以下步驟,逐個操作:
1. 家長平時多陪孩子練習表演,不要讓孩子覺得表演是他自己一個人的事情,要跟孩子一起歌唱,一起跳舞。如果家長自己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孩子做到呢?給孩子準備好麥克風,讓孩子習慣拿著麥克風講故事和唱歌是不錯的方法。
2. 面對觀眾近距離表演。剛開始,家長不要正襟危坐在臺下,沙發上,儘可能拉進孩子的距離,可以站在孩子身邊,不要讓孩子覺得表演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等到孩子逐漸習慣了在人前表演,再慢慢的拉開距離。
3. 面對的觀眾從熟悉到不熟悉。一開始讓孩子先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面前表演,然後再慢慢鼓勵孩子在一兩個鄰居面前表演,再逐步增加不熟悉的人數,最後鼓勵孩子到幼兒園裡表演。
4. 給孩子找表演夥伴非常重要。讓孩子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表演,或者讓孩子跟其他的小朋友輪流表演,起到陪伴、競爭的作用。這對孩子勇於上臺表演是一個很好的促進方法。
四.鼓勵千萬不能少 不管孩子表演的如何,父母在表演完後都要鼓勵孩子,孩子年齡小要以鼓勵為主。等到孩子慢慢長大,習慣接受表演,甚至能踴躍的表演時,家長在表演結束要第一時間表揚孩子,並在事後幫助孩子一起總結缺陷,鼓勵孩子下次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