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5
回覆列表
  • 1 # 很堅強的我

    抑鬱症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家屬要從心理上安慰患者,抑鬱症患者已經很痛苦了,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家屬處理事情的方法不能太簡單了,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事情,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患者,需要家屬怎麼對自己呢,這樣才能從心理上幫助患者。

  • 2 # 營山蜜蜂

    抑鬱症的人,就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想法,追求完美,或鑽牛角尖,悲觀絕望,這時需要的不是家人理解開導,因為家人可能就是他想逃避的人或問題所在!如果能找到一個他信任的,可以聽他傾訴,分擔他的壓力,又不會影響他正常生活的人,效果會好很多!

  • 3 # 情感占卜室

    《怎麼照顧抑鬱症?只需做好六件小事》

    身邊的人有抑鬱症,我究竟該怎麼幫助他?

    多數抑鬱症患者的家屬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的困境。

    網上常見的什麼「送去醫院」、「監督吃藥」的建議,那麼,我們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有效的幫助身邊患有抑鬱症的人呢?

    01:接受現實

    接受他得了抑鬱症的事實,接受他生病了的事實,這是我們行動的大前提,如果不能做到接受現實,根本談不上幫助,因為「不接受」就是「傷害」。

    怎樣算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實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再提不切實際的建議如:去旅遊、好好睡一覺、出來聚會、吃點甜食、培養點興趣愛好、讓自己忙起來等。

    這些辦法對一時心情不佳的人有用,對抑鬱症無用,抱著「萬一有用呢」的心向他提這樣的建議,可能會讓他覺得,在你心裡他只是心情不好,你不相信他生病了。

    你不相信他,他自然也不會相信你,不會接受你的幫助。

    02:允許痛苦

    當我們接受了現實,就會明白「抑鬱發作」不是人的力量可以阻止的事,就連抗抑鬱藥,都要差不多2周才能見效呢。

    所以允許他抑鬱發作,允許他哭泣,允許他賴床,允許他失眠,允許他吃不下東西,簡而言之就是,允許他表現出疾病的痛苦。

    在面對他人的痛苦時,健全的人常會有一種責任感,覺得應該伸出援手,否則就會很自責。但抑鬱發作的痛苦是無法被阻止的,我們如果為了不自責而強行「幫助」他,反而會成為對他無聲的譴責:「我都這麼努力了,你怎麼還這麼痛苦啊?」「你還這麼痛苦,不就等於是否認了我的努力嗎?」

    這隻會讓本來就很自責的他更痛苦。

    03:正確陪伴

    都說抑鬱症患者需要的是陪伴,可是不要搞錯了,他們要的絕對不是24小時的監視,也不是打卡簽到一樣的問候,而是「你需要的時候,我一直都在」。

    保持距離的陪伴很重要,我們並不需要刻意做什麼,只需要讓他知道他並不孤獨,哪怕現在抑鬱淹沒了他,只要他舉起手臂,馬上就會有人握住他的手,作為非監護人,能給到這種程度的安全感就夠了。

    很多人執著於問「到底該說什麼」,其實沒有絕對標準的話術,重要的是心意,你有那個心,哪怕方法錯了他也不會怪你,如果你滿口套路,哪怕說的都是對的也可能適得其反。

    04:日常協助

    他可能會因為抑鬱症帶來的疲勞無力感,而無法完成日常的一些小事,我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忙,比如幫他買個飯,打個水,陪他去醫院複診等。如果第一監護人反對治療,我們也可以努力勸說,畢竟藥物才是最直接的治療手段。

    異地戀人、網友、留學生等情況在日常協助上一般無能為力,不必勉強,也不必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倒回去再看一次第二條,別讓「消除自責」成了你幫助他的主要目的。

    05:不求迴應

    第二層是裡層,可能會打擊到很多人,那就是你付出了很多,可能他並不會好起來,或者不會很快好起來。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努力不一定成功,道理都是懂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接受呢?

    如果你真心想幫助他,一定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千萬別做了一堆看不到效果,一個惱羞成怒對著他發脾氣。

    06:始終如一

    很多人前面都能做到,只有這最後的一條做不到。

    在「家人患抑鬱症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相關的話題下,我們常會看到來自親屬的訴苦,因為抑鬱症是一種高複發率的慢性病,治療戰役曠日持久,輕則幾年,重則半輩子,患者的狀態時好時壞,家人的態度也會從「不理解」到「接受」,最後走向永無盡頭的「受不了了」。

    抑鬱症拖垮的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伸出援手的你有可能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衡量自己的承受能力,如果你下定了決心,請始終如一,耐心到底;如果沒有自信,不要因為同情而介入他的生活,否則等你受不了了,改變主意了,你可能反而會成為壓垮駱駝的那一根稻草。

    陪伴抑鬱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後你在有關於抑鬱症的問題,不明白,需要諮詢的,可以聯絡我。希望更多的人都能遠離抑鬱症疾病。

    下邊的圖片是我本人針對抑鬱症病人的心理感受制作了漫畫。你可以參閱一下。

  • 4 # 胖蛋蛋影視綜藝剪輯

    在大家身邊經常有許多潛在的疾病威脅,都會給許多朋友帶來傷害,不積極治療會給患者造成各方面的影響,就比如抑鬱症這種疾病,那麼抑鬱症最有效的緩解方法是什麼呢,下邊給大家做一些介紹,

    1、需要給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恢復環境,還需要經常和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要使用一些鼓勵及勸導的語言,不厭其煩的對病人進行心靈上的開導,使病人覺得自己在社會上還有價值,感覺到身邊的人都在關心幫助他,使病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對於一些需要服藥治療的病人來,由於性情的改變和自信信心的缺少從而拒絕治療,這時候患者的家人要耐心向病人解釋疾病的緣由,服藥的目的。切不可漠不關心對病人發脾氣,這樣會起反作用,使病人更加焦慮抑鬱。

    3、在飲食上要注意營養的跟進,因為食物中含的維生素和氨基酸對人的精神健康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如果缺乏某種單一營養物質也能引起抑鬱症,所以可以多吃維生素B含量豐富的食物,像粗糧、魚等。

  • 5 # Lailin91855654

    我本身就得過抑鬱症,也住過醫院,也服藥,但我只從幫弟弟工作後,有了靠山!也喜歡古典音樂和做手工,也喜歡運動尤其游泳這動,也上了網群,這樣什麼煩腦就沒有了,睡眠也好了!生活很充實!健康快樂。

  • 6 # 自由自在0856

    抑鬱症病人的情續時好時壞。他她們不變抗壓能力強的人,只要碰到一點不順心,不入耳的過去任何一件小事,或想起誰對他說過,傷害他她的話,都會淘淘大哭或怨氣沖天。在這時候,家人一定不要,去責罵或關愛他她們,[祈禱]拜託讓他地們盡情發洩發洩,等情續徹底的平靜後,他她們主動和家人說話時,在問有什麼事需要幫助。因為有抑鬱症的人,都比較聰明內向,有些事看透不說透,藏在心裡時間長了,壓力過大,需要找個時間發洩一下[流淚]作為家人,常帶他她們出家門,散散步,溜溜商場,不要進行任何說教,說教對抑鬱症病人沒有作用,只有陪伴,讓他她們慢慢地消化,陪伴抑鬱症病人是條漫長路[玫瑰][可愛][祈禱]

  • 7 # 梁山明月

    一、大家說了許多,也說得好。望選看。二、家裡人一定要把抑鬱症當病來治。堅持到治好。三、耐心細心別煩心。四、多開導多引導。五、患者發火時別與之爭論。讓他把火發完。過了後再勸他。六、督促工作生活有規律。七、千萬別用激將法對待患者。八、經常關注他,尤其關注變化,關注反常。抑鬱症就是反常。堅持治和養是會慢慢恢復正常的。

  • 8 # 5分鐘心理

    抑鬱症家裡人該怎麼做有利於恢復?

    家裡如果有人患有抑鬱症,這必定給家裡人造成一定的困惑,這是患者家庭裡面的人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的問題,而患者本身,經常會令身邊的人感到困惑和沮喪或者疏遠他們,這時候我們作為家裡的親人,就不要過多的去計較,應該用理解和包容的心態來幫助他們,並告訴自己他們是病人,是患者。

    任何一個家庭裡面,如果有人患有抑鬱症,那麼家庭成員與患者之間的親情是不可能割捨的,但從情感上來說,肯定就存在著一定的隔閡,這也是因為患有抑鬱症的人員,他們有些行為或言行的體現,是不受控的。

    這就會與家人之間的情感有疏離的現象,甚至嚴重的抑鬱症患者會對親人有敵視的心態,尤其是對家裡的一些事情失去了興趣,或者很難遵守當初對親人的承諾,情緒波動又大,脾氣變得焦躁不安,甚至向家人發脾氣。

    但不論怎麼說,患者依舊是我們的親人,他們是患病者,尤其他們患的是抑鬱症,在很多時候患者本身對自己的行為難以負責,更不能自控,所以我們要時刻的告誡自己,控制自己不要與患者之間發生任何衝突,而原因就是,抑鬱症患者最怕的就是得不到親人或家人的理解和幫助,因為家庭中如果有這種情況的存在,那麼患者會加快對生活無望的心理演變過程,會加重抑鬱的程度趨向嚴重,很不利於患者病情的治療與康復。

    家裡的人患有抑鬱症,那麼家裡的其他人應該怎樣去做,才有利於他的恢復01、家庭中要依然保持著正常生活的節奏和快樂的氣氛

    家裡人依然要保持感受到對生活快樂的狀態,去尋找或開發一些很有興趣的事情去做,保持家裡,像以前也就是平時所能感受到的那種生活氣氛,而是越快樂越好,可能你會說家裡面兒都有這樣的病人,難道我們還快樂的起來嗎?那不是罪過嗎?

    你錯了,正是因為家裡有這樣一位病人,因為他是愚者,是觀念性的錯位而造成的情緒低落,沒有任何興趣或興趣缺失是他的主要特徵,那麼我們透過家庭的快樂和興趣的事情,是在逐步的引導家裡這位患者改變他的思維觀念,建立他的信念,逐步的讓他尋找回他原來的快樂的自己 。

    而家庭中的快樂是本來就存在的,而不是因為有了病人以後我們才開始快樂,而是我們因為有了抑鬱這樣的病人,所以我們更要保持這種快樂,也是對患者的一種提示,更是一種驅動力,讓患者自身能夠體驗到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並沒有拋棄他、沒有放棄他、更沒有嫌棄他,也沒有把它當成一位病人,尤其是沒有把它當成精神病人去看待,這讓患者本身就是一種安慰。

    02、家庭中的成員要採用督促、愛護、引導、監督的方式幫助患者

    要採用督促、愛護、引導、監督的方式,對待家庭中的抑鬱症患者,千萬不要對患者的任何事物大包大攬的管理起來,而是應該更放開手來讓患者自己親自去做,甚至要提示和督促他去做,只有這樣,既能讓患者能夠親身感受到自身行為體驗的過程,又可以開發其對更多事情來感興趣。

    1、督促患者

    等於是幫助患者繼續堅持他的工作或學習,尤其是在社會上的人際交往方面,在患者本人不願意去做的情況下,家裡成員完全可以代替患者,去與朋友或同事聯絡,或將他們約到家裡與患者促心交談。

    請求患者的朋友或同事帶患者一同出去,做一些比較有興趣的事情,或看看電影,或參加一些娛樂性的活動等,這些形式的促進能夠使患者都間斷了,對於社交方面的體驗,也會使患者不至於在病程的體驗過程中,封閉自己,而感到孤獨。

    2、愛護患者

    主要是我們家人語言方面和行為模式的體現,可以用些詢問的語詞與患者交流,不要用一些責問的語詞,尤其是一些否定性的語詞,是患者比較敏感的,當我們從思維觀念上與患者產生衝突時,不要以患者直接的在語言上對立。

    用迴旋式語法去與患者交流不同的觀點,讓患者知道自己與你的觀點不同,但是同樣也要知道與你不同的觀點上的論據與邏輯是什麼,可以在相互的思考當中去逐步的讓患者的觀點,向你的觀點靠近,要循序漸進的論據清楚的進行,而非直接性的與患者交鋒。

    行為上的模式還是那句話,不要大包大攬,力求讓患者本身對自己的事情要有獨立性和自理性,這也是在不斷的去要求患者完善自己的需求上的任務,不論是心理上的需求,還是生理上的需求,都要求患者能夠自理,不需要他人去協助。

    主要的目的是能夠保持患者的家庭功能的完整性,在抑鬱症角度的患者身上,不論是社會功能或家庭功能,都會有缺失的情況出現,當然很嚴重的抑鬱症患者,甚至已經缺失了家庭或社會上的功能,我們雖然要愛護患者,但不以大包大攬的形式出現,就是為了讓患者保持這些必須的功能存在,而為了今後能夠在病症恢復以後重新去適應這個社會和家庭。

    3、引導患者

    由於抑鬱症患者認知上的偏差,形成的自我觀念很強,作為家庭成員,就需要用引導的方式,去逐步的讓患者體驗到不同形式的問題對待的事物的產生,引導患者去認識到現實中存在的,而非患者自身所意識到的,一些虛無縹緲或不現實的東西存在。

    領導之所以是很重要的,就是因為在患者自我封閉而又孤獨的思維當中,沒有其他方面的交流,而家庭成員中是與患者零距離接觸的唯一的人員,引導患者思維上的轉變,這是對患者今後在抑鬱情緒的緩解和消除是必不可少的。

    許多患者在臨床治療上已經得到了證實,在適當的時候,尤其是患者能夠信任的家庭成員當中,能夠對患者意識思維上所出現的偏差進行正確邏輯性的引導,對患者是有很大幫助的,雖然患者接納的程度有強有弱,時間有長有短,但是終歸其然是對患者有利的,甚至可以說,就是接受一種家庭心理治療。

    4、監督患者

    這裡所說的監督並未是實至名歸,而其實質性也是一種對患者的愛護,監督患者按時服藥、按時休息、按時複診、自我記錄、自我敘述的真實性,這也是對下一次的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依據。

    另外,對重度抑鬱症患者的監督,也是保證其人身安全的重要一個手段,在無任何預兆,無任何預測,能夠知曉的患者自殺思維或行為的體現,包括有想自殺的語言我們都要重視,我們只有用監督來去採取預防的措施,當然這種監督是溫馨體現的形式。

    這種監督措施在我們家庭中,如果患者已經達到了重度的病程症狀的時候是必須的,絕對不能缺少,不僅是對患者的負責,也是我們防止家庭產生不幸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對患者的監督得力,那麼對患者病情的緩解和治癒都是有一定程度幫助的。

    03、家庭人員要細心的去聆聽患者的聲音

    家庭成員在患者的治療當中,對患者的一些行為體現,尤其是積極正面的思維所體現出來的,言行舉止同樣要給予積極正向的鼓勵,更要在情感上給予患者大力的支援,這些在我們語言當中的體現,一定要讓患者能夠親身感受到是一種鼓舞,對患者的思維改變是有很大幫助的。

    不論患者在陳述什麼方面的事情,我們都要細心的去聆聽,認真的去解釋,讓患者本身感到從家人聽成員所能體現出的信任,這也是患者最缺乏的一點,因為患者本身對自己就是全盤否定,一切都是失敗的,如果能夠得到家庭成員的信任,也是對患者自信的一次喚醒。

    家庭成員千萬不要指責患者是在裝病,或抱著一種期望,他們能夠很快的修復自己回到原來的狀態,這些都是很難實現的,患者既不是在裝病他們也很難能夠用自我修復的方式,回到過去的那個他,只有透過系統性的治療和家人親情方面的關懷和幫助及支援,才能夠使他們儘快的緩解抑鬱症狀所給他們帶來的痛苦,儘快的得到康復。

    04、結語

    總的來說,家庭中成員,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體現出親情的幫助與支援,能夠讓患者切身的能夠體驗到,在這個家庭沒有被遺忘,被拋棄。也能夠喚起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儘快康復的信心和決心。

    所以作為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一定要與患者的切身體驗,沒出發,不要有加以刺激和責備的言行出現,要用親情來喚醒患者意識思維的改變,從而達到讓患者自己透過不斷的自我調整,而走出抑鬱的狀態。

    親人的幫助,是任何治療和任何人幫助達不到的一種效果,也是患者從內心的需要的一種幫助,雖然面對抑鬱症患者的情緒起伏,有時我們家人難以接受,但是隻要我們記住他是我們至親至愛的人,他現在患了病了,需要得到我們的親情的幫助和支援,那麼我們一定的付出,還是值得的,因為我們所幫助的畢竟是我們的親人,是我們的愛人,也是我們家庭不可缺少的人,為了他們,我們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

  • 9 # 艾爾的心理學錦囊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家人的態度是影響病情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抑鬱症患者們大都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而家裡人同樣不可能拋棄原生家庭。

    抑鬱症患者與家庭

    當家庭成員中有人得了抑鬱症之後,這會給一整個家庭帶來困擾,或許原來這個家庭對於抑鬱症根本沒有科學的認識,又或許是充滿了偏見。這時候抑鬱症患者可能並不能得到好的幫助和支援。甚至原生家庭還會使得病情更加嚴重。

    常見的反應模式有以下幾個:

    1.患者得了抑鬱症,家人選擇指責。家人們會說,都是ta得了抑鬱症才會使得身邊的人都議論他們家庭如何如何。潛臺詞即患者得了抑鬱症影響了整個家庭的聲譽。

    2.患者得了抑鬱症,家人竭斯底裡。家人們或許百般詢問或者是反覆質詢。問患者到底感覺怎麼樣,或者是對患者表達自己的擔心,自己的不安,自己的不捨。可能還會哭泣,一種患者得了絕症的樣子。這在實質上是給了患者更多的壓力,讓他們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並且把自己的負能量也給了患者。

    3.患者得了抑鬱症,家人不管不顧。家人們面對已經確認了的抑鬱症選擇自欺欺人,整個家庭裝作一切正常的樣子,選擇性無視了患者的病症。這其實是一種逃避,逃避面對讓他們束手無策的抑鬱症,並且為了維護家庭表面上的和平而選擇了沉默。

    4.患者得了抑鬱症,家人做到了理解與支援。家人們知道了患者的抑鬱症之後選擇尊重和接納,他們平靜但堅定的支援患者,這種支援與理解跟了患者極大的鼓舞和能量。這在實質上是看到了患者的不安,並且正視了抑鬱症。

    面對抑鬱症患者家人該如何做?

    如你所見,第四種方式是最有效的處理方式。

    面對抑鬱症患者,家人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承認對方的抑鬱症,真實的接納和尊重對方,不要對患者的病情視而不見,也不要說都是對方軟弱和敏感才會得抑鬱症。

    2.給患者一定的自由空間,尊重患者的選擇,得了抑鬱症已經是很大的心理負擔了,此時患者們會顯得更加敏感,這時候不要纏著他們不放詢問他們的感受或是大倒苦水或者是指責他們,應該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權利——自由。

    3.做到聆聽和陪伴,患者們是孤獨的,他們需要愛的支援,也需要安全感。多陪著患者生活,你的存在就可以給他們力量。適當引導他們抒發心中的不快,你要能夠不加評判的傾聽對方的內心感受。並且以實際行動引導他們樹立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勇於面對抑鬱症,堅持生活。

    4.對患者報以更大的關注,隨時注意他們的需求和不快,及時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確實存在的,有著足夠的自我身份感,這一做法會激起患者的自我信念,使他們能夠改變自己,使抑鬱症逐漸好轉。

    5.鼓勵患者就醫和進行心理諮詢,並且最好親自陪同前往,這樣的疾病需要專業的方法才能康復。要監督患者吃藥,並且聆聽專業人士的意見。

    患了抑鬱症並不是家庭想要看到的,希望一家人可以健康快樂,抑鬱症患者門可以早日康復。

  • 10 # 心靈守護師張楠

    患有抑鬱症的人,內心會很矛盾,一方面就想一個人待在屋子裡,不願意社交,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孤單,希望有人陪。所以作為家裡人對患者能有一個高質量的陪伴對他/她的恢復會很有幫助。那麼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呢?

    1.不給對方講道理,你該怎麼想,怎麼做,不要怎麼想,怎麼做。他們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抑鬱已經讓他疲憊不堪,他們沒法做出行動;

    2.靜靜地陪著對方,若是他願意出門,可以拉著他走一走,或是坐著的時候拍一拍他的肩膀,如果他痛哭流涕的時候,只需要擁抱他或是給他一個肩膀就可以;

    3.患有抑鬱症的最大特點是情緒易激惹,看什麼都沒有興趣,老是唉聲嘆氣,這個時候在他身邊,如果你自己也感到不舒服,那麼最好先讓自己的情緒得以調整,再回到他的身邊,否則很有可能他有情緒,你也對他產生厭煩的情緒,那會加重他的症狀;

    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首先我們作為家屬要清楚抑鬱症到底是怎麼一個心理疾病?有的人老覺得對方就是故意的,或者會出現指責懷疑為什麼他就會得這個病,為什麼就要對一些事情斤斤計較,讓自己患病,怎麼也想不通,那如果是對抑鬱症的評定覺得就是對方太嬌氣矯情,那麼是不可能有什麼高質量陪伴,還有可能因為呆的時間長,自己也陷入抑鬱情緒。

    那麼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我個人的建議是專業的問題就讓專業的人員來解決,有時家屬能做的就是提供經濟支援讓他的心理疾病能夠得到正規的解決。

  • 11 # 佛雲心靜自然涼

    走出抑鬱的心藥——活在當下!所有心理問題都是在壓力下逐漸沉浸在過去或者未來的意想中不能自拔!當你察覺自己又在想時,提醒自己:活在當下(因為你既不可能活在過去,也不可能活在未來),把自己注意力拉回關注當下!經過一週練習,(正念辦證行為療法)你就會找回自信。抑鬱本只是心理問題,負面思維形成習慣而後身體產生不適症狀,睡眠不好吃安眠藥調整,定義成病反而壓力巨增。抑鬱藥能改善症狀,但完全走出來關鍵在自己改變負性思維習慣,改變的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多和家人一起看電視交流,玩遊戲,培養愛好,鍛鍊,愛大自然旅遊去。改變認知: 不過度關注小事,就是常說的不鑽牛角尖,不看網上負面資訊。每人都有煩惱要會放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烤箱門如何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