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cy000
-
2 # 鍾銘聊科學
我們知道,宇宙中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射線,最常見的要數紫外線、太陽風等,如果不做任何措施暴露在宇宙之中,宇宙射線會將破壞人體DNA,使得基因突變,導致患癌率、畸形兒發生率大大提升。
因此有一些媒體造謠說:女宇航員執行完太空任務後,一年內生小孩。但其實國際上並沒有這個規定,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宇航員在執行完任務後不久就生育了一個孩子,而孩子的各方面表現都很健康。
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女宇航員人類之所以可以在地球上生存,其實是因為地球上有臭氧層可以隔絕紫外線,地球磁場可以將太陽風導向地球兩極,從而讓地球環境更加安全。
但是宇宙中處處都是射線,而且很多射線屬於電離輻射,會破壞人體的遺傳物質,使得人體基因突變,而這些突變的基因將有可能導致人體患癌,或者致殘,比如:核輻射也屬於電離輻射,接受超量核輻射的人會造成白血病、癌症等發病率上升,嚴重影響壽命安全。
除此之外,生殖細胞如果接受了過量輻射,也將會導致生殖細胞攜帶的基因變異, 當該枚生殖細胞受精之後,將會發育成受精卵。
受精卵如果發生基因變異,將會導致發育而成的嬰兒患有基因疾病,比如: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發之後,當地嬰兒患有白血病的機率大幅提升。
正是因為電離輻射會對人體的影響非常大,以至於人類根本無法長時間在這種環境生存,更無法在這種環境下長時間執行任務,所以宇航員在登上太空時,一定要做防輻射措施。
防輻射為了保證宇宙射線不會對宇航員造成傷害,科學家們研究出了宇航服,宇航服從結構上看,一共分為6層。
第一層是舒適的內衣。我們知道宇航員在太空執行任務時,需要長期穿著宇航服,所以貼身的部分會選擇質地柔軟、透氣性以及舒適性較好的面料、
第二層是保暖層,宇航員面臨的環境較為惡劣,所以要選用一些保暖材料來為宇航員提供恆溫舒適的環境。
第三層是通風層以及液冷層,如果宇航員面臨過熱的環境,該層通風系統可以保證宇航員的散熱功能,如果通風無法快速降低宇航員的體溫,此時水冷服將會啟動降溫。
第四層是氣密限制層,我們知道太空中幾乎屬於真空,而人體需要一定的大氣壓才能正常活動。所以會選擇強度較高、伸長率低的材料來製作該層結構。
第五層是隔熱層,要求當外界過熱或者過冷時,對宇航員提供一定的保護。
第六層是防火、防輻射以及防宇宙射線層。
正是因為宇航服的層層保護,使得宇航員在執行太空任務時,身體接受的輻射量在身體的承受範圍之內,不會對自己、生殖細胞等造成傷害,所以宇航員即使執行完太空任務,也能立即懷孕生子。
甚至有科學家在太空中做過人類交配實驗,只不過由於重力因素等,實施起來非常困難。雖然我們擁有了如此嚴密的保護,但是在挑選宇航員時,仍舊非常嚴苛,尤其是女宇航員的挑選,最好是已經生育過的女宇航員。
女宇航員必須要未生育嗎?全世界對女宇航員的選拔標準非常嚴苛,除了能適應大量高強度訓練之外,還要身體非常健康,不能有任何慢性疾病,甚至連齲齒、灰指甲都不能有。
除此之外,宇航員全身都不能有任何傷疤,哪怕是小時候留下的一點點疤痕。這是因為疤痕在太空環境下,有可能會出血,甚至威脅宇航員的生命。
除此之外,不能有任何的疾病史,全身沒有任何小毛病,祖上三代都不許有嚴重的疾病史的人才能夠被挑選為宇航員,參與宇航員訓練。
由於對宇航員的要求極高,因此很多國家都是從戰鬥飛行員中挑選宇航員。女宇航員也是如此。
在這種環境下,女宇航員又分為兩種:已育、未育。最好的選擇是已經生育過小孩的女宇航員,這是因為雖然有宇航服的保護,但是仍舊有高能粒子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但是生育過小孩的女宇航員必須是順產,且生產過程中不能有傷痕,所以能滿足這一項的較少。而且已經生育過小孩的女宇航員大多年紀都偏大,所以未育的女宇航員也是航天基地考慮的物件。
從之前的女宇航員執行任務的經驗來看,執行完太空任務並不影響生育功能,而且小孩也比較健康。所以是否已經生育小孩,已經不是航天基地重點關注的因素了。
-
3 # 百科千尋君
任何國家都沒有這樣的規定。選拔和訓練航天員至少需要數年時間,因此我國的女航天員執行任務時都超過了30歲,而且都是已婚的。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女航天員都是非常優秀的女性,30歲左右肯定都是已婚了的。而且已婚女性在人們印象裡更加成熟穩重,這也是選拔航天員時會考慮的條件,但絕對不是硬性要求。
網上還流傳著一個很火的謠言,認為“太空飛行造成的輻射會使女性無法生育”,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國內外有大量的實證可以推翻這一謠言。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傳播專家龐之浩說過:“雖然太空飛行伴隨著很大風險,但並不會給女航天員的生育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在現如今非常嚴密的防護措施下,進入太空的輻射比起很多醫學儀器都要弱很多,不會對女航天員造成影響,更不存在什麼“執行任務前必須結婚”、“執行完任務後很難生育”的說法。而且在防輻射條件非常惡劣的早期,女宇航員執行任務後依舊能夠順利的結婚生子。
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宇航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執行任務時還是單身,執行任務後順利結婚生子。瓦蓮京娜·弗拉基米羅芙娜·捷列什科娃是人類歷史上進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宇航員。1963年6月16日,她單獨乘坐“東方六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時年26歲,還未結婚。當時航天條件惡劣,東方號飛船上沒有太空馬桶不能排便,所以她在3天飛行任務中完全是禁食的。最後返回時採取和加加林一樣的方式,飛船在距離地表4千米時,將她彈射分離並跳傘,降落地面時導致鼻子擦傷。難以想象,要克服多大的困難才能完成這樣一次艱鉅的任務。
執行完太空任務後4個多月,瓦蓮京娜在1963年11月3日與航天員安德里揚·尼古拉耶夫在莫斯科結婚。次年女兒葉蓮娜·安德烈雅諾夫娜·尼古拉耶娃出生,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個父母都是宇航員的人。
中國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劉洋,執行任務前已婚,未生育。劉洋1978年出生在河南省鄭州市,2004年在湖北結婚,2010年被選拔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2年6月16日搭乘神舟九號飛船執行空間任務,成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員。2015年2月10日,劉洋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廳的發言中表示“作為家庭中的母親”,隨後她也向媒體確認自己已經是母親了。所以,選拔女性宇航員並沒有要求必須要結婚,因為宇航員普遍年齡較大,已婚的佔大多數,由此給人們一種假象,“太空飛行會影響生育能力”也純屬無稽之談。
隨著技術進步,太空旅行逐漸進入“平民時代”,選拔宇航員不需要再從飛行員或者科研機構中選拔精英,普通人經過訓練之後也可進入太空。國際空間站曾經在2001年到2009年期間推出了“旅遊”類服務(早在中國女性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之前),俄羅斯使用“聯盟號”飛船先後將7名太空遊客送到國際空間站。這些人有男有女,年齡最大的60歲,都是身體健康的普通人。這7位普通人在花費2000-4000萬美元不等的費用後就成功的進行了太空旅行(這麼一看也不算是普通人),這些人的選拔條件就很寬鬆,有錢且身體健康就行,而且職業宇航員至少需要訓練3-5年,而這些業餘的太空遊客只需要訓練半年即可。
-
4 # 遊景
因為太空沒有大氣,幾乎真空狀態,人體直接暴露在宇宙射線中,會對人的生命體徵產生一定影響,甚至會使人喪失生育能為,特別是女性更為嚴重。
因此為了使宇航員不留遺憾,最好是在她完成人生的生育任務後,再從事航天活動時,無絕後之憂。
-
5 # 老粥科普
這是個很老的問題,並且也已經有許多朋友回答過,我就簡單談一談自己的意見。
首先,據我所知,沒有任何規定宇航員必須要結過婚或生過孩子才能上太空,也沒有任何國家對女性宇航員在婚育上有特殊要求。
之所以大家覺得我們女性宇航員上太空之前都已經結婚,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國載人航天所處的階段不同。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與美國、前蘇聯以及其後的俄羅斯相比,我們的載人航天事業起步晚,到目前為止還處於探索和試驗階段。在這個階段裡,無論是運載火箭技術、空間站技術以及空間生命支援系統都不成熟。因此對宇航員的要求也更加嚴格,無論是宇航員自身的身體條件還是全過程技術的掌握,都比搭乘美國太空梭以及俄羅斯聯盟飛船要復苛刻和複雜的多。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宇航員需要更加強健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因此,航天員需要從軍隊特別是空軍中進行選拔,選拔後訓練過程中技術與經驗的積累也需要很長時間,只有那些特別優秀的飛行員才能經受長期嚴酷的訓練而不被淘汰。
一名軍人從飛行院校畢業就已經二十多歲,她要想成為優秀的飛行員需要積累數百甚至幾千小時的飛行經驗,這時候她差不多已經30歲了。
在中國,一個30歲的優秀女子還沒結婚的那是少之又少,沒有人說她是一個優秀的飛行員以後有可能成為航天員而攔著不讓她結婚生孩子吧?畢竟被選作航天員是極小機率的事件。你也不能規定一個身心健康、飛行技術超群的女飛行員因為結了婚就將她淘汰出航天員的隊伍吧?更何況,航天員選拔之後還要經過幾年時間的艱苦訓練,完了能不能上太空還是個未知數呢!
所以,現在已經上太空的宇航員已婚已育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相信未來當我們的空間站建設完成,進入實際使用階段之後,我們會有更多未婚未育的女性科學家、技術專家飛上太空,進入我們自己的空間站開展科學研究工作,那時候,大家就不必再為她們是否結過婚生過孩子而操碎心了。
-
6 # 三秦瓦力糕點機
早期關於女航天員如何選拔的篩選條件,除了必須已婚,還有一種說法是當過媽媽的優先,這種說法的依據,是太空中有大量的紫外線,以及其他的粒子,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危害,所以必須要結過婚女性,這樣也是為了避免對後代產生不利的影響。對於女航天的選拔,一共有三種模式,一種是已婚已育,一種是已婚未育,第三種是未婚未育。已婚已育是最理想的模式,但缺點是這個時候航天員年齡偏大,對訓練有會產生影響。
為什麼要規定女航天員非得是順產呢?非得是生過孩子呢?因為這是出於人道主義考慮,第一個原因,有研究表明,太空的環境跟地球完全不一樣,有可能對女生的生殖系統或生殖能力造成影響。如果女航天員生完孩子了再上去,就已經解決了後顧之憂。
-
7 # 麥克斯韋妖妖靈
近日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又開始廣泛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並聲稱此次登月將會有人類史上第一個女性登上月球。那麼宇航員的篩選是什麼呢?在選拔女性宇航員的過程中真的會要求她們結婚甚至生育過嗎?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中國的兩位女性宇航員—劉洋和王亞萍的經歷。
劉洋出生於1978年10月;2004年結婚,26歲;被選拔為我國第二批宇航員時32歲;2012年執行神舟九號太空飛行任務;三年之後,2015年生育。
王亞平出生於1980年1月;2006年結婚,26歲;30歲時被選拔為國家宇航員;2013年執行神舟十號太空飛行任務。王亞平在神舟十號任務之前已經生育。
從這兩位女宇航員的經歷來看,她們確實在執行任務之前都已經結婚了,但是不一定生育。那為什麼一定要挑選已經結婚過了的女性呢?
培訓宇航員耗時太久首先從這兩位女宇航員的經歷來看,在被選為國家宇航員的時候已經超過30歲了,正常來說,女性的適婚年齡也到了,結婚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要上天空需要經歷一系列非常嚴格的培訓,需要花費的時間是特別久的。不僅需要不斷提高個人的身體素質,更是要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技能。從一個宇航員的培養週期來看,只有到30幾歲的時候才能在各方面達到標準登上太空,在適婚年齡的條件下,其實不僅女宇航員,很多男宇航員也是已經有家室的人了。
成熟的女性事實上,不僅是對女性的要求,對於所有宇航員來說個人的身體素質、思想狀態和飛行的經歷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當一個人的精神經過千錘百煉之後,能夠沉穩應對所有的突發問題時,他/她才有能力成為一名宇航員。
而結過婚的女性更多的是體現在思想狀態上是更為成熟的,因此也是更有能力去有效應對各種問題產生的。
至於生育這一點,頗有點無中生有了。根據我國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王憲民的說法,在對女宇航員選拔的過程中,並沒有要求她們生育過。
當然,對於生育過的女性必須是順產的,因為身體上不能有傷口。這從身體篩選上就不符合航天員的規定和標準的。
我們來看看外國女宇航員的基本情況又是如何的?她們在執行太空任務前都結婚了嗎?
外國女宇航員瓦蓮京娜 弗拉基米羅夫娜 捷列什科娃是全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員,出生於1937年3月6日,1963年駕駛宇宙飛船“東方六號升空”,當時她才26歲。實際上她執行任務前還未結婚,是任務結束後才和另一位宇航員結婚的。
斯韋特蘭娜·薩維茨卡婭,同樣是蘇聯的女宇航員,但是是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員,出生於1948年8月8日,1984年登上天空,也就是36歲的時候,她上太空的時候同樣未婚未育。任務結束後兩年才結婚生子。
夏農·盧西德,美國女宇航員,出生1943年10月14日,她曾今五次上過太空。1996年的時候她乘坐美國的“亞特蘭蒂斯STS76”號宇宙飛船抵達“和平”號空間站。也就是說在53歲的時候,她還上過太空。
從國內外的例子來看,我們能更清楚地知道,對於一個宇航員來說個人的素質其實是更重要的。而像結婚和生育等只是一些其它的考慮因素。畢竟世界上第一個和第二個登上太空的女性在執行任務前都未婚未育, 捷列什科娃甚至在執行任務那一年才26歲。
當然,可能不同的國家對宇航員的培養和篩選會有不同的標準。
小結:女性宇航員一定要結過婚才能執行太空任務嗎?從我國的兩位女性宇航員的例子來看是這樣的,她們在執行任務前都已經結婚了。我國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王憲民認為結過婚的女性從身心上來說都更成熟。實際上,從一個宇航員的培養週期來看,到她們能夠執行任務的時候也已經都了適婚年齡,所以結婚是正常的。
然而,世界上前兩位登上太空的女性都是未婚未育。因此相關的標準或許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複雜,更為重要的是宇航員的全方面素質。
-
8 # 獨眼梵高
個人猜測!這個與太空的輻射有關,因為上太空之後很多的東西不是肉眼可見,同樣的傷害也不是肉眼可見的,比如楊,下來以後再漏面,就感覺人老了很多,甚至於比生場大病還厲害!再說為什麼要結完婚,更確切的說是得有孩子後,同樣的也是出於很多東西為止,特別是看不見的地方,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才有這樣的要求!
-
9 # 小路兒遊戲解說
為什麼女性宇航員要結完婚才能上太空?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個回答
1. 一般一個女的在結過婚之後,身心就會比較成熟,心理素質方面也是一樣,這樣在飛上太空後如果遇到什麼緊急事件,都會比一些同齡人處事方式都要沉著冷靜一點,而且結過婚的女性,會比沒有結過婚的女性在環境惡劣時更能吃苦。
2. 結過婚了的話,就很有可能就已經有小孩子了,這樣也會比較好一些,因為她們長時間身體都是暴露在外太空的,太空不比在地球,是沒有大氣層削弱輻射的,所以有了孩子的女性,也避免了,以後不能有小孩,或者小孩身體不健康的情況。
3. 已經結過婚的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就幾乎沒有什麼重擔了,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航天的事業之中,避免在太空待的時間太久了,自己年齡大了,還沒有結婚,先把終身大事解決了這樣比較好。
-
10 # 深圳阿晴
1.結婚的女生成熟與穩重,還有忍耐力更強一些了,還有可能是去太空後身體會有各方面的風險等!所以一般女性宇航員要結完婚才能上太空
-
11 # 老陳美食記
我國對於宇航員的選拔是非常嚴格的,甚至嚴格到苛刻的程度。所以這項工作基本上都是男性做的。做宇航員的女性也有的,只不過太少了。對於女宇航員有一項要求,必須要求結完婚生育過才能執行任務上太空,這是為什麼呢?其實當我們知道結果的時候,都會向我國女宇航員深深鞠上一躬,在這裡我想說的是,你們才是最偉大的人。那下面我們還是來看看吧!
其實我們的女航天員是犧牲了自己的全部來奉獻給航天事業。因為他們只要順利登上太空,又能成功返回,回來後出於對未來,對多方面的考慮,都不建議再生育,因為登上太空的女性都會受到太空中的輻射影響,這種輻射對於女性身體有極大的危害。
所以嚴令禁止女性航天員登陸太空,航天任務返回後繼續生養孩子。其實對於女航天員的這項工作,對身體的輻射傷害遠不止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這項特殊工作的背後有著我們女航天員的無私奉獻。讓我們對這些無私奉獻的航天員致敬吧!
-
12 # 自然知道
在我國的宇航員選拔中,並沒有要求女性要完婚,也沒有要求生育後才能進太空。美俄的載人航天中也無此種規定,大概是由於迄今為止的女宇航員多是已結婚或者生育的緣故。
劉洋
宇航員的選拔過程比較複雜,需要參與者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較高的學歷(對各種課程接受能力更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對能力,以便承受火箭發射時的強大壓力和緊急情況下的穩定操作。因為選拔程式較為複雜,各國的第一批宇航員多是男性,而且都是從飛行員中選拔,相對而言飛行員的訓練和宇航員有相似之處,在早期的載人航天試驗中,由作為軍人的飛行員更容易向宇航員過度,這是中美俄載人航天發展中的共同特徵。前蘇聯加加林等第一批宇航員參與太空任務時都是27歲左右,而美國第一批宇航員都是40歲左右,而後續的實驗中,也有女性參與,開始也都是從飛行員隊伍中選拔。
我國最初的宇航員選拔也都是從飛行員中選,要求有一定的飛行時長,第一批宇航員的年齡也是40歲左右,楊利偉進入太空時已經38歲。後續的載人航天任務中,我國的男性宇航員也都接近或者超過40歲,聶海勝在擔任2013年神舟十號指令長時已經將近50歲,而他第一次載人航天是2005年。我國目前為止進入過太空的兩名女性宇航員劉洋(候選時已婚但未育,她自己也不會選擇這時生育)和王亞平(已婚且已生育),劉洋在參與神舟九號任務時已經34週歲,王亞平參與神舟十號時也已經33歲,相對於男性宇航員,她們都要年輕幾歲,這個年紀的女性可能更有活力,身體狀況也更好更穩定,有利於參與狀況複雜的航天任務。
王亞平
男性宇航員不必多說,我國的這些參與太空任務時都已經40來歲,這麼優秀的男性在40歲左右沒結婚的當然很少,而女性也差不多,參與專案時都34歲左右了,本身也是正常的已婚的年齡,就算不做規定人家都已經結婚了,而且只要求結婚也沒啥意義,請問結過婚對參與航天任務有啥影響?至於有的已生育有的未生育,那就是個人的選擇罷了,成為飛行員本身就不容易,而且懷孕生育可能影響自己參與飛行的個人計劃。我國首位女性宇航員劉洋,在參與任務前就已經結婚,而之後逐漸退入幕後,然後她就選擇了生育,有一個女兒。
載人航天宇航員的選拔中根本不會要求是否結婚、是否生育,這跟航天不沾邊。關於航天的另一個誤解是女性宇航員必須是生育過的,傳言似乎是在暗示空間活動會損傷生殖細胞,未生育就上太空回來就不能再生育了,以免生出畸形孩子。關於這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我國女航天員的選拔條件,並沒有要求是必須生育過的。而且人體的細胞是可以更新換代的,在現代醫療技術的配合下,能保證女性的生育安全,所以額外地做出不必要的規定很好玩麼?
而國際上,宇航員也主要是以男性為主,迄今最年輕的男性宇航員參與任務時只有26歲,也有不少女性宇航員,而其年齡基本上也是30多歲為主,也都是高學歷的人才,經過繁瑣的選拔訓練才成為宇航員,大多也都結婚了,年齡在那擺著呢,什麼年齡階段幹什麼事,30多了不結婚的畢竟是少數。
-
13 # 科學重口味
原因其實很簡單的。
首先,外太空探索是個非常危險的事兒,以阿波羅13號為代表的歷史上的航天慘案不勝列舉,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數字錯誤就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災難。
即便是以靠譜著稱的中國航天,歷史上也發生過多次事故,如離我們最近的:2017年7月2日,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任務失利。最慘的一次,1996年2月15日西昌火箭發射事故,箭體升空後隨即傾斜失控,最終撞山爆炸,爆炸的衝擊波以及劇毒燃料揮發,造成6死57傷(多為技術人員)。
所以,處於最壞的打算,為了無論男女,都要結婚並有孩子之後,才能當宇航員,因為處於華人的傳統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其次,太空是個存在強烈輻射的地方,各種射線之外,對人體還有還有很多潛在的,尚且未知的危害,儘管對航天員自身安全的保護已經做的非常之好。
不光宇宙輻射,還有零重力的環境,我們的人體都是為適應地表環境而進化形成的。研究表明,經過16到28周的航天飛行之後,骨質流失3.5%,其中97%是稱重骨,如骨盆和腿。
總之,太空環境對人類生育能力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還是未知數。在未知面前,我們的解決方法只能是:先生了,再說!
第三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從大機率上來講,已婚的女性相較於沒結婚的,經歷過家庭和生育,三觀已經基本定型,遇到事情,也不會像小姑娘一樣,咿呀亂叫亂了陣腳,在很多情況下,女宇航員甚至要比男性宇航員要優秀的多。這一點也是要求女宇航員必須要結婚生育的原因之一吧。
-
14 # 來看世界呀
沒有哪個國家規定女性宇航員必須結婚生育後才可以參與航天活動,去過太空的女性宇航員平均31歲,沒結婚的少罷了,但也有未婚的21歲女性宇航員進入太空。
目前宇航員主要還是男性,航天器的設計更適合男性使用,比如宇航服中的特殊設計,男性可以直接在宇航服中小便,但女性卻不行,需要正在研製的專用航天服才能滿足,所以太空艙外活動主要是男性執行。女性航天員在美國太空梭時代比較多,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都曾帶著女性去太空,並且由於飛行方式,太空梭帶的人更多,人在裡邊也比火箭中舒適一些。
人類開展航天活動幾十年,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已經有四五百人,而女性航天員佔比只有57名,約佔總人數的10%多一點,中國至今只有一名女性航天員進入太空。在年齡構成上,這些女航天員的平均年齡31歲,年齡最大的44歲,年齡最小的21歲,從年齡分佈上看已婚未婚都有。宇航員也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知識學習和專業訓練,等到可以參與航天活動的時候,歲數一般不太小了。
太空環境中輻射更強一些,由於男女生理結構的不同,受到的影響也有些不同,男女生殖細胞的產生還是不同的,可能對女性影響大一些;空間站環境更加閉塞孤獨,在選擇宇航員時也要考慮心理因素,從這方面說女性又更佔優勢。
-
15 # 滴滴的科技觀察
原因有兩個。一,心裡因素。己婚的女人經歷多,思想成熟,在空間站和男同志好協調。二,生理因素,由於長期處於紫外線照射,還有失重的影響。怕對未婚女性的身體帶來傷害。將航天技能都學到手,身體能力達到飛行求,一般都在 30歲左右了,這時人體機能各方面都很成熟了,狀態最好。這年齡的女性絕大部分都已結婚。
結完婚的女性航天員,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更加成熟。對於太空工作更能耐住寂寞,處理應急事務更加穩當。結過婚生過孩子,對無處不在的各種輻射的考慮就會少一些。進入太空以後會有很多種宇宙射線存在,沒有生育過的女性被宇宙射線輻射之後,很有可能導致卵子細胞發生畸形變異,那麼嚴重的後果就是不育,或者說生育出畸形兒。所以為了充分的保證女航天員的生育權,擁有健康的後代,所以各國在選拔女航天員的時候都要求是已經生育過的女性擔任上天飛行的任務。
已婚女航天員的心理素質更高,並且有家庭更穩定,一般來說成年人到三四十歲的時候,身體的生理狀態、知識儲備、性格情商,心理穩定性,人生閱歷,團隊精神等等都能達到人生的巔峰狀態,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體面的收入、有配偶、孩子,有家庭,穩定的生活,這對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和強大特別重要。可以說,三四十歲這個年齡在心理和專業素質上都達到了最成熟的程度。所以,多數女航天員,都是已婚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執行復雜或長期太空任務時,女宇航員的心理素質和情緒穩定性大大優於男宇航員。並且選擇女宇航員加入到太空任務中,也會對男宇航員產生正面、積極的心理影響,從而讓太空探索不那麼枯燥乏味。男女搭配的梗還是有科學依據的...人類進入太空後所受到的太空輻射風險非常大,尤其是女性,在宇宙輻射環境下可能會對生育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女性不同於男性,女性所產生的影響來自身體內部的,所以這個規定必須有。同樣依據上面心理學的結論,已婚已孕女性的心理素質和性格更加沉穩,再加上執行長期任務時整體心理素質優於男性,這就讓女性具備了非常大的優勢。
-
16 # 神秘學星哥
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後代。
女航天員生活孩子後,執行任務中如果遇到不測,會有後代留存,這是倫理要求。
2.基因及遺傳病
航空航天任務是否對女性卵細胞,生殖環境,基因有影響猶未可知,因此為了確保後代安全,要求必須生過孩子才能執行任務。
-
17 # 咪啦哆咪
其實上太空其實是件很危險是事兒。面對各種複雜的局面,宇航員必須臨危不亂,沉著冷靜地面對各種突發事件。這就是要求宇航員心裡素質要好,身體素質要好,那麼只有結過婚的青年女性才會具備這樣的素質,畢竟她已經經歷過了她人生中的很多大事件。所以我們國家要求上太空的女性必須已婚
-
18 # 千辰澯海天文宇客
每個人都有想成為宇航員的飛天夢,那是多令人羨慕的神聖感,可在光芒的背後可曾留意到那些女宇航員竟然都是已結婚的女性。
為什麼呢?
太空從中國的航天曆程來看,從神舟五號到神舟11號,13年的飛天夢從航天器到太空行走;從男航天員征程到有了女航天員並肩作戰。我們為之震撼和感動。但是為什麼女航天員要結完婚才能上太空?
航天員也許是很多人從小的夢想,多年以後我們中有一人衝破雲霄,他就是楊利偉。然而,沒有誰來填補女航天員的空白。
時間過去了九年,終於有一位女航天員劉洋,以最美的姿態飛入太空。一年後,80後的王亞平也登上了神舟十號,留下了珍貴又精彩的行程。
可翻閱簡歷我們發現,這兩位女宇航員居然都為已婚狀態。
宇航員數量本就稀有,女宇航員更加珍稀了。首先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是基本條件;其次,面臨危險時,是否可以臨危不亂,穩定情緒做出正確操作。這正是考驗年齡的重要一點。女宇航員在三,四十歲左右的精神狀態和情緒基本穩定,正是航天的最好時段。最後,女宇航員會經過一些特殊環境測試,來挑戰女性的極限。體力的承受度身體素質是否過硬。多數女性在結婚後才會達到最佳。
太空是一個神秘難測的地方,有太多不確定性。因此,女宇航員真的是很偉大,為了國家的任務做出了很多犧牲。同時,為了減少女性的遺憾和照顧到女性的家庭,國家深思熟慮的選擇了已婚女性。
-
19 # 科學黑洞
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王憲民接受採訪時曾明確表示,中國女航天員的選拔條件,並沒有要求是必須已婚已育的。
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是劉洋,她也是世界上第五十七位女航天員,2012年6月16日劉洋、景海鵬、劉旺三名航天員乘組神舟九號飛船勝利升空。候選前是已婚未生育狀態,劉洋是1978年出生,被確定為航天員時間是2012年,也就是說34歲了。
中國的另一位女航天員王亞平是1970年出生,參加預選的時候32歲。航天員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執行飛行任務外要求有飛行經驗;另一類是搞科研的技術人才要求就會低一點。
一般來說要求有數千小時實際飛行經驗的,一定都過了三十歲了,很大機率都成家了。所以選拔的女航天員很大機率是已婚和已育的了。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員是蘇聯的捷列什科娃,她在進入太空前就是未婚狀態。
當然了一半條件合適的宇航員大多數超過三十歲,被選拔後要經過嚴格辛苦的訓練,直到成功登上太空這也是一個週期。如果是未婚的可能就耽誤了人生大事,國家選拔也是人性化的。
-
20 # 火星一號
中國對航天員的選拔最好是已經結婚,並且最好要有孩子,不管男女宇航員都是如此。因為經歷過這些人生大事的人,在身心方面會更趨於成熟。在中國已經飛上過太空的兩位女航天員中,劉洋在選拔前已婚未育,王亞平則是已婚已育。
對於已育女航天員的選拔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需要透過順產生小孩,而不是剖腹產。一方面,透過自然分娩的形式,女性身體上不會留下傷疤,全身沒有傷疤是宇航員的一個硬性標準。
另一方面,經歷自然分娩的女性會承受巨大的疼痛,這對於人的生理,尤其是心理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世界衛生組織把人體疼痛等級劃分為12級,分娩疼痛毫無疑問就是最高的12級。因此,有過自然分娩經歷的女性將會有更為強大的心理素質,在抗壓方面要強於常人。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極為重要。
此外,雖然從目前已知情況來看,在太空中執行過任務的女宇航員回到地球上,也是能夠正常生育,但考慮到太空輻射等因素,讓宇航員在飛天之前就有孩子是更為合適的選擇。
總之,已婚已育會讓宇航員的身心更成熟,這有利於適應繁重的太空飛行任務,使宇航員能更從容應對突發事件。
回覆列表
上太空後,所有生物基因會發生轉變:轉變的基因有好處,也存在無數壞處與風險;人類不敢冒這種風險生育下一代,目的是儘量不生兒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