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州易道王
-
2 # 鍾靈毓秀業有成
佛法裡這一部有名的
聖典《金剛經》,
可以說已到了無人不知、
無人不曉的程度,
一般人只要提起《金剛經》
就知道佛教,提起佛教就
知道有《金剛經》。
現在佛教信徒大都用
讀誦《金剛經》來祈求消災、
增福、延壽,甚至有人
亡故後想超度他,也誦
《金剛經》作為度亡之用。
唐朝僧徒得度,
需經過政府考試,
考試的主科就有《金剛經》,
當初五祖弘忍大師將
禪宗法統傳給六祖時,
誦的也就是《金剛經》。
社會上一般人都很喜歡
《金剛經》,因為《金剛經》
在學術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無論高僧大德或是一般社會
大眾,都以受持研究
《金剛經》為學佛必備的功課。
《金剛經》所以普及的原因,
因為具有深奧的哲理,
並且有流暢的文字,
更可用來作為實踐的法門。
《金剛經》的宗旨是:
“無我、無相、無修、無證。”
這個“無”就是“空”,
但空並非世間一般所謂
什麼都沒有叫空,
“空”,才是建設“有”的,
空,是涵蓋空有不二的無,
這個“無”的“真空”,才是
真正最究竟的般若的主旨。
《金剛經》所說的真空,
不是世間一般所謂空空如也
的空。一般人的觀念是把
空有分成二邊,凡是有的
東西你不能說空,凡是空的
東西你不能說有,這種空有
對待的空並不是《金剛經》
所說的空。《金剛經》所說
的空下面有兩個東西,
一是“有”,一是“無”,
而“空”統一了“有”和“無”。
一般人的想法是,
“有”之內絕對沒有“空”,
“空”之內絕對沒有“有”。
但在《金剛經》內所說的“有”和“無”,有就是空,
空就是有,空有皆是
同樣的東西。有無只是
空的二面而已。所以說
做人只要專心一意,
忘卻自我。
用般若照見我皆空,對人我
之間就不會過分的計較,
對社會大眾就不會爭吵不休。
如果能認識空,能得般若智慧,
就能看出宇宙一切皆是假相。
如能看出世間一切皆是假相,
那何處有是非?何處有人我?
何處有對待呢?所以般若是要
我們遠離分別,遠離對待,
如能這樣,那就沒有
人我煩惱痛苦了。
-
3 # 海棠花開春雨來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經典之一。是佛教修行的智慧大綱。
金剛是代表著力量的形容詞。所以《金剛經》的本義就是佛法無邊,參透一切之執,直達人心的意思。書中般若就是通達的智慧。菠蘿蜜就是彼岸,整體的意義就是用透過無邊的佛法智慧到達完滿的人生彼岸。
為何需要《金剛經》的智慧?是因為需要破除人的執念。人的執念從何而來?是從人間的四相觀察而來,這就是所謂的形而上學。四相指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相由心生,所有的執都源於心。透過人間世相的觀察,由形入心,由心成相,由相成執。形成了心中固有的事物印象。而這些印象在佛法看來其實都是虛空的,不過是人的執念而已。其實唯心主義者都建立在我相的執念上,此為我之業障之一。
人之執念為苦海之源。消除執念則能佛法慈航。《金剛經》認為人之所以需要破除執念,是因為人的執念讓人慾望叢生徒增煩惱,無法到達完滿的彼岸。讓人生留下遺憾和孽根。此為業障之二。
《金剛經》大部分內容都在羅列和論證人之執念及其存在的虛空性。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此為六喻。指的是世上萬物皆屬幻滅之空。秉持執念,只能徒生煩惱。須以平常心對待幻生幻滅,以佛法心方能涅槃慈航。何為佛法?法無定法,萬法歸空。對此我業障更深,既然無法,何來執念。佛法無邊,執從何來?
在我看來《金剛經》是一本佛學之大成經典。裡面的人生智慧取之不竭。其對消除人生煩惱的執念,有其獨特的思維方法。但畢竟唯物的執念太深,自我很難完全消化,做到無執無念,萬般皆空的境界。
回覆列表
佛經,雖也曾畄覽過幾部,卻未深入研究。隨便交流分享而已。一切有為法,物件是有形之色相。修道唸佛,意在成佛。故而,必修無為,無思,無慾之大法,入無形無色無相之境界,方能見如來。《金剛經》是佛之大經。吾讀後,體會除如何傳經外,主旨卻在於"不住相"三字,由不住相逐階逐級昇華,而進入無相。這三個字,在哲學上,就叫做勿犯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錯誤,才能真正懂得哲學真諦。但佛經之中,真正教人成佛的經典,是教人覺悟本心。這才是核心,真諦。本心者,超越自我,無知無思無慾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