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抖書帝

    春秋的宋國是殷商後人建立的國家,所以宋國跟殷商有著淵源關係。趙匡胤有傳言就是殷商人的後代,殷商人善於經商,商人就是這麼來的。他建立宋朝後大力發展商業,這和前後朝代“重農抑商”的國策完全相反。正是因為趙宋王朝重視商業,重視科技,宋朝才成為我國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宋朝如果軍事上再強大些,國運再長一些,保不齊就是資本主義的發源地。可惜呀!

  • 2 # 潘不安講究史

    古代的封建皇朝,有這麼一種說法,那就是每個國號和人的名字一樣,是有氣運寄託的。就像命理中說的那樣:“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鬼神九交貴人十修身”,名字的作用甚至排到了第六位,有一個好名對人的一生有著巨大的影響。

    而國號就更嚴重了,人名可以重複,但是國號不能重複,因為上天就給你這麼多國運,前朝用完了,後朝再取這個名字就不吉利了。所以,但凡割據勢力取前朝國號,都沒有成功過。

    可趙匡胤為什麼要用南朝劉宋的國號呢?那是因為,以上的說法都是後世文人小說家用上帝視角,以結果套理論,編出來忽悠人的。不然後世那麼多取前朝年號的勢力,是本著怎樣的一種精神自取滅亡的啊!

    但是,話又說回來,古代政權取國號還真是有一定潛規則的。在中國早期,其實都是以國君的氏或者說是部落所在地的名字為國號。舉個例子,比如秦國。

    秦國的的祖先是舜帝時期的伯益,因為鳥獸馴養的好,又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為嬴姓。傳到商朝末年,嬴姓先祖飛廉、惡來因為站在紂王一邊,兵變被周武王處死,使嬴姓絕祀。這種絕祀並非血脈的斷絕,而是嬴姓爵位的失去,使他失去祭祀的資格,從諸侯的地位跌落。

    後來有一支嬴姓從趙城中遷居到了 西犬丘發展,數代之後,這一支首領大駱的兒子非子,因為善於養馬而被周孝王召見。孝王有意廢掉大駱嫡子成,改立非子為繼承人。但是成的外公是申侯,他勸阻了孝王,並表示嬴氏的香火祭祀到現在還沒有人繼承,不如把非子分離出來恢復嬴氏的祭祀。

    周孝王採納了這個建議,讓非子延續嬴姓的香火祭祀,並封到了秦,稱嬴秦,後來這一支便逐漸發展成為了秦國。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前秦時期的國號並不是隨便取的,他代表了世系血統,是祭祀的依據,亂取國號可能在當時人眼中,就和我們祭祀的時候拜別人家的祖先一樣。所以,我們也看到,在姓氏的發展過程中,前秦時期國家滅亡後,王室和百姓以國號為姓的現象非常正常和普遍。

    這就像很多人懷疑,秦國滅亡後,秦始皇的後人們都哪去了?因為他們當中很多人姓了秦姓,秦國王室我看來嬴姓秦氏其實更準確一點。

    而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姓趙,應該算是伯益之後,出自嬴姓。所以如果按上述的標準,趙匡胤的國號為“趙”的可能性應該更大一點,那他為什麼取國號為宋呢?

    那是因為前秦時期,部落宗族還有很大的影響力,是國家的主要組成形式。其實那時候一個國家,就像一個大家族,與其說是秦國、趙國、魏國等,還不如說是秦家、趙家、魏家等。

    但是到了秦漢之後,這種宗族的影響已經開始逐漸消弱,真正國家的形式開始出現。正如我們現在即使遇到同姓,雖有親切感,但已經不會輕易的馬上劃為同一個群體了。所以前秦的這種取國號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了,國家開始從一個宗族血脈聯合轉變為一個以共同利益團結在一起的政治團體。

    因此,秦後統一天下的劉邦,沒有用自己的姓氏“劉”做為國號,而是選擇了自己的封號,可以代表自己整個政治集團的名字“漢”,作為國號。從此開始,這成為了歷代國號新的潛規則,曹操曾經被封為魏公,所以國號為魏;司馬昭曾經被曹髦封為晉王,所以國號為晉;劉裕祖籍彭城,是故宋地,所以曾被封為宋王,因此後來國號為宋;楊堅分父親楊忠曾被封為“隨國公”,但是楊堅後來認為隨有隨走的意思不詳,改為“隋”;李淵父親李虎曾被封為“唐國公”,所以後來國號為唐。

    至於趙匡胤,在周恭帝繼位後,被任命為歸德節度使,駐宋州,所以趙匡胤也稱宋州節度使,因此他稱帝后便以此為國號,稱為“宋”。這一點,在其即位詔書中也曾提到過:

    “漢唐開基,因始封而建國,故宜國號‘大宋’。”

    因此,所謂的國號其實只是代表統治集團的稱號而已,並沒有太多玄之又玄的成分在內。天下乃是百姓萬民的天下,得民心則方能得天下,沒有那個朝代僅僅依靠一個名字就能千秋萬代的。

  • 3 # 跪射俑

    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 4 # 大山汗

    呵呵,認個好祖宗!名正言順!順應天命嘛!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一但開創王朝,便給自己找個好祖宗!名人祖宗!皇帝祖宗!

  • 5 # 許願的泥菩

    沒有任何規定說是國家的名字不能重複使用,我國古代出現的重名的國家很多,不僅僅是宋這一個,還有漢、唐、金等。

    國家的名字的只要獲得多數人的認可就行了,尤其是跟隨自己的老部下,因為他們基本上是國朝穩定的基礎,不能說朝代在準備籌建的時候和老部下就翻臉了,這不合適;還有的國家的起名本意就是為了藉助前期比較強大的國家光,和他們牽扯上更顯的建國名正言順,並且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為了恢復舊時的榮光。

    所以,起名字的時候,就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用的和皇帝有關的起的,比如前期的封號,職務等;比如:劉邦建立的漢朝,用的是自己的封號;

    劉裕建立的劉宋,用的也是自己的封號“宋公”;

    趙匡胤自己當皇帝之前是在宋地做節度使的,所以,國號宋。

    另外一種就是為了借前朝的光,讓自己顯得名正言順的,這個最有名的當屬劉皇叔,建立的蜀漢。

    所以說,出險重名的王朝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但是大一統的王朝基本都沒有重名的。

  • 6 # 冷眸m

    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可以奇怪的嗎?春秋戰國時期有晉、魏、吳,三國時期一樣有,這個沒有任何影響,五代十六國時期還有漢、唐、周,這個是沒有任何影響的,而且劉裕建立的宋和趙匡胤的宋沒有任何關係。

    劉裕雖然是漢朝後裔,但是在晉朝的時候早已家道中落,出身十分貧寒。劉裕年輕的時候參加北府軍,而且劉裕的能力十分強悍,為東晉立下了赫赫戰功,先是受封宋公,接受九錫之禮,成為權臣,派人殺害晉安帝,立晉恭帝。劉裕又進爵宋王,後來享受和天子一樣的禮儀。就這樣過了一年劉裕代晉稱帝,建立宋,劉裕建立的宋來源於他的爵位,和曹操的性質是一樣,好多都是因為這個立的國號,比如唐朝李淵也是。

    再說趙匡胤,趙匡胤也是因為官職才立國號為“宋”,趙匡胤當時的官職是什麼呢,歸德軍節度使,這個地方的藩鎮是在哪呢?在宋州,也就是今天的商丘,所以時候趙匡胤是因為這個建立的“宋”。

    所以說這兩個“宋”沒有任何關係,更何況劉裕之前春秋時期也有宋國,不要糾結那麼多,好多朝代建立在古代都有相同的。

  • 7 # 穿越再現彼岸

    中國古代的開國君王,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定一個國號,這個國號名稱要好聽,可以長久使用下去,而且要符合所謂的五行始終說,要有一定的意義。比如一個朝代取代另外一個朝代在五行學說中要說得過去,晉朝金德,隋朝火德,唐朝土德,宋朝火德,後來的王朝也不那麼在意所謂的五行學說了,有很多是牽強附會而已。

    趙匡胤為啥要用“宋”做國號?

    古代王朝中有一大類是以發跡地作為國號。如夏、商、周、秦、孫吳、宋等王朝均以發跡地作為國號,夏商周三朝以部落所在地,同時又是部落名稱為國號,發跡地都是自己部落所在的地方,他們認為這些地方使得自己部落崛起,才能建立新的王朝。(趙匡胤劇照)

    趙匡胤建立王朝後,他認為自己做歸德軍節度使時是自己的發跡之時,歸德軍節度使的治所在宋州(現在的河南商丘),古代是宋國的屬地,因此將國號定為“宋”。宋州這個地方對趙匡胤的人生有重大影響。

    1014年,應天府(這裡指河南商丘)被正式提升為南京,成為宋朝的陪都之一,並規劃修建南京宮城,宮城的正殿是歸德殿,可以想見商丘這個地方對趙匡胤發跡意義巨大。(北宋的南京應天府是指今天的商丘,後周時期稱“宋州”)

    劉裕建立的“宋”是如何來的?

    建國號的另一大類方式是以封爵作為自己的國號,這一類是最多的。如漢、魏、晉、劉宋、隋、唐、後梁等王朝都是一前朝的封號定了自己的國號。劉邦曾被項羽封漢王、曹丕封魏王、司馬炎封晉王、劉裕封宋公、楊堅封隨國公、李淵封唐國公等。(劉裕像)

    劉裕的宋是以封爵訂立的國號,和趙匡胤建立的宋本質內涵是不一樣的。

    其他建立王朝國號的形式有哪些?

    趙匡胤建“宋”和南朝劉裕建“宋”是建立國號兩種主要方式,也有其他一些方式建立國號。

    一、根據本土特產定國號。以國家的地理特產做國號比較特殊,而且還會產生連鎖反應,與北宋對立的遼國國號是以遼國的特產作為國號,“遼”在契丹語的意思是鑌鐵,遼國的發跡地盛產鑌鐵礦,這是製作戰爭武器和農具的主要礦產,第六代遼國皇帝改國號為“遼”。女真人建立的國號為“金”,就是對比“遼”的鑌鐵,他們認為金比鑌鐵更堅固,因此用“金”做國號,要強過“遼”,後果然滅遼國,消滅北宋,清朝前期國號也為“金”,被稱作“後金”,為了緩和和漢族的矛盾改國號為“清”。

    二、以姓氏為國號。最著名的是春秋戰國交替時期三家分晉,韓、魏、趙三家各以自己的姓氏為號。

    三、以祖先建立的王朝為國號。武則天建立的“周”,郭威建立的“後周”,都是認為周朝建立者是他們的祖先而訂立國號為“周”;匈奴人劉淵,自己認為是漢朝劉氏的外甥,他也以“漢”為國號,後漢建立者劉知遠也認為自己是劉邦的後裔,也已“漢”為國號。

    四、以讖語或者《易經》文意為國號。元朝取義國號來自於《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以“元”取代“蒙”為國號。南朝“齊”,則是以《易經》演化而成的讖語為國號,當時的讖語是這樣的:

    金刀利刃齊刈之。

    這是指東晉末期流行的讖語,有很多解釋,現在來看金刀利刃應該指的是劉裕代晉,殺盡司馬氏,“劉”的繁體字被稱作“卯金刀”,緊跟其後的就是“齊”了,代之而起的王朝就稱作“齊”,僅僅是一家之言。

    當然建立國號的形式還有不少方式,以上是主要的幾種方式。

    最奇葩的是王莽建立的新朝,他篡奪漢朝國祚,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革故鼎新,創立一個新時代,因此把國號定為“新”。

  • 8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曾任歸德軍節度使。

    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所以定國號為宋。

    在史學界一般稱,南北朝的宋為劉宋,而稱趙匡胤的宋為宋。

    說明什麼?老趙家的宋是正宗。雖然兩個都是奪權而來的。

    但是趙匡胤,至少流血事件幾無,再加上把柴家假模假樣的供起來。

    其實柴家己無直系後代,多虧了趙宋對老柴家的計劃生育,加人道毀滅!

    而劉裕,把欣然讓位一生悲苦的晉恭帝,悶死!

    劉裕盡屠前秦姚氏一族,連婦女也不放過。

    史載,姚泓被殺後,建康百里之內,草木皆燋死焉,讓人不忍!

    當劉裕計程車兵在營內砍瓜切菜一樣的處死後秦宗室。

    而老劉可否記起?

    姚興昔日是他不動一刀一槍就收回十二郡的舊情。當時他平定恆玄不久,立足未穩,如此天大一個人情,難道就這樣以殺人子孫相報嗎?

    沒幾代,老劉的子孫也同樣下場!

    而老趙的後代稍好點,沒滅完,南渡時還撿了缺,當了好幾代小皇帝。

  • 9 # 只讀帖不評論

    這個 問題很有趣。

    實際上,歷史長河裡有很多國號重複的,不是一般的多,是非常多,有的有一定關係,有的也沒有任何關係。

    國號一次性的最多出現是在每一次國家分裂時期,最早的一次是在春秋戰國,春秋五霸大家都記得吧,齊,晉,宋,秦,楚,是不是感覺話國號很熟悉,這裡已經出現了宋,還有幾百年後司馬懿家族的晉,在這時已經有了,還有戰國七雄,相信大家也不陌生,齊楚燕韓趙魏琴,當然還有一些小國,鄭,衛,蔡,陳,徐,吳,越等。可以說,春秋戰國時期,也就是東周時期,不止百家爭鳴奠定了華夏以後五千年的思想文化基礎,就連以後很多朝代的國名都在這段時間內取好了名字。

    第二個國號大爆發的時期,是在南北朝,大家熟悉的南朝,宋齊梁陳,是不是感覺跟春秋戰國的名字差不多,還有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這些稱號大部分在春秋戰國就已經有了。

    第三次國號大爆發時期是在唐朝覆滅後的五代十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其實這個後字是現代人加上去的,為了好跟前面的很多朝代區分,後唐跟唐朝有一定關係,是唐朝李氏家族建立的,十國裡面還有一個南唐,大家都知道的南唐詩人皇帝李煜,其實人家也叫做唐,延續的是唐朝的好火種,南唐也是為了跟後唐區分。

    在舉個例子,比如,三國劉備建立的蜀漢也是漢王朝的繼續,三國東吳實際上就是吳,跟春秋戰國時期的吳王勾踐的吳有一定關係,因為他們都處於吳越地區,就是江南這一代。

    還有,包括像吳,越,蜀,楚,齊這些國號在不同時期出現,是有地域的關係,那個地方大家習慣那麼叫,所以先後雖然隔很久,建立政權,也都採用地域名,比如齊就是山東附近,楚就是長江南方地區,越就起兩廣福建,吳就是浙江。

    有些王朝的國號,則可以說是血緣的關係,比如西周,東周。熟悉的西漢,東漢,都是劉邦的子孫,北宋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嫡系,南宋則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嫡系。還有一個比較出名的就是南宋時期,女真族建立了金,明末,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一個是完顏氏,一個是愛新覺羅氏,種群不一樣,但是種族是一樣的。

    除了血緣,地域關係,其他的國號重複則沒有太大關係了。

    回到問題,南北朝的劉宋跟後面的趙宋跟關係不大。

  • 10 # 大國系列真贊

    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從認識朝代的名稱一般都會用些什麼字開始,後代歷朝歷代的選用的名稱大都是周朝已經有了的稱號,表示承接周統,以示對祖先的緬懷,當然也有例外,這種例子越接近現代越多。

    古人對朝代的名稱大都是開國帝皇根據皇帝勢力開始起步的地方為基礎或者是該朝代首都的屬地或者是皇帝的出生地起名或者是祈求上天所得。不過無論命名根據到底是哪一種,王朝命名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神化王朝的統治。

    比如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是從漢中起步,至於漢中之所叫漢中,是因為漢中是漢江中游。漢江之所以漢江,是因為夜空中有一個明亮的星系叫銀河,古人將之稱為銀漢。

    而之所以有銀漢的誕生,是因為炎黃時代某位星象學家的努力觀察得出的結果。這位星象學家夜觀星象,結果當時或後來的某一日腦海中湧出了漢這個字。

    他或者後來的某個人又鬼使神差地將銀河命名為銀漢。

    他們的成果客觀上為後來劉邦命名他開創的朝代奠定了文字基礎。取國號為漢,可以印證劉邦是天帝之子,承受天的旨意,最終使劉邦穩定王朝統治。

    又比如三國時候的魏國曹操把都城定在許昌,許昌在春秋戰國時候屬於魏國,因此國號為魏。也有一種可能是曹操仰慕春秋時魏國的強大而定國號為魏。

    再比如晉朝,晉朝開始的三個皇帝的出生地是在春秋時晉國境內,司馬家從司馬懿到司馬炎全都在曾經西晉的屬地河內郡縣(春秋時為晉國領地)出生,之所以不以取代了晉國管理河內的魏國為名,是因為晉國是霸主地位,而魏國是取代了晉國地位的人,還是前朝的國號。

    再比如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被封為了唐國公,而之所以稱為唐國公,到底還是因為他是在唐地出生的,或者至少同唐地有著很深的淵源,這其中的故事我們無從得知。只是李家是在山西境內的唐地開始一步一步獲得天下的事實卻是廣為人知的,因此,國號為唐不足為奇。

    到了明朝,草根出生的朱元璋決定不從歷史中得出國號,而是決定透過祭天得出國號,並最終得出來明的國號。

    回到正題,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南朝宋劉裕是南朝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兩個地方都不是宋地。據此猜測,劉裕之所以將朝代命名為宋,是表明他想要北伐河南,向被收復失地的決心,可惜的是,在收復了河南一帶之後,劉裕就因為後方不穩而沒能繼續北伐。

    查詢史料,得知宋朝之所以稱為宋,主要是因為趙匡胤曾為歸德節度使,駐於宋州,春秋時期宋州為宋國故地(今河南商丘一帶)。

    之所以不怕同前朝重名,大概是因為南朝宋劉裕同趙匡胤幾乎同樣是庶民出身,而且劉裕還自稱是承受漢統的皇帝。據此推斷,趙匡胤有可能是劉裕的小迷弟,趙匡胤很有可能是在知道裕的事蹟之後決定將朝代命名為宋的。南方錢越的投降一是宋的強大, 二是宋國的國號承接漢統,試想如果宋國是外族人統治的國度,那不管宋國再強大,錢越也極有可能頑抗到底。

    此外,趙匡胤命名朝代為宋同樣表達了北伐的決心,後來的他力圖向北收復幽雲十六州,遺憾的是他沒有成功。為了顯示他繼承皇帝承接的是天的旨意和先祖的夙願,再加上宋地就是他開始征伐天下的根據地,因此他將國號依舊將國號定為宋。這樣做在當時看來,既可以穩定經歷五代十國長期戰亂已經混亂的漢民族的人心,又可以表達向北征伐的決心。

    巧合的是,無論是春秋宋,南朝宋,還是兩宋,經濟都相當發達,這種巧合就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只可惜,經濟上的發達並不能拯救軍事上的落後。

  • 11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弄清這個問題之前有一個問題必須提前明瞭,即古代那麼多朝代,它們是怎麼命名的呢?這個疑問明白了,題主的疑問自然會迎刃而解。

    那麼古代的朝代到底是怎麼命名的,大體來說可以從五個方面去探討:

    其一是由部落或者部族聯盟的名稱命名,比如我們都耳熟能詳的朝代——契丹,它的朝代名就是由此而來。

    第二種嘛就是根據自己或者祖上受封的爵位來命名,這個就比較多了,比如漢的由來就源自於劉邦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劉邦受封的漢王而得名,唐朝也是如此。至於南北朝時期的宋情況和此類似,但又略有不同,一會兒再解析。

    第三種就很特別,以自己姓氏來命名朝代,熟讀過歷史的應該都能想到這個獨一無二的朝代吧?沒錯,它就是陳霸先建立的陳朝,兩千多年以來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第四種也很有趣,根據讖言來決定自己朝代的名字,當然這個讖言的寓意要麼非常吉祥,要麼對自己建國有利,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南齊其朝代名就是因為:民間有讖歌雲:“金刀利刃齊刈之”,這麼一句讖言決定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齊要取代宋。至於這句話是怎麼流傳出去的,就不過多闡述。

    第五種的命名可以以趙匡胤建立的宋朝來舉例,那就是以開國者自己的駐地來命名,趙匡胤在當節度使時駐地在宋州,古宋國的地界,因而趙匡胤取代後周後就以宋來命名自己新建立的王朝。

    南北朝時期的劉宋有點特殊,它的朝代名由來是第二種緣由的升級版,劉裕是西漢開國帝王劉邦的弟弟劉交的後代,劉裕的祖籍地在彭城,而彭城在古時是宋國的疆域,這為劉裕得名宋提供契機。

    劉裕我們都知道東晉的終結者,他以禪讓的方式取代東晉最後一位帝王司馬德文,不過在取代之前,劉裕就早已架空了東晉皇室。原本出身貧寒的他依靠戰功在朝堂站穩腳跟,之後劉裕透過一些列的運作,再加之驚人的戰功在公元418年,劉裕接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官職,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為宋公,並受九錫殊禮。

    之後劉裕代晉建國後就以宋來命名自己的朝代,趙匡胤後來也建立了宋朝,為了以示區別劉裕所建的朝代被稱為劉宋,趙匡胤建立的宋朝被稱為趙宋。

    至於朝代名又不是一個王朝的專屬,前人可以用後人自然也可以,比如周,就有不同的幾個王朝在使用,漢也是如此,宋自然也可以被多個王朝使用。

  • 12 # 溪水西流

    南北朝時期的宋和趙匡胤建立的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歷史時期。南北朝時期的宋是出身寒門的劉裕在東晉末期的亂世中建立的,也被稱之為劉宋。

    中國歷史上,每建立一個新政權定國號的依據,一般都是開國君王的封號、封地或者是宗族起源。而趙匡胤因為他曾為歸德軍節度使,管轄地在宋州(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不過定立國號是一大事兒,會有各方面的考量,這個管轄地名稱是一個主因。

  • 13 # 經典守望者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雖然不是我的專業方向,但是也比較感興趣。對於國號,歷代王朝都視其為國家的象徵。問答中各位賢達已經把背景深耕熟耘,今不贅述,僅提一些自己的觀點。其實,在趙匡胤登基之初有許多備選項,宋應該說是最合適的一個。趙匡胤先為義成軍節度使,下有鄭州。後為忠武軍節度使,下有陳、許二州。都可以作為國號。當時後周的都城開封,戰國時期是魏國的國都大梁。所以,鄭、陳、許、梁、魏、宋都可以作為國號。但是,宋作為國號有其獨特性。春秋時期的宋國以仁德著稱,宋襄公雖然飽受今人的嘲諷,但是在儒家社會氛圍下無異於一代明君,可以藉此提升自己的聲望,並且降低自己以臣叛君的惡名。而且,從宋太祖的所作所為看來,其本身也是仁德之君,所以以宋為國號也是實至名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出哪部電影可以證明你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