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多孤獨?
4
回覆列表
  • 1 # 湫155987254

    孤獨吧,先帝白帝城託孤以後整個蜀國就是諸葛亮一個人在苦苦支撐,我想他知道蜀國最終會被吞併,但他還是六出祁山,北定中原,為的只是報當年劉備的知遇之恩,面對後主的無能,面對天道的不可逾越,只有他在苦苦支撐,其中的辛苦與不易被他化作了一句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2 # xiayuan-wang

    諸葛亮年輕時自視甚高, 自比管仲樂毅, 當然瞧得上的人很少, 願意來往的人自然也不會多, 所以諸葛亮是居住在荒郊野群山環抱的隆中耕田自足, 被人稱做"鄉郊村夫"。出山輔佐劉備後, 給劉備出謀劃策從來不用第二人, 難得的是智商高出別人一大截幾乎料事如神, 所以更助長了諸葛亮的自信和威望, 在諸葛亮在的場合沒有人敢出謀劃策, 諸葛亮不做決定別人也不敢自說自話行事, 這是因為一方面諸葛亮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權力極大威望極高, 另一方面別人智商也實在不如諸葛亮, 以至到了最後諸葛亮只能遇事躬親, 無論大小事情事無鉅細通通要自己處理, 連吃飯睡覺上茅坑的時間都佔掉了, 所以身體跨得很快, 再被司馬懿點出心事,突然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人是瞭解自己的, 感嘆再三, 終於知道自己來日無多了。

  • 3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坊間常談:優秀的人選擇獨處,聰明的人選擇孤獨。

    只有獨處,可以去掉自己的所有面具、束縛,去看請自己的長短及本來面目。

    經過了孤獨,才能保持內心的平衡安靜,去冷靜思考世間萬物。

    蘇軾的高處不勝寒是真正的高冷表達;屈原的眾人皆醉我獨醒則是向世人無奈的吶喊;曲高和寡是最好的詮釋。

    諸葛亮,曠世奇才,未出茅廬便曉天下事。助劉備:穩新野、燒夏侯、祭東風、取荊州、定西川、撫孟獲、六出祁山。安居平五路。可謂居功至偉!但內心的孤獨誰人能知?

    早已無有了與眾好友,司馬徽、崔州平等無慮無束、飲酒詩賦、笑談天下的高談闊論。現在為一託孤之臣,日夜操勞。唯一能與之談及兵法的馬謖也因失街亭被斬。勉強的繼承人姜維,稟賦相差甚遠。

    真是曲高和寡,才高折壽,高處不勝寒吶。

  • 4 # 三國逐鹿
    諸葛亮孤獨嗎?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託孤。諸葛亮未出草廬而定三分天下,智濾超群。年少時自此管仲樂毅,聰慧過人,胸懷大志。他輔佐劉備戰赤壁、奪荊州、建蜀國可謂忠肝義膽,一生戎馬,為蜀國恪盡職守。然而一代名相諸葛亮孤獨嗎,從他一生的經歷來看,他是孤獨的,這要從他不同時期來說起。

    早年胸懷大志而又無人賞識。據史書記在諸葛亮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後來跟著叔父諸葛玄謀生,諸葛玄死後,與他弟弟一起在南陽耕種謀生,但聰慧好學,勤奮努力,未出山之前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五行八卦,排兵佈陣,精於用兵,每日吟誦《梁父吟》,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胸懷大志。但是附近的人都認為他誇誇其談,狂妄自大,所以幾乎沒有人相信他,只有崔州平,徐庶相信這是真的。

    而諸葛亮號臥龍也正是說明他胸懷大志,再到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重對說出三分天下的計策,可見他對天下大勢已經分析的很透徹,如此經天緯地只能為什會待在隆中,只是為了等待賞識他的明主。可見早年諸葛亮是孤獨的

    諸葛亮是孤獨的決策者。跟隨劉備後,諸葛亮便成了行軍佈陣的核心人物,劉備對他更是言聽計從,眾將領只待領命打仗,諸葛亮最擅長髮號施令,但他也不做解釋,即便是別人問,他也會說,只管服從命令。

    隨著火燒博望坡、新野、赤壁的勝利,大家逐漸相信,只要聽從軍師的計策,一定會勝利。他的孤獨還表現為關於、張飛等將軍唱反調。關羽每次都要問出所以然,但孔明卻什麼也不說,也可以說關於是最不服諸葛亮的人,兩次立下軍令狀——華容道放走曹操和出兵樊城,都讓孔明很為難。由此可見,在軍事策略上,諸葛亮是孤獨的決策者。

    孤獨的“旅行者”,很少有知己。諸葛亮有很多摯友,但卻沒有人陪他走到底,徐庶在其母親被曹操逼死後,也不願意回到劉備身邊,這多少也讓孔明很無奈。司馬徽更是閒雲野鶴,只是在孔明出山是留下“孔明雖得其,不得其時”的定義,而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也莫名其妙地死在了落鳳坡。自從孔明跟隨劉備後,好友崔州平、穎川石也不再聯絡,

    其對手周瑜,能稍微理解孔明,也能進行簡單的博弈,但也英年早逝。這些是能和孔明進行思想境界交流的人,都離他而去,可見孔明也是個孤獨的舉行者。

    白帝城託孤之後,他成了孤獨的掌權者。由於夷陵之戰後劉備留下了積貧積弱的蜀漢,許多英雄殞沒在夷陵之戰,七十萬大軍所剩無力,這讓本來就人才奇缺的蜀漢又雪上加霜。諸葛亮必須事必躬親,大小事務都有他來處理,劉禪也言聽計從,唯唯諾諾,蜀漢似乎成了他一個人的蜀。而此時也召開許多大臣的非議,認為孔明故意架空劉禪,獨攬大權,想擁兵自立,而對於這些流言蜚語,諸葛亮也是無奈,最終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

    其次是北伐,當時蜀國的國力是是不允許北伐的。諸葛亮執意北伐,而且六出祁山,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對,說他掏空蜀漢,損兵折將,無功而返,孔明也確實有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意思(至於孔明為何要六出祁山,在“諸葛亮為什麼要六出祁山”一文中已經分析,歡迎關注)這也讓北伐變得人心不齊,異常艱難。從諸葛亮治蜀和北伐來看,他也是高處不勝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明白你的撕心裂肺和生活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