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even666

    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

    清朝中晚期 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 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 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時期 2000—4000元。

  • 2 # 星辰百事通

    自古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過日子離不開錢,而掙錢難無論古代還是現在都是一樣的,要不怎麼會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呢,當然了在古代錢主要是銀子和銅錢這兩種,水滸傳裡常有草莽英雄到酒館下館子,然後扯著嗓子大聲喊道:小二,上好酒好肉,吃罷便是從身上掏出幾兩銀子放到桌子上,然後拂袖而去。說到銀子,那你知道古代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先看看歷朝歷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呢?由於受貨幣多少,經濟發展程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各個朝代的一兩銀子的購買力也有所不同。但是我們可以選取一個共同的東西作為比較,那就選擇以大米為例。咱們按照朝代的先後順序來梳理一下,先從唐朝開始,一兩銀子在唐朝可以購買多少大米呢?由於唐朝時期國富民強,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 3 # 追風少年已經老去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古代”這個概念實在太大,春秋戰國是古代,魏晉是古代,唐宋元明是古代,鴉片戰爭以前都算是古代,從有文字記載算起,古代跨越了幾千年,這幾千年當中銀子的購買力怎麼可能一成不變?

    還有,銀子跟銀子也不一樣,有成色很好的“九八足銀”(含純銀98%以上),有成色很差的“八五雜銀”(含純銀85%左右),也有虛擬的僅作為計價標準的“紋銀”(含純銀93.5%),它們的購買力肯定有區別吧?另外我們還得考慮地域差別,同一個時代,同樣的銀子,在京城可能不值錢,去鄉下卻可能很值錢。

    最後,一兩銀子在不同朝代的重量也不一樣,東漢的“兩”很輕,一兩不到十五克,唐朝的“兩”很重,一兩超過四十克。所以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加上很多限制條件:請問您指的是哪一年的、哪個地方的、什麼成色的一兩銀子? 加上這麼多限制條件以後,本來很籠統的一個問題就變得清晰起來,可是對方也會變得頭大,人家本來對一兩銀子值多少錢挺感興趣來著,一聽居然這麼麻煩,只好擺擺手說:算了,我不問了。 譬如說古裝電視劇裡,皇帝賜銀五千兩,緊接著就有一個小太監託一個木盤子出來,盤子上碼著一錠一錠的銀子,耀人眼花。五千兩足足有三百多斤(十六兩為一斤),古代的斤又比現在的斤要重(明清時一斤在五百九十克以上,現在的市斤只有五百克),一個太監是根本託不起來的,除非他身懷絕世武功。博學如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寫得雅俗共賞意蘊無窮,一樣在常識上犯錯誤:《鹿鼎記》裡男一號動不動就從懷裡掏出一千兩一張的銀票,事實上他那個時代(康熙年間),根本就沒有銀票,無論官辦錢莊還是私營銀號,都要到咸豐年間才開始發行銀票。  影視和小說都是文藝作品,只要情節引人入勝就行,不需要“符合史實”。問題是我們的學者也往往會犯類似錯誤。記得王立群先生在開講《大風歌》,講到漢高祖劉邦賞賜陳平“金四萬斤”,想當然地解釋說那是銅,不是黃金。他這種理解在學術界流行已久,也錯誤已久,誤導了很多人。其實《史記》裡提到的“金”,多數指黃金,而不是黃銅,如果明確提到“黃金”、“赤金”、“兼金”或者“若干鎰”,則一定指黃金。西漢前期,“金一斤”等價於一萬枚五銖錢,“銀一斤”等價於三千枚五銖錢,五銖錢主要用銅鑄造,一萬枚五銖錢重達一百三十斤,如果“金”指的是銅,一斤銅怎麼可能等價於一百三十斤銅呢?傳統說法還認為古代黃金成色很低,這個觀點也被考古實物證明了是錯的——戰國金餅的純度都已經高達95%以上。王立群先生可能覺得劉邦一次賞給陳平黃金“四萬斤”太多,其實古代中國的黃金儲備是超乎今人想象的(執政時期僅內廷藏金就多達一百四十噸,後來他大婚,光彩禮就耗費了七噸黃金),那時候黃金的購買力也遠遠低於今天,後來由於黃金大量流失(一是被鑄造成器物,二是流失到海外),同時白銀迅速增加,黃金才變得異常貴重起來

    。   長期來看,黃金相對其他金屬的貴重程度呈現出一種明顯的上升趨勢。西漢時,一兩黃金的價值或者購買力只是一兩白銀的三倍,到了唐朝就變成十五倍,而在今天,這個比率是四十倍以上。我們只有瞭解到經濟史上這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之後,才會對古代帝王賞賜臣下的幾千斤乃至幾萬斤黃金有一些正確認識:首先它們是黃金,不是黃銅;其次,那些金子並不像現在這麼值錢。(...)  十九世紀北京市面上的白銀分碎銀、銀錠和銀元三種。碎銀和銀錠都是“國產”的,成色不一,作者以紋銀為例,計算出一兩銀子的標準重量:37.31克,以及一兩紋銀所含純銀的重量:34.9克。像這樣的一兩銀子,在公元1884年的北京能買到七十多斤(市斤)普通大米,鑑於現在普通大米每斤賣到三元左右,可以估算出當時一兩紋銀大約相當於現在兩百多元(僅就買米而言)。

    如果用這樣一兩銀子去買雞蛋,能買三四百個,仍然相當於人民幣兩百多元。如果用來租房,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卻遠遠超過了兩百多元人民幣,當時在北京鬧市區租一所建房六間、佔地半畝的四合院,一個月只需要一兩多銀子,這說明當時北京的住房並不短缺,相對於食物而言,房租便宜到了驚人的地步。

  • 4 # 今夜很冷2

    各個時期的一兩銀子價值不同,各有區別。如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到220元左右;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到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到1300元;盛唐時期2000到4000元。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等於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等於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那麼現在一般推算古幣值都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

  • 5 # 咸陽古都石頭

    關於 “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的問題,基本上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

    在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

    在北宋朝中期價值600元-1300元 (或1000-1800元);

    在盛唐時期價值2000-4000元。

    不一樣,最後一個問題問的範圍太大了。現在咱們都知道國家的國策對於金融的影響巨大,還有通貨膨脹、物資匱乏等方面都會影響物價。再加上古代經濟學不發達,所以各個朝代的銀子的購買力因為政策不同都會出現較大的浮動,僅以漢朝中期為例,物價就起伏十分厲害。

  • 6 # 毒舌看世界

    不同時代有所差別,根據清史稿記載,康熙年間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差不多可以買一百五十斤米,因為大米是穩定流通的貨物,所以換算成現代大概在450元左右

  • 7 # 沫沫影說評

    古代一兩銀子摺合人民幣在各個朝代有所不同: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價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時期價值2000-4000元。

  • 8 # 五味談

    在我們國家的一些古裝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白花花的銀子的出現。一般在影視劇中人們在客棧居住的時候,都會叫一聲小二,然後拿出一個大銀子砸在桌子上。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一般的平民是很少用得到銀子的,只有一些富家公子才能夠出手這麼大方。那麼他們用的銀子在我們現代相當於我們現在多少錢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說一下。

    但在之前先給大家說一下,由於白銀是一種金屬物質,在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儲備都是不一樣的。這要取決於那個朝代的開採量,所以白銀在各個朝代的價值都是不一樣的。

    唐朝

    因為唐朝初期年年戰亂,所以白銀了開產量不高。這就導致了白銀的購買能力提高。當時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我們3000元左右的一個購買能力。到了唐後期,社會經濟繁榮,與西方各國互開商道,開採技術的成熟,白銀的購買能力下降了。相當於我們現在2000元左右的購買能力。

    宋,元時期

    在這個時期白銀的購買能力和唐朝差不多。基本上都維持在兩千元左右。這也體現了白銀的堅挺性。

    由於白銀儲量的增加,白銀的購買力開始下降,根據史料的記載,軍隊的軍餉是每月0.9兩銀子,也就是不到1兩。這在當時已經屬於高薪,普通的明朝軍隊沒有這個待遇。在明朝末期,一畝上好的農田,售價也就是7兩銀子左右,如果靠近水源,最多加到8兩。當時,還沒有出現過超過10兩銀子的良田。進入明朝最後的幾年,當時,各地百姓盛傳:闖軍所到之處,每人發放5兩銀子。各地百姓歡呼雀躍,對於百姓來說,這是一筆鉅款,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八九千元。到了清朝時期,由於通貨膨脹嚴重,白銀的購買力下降了很多,大體上相當於幾百元的水平。

    在清朝嘉慶時期,購買一斤豬肉主要20多文錢,由此可見,銀子還是十分珍貴的。其實,普通的農戶平時根本接觸不到銀子,基本上都是使用銅錢。

    清朝時期買官十分的興盛,在當時的社會,1萬兩的白銀可以買到一個四品的官。也就相當於現在幾百萬元。甲午時期賠償日本的兩億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幾百億。就可以看出清朝的時候白銀的價格了。

  • 9 # 安德魯HNB

    這個在每個朝代因貨幣數量多少而定,稍有區別的。在唐朝白銀數量稀少,價值相對較高(大約兩千至五千左右)。在宋朝錢幣制度混亂,只能計算大致區間(大約一千至兩千左右)。在明朝白銀保有量上漲,銀兩價值開始下跌(大約三百至七百左右)。在清朝隨著外來白銀的湧入,白銀價值持續下跌(大約兩百多塊左右)。

  • 10 # 吉他小白曠寶寶

    古代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購買力?

    首先我們用大米來算,因為各朝代銀子價值不同,所以我們分開算。

    明朝期間: 現在大米一般2.5左右1斤,不過根據記載,在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買二石大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也就是377.6斤。然後可以算出明朝的一兩銀子大概等於現在人民幣944元。

    唐朝期間: 一兩銀子在唐朝,那它的購買力就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非常豐富,一斗米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2.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590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950元人民幣。

    清朝: 讓我們最為熟悉的朝代,據史料記載,江南地區的一石但米約等於1.7兩白銀,所以一兩白銀約等於214元左右。

    但是,歷史上並不是所有時候都可以算的,比如宋朝,宋朝的錢幣制度非常混亂,很多記載自相矛盾。

      宋朝是以“錢”為流通貨幣的,宋朝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商業也前所未有地發達,所以貨幣需求量非常龐大,加上白銀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並且當時沒有類似央行這樣的政府宏觀調控管理機構,所以造成了極為混亂的情況。

      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暫時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1320—2640元。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銀的總量很少,所以價值很高,並沒有成為流通貨幣。

    這個也只是根據歷史記載做出粗略演算法,只能作為參照物!

  • 11 # 鏡心堂主

    在我國古代,尤其是唐宋元明清時期,白銀是最常用的貨幣。但白銀的貨幣價值,在各個朝代是有很大差異的。

    為了說明銀子在各朝古代的價值,有人以大米為衡量單位,進行對比,資料不一定精準,但值得參考。例如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買二石普通大米,重量差不多在378斤左右;當前我國最普通的大米一斤在四、五元左右,就按5元計算的話,可以算出明朝時一兩銀子大概是現在的1890元。

    要是放在唐朝時期的話,一兩銀子的價值大約是現在的一萬兩千多元;而到了宋朝時期,按照《宋史食貨志》和《宋史職官志》記載,當時的1兩銀子大約是現在的三四千元。而到了清朝時期,一兩銀子只相當於現在的三百元左右。可見,不同時期,白銀的價值是有很大差異的。

  • 12 # 記憶的書

    在看過現代的一些古籍上就會發現,一兩銀子的價值是非常高的,最早時期一兩銀子等於1200文,後來更是到了一兩銀子3000文的地步,而豬肉在當時的時候只要20文一斤。比較現在的豬肉多少錢一斤,就會發現一兩銀子在當時那個年代算是非常的富有了

  • 13 # 追逐幸福的逐夢人

    古代的銀子他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它是要根據不同的年代進行換算的,因為當時的購買力是不一樣的,根據當時的經濟水平來換算它的價值。因為每個朝代的生產力不一樣,各種東西的價錢相差比較大,所以換算出來的價值也不是很準確的,就以大米來說吧,古代糧食產量很低,很多年代都是不夠吃的狀態,大米的價值自然很高,現在糧食產量比古代翻了很多倍,能自給自足,自然的價錢相應的就低了,就拿我的經歷來說吧,20年前大米差不多1塊錢一斤,那時候農村建個兩層小樓也就三四萬塊錢,那時候工資也就幾百塊錢,現在過了20年,糧食價錢也就兩塊左右,現在建個房子要二三十萬,但是工資都是好幾千了,各種物件上漲完全不成比例,所以以什麼來衡量古代銀子的價值都是不夠準確的。

    下面大致的分析下古代的銀子價值,現在根據明史中記載,一個七品官員現在他的一年的基本工資是45兩白銀,所以我們知道,一兩白銀也是很多錢。並且在萬曆年間,國庫收入也只有200萬兩白銀。

    根據萬曆年間的物價我們換算,當時的白銀的價錢,因為當時一兩白銀可以買一般的大米 二石,二石的單位進行換算的話,大概是94.4公斤那麼就在當時一兩白銀可以買188.8公斤的大米。我們在對這個大米進行換算一般的大米,它的價錢大概是在1塊5到兩塊錢之間,所以我們去中間價1塊7毛5來進行計算,所以就可以,大概算出明朝,他一兩銀子大概是等於我們現在的660塊8毛的人民幣。

    而比較值錢的是在唐朝的時候,因為在當時唐朝的錢是特別值錢的,在唐太宗的貞觀年間,他只要5文錢就可以買到一斗米。而當時的一兩銀子他還可以折算成1000文銅錢,那麼就大概是可以買到20鬥米。所以我們根據這個價錢進行換算的話,唐朝貞觀年間的銀子的價值是相當於現在的4130塊的人民幣,是特別值錢了。

    因為不同時接,銀子的購買力是不一樣的,如果通貨膨脹以後那個錢也會貶值,所以不同朝代的銀子的價錢,有高有低,像清朝的時候,一兩銀子大概是在150到220塊的人民幣,而明中的時候大概是在600~800人民幣,明中銀子的價錢大概是在600~1300人民幣。所以不同時期的銀子的價錢它是不一樣的,要根據當時的購買力來進行換算。

  • 14 # 人生難擇

    大家都知道銀子自古以來都是作為貨幣的載體用來進行商品交易的,這種方式已經流通了一千多年的時間了,而且銀子還可以用來製作首飾,飾品,物件等各種東西,可以說是非常實用了,那麼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值得現代的多少人民幣呢,答案你想不到,就讓我們從下文的講述中來了解一下吧。

    其實我們都是被電視劇誤導的一群人,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就有一些有錢有勢的人揣著打把的銀子出去消費,而那些俠客們去住店通常就是什麼話都不說,先往掌櫃的櫃檯上拍上一錠銀子,掌櫃就屁顛兒屁顛兒的去給這個人帶路了。不過在現實情況中,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一兩銀子可不是這麼花的。

    其實在先是生活中有可能一些普通老百姓一輩子都沒有見過在電視劇中已經氾濫的銀子,那他們日常中都是那什麼去購買東西的呢,他們通常都是用銅板去購買的東西,或者是鈔票。而且在明朝或者是清朝時期這種金銀類的是不能在民間流傳的。

    有此可見,當時古代的一輛銀子可以說是一比鉅款的,因為古代的時候銀子是一種十分匱乏的資源,所以大家都用其他比較便宜的金屬用來製作成流通貨幣,像這種貴重金屬,不是一般的大戶人家是不可能擁有這些的。

    要想知道究竟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我們可以透過一個換算方式來進行一個簡單明瞭的呈現,在開元盛世,是唐朝的國力最為鼎盛的時期,當時的一斗米只要五文錢,而一兩銀子則等於1000文銅錢,可以買到200鬥米。

    十鬥米就是一石,200鬥米就是20石,按照唐朝時期的等量換算,一石是59公斤,現在的米是一斤一塊七毛五,那麼一兩銀子就相當於現在的4130元。

    雖然這種情況到了唐朝末期有了改變,因為通貨膨脹的關係,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有所下降,但是依舊可以買到很多東西,相當於2065元人民幣,這些錢放到現代可以讓一名大學生吃喝不愁的過一個月了。

    不過總結了這麼多不同的朝代同樣的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卻發生了不小的改變,雖然有通貨膨脹的關係,但是這與國家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在國力昌盛的時候,銀子的購買力就會上升,反之則會有所下降。

    不過到了現在,金銀之類的就已經不再能夠作為貨幣使用了,更多的則是作為首飾,飾品來進行售賣,而且這兩者的價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是會隨之不斷浮動的,通常銀飾的價格比較穩定,金飾則會浮動的比較大一點。

  • 15 # 長離振羽

    “古代一兩銀子”這詞兒忒寬泛,中國宋以下,一直是銀兩與制錢(銅錢)並行,白銀與銅錢的兌換比例差距很大,受到各時期銀、銅供應狀況的影響。洋務運動前,中國未能將白銀熔鑄為具有標準含量的銀幣,而是在交易中採用“銀兩”即稱重計算價值,既然是稱重就必然有“成色”的不同。清代,各地銀兩的名稱五花八門,戶部庫平十足紋銀,白寶銀、鹽課銀、松江銀、二七寶銀、漕平銀、九八規銀……。十足紋銀、九八規銀屬“虛銀兩”,是官民往來結算和記賬之用。在兩個“虛銀兩”中,若以純度更高(93.5%)的“戶部庫平十足紋銀”對比現在市面白銀(99.9%)牌價換算,按1克白銀(99.9%)為3.5元,一兩庫平銀是37.31克重,兌換RMB也就是130元掛零。

  • 16 # 流星與天涯

    中國的貨幣歷史悠久而且流通貨幣種類多種多樣,從早期的貝殼作為貨幣,到現在的紙幣,可以稱之為是中華文明的一朵璀璨的明珠。隨著中國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到了明代,白銀才替代傳統的銅錢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貨幣。

    一直到了1933年國民黨施行廢銀改元,使用2000多年的銀兩制度才被廢止,白銀也就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到現在只剩黃金是硬通貨。白銀價值是否在中國曆代王朝更迭中保持不變,各個朝代的一兩枚銀幣現在能值多少人民幣呢?

    唐朝是空前繁榮強盛的大朝代,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規模都比前代強得多。唐朝早期實行“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即銅錢和以帛為代表的絲織品是得到國家承認的法定貨幣,白銀在唐代使用並不多見,一般在只有貴族之間進行大額交易的時候才使用。據後世專家考察和研究,唐代 1兩白銀大約可兌換1000到1500文錢不等,唐代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在太平日子裡可以買到20石大米。

    我們可以從米價入手來計算唐代1兩白銀在現代有多大的價值,以唐代稱重單位計,20石大米即現代的1180斤,換句話說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當然這種計算方式過於粗糙也存在太多漏洞,但總體來說唐代一兩銀子購買力是可以相當於現在2000多人民幣的。

    明清時期,中國商品經濟已經達到了農耕文明的頂點出現了早期的資本萌芽。在明朝時,銅錢地位下降,白銀已經取代其成為了中國主要的流通貨幣。彼時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經濟現象,同等單位的白銀價值遠比同等單位的銅錢高得多,我們稱之為“銀貴錢賤 ”在在明朝的萬曆年間一兩銀子足以購買大米二石,一石大米重量大約為現在的94.4公斤,換句話說明朝一兩白銀可以買到377.6斤大米。

    到了清朝時,清朝前期白銀價值大體能明朝一般,清朝中後期,海外白銀瘋狂湧入中國,因此的貨幣價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清朝時的一兩銀子相當於283元人民幣,從而清朝銀兩的購買值遠低明朝。

    總結了這麼多不同的朝代同樣的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白銀屬於比較穩定的貨幣,它的價值量在清朝中期前相當高。白銀的購買力不僅僅取決於通貨膨脹的關係,國家經濟政策和商業環境也是對其有重要影響的。

  • 17 # 博日晟

    關於 “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的問題,基本上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

    在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

    在北宋朝中期價值600元-1300元 (或1000-1800元);

    在盛唐時期價值2000-4000元。

    不一樣,最後一個問題問的範圍太大了。現在咱們都知道國家的國策對於金融的影響巨大,還有通貨膨脹、物資匱乏等方面都會影響物價。再加上古代經濟學不發達,所以各個朝代的銀子的購買力因為政策不同都會出現較大的浮動,僅以漢朝中期為例,物價就起伏十分厲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傳統上又是什麼節日?為什麼?