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現在國人姓名裡沒有了“字”,比如周瑜,字公瑾?
9
回覆列表
  • 1 # 輕柔的長清湖

    古代的男子到了二十歲就行加冠禮,這時候就可以取字了,稱呼的時候自稱以名,稱人以字。一個男字行了加冠禮之後,就意味著他已經長大成人。

    說到這裡,還必須要補充說明一下:雖然古人有名還有字,但並不是所有的古人都既有名又有字的。一開始,只有上古的貴族男子才可在行冠禮時取字,以示位尊。後來,這種習俗慢慢地被打破,一些生活在下層社會的知識分子也有了取字的權利。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文人們就開始摒棄字和號,因為那時候新思想開始萌芽發展,提倡摒棄舊思想,發展新思想,摒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由於字和號與普通老百姓有一定的距離 ,所以便被新青年當做封建糟粕給丟棄掉了。

    再後來,新中國成立以後,實行了新的戶籍制度,由於登記戶口的時候是不用字和號的,

  • 2 # 西美林

    古人取字多為避諱帝王的稱謂,比如你生在唐代名字叫張淵,這就和李唐之祖李淵相撞,以後就用字,避諱使用名。

    今天已無此禮法。不必取字。名字中都包含了。

  • 3 # 使用者4876087807407

    古代人的名字由姓,字,號三部分組成,到現在只由姓和號二部分組成,這樣不無好處,更便於識記,有姓有號.還加個字什麼是多餘,不便於身份證,戶口簿等證件登記造冊。

  • 4 # 楚原神

    古人以單名為貴,姓名才兩個字,非常多同名同姓的,又沒有身份證號碼,給交流和施政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引入“字”之後,姓名+字有4個字,除去姓,還有3個字可以區分一個人,這種命名方式比我們現代雙字名還多一個字位,再加上人口少,同名同姓又同字的幾乎沒有,我們現代有了身份證號碼制度,唯一號碼可以區分每一個人的資訊,不需要再用字了。

  • 5 # 城市風雲兒

    古時候講究姓名字號,比如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居士。麻煩不?實用不?現代人講究實用,方便,取消了。不是所有的傳統都值得推崇。

  • 6 # 袤之森林

    不是沒有字,現在的人在我們這是結婚才取其字,所有人在結婚日前一天要上字號稱上大字,多數是兩字比喻姓王名磊字富貴,大字就是富貴了,什麼沒有字呢,只是結了婚才有麻,光棍漢就沒有。

  • 7 # 純鈞LHGR

    簡單說,因為無需“避諱”了。

    “字”,即“表字”,它的出現,是因為古代人對禮制的一種妥協。“避諱”一詞最早出自《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明終始,則不知所倣依,言終始而不明天地四時,則不知所避諱。”

    《公羊傳·閔公元年》記載:“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就是“避諱”的總原則。

    為什麼叫起“表字”,因為稱呼別人的“名”顯得不恭敬。儒家文化大行其道以後,很多雜七雜八的規矩也開始上綱上線。稱呼別人的“名”不僅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同時也顯得自己無禮,在這種情況下,就衍生出了稱呼別人“表字”的做法。既說出了別人的名字,又不失禮,還顯得自己很有文化。

    也正因“字”是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下誕生的產物,所以它並不靠譜。官方對於某人,進行戶口登記的時候,也只記錄“名”而不記錄“字”,正是因為“字”可以亂改,而且可以有多個。對於戶籍制度來說,這是一個累贅。

    用大白話來說,“字”存在的意義主要是用來裝13,它的根源就是文化糟粕之一的“虛套”。所以,“字”的應用範圍也很狹窄,普通勞苦大眾誰都用不著。

    到了現代,已經不再講究“避諱”那套虛禮,摒棄了這個文化糟粕,所以也就不再有“字”。

  • 8 # 評也

    有啊,我們這邊結了婚的人,父母就會根據字輩排行,給他取一個大字。會做一個扁,把這個大字掛在大廳裡。我字教聰

  • 9 # 循天法常

    現代人有字。

    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貴功德,姓氏都是透過投胎獲得。

    名則是長輩取的,傳統上小名由父親取,大名由老師取。

    字又稱表字,是自己取的。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冠禮、女子十五歲笄禮後,不便直呼其名,於是自己給自己取個字,以表其德。

    現代人上網用的網名,就是古人的字,papi醬、咖哩醬為相敬而呼,實為表德之字。

  • 10 # 溪源影視

    古人都會有名有字的,古人的名只有父母才能稱呼,而同齡人或則同學互相只能稱字。因為稱呼字表示對於一個人的尊敬,我們偉大的毛主席,名是澤東,字潤之。那就是為什麼民盟主席張瀾稱呼毛主席為瑞公的原因了,在字前面加一個公更表示尊敬。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讀書人或則是有錢有地位的人,都會有字的。一般老百姓會很少有取字的。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方便統計戶口,同時為了方便普查人口,就取消了字。取消字也有好處,就是稱呼一個人時候可以直接稱呼一個人名字,不用那麼多講究。

    中國人既取名而又要取字,可以追溯到西周前後。《禮記·檀弓》:“幼名,冠字”。根據周代禮制的規定,孩子生下來三個月時要由父親給他命名,然後待男性20歲舉行冠禮時再為他取字,女性則在15歲舉行笄禮時再為她取字。

    大約到了唐宋時期,文人雅士又興起了自起“別號“的風習,如李白別號“青蓮居士”,陸游別號“放翁”,李清照別號“易安居士”,等等。“名”和“字”雖說是同一個人的代號,又意義相關,但在使用上卻有嚴格的區別。“名”一般只用作自稱和用在正式的文書上,而“字”則是同輩兄弟,同窗契友,上級對下級稱謂時使用,它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親切。古人如果不是直系長輩,貿然直呼一個人其名,哪怕不是當面,或僅在文字上,都是很不禮貌的,很沒有禮教的。

    就這樣,人的稱謂既有名又有字還有號的古制,在我國一直傳承了數千年,直到上世紀初,才漸漸弱化。而事實上,由於古人有時一個人的名,字,號,地望稱,官爵稱,排行稱,異稱,綽稱等名目繁多,而又難以表述統一,確實也給後人在閱讀古籍著作時,往往帶來諸多的煩擾和困惑。

    說到這裡,還必須要補充說明一下:雖然古人有名還有字,但並不是所有的古人都既有名又有字的。一開始,只有上古的貴族男子才可在行冠禮時取字,以示位尊。後來,這種習俗慢慢地被打破,一些生活在下層社會的知識分子也有了取字的權利。但長期以來,取字包括稱號的,主要還是框定在士大夫階層和知識分子範圍內,絕大多數下層普通百姓還是隻有名而無字或是無權取字的,明人沈德符曾在《萬曆野獲編》中說,既便有些很有名的優伶,也“俱以優名相呼,雖至與人主狎,終不敢立字”及“惟伶人最賤,謂之娼夫,亙古無字“。

    具體地說,大約從一九一一辛亥革命後,經過了“五四”運動的洗禮,新文化,新觀念順勢而起,開始倡導推行“一名主義”,名與字逐漸合一,人們只有名不再取字了,及至解放後,基本完全消失了取字這種習俗。說起來,在漫長的歷史中,“字”的使用者,多是達官貴人,上流社會,士大夫和文人雅士,而且帶有某些文字遊戲的性質包含了其中,但既然流行了那麼多年,也無可非議。同時,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多彩。而時至今日,取名又再取字,已恍如隔世了,父母最多再給孩子起個小名,許多家長連小名也懶得給孩子起了,而小名,又是很難等同於“字”的意義和功能的。這不知是否也算是歷史發展中產生離合演化的自然結果。

  • 11 # 不朽黑曼巴

    以前的人都以仁義禮智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力爭做到溫良謙恭讓的君子,所以都給自己起一個表字,來表現自己的德行,而在好友長輩稱呼自己表字的時候也能夠隨時警醒自己。而現在的人大多摒棄了老祖宗留下來的為人處世之道,做人做事完全遵守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毫無底線,所以現在人都不起表字了,難道起個想錢,要車,要房的名字來提醒自己的人生目標麼?

  • 12 # 窮鬼的立方

    原因兩個,一是不需要過度細分了。二是現在不像古代有那麼多的繁文縟節。過去姓是姓,氏是氏,名是名,字是字。能分出來父族母族。為尊重不能呼名。避諱皇上名字等一系列規矩全不用了。名字就成了一個代號。過去名字還有時代感,比如超英,勝美,現在也沒了。過去看名字還能判斷性別,現在看名字連是人是狗都分不清了,更別說性別了。

  • 13 # 嘿白咴

    其實,個人感覺,一直有的。

    首先,古人有姓,名,字,還有號等等。比如姓周,名瑜,字公瑾;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通俗說,姓算是族群分支標誌吧,更大的是氏,這裡不談了。名是出生或是很短一段時間內起的(有說三月),就開始叫。古典記載,男丁在二十歲時加冠取字,也就是表字,個人理解,意義相當於現在所說的成人禮吧。。。

    其次,現代人,出生起名,有大名(戶口本上的名),有小名。大多出生之前就準備好了。

    但是,我記得我小時候,要上小學了,我父親說,起個大名吧,就按照我們村輩分的排列字,加一個字,起了個大名(我村為單姓村,95%以上是和我一個姓)。

    最後,古人之間,大多當面互稱表字,以示尊重。上對下、長對小,有時候也是稱表字。只有敵對、相互不鳥,才直呼其名。既然問題提到周瑜,就用三國裡的來比方:兩軍對戰罵起來,都是直呼其名;政治交集、熟人見面、甚至爾虞我詐的假意寒暄,大多稱字。現在人,關係很好的小夥伴,長大了之後或許相互叫小名,一般都是喊大名,且不帶姓。比方,趙本山,多喊:本山老師,本山大叔等,和他差不多級別的直接喊“本山”。我感覺這就好比:玄德公,雲長公,仲謀,孟德。

    由此,我個人認為:古人的名,就是現在的小名;古人表字,就是現在的大名,也就是表字,相當於現在戶口本上的名。

  • 14 # 向塘機務醬鴨

    你們沒有,不代表別人沒有,南方大部分人都是有的,有祖譜,有字輩,以下是部分熊氏族譜派字。

    豫章禮步熊氏(新建縣)派號詩:

    (安生公----懷英公----季琚公後裔)

    應邦文世任,一正仕成名,仁讓欽家訓。

    英賢作國禎,立功臣治禮,敦德振儀行。

    啟祚揚先列,開承庶有關。

    豫章鵬搏熊氏派號詩

    (番公----治國----載道----國材----文光----仲錦----彥楫----安榮公)

    理學傳家久,朋塘衍系長,

    人文照蔚起,世族頌蕃昌,

    東壁圖書府,西圓翰墨林,

    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

    位竊和羹重,思叨醉酒深,

    載歌春興曲,精竭為知音。

    豫章熊氏大溪支輩分派號詩

    大溪熊氏據縣地名志記載:宋朝紹興年間由山東徒豫章再遷吉水縣,後又隱居於豫章上池湖邊南岸<今南昌新建縣象山大喜南岸村>,明朝年間分遷本縣聯圩等地繁衍。

    其派號詩為:

    南中公子,伯仲季孟,文仕大廷,學本一正,克承祖志,以光先緒,佑啟人才,綿延今古。

    後修譜時再添三十二派為:

    福德善慶,享運其昌,慈愛永紹,壽考古祥,孝有傳家,勤儉康莊,謙和禮讓,又方遠揚。

    本週提供

    豫章熊氏龍壙支輩份派號詩

    豫章熊氏中有三溪三壙之分0龍壙.驪壙.鵬摶為三兄弟也,仲良公為龍壙支始祖,主要居住地在新建壙頭村0

    其派號詩為

    汝衍慶其昌,恢先緒有光,家修宗禮孟,廷獻贊明良,

    輔佐宜應寵,聲聞益顯揚,望隆增徳業,學達煥文章,世系綿年紀,孝慈信善臧,生人本祖庇,承啟允流芳。

    熊緒茂提供

    豫章熊氏清溪支輩份派號詩

    豫章熊氏清溪支以居住在豫章新建縣為主,其始主為光國公。

    其派號詩為:

    廷紹孟叔季, 孔聖汝良師,

    經術全忠信, 章甫奉朝儀,

    景裡方新日, 臣宗必大時,

    俊家宜好友, 安園重英奇。

    豫章熊氏槎溪.棠溪支派號詩

    豫章熊氏槎溪.棠溪支屬濟公-----朝慶(槎溪).朝燦(南昌棠溪)公之,上屆合修為槎溪棠溪支。

    槎溪支原老派號

    堯時有光德. 正位揖虞廷, 人道心惟慎. 義理協平乎, 熙和千世樂. 紀治萬年明0

    合修後定派號為

    知書求通達. 行事須精詳, 懷志佐聖主, 齊家定興旺。

    豫章熊氏赤崗支排譜字號詩

    赤崗支屬懷英----孟琚之後裔

    其派號為

    恆成於有徳. 習善守家傳, 永效文公學. 長明孔聖言.

    盛朝崇正士. 君子顯宗先. 人紀天維定. 慶斯萬世綿。

    豫章新建熊氏爐坪支排譜

    爐坪熊氏由四川成都府遷江陵後再遷江西撫州崇仁縣荊林巷,又移徒新逮縣松湖一帶繁衍,主要分佈在松

    湖.石崗.流湖等地。

    其派號詩為:

    惟文華國, 明道希賢 朝廷良佐(良佐改為有慶) 公卿世生,

    官高品位, 遠大貽謀, 日理萬機, 金榜提名,

    龍門甲第, 振興江陵。

     江西吉安熊氏字輩:“文運天開泰家國進財豐”。

      江西灌山熊氏字輩:“金性道慎和位友”。

      江西修水熊氏字輩:“師望起慶遠軼金華”。

      江西九江熊氏字輩:“崇德開先安家定國錫爵佑年修心端志輝光遠傳”。

      江西廬山熊氏字輩:“勝漢庭文志邦彥克紹宗光明神佑啟貽謀德業新……詩書延甲第百世慶長春”。

      江西南昌熊氏一支字輩:“錫衍科衛代”。

      江西南昌熊氏一支字輩:“雍昌逸嶽景天昭觀嚴秉皓學之道在明德義承先哲詩書啟昆訓忠垂世守”。

      江西豐城熊氏一支字輩:“景運開萬年宗緒顯英才金陵光宇宙世代立天台”。

      江西豐城熊氏一支字輩:“士師周孔孟仁品尚端莊德厚垂千古道高仰萬邦鴻聲既丕著駿業斯遐揚裕後承先烈榮宗耀祖堂”。

  • 15 # 雲飛揚43

    古人有名有姓有字,有時也是出於禮儀道德的需要,有些麻煩,現代人為了隱身,寫文章用筆名,幹革命用化名,上網用網名還有暱稱,都是岀自生活工作的需要而隨時變化。

  • 16 # 黑821230

    蔣介石,介石是字,中正是名。應該是出自易經,介於石,以中正也。有名有字的一般多少有點文化,而且還要考慮和名的關係,或引經據典,或牽強附會,旁徵博引,或東施效顰。

  • 17 # 小時候的窗臺外

    如果系統允許,名字裡的漢字分分鐘漢字就會被各種joy lina Sherly Sam Bob Jane 取代,哪裡還容得下字?

  • 18 # 盧瑟諾夫

    有,一直有,你有沒有覺得直接喊人家名字特別不禮貌,所以喊小張,老李,趙哥等等,或者喊人家名字的後面的字,藝興,勃哥,磊哥,紅雷哥等等,其實字就是起到這個作用。

  • 19 # 錦麟真人

    現在依然有很多人有字號,但是都是私下再用,因為畢竟這入不了公安戶籍系統。

    比方說我家,我爺爺字俊竹。然後到我父親一輩,我大伯字伯安,我叔叔字季秀。然後到我這一輩,我也是有字的。但是都不用了,我也是在淘寶上買貨的時候填自己的字號

  • 20 # 飄香飯店

    通常,字由名衍生而來,意義上,有其密不可分的關聯,大體上可分為幾類:

    ①同義互訓,名與字意義相同,可以相互解釋。如諸葛亮,字孔明,明與亮意義相通。

    ②反義相對,名與字的意義相反,兩者對立相應。希望不要過尤不及,取相互制衡之意。例如連戰,字永平,戰爭與和平相對。

    ④景仰前賢,如牛僧儒,字汲黯。汲黯為漢武帝時名臣。

    ⑤崇奉宗教,例如王維,字摩詰,維摩詰,佛家菩薩名。

    ⑥原名變化,把名作簡單的變化便成字。例如李白,字太白。

    當然,過去有名有字的多為富裕之家和書香之家,普通老百姓沒那麼多講究。至於現在,由於過去的一段歷史,就更不講究了,以至於多數人不知道這是什麼回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朝著名的文學家“揚馬”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