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暮色江山001

    不好說,歷史最怕假設。或許做的比趙匡胤好一些,或是差不多,單從柴世宗前期的表現來看,是一個比趙匡胤志向遠大的皇帝!

  • 2 # 四川達州人

    或者可以改變一些。

    畢竟,柴榮選擇的是更難的一條路,也是對民族統一與復興更有利的先北後南,先難後易。當時,契丹正處於947年遼太宗死後內部混亂之中,柴榮於959年擊破契丹,恢復二州土地及繼續進攻幽州地區,可惜生病倒下,北伐因此中斷。

  • 3 # 阿聖掠影

    要是多活二十年可能也就沒有趙匡胤什麼事了。那也就沒有南北宋了。後面的事情就真的不好說了,歷史就真的要改寫了。真正起關鍵作用的還是那麼幾個人。

  • 4 # 老夫常談

    柴榮多活二十年一定能實現比宋面積要大的統一,同樣也能吸取長期導至分裂和戰亂的教訓,改進和行成較合理的政治制度,不會出現兄弟接位的怪事,因為柴也是一位成熟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可惜英年早逝。

  • 5 # 紅紅的飄帶

    哪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中國再一次,會出現一個大統的王朝,幽雲十六州早都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也不會等到明朝才收回了,或許也沒有所謂的"靖康"之恥了。

  • 6 # 昨夜下了一夜雪

    情況應該跟宋差不多,柴榮雖強,蕭太后也不弱。你想打敗大遼,首先你自己很強,其次遼國的皇帝要比較弱才行,但是蕭太后也是一代天驕。

  • 7 # 子書先生

    如果周世宗還能再活20年,我覺得歷史不會有任何變化的,頂多區域性地區將會有變化,因為命運的糾正能力是非常強的,以後或許沒有趙匡胤但是會有李匡胤快結束這個朝代的。

  • 8 # 傳閱歷史

    周世宗是五代時期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他能再過活二十年將改變歷史。他在位期間.1整頓吏治,裁汰冗弱.2招撫流民,鼓勵農耕。3均定田賦,減少賦稅。4整頓禁軍,備戰訓練。他在位期間生產恢復,國力增長,北擊契丹,攻伐北漢,攻南唐,取西蜀等很多領土,有統一全國之現象,具備了必要條件,那麼全國都通一刻了,哪裡會有後來的陳橋兵變,哪裡會有趙匡胤的大宋。退一步講即使不同意,世宗的小兒子也該長大成人了,太子順利接班,趙匡胤能輕易成事嗎?歷史就是歷史,英雄也得有機會才能實現。

  • 9 # 劉文靜

    柴榮很有可能會收復幽雲十六州,統一全國,壓制住遼國,防止住西北遊牧民族崛起。

    周世宗曾經說過:“我希望做三十年皇帝,用十年時間開拓疆土,用十年時間使百姓休養生息,再用十年時間把天下治理的太太平平”可惜啊,他只做了6年皇帝。

    周世宗即位之初就在高平打敗過北漢和遼國的聯軍,之後還曾從遼軍手中收復幽雲十六州中的瀛州和莫州,在後周最北邊建立雄州和霸州,連在一起就是雄霸天下,可見他非同一般的英雄氣概。周世宗的軍事才能是優過宋太祖的,宋太祖的軍事才能又優過宋太宗。周世宗與遼國交手幾無敗績,即使在南征時也能輕易抵擋遼軍的進攻不吃一點虧。宋太祖軍事才能也很優秀,但比起周世宗就差點,滅蜀後過度搜刮導致蜀地未徹底平復被牽制住大量兵力,伐遼由於自身的重大決策失誤導致失敗,宋太宗更是與遼國交手中患上“恐遼症”並遺傳給宋朝後來的諸位皇帝。

    個人認為柴榮當皇帝和趙匡胤當皇帝最大的區別是戰略總決策“先北後南”還是“先南後北”的選擇。趙匡胤的選擇大家都知道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而周世宗很可能是先北後南。原因有二,首先後周和北漢是有殺親之仇等血海深仇,都欲除之而後快。周世宗是個很有英雄氣概的人,有仇就要報仇,有恩就要還恩,不大可能說這仇留給子孫來報。要報仇必將過早與北漢和遼軍交手。第二國家利益的考量。先南後北先易後難是一種很有智慧的選擇,先北後南也是一種富有智慧的選擇。柴榮一直把驅逐遼人收復幽雲當做自己的上天給予自己的使命。先南後北看似很妥當,但你在發展別人也在壯大,別人會坐在那裡什麼都不幹等你來打他嗎?先北後南可以防止遼國做大威脅中原,早一日解救在遼國鐵蹄下生活的漢族百姓。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先解決主要矛盾再解決次要矛盾。這也是一個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取捨,先南後北對個人利益更好,先北後南於國家利益更佳。柴榮是個很有歷史使命感富有英雄氣的人,應該會先北後南,參照他與遼軍交手的戰績,很有可能會成功,甚至能壓制住西部和北部遊牧民族的崛起,華夏民族之後幾次屈辱的劫難也許能夠避免。

  • 10 # 飛翔的大明湖

    周世宗如果沒有早亡,一定不會有宋朝。當時周世宗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君主,底下有很多的謀士猛士,執政期間也比較善待底下的民眾,是比較得民心的。周世宗不早亡,一定會在他手中完成一統天下的偉業,也不會發生黃袍加身帶來的惡劣影響。趙匡胤的黃袍加身給以後王朝起了一個很不好的開頭,以後的朝代執政者對帶兵的武將有很大的防範之心,漢唐雄風一去不復返,開始逐漸的文臣重於武將。而且有一個很大的變化,文武雙全的人物越來越少,宋朝之前的朝代,文武並沒有分的太明顯,文臣一樣可以仗劍走天涯,武將一樣有很好的文采!!!宋朝之後,各個朝代的領兵之人基本上沒有什麼好結局,習武之風大大降低,也造就了以後的猛將越來越少,若周世宗不早亡,統一天下,後期可能就不會有強大的遼、西夏!!!!

  • 11 # 東方評史

    如果周世宗柴榮再活二十年,就不會有陳橋兵變了。

    宋太祖趙匡胤在歷史上算是一個名聲不錯的皇帝,他與之前朝代的曹操和司馬昭在性質上其實是沒有多大區別的,但前者一直被人所詬病,唯有趙匡胤卻得到了一個很不錯的名聲。

    趙宋王朝是歷史上和平過渡最成功的王朝,沒有透過流血便輕而易舉的獲得了政權,並且在處理身後事宜上也做得非常成功。

    《水滸傳》中的柴進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柴榮的後代,在滄州一帶有很大的勢力,他就有自陳橋兵變之後由趙匡胤頒發的丹書鐵券,意思就是就算犯了罪也會得到赦免。

    趙宋王朝建於公元960年,如果往前推至秦朝的話在時間跨度上是1200年。

    華夏民族起始於夏禹時代,崛起於春秋戰國,自秦的統一開始,便在世界上成為了繼波斯帝國之後的第二代強大的帝國。

    在這一千二百多年裡,秦漢時代與西方的羅馬帝國一道並存與歐亞大陸,西有古羅馬帝國,東有華夏帝國。

    隨後又在隋唐時期與西鄰的阿拉伯帝國一道稱雄與世界聞名的舞臺中心。

    所以說,在宋朝之前的古中華帝國那是相當的牛,上世紀的美蘇兩國在世界上啥樣,當時的古華夏帝國和西方的羅馬帝國和後來的阿拉伯帝國就在世界上啥樣。

    在這一千二百多年裡,沒有任何的一個外部政權能夠透過暴力的形式將它顛覆。

    柴榮

    即便是在五胡亂華之後,華夏民族也憑藉著尚未喪失的血性,將這些來自北方的胡人政權殺得大敗虧輸。

    秦漢隋唐咱就不表了,在這些王朝存在的時間裡,沒有哪一個周邊國家會冒著作死的風險來挑戰中原王朝的底線。

    但這種曾經的榮耀在960年隨著宋朝的建立一切都消失了。

    趙宋王朝大家想必都知道,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弱勢的王朝。

    中原王朝隨著它的建立也失去了對周邊國家的軍事優勢,這在以前的各個朝代之中是不曾存在過的,不管是亂世的三國時期還是後來的五代十國時代,他的周邊各國從來就是對中原王朝敬畏有加,根本就不具備對中原王朝的威脅。

    大家看一下漢匈戰爭和大唐橫掃突厥就知道了,中原王朝是何等的威武霸氣。

    但也就是從宋朝開始,這個優勢就從此再也沒有了。

    這個不得不說是和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以及隨後的各代皇帝是有很大關係的。

    趙匡胤明確的知道自己的天下來的不算地道,深知如果手下也採取了他的手段的話,他的後代子孫的結果就是後周家族的結果。

    為了預防這種不測發生,他採取了很多的步驟來預防不測的發生。

    第一給予手下大將豐厚的待遇,讓他們多買田產豪宅,以此消磨他們的意志。

    第二尚文輕武,重視科舉制度。使人崇尚功名利祿。

    第三重視工商業,凡事花錢買平安。

    但他所提倡的這一切,使得原本血性十足的華夏民族徹底喪失了對外的銳氣。

    先有契丹、後有女真,再後來有西夏和蒙古,他們那一個都對中原王朝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威脅。

    在趙宋王朝建立之前,這根本就是不曾存在過的事情。

    迴歸原來標題,假如說柴榮再活二十年的話能會怎樣?

    第一不會發生趙匡胤陳橋兵變的事情,自然也不會有宋王朝的建立。

    第二他會採取和趙匡胤或者宋王朝不一樣的國策。

    如果沒有了這兩樣事情,那麼古華夏民族原有的血性也不會就此去掉。

    宋太祖趙匡胤

    大家可以看一看,在黃巢起兵反唐之後,中原王朝實質已經陷入了連年戰爭的混亂局面,它整整的持續了七八十年。

    即便如此,你可曾看見過周邊的那些少數民族對中原王朝蠢蠢欲動?

    一是他們不敢,二是他們沒有那個實力。

    這說明當時的中原王朝還是能夠對周邊國家形成強大優勢的,

    但換了宋朝就立馬不行了。

    對於這個問題,趙宋王朝的每一個君主是要負這個責任的!

  • 12 # 古河洋橋

    個人認為,周世宗柴榮也不怎麼樣,被後世誇大了。第一,五代十國期間,武將篡權奪位頻繁,柴榮竟然識不破趙匡胤為人,還大加器重,為趙匡胤黃袍加身打下基礎。第二,柴榮沒有趙匡胤的韜略,趙匡胤千方百計打壓武將,杯酒釋兵權,大力扶持文臣,讓文臣掌管國家權力;還別出心裁,大力弘揚文化藝術,目的就是消除國家的尚武精神,讓天下人變的文縐縐,軟綿綿。但是,文弱之風也是宋朝滅亡的原因。

  • 13 # 鳳竹年少

    如果上天再多給柴榮幾年時間,收復後晉割讓給契丹的幽雲十六州、一統北方應指日可待;然後再攻取實力較弱的南方諸國更不會有太大的阻力。這樣,統一大業就會在他手裡完成,而不會把機會留給後來代周稱帝的趙匡胤

  • 14 # 歷史我也來湊湊

    如果周世宗柴榮再多活二十年,就不會有大宋的建國,因為趙匡胤雖有皇帝夢,但柴榮活著他就不敢黃袍加身。

    柴榮是個有血性的皇帝,在登基不久他就下詔親征,參加了高平之戰。柴榮衝在最前面,極大鼓舞了士兵計程車氣。趙匡胤與柴榮不同,宋朝建立後重文輕武,用銀子來買太平,但柴榮卻認為國與國交往一再忍讓換不來尊嚴。959年,柴榮北伐契丹,一次柴榮和率領的五百位士兵被契丹大部隊包圍,但契丹人一聽前方是柴榮,居然沒人敢進攻。可見柴榮的厲害。

    在農業上,柴榮每到一處就減輕當地農民賦稅。對於厚待貴族和厚待百姓,柴榮總是選擇厚待百姓。有人勸他別這麼做,但柴榮確說:"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懸而父不為之解哉."商業上,雖然北宋商業發達,但其實在柴榮在位時就已經打好了良好的基礎。總而言之,柴榮比趙匡胤威望高實力強。

    柴榮於959年37歲時因病去世,他的早逝給了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機會。如果柴榮不死,中國後1000多年的歷史就是完全不同的了。但歷史沒有如果,柴榮英明一世,戎馬一生最後卻讓趙匡胤撿了便宜。

  • 15 # 思美人否

    這個問題柴榮自己已經回答過了。柴榮自己曾說過,如果真能有三十年的在位時間,那麼“寡人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這是何等的豪邁霸氣!

    柴榮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年半,在北伐幽州時候生病,回到汴梁後不治身亡。如果再給他二十年的時間,一定可以建設一個大統一的富足強大的中原王朝。

    一、後周會延續國祚,歷史上不會有趙宋的出現

    柴榮駕崩時候,長子柴宗訓7歲,二十年後已經成人。當時柴榮還有四子存活,如果柴宗訓不足以繼承大統,那麼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裡,完全是可以培養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來。趙匡胤根本沒有機會欺負柴家的孤兒寡母。宋朝是“得國由小兒,失國由小兒”。

    二、蕩平天下

    柴榮攻取淮南十四州的勝利是看得到的,最大的爭議是與契丹的作戰,也就是是否可以收復幽雲十六州。一種觀點是:柴榮克復三關是沒有遇到契丹主力,之後打硬仗時候恐怕柴榮難以取勝。這個問題現在只能是猜測和推斷。柴榮取勝的可能性更大,原因有:1、幽雲十六州百萬漢人的人心向背。當時的漢人在契丹的統治下,遭受橫徵暴斂,苦不堪言,而且地位低下,“蕃人毆漢人死者,償以牛馬,漢人則斬之,仍沒其親屬為奴婢。”至於契丹的民族政策改變,那是後來的事情。

    2、契丹國內當時的君主耶律璟不修內政,賞罰無章,嗜殺,政治腐敗,朝內人心惶惶。耶律璟得到柴榮克復三關的訊息後,回答很有意思:三關本漢地,今以還漢,何失之有?雖然耶律璟對待幽州還是很在意的,準備親征,但是底氣不足。有史料記載:“契丹聞其(柴榮)親征,君臣恐懼。”所以契丹當時的怯戰心態是普遍的。柴榮的威名是震懾了契丹的!宋真宗時期的李宗諤就曾上書稱:“近者,周世宗西取秦、鳳,北收關南,三數年間,威震天下,契丹屏氣不敢南攻。”

    3、認為柴榮失敗的推斷大多是來自於宋朝的失敗。趙光義兩次北伐契丹皆遭慘敗,宋朝被契丹一路狂揍,被揍出了“恐遼症”。趙匡胤也算是一條好漢,趙光義可就沒了大哥的本事,再加上宋朝一直壓制武將的策略,趙普就是其中代表人物,軍隊的戰鬥力和柴榮在世時不可同日而語。”之後契丹又漸漸內修政治,外加強軍事,宋朝更是不行了。

    柴榮不死,之後一定會收復幽雲十六州,攻佔太原,滅南方諸國及割據勢力。統一全國。

    三、愛民如子,盛世到來

    別看一些人說宋朝的GDP是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多少倍,多麼多麼富裕。其實這些富裕只限於帝王將相、士大夫階層,和普通老百姓沒什麼關係。“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就是說其他朝代盤剝百姓的方法,在宋朝都能見到。“本朝二稅之數,視唐增至七倍”這些記載都是明證。柴榮早年販茶,還有種說法是販傘,總之是生活於社會底層,瞭解民間疾苦。而且他的很多政策的制定,是從百姓的角度考慮的。比如取消酒醋禁令,增加百姓收入,比如“蠶鹽法”的調整等等,這裡因為篇幅不再贅述。

    還有開封城的擴建是柴榮主持的,還有土地改革,完善刑法,治理水患、疏通河道漕運等等一系列舉措,都是在柴榮時期執行的,或者說執行過的,也就是說柴榮已經奠定了盛世的基礎。

    柴榮不死,後周的發展方向一定會比宋朝更好,至少柴榮在位時會如此。

    借用丞相的一句話:“天不助我助爾曹”!

  • 16 # 西府趙王爺

    一代明君柴榮,如果再給他二十年,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 !柴榮被譽為五代十國第一明君,死的時候還不到40歲,正值壯年!對一個在位只有6年不到的明君而言,這當然是讓人深深惋惜的,也正因為其英年早逝,後世之人才有了“如果再給他20歲壽命的話歷史會是怎樣子的”這種猜想。

    其實,對柴榮這樣一個文武雙全,事必躬親的勤政皇帝來說,讓他再幹20年,估計也夠嗆的,身體被掏空也是早晚之事。

    當然,我們現在講的是歷史的演變會變成什麼樣,所以柴榮的個人身體狀況,留待以後有機會再說。

    有人說,柴榮的死是趙匡胤耍陰招所致,如果這樣子的猜想正確!

    那麼,讓柴榮多活20年的話,不管是宋朝,還是趙匡胤,都必須往後推20年,也就意味著不會有趙匡胤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了。

    因為所有的條件都不具備了,先不說趙匡胤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還有沒有那樣的想法。即使是有,他也沒有那麼好的時機環境了。趙匡胤之所以兵變成功,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主少國疑”,小皇帝給了他機會。二十年後,誰知道柴家後人有多猛?

    就算是會有陳橋兵變,能夠成功!那估計也是黃匡胤、劉匡胤,或者趙匡胤的後代子孫去稱黃袍加身了。

    所以,基本沒有趙匡胤什麼事兒了,什麼唐宗宋祖就得改改了!

    而且這樣的一個“宋”朝,肯定要好於趙匡胤時期的宋朝國勢,因為柴榮已經把基礎打好了。

    柴榮在位期間,給自己定了30年大計:

    第一個10年,是開疆拓土:這一點柴榮幹得相當不錯,只可惜的是,在他拿下3州3關之後,準備拿下下1個州之時,他累垮了,班師返朝之後,那個口氣只維持了不到一個月,柴榮就這麼走了。

    第二個10年,讓百姓不受戰知己之苦,就是說柴榮會治理國內事務。

    第三個10年,柴榮想要讓天下太平,也就是說,一統中原會是他未來要做的事情。在軍事上政治上實現他的理想之後,依柴榮的個性而言,後面的20年只會更累,因為他要操持國內安定百姓,直至一統中原,天下太平!

    非常惋惜的是,柴榮只幹了5年左右,距離他的30年大計,相對而言,是非常遙遠的。如果可以讓他多活20年的話,那麼,柴榮就可以有機會實現他的30年理想規劃。

    當然,柴榮如果能多活二十年,最大的一個影響,可能就是華夏民族在東亞地區的霸主地位能夠得到一個長久的保持。

    因為在當時,柴榮的後周結束五代十國,一統天下,已經是一個基本趨勢了,趙匡胤只不過是把這件事按照這個趨勢進行下去,但是他並沒有做好。他沒能拿下幽雲十六州,導致其在面對契丹人的時候,非常的被動。整個國家轉而走入一種花錢買平安的“文治”策略。雖然經濟發達,但也帶來了政治腐敗、軍事劣勢,以致於靖康之恥、建炎南渡。最終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更抵擋不住蒙古鐵騎。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崖山之後無中華。

    如果柴榮在位,他拿下幽雲十六州的可能性極大,當時在對戰契丹的過程中,後周都佔據優勢,比後來的北宋要強。如果中原王朝就此掌握了一定的主動權,很可能會因此誕生極具開拓性的帝王,或者說國策。就好比當初漢武帝打匈奴一樣,實現對契丹人的壓制。

    如此一來,什麼金國、什麼蒙古,想要崛起,那就比較懸了!

    哈哈,這個腦洞有點不著邊際了,大家不要在意。這只是個人的臆測妄想,沒有太多依據。

    就好比有些後世之人在猜想的時候,也說了一件很現實的事情,就是很多長壽君王,到了晚年都會有昏聵現象,漢武帝、唐玄宗、都沒有逃過這樣的定律。

    這就是說,當柴榮人老體衰之時,很多事情都無法霸氣地親力親為了,象趙匡胤這樣子的人,自然也會能所行動。這個其實也是很有可能的!

    不過,歷史就是如此,柴榮英年早逝,讓趙匡胤登上了歷史舞臺。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想像空間!

  • 17 # 清水空流

    這種預策很難,怎麼說都可以。但就清水哥看來,周世宗再活二十年,應該和趙匡胤駕崩的時候差不多 。趙匡胤在位十六年。就個人能力而言。趙匡胤與柴榮差不多,而趙匡胤登基以後的規劃戰略也是沿著柴榮線路走的。柴榮即便再在位二十年,應該和北宋初期差不都,也就是說,柴榮肯定不會消滅契丹。

    我們希望柴榮定契丹,收復燕雲,再次建立大一統大周王朝遠邁漢唐,覺得以柴榮的雄才大略肯定也沒有問題,遠遠超過趙氏兄弟,(趙光義這個大飯桶不算)實際上,就個人能力而言,柴榮和趙匡胤差不多,總而言之柴榮太可惜了,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如,一個小孩在小學天天考第一,突然去世,大家都會認為這個小孩如果不早夭。以後肯定考上大學,這是典型的想當然,柴榮個人能力不差,但未必未就會比宋代歷史線更好,柴榮不死。就兩個可肯,一個是北宋翻版,一個是大一統。

    但有一點要說的是,柴榮對於北宋代的戰略問題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契丹問題能否有最佳的解決方案。無疑,柴榮絕對可以統一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柴榮也一定會對國家的軍事政治集權進行變革,即便沒有“杯酒釋兵權”也一定會有類似的行為,作為一個偉大的君主,軍政大權必須控制在自己手裡,對於柴榮來說,絕對會採取強中央弱化地方的政權架構,而對於燕雲問題的則是很難,原因就是,契丹在軍事上強大於柴榮,換言之,戰略主動權始終掌控在契丹手裡,而且契丹已經日益漢化,不再是遊牧民族。可以依靠自己的“經濟”力量自給自足,無需透過劫掠為生。軍事上的機動性也佔據優勢。

    柴榮要想佔據燕雲(不消滅契丹)只能速戰速決。快速攻佔幽州等地,而且必須要能守住。這隻能長期維持一支精良的軍隊駐紮。隨著面對契丹的反撲。契丹相當於本土做戰,而柴榮則是勞師遠征,除非柴榮徹底消滅契丹。但柴榮的力量明顯不足,可以說,柴榮將面對趙匡胤一樣的問題,但從軍事上來說,柴榮估計是不會優於趙家兄弟。趙匡胤於960年建國,用兩年安定內部,(李重進 李筠的叛亂 )。公元965年才滅後蜀,卻因為王全斌的失誤導致蜀地叛亂 又花費兩年平亂。隨後滅南漢和南唐的兩年,滅北漢卻不順。可以說趙匡胤在位16年,除了北漢之外,基本一統了,如果柴榮來做統一應該比趙匡胤快些。柴榮北伐燕雲因病而退,即便不生病也肯定不會成功, 而北伐不中,柴榮一定會南征等南方平定以後,應該會休養生息安定內部。也不會北伐。

    柴榮也許會遇到當年劉裕樣問題,"蕭相守關成漢業,穆之一死宋班師",在沒有一個穩定內部,柴榮絕不會北伐的,柴榮說: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但這一切都必以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實際上,柴榮在位一直在理順軍權,強化君主權力。應該說以柴榮的性格和經歷,權利收歸中央是有的,像防賊一樣防武將、自廢武功的做法他不會如趙二那樣。如果契丹不發生大鉅變,柴榮收復燕雲消滅契丹可能性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虎牙不求人有沒有開外掛,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