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茅臺文化傳承
-
2 # 白馬君
作為政治家項羽太失敗了,項羽太不懂得籠絡人心和佔據要地了。會盟諸侯後雖然天下諸侯臣服,可定都不選關中卻選擇彭城,僅僅是因為“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從而喪失關中戰略要地。再則,欲王關中之地,必先得關中的民心。項羽入關中,屠咸陽,殺秦子嬰,燒秦宮室,收其財貨珠寶美女。還曾於新安坑秦二十餘萬降卒,而這二十餘萬秦兵皆是關中百姓的兄弟子侄。項羽破城後不是立即安撫民心,獲得百姓支援,而是活埋軍民。但顯然項羽並不知道仁政,他只崇尚武力征服。他這種兇狠殘暴的行為,這種崇尚武力的精神,必定喪失民心,失道寡助。項羽缺乏遠見,政治幼稚。在鴻門宴中放過劉邦,留下隱患。由此可見,項羽缺乏政治遠見與智慧,缺失領袖氣質,給敵人機會,給自己隱患。而項羽的其他性格,如多疑多慮、脾氣暴躁、缺乏耐心、不善於隱藏自己,使得他不善於團結部下、喪失民心、易於被他人所掌握所利用,最終導致他永失天下。
當項羽失去天下民心時,即使再強的軍隊和軍事才能也頂不住天下人結盟反抗,甚至連自己曾經的部下都組隊反對自己,楚霸王即使再有三頭六臂也無能為力。最終漢五年(公元前202年)漢軍集團:劉邦(4萬兵馬)、韓信(30萬兵馬)、彭越(6萬兵馬)、英布(3萬兵馬)等各路漢軍約計40餘萬人與項羽的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終於不敵而兵敗自殺。
-
3 # 風過無痕0000
作為政治家項羽太失敗了,項羽太不懂得籠絡人心和佔據要地了。會盟諸侯後雖然天下諸侯臣服,可定都不選關中卻選擇彭城,僅僅是因為“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從而喪失關中戰略要地。再則,欲王關中之地,必先得關中的民心。項羽入關中,屠咸陽,殺秦子嬰,燒秦宮室,收其財貨珠寶美女。還曾於新安坑秦二十餘萬降卒,而這二十餘萬秦兵皆是關中百姓的兄弟子侄。項羽破城後不是立即安撫民心,獲得百姓支援,而是活埋軍民。但顯然項羽並不知道仁政,他只崇尚武力征服。他這種兇狠殘暴的行為,這種崇尚武力的精神,必定喪失民心,失道寡助。項羽缺乏遠見,政治幼稚。在鴻門宴中放過劉邦,留下隱患。由此可見,項羽缺乏政治遠見與智慧,缺失領袖氣質,給敵人機會,給自己隱患。而項羽的其他性格,如多疑多慮、脾氣暴躁、缺乏耐心、不善於隱藏自己,使得他不善於團結部下、喪失民心、易於被他人所掌握所利用,最終導致他永失天下
-
4 # 愛歷史的劉生
項羽有勇無謀,不善用人只有一身的勇猛,可以說項羽是一個好將士但絕對不是一個好帝王,而且關鍵時刻卻婦人之仁,在鴻門宴上他要是殺掉劉邦不留後患的話那他後來也不會百餘劉邦之手
-
5 # 一程山水一程歌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
1300多年後的南宋王朝,有個奇女子有感於亡國之恨,寫下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來諷刺南宋政府的偏安一隅,不思進取。
換做是項羽,絕不可能在靖康之變後偏安於臨安這樣的小地方,唱著後庭花。項羽會像臨死時的那樣,帶著28名壯士,在烏江邊奮戰到最後一刻。可惜的是楚霸王似的好戰與不服輸的武將精神在趙匡胤陳橋兵變披上龍袍的那一刻就註定不能存在了,不由得讓人欷吁感慨。
項羽的勇猛剛毅與好戰不服輸在當時就非常有名。史載,項羽力大無窮,“力能扛鼎”。鉅鹿之戰,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 秦軍主力在鉅鹿進行了決戰性戰役,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數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可以說是項羽親手滅掉了秦朝。這樣的一個人,最終還是輸給了劉邦。
項羽的出身是很高貴的。項氏一族在楚國算是很有名望的大族。項羽的爺爺是項燕,項羽的叔父是項梁,都是厲害的角色。同項羽相比,劉邦的出身就差的多了。劉邦出身農家,曾任沛縣泗水亭長,整天混跡於市井鄉野,不事生產。這樣的人在當時是很被人看不起的。
因為出身及所受教育不同,二人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劉邦吊兒郎當的樣子下面藏匿了一顆豁達大度的心,因此也結交了許多出身底層的心。劉邦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並會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項羽養尊處優,長期處於上層社會使他不自覺的帶有一種自負的情緒。楚漢相爭一開始,項羽全方位佔有優勢。自始至終,他可能從來都沒有認真的把劉邦當做一個競爭對手。
對最高權力的爭奪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鴻門宴上表現出的婦人之仁和鴻溝協定後天真的以為這樣的協議能約束住劉邦,為自己的兵敗埋下了伏筆。
亞父范增看的明白,項羽一而再,再而三的喪失上天賜予的機會,已經沒有希望了。前期項羽對劉邦敗少勝多,本可一鼓作氣把劉邦幹掉,結束戰鬥,但項羽沒有。於是項羽身邊最重要的謀士范增也走了。
項羽並非出身底層,可能也看不清楚當時的大勢。普通民眾歷經戰國末年連年的戰爭,和秦末動盪,早就渴望大一統,過上安定的生活。項羽搞的分封制,也是和歷史大勢相違背的。
歷史沒有如果,輸了就是輸了。楚霸王的烏江一刎,使得他成了其後千百年文人騷客緬懷的物件,人們同情失敗者,替他們感到可惜。
-
6 # 千夜看世界
應該說,項羽一開始的時候優勢明顯,隨著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還定三秦之後,項羽的人生軌跡,劃過方向拋物線。這是為什麼呢?關鍵在於,劉邦得了韓信之後,又派人策反了項羽愛將英布,一步步打破項羽分封天下的秩序。
英布反水之後,陸續有不少諸侯被劉邦收買,本來天下諸侯對楚漢相爭持觀望態度,哪方勢大就投靠哪方。項羽鉅鹿之戰滅秦軍主力,俘虜秦軍主將,無論是他個人的威望或者楚軍的聲勢,都達到了巔峰。不然,滅秦以後的天下秩序,不會由項王來主持。那時候劉邦稍稍露出些許佔據關中為王的意思,項羽率領四十萬諸侯聯軍叩函谷關而入,劉邦就秒慫了。那時候劉邦只有十萬的兵力,無法抗衡項羽四十萬雄師。
劉項二人的實力和勢力,是如何逆轉的呢?其實,原因有很多,其中關聯最大的因素有三個:項羽做錯一事,錯失一地,失去一個人。
先說做錯一件事,項羽殺了秦軍四十萬降卒,所謂殺降不祥,如果項羽當時懂得剋制自己,對生出異心的秦部隊懷柔為上,那麼他將收服一支勇猛的部隊。
大秦帝國的主力,橫掃六國是何等威武雄壯。楚國被秦國所滅,項羽的先人項燕兵敗身亡,國恨家仇讓項羽非常敵視秦國,坑殺四十萬降卒,火燒咸陽。項羽得罪了關中父老,失去了老秦人的支援。項羽不理智的報復行為,把秦帝國最後的勢力,逼到了劉邦陣營。這些殘餘的秦軍,日後成了漢滅楚的中堅力量。秦軍跟著劉邦死磕楚軍,秦地百姓開門迎接漢王還定三秦。金城千里的關中之地,成了劉邦最穩固的根據地。
再來看看錯失一地,坑殺秦軍火燒咸陽的項羽,結怨於三秦父老,關中註定呆不下去了。他為了衣錦還鄉,選擇西楚作為自己的封地,直接放棄了最有“帝王相”的關中。關中四塞之國,易守難攻,有天然的地理優勢。有謀士建議項羽王關中,項羽聽不進去,還把人家給煮了。西楚雖然是故鄉,但是無法控制天下,既無地利之便又無號令天下的象徵意義。
後來楚漢相爭,項羽客場作戰孤軍深入,千里轉戰。劉邦穩據關中,輕輕巧巧派彭越截了楚軍梁道,在後方打游擊,就給楚軍帶來不少困擾。爭奪天下如下棋,在最關鍵的一步項羽走了臭棋,一步錯步步錯。
結怨秦父老,錯失關中龍興之地,項羽還錯過一個人。這個人是扭轉楚漢形勢的關鍵人物,他就是韓信。
韓信本是項羽麾下的執戟郎中,他曾數次向項羽獻策,項羽不聽。心灰意冷的韓信,就跑去投奔劉邦。
其實劉邦也沒有看出來韓信有什麼過人之處,是蕭何極力推薦,劉邦才拜韓信為大將軍。得了韓信之後,漢陣營的軍事實力,有了質的飛躍。劉邦打不過項羽,可是韓信就是項羽的剋星。韓信憑藉過人的軍事能力,策劃漢軍出子午道,還定三秦。韓信平底齊地,斬殺楚軍大將龍且。
等項羽回過神來,派出兩撥說客去爭取韓信。韓信牢牢記得當年被項王冷落,認為劉邦肯給他兵權,給他施展才華的舞臺,對他有知遇之恩。
韓信說什麼不肯反水,項羽連失了龍且走了英布,他個人的軍事實力再強,也抵不過劉邦組織的反楚聯盟。
項羽分封天下十八王,自封西楚霸王,他的落敗是從殺秦降卒、放棄關中開始的。最後殞命垓下,可悲可嘆!這所有的一切,都跟他的剛愎自用、不擅權謀有關係。
-
7 # 史海一粒粟
現在我逐個回答:第一,在楚漢相爭前期,項羽對比劉邦,在軍事勢力上的確是佔據明顯優勢的。但是項羽其人,殘暴好殺,性格急躁,剛愎自用,崇尚個人武力,有勇無謀,拒絕聽從他人建議,無識人之明,無用人之德。以上幾點都是有歷史佐證的。坑殺秦兵20萬人,攻下齊國城池,坑殺降兵,表現出他的殘暴;被張良用反間計,將唯一的一位謀士范增攆逐,表現出他的急躁;劉邦的重要謀士陳平起初是追隨項羽的,但項羽一言不合,就遷怒陳平,想殺掉他,把一個頂尖的謀士拱手相讓給了對手劉邦,這是他的剛愎自用。百姓對項羽是失望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向背永遠是決定戰爭命運的因素。隨著戰爭的進行,項羽由軍事上的優勢轉為劣勢是必然的。
第二,失去了軍事優勢的項羽,勢必陷於處處敵對,疲於奔命的狀態。在垓下,往老巢彭城撤退中的項羽陷於劉邦30萬大軍的重重包圍,此時項羽尚有士兵10萬人,但他的對手換成了他一生中最瞧不起的書生韓信,韓信用了十面埋伏計,任你項羽如何神勇,也難於衝突而出,部隊被衝得七零八落,韓信又採納了張良的四面楚歌計,使得項羽誤以為楚國已被佔領。逼迫項羽僅率800人突圍,逃到烏江的項羽再也沒有一戰之力,只好自殺身亡。
看看兩位歷史名人對項羽的評價:
朱元璋: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郭嘉: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 -
8 # 喜歡歷史的中醫
秦帝國崩塌之後,項羽從一開始就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分配六國貴族的利益。因為秦朝的滅亡,是六國沒落貴族打著復國的旗號,積極響應的結果。因此項羽在安排秦朝滅亡後的政治制度,採取了恢復六國的措施,而他自己遵循“霸道”,成為西楚霸王,以維持六國的平衡。所以項羽不是“天下共主”,而是“天下盟主”,類似齊桓公這樣的人。這種分配的方案,從一開始就埋藏了禍亂的根源。從這一點看項羽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很快,因為利益分配不均,齊國貴族田橫首先發難,趕走項羽分封在那裡的齊王。項羽作為“盟主”,領兵去攻打作亂的田橫。這時候劉邦開始從漢中還師三秦。項羽對劉邦之前做了一些防護措施,他將秦國降將分封到關中,就是為預防劉邦奪取關中,然後因為失去關中老百姓的支援,關中“三王”沒有等到項羽的援軍就已經失敗了,劉邦奪回關中,開始東出函谷關。即使這樣,劉邦想和項羽掰一掰手腕,力量還是不夠,帥軍幾十萬攻破了西楚的首都彭城,卻被項羽三萬人給打的落歡荒而逃。最終在河南滎陽一帶對峙。
即使這樣,形勢對項羽來說依舊可以挽回,然後齊國再起動亂,這時候劉邦清楚想要打敗項羽,只有聯合其他諸侯,孤立西楚才能達到。他先派韓信征服趙國,齊國,拉攏九江,吳國。對彭越許以重賞,使他在後方干擾西楚。形勢慢慢對劉邦越來越有利,終於在四年之後,在眾多諸侯的合圍之下,項羽兵敗自殺。
綜合分析,項羽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婦人之仁,沒殺劉邦。
2、殺害義帝,在道義上為人指摘。
3、利益分配不均,田橫,田榮,陳餘沒有分封國土,而秦朝的三名降將分封為王。
4、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應該採用中央集權政體,而項羽卻恢復了過去的分封制。
5、不識人才,吝於封賞,韓信,陳平在項羽那裡一文不名,致使其投奔劉邦。有功無賞,有過必罰。
6、沒有戰略眼光,是將才而不是帥才。
-
9 # 飛常可樂
一說起楚漢之爭,一說到項羽,可樂就感覺可笑。當然不是嘲笑,只是感覺項羽做的那些事情不是一個爭天下之人所做的。下面可樂就來說說項羽為何最終會敗。可樂就不講項羽的故事了,都講了八百遍了,可樂只說緣由。
一、得勝卻不圖利——幼稚
項羽在鉅鹿擊敗章邯,宣告著秦王朝的結束。此時的項羽雖然沒有稱帝,卻已經做著皇帝的事了——分封諸侯。幼稚的項羽卻放著關中這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不要,認為大丈夫就應該衣錦還鄉回到彭城,可笑啊!關中簡直就是白送給了劉邦,試想如果當時項羽佔據關中,縱使韓信再怎麼“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也沒有用。當時的實力差距太大,根本就不是一個“兵仙”就能改變的事情。
二、殺楚懷王失民心
正是項羽殺了楚懷王之後,劉邦才師出有名了。如果楚懷王不死,那麼劉邦就是亂臣賊子,他如何聯合其他諸侯?那麼情況肯定會有所變化!項羽沒有稱帝之心,卻又殺了楚王,讓人覺得真是可笑之極。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本就殘暴,嗜殺,不得人心,再加上一條弒君,已然成為了被討伐的物件,劉邦才能聯合多路諸侯。
三、剛愎自用,不能聽取他人意見
論武力,劉邦不如項羽,但是論心智,十個項羽也趕不上劉邦。雖說項羽手底下能人不如劉邦,但是卻也有范增等人。但是項羽他不用啊!僅有的一名能看清劉邦之人的范增,項羽卻不信任,這樣的項羽豈有不敗之理?
四、他的對手是劉邦
最重要的一點,項羽的對手是劉邦,可能說這句話可樂有點站在上帝視角說話了。但是上面說的項羽的三個最大缺點,卻正是劉邦的優點。試想把劉邦換到項羽的位置,恐怕項羽連鴻門宴都活不過去。
所以項羽敗了不奇怪!可樂認為,項羽最終兵敗垓下,上面所說的前兩點原因是有,但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剛愎自用,不能聽他人之言。
-
10 # 浮沉的歷史
項羽與劉邦都是秦末反秦戰爭中的佼佼者,一個在鉅鹿之戰中打破秦軍主力,消滅了秦王朝的主力兵團;一個率領軍隊第一個攻入關中進入咸陽,最終滅亡了秦王朝。在取得推翻秦王朝的戰爭後,項羽憑藉戰功和實力成為了諸侯共主,而劉邦則從關中王被換成了漢中王,此時的劉邦與項羽至此徹底決裂,新的戰爭即將爆發。
在楚漢戰爭的初期,劉邦憑藉出其不意和在秦人中的威望,迅速消滅了關中的三個封國佔領了原秦國的基本疆域。之後集結了諸侯大軍號稱五十六萬出關戰鬥,直指項羽的都城彭城。面對來勢洶洶的漢軍,楚軍在項羽的指揮下,迅速以3萬之師從齊國南下擊潰漢軍56萬之眾,擊潰了劉邦的主力。漢經過短暫的混亂後重新穩住陣腳,楚軍也一時無力突破漢軍防線。楚漢雙方於是從來開始在滎、成一帶拉鋸,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此時項羽處於優勢攻勢時期,劉邦集團處於劣勢防禦階段。
楚漢戰爭的中期,劉邦和項羽的主力仍在滎陽和成皋地區僵持,楚攻漢守。鑑於中線漢軍所處的劣勢,劉邦在採納手下建議後,決定從南北兩線從戰略上對項羽進行包圍。劉邦以韓信、張耳等北上進攻趙、南線遊說九江王英布歸附漢陣營共同對抗楚國,在以彭越騷擾項羽的後方和糧道,使項羽疲於奔命。儘管劉邦在中線與滎陽的對抗中處於劣勢,有可能為項羽所擒的危險,但在其他戰線的成功使得劉邦多次死裡逃生,並且再次擁有和項羽戰鬥實力。這個階段的劉邦雖然與項羽的正面對抗中還是屢戰屢敗,但是在其他戰線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優勢,楚漢戰爭的主動權逐漸回到了漢軍手中,項羽在一次次的救火中開始喪失戰場優勢。
到了楚漢戰爭的後期,項羽的優勢已經喪失殆盡。在北線,漢軍拿下來趙地後,繼續進攻齊國,在濰水之戰中消滅了楚國和齊國聯軍;中線趁項羽回師清剿彭越的機會,漢軍發動反擊,在汜水之戰大敗楚軍,成功收復了成皋。在南線劉邦增兵英布,命令其行收九江,給項羽的南方造成壓力。在漢軍優勢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項羽雖然在劉邦面前還能保持優勢,但在糧盡和後方危機不斷的情況下,與劉邦定下鴻溝之盟。不過已經處於優勢的劉邦怎麼會放棄擊敗項羽的機會呢,很快將10萬楚軍包圍於垓下,最終徹底擊敗項羽,得到了天下。
-
11 # 洞見歷史智慧
大家好,我是“洞見歷史智謀”,近期正在攻讀《史記》,下面分享下自己的觀點。
導言在楚漢對峙前期,項羽佔據上風、劉邦佔據下風。
但在對峙後期,表面看上雙方實力還是旗鼓相當的,實際上劉邦已經透過戰略佈局,在實力上完成了碾壓,所以才有了項羽一退兵,就立刻兵敗如山倒。
劉邦四大弱敵強己之策,完成實力逆轉我強則敵弱,敵弱則我強。劉邦深諳此理,深知鬥勇鬥不過項羽,只能鬥智取勝。除了蕭何提供穩定的糧草供應外,劉邦採取了四大措施,弱敵強己,確保了自己的勝利。
一是策反英布。英布本是項羽手下猛將,深得項羽信賴和倚靠,也是唯一一個被項羽裂土封侯的屬下,後來兩人產生隔閡。
漢二年,齊王田榮畔楚,項王往擊齊,徵兵九江,九江王布稱病不往,遣將將數千人行。漢之敗楚彭城,布又稱病不佐楚。公元前205年,英布稱病拒絕隨行項羽,向北討伐齊國,並在彭城之戰觀望不動,這成為英布與項羽的心結。
這被劉邦敏銳察覺到,派出說客隨何策反了英布。一來剪除了項羽羽翼,二來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二是離間楚軍。公元前204年,楚漢在滎陽相距一年有餘,項羽屢次破壞劉邦糧道,迫使劉邦求和。而亞父范增識破劉邦的緩兵之計,勸諫項羽猛攻。
漢王患之,乃用陳平之計,予陳平金四萬斤,以閒疏楚君臣。劉邦招架不住項羽的進攻,採用陳平的離間之計,離間了項羽與亞父范增、大將鍾離眜的關係,使得范增一怒之下離開項羽,剪除了項羽第一智囊,使項羽在勇猛的路上越走越遠。
三是堅壁不出。項羽的勇猛,千古無二,與他鬥勇基本必敗無疑,唯有鬥智方能取勝。劉邦在正面戰場多次被項羽擊潰,陷入被動局面。惹不起但躲得起。這就如司馬懿對諸葛亮,打不過就想辦法和你耗。
袁生說漢王曰:“漢與楚相距滎陽數歲,漢常困。願君王出武關,項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滎陽成皋閒且得休。使韓信等輯河北趙地,連燕齊,君王乃復走滎陽,未晚也。如此,則楚所備者多,力分,漢得休,復與之戰,破楚必矣。”劉邦一個不知名的謀士袁生,提出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奇策。漢軍南出武關,開闢楚漢新戰場,深溝壁壘,吸引並牽制項羽主力。一面使滎陽一帶漢軍得以休整,一面為韓信北伐爭取戰略時間。
一旦成功,漢軍將完成對項羽的北面合圍,楚軍只能分兵應對,間接削弱楚軍戰鬥力,形成多對少的戰場優勢。
四是戰略合圍。正如袁生所說,韓信北上,一路破趙、降燕、滅齊,在完成對項羽北面合圍的戰略佈局外,還在齊國消滅了項羽二十萬精銳部隊,使得項羽大為震恐。
當此時,彭越將兵居梁地,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同時,劉邦支援彭越,頻繁騷擾項羽後方,截斷楚軍糧道,燒燬楚國糧倉,造成項羽糧乏兵困,無力在正面戰場發起進攻,也完成了對項羽的南面合圍。
自此,劉邦完成了對項羽的北面、西面和南面的戰略包圍,東面是大海,使得項羽退無可退,成為困獸之鬥。
總結策反英布和離間楚軍屬於弱敵之策,堅壁不出和戰略合圍屬於強己之策。劉邦透過一強一弱,完成了形勢逆轉。
透過鴻溝協議,劉邦以極短暫的休戰,換回了家人,再無後顧之憂,直接聯合韓信、彭越,將項羽兵困垓下。
在四面楚歌的攻心戰下,以七十萬鬥志昂揚之師,輕而易舉擊潰項羽精疲力竭的十萬大軍,逼迫項羽以烏江自刎方式,結束了楚漢之爭。
回覆列表
先說觀點:國力不比漢國
楚漢相爭,並非是在一處戰場,而是從項羽北上平趙、齊叛亂開始,雙方就是多個戰場的廝殺,項羽北上平齊,韓信兵出陳倉,張良用計穩住項羽,從而劉邦還定三秦。後劉邦西進佔彭城,項羽本部會師,留部將繼續攻齊,這裡項羽一直是雙線作戰,而劉邦也同樣面臨雙線作戰的問題,章邯還在廢丘負隅頑抗,兩國都是未盡全力開戰的情況。
彭城反擊大勝追擊劉邦至滎陽,蕭何發關中民助劉邦,而項羽....無援軍支援,雙方在滎陽對峙,輪流佔據滎陽、成皋,而劉邦此時派韓信開闢北方第二戰場,取得河北眾多土地和資源,國力更盛,項羽呢,卻無力分兵,坐視韓信攻滅齊國,使漢國完成戰略包圍,此時項羽無糧且國都彭城又面臨灌嬰部的威脅,這裡看出,劉邦至少可以維持三處戰場,對西楚國完成西、北、南三面包夾之勢,而項羽只得充當救火隊員,援彭城,援滎陽,齊楚聯軍又被韓信消滅,有生力量已經和漢國拉開巨大差距,而項羽得不到補充的軍力恰恰是西楚國國力弱於漢國的說明,關中和蜀地經秦國五代治理開發,戰爭潛力非比尋常,項羽的楚地在當時不論人口、生產力、技術均落後,這也就決定了項羽只能採取速戰法,而劉邦可以依託強大的國力與之消耗。
倘若項羽定都關中,而劉邦分封楚地,雙方地理位置互換,楚漢相爭過程不變,那在滎陽,獲得關中軍民援助的的會是哪方呢?項羽面臨的是中國古代可謂天皇巨星級別的組團圍獵,劉邦、張良、韓信、彭越,這些人放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拔尖的人才,更別說還有一個坐鎮後方足食足兵的蕭何,國力本就不如漢國,又面對同樣是神級的對手,項羽拖了四年才敗,也可以稱得上非戰之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